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膜穿孔是一种极其严重的疾病,甚至会导致耳聋,所以如果游泳时发现有穿孔现象一定要及时治疗,目前最好的办法是进行鼓膜修补手术,效果非常好。鼓膜修补手术的适应症非常广,比如中耳炎等也可以采用此种治疗办法,需要注意的是治疗期间要忌食辛辣食物。
一、游泳鼓膜穿孔怎么办?
鼓膜穿孔后有三种方法可以治疗: 1.中耳炎症如有外耳流脓,应予抗炎治疗,急性阶段要口服抗生素,局部用2.5%氯霉素滴耳液或0.3%氧氟沙星滴耳液作耳浴 2.若因外伤所致穿孔无感染时,可用消毒干棉球塞耳道,用抗菌素预防感染,局部不用滴耳药,有可能自行愈合。3.用药后的保健也非常重要,如耳内不要进水等。4.如果治疗2~3个月后,鼓膜穿孔仍未愈合者就需做专科检查,必要时行鼓膜修补术以提高听力。4、治疗已达干耳2~3个月,鼓膜穿孔仍未愈合者(外伤性穿孔1个月)需做专科检查(包括耳镜、听力、鼻腔、鼻咽部、咽鼓管功能检查)。如有条件者可作鼓室成形术,以保存或提高听力。对于中耳炎症久治不愈或有肉芽生长,或在鼓膜松弛部或紧张部边缘性穿孔者,应予X线摄片或CT扫描明确病变性质和范围、手术清除病灶先求得干耳,而后再按条件选择性地作鼓室成形术。外伤性穿孔有可能自行愈合,如1~2个月后不自愈,仍可按上述条件进行手术治疗。
二、游泳鼓膜穿孔患者的注意点
对于一些不愿修补鼓膜的人,或因年龄小、身体欠佳、路途遥远暂不能修补鼓膜的人,须谨记下列要点:
1.防水入耳,不能游泳,洗头、洗澡时可用消毒棉球塞住耳道口;
2.慎挖耳朵,用不洁器具挖耳易将细菌带入;
3.慎防感冒,中耳炎的发作通常都是由感冒引起;
4.防止不恰当的擤鼻,如捏两鼻孔用力排鼻涕,易将鼻的分泌物经咽鼓管挤压到中耳引起发炎,应堵一侧鼻孔轻轻喷鼻涕;
5.加强营养,适当锻炼,注意休息,提高免疫力;6.定期到医院检查,发现问题及早处理。
鼓膜对于咱们的耳朵是非常重要的,有时耳朵的听力下降可能就是鼓膜收到了损伤,鼓膜收到损伤后一般大家都会去选择通过手术来治疗,那么鼓膜穿刺术多久能恢复呢,术后怎么护理以及术后需要注意的事项,让小编带领大家一起来了解下吧。
鼓膜穿刺术多久能恢复
鼓膜穿刺后,会在鼓膜上遗留针尖大小的小孔,通常会在3-7天封闭。并不会诱发中耳炎。在穿孔封闭以前,应注意保持耳道清洁,不要进水。可以洗头,但要避免脏水进行耳内。
鼓膜穿刺后要注意什么
1、做完鼓膜穿刺手术的患者应一定要注意耳部清洁,康复期间减少出门频率,或者外出用衣物遮住耳朵。防止灰尘细菌进入耳部引发鼓膜感染。鼓膜穿刺手术后鼓膜脆弱敏感,康复期均,患者不要跑跳、不要剧烈活动,而且也不要肩抗手提一些重物品或者过于劳累的活动也要避免。因为耳部的肌肉在用力的拉扯下回导致鼓膜伤口的撕裂。不要用力打喷嚏或者揉鼻子。
2、膜穿刺术后伤口还没完全康复,需要一段时间休养恢复。患者尽量不要去KTV、演唱会、音乐会等声音嘈杂响亮的地方。避免音质尖锐刺激鼓膜,不利于并且对康复。做完鼓膜穿孔手术的患者康复期间一定要健康饮食。不要吃过于油腻辛辣刺激等一些发物。过量使用会引起病情反复。应清淡饮食,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其中芥菜、芹菜、蕹菜、荠菜等最好。
以上是小编就鼓膜穿刺术多久能恢复做出的相关解答,并给出了相关方法。耳朵里的鼓膜是很脆弱的,患者在手术后要精心的护理,不要去太吵杂的场所以免噪音过大对鼓膜造成刺激,要减少出门少运动,可以多吃些咱们资料上所显示的食物。
鼓膜是我们耳朵内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位,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鼓膜出现了内陷的情况的话,就非常容易导致听力出现问题。所以一旦出现鼓膜内陷,就需要及时检查确诊,及时采取措施才行。那么怎么判断鼓膜内陷呢,请大家看下文的详细介绍。
吞咽试验法
1、将听诊管两端的橄榄头分别置于受试者和检查者的外耳道口,然后请受试者做吞咽动作,咽鼓管功能正常时,检查者可听到“嘘嘘”声。
2、请受试者做吞咽动作,此时观察其鼓膜,如鼓膜随吞咽动作而向外运动,示功能正常。
捏鼻闭口呼气法
受试者以手指紧压两侧鼻翼,同时上下唇闭紧用力呼气,咽鼓管通畅者,此时呼出的气体经鼻咽部循两侧咽鼓管咽口冲入鼓室,检查者可从听诊管内听到鼓膜的振动声,或可看到鼓膜向外运动。
导管吹张法
1、鼻腔以1%麻黄素和1%地卡因收缩、麻醉。检查者手持导管末端,前端弯曲部朝下,插入前鼻孔,沿鼻底缓缓伸入鼻咽部。
2、当导管前端抵达鼻咽后壁时,将导管向受检侧旋转90度,并向外缓缓退出少许,此时导管前端越过咽鼓管圆枕,落入咽鼓管咽口处。
3、将导管向外上方旋转约45度,并以左手固定导管,右手将橡皮球对准导管末端开口吹气数次,同时经听诊管听诊,判断咽鼓管是否通畅。
本文讲了三个判断鼓膜是否内陷的方法。如果你是一位怀疑自己出现了鼓膜内陷的人,那么你最好是积极采纳本文所讲的这三个方法来判断自己的鼓膜是不是出现了内陷,确诊之后积极处理才能够避免出现大问题,影响到我们的听力。
当咽鼓管功能障碍时,外界的空气不能进入中耳,中耳腔原有的气体被逐渐吸收,腔内形成相对负压,使得鼓膜正常结构有所改变的状态为鼓膜内陷。
检查
[典型症状]
根据原发疾病的临床表现可有不同,一般可有耳部闷胀,耳鸣和听力下降,自听增强等。
[诊断依据]
依据耳内镜检查所见即可诊断,重点在于病因的判断
门诊医生一看便知,不必特殊检查。必要时,可以行鼓膜电镜检查。 属于非化脓性中耳炎的重要体征。急性期、慢性期均可见到。我国按摩的医术也是名不虚传的,在许多病情的医治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能够使得病情好转很多。让小编给大家详细介绍鼓膜内陷按摩方法。
主要由于感冒后引起非化脓性中耳炎,特别是反复感冒者,更易出现。由于大多数人都有感冒的经历,所以,大多数人都可能存在鼓膜内陷的情况。一般只能引起轻度的听力下降,大多数并不会影响正常的日常交谈会话。经过治疗,可以有所恢复,但难以完全恢复正常。
有鼓膜内陷时,可以自行鼓膜按摩或自行咽鼓管吹张,有助于鼓膜恢复正常。方法:
(1)自行鼓膜按摩法
以两手掌心贴于耳孔,一下一下地按压,使空气进入外耳道,然后又放出,从而使鼓膜产生向内、向外的运动。此即鼓膜按摩法。因为是患者自己给自己做的,所以称为自行鼓膜按摩法。
(2)自行咽鼓管吹张法
用一手拇指、示指(也称食指)捏住双侧鼻孔、闭紧口唇,不使出气,然后自肺部向外鼓气,一下一下地鼓(出一口长气的时间),有意识地让空气进入鼻咽后部的咽鼓管内,使之进入中耳腔。当空气进入中耳腔后,进入空气的那侧耳内立即有闭塞感,听力顿时下降。反复几次吹张后,然后停顿下来,让空气从中耳腔排出,则听力恢复原来的状态。每天如此多行数次,有助于内陷的鼓膜恢复正常。
注意事项:
A、当鼻腔有急性炎症,特别是有分泌物未听力在涕时加净时不可吹化和,以免将分泌物吹入中耳,反面引起化炎症。
B、吹张时不可将软腭上抬,软腭处要自然放松,否则软腭上抬将鼻咽部住,空气进入不了中耳腔。
有许多东西都是我们用肉眼无法看见的。随着现在科技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仪器可以帮助我们检查的更加清楚和详细。例如,我们的鼓膜。我们只会感知到耳朵不舒适,却是根本看不到的。下面是关于如何看出鼓膜陶破的小方法。
判断鼓膜是否出现穿孔,需到医院进行针对性检查以明确诊断,无法自行判定。临床中常使用内窥镜或检耳镜观察鼓膜上是否存在穿孔;还可利用声阻抗仪进行检查,辅助判断,破碎鼓膜表面无法引出声阻抗波,正常鼓膜表面可出现A型、B型或C型曲线。若儿童发生外伤后出现耳朵痛、耳道流脓、耳道有血性或其它液体渗出时,需警惕是否发生鼓膜穿孔,应及时至医院进行检查,明确诊断。
耳膜指的就是鼓膜,它就像鼓面一样,只有鼓面是完整的时候,敲的时候才是响的。鼓膜破裂首先听力会受到影响,但是听力不好的症状每个人的感受并不一样,有些患者可能觉得耳朵闷闷的,也有些患者感觉胀胀的。耳膜若是急性破裂,会有疼痛的感觉。若是耳膜破裂的时间较长,因为脏东西或者感冒导致咽鼓管堵并且感染,耳朵会流出一些脓性的分泌物。
鼓膜外伤破裂是指耳朵遇到外界空气猛烈震动(鞭炮、爆炸)发生爆震波和气流冲击时,即可迅速传至外耳道内使鼓膜破裂。
概述
鼓膜外伤(injury of tympanic membrane)常因直接或间接的外力作用所致。鼓膜是个富有光泽半透明的膜性组织。它位于外耳道的最内端,即介于外耳道之间。很像话筒中的振膜,鼓膜上部称松弛部,中下部为紧张部,鼓膜外伤多发生在紧张部。声波传到鼓膜引起振动,实际上鼓膜是听骨链连成一整体而发挥其高效的传声作用,将外界振幅大,声压小的空气转化为振幅小而声压大的淋巴液波。如遇到外界空气猛烈震动(鞭炮、爆炸)发生爆震波和气流冲击时,即可迅速传至外耳道内使鼓膜破裂。破裂后突然感到耳痛、听力立即减退伴耳鸣,外耳道少量出血和耳内闷塞感。单纯的鼓膜破裂,听力损失较轻。压力伤除引起鼓膜破裂外,还可由于镫骨强烈运动而致内耳受损,出现眩晕,恶心及混合性聋。
鼓膜和耳膜是没有区别的,两者是同一种东西,只不过是叫法不一样,鼓膜通常是医学术语,耳膜一般多是大多数人的叫法,如果出现鼓膜穿孔的话,一定要及时去医院进行治疗,平时最好保护好自己的耳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不要随便胡乱的掏耳朵,不然是很容易发生鼓膜破裂的。
鼓膜的结构:
鼓膜虽很薄,但它的解剖结构有三层(紧张部):
①上皮层与外耳道皮肤相连续。
②中层为放射形和环状纤毛构成,所以有一定弹性和张力。为纤维层(外侧为放射状,内侧为轮状)。鼓膜上方有一小部分,没有中间纤维层,比较薄而松弛,称松弛部,而有纤维层的部分鼓膜称为紧张部。锤骨柄附于纤维层中间。
③内层为粘膜层,与鼓室粘膜相延续。
鼓膜的作用:
正常状况耳膜下,鼓膜能感应由外耳道传入的声波,产生振动并牵动附於其上的听小骨链,使声波的刺激传进中耳。在整个听觉传导路径中,鼓膜算是起始的其中一站,即使鼓膜完全缺损,我们仍能听得到,只是由於传入的声波减弱,听到的声音较小而已。
鼓膜穿孔的危害
1、中耳的保护作用受到了损害,鼓膜是中耳的一侧门户,由它把外耳与中耳隔开,保护着中耳腔。穿孔后外界的细菌、污水、异物可经穿孔进行中耳引起感染流脓。
2、穿孔使听力下降:声音首先振动鼓膜,然后经中耳听骨链传到耳蜗,进而引起神经反射形成听力,鼓膜穿孔后,鼓膜有效振动面积减少,外界声波的能量传入内耳减弱,出现听力下降。
鼓膜外伤的治疗方法:
(1)治疗前注意事项:注意加强卫生宣教,禁用火柴杆、发卡等锐器挖耳。取外耳道异物或耵聍时要细心、适度,避免伤及鼓膜。
(2)抗生素类药物治疗:鼓膜外伤该怎么治疗?可以应用抗生素类药物预防感染,禁用外耳道冲洗或滴药,外耳道口可用消毒棉球堵塞。避免感冒,切勿用力擤鼻涕,以防来自鼻咽的感染。在穿孔愈合前,严禁游泳或任何水液入耳。
(3)一般治疗:一般情况下治疗鼓膜外伤,主要是禁止洗耳、滴耳,并用消毒棉球堵塞外耳道口,以防感染的发生,穿孔一般可于2~3周自行愈合。
(4)中药治疗:鼓膜外伤该怎么治疗?专家指出,鼓膜外伤还可以用中药治疗,原则是活血祛瘀,行气通络。方药为桃红四物汤。药物组成:桃仁10g,红花 8g,当归10g,赤芍10g,生地12g,川芎10g,香附6g,石菖蒲10g。若感染流脓者,可合五味消毒饮(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天葵子)以清热解毒。
耳膜穿孔听名字就知道是比较严重的,因为这会导致患者的听力能力下降,甚至不自觉的还会感觉到耳朵里面有堵塞的感觉,甚至还会出现耳朵疼痛的现象,尤其是鼓膜外伤,在平时首先要做好的预防工作这是非常关键的,如果感觉到经常有耳鸣,耳朵像轰炸一样,就需要特别注意。
症状体征
鼓膜穿孔的临床表现是,听力从正常到中度耳聋,自觉有阻塞感,甚至耳痛,数小时后由于渗出液产生,耳痛症状减轻,常伴有耳鸣,初起时仅见鼓膜单纯性充血,随着鼓膜内陷,出现点状出血,引起感觉神经性耳聋,爆炸性鼓膜穿孔,因鳞状上皮内翻进入鼓室而形成鳞状上皮囊肿,容易继发感染。
治疗方法
鼓膜外伤的预防
加强卫生宣教,禁用火柴杆、发卡等锐器挖耳。取外耳道异物或耵聍时要细心、适度,避免伤及鼓膜。遇及爆破情况如炸山、打炮、放鞭炮等,可用棉花或手指塞耳,如戴防护耳塞效果更佳。
鼓膜外伤破裂穿孔后,可自行愈合。因鼓膜两面都有丰富的由外向内相互吻合的血管,修复能力是很强的。但必须注意以下几点,否则被细菌感染,引起化脓性中耳炎,治疗就更加困难了。
(1)保持外耳道清洁干燥。外伤后即可用酒精消毒外耳道,擦净和取出外耳道异物、耵聍等。不要取下附在鼓膜上的血痂。以免引起细菌感染。用消毒的棉花轻轻塞在外耳道口,以防脏物进入耳内,引起感染。
(2)禁止用水冲洗外耳道,也不要用任何处方物滴耳,因为这样不但无益,相反可使细菌进入中耳引起感染。
(3)不要用力擤鼻涕,如有鼻涕,可吸入口中吐出。也可服些消炎处方物,以免感染。如果发生感染,引起化脓性中耳炎,要按中耳炎进行治疗。 鼓膜穿孔西医治疗方法
鼓膜穿孔的病人应到医院耳鼻喉专科检查鼓膜穿孔的部位、范围、病因。必要时须做电测听及双耳乳突照片等检查。如果有骨疡型、胆脂瘤型中耳炎,须尽早做手术清除病灶,防止并发症;如果中耳仅为单纯性炎症,则须及时合理治疗,使之尽快干水。对鼓膜穿孔又无流脓的病人,经医生检查,看能否施行鼓膜修补术。如能修补好鼓膜,是最好不过的,它不仅可提高听力,还可重新建立一道屏障,防止中耳炎反复发作及避免长期使用滴耳药引起耳毒性损害。
鼓膜在耳朵的深处,我们很难发现它的各种症状。人们会出现各种不舒服的症状,例如耳朵里疼,或者感觉耳朵里一直有什么东西在响的感觉,等等。想必大家也很了解一下这方面的知识,下面就让小编来给大家做一个详细的介绍,让大家能够对这方面能深入的了解
大庖性鼓膜炎或称出血性大疱性鼓膜炎是伴随感冒或流感的病毒性炎症,好发于儿童和青年人,主要表现为鼓膜及其邻近外耳道皮肤出现充满血清或血液疱疹,耳内剧痛。鼓膜炎
临床表现
1.上感或流感流行时突发耳闷胀感、耳内剧痛,听力轻度下降。
2.外耳道深部皮肤及鼓膜充血和血疱形成。血疱破溃流出血性分泌物,鼓膜疱疹处表浅溃疡或血痂。无鼓膜穿孔。
危害
1、失去保护作用--穿孔后外界的细菌、污水、异物可经穿孔进入中耳引起感染流脓。
2、听力下降--声音首先振动鼓膜,然后经中耳听骨链传到耳蜗,进而引起神经反射形成听力,如果鼓膜发炎后,鼓膜有效振动面积减少,外界声波的能量传入内耳减弱,听力就会下降。
3、血疱破裂时,会流出少许血性渗出液,引起耳痛、眩晕。
诊断依据
1.为病毒性感染,常并发于感冒、流感。
2.耳内胀闷、剧痛,听力障碍较轻。
3.外耳道深部皮肤及鼓膜充血,并有血疱,呈红褐色或紫红色,血疱破溃,流出血性分泌物。培养无致病菌。
4.本病一般不侵犯中耳,应注意与急性中耳炎鉴别。
治疗原则
1.治疗原发病(如流感)。 鼓膜大疱自破或在无菌操作下刺破后(勿伤全层),局部滴2%酚甘油。
2.全身应用抗生素防治感染。
用药原则
1.一般病例以全身应用抗生素和其他辅助药为主。
2.若耳痛剧烈者,全身应用抗生素,严格消毒切开大疱,局部滴2%酚甘油。注意支持疗法。
辅助检查
1.一般病例门诊处理。
2.重症者检查专案可包括检查框限“A”、“B”。
疗效评价
治愈:疼痛消失。鼓膜及外耳道皮肤恢复正常。
专家提示
本症病因不明,一般认为,流感病毒是致病的主要原因,亦有人认为是变态反应所致。因此,加强身体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抵抗病原体入侵。酌情应用止痛剂和抗病毒剂,血疱未破时,外耳道内可以滴用1%~2%酚甘油。血疱经久不破者可在无菌操作下将血庖挑破。为预防继发感染,可以全身应用抗生素。
相信很多人都喜欢掏耳朵,有的喜欢让妈妈给掏,有的自己动手,还有人比较谨慎,找医生给挖。那么有的人就会问这样的问题,掏耳朵会不会碰到鼓膜呢。想必这个问题也是大多数人都想知道答案的,因为耳朵是一个很脆弱的器官,而且很重要。下面是对于这一问题的详细解答。
误区1:鼓膜破了,一定会耳聋
正解:掏伤鼓膜,听力下降
坊间对鼓膜的认识是,一旦鼓膜破裂了,听力就没有了。其实并非如此,鼓膜损伤在日常生活中是一件相当平常的事情。很多人在掏耳朵时掏得太深,碰到耳膜很痛,这种情况很可能是在鼓膜上戳了个小孔。鼓膜的功能是扩发音量、增强听力,它的破损甚至破裂只会影响听力,但不会完全导致失聪。一般人掏耳朵时不小心在鼓膜上弄破一个小洞,一般来说3个月左右就可以自行恢复的。
要提醒的是,不仅掏耳朵会捅破鼓膜,过大的音量、很重的一巴掌、打球撞击等原因都可能在鼓膜上震出小孔。例如有一个小孩在玩沙炮的时候震伤了耳朵,鼓膜上破了个洞,听力大大受损。
误区2:弄痛耳朵了,滴滴消炎水
正解:没有感染不要滴
就像眼睛干涩就滴眼药水一样,很多人耳朵一有问题就滴消炎水。殊不知,乱滴药水也可能带来炎症。
如果掏耳朵时,用干净的掏耳棒掏到耳朵痛了、受伤了,这种情况下一般不需要滴消炎药水。此时外耳道没有受到细菌感染,保持干爽洁净的环境。但滴了消炎药水之后,反而营造了一个潮湿温润的环境,更容易滋生细菌。
什么情况下可以滴消炎药水呢?当耳朵出现感染、流脓时,最好在医生的建议下滴消炎药水。洗澡时,最好别弄湿耳朵。可以用棉花团塞住耳朵再洗澡,棉花团湿了再换。
另外,每次在公共泳池游完泳之后,最好滴两滴消毒药水。因为公共泳池内内的水可能存在各种细菌。
误区3:耳朵觉得痒就掏
正解:可能是真菌感染
很多人都有定时清洁耳朵的习惯,特别是油耳的人,常常有油流出来,或者觉得痒,每过几天就掏一次耳朵。陈观贵对此表示,油耳和干耳是遗传的,没有办法改变。油耳的人一但感觉油流出来了,用掏耳棒清洁一下看得见的外耳道是可以的。不过,正常人的耳屎会自动脱落,一般情况下不会堵塞。无论是油耳还是干耳,清洁耳屎的频率大约一个月一次就够了。一来耳屎的生长速度没有那么快,二来耳屎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不要将其“扼杀于摇篮之中”。
我们的耳朵都有两节,外面的一节外耳道表层覆盖着皮肤,不小心碰到了也不痛。但里面看不到的一节表面是薄薄的黏膜,一碰就会痛。在清洁时,最好使用松软、干净的棉签,硬的掏耳工具,如挖耳勺,其实并不好。
陈观贵提醒,很多耳朵痒是由真菌感染造成的,经常用不干净的手掏耳朵、患有脚气病的人,都是耳朵感染真菌的主要人群。一旦感染了,最好及时到医院做检查。
耳朵是人必不可少的五官之一。听觉是由耳、听神经和听觉中枢的共同活动来完成的。耳是听觉和味觉的外周感觉器官。有些年轻的同志因为经常带耳机的原因而引起耳鸣的现象,感觉耳朵里的骨膜在震动。更有甚者老年人也有那种现象,年迈体弱,病情多而原因不唯一。下面给大家介绍耳朵里感觉鼓膜震动的原因。
耳朵有刺耳的声音这叫耳呜,耳呜也只是一个单一的临床表现而引起耳呜的原因很多,各种耳病都可能引起耳呜,如耵聍栓塞,咽鼓管阻塞鼓室积液及耳硬化症.此外高血压,低血压,贫血,白血病,肾病,神经官能症,耳毒性药物,伴变态反应的组织胺血症,颅内肿廇等也可影响听器官而至耳呜.查明产生耳呜的病因。
针对病因治疗.耳鸣对症治疗方法包括:
①药物治疗:常用血管扩张剂改善内耳血循环,如低分子右旋糖酐,丹参片等;或改善内耳组织能量代谢的药物,有ATp,辅酶A等;抗惊厥药,如卡马西平,西比灵,利多卡因等能抑制听觉系统的异常兴奋活动.
②掩蔽疗法:用耳鸣掩蔽器治疗耳鸣,是利用外界的声刺激来抑制内耳或听神经的自发性兴奋,也可用助听器代替掩蔽器.
③心理治疗,如生物反馈疗法:是利用不同的生物反馈信号训练患者进入松弛状态,恢复体内相对平衡,以达到治疗耳鸣的目的.总之,耳鸣一般对健康危害不大,但却令人烦恼不安.目前治疗亦存在一定困难.有耳鸣症状饿着,应积极到医院作相应的检查与处理,以免延误某些重要疾病的诊治.如确无特殊疾病,则不必紧张,应保持心情愉快,转移注意力,耳鸣或可减轻.你可以试试服用中成药耳呜耳聋丸。
耳由外耳、中耳构成的传音器和内耳感音、平衡器所组成。外耳露于体表,中耳和内耳埋藏在颞骨岩部内,外耳和中耳是声波的传导器官,内耳有感受声音和位觉的感受器,是听、位觉器官的主要部分。声波通过外耳道、鼓膜和听小骨传到内耳,使内耳的感音器官(柯蒂氏器官)发生兴奋,将声能转变为神经冲动,再经过听神经传入中枢,产生听觉。
鼓膜的振动再引起三块听小骨的同样频率的振动。振动传导到听小骨以后,由于听骨链的作用,大大加强了振动力量,起到了扩音的作用。听骨链的振动引起耳蜗内淋巴的振动,刺激内耳的听觉感受器,听觉感受器兴奋后所产生的神经冲动沿位听神经中的耳蜗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产生听觉。位听神经由内耳中的前庭神经和耳蜗神经组成。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胃溃疡,患者胃溃疡,患者在发病的时候一般都会感觉到胃部比较疼痛,而且吃东西的时候还经常会反酸水,所以一下患者就会吃一些养胃的药物,例如奥美拉唑之类的,如果只是胃溃疡,还可以通过调理和吃药养好,但若是是胃溃疡穿孔就比较严重了,那么胃溃疡穿孔都有哪些症状呢?
1剧烈腹痛
胃溃疡本身的疼痛多为隐痛,一般可以忍受,但是穿孔一旦发生,胃内容物迅速进入腹腔,直接刺激腹膜,导致急性腹膜炎,腹部突然出现刀割样或撕裂样剧疼,而且大多呈持续性,疼痛自上腹部开始,随后弥漫全腹。由于疼痛剧烈,此时患者多不敢更换体位,深呼吸及咳嗽均可使疼痛加重,疼痛可向有肩及背部放射。此外,年老体弱者发生胃穿孔,疼痛可以不太明显和剧形。
2恶心和呕吐
胃溃疡穿孔后约有半数的患者反射性引起恶心及呕吐,呕吐物多为食物残渣,混有血性或咖啡样液体,如病情发展导致肠麻痹,呕吐会更加严重。
3神经源性休克
胃溃疡穿孔后的剧烈刺激可引起病人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全身大汗,皮肤湿冷,体温下降,脉搏增快,血压下降等休克症状。但值得注意的是,在穿孔后1—5小时,部分患者由于腹膜渗出液增多,稀释了流入腹腔的胃内容物,腹痛可减轻,休克症状自行好转。此时容易误诊或漏诊。
4感染及高热
在穿孔后1—2天,如得不到正确而及时的治疗,弥漫性腹膜炎加重,病人感染严重,高热、呼吸急促、脉搏细速,甚至发生麻痹性肠梗阻、败血症、脓毒血症、感染中毒性休克,以致于死亡。
饮食养生
运动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