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豆衣、扁豆花、炒麦芽、炒谷芽、神曲、炒党参各9克,钩藤(后下)、茯苓各6克,炒白术、陈皮各5克,木香2克。加水小火煎煮,每日1剂,2次分服,每次服60-80毫升 1个(青绿欠熟者为宜)。洗净后放碗中隔水蒸至烂熟,去皮,饮其自然汁,并食果肉,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服1个。 山楂炭12克,青皮6克。共研细末混匀,以150毫升水调成浆,加少许红糖,隔水蒸20分钟。每日4次,每次15毫升,1剂3天服完,一般1-2剂见效。 枯矾、黄丹各等份。研细混匀,每次取6克,用鲜姜、葱白适量捣如泥,入药粉调成膏,敷于患儿脐部,外用净纸盖上,加绷带固定,以干为度,至愈为止。 车前子3克,丁香1克,肉桂2克。研细粉和匀,每次取药粉2克,置于脐中,然后用净纸敷上,胶布固定。一般2-3次即愈。 丁香15克,车前子10克,胡桂、肉桂、荜拨各2.5克。共研细末,每次取1克敷于脐中,外敷于伤湿止痛膏,每天换药1次。 芹菜500克。洗净切碎,煎浓汁,加红糖调服,每次15-20毫升,每日3-4次。
小儿腹泻病是常见的儿科疾病,小孩子拉肚子,最折腾的还是当妈妈的.但是妈妈们除了可以想尽办法给孩子一些软胃的东西,还可以通过一些偏方来解决孩子的小儿腹泻病问题.但是提醒妈妈们不要动不动就带孩子去医院开很多的药,这对孩子的生长和发育都有不利的影响.那么像小儿腹泻病这样的疾病有哪些常见的偏方呢?
小儿腹泻病的偏方
用大蒜治肠炎腹泻一法:
蒜剥皮洗净,用刀削去蒜瓣的头尾和蒜的膜皮.拉肚子时,大便后先温水坐浴,再将削好的蒜送入直肠里,越深效果越好,一般情况下,放入蒜后泻肚即止,五六个小时后排便即成条形.每次放一两瓣,连放两三天,大便可正常.
肚脐敷药治腹泻
将白胡椒粉或云南白药敷于肚脐上,上面用消毒棉纱盖住,最外面用虎骨麝香膏或伤湿止痛膏封住.
藿香正气水可治婴幼儿腹泻:取净布一块(纱布最好),折成5-8厘米对方4-6层,先将藿香正气水在水中预热,再把布块放到患儿肚脐上,待药温适宜时倒在布块上,以充盈盖并固定,小于6个月患儿2-3小时取下,6个月以上患儿时间黍长取下,1日3次,2日即可见效
对于治疗小儿腹泻病的偏方只能起到辅助的治疗作用,在选择偏方治疗的时候一定不要停止服药.具体偏方对治疗小儿腹泻病的效果如果还是要根据个人的情况而定的,如果孩子的腹泻状况比较严重还是建议妈妈们选择比较专业的医院接受正规的治疗.
腹泻是常见的症状,对于多数人来说只要吃点止泻的药物即可,但对于小儿来说却是比较严重的疾病。有些家长对于自家的小儿出现腹泻时却不知道该怎么办,一味地乱给小儿服用药物,以至于病情越来越严重。
小儿腹泻怎么办
小儿腹泻是婴幼儿常见的一种疾病,因为小宝宝的肠胃功能发育还不完全,对食物容易过敏而引发腹泻。小儿腹泻怎么办呢?有哪些偏方可以缓解宝宝腹泻的症状呢?下面小编就为您解答一下。
如果发生了小儿腹泻,不要着急。首先应牢记预防脱水这一条,主要是给孩子服用足够的液体,可自己动手配制,非常简单:清洁水500毫升,加入精盐1.75克(相当于一个啤酒瓶盖的一半),再加白糖10克(约为2小勺),配好后煮沸、温凉服用。
另一种方法更简单,米汤500毫升加精盐1.75克即可。要鼓励患儿多喝,能喝多少就喝多少,能有效预防小儿脱水,但要注意,不要给孩子喝各种饮料,也不能只喝白开水。
小儿腹泻的原因是什么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小儿患腹泻的我们并不少见,夏秋季是小儿腹泻的高发季,希望家长朋友要重视。那么,小儿腹泻的病因有哪些呢?
1、生理性腹泻,母乳的营养成分超过小儿的生理需要量和消化功能的限度时,便会发生小儿腹泻。
2、喂食不当可引起腹泻,多为人工喂养,由于喂养不定时、量过多或过少或食物成分不适宜,如过早喂食大量淀粉或脂肪类食物、突然改变食物品种或断奶等,均会引起小儿腹泻。
3、个别小儿对牛奶或某些食物成分过敏或不耐受(如乳糖缺乏),喂食后可发生小儿腹泻。
4、气候突然变化,腹部受凉使肠蠕动增加;天气过热使消化液分泌减少,而由于口渴吃奶过多,增加消化道负担,均易诱发小儿腹泻。
5、婴幼儿消化系统发育不良,各种消化酶的分泌较少,活力较低,对食物的耐受力差不能适应食物质、量的较大变化,因生长发育快,所需营养物质相对较多,消化道负担较重,经常处于紧张状态,易于发生消化功能紊乱也是成为小儿腹泻的原因之一。
小儿腹泻注意事项
1、家长应及时将宝宝的大便送检,平时最好在家中备上一个医院化验便常规使用的便盒,最好不要刮取尿不湿上的大便,留取大便后最好在半小时以内送检。为及时有效,家长可以选择将标本送附近医院化验。
2、抗生素的使用,如果大便化验可见白细胞,多为侵袭性细菌感染,最好使用抗生素,而且应该在大便常规化验三次阴性后才能停药,不要过早停药。当抗生素治疗效果不好,或病情反复时,应及时做大便培养,了解细菌种类及有无抗药性。如果大便化验未见白细胞,多为病毒感染或非感染性腹泻,可暂不应用抗生素,口服妈咪爱、思密达等药物支持治疗。
3、有时宝宝在急性肠炎之后,因肠粘膜受损,会引起暂时性的乳糖耐受性不良,导致较长时间的腹泻。此时,应该及时更换专门的腹泻奶粉,否则腹泻很难好转。
结语:当小儿出现腹泻的时候千万不要慌张,首先要知道小儿出现这种症状的原因是什么,这样才能对症下药。另外,在治疗小儿腹泻应该注意的事项要非常的了解,这样就可以防止小儿又出现同样的症状。
这在民间广为采用,制作方法也较简单。先将大米粉(米粉产品)放入锅中用文火炒成淡黄色,闻到焦米香味时即可,注意掌握火候,不宜过焦。
1、焦米汤
食用时间焦米粉(米粉产品)加水5%煮,边煮边搅拌,直到煮开。然后加入5%白糖即成。米粉(米粉产品)炒黄后,淀粉变成了糊精,更容易消化,其中一部分炒焦成炭,炭末具有吸附作用,故对婴儿腹泻较为适宜。
2、甜淡茶水
红茶少许用开水冲泡后,将茶叶除去,按3%加入白糖即成。茶叶有收敛的功效,对婴儿腹泻是一种很好的饮料。
3、胡萝卜汤
将胡萝卜500克洗涤干净,捣烂使成泥状,加水煮数10分钟,用细筛将其过滤去渣。然后加水稀释到1000毫升,再加入5%白糖即成。胡萝卜为碱性,含有果胶,能吸附细菌及其毒素,并使大便成形。
4、苹果泥汤
将成熟的苹果500克洗涤干净,削皮去核后捣烂成泥状,加入淡甜茶水即成。苹果不同于其它水果,其纤维比较细腻,对肠道很少刺激。苹果含有鞣酸,具有收敛作用,并能吸附毒素,故适合于小儿腹泻、痢疾后食用。
小儿腹泻病饮食宜忌
1.腹泻发生后,短期禁食(6--8小时)以减轻胃肠负担,可口服少量5%葡萄糖盐水。
2.禁食后母乳喂养儿,先哺喂少量温开水后再哺以少量母奶,每次喂奶5--8分钟,间隔5--6小时一次,5--7天后恢复正常哺喂。
3.人工喂养儿:可喂少量米汤,每次100毫升,逐渐采用5%米汤稀释牛奶,按1:1的比例混合哺喂,先每日3--4次,后再酌情增加次数,减少米汤量,增加奶量,直至正常。
4.不宜过多或过早喂给米糊或粥食等食品 ,以免发生碳水化合物消化不良及影响小儿生长发育 ,初出生至 3个月内婴儿母乳不足 ,可吃牛奶或豆浆补充 ,无论用牛乳或代乳品均需要适当稀释 ,以利于消化和吸收。
小儿腹泻病症状
1.消化道症状
腹泻时大便次数增多,量增加,性质改变,大便3次/d以上,甚至10~20天,可呈稀便,糊状便,水样便,或是黏液脓血便,判断腹泻时粪便的性状比次数更重要,如果便次增多而大便成形,不是腹泻,人乳喂养儿每天排便2~4次呈糊状,也不是腹泻,恶心,呕吐是常见的伴发症状,严重者呕吐咖啡样物,其他可有腹痛,腹胀,食欲不振等症状。
2.全身症状
病情严重者全身症状明显,大多数有发热,体温38~40℃,少数高达40℃以上,可出现面色苍白,烦躁不安,精神萎靡,嗜睡,惊厥,甚至昏迷等表现,随着全身症状加重,可引起神经系统,心,肝,肾功能失调。
3.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
主要为脱水及代谢性酸中毒,有时还有低钾血症,低钙血症。
4.脱水
由于腹泻与呕吐丢失大量的水和电解质,使体内保留水分的能力减低;严重呕吐,禁食,食欲减低或拒食,使食物和液体摄入量均减少;患儿发热,呼吸加快,酸中毒者呼吸加深,使不显性失水增加,根据水,电解质损失的量及性质不同分为3种类型:等渗性脱水(血清钠浓度130~150mmol/L),低渗性脱水(血清钠浓度130mmol/L),高渗性脱水(血清钠浓度150mmol/L),大多数急性腹泻患儿为等渗性脱水,一般表现为体重减轻,口渴不安,皮肤苍白或苍灰,弹性差,前囟和眼眶凹陷,黏膜干燥,眼泪减少,尿量减少,严重者可导致循环障碍,按脱水程度分为轻,中,重度,脱水的评估。
5.低钾血症
腹泻时水样便中钾浓度约在20~50mmol/L,吐泻丢失过多以及摄入不足,钾不能补偿等可导致低血钾发生,其症状多在脱水与酸中毒纠正,尿量增多时出现。
注意饮食卫生:加强卫生宣教,对水源和食品卫生严格管理。食品应新鲜、清洁,凡变质的食物均不可喂养小儿,食具也必须注意消毒。
提倡母乳喂养母乳是六个月以内婴儿最适宜的食物,应大力提倡小婴儿按需喂养。人乳中含有IgA,可中和大肠杆菌肠毒素,有预防感染埃希氏大肠杆菌的作用。按时添加辅食:小儿在添加辅助食物时必须注意从少到多,逐渐增加,使婴儿有个适应过程;从稀到稠,先喝米汤,渐渐过渡到稀饭、软饭;从细到粗,如加水果时,开始喂果汁,尔后吃果泥。五个月试加鸡蛋黄、鱼泥、嫩豆腐;七个月以后可添加富有营养、适合其消化吸收的食物,如鱼、肉末、青菜、饼干等,逐渐为断奶做些必要准备,但应避免在夏天断奶。在逐渐添加食物时,最好先习惯一种食物后再加另一种食物,不要同时添加几种如遇小儿生病应暂时不加另一种食物。食欲不振时,不宜强制进食。增强体质:平时应加强户外活动,提高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注意小儿体格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抗力,避免感染各种疾病。避免不良刺激:小儿日常生活中应防止过度疲劳、惊吓或精神过度紧张。加强体弱婴幼儿护理:营养不良、佝偻病及病后体弱小儿应加强护理,注意饮食卫生,避免各种感染。对轻型腹泻应及时治疗,以免拖延成为重型腹泻。避免交叉感染:感染性腹泻易引起流行,对新生儿,托幼机构及医院应注意消毒隔离。发现腹泻患儿和带菌者要隔离治疗,烘便应做消毒处理。合理应用抗生素:避免长期滥用广谱抗生素,以免肠道菌群失调,招致耐药菌繁殖引起肠炎。饮食养生
运动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