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指代针调治便秘?
临床上,有经验的中医师常“以指代针”,按压迎香穴,治疗便秘和大便困难,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现将具体方法介绍如下:按经络学说的原理,迎香穴属手阳明大肠经。以手指按压该穴,可刺激大肠,使大便畅通,润滑易行。按压迎香穴治疗大便困难,方法简单,患者可以自己操作。在便前甚至可以在如厕时用双手各一指压迫迎香穴位(在鼻孔两侧凹陷处),以适当的压力按压5〜10分钟,以局部出现酸痛感即可。
便秘患者如何艾灸调治?
灸法是针灸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大体可以分为艾炷灸、艾条灸和其他灸法三类。艾炷灸是将艾绒搓捻成上尖下粗的圆锥状,分大、中、小三种,分别如同蚕豆、黄豆、麦粒。艾炷灸可分直接灸和间接灸两种,直接灸一般取用小艾炷,称为麦粒灸,使用时将艾绒点燃置病变部或穴位上,至病者觉得有灼热感时,即替换艾炷,可连续多次,这种灸法不灼伤皮肤,也不化脓,灸后不留有疤痕,称为非化脓灸。
如果至艾炷燃尽以致形成灼伤、化脓、灸后留有疤痕,称为化脓灸,一般病症已很少应用。间接灸一般取用大、中艾炷,根据不同病症,间隔各种物品,而不直接燃着皮肤,常用的有生姜片、蒜茸、食盐和附子饼等,并以间隔的物品命名之。艾条灸是由太乙神针转变而来,纯用艾绒制成的称为艾条灸,有药掺人艾绒者称为药条灸。其适应证较广,基本与艾炷灸相似。其他灸法主要是发泡灸,名为天灸,发泡灸法在使用方法和取用材料与上述各种灸法完全不同,使用材料多为对皮肤有刺激性的药物,如毛茛、白芥子、斑蝥等,经敷贴使皮肤产生水泡。灸法治便秘的方法有:
取穴:神阙、关元、气海、天枢、肾腧。
施术:艾条湿灸,每穴艾灸5分钟。
针刺治便秘在《黄帝内经》中已有记载,《针灸甲乙经》、《针灸大成》等历代针灸医籍都记载有针刺治便秘的方法。针刺可通过经络系统调整全身状况,调节支配胃肠的自主神经系统功能,从而调整胃肠功能,促进胃肠运动和分泌等。因此,针刺治便秘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有效方法。但运用针刺疗法治疗便秘,必须辨证论治,辨证取穴,并采用不同手法,才能取得更好疗效。采取一定的手法进行针刺治疗可以起到通腑泄热、顺气导滞、益气养血、滋阴润肠及温阳开结等作用。如采用泻法针刺天枢可以疏泄阳明腑气而通积导滞;针刺大肠腧,采用泻法、平补平泻法可以调理大肠气机而润燥通便;针刺合谷、曲池以清泄大肠实热;采用补法针刺照海以滋阴生津等。
(1)燥热内结、大便燥结者治宜泻热通便,取大肠腧、天枢、支沟、内庭、上巨虚、历兑、曲池穴,均用泻法,持续行针5分钟,用泻法以泻热保津。
(2)热盛伤阴、大便燥结者治宜清热滋阴润肠。取大肠腧、天枢、上巨虛穴,用泻法泻大肠之热,三阴交、太溪穴,用补法以滋阴增液。持续行针5分钟,可每隔2小时行针1次。
(3)肝火旺盛、大便秘结者治宜清肝通便。取太冲、肝腧、大肠腧、侠溪穴等,均用泻法,行针5分钟。
(4)气机郁滞、大便秘结者治宜疏肝理气通便。取中脘、阳陵泉、气海、支沟、内关穴等,均用泻法,留针20分钟,间断行针。
(5)痰热阻肺、腑气不通、大便秘结者治宜清肺化痰通便。取肺腧、列缺、丰隆、大肠腧、天枢穴等,均用泻法,持续行针5分钟。
(6)气血不足、大便秘结者治宜补气养血。取脾腧、胃腧、气海、足三里、三阴交、大肠腧、关元穴等,均用补法,留针10分钟,并可加灸。
(7)脾肾阳虚、大便秘结者治宜补肾助阳。取肾腧、脾腧、命门、关元穴等,均用补法,并可加灸。
(8)取治便秘的主穴大肠腧、天枢、支沟、上巨虚,热结便秘加合谷、曲池穴;热结伤阴便秘者加三阴交、太溪穴;肝火便秘者加大冲穴;气滞便秘者加气海、阳陵泉穴;痰热便秘者加丰隆、肺腧穴;气血两虚便秘者加脾腧、气海穴;脾肾阳虚便秘者加肾腧、脾腧、命门穴等。实秘用泻法,虚秘用补法,寒秘可用灸法。
便秘患者如何刮痧调治?
刮痧疗法是一种用光滑扁平的器具蘸上润滑液体刨括或用手指钳拉患处以达到治病目的一种简单自然疗法。人体皮肤富有大量的血管、淋巴管、汗腺和皮脂腺,它们参与机体的代谢过程,并有调节体内温度,保护皮下组织不受伤害的功能。刮痧的机械作用,使皮下充血,毛细孔扩张,秽浊之气由里出表,体内邪气宣泄,把阻经滞络的病源呈现于体表;使全身血脉畅通,汗腺充溢,而达到开泄腠理、痧毒从汗而解。同时,可使皮脂分泌通畅,皮肤柔润而富有光泽,肤色红润,皱纹减少,还可以减少脂肪,加快代谢和有助于减肥。
此外,刮痧术通过经络腧穴刺激血管,使人体周身气血迅速得以畅通,病变器官和受损伤的细胞得到营养和氧气的补充,气血周流,通达五脏六腑,平衡阴阳,可以产生正本清源、恢复人体自身愈病能力的作用。刮痧术通过经络腧穴对神经系统产生良性的物理刺激,其作用是通过神经系统的反射活动而实现的。通过刮痧手法刺激有关的经络腧穴,反射性地调节自主神经的功能,能促进患者的胃肠蠕动,提高其肠胃的吸收能力。刮痧可以促进正常免疫细胞的生长、发育,提高其活性。刮痧还对消除疲劳、增强体力有一定作用。
现代研究表明,其主要原理是作用于神经和循环系统,使神经系统兴奋,血液及淋巴液回流加速,循环增强,新陈代谢旺盛,从而加强对疾病的抵抗力及治疗疾病。
具体治疗方法如下:重刮大椎、大抒、膏肓、神堂、大肠腧、天枢、上巨虚、支沟经穴部位,热结加刮曲池、合谷经穴部位,气滞加刮中脘、行间经穴部位,气血亏虚者加脾腧经穴部位轻刮,下元虚弱加气海至关元经穴部位轻刮。每经穴部位刮3〜5分钟。
便秘患者如何拔罐调治?
拔罐疗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蒸汽、抽气等造成负压,使罐吸附于施术部(穴)位,产生温热刺激,使局部发生充血或淤血现象,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自然疗法。拔罐器具的种类很多,适合家庭应用的罐具有竹罐、玻璃罐、抽气罐。常用的拔罐方法有火罐法和抽气法。
取穴:
(1)神阙、气海、大巨、足三里。
(2)天枢、大肠腧、小肠腧。
(3)天枢、支沟、上巨虚、大肠腧、脾腧。
施术:以上3组穴位,任取1组,用闪火法将罐吸拔穴上,留罐10〜15分钟。
揉腹在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睡前醒后,仰卧床上,想着肚脐,先用右手顺时针方向绕肚脐揉摩,累了换左手,方向相反,次数不限,此谓“摩腹”。摩腹养生备受历代养生家的推崇。早在南北朝齐梁时期,达摩译写的《易筋经》中就有揉腹之法。明代养生家冷谦在《健龄要者》一书收录的养生16宜中亦有“腹宜常摩”的记载。养生家认为,摩腹可防治便秘等多种慢性疾病。
揉腹治便秘的机理。腹部是人体的重要部位,其内有胃、肠、肝、脾、肾和膀胱等重要脏器,这些器官机能的正常与否,会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健康与寿命。因此,摩腹能通和上下,分理阴阳,去旧生新,充实五脏,驱外感之诸邪,消内生之百疾。揉腹的作用在于:
(1)中线,上在头顶,下在会阴,两脉相连接,主全身之阴阳;脐与诸经百脉相通,所以通过揉脐腹可以调整人体阴阳,使之平衡,则脾胃协和,上下通顺。
(2)揉胳腹,能使经络疏通,气血流畅,增加腹肌和肠平滑肌血流量,改善其血液循环,调整胃肠功能。
(3)可增强腹壁肌肉和肠道平滑肌张力,促进胃肠运动,有利于排便。
(4)能健脾助运,促进胃肠消化液分泌,加强对饮食的消化、吸收及废物粪便的排出,减少胃肠积滞。
便秘患者如何点穴按摩调治?
患者先俯卧,点穴按压者跪坐其旁。由于背部的穴位是左右对称(位于身体中央除外),所以两手拇指各按左右两侧的穴位,主要取背部的腧穴,如肝腧、胃腧、肾腧、大肠腧和便秘阿是穴(此穴在肾腧外两指再下两指处)。点压完上述穴位后,令患者仰卧、屈膝,按摩者点压中脘、天枢、关元及大巨穴。按压注意事项:
(1)按摩者在点穴按压时要慢慢前倾,一面加上体重,一面指压,仅用手力效果往往不佳。
(2)术者在呼气时加入体重,可给予对方更好的刺激,吸气时则放松力气。
(3)按压力以患者感觉舒服的强度为宜,通常用3〜5千克力量。
(4)每个穴位按压10次左右为宜。
痔疮患者便秘时怎样按摩?
便秘与痔疮有很密切的关系,两者可造成恶性循环,相互加重,因此为预防痔疮,改善便秘是不容忽视的。反过来说,要改善便秘,必须治愈俦疮。一般人患痔疮,大都不治疗或自行买成药医治,很少上医院。但是,当排便出血,痔核无法压回时应立即就诊。另外有痨而排便疼痛时,也同样要接受医师的诊治。虽然痔疮的治疗很麻烦,但是用穴位按压疗法,对减轻症状有相当大的效用,因为经穴位的刺激,可促进肛门的血液循环。最重要的是,痔疮的治疗应配合便秘的治疗才能奏效。
(1)骶骨的按压。用手指按压骶骨及其四周,可促进肛门四周的血液循环,有效地治疗或预防痔疮。按压时患者俯卧,用两拇指指压,呼气时加人体重用力压,吸气时则放松力量。自行按压时,用除拇指外的四指头压,再以拳头用力刺激。
(2)指压孔最穴,此穴是治疗痔疮的最佳穴位。
(1)取生附子15克,苦丁茶9克,炮川乌9克,白芷9克,胡椒3克,大蒜10克,共捣碎炒烫,装入布袋,置神阙(肚脐),上加热水袋保持温度,每日2次,治老年习惯性便秘。
(2)取木香6克,槟榔9克,甘遂3克,葱白15克,共研细末,加入葱白共捣烂,炒热,趁温褽于脐部,并用热水袋热熨,敷药3小时后去药。具有攻积通便、行气除胀的功效,适用于食积便秘,腹满胀痛等。
(3)取大黄6克,研为细末,再加入适量的陈醋,调为糊状,敷于胳部,然后用消毒纱布覆盖,再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具有泻热毒、行淤血的功效,适用于便秘等。
(4)取大黄10克,元明粉10克,生地10克,当归10克,枳实10克,陈皮5克,共研细末,备用。每次取药末少许敷于脐部,用消毒纱布覆盖,再用胶布固定。具有泻热通便、破气消积的功效,适用于便秘。
(5)取老生姜60克,豆豉15克,连须葱白3根,共杵为药饼,微火烧热,敷于脐部,用消毒纱布包扎12小时,如便通则痛减。具有通便消积的功效,适用于便秘腹痛。
(6)取连壳蜗牛5〜6个,麝香0.15克。将蜗牛捣烂压成饼状,麝香研为细末,备用。用温水洗净患者胳部,75%酒精常规消毒,待干后将麝香末纳入胳中,再将蜗牛饼敷盖于麝香末上,然后用塑料布覆盖,再用胶布固定,隔日用药1次。具有清热泻火的功效,适用于便秘。
(7)取适量商陆,切碎,捣烂,敷于脐部,然后用消毒纱布覆盖,再用胶布固定。具有泄水散结通便的功效,适用于大便不通。
(8)取附子15克,丁香15克,制川乌6克,白芷6克,牙皂6克,胡椒3克,麝香少许,大蒜适量。以上前6味共研细末,用时取药末10〜15克,与大蒜一同捣烂,再加麝香少许调匀,敷于胳部,每天换药1次,便通即停。具有温阳通便的功效,适用于冷秘,症见大便秘结,腹中冷痛,四肢欠温,小便清长,喜热畏寒,舌淡苔白,脉沉迟。
(9)取芒硝9克、阜角末1.5克。将芒硝加水溶解,然后加入皂角末调匀,敷于胳部,每日换药1次,至大便通畅为度。具有泻热通便的功效。适用于热性便秘。
(10)取大戟1.5克,红枣6枚。将大戟研碎,与红枣共捣至烂成膏状,敷于胳部,外用消毒纱布覆盖,再用胶布固定,一般于敷药后12〜24小时大便即通。具有泄水饮、利大便的功效,适用于便秘。
饮食养生
运动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