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情志养生的方法

2019-10-07 │ 夏季情志养生的方法 夏季情志养生

夏季情志养生的心理调节方法

“不怕工资低,就怕命归西。不怕挣钱少,就怕死得早。”古往今来,人们都普通注意养生!那些不注重养生的人,必然会遭到生活的报复。您对四季养生是如何看待的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夏季情志养生的心理调节方法》,仅供您在养生参考。

夏季来临,人易出现脾气不好、焦躁不安、情绪不稳、失眠等症状。各大医院的精神心理科焦虑症患者增多,而且患者脾气大、失眠、情绪波动的症状明显加重。有关研究也显示,在炎热的夏季,人们容易出现情绪、心境的行为的异常,很多人情绪失控,频繁发生摩擦或争执,这就是“情绪中暑”,医学心理学上称为“夏季情感障碍”。

高温天气易引发人群焦虑,专家解释说,精神心理疾病其实与天气有一定的关系。人的情志与外界环境有密切联系,一般来说,低温环境有利于人的精神稳定,一旦温度上升的变化幅度增大后,人的精神、情绪就会产生波动,不仅给人带来身体上的不适应,还会对人的心理和情绪产生负面影响,以致出现烦躁、爱发脾气、记忆力下降等。从临床来看,较为阴冷的冬季,阳光少,抑郁症患者会比平时多一些;而高温酷热的夏季,焦虑症的患者则明显增多,患者往往入睡困难或者睡眠浅,而情绪上则往往表现为爱发脾气,常因微不足道的小事与他人争吵。除了这些精神“敏感人群”,即使是健康人群,在高温天气也会感觉脾气见长。

因此,高温天气要主动调节情绪,尤其要注意焦虑、爱发脾气、失眠等不良心理行为的调节,如果焦虑比较严重,还需及时求助心理咨询师。


扩展阅读

夏季老年人如何情志养生


随着老年化的加剧,我国人口结构中老年人比例逐渐上升,如何安度晚年,提高整个生活质量,是老年人生活的重要内容。古往今来,增进健康、延年益寿,是人类永恒的主题。要想达到这个目的,老年人在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心理上的调节,保持心境平和与愉快,学会享受属于自己的老年生活。老年人的体质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有所衰退,阳气减弱,而夏季是阳气最盛的季节,此时气候炎热,是人体新陈代谢旺盛的时期,人体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此时要顺应自然,注意养生,对防病健身、延年益寿是大有裨益的。

高温闷热的天气特别容易使人出现乏力、食欲不振、头晕、心烦等症状,甚至有可能被中暑、食物中毒、呕吐、痢疾等疾病困扰。老年人的抵抗力弱、适应力差、情绪容易波动,因此很容易旧病复发或诱发新病。为了安度炎夏,老年人就要在“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多动脑筋,琢磨一些夏季的,来防病健身,特别是应该注意调节和稳定自己的情绪,安然度夏。


2020冬季情志养生


1、2020冬季情志养生要懂得知足常乐

人生在世匆匆数十载,要懂得知足常乐。怎么才能做到知足常乐呢?那就得学学郑板桥先生的糊涂养生。中医学认为,“智者之养生,必须四时乐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之,节阴阳而调刚柔”。“糊涂”可以少添烦恼,少生气,天天有个好心情。中医认为,心情好,永不老,不生气,少生病。很多疾病皆生于气,内伤“七情”是致病的主要原因,而“糊涂”一点可使人少生气,从而减少疾病。“消愁”。为什么不能“装聋作哑”,当“糊涂”人呢?要做到“糊涂”养生就要像电影《希茜公主》里希茜公主的 公爹那样,“听我喜欢听的话就不聋,听我不喜欢的话我就聋”。

2、2020冬季情志养生要精神内守病安来

《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内经》中说:“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这都是说,人若能充分利用喜乐这种良性情绪和心态,对气血的调和畅达是很有好处的,是有益于养生保健和健康长寿的。其方法就是要有一个平和的心态,要学会自我愉悦,自我安慰,要善于主动发现和寻找生活的乐趣。要能做到知足者常乐,自得其乐,大肚能容,笑口常开。“笑一笑,十年少”,笑,的确是治病的良药。

3、2020冬季情志养生要养气练精全吾神

良好的精神修养,不是天生就有的。人的精神心理的修养,要在静守中去体验,才能精神“内守”。《素问·上古天真论》云:“上古有真人者,提携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这在今天来讲,就是修炼静功,调心、入静,或静坐,或站桩,总以清心入静,排除杂念,一心体会体内气血运行的变化,久而久之,则真气充沛,五脏安和,形神健旺,自会长寿。

2020冬季养生食谱有哪些

山药雪梨猪肺汤。鲜山药200克,雪梨2个,猪肺1副,陈皮5克。清热润肺、化痰止咳、凉血、助消化。肝炎、肝硬化、支气管炎及肺炎患者。

莲藕排骨汤。莲藕500克,猪排骨500克。补脾益肺。

太子参百合瘦肉汤。太子参100克,百合50克,罗汉果半个,猪瘦肉150克。清润肺燥、益肺生津。气虚肺燥、咳喘气短、口干渴饮、燥热伤肺者。

天麻竹荪煨乳鸽。鸽肉性温味甘,是高蛋白、低脂肪,并含有18种氨基酸及多种微量元素的滋补佳品,对调节人体大脑神经系统,改善睡眠、增进食欲、帮助消化、激活性腺分泌和脑垂体分泌,以至全面平衡人体机能,调理并强壮身体,有着特殊的食疗效果。原料:天麻、花旗参、竹荪、乳鸽、枸杞。制作方法:将鸽子宰杀洗净,放入沸水中焯过; 将乳鸽放下炖锅中,加入天麻、竹荪、花旗参和枸杞,加水加盖原锅隔沸水炖3小时以上即成。

2020冬季养生注意事项有哪些

戒乱进补。首先,应该了解自己该不该补,属于何种体质,属于何脏何腑有虚。一般而言,中年人以补益脾胃为主,老年人以补益肾气为主。但具体到个人,又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气血阴阳共虚等不同,要认真分析,最好在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判定。这样,才能有的放矢,不犯虚虚实实之戒。

补而戒腻。对于身体状态不太好,脾胃消化不良者来说,首先是要恢复脾胃的功能,否则服再多的补物也是无用。因此,冬令进补不要过于滋腻厚味,以易于消化为准则。

补而戒偏。中医认为,气与血、阴与阳虽然是互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但是又互为生长。冬令进补时也要注意兼顾气血阴阳,不可一味偏补,防止过偏反而引发它疾。

外感戒补。在患有感冒、咳嗽等外感病症时,不要进补,以免留邪为寇,后患无穷。

戒以贵贱论英雄。对于如何进补,最好能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对于补药,不要抱着越贵越好、越贵越有效的想法。

调节围绝经期情志,做夏季淡定女人


进入夏季,随着气温升高,围绝经期妇女的“火气”也在不断上升。不少围绝经期女性觉得与气温相关的一切都让身体感到不适——怕热又怕冷。大多数围绝经期症状表现出来的是双重的不适:忽冷忽热,整个夏季都处于这样的矛盾中,让人无所适从。

怕热——围绝经期潮热

每年夏季,因为潮热不适到医院就诊的患者都会增加。在没有任何预兆的情况下,突然感到脸上或全身发烫,汗如雨下,而且说来就来,没有规律,去医院检查,又没有发现器质性病变,这就是典型的围绝经期潮热症状。

四五十岁的中年妇女,由于卵巢衰退会引起身体诸多变化,因此大多数妇女在绝经期有潮热症状,但由于个体差异,感觉也就不同。对大多数人来说,潮热通常仅是一种轻度不适感,只是在房间里觉得闷热而已。然而有些妇女则会感到很不舒服,一股燥热冲向头颈部,甚至弥漫到上半身。夏季由于气温较高,围绝经期妇女的潮热症状往往表现的更为明显一点。

怕冷——围绝经期冷感症

身体容易疲惫,甚至经常感到头痛,上腹部冰凉......对于这些症状,医生有个专业的说法叫做“冷感症”。而这样的症状在45~55岁左右的围绝经期妇女中更容易出现。该病是由全身或局部血液循环不良引起的以腰、背、小腹、手、足或全身发冷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许多围绝经期妇女都容易出现,只不过病情有轻有重而已。

由于围绝经期潮热容易出汗,出汗后如果到空调房内或者吹电风扇都会觉得冷得起鸡皮疙瘩,这个时候如果不加以重视,很容易患上感冒等疾病。因此,围绝经期妇女更应该慎用空调或者电风扇。如果仅仅为了缓解潮热症状而大开空调、大吹电扇,则适得其反。


秋季养生应注重:情志 饮食 运动


秋天,从立秋开始历经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六个节气。这时,顺应秋天的气候变化,适时增减衣服,做到“秋冻”有节,与气候变化相和谐,方为明智之举。

立秋一过,秋天就到来了。秋天如何养生,记者走访了锦州市中医医院内科主任中医师徐中文,他说秋天,从立秋开始历经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六个节气,其中的秋分为季节的转变环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时至秋令,碧空如洗,地气清肃,金风送爽,万物成熟,正是收获的季节。秋季的气候是处于“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立秋至处暑,秋阳肆虐,温度较高,加之时有阴雨绵绵,湿气较重,天气以湿热并重为特点,故有“秋老虎”之说。“白露”过后雨水减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气候寒热多变,稍有不慎就容易伤风感冒,许多旧病也易复发,故被称为“多事之秋”,由于人体的生理活动与自然环境变化相适应,体内阴阳双方也随之发生变化。因此,秋季养生对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导引等方面进行调摄时,应注重一个“和”字。要顺应秋天的气候变化,适时增减衣服,做到“秋冻”有节,与气候变化相和谐,方为明智之举。

■ 合理饮食 润肺防燥

到了秋季,这时身体的保养应以防秋燥为主。多数人在秋天里患有不同程度的秋燥症。秋燥症,中医认为是人们在秋季里因感受燥邪而发生的一系列病症。秋季又是肺金当令之时,秋令不养生,燥邪最容易伤人津液,会经常引起咽干、鼻燥、声嘶、干咳、皮肤干燥、咽喉疼痛、肺热咳嗽等症。因此,秋日宜吃清热生津、养阴润肺的食物。

在这一时期最好多吃雪梨、鸭梨等。生食能够清火生津,熟食可以滋阴润肺。可用抠掉核的雪梨一个,将3克川贝粉和10克冰糖混合后,轻轻纳于梨中,隔水蒸熟后,食梨饮汤水。在秋季里,为保持体内有足够的水分,宜多饮水,多食用豆浆、炖菜、稀粥等,日常饮食中,应多吃梨、苹果、蜂蜜、木耳、芝麻、新鲜蔬菜等食物,养血润燥,提高抗秋燥能力。对于老年胃弱者,可以采用晨起食粥法以养胃生津,如芡实糯米粥、百合粥等,这些都是益阴养胃的佳品,能够起到抑制秋燥的良好效果。张医师提示,进入秋季后要少食或不食辣椒、生姜、生蒜、生葱、胡椒等燥热之品,对于有饮酒、吸烟等嗜好的人,更要注意特别节制。

■ 心静平和 远离悲秋

从藏象说来看,肺与秋气相应,它属金,主气司呼吸,在志为忧。肺气虚者对秋天气候的变化特别敏感,秋风冷雨,花木凋零,万物萧条,常会让人在心中引起悲秋、凄凉、垂暮之感,易产生抑郁情绪。秋季还应注重调摄精神养生。要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以避肃杀之气,同时还应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荣平之气。

因此,对中老年人来说,应有“心无其心,百病不生”健心哲理,养成不以物喜,不为己悲,乐观开朗,宽容豁达,淡泊宁静的性格,收神敛气,保持内心宁静,可减缓秋季肃杀之气对精神的影响。所以,这时的人们尤其是中老年人要结伴去野外山乡,登高远眺,饱览大自然的美好景色,让愉悦和谐的情绪伴随自己。

■ 秋天锻炼 耐寒力强

秋季昼夜温差变化比较大,运动能给身体以良性的刺激,使人的体温调节机制不断地处于紧张状态,有助于提高人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提高心血管系统的功能,从而更容易适应进入冬季后的气候变化。

由于夏天炎热,不动都出汗,所以多数人不爱动,到了秋天人们都愿动起来,但这其中还需把握好度,并非运动越多就越好。从中医理论讲,秋天是人体精气处于收敛内养的阶段,所以运动量不宜过大,切勿大汗淋漓,以防出汗过多造成阳气耗损。秋天气温下降,肌体在这种环境下会引起血管收缩,关节活动能力减弱,极易造成肌肉、关节、韧带的损伤。专家提醒,在每次运动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宜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如慢跑、散步、登山、太极拳、乒乓球、羽毛球等,适时有度地进行。此外,还需顺应“春困秋乏”的生理反应,保证充足的睡眠,健康度过秋天。

夏季情志和气温有什么关系


在人们的主观感受上,夏季经常和“火热”二字相连,许多人都会有这样的体会,酷热的夏季,骄阳似火,心中也容易蹿出一把“无名火”,常有按耐不住的暴躁情绪,容易心情烦躁、脾气火爆。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情志与气温有密切的关系。

中医学说认为,心属“火”,应于夏,人们常有“心火旺”的表现。寒冬腊月十分,低温使人比较懒动少语,而炎热夏季之际,高温则使人烦躁易怒。究其生理层面的原因,在于气温会影响大脑中的一个特殊位置——下丘脑,它是情绪调节中枢,故而会影响情绪的调节,甚至情绪的失控,这一点,在动物实验中已经得到了证实。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使志无怒......使气得泄......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就是说,夏季切忌烦躁发怒,要保持心清气和、快乐欢畅、胸怀宽阔、精神饱满,如同含苞待放的花朵那样自然舒展;对外界事物要有浓厚的兴趣,培养乐观外向的性格,以利于气机的宣畅,这是适应夏季的养长之道。如果违背这种养长之道,就会损伤心气,削弱人体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到了秋冬时节,则易患咳嗽感冒之类的疾病。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