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同房之后,不想要受孕,是可以采用避孕药的方法,一般是在同房之后的24小时内服用避孕药是有效果的,但是超过72小时在服用避孕药是没有作用的。女性朋友如果不想要孩子,还是需要做好避孕措施,但是避孕措施最好是选择避孕套,可以减轻避孕药对女性月经周期的影响。
避孕药一般指的是口服避孕药,避孕药什么时候吃有效?避孕药避孕的主要原理是通过抑制排卵及改变子宫颈黏液,使精子不易着床而得到避孕目的。因此,要想让避孕药发挥最大的避孕效果,要注意根据不同避孕药的特性选择对应的服用时间。
1、紧急避孕药什么时候吃有效:作为事后避孕药,紧急避孕药一般是在房事后72小时内服第一片,12小时后再服第2片,越早服用效果越好。紧急避孕药的主要成分是孕激素,药物作用原理和短效避孕药基本一致,适用于40岁以下女性。
2、短效避孕药什么时候吃有效:短效避孕药要从月经来潮当天算起的第5天开始服药,每天晚上服1片,连续服22天,可避孕1个月。短效避孕药的主要作用在于抑制排卵,阻碍子宫内膜正常生,适用于无基础性疾病或糖尿病的女性。
3、长效避孕药什么时候吃有效:一般在月经来潮后,第五天服1片,20天以后再服1片能达到有效的避孕效果。长效避孕药主要含人工合成的孕激素和长效雌激素,能起到抑制排卵,起长效避孕作用。适用于不能放置宫内节育器,又不愿采用其他避孕方法的女性。
避孕药什么时候吃有效不仅取决于避孕药的种类还取决于女性的个人情况,不过一般的避孕药都会附带说明书,在不知道什么时候吃的情况下可以详细阅读,也可咨询医生。若出现服用避孕药后月经推迟时间过长的话,要注意检查是否避孕失败。
现在有一些女性朋友们都不懂的要好好地爱护自己的身体,为了一时的快乐,而放纵自己,丝毫不顾一些后果,等到事情结束之后才知道后悔,才会担心害怕,然后通过服用避孕药来解决一些问题,这些都是非常不好的行为。今天小编就来要告诉大家为什么不能经常吃避孕药。
一些女性对口服避孕药可能有的副作用心存担忧,例如引起身体发胖、对未来生育的影响等问题。其实这些顾虑都是不必要的。要对短效口服避孕药的安全性实现正确的理解,首先需要了解短效口服避孕药的构成。短效口服避孕药由雌激素和孕激素复合而成,通过几个方面作用于受孕的多个环节达到避孕的目的。
从60年代问世到现在,短效口服避孕药中雌激素成分从开始的每片50微克改成今天常用的30微克,很大程度降低了雌激素的副作用。同时对孕激素的选择也在不断发展,至今最接近天然孕酮特性的屈螺酮的出现,更使其安全性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当前的大量研究已经显示,短效口服避孕药对女性生育能力和后代的健康发育并没有不良影响。首先,当前的短效口服避孕药都能完全实现停药后即可妊娠的需求,不会影响女性的生育能力。2007年,欧洲进行了一项覆盖6万例口服避孕药用药处方案例的主动监测研究,该研究对两千多名服用避孕药停药后的妇女生育情况的观察显示,停止服用避孕药后经过一个月经周期有21.2%妇女怀孕,与同年龄未服用避孕药的妇女怀孕率相当;停止服用避孕药后一年有79.4%妇女怀孕,其结果也和同年龄未服用避孕药的妇女怀孕率相当。
也就是说,服用短效口服避孕药并不会影响女性的生育能力,女性停药后即可怀孕。另一方面,近年来的多项研究都显示,短效口服避孕药的使用与婴儿出生缺陷之间也没有联系。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停药后妊娠不会对胎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服用短效口服避孕药和未服用者相比,也并不会引起婴儿畸形发生率的增加。
希望上面小编对于避孕药以及经常吃避孕药的危害的介绍,能够警醒那些不知道好好爱惜自己身体的女性朋友们。小编觉得的也许有些事只是两个人自己的事,但是不能只顾自己的快乐,导致之后就是两个家庭的事,两个人一辈子的事。
每一个女性朋友的体质都是不同的,有一些女性朋友吃了避孕药是会出现犯困的情况,这是药物的副作用,不用太担心,多注意休息就可以了,而且为了女性朋友的健康,不建议经常服用避孕药,会导致女性出现不孕的情况,一个月内不能超过2次,一年不能超过3次服用避孕药。
服完避孕药后有可能出现此现象。紧急避孕药内含有的雌激素水平很高,一次紧急避孕的药量相当于8天常规短效口服避孕药的药量,服用量过大,会产生肠胃不适,月经周期紊乱,卵巢抑制等现象,破坏了正常的月经,造成内分泌紊乱.如果长时间服用,严重者还会造成闭经.这样会影响排卵从而影响怀孕。
吃避孕药实际上是抑制或打断神经内分泌轴的正常状态,对身体有一定影响。虽然偶然干扰一次问题不大,但不能经常做。吃避孕药的副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胃口不好、恶心、呕吐、头晕、无力。常发生在开始服药的时候。出现这种反应时,一方面可喝点浓茶、嚼点糖姜、咸菜;另一方面要坚持按规定服药,随着人体对药物的适应,反应会逐渐消失。个别妇女反应较厉害,可适当服下列抑制反应的药物:维生素B6,每次20毫克,每日3次;维生素C,每秒1O0毫克,每日3次;抗反应片,每次1片,每日3次;复方氢氧化铝片或酵母片,每次1克,每日1次,与避孕药同服。
2、白带增多、稀薄。常发生于服长效避孕药以后,一般无需治疗,如果白带过多,每晚可在阴道放1片中药的止带片。
3、阴道间断出血。常发生于漏服避孕药之后,一般只要按时继续服药,流血就可停止,经期也会正常。当然也可请医师调整药物,也可改服其他避孕药,如服Ⅱ号避孕药出血,可改用1号避孕药。
4、月经过少,甚至闭经。这种情况对身体健康并无多少影响,常常是暂时性。如果连续3个月闭经,应暂停服药,采取其他避孕措施,等月经自行恢复后再继续服药。停药后1个月内仍不来月经,应请医师根据检查情况,采用甲地孕酮、复方黄体酮或催经片等药物催经,此后应改用其他的避孕药。
好多夫妻好不容易熬过了孕期,就想着可以过上夫妻生活了,但有些宝妈会母乳喂养宝宝,这个时候一方面不想怀孕,吃避孕药的话,又担心会影响身体的状况,牵连到宝宝的健康。其实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如果不是在哺乳期可以在产后两到三个月口服避孕药,但如果身体有心肝肾相关的疾病最好不要服用,哺乳期的宝妈也不宜服用,以免影响乳汁分泌,影响宝宝的健康。
如何进行哺乳期避孕
产后哺乳会抑制排卵,使月经暂时停止,有一定的避孕作用。但这种避孕作用不是百分之百有效的,有人先排卵,在月经未恢复前就已经怀孕了,因此,产后及哺乳期第1次恢复性生活时就应该采取避孕措施。
哺乳期选择避孕方法的原则是不影响乳汁分泌、适合妇女产后生理,如月经未复潮、阴道分泌液较少等特点。男方应多承担责任,建议以男用避孕法为主。
如果是产后3个月,或剖腹产后半年以上,经医生检查确实未怀孕的话,可以放置避孕环。也可以用避孕套、子宫帽、外用避孕药膜等避孕方法。如果不想再生育者,也可以采取绝育措施,作输卵管(输精管)结扎。男方结扎后还得避孕一段时间,待精液检查确实未见精子时,才可以不采取避孕措施。
最佳哺乳期避孕措施
1、绝育手术:是一种永久性的绝育方法。它通过小手术结扎输精管或输卵管,以阻断输精管处的精子进入精液,或使卵子不能通过输卵管与精子相遇。该方法对男性性功能、女性月经及性生活没有影响;但不适合用于有严重的神经官能症、性疾病或生殖系统炎症的哺乳期妇女。该方法绝育的失败率小于10%。
2、宫内节育器:是一种安全、使用简便、经济灵活的避孕方法。在我国,有40%左右的育龄妇女使用宫内节育器。产后六个月以后还在哺乳的妇女,可考虑放置宫内节育器。目前,宫内节育器除有金属单环、带铜V环外,还有能释放孕激素、释放止血药的宫内节育器。后者在增加避孕效果的同时,可以明显地减少出血和疼痛。宫内节育器的避孕作用可以保持5-10年。
3、外用避孕药(杀精剂)壬苯醇醚:是表面活性剂,能与精子细胞蛋白膜相互作用,改变精原细胞的渗透性,从而杀死精子,达到避孕的目的。外用避孕药不影响双方性快感,不影响内分泌和月经,更不抑制乳汁分泌。常用的有壬苯醇醚膜、壬苯醇醚阴道片、壬苯醇醚避孕栓和壬苯醇醚胶冻等。外用避孕药的避孕有效率为94%—97%。
4、男用避孕套:不仅可以阻隔精子进入女性生殖道而达到避孕作用,而且可以有效地防止细菌、真菌、滴虫、原虫、淋菌和病毒的感染和传播,对预防性传播疾病尤为重要。
避孕药是现代比较常见的一种避孕方式,通过服用药物的方式来进行起到避孕的功效,而长期服用避孕药对身体有很大的副作用,同时也会容易导致女性出现闭经或者是出现面部色斑的状况,而避孕药需要按照剂量服用才可以起到效果,如果只吃一半是没有效果的。
避孕药吃一半有用吗?
避孕药是现在很多女性采取避孕的一种方式,它能影响生殖过程的不同环节,从而达到抗生育的目的。
医师分析:
避孕药如果只服用一半的话,有可能会起不到避孕的作用,最好是按剂量服用。
避孕药的副作用
1、胃口不好、恶心、呕吐、头晕、无力。常发生在开始服药的时候。出现这种反应时,一方面可喝点浓茶、嚼点糖姜、咸菜;另一方面要坚持按规定服药,随着人体对药物的适应,反应会逐渐消失。
2、白带增多、稀薄。常发生于服长效避孕药以后,一般无需治疗,如果白带过多,每晚可在阴道放1片中药的止带片。
3、阴道间断出血。常发生于漏服避孕药之后,一般只要按时继续服药,流血就可停止,经期也会正常。
4、月经过少,甚至闭经。这种情况对身体健康并无多少影响,常常是暂时性。如果连续3个月闭经,应暂停服药,采取其他避孕措施,等月经自行恢复后再继续服药。
5、体重增加过快。如果有浮肿,应适应采用利尿剂和低盐食物;如果体重明显不断增加,应停药改用其他避孕方法。
6、面部发生黄褐色斑。停药后一般会逐渐消失,如果服用维生素B类、维生素C,效果更好。
7、乳房胀痛。一般通过减量可以缓解症状,如果严重应考虑停药,选用其他避孕措施。
感谢阅读养生路上网饮食养生频道的《吃避孕药可以丰胸吗?》一文,本文由我们优质撰写和整理而成,希望在您养生路上能帮上忙,也同时希望您继续阅读我们为您精心准备的“养生驱寒夏天吃可以吗”专题。
饮食养生
运动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