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养生吃辣好吗

2019-10-07 │ 冬季养生吃辣好吗 酸甜苦辣咸顺应季节吃更养生

香辣蹄花虾

“知生也者,不以害生,养生之谓也。”养生已经成为一个热度越来越高的话题,不注意养生,将为我们的生活埋下悲剧的种子。日常生活中关于饮食养生我们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编辑了“香辣蹄花虾”,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食物都是相生相克的,有些食物可以在一起食用,同时食用可以增强食物的营养。有些食物不能一起食用,食用过后会导致腹泻,严重的还可能会中毒。日常生活中,蹄花和虾都是我们比较喜欢的食物,营养价值也很高,这两种食物是可以一起食用的,可以制作成香辣蹄花虾,下面来讲讲做法。

香辣蹄花虾的做法步骤:

第一步、将虾洗干净开背取虾线、然后拍一点干淀粉炸制成熟的颜色即可、另外将土豆切条炸制金黄、炸熟即可!

第二步、将卤制好的猪蹄根据骨头的节分成一块一块。

第三步、葱切段、姜切片、蒜、朝天椒、泡泡椒、德庄火锅料、倒入油锅炒制、然后放入切块的猪蹄、文火炒香。

第四步、将炸好的虾还有土豆、还有木耳、酸萝卜放入锅內垫底、然后将炒好的猪蹄和料倒入锅里撒上香菜和芝麻就可以了!

猪蹄营养丰富,味道可口。它不仅是常用菜肴,而且还是滋补佳品。据食品营养专家分析,每100克猪蹄中含蛋白质15.8克、脂肪26.3克、碳水化合物1.7克。猪蹄中还含有维生素A、B、C及钙、磷、铁等营养物质,尤其是猪蹄中的蛋白质水解后,所产生的胱氨酸、精氨酸等11种氨基酸之含量均与熊掌不相上下。

虾的营养价值极高,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和性功能,补肾壮阳,抗早衰。常吃鲜虾(炒、烧、炖皆可),温酒送服,可医治肾虚阳痿、畏寒、体倦、腰膝酸痛等病症。虾类的补益作用和药用价值均较高。祖国医学认为,虾味甘、咸,性温,有壮阳益肾、补精、通乳之功。凡是久病体虚、气短乏力、饮食不思、面黄羸瘦的人,都可将它作为滋补和疗效食品。常人食虾,也有健身强力效果。

相关阅读

香辣美容蹄的做法


食物对于我们人体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它和我们的生命息息相关。好的饮食,能够延年益寿。相反,不好的饮食却会夺走我们宝贵的生命。所以我们应该学习做菜了,小编这就为大家介绍香辣美容蹄。

2.121取一砂锅,放入煎好的猪蹄,淋上生抽,一次加够足量的热水。

3.212锅中倒入少许油,把猪蹄皮朝下,煎至表面焦脆。

4.混合好干香料,组成料包,放入砂锅中。

5.加入姜蒜片。

6.大火烧开,煮1个小时后放入盐调味,再煮一小时。如果没有达到满意的软烂程度,可以再延长时间。

7.锅中倒入适量的油,放入冰糖,小火至冰糖溶化。

8.待冰糖烧热至焦黄冒泡,比图中再黄一些为宜(此步需要留出时间拍照,糖的状态转变非常快,所以需要提前拍摄。)

9.放入猪蹄,干辣椒翻炒上色提辣味。

10.加入适量的热水,中火慢慢收汁。

11.再倒入第二次热水。

12.大火收汁即可。

不管干任何事情,都是要经过不断的努力,才能提高技艺,做菜也是一样,今天为您

香辣麻花虾


香辣麻花虾是一道特色美食,它的主要食材就是新鲜的大虾。另外还要准备一些其他的辅料,比如说葱姜蒜干辣椒料酒等一些其他的食材,把口感就是麻辣香鲜,有很好的促进食欲的作用,另外它的主要食材是大虾,所以说蛋白质的含量非常的丰富,对于身体也有一定的调养功效,我们来看一下香辣麻花虾的做法。

香辣麻花虾

材料

鲜活大虾,大蒜,生姜,葱白,朝天椒,香菜根,料酒,生抽,糖

做法

1:剪去虾枪和虾须,保留虾脚;

2:大虾背部用小刀划开,挑出泥肠;

3:锅里加入适量橄榄油,放入大蒜、生姜、葱白、朝天椒、香菜根小火炒香;

4:放入处理好的大虾煸炒至虾身弯曲变红,喷入适量料酒;

5:倒入适量生抽调味;

6:加入适量糖调味,转大火煸干汤汁,起锅前加少许香菜即可。

小诀窍

1: 活虾不方便处理的时候,可以放入冰箱冷冻室冻10-20分钟再处理;

2:虾枪很锋利,最好去除,保留虾脚可以让虾比较美观;

3: 虾很滑,可用毛巾包住操作,开背挑泥肠请注意安全;

4:根据各人嗜辣程度选用辣椒;

5:虾很容易熟,不要过分的煸炒,以免虾肉太老口感欠佳。

做法二

制作食材:虾500克、麻花15克、香辣酥100克、色拉油500克、食盐5克、味精10克、鸡粉5克、姜3克、淀粉5克、细香葱3克、辣椒油10克

做法

1、先将鲜虾去须、去虾线,清洗干净。

2、将鲜虾入盐、味各1克,腌渍10分钟,后拍一层干淀粉待用,炒锅上灶,倒入色拉油300克,油温烧至六成热,将拍好淀粉的鲜虾倒入油中烧制2分钟,捞起备用。

3、另起炒锅放入底油,加入香葱、姜片煸香,然后放入小麻花、香辣酥煸炒1分钟再倒入炸好的虾,煸炒1分钟后淋入红油装盘即可。

蹄花虾干锅怎么做


蹄花虾干锅这个方法非常简单,准备好小辣椒,青色和红色都可以,再准备一些干辣椒,加上葱姜大蒜,猪蹄子,切成小块后用葱姜大蒜放在高压锅中煮15分钟取出来,这样是为了让猪蹄子中的血水腥味全部都过滤出来,然后再放进锅中做干锅,经研究发现猪蹄子中富含有丰富的胶原蛋白,对消化道系统出血,调理体质,预防休克等等有着明显的效果。

材料

原料

猪蹄

配料

虾、小辣椒(绿、红)蒜、姜、蒜苗、大葱、辣酱、八角、香叶、花椒

做法

1、准备简易的材料

2、将猪蹄改小块,用姜、八角、香叶、花椒高压锅压15分钟取出备用

3、锅里入蒜、姜、小米椒、大葱爆香,入虾炒至5成熟

4、将猪蹄倒入,倒入少许辣酱翻炒,出锅前放入蒜苗即可

营养价值

1、医学实验表明,猪蹄为大分子胶原蛋白食物,对消化道出血、失血性休克等病症均有一定的疗效。

2、猪蹄大分子胶原蛋白质还可改善微循环,使冠心病及缺血性脑病得到改善。经常食用,还可以防治进行性肌营养障碍。

3、据现代营养科学研究,每100克猪蹄中,含蛋白质22。6克,脂肪18。8克,胆固醇192毫克,热量1 088千焦,还含有动物胶质、钙、磷、铁及维生素A、B、B、D、E、K等。所含胶原蛋白特别丰富,是构成肌腱、韧带及结缔组织最主要的成分。因此,老人、妇女常食大有益处。

4、猪蹄为大分子胶原蛋白,对消化道出血、失血性休克等病症均有一定的疗效。

5、猪蹄性平,味甘、咸,具有补血、滋阴、通乳、益气、脱疮、去寒热等功能,适合用于乳少、痈疽、疮毒等病症,还有滑肌肤、填肾精、健腰脚等效能。

6、猪蹄还是一种抗衰老、防癌抗癌食品。

香辣香锅虾的做法


海鲜是很多人都十分喜爱的食物,如果想保持海鲜的原味,最好就是用水煮的方式,然后配和酱料一起食用,但是如果口味偏重或者喜欢吃香辣味道的,就可以做成香辣干锅。其实在众多海鲜当中,虾是十分常见的,也是很多人喜欢吃的。那么,香辣香锅虾的做法是怎么样的呢?

虾营养丰富,且其肉质松软,易消化,对身体虚弱以及病后需要调养的人是极好的食物;

虾中含有丰富的镁,镁对心脏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能很好的保护心血管系统,它可减少血液中胆固醇含量,防止动脉硬化,同时还能扩张冠状动脉,有利于预防高血压及心肌梗死;

虾的通乳作用较强,并且富含磷、钙、对小儿、孕妇尤有补益功效;

日本大阪大学的科学家最近发现,虾体内的虾青素有助于消除因时差反应而产生的“时差症”。

适宜人群:老少咸宜

原料:新鲜海虾1斤半、藕1节、洋葱半个、蒜3瓣。重庆火锅底料1块,豆瓣酱1茶匙、香辣豆豉酱1/2茶匙、白糖和鸡精少许。

香锅虾秘笈:

1、虾去虾枪和虾须;藕切片,过开水焯熟,洋葱切粗丝,蒜切碎。

2、锅里油烧热,下鲜虾变红后,盛出。

3、留足够的底油,下洋葱和蒜爆香,再放入所有酱料和火锅底料,加少量开水让火锅调料化开。

4、放入过好油的虾,翻炒到虾均匀地裹上酱料,再放入焯熟的藕片,翻炒均匀。

5、调入白糖和鸡精提鲜,即可关火;如果想吃咸一点下饭,用生抽调味不要放盐。

以上就是有关香辣香锅虾的做法介绍,按照以上介绍的步骤进行制作,相信也会成功地做出一道正宗的香辣香锅虾。这道菜最大的特点就是菜品特色汁浓、麻辣味浓的香辣虾,肉质紧韧爽脆,加上多种特制香料的调和,让人回味。

香辣牛蛙虾的做法


牛蛙有滋养排毒效果,消化不良或胃的酸度和疲软的人,可以用于滋养身体。牛蛙可以促进人体血液旺盛,精力充沛,滋阴阳痿,养心神经补气的作用,有利于病人的康复。牛蛙的内脏和残渣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通过水解,生成复合氨基酸。其中,氨基酸的精华,氨基酸含量高,是一个很好的食品添加剂补剂。那么,香辣牛蛙虾的做法是什么?

牛蛙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香辣牛蛙是一道地地道道的川菜,任何一家川菜店都有的卖,但是自己做,可以让牛蛙更鲜美。这道香辣牛蛙,飘香四溢,味道鲜美可口,让人垂涎三尺。

材料:牛蛙,黄瓜,红辣椒,豆瓣,姜蒜,花椒

调料:少量盐,少量淀粉,食用油,白酒

做法

1、将食材切好备用。

2、在油锅把豆瓣、花椒、姜蒜粒等一起翻炒下。

3、炒出香味后,在里面加入适量清水和一些调料调味。

4、水热后加入牛蛙进去,并适当的加入一点白酒去腥味。

5、牛蛙煮熟后把青瓜和红辣椒放进去煮。

6、最后要出锅的时候加入少量淀粉水勾芡。

7、稍微的煮下就可以出锅装盘了。

香辣牛蛙虾的做法,我买去的脚冻青蛙,肠道清洁是什么足够了。防冰洗后可以直接处理。切割时我感到很方便,也很好减少青蛙,骨头并不是特别困难,基本不需要削减,削减一些直接力。但不建议削减太脆弱,因为每个骨头,过于脆弱容易渣、骨并不是很好洗。和更大更多的肉味道的感觉。

感谢阅读养生路上网饮食养生频道的《香辣蹄花虾》一文,本文由我们优质撰写和整理而成,希望在您养生路上能帮上忙,也同时希望您继续阅读我们为您精心准备的“冬季养生吃辣好吗”专题。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