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傅因为眼睛酸胀痛,视力下降,看灯光时有彩色光环,伴有眼眶疼痛和头痛来到医院看病,经医生检查确诊为青光眼急性发作。医生询问病史,原来,因为近几天连续上演几部精彩的连续剧,老傅一集接一集,一部接一部,看得很投入,大部分时间是在电视机前度过的,头天就有过眼睛酸胀痛的情况,但休息以后就好了,没有引起注意,这天的电视节目还没有看完眼睛就出现上述症状,休息以后也不能缓解。
看电视本来是一项很好的消遣和娱乐方式,但是如果您每天都要长时间看电视,就要注意眼睛可能会出问题。老傅这个例子告诉我们长时间看电视的时候莫忘记眼睛保健,警惕患“电视相关性眼病”。所谓“电视相关性眼病”是指因为长时间看电视引起或诱发的眼部疾病或不适症状,例如视觉疲劳、近视、青光眼急性发作等。
随着年龄增大,人的眼睛调节力逐渐减退,辐辏功能不足,而电视屏幕是由无数细小荧光点组成,为了看清目标,双眼睫状肌和眼外肌处于不停的调节、辐辏运动状态,加之屏幕的闪烁以及不清晰的画面和不适宜的背景亮度对比等,更增加了用眼负荷,因此表现出临床的视物朦胧、眼酸胀痛等视觉疲劳症状,有的还有畏光、流泪等症状。这些症状出现及轻重程度与看电视时间的长短显著相关。这主要是由于长时间集中注意力看电视,人眼眨动次数由平时的每分钟20~25次减少至5~10次,从而影响了眼表面起湿润剂作用的泪液的分泌和分布;并且眨眼次数减少使角膜暴露于空气的时间延长,加之多数人注视屏幕视线向上倾斜30度以上,使角膜暴露面积超过60%以上,这些都阻碍了泪液中油脂的分布和加速泪液的蒸发,因而引起眼干涩、异物感,结膜充血等。
此外,连续几个小时看电视,在电视屏幕刺激下,大量消耗存在于眼底组织内的感光色素(视紫质),可明显影响视觉功能。睫状肌长时间持续收缩,可先形成调节痉挛,在青少年还会进一步发展成为近视眼。出现青光眼急性发作则是因为老年人晶状体老化、膨胀、眼前房变浅、调节力下降,容易出现房水引流受阻,而在昏暗环境里,持续用眼睛看近处都会使瞳孔散大,进一步影响房水排出,导致眼压升高,而诱发青光眼急性发作。
我们在看电视时要注意以下5个方面。
1.避免长时间持续看电视 持续看电视1小时,需要让眼睛休息,看远处10分钟左右,每天看电视时间累计尽量不超过4小时。
2.注意改善看电视的环境 使电视机屏幕的中点位置略低于视平线,人与电视机屏幕的距离要在屏幕对角线长度的5倍左右,不宜距离太近或太远。看电视时不要把室内的灯全部关掉,应该让房间保持一定的亮度,比如开一盏5瓦左右的小日光灯或者是15瓦左右的白炽灯,但不要让光线直接照射在屏幕上。电视屏幕的亮度要适中,对比度要适当。
3.纠正不良习惯 避免躺着看和斜着看电视,改变长时间持续看电视的习惯,多做室外活动。
4.注意补充营养 适当补充维生素A或多吃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牛奶、鸡蛋、胡萝卜、白菜、橘子、红枣等,以补充消耗的视紫质。
5.注意缓解眼疲劳 如果在持续看电视的时候出现眼睛干涩、发红,有灼热感或异物感,眼皮沉重,看东西模糊,甚至出现眼球胀痛或头痛,说明已经出现视觉疲劳症状,要立即停止看电视,可以做眼保健操,还可以用湿热毛巾热敷双眼来缓解疲劳。
如果通过上述办法,视力水平仍无明显好转,那就需要到医院看眼科医生了。
老来俏又被称为‘变色木’,是一种观赏性植物,它的乳汁是有毒,人和动物如果误食其叶或其液汁,会有腹痛、腹泻等中毒的症状;平时不触碰是不会中毒的,老来俏不适宜种植在室内,长时间接触有诱发鼻咽癌的可能。下面介绍主要介绍老来俏的主要价值与其观赏性。
变叶木是自然界中颜色和形状变化最多的观叶树种,极为美丽。中型盆栽,陈设于厅堂、会议厅、宾馆酒楼,平添一份豪华气派;小型盆栽也可置于卧室、书房的案头、茶几上,具有异域风情。毒性只在它的茎叶液中,没有接触到不会对人体有害。
主要价值
观赏:
变叶木枝叶密生,是著名的观叶树种,华南可用于园林造景。适于路旁、墙隅、石间丛植,也可植为绿篱或基础种植材料。北方常见盆栽,用于点缀案头、布置会场、厅堂。
变叶木因在其叶形、叶色上变化显示出色彩美、姿态美,在观叶植物中深受人们的喜爱,华南地区多用于公园、绿地和庭园美化,其枝叶是插花 理想的配叶料。
变叶木是自然界中颜色和形状变化最多的观叶树种,极为美丽。中型盆栽,陈设于厅堂、会议厅、宾馆酒楼,平添一份豪华气派;小型盆栽也可置于卧室、书房的案头、茶几上,具有异域风情。
变叶木奇特的叶形变化和七彩斑斓的叶色让人们赞叹不已。盆栽用它摆放宾馆、商厦、银行的大堂,可显示典雅豪华的气派。数盆点缀居室和小庭园,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由于不甚耐阴,在室内观赏时间不宜超过2~3周。在南方还适合于庭院布置,其叶还是极好的花环,花篮和插花的装饰材料。盆栽变叶木在贮运过程中对乙烯不敏感,在16~18℃温度和80%~90%相对湿度下,能忍耐黑暗30天。
云南读者张女士问:我今年65岁,半夜经常口渴难耐。有朋友向我推荐,临睡前嚼服一把枸杞子,可以治疗夜间口干症。不知是否真的管用?每日该吃多少?
成都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情报部副研究员蒲昭和点评:老人夜间口干的原因很复杂,睡前不喝水、打鼾、睡中张口呼吸都能引起。此外,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甲亢、慢性咽炎等疾病也可引起夜间口干。
枸杞治夜间口干有一定效果。中医认为,夜间口干,多是肝肾阴虚导致津液不能上承所致。枸杞味甘性平,具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生津安神等功效, 可用于治疗目眩多泪、虚劳咳嗽、消渴咽干等症状。枸杞尤其擅长治疗由于阴虚伤津引起的口干症。我国近代名医家张锡纯曾经患上夜间烦渴症,饮水难消,他遂临睡时嚼服枸杞子一两,症状于是缓解。枸杞能滋肝肾之阴,生津且能安神,睡前嚼服枸杞,既可缓解夜间口干,还能帮助睡眠,用量一般为睡前嚼服10~30克。研究表明,枸杞有抗衰老、抗疲劳、降血糖、降血脂的功效。所以,常服枸杞对糖尿病、冠心病、脂肪肝、干眼症等疾病也有一定防治效果。不过,发热病人、脾虚或腹泻者暂不宜服用枸杞。
导读:专家提醒 节日饮酒莫忘护肝,生活中很多的饮食习惯都关乎着自身的健康,在面对各种营养的时候,我们要如何选择,这是个与健康直接相关的问题。如何选择营养?怎样选择饮食?无论如何吃都会给身体带来一定的影响。
俗话说:久逢知己千杯少。春节期间,亲朋好友相聚,饮酒相庆在所难免。为了健康,我们欢乐之余还须理性,毕竟酒喝多了会伤肝。如何在尽兴之余最大限度减少酒对肝脏的伤害呢?以下的提示或许对你会有些帮助。
饮酒护肝的6项提示
酒是肝脏的宿敌。酒的化学成分是乙醇,其主要通过肝脏代谢,转化为乙醛和乙酸。这两种化学物质均可使肝细胞膜过度氧化,破坏肝细胞的修复,干扰肝脏对蛋白质和糖的代谢,并可导致脂肪在肝细胞内堆积,形成脂肪肝。酒的度数越高,摄入量越大,对肝的损伤也就越严重。如果饮酒时有意做到以下6点,那酒肝脏的损伤可能会有所减轻。
提示1
放慢饮酒速度
喝酒理想的速度即不超过肝脏处理能力的饮酒速度。肝脏分解酒精的速度是每小时约10毫升,酒中所含的纯酒精(乙醇)的量,可以通过酒瓶标签上标示的度数计算出来。举个例子,酒精度数为16%的250毫升酒,用250毫升0.16=40毫升,那么酒精的量就是40毫升。
如果一个人花4个小时喝完,那么平均每小时摄入的酒精量是10毫升,刚刚符合肝脏的处理速度。低于这一速度喝酒,能降低酒精对肝脏的负担。
提示2
喝水恢复体内水分平衡
酒精有改变肌体细胞内外水分平衡的作用。通常,体内水分的2/3都在细胞内,但是酒精增加后,细胞内的水分会移动到血管中,所以虽然整个身体的水分不变,但因细胞内的水分减少了,也会觉得干渴。不论是哪种原因,充分摄入水分都是没错的。醒酒水自古以来就是缓解酒后不适的方法之一。在满满的一杯水中混入三小撮盐并一口喝下去,会刺激胃使食物易吐出。
提示3
饮用运动型饮料和果汁也有效
过量饮酒的第二天早上醒来,嗓子常常感觉很干渴,此时体内残留有酒精和有害物质乙醛,应想办法尽早将其排出体外。含无机盐和糖分的饮料,除了有水分补给作用之外,还有消除体内酒精的作用。运动型饮料和果汁效果就很好,特别是运动型饮料,其成分构成接近人的体液,易被人体吸收,不仅对防止宿醉有效,饮酒时如果一起喝,也可防止醉得太厉害。
此外,用含有茶多酚和维生素C的茶,或者用柠檬和蜂蜜做成的蜜汁柠檬水,对于宿醉也很有效。需注意的是,不管哪一种饮料,如果太冰凉,有效成分都不易被吸收,所以应喝常温或温热的。
提示4
多食贝类,强化肝脏的解毒作用
以蚬贝为例,它的营养成分中,蛋白质的含量可以与鸡蛋相提并论,而且,由于含有均衡的必需氨基酸,不会对肝脏造成负担,能够促使肝脏恢复功能。贝类食物通常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2、牛磺酸和糖原;维生素B12和糖原对于促进肝脏的功能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氨基酸中的牛磺酸与胆汁酸结合后,可以起到活化肝脏的解毒作用。
提示5
喝芦荟汁,降低血液乙醛浓度
芦荟带刺的绿色部分和其内部的胶质中含有多糖体、糖蛋白等物质,能降低酒精分解后产生的有害物质乙醛在血液中的浓度。因此,在饮酒之前,如果喝些芦荟汁,对预防酒后头痛和恶心、脸红等症状很有效。此外,芦荟中的苦味成分芦荟素有健胃作用,可治疗宿醉引起的反胃和恶心等。
提示6
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减轻肝脏负担
蛋白质和脂肪在胃内停留的时间最长,所以富含蛋白质和脂肪的食物最适合作为下酒菜。为避免摄入过多高蛋白质食物导致发胖,最好选择鱼贝、瘦肉、鸡肉、豆制品、蛋、奶酪等。含有优质蛋白质的牛奶和奶酪等乳制品、鸡蛋、豆腐、扇贝,以及用这些食物制成的汤,对肝脏功能有益,且不会对胃造成负担。
有人喝酒后喜欢吃口味重的食物,如油分多的拉面,这些食物会给胃肠带来负担,延长醉酒的不适感。因此,应选择水果、酸奶、鸡蛋等易消化且能提高肝脏功能的食品。
导读:王铮亮所演唱的《时间都去哪儿了》,让不少的人心生感慨,尤其是那些上了年纪的人。众所周知,人到了一定的年龄就变得古里古怪、……
王铮亮所演唱的《时间都去哪儿了》,让不少的人心生感慨,尤其是那些上了年纪的人。众所周知,人到了一定的年龄就变得古里古怪、丢三落四,让家人总感吃不消。其实,这些症状都不是简单的老糊涂,或许是老年性痴呆症先兆。那么家有孤独老小孩,儿女该如何提前预防及给予关爱呢?
症状:初期有迹可循
事实上,老年痴呆症在初期有迹可循,家人应鼓励患者及早诊治。专家总结了老年痴呆症的前兆症状:
记忆力减退:患者经常丢三落四,早期以近事遗忘为主,特别是对刚刚发生过的事情没有记忆。
智力减退:容易迷路,不认识熟悉的朋友,记不起熟人名字,不会算账等。
性格改变:原本沉默寡言的人变得滔滔不绝,原本性格开朗的人变得淡漠少言,情绪波动大,固执、多疑、易怒。
日常生活能力下降:洗澡、进食、穿衣或是上厕所等,都可能需要他人帮助。
行为怪异:会把好吃的东西藏起来;不缺钱却爱捡破烂;跟踪儿女,窃听甚至是窥视他们在做什么;有的担心财物被窃而将财物东藏西藏等。
对策:家庭护理是关键
老年性痴呆症的护理,若能得到家人理解和精心照料,远远胜过打针吃药。专家具体介绍:
1.安全护理:家具不要经常更换位置,对厨房、卫生间、卧室及桌、椅、床做出标志,便于老人识别。家中的热水瓶、刀、剪、玻璃器皿等危险物品,应放在不易拿取处。地板要防滑,浴室、厕所等处要安装安全扶手。应在老人手上佩戴个人信息手环。
2.生活协助处理:后期患者,在沐浴、更衣、保暖、进食及大小便等方面可能出现困难,护理时应鼓励其尽量独立完成,同时要避免伤害老人的自尊心。
3.家庭康复护理:如通过算数、读报、唱歌、播放他们熟悉的声音、品尝熟悉的食物以及鼓励其说出滋味、名称、形状等,提高记忆力。
4.配合医生治疗:遵医嘱帮助患者按时服药,观察药后反应,及时反馈给医生。
小编温馨提醒:当你家的老人出现丢三落四、记忆力减退、脾气古怪、精神抑郁、多疑等症状,千万不可大意当心是老年性痴呆症来袭。
饮食养生
运动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