养生粥食谱

2019-10-07 │ 养生粥食谱 女性养生粥食谱

入伏水果粥食谱推荐

“养生孰为本,元气不可亏;养生孰为先,养心须乐观。”人类的发展历史中,养生观念不断更新,健康离不开养生,积极的心理离不开养生。如何避开有关四季养生的认识误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入伏水果粥食谱推荐”,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夏季正是各种水果争相上市的季节,喜欢吃水果的人可谓可以大饱口福了。水果吃了可以直接吃之外,还可以做成各种各样的粥,不仅味道香甜,而且营养价值非常丰富。尤其是早晨时间比较紧的人,可以将水果煮成粥,在填饱肚子的时候,还可以保证身体摄取足够的维生素等营养物质。

西瓜西米粥

材料:

西瓜500克、西米500克、橘饼10克、冰糖50克。

做法:

将西瓜去籽、切块,西米浸涨,橘饼切成细丝状。把去籽西瓜瓤、冰糖、橘饼放进锅内一同煮开。加入浸泡发涨后的西米煮熟即可。

功效:

西瓜西米粥具有清热去暑、除烦止渴、解酒毒、降血压的功效。

香蕉粥

材料:

香蕉3条、糯米100克、冰糖适量。

做法:

香蕉去皮、切成丁块。将米放入开水锅里烧开,加入去了皮的香蕉丁和冰糖,熬成粥即可。

功效:

香蕉粥可清热润肠,和胃健脾。

冰糖刺梨粥

材料:

刺梨10个、粳米100克、冰糖适量。

做法:

将刺梨捣碎烂,然后去渣(或煮汁去渣)留汁。把洗净的米和冰糖放进刺梨汁中同煮成粥即可。

功效:

冰糖刺梨粥具有清热解毒、消食和胃的功效。


精选阅读

小暑是入伏吗


二、小暑如何养生三、小暑吃什么好

小暑是入伏吗

1、小暑就是入伏吗

小暑节气的到来标志着将进入夏季最炎热的阶段。小暑与入伏不同,小暑不是入伏,但小暑和入伏期间均是高温天气。

小暑,是中国24个节气中的第11个节气。小暑的时间是每年7月7日或8日,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为小暑。因此今年的小暑是7月7日。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

而入伏,意指进入三伏天。三伏的日期是从夏至日后数到第3个庚日是初伏,第四个庚日到第五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到第二个庚日为末伏。每一个庚日相隔10天,中伏天数不固定,夏至到立秋之间有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有5个庚日时,中伏为20天。

2、小暑时期的天气特点

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到了大暑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小暑时节,江淮流域梅雨即将结束,盛夏开始,气温升高,并进入伏旱期;而华北、东北地区进入多雨季节,热带气旋活动频繁,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开始增多。

南方地区小暑时平均气温为26℃左右。7月中旬,华南东南低海拔河谷地区,可开始出现日平均气温高于30℃、日最高气温高于35℃。在西北高原北部,此时仍可见霜雪,相当于华南初春时节景象。

小暑开始,江淮流域梅雨先后结束,东部淮河、秦岭一线以北的广大地区开始了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雨季,降水明显增加,且雨量比较集中;小暑前后,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各地进入雷暴最多的季节。雷暴是一种剧烈的天气现象,常与大风、暴雨相伴出现,有时还有冰雹,容易造成灾害。

3、小暑有什么习俗

3.1、吃藕、黄鳝

每逢小节气,暑民间有吃藕的习俗,藕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及丰富的钙磷铁等和多种维生素,Vc钾和膳食纤维比较多,具有清热养血除烦等功效。

黄鳝性温味甘,具有补中益气、补肝脾、除风湿,强筋骨等作用。

3.2、晒书画、衣服

小暑时节,民间还有晒书画、衣服的习俗。民谚有云:“六月六,人晒衣裳龙晒袍”,“六月六,家家晒红绿”。“红绿”就是指五颜六色的各样衣服。把存放在箱柜里的衣服晾到外面接受阳光的暴晒,以去潮,去湿,防霉防蛀。

3.3、吃芒果

小暑吃芒果代表这个时节是芒果的成熟盛产期。据传说,当时有个虔诚的信徒曾将自己的芒果园献给释迦牟尼,好让他在树荫下休息。

小暑如何养生

1、情绪关

有意识地调节情绪。原本就有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的患者在夏天一定要注意控制情绪,保持平和的心情,以降低疾病发作的风险。

2、睡眠关

保证足够的睡眠,早睡早起。这才能维持身体各项机能正常运转,建议成年人每天保证7小时的高质的睡眠。

3、健身关

短距离的游泳、瑜伽、太极等是最适合酷暑时节的运动,可以起到平心静气、缓解压力的作用。运动最好选在早上和晚上,晨练不宜过早,以免影响睡眠。

4、湿热关

饮食要清淡,便于消化。要多食用消热利湿的食物,比如绿豆粥、荷叶粥、红小豆粥等,用冬瓜与莲叶、薏米烧汤喝,也是以清湿热的清凉饮料。同时,还要注意调节好房间中的湿度,多开窗通风。

5、饮食关

适宜夏季食用的有:冬瓜、白萝卜、番茄等这类化湿通淤、有助于改善肠胃功能的食物;夏季宜多食用淡水鱼,少食红肉。可饮决明子茶、大麦茶、菊花茶、苦丁茶、绿豆汤等饮料。

小暑吃什么好

1、地黄乌鸡

原料:雌乌骨鸡1只(重约1000克),生地黄、饴糖各150克。

做法:将乌鸡宰杀,去毛及内脏,洗净,备用。生地黄洗净,切成条状,加饴糖拌匀,装入鸡腹内,将鸡仰置瓷盆中,隔水用文火蒸熟即成。分2日食用,吃肉喝汤。

提高记忆力功效:填精添髓,补脏益智。适宜于用脑过度、脑髓不足而见头转耳鸣、记忆力减退、腰膝酸痛、神疲气短等症者食用。常食能收到填精补脑、益智健身的功效。

2、黄精蒸鸡

原料:黄精、党参、山药各30克,母鸡1只(重约1000克),生姜、川椒、食盐、味精各适量。

做法:将鸡宰杀,去毛及内脏,洗净,剁成1寸见方的块,放入沸水锅烫3分钟捞出,洗净血沫,装入汽锅内,加入葱、姜、食盐、川椒、味精,再加入黄精、党参、山药,盖好汽锅盖,上笼蒸3小时即成。空腹分顿食用,吃鸡喝汤。

提高记忆力功效:益气补虚。适宜于体倦无力、精神疲惫、体力及智力下降者服食。

3、山家三脆

原料:取嫩笋50克,香菇或木耳10克,枸杞20克。

做法:入盐汤中煮熟,加香油、胡椒、酱油、醋拌食。

提高记忆力功效:能补气养血、健脑益智。

小暑过后多久才入伏


养身之道网导读:7月7号是2016年的小暑,现在小暑已过,那么小暑过后多久才入伏?入伏后就是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下面小编告诉你小暑过后多久才入伏?一起来看看吧。

小暑过后多久才入伏?

入伏,意指进入三伏天。百姓常说:热在三伏,冷在三九。三伏天是一年内气温最高、湿度最大的季节,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其中初伏和末伏均固定为10天,中伏有的年份10天,有的年份20天。伏期开始称入伏或交伏,伏期结束称出伏。

三伏天是出现在小暑与立秋之间, 夏至三庚数头伏,这是确立初伏的依据。2016年第一个庚日是7月17日,第二个庚日是7月27日,第三个庚日是8月16日,所以2016年从7月17日开始入伏,中伏为7月27日到8月15日,末伏8月16日到8月26日。

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需要查历书计算,简单地可以用夏至三庚这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即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我国古代流行干支纪日法,用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循环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日的庚字是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个天干中的第7个字,庚日每10天重复一次。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3个庚日为初伏,第4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看来,庚日出现的早晚将影响中伏的长短,所以,出现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况。

入伏后如何养生?

1、防中暑

步入三伏天,中暑也进入高发期。平时注意多喝水,家庭中可常备一些藿香正气水、十滴水等防暑解暑、调理肠胃的中成药,以防万一。中暑后如果症状比较严重,出现虚脱、昏迷,可掐人中帮其恢复知觉,同时拨打急救电话,及时把病人送至医院。

2、补钾

一到天热,出汗多,这个时候要补钾,可以多吃点香蕉。也需要及时正确地补水,平时最好手边常备一瓶水,随时补充,遵循少量、多次、慢饮的原则。

3、注意饮食安全

三伏天温度高、湿度大,成了细菌和霉菌的乐园。在微生物繁殖较快的夏季,还需格外当心吃坏肚子,即食物中毒。

4、多吃苦

夏日吃苦,胜似进补。研究证明,苦味食品含有生物碱、氨基酸、苦味素、维生素及矿物质等大量人体需要的物质,能解毒、明目、抗菌消炎、解热祛暑、提神除烦。适当吃点,还可以刺激脾胃的消化能力。

5、少吃寒凉食物

夏天是阳气最盛的季节,适合多吃些温性食物,助阳升发。如果为了一时痛快,大吃寒凉性食物,身体的气血遇热则行,遇冷则凝,反而将散热渠道堵塞了,更容易中暑。

6、选择合适的运动

夏天运动对体力消耗比较大,走路、太极、瑜伽等比较缓慢的运动最适合夏天进行,对缓解失眠、平复情绪有一定的帮助。没有病的人还可以快走和慢跑交替进行。

7、洗温水澡

天气热,不少人会选择直接用凉水洗澡降温,其实这并不是正确的做法。伏天气温高,人体毛孔处于张开状态,代谢速度也较快,直接冲凉,会导致皮肤表面温度骤降,毛孔关闭,血管骤缩,体热无法散出。洗完后不仅不能起到解乏的作用,还可能让人四肢无力、肩膝酸痛,甚至诱发关节炎和慢性肠胃炎。因此,伏天最好还是洗温水澡,水温在35℃~37℃为最佳。这个温度比皮肤温高,却比体温低,非常适合消暑散热。

8、保持愉快的心情

对于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来说,燥热的夏天,特别爱发火。这种情绪的不稳定很危险,可能引起疾病突发。所以夏日养生很关键的两个字就是少怒。

2016小暑过后多久才入伏?以上就是为您介绍的全部内容了,您都了解了吧!

2020夏季入伏如何养生


1、2020夏季入伏要注意护心

中医认为,一年之中,夏天是心最累的季节。夏天养心,最关键的是要护好心脏。首先避免过热和过凉,顶着烈日在街上行走,整夜开空调,冷热环境的交替,很容易在短时间里加速血液流量,增加心脏和血管的负担。也很容易引起心脏的不适。

2、2020夏季入伏要多多走动

夏天运动对体力消耗比较大,走路、太极、瑜伽等比较缓慢的运动最适合夏天进行,对缓解失眠、平复情绪有一定的帮助。没有病的人还可以快走和慢跑交替进行。

3、2020夏季入伏要吃苦味食物

“夏日吃苦,胜似进补。”研究证明,苦味食品含有生物碱、氨基酸、苦味素、维生素及矿物质等大量人体需要的物质,能解毒、明目、抗菌消炎、解热祛暑、提神除烦。适当吃点,还可以刺激脾胃的消化能力。

夏天大量出汗后,不要猛喝白开水,应该先喝些淡盐水。炎热的天气里,人本来就容易血钾偏低,出汗又带走大量的钠和钾。所以夏天可以多吃一些瘦猪肉、鱼、海产品、牛肉、小白菜、油菜、土豆、香蕉等都含有丰富的钾,可以适当多吃一些。

4、2020夏季入伏要勤于换衣

2020夏季暑热之邪当道,皮肤腠理疏松,汗液排泄,因此,要适当的少穿衣。但是,气温一般接近或超过35℃时,穿衣太少,皮肤非但不能散热,还会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热量,让人感觉更热。建议大家注意选择衣料,丝绸、棉布、真丝等最好。少穿紧身衣,以利身体内排出的汗气散发,要勤于换衣,防止汗液浸湿生细菌。衣服的颜色多选择浅色系列,以减少阳光的照射。

5、2020夏季入伏要晚睡早起

2020夏季宜晚睡早起,宜比春日稍晚点睡、早点起,中午有条件的尽量小睡片刻,有助缓解疲劳,以保持心神安宁。

专家提醒大家,切记不能在楼道、屋檐下或通风口的阴凉处久坐、久卧、久睡。更不宜久用电风扇,因夏令暑热外蒸,汗液大泄,毛孔大开,易受风寒侵袭,吹的时间过久可能会引起头痛、腰肌劳损、面部麻痹或肌肉酸痛等。还要注意居住环境不要过于潮湿,夜间空调的温度不要开得太低,最好在26度以上,不要在露天及阴冷的地方过夜。

2020夏季入伏的食疗食谱

1、吃山药粥

材料:鲜淮山药100-150克(或干山药45克),白面粉100克,葱、姜、红糖各适量。

制作:将鲜山药洗净,刮去外皮,捣烂,或将干山药捣细为未。将山药同面粉拌匀,加入冷水调成糊后人沸水中搅匀煮作面粥,再加入葱、姜、红糖,稍煮即可。

用法:空腹食用。

功效:健脾益气,养心。适用于脾胃虚弱、心气不足、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心慌心跳、自汗盗汗、腹泻久痢、男子遗精、妇人带下等症。

2、吃参苓粥

材料:人参10克,白茯苓(去黑皮)10克,粳米100克,生姜10克,食盐少许。

制作:将人参、白茯苓、生姜水煎,去渣取汁。将粳米下人药汁内煮作粥,临熟时加入少许食盐,搅匀即成。

用法:空腹食用。

功效:健脾益气,补虚。适用于虚羸少气;亦可治胃气不和,不思饮食,日渐消瘦。

温馨提示:大家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正确的食疗方法,如不能确定自身情况是否是气虚,可由中医号脉进行判断。

入伏后什么时候最热

一般来说,中伏是最热的时候。中伏最突出的特点是“热”,而且是“湿热”,“桑拿”天气让人难以喘息,仿佛置身于一个大蒸笼。入伏之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地面吸收的热量较多,散发出来的热量较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所以一天比一天热。进入中伏,地面积累的热量达到最高值,天气就最热。加之2020夏季雨水较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也是三伏天闷热的重要原因。在七八月份中伏时期,副热带高压加强,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压内部的下沉气流,使天气晴朗少云,有利于阳光照射,地面辐射增温,天气就更热。

7款入伏后养生汤


导读:入伏后养生汤有哪些?小暑节气即将到来,马上我们也将迎来三伏天这个一年中最热的日子,那么入伏后如何养生呢?下面小编为你介绍7款入伏后养生汤,一起来学习吧。

7款入伏后养生汤

1、丝瓜鱼头豆腐汤

材料:丝瓜一斤,鲜鱼头一个,豆腐四块,生姜三片。

做法:丝瓜去角边,洗净切角形;鱼头洗净,切开两边;豆腐用清水略洗。将鱼头和生姜放入煲里,注入适量滚水,旺火煲十分钟,放入豆腐和丝瓜,再用文火煲十五分钟,调味食用。

功效:清热泻火,养阴生津,凉血解毒,洁肤除班斑,通经络,化痰。用于热病、暑热烦渴、痰喘咳嗽、筋脉酸痛、气血阻滞。

2、荷叶冬瓜煲老鸭汤

材料:鲜荷叶一块,鲜老冬瓜一斤至斤半,老鸭公肉半斤。

做法:将上荷叶、冬瓜、老鸭洗净,同放进瓦煲内,加清水适量煲汤,食盐调味,饮汤食冬瓜鸭肉。

功效:汤中鲜荷叶清暑利湿,冬瓜清热解暑,老雄鸭能滋阴养血,益胃生津。三者合用既能清热解暑去湿又能益胃生津。

3、冬瓜煲海螺肉

材料:海螺肉150克冬瓜300 红枣20克瘦肉50克姜10克盐3克

做法:螺肉处理干净,冬瓜去皮切块,瘦肉切块,姜去皮拍破。锅内烧水至水开,放入海螺肉汆水去血渍,捞出备用。取砂锅,加入海螺肉、冬瓜、红枣、瘦肉、姜,注入适量清水,大火煲开后,改小火煲2小时,调入盐即可食用。

功效:清热明目、利膈益胃。

4、玉竹丝瓜肉片汤

材料:瘦猪肉50克,丝瓜1条(重约50克),玉竹12克,枸杞子15克。

做法:将猪肉洗净,切 薄片后上浆备用。玉竹、枸杞子放碗中,加水少许,上笼蒸软透;丝瓜削去皮后切片。炒锅烧热,加少些植物油,约4成热时,下肉片滑炒,变色起锅,锅内留底 油,先炒丝瓜,加清汤、盐少许,并将玉竹、枸杞入锅,沸5分钟,肉片下锅,再沸4分钟,加味精调味,即可装盆佐餐。

功效:健脾补肾,通络健乳。本膳用猪肉,健脾胃、补肾阴,滋养容颜;丝瓜,含皂甙,能通经络、行血脉而健乳丰乳;玉竹,滋阴养胃,调补冲任;枸杞子,养血补肝肾。

5、百合排骨蔬菜汤

材料:百合50克、排骨200克、泡发好的木耳50克、泡发好的黄花菜50克、荷兰豆50克、蛤蜊肉50克、海米30克、菜干30克、姜丝10克、盐3克、白胡椒2克

做法:排骨放在冷水中,加几片姜片,煮开后,捞出备用;排骨和木耳、黄花菜、海米、姜丝、菜干加入清水,旺火煮开,转文火煲30分钟;加入蛤蜊肉、百合、荷兰豆旺火继续煲15分钟;最后加盐、白胡椒调味,一道鲜美的百合排骨蔬菜汤就做好了。

功效:润肺养颜、清心解毒、开胃安神。

6、荷叶节瓜老鸽汤

材料:节瓜800克、生薏米100克、鲜荷叶1小片、陈皮1/4个、老鸽1只、猪瘦肉150克、生姜3片。

做法:节瓜刮皮,切大块状;薏米、陈皮洗净,均稍浸泡,且陈皮去瓤;老鸽宰洗净,切块;猪瘦肉洗净,切块状。除节瓜和何叶外,将汤料与生姜一起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3000毫升(约12碗量),武火煮沸后改文火煲至1个小时,下节瓜和何叶再滚1个小时,调入适量食盐便可。此量可供3-4人用。

功效:鸽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铁、磷、钾等营养物质,且其骨肉含有丰富的软骨素,经常食用,可使皮肤白嫩;鸽血中富含血红蛋白,对手术后伤口愈合有相当好的促进作用。这款消暑老鸽汤,鲜香、清甜、味美,为夏令消暑养生靓汤,且男女老少皆宜。

7、鸡片蘑菇汤

材料:鸡脯肉250克,鲜蘑菇300克,番茄100克,鸡蛋1个,绍酒、姜、葱段各适量。

做法:鲜蘑菇切片烧水,番茄切三角块,鸡脯肉洗净,切片;鸡蛋取清;姜切丝;鸡脯肉加盐、味精、蛋清、干淀粉搅匀,放入沸水锅舀一下,捞起待用;将锅置于旺火上,油爆姜丝、葱段,放入蘑菇炒,加入适量清汤,再加盐、鸡精,待汤沸后加鸡片、番茄、味精、绍酒、麻油即成。

功效:补中益气,安神健体。

以上就是小编为你介绍的7款入伏后养生汤,仅供参考喔!

2020夏季入伏应该吃什么


1、2020夏季入伏应该吃什么

苦味菜:2020夏季气温高湿度大,往往使人精神委靡、倦怠乏力、食欲不振。此时,吃点苦味蔬菜大有裨益。苦味蔬菜中含有丰富的具有消暑、退热、除烦、提神和健胃功能的生物碱、氨基酸、苦味素、维生素及矿物质。苦瓜、苦菜、莴笋、芹菜、蒲公英、莲子、百合等都是佳品,可供选择。

酵素:入伏给身体补充酵素,可以帮助我们清理体内毒素,改善伏天易出现的身体不适感。食用瑞他命酵素原液,便可以净化血液,排出肠道毒素,增强肝脏解毒能力,使体内的毒素得到排出。另外,酵素还有调理肠胃的效果,可以改善便秘,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适合日常养生以及伏天养生食用。

食醋:入伏后天气转热,排汗量也随之增加,多吃点醋,能提高胃酸浓度,帮助消化和吸收,促进食欲。醋还有很强的抑制细菌能力,对伤寒、痢疾等肠道传染病有预防作用。夏天人易疲劳、困倦不适等,多吃点醋,很快会解除疲劳,保持充沛的精力。

2、2020夏季入伏饮食注意事项

多酸多甘。古代学者认为“2020夏季暑湿,适宜清补”。夏天酷热高温,人们喜冷饮,喝水多,导致湿气侵入人体,而外湿入内,使水湿固脾,引起脾胃升降,令人的消化功能产生障碍,出现积水为患,引起食欲不振等。

补气去火。炎炎夏日不仅带给我们身体上的不适。因此,“去火”也是夏日食补的必备功课。夏日祛火的食物,上佳选择:苦瓜、西红柿等性凉、清暑的蔬果。

补水养生。中医理论讲究“阴阳五行”、“天人一体”,冬为阴,夏为阳,2020夏季为阳盛阴衰之季,也正是人体阳气旺发之时,人体阳气,在2020夏季有欲升欲旺的趋势,体内凝寒之气处于易解的状态。三伏天,人稍劳作或运动,就大量出汗,接着产生强烈的口渴感。因此,补水养生便成为三伏天的重中之重。

3、夏天中暑的症状

先兆中暑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如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补充水和盐分,短时间内即可恢复。

轻症中暑症状:体温往往在38度以上。出头晕、口渴外往往有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等表现,或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表现。如及时处理,往往可于数小时内恢复。

重症中暑症状:顾名思义,是中暑中情况最严重的一种,如不及时救治将会危急生命。这类中暑又可分为四种类型:热痉挛、热衰竭、日射病和热射病。

热痉挛症状特点:这类中暑发生时肌肉会突然出现阵发性的痉挛的疼痛。

热衰竭症状特点:主要症状为头晕、头痛、心慌、口渴、恶心、呕吐、皮肤湿冷、血压下降、晕厥或神志模糊。

2020夏季锻练如何避免中暑

避免在上午11时至下午16时这段炎热的时间里进行锻炼,因为这一时间段的紫外线的是罪强的,所以避免这时段的锻炼可减少外界的高温直接辐射在身体上。

如若到室外锻炼必须要佩戴遮阳的白帽或用树枝、竹叶编成的凉帽;另外,应穿着白色或淡色、透气性能好、质地柔软及宽松、整洁的运动服,防止身体太过闷热而中暑。

在运动过程中要增加间歇次数,每运动10-15分钟就应该停下休息,并设法找个阴凉、安静的地方休息。此外,每次锻炼的时间也不宜过长,每次30-40分钟为佳。

家中必备九类抗暑药

仁丹:清暑祛湿。主治中暑受热引起的头昏脑涨、胸中郁闷、腹痛腹泻,也可用于晕车晕船、水土不服。

十滴水:消暑散寒。适于中暑所致的头昏、恶心呕吐、胸闷腹泻等症。

藿香正气水:消暑解表。适于暑天因受寒所致的头昏、腹痛、呕吐、腹泻突出者。

清凉油:消暑解毒。可治疗暑热引起的头昏头痛,或因贪凉引起的腹泻。

无极丹:清热祛暑、镇静止吐。

避瘟散:防暑解热的良药。能祛暑化浊、芳香开窍、止痛。

金银花:具有祛暑清热、解毒止痢等功效。可开水泡代茶饮。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