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导读:一个人身体是否健壮,与肾的强弱有关。人们都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来强肾。如多晒太阳,多食滋补的食品,选服补肾的药品等等。今天,小编介绍几种有助于养肾纠虚又简单易学的按摩方法。
养肾纠虚按摩方法
腰眼
位置:腰眼穴为经外奇穴,在腰部,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约3.5寸的凹陷中。
古方中医认为,用掌搓腰眼,不仅可疏通带脉和强壮腰脊,而且还能起到聪耳明目、固精益肾和延年益寿的作用。中年人经常搓腰眼,到了老年可保持腰背挺直,还能防治风寒引起的腰痛症。
代医学研究证明,按摩腰部既可使局部皮肤里丰富的毛细血管网扩张,促进血液循环,加速代谢产物的排除,又可刺激神经末梢,对神经系统的温和刺激,有 利于病损组织的修复,提高腰肌的耐力。所以,按摩腰部对慢性腰肌劳损、急性腰扭伤可起到较好的防治作用,对于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等病也有一定疗效。
腰眼穴
按摩方法:
自我按摩时,先找第4腰椎棘突这个水平线。它的找法是,当我们双手叉腰的时候,从后面能摸到腰间的骨头,此为解剖学中的髂嵴,髂嵴正好与人体的第4腰椎棘突相平。
一般来说,按摩时身体坐正,两手握拳自然背向后面,用食指隆起的拳眼紧按腰眼穴并做旋转用力按揉,以酸胀为宜。每次可以揉5分钟,长期坚持有很好的强腰健肾作用。
说到底叩齿养健康就是一个简单的动作,包括上下两排牙齿之间的叩击,还有给门齿臼齿等部位进行叩齿。要把握相应的力度和次数是很重要的。早晨起来就进行一定数量的叩齿的动作会让自己的身体更好,有利于细嚼慢咽从而达到养生和减肥的双重目的。
叩齿养健康 中医养生小动作
中医上认为叩齿能够集聚精神、固齿健肾。现代医学对叩齿没有专门研究,不过营养师或健康专家都建议进餐的时候应该细嚼慢咽,认为进餐时增加咀嚼次数不仅使人容易获得饱腹感而减少食量,而且有降低精神负担的作用,表现为心率和血压都有所下降。
叩齿的步骤有1:分步叩齿--先叩门齿二十下,然后叩左臼齿和右臼齿各二十下,最后再叩门齿二十下。
2:上下牙之间的叩齿--:轻闭嘴唇、上下牙齿相叩击36次,能促进口腔、牙齿、牙床和牙龈的血液循环,增强唾液的分泌,从而收到清除污垢,提高牙齿抗龋能力及提高咀嚼功能等作用。所以说叩齿是养生的不可少的小动作哦!
做叩齿的动作有利于养成细嚼慢咽的习惯。要知道中医养生小动作有很多,像cuo脸转动眼球,而叩齿养出的健康自然是相当简便易行了。
现代女性有一个通病就是缺乏运动、饮食不规律,长期在恒温办公室中,肾脏容易过热,导致女性体内缺氧,肾脏虚弱,免疫力也会下降。因而,目前女性肾虚比例越来越高,那么女性肾虚该怎么办呢?现为大家介绍几种按摩穴位养肾纠虚的方法,让肾虚不再成为女性的困扰,一起来看看!
1、肾俞穴
肾俞穴是肾经的主要穴位,经常按压可以强壮肾气,增强肾的功能,尤其对月经不调、性冷感有帮助。因此,月经不调的女性不妨试试按摩肾俞穴,以调脱月经不调的烦恼。肾俞穴在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左右各一个。
每日临睡前,坐于床边垂足解衣,闭气,舌抵上腭,目视头顶,两手摩擦双肾俞穴,每次10~15分钟。每日散步时,双手握空拳,边走边击打双肾俞穴,每次击打30~50次,可以增加肾脏的血流量,改善肾功能。
2、关元穴
位于脐下三寸处,腹中线上,仰卧取穴。按揉法或震颤法。震颤法是双手交叉重叠置于关元穴上,稍加压力,然后交叉之手快速地、小幅度地上下推动。操作不分时间地点,随时可做。注意不可以过度用力,按揉时只要局部有酸胀感即可。
3、按摩耳朵
每日清晨起床后,站、坐均可,全身放松,舌抵上腭,呼吸自然。以右手揪提左耳尖30次。再以左手揪提右耳尖30次。然后,用两手拇指、食指沿耳廓向上而下按摩30次。最后,再用同样方向按摩耳垂30次。按摩后,耳部会感到微热。
4、复溜穴
在小腿内侧,太溪直上2寸,跟腱的前方。取穴时,患者应正坐或者仰卧。复溜穴位于人体的小腿里侧,脚踝内侧中央上二指宽处,胫骨与跟腱间。每天揉按3-5次,每次2-3分钟,以产生酸胀感为宜。具有补肾益阴,温阳利水的功效。
7、涌泉穴
涌泉穴是人体足少阴肾经上一个非常重要的穴位。它位于脚底中线前三分之一交点处,即当脚屈趾时,脚底前凹陷处。中医认为,涌泉穴直通肾经,脚心的脚泉穴法是浊气下降的地方。经常按摩涌泉穴,可益精补肾,强身健康,防止早衰,并能舒肝明目,促进睡眠,对肾亏引起的眩晕、失眠、耳鸣、咯血、鼻塞、头痛等有一定的疗效。
每日临睡前用温水泡脚,再用手互相擦热后,用左手心按摩右脚心,右手心按摩左脚心,每次100下以上,以搓热双脚为宜。此法有强肾滋阴降火之功效。睡前按百次,健脾益精血。能益气精神可以使人肾精充足、耳聪目明、精神充沛、性功能强盛、腰膝壮实不软、行走有力。
5、按揉腰眼法
两手握拳,手臂往后,用两手拇指的指掌关节突出部位,自然按于腰眼穴(在第四腰椎旁约2寸的凹陷中)。然后向内逐渐用力做环形旋转按摩,以有酸胀感为好,持续按揉10分钟左右,每日早晚各一次。
6、命门穴
取穴时采用俯卧的姿势,命门穴位于人体的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处。指压时,有强烈的压痛感。命门穴虽然不是肾经上的穴位,但同样是人体补肾壮阳的长寿大穴。命门的功能包括肾阴和肾阳两个方面的作用。对女子胞宫的生殖功能有重要影响,对各脏腑的生理活动,起着温煦、激发和推动作用,对食物的消化、吸收与运输,以及水液代谢等都具有促进作用。
肾虚病症有阴虚和阳虚之分,对于人体各个脏腑起滋补润泽作用的就是肾阴;对各个脏腑活动起温煦推动作用的就是肾阳。补肾应当针对肾阴肾阳虚衰的不同采用对症的相应方法进行。中医养生护肾除了食疗之外,还非常注重动作。
1、热水泡脚
动作示范:每晚7-9点是肾经气血最衰的时间,泡脚可以改善全身血液循环。泡脚以木盆为好,泡脚水以40摄氏度为宜,每次泡脚以15-30分钟为佳。
功效:经常泡脚可以改善身体的血液循环,达到滋养肾脏和肝脏的目的。
双腿并拢,坐在床沿的位置上,两个手掌互相搓,直到感觉到手心发热为止,然后两手分别按在后背腰部位置,上下按摩腰背的肾俞穴,一直到感觉到热感为止即可。最好每天早晚各进行一遍,每遍各200次左右即可。
1234567
本文导读:便秘的时候揉揉肚子、疲劳的时候搓搓脸,这都是养生的方法,一些小动作也会有大功效,下面我们来看看5个小动作帮你养生治病。
日常养生除了注意饮食、运动、睡眠外,还要注意一些小细节,在遇到身体不适的时候,其实一些小动作就可以帮我们有效缓解。
1、便秘时揉揉肚子
便秘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问题了,便秘问题说它大不大,说小也不小,经常便秘的人往往没有食欲,感觉腹胀难受,而且时间长了,身体内的毒素没有排除,毒素堆积的话会危害身体健康。治疗便秘很多人就会想到香蕉,吃香蕉可以缓解便秘,但是要是熟透的香蕉。其实,治便秘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揉肚子,这种方法既方便又没有副作用,比服用药物好多了,那么,怎么揉肚子能缓解便秘呢?揉肚子并不是随便乱揉就可以的,我们可以选择在洗澡的时候来揉肚子。洗澡时将手掌放在腹部,顺时针方向来按摩,按摩的同时我们要配合呼吸,一呼一吸,大口的吸气呼气,同时也可以用蓬头淋腹部,这样按摩就可以治疗慢性便秘,还可以防止痔疮。如果是神经性便秘的话,要用40℃热水沿着肠部冲3分钟,然后再用25℃的温水再沿着肠部冲10秒钟,如此反复5次,可以增加大肠的蠕动,从而达到治疗便秘的效果。
2、牙痛时按按虎口穴
牙痛时很可怕的,有些人半夜牙痛的受不了去医院,其实,牙痛时身体有个止痛穴 虎口穴。虎口穴与我们的脑部某个区域有着固定的联系,按压或者冷敷可以阻挡传达疼痛信号,虎口穴的位置很好找,将我们的拇指与食指合拢,合拢处的最高位置就是虎口穴,按压的时候朝着小指的方向用力可以达到更好的止痛效果,另外按压下关穴(下颌与颧骨之间的凹陷处)也可以止痛。在牙痛处放上大蒜、花椒也可以止牙痛。需要提醒的是,如果是孕妇牙痛,最好还是不要按摩虎口穴。
3、疲劳时搓搓脸
当我们感到烦躁不安或是疲劳的时候都会习惯性的去搓脸,这样可以达到提神醒脑的效果,这是因为我们面部有很多敏感的神经和表情肌,搓脸能刺激这些神经,让我们的血液流动的更快些。有条件的话可以用温水来洗脸、搓脸,因为40℃与我们的人体体温最接近,用40℃温水洗脸最能起到消除疲劳的功效。可能有些人认为水温低些更能消除疲劳,其实,水温太低的话血管收缩,反而不利于缓解疲劳。
4、深呼吸增强肺活量
感觉胸口烦闷的时候,深呼一口气可以让我们觉得舒服些,深呼气其实也是一种养生方法。清晨天气好的时候,我们可以选择一个空旷的地方,比如庭院、公园,先热热身,扭扭腰、踢踢脚,舒展一下身体,然后再进行深呼吸,一般10-15分钟,这样做不仅能增强我们的肺活量,还可以让头脑更清醒些,能振奋精神,特别是对于活动不便的人来说,这种方法时最简单的保健方法。
5、痛经按摩关元穴
大部分女性在经期都存在些痛经问题,有些人痛经症状轻一些,只是感到有点疼痛,不会影响生活,而有些人痛经则比较严重,会痛的坐立不安。想要缓解痛经可以试试按摩关元穴。关元穴在我们肚脐眼的正下方三寸的地方,具体取穴的话,将除拇指外的四指并拢,放在肚脐眼下方,小指与肚脐眼竖中线位置的交点就是关元穴,按摩可以起到缓解痛经的作用,还可以理气和血、补肾壮阳,日常经常按摩也可以起到保健的功效。
上面为大家介绍了一些养生小方法,养生不是非要吃些名贵滋补药,有些小方法其实比这些滋补药保健效果更好。 (99健康网(.cn)专稿,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导读】经络就像道路、河道、网络、生产线,如果体内的经络拥堵,势必造成气血运行阻碍,养分不能运送过来,垃圾无法及时排除,信息传递不畅,3个小动作使经络通畅相应脏腑功能受到影响,久之疾病形成。经络不通,身体就会出现许多毛病,使经络通畅的3个小动作。
3个小动作使经络通畅
在北方,冬天集中供暖时,家里的暖气不热,原因可能有三个:一是暖气管道堵塞不通,热水过不来;二是锅炉房的师傅煤填的少,热量不够,水都没开;三是锅炉里的水太少了,没等怎么烧就干了。现在手脚冰凉的人很多,在中医看来这就是病。产生的原因要么人体阳气不足,没有力量把气血送到肢端;要么经络不通,气血堵塞过不来。
1、踮脚
双脚同时踮起,只用脚尖着地,两腿不停地上下抖动。两腿肌肉不停收缩和放松能促进下肢的血液循环;还可双足并拢着地,用力抬起脚跟,然后放松,重复20~30次。久坐的人最好1小时左右做1次踮脚运动。
踮脚是一种古老的养生方法,可锻炼屈肌。从经络角度看,有利于通畅足三阴经,使下肢气血运行通畅并温养肌肉。
3个小动作使经络通畅
2、叩腰
双手握空心拳,反手背后,以双手拳背缓慢、有节奏地交替叩击腰骶部。注意手法要平稳,力量由轻到重,不可突然使蛮力。可从骶部向上叩至手不能及为止,再向下叩击至骶部,如此反复;也可两手搓热,紧按腰眼处,稍停片刻,然后用力向下搓到尾椎骨附近。每次做50~100遍,每天早晚各做一次。督脉循行于腰背正中至尾骶部,沿脊柱上行,经常叩腰骶部不仅能疏通血脉和强壮腰脊,还能固精益肾,对脊背疼痛、腰膝酸软等有较好疗效。
3、转头
不管坐着或是站着,只要有空闲就可闭上眼睛,先抬头尽量后仰,再低头使下颌尽量抵到胸前,使颈背肌肉拉紧和放松。然后头部缓慢绕圈,做圆周运动,向左右两侧各倾斜10~15次。最后将腰背挺直靠在椅背上,两手在颈后抱拢片刻。
颈部按摩可改善血液循环,增加颈部肌肉力量,缓解落枕、颈椎病、颈肩臂疼痛等病症。但老人做此动作时不可过于激烈,以免造成伤害。上班族每隔1~2小时最好活动5~10分钟。
这种经络疏通的方法,简单、易学,好操作,按照动作要领,坚持实践,人人都可以自我疏通经络,动手呵护健康。
“养生乃长寿之伴侣,健康是长寿的朋友。”古往今来,人们都普通注意养生!没有好的身体,万事事皆休。您对中医养生是如何看待的呢?下面是由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哪些健身小动作有益健康”,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下面介绍几种健身的小动作,它们也能让您拥有一个健健康康的身体。来看看吧!
远眺 登高远眺,可调节眼肌和晶状体,减轻眼睛的疲劳,改善视力。具体方法是:每天早晨、傍晚或大脑疲劳时,在自家的阳台或登上山峰,有规律地转动眼球和平视远处的山峰、楼顶、塔尖等景物。长年坚持,必有好处。
张嘴 在学习、做家务或看电视的间隙,将嘴巴最大限度地一张一合,带动面部全部肌肉,进行有节奏的运动,可以加速血液循环,延缓局部各组织器官的老化,使头脑清醒、精神振奋。方法如下:坐在椅子上或床上,嘴巴轻松地、有节奏地一张一合,每次张合持续50次,约1分钟左右,每天早晚坚持各做一次。
转颈 茶余饭后的休闲时间,经常做做转颈运动,既能收到提神的效果,又能防止颈椎疾病的发生。具体方法是:坐在椅上,先抬头,尽量后仰,再把下颏俯至胸前,使颈背肌肉拉紧和放松,并向左右两旁侧倾10~15次,再将腰背贴靠椅背,两手在颈后抱拢片刻。
握拳 每天进行握拳锻炼,能增强体内脏器功能,使人的体力倍增,并保持旺盛的精力。方法如下:将双手紧握成拳,全身同时稍稍用力,然后放开,重复进行50~80次,每天早晚各做一次。平时感到注意力不集中及精力不足者,可采用此法。
摩鼻 鼻子是人体呼吸的一道门户,它外与自然界相通,内与很多重要器官相连。经常按摩鼻子,有增强局部气血流通、润肺、防感冒之功效。具体方法是:用两手大拇指的指背中间一节,相互擦热后摩擦鼻尖24次,用两手手指摩擦鼻旁各12次,用手指刮鼻梁,从上向下10次。上述3个动作可同时做。
咽唾液 唾液与长寿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医认为,唾液充盈,常含而缓缓咽之,能润五脏,养肌肤,使人长寿。具体方法是:先平心静气,轻轻吐气3口,再将舌伸出齿外唇内,上下左右搅动;当津液满口时,鼓漱5~10次,分3次把唾液徐徐送入丹田。每日练生津3~4次。
踮脚 经常站立和久坐的老年人常会感到下肢酸胀,重者出现下肢静脉曲张,这是下肢血液回流不畅所造成的。不妨每小时做一次踮脚活动,方法是:不断地抬起两脚脚跟,使下肢血液回流良好。因为人体血液下肢回流,主要是靠抬脚后跟对小腿后部肌肉的收缩挤压,每次收缩时挤压出的血量大致相当于心脏每次跳动排出的血量。
以上这些健身的小动作,您都学会了吗?可别小看了这些小动作,它们的健身效果可是显而易见的,不信您就试试吧!
明代医家胡文焕总结前人健康长寿经验,提出养生“小动作”的健身方法,简单易行。
背宜常捶阳气旺
捶背比较适合中老年人,人体背部有丰富的脊椎神经和脏腑腧穴,捶背可刺激背部皮肤、皮下组织的穴位,通过神经系统和经络的传导,增强内分泌和经络系统的功能,提高免疫机能,增强抗病能力。可舒筋活血,使肌肉放松,防止慢性腰痛和腰肌劳损。
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皮肤营养,加速背部皮肤新陈代谢。可安神宁心,对中老年人所患多种慢性病具治疗作用。捶背手法要均匀,着力要有弹性,轻拍轻叩,每分钟60-100下,每日1-2次。每次捶背时间30-50分钟,以上下轻轻叩打为宜。严重心脏病者,捶背须谨慎。
面宜多擦气血平
面宜多擦气血平。按摩面部,又称浴面,能激发阳气。方法为两手搓热后,用手掌擦面部十数次。或用双手轻擦或拍打面部,每次1-2分钟,每日2-3次。因经络系统中足三阳经都起于头面部,擦面可疏通经络,并有面部美容作用。每天清晨,将两手搓热,以中指沿鼻部两侧自下而上,带动其他手指,搽到额部向两侧分开,经两颊而下,像洗脸一样,搽10余次。能使面色红润,少生皱纹,防止面部神经麻痹。
同时具有消除疲劳,振奋精神的作用。此法有助于改善面部,尤其是耳部的末梢血液循环。
目宜常运眼不花
中医称为运睛,即眼球转动。将眼闭上,眼球自左向右转动6-10次,然后再自右向左转动6-10次。眼球转动要慢,然后闭目片刻,再突然睁开眼睛。速度要均匀,每个转动方向可作2-4个节拍。此法对于有眼花、眼疾的中老年人十分合适,常用能年老目明、事物清晰。
背宜常暖背不痛
背主一身阳气,是中医经络督脉及膀胱经所在之处,常暖可使阳气运行并畅达全身经脉,防病治病。日常可采用按摩、晒太阳等法。古人认为背部为督脉之所居,是太阳膀胱经之所舍。人感受防寒,多从背部起,故背部应常保温暖。
既可防治感冒,又可固肾强腰。中老年人应加强背部的锻炼与调养,晚间起床时给背部披件衣服,日常生活中尽量做到背宜常暖,防止受寒。
腹宜常摩易消化
腹为胃肠等脏器所在,常作腹部按摩有利消化。古人称为摩脐腹、摩生门。即绕脐揉腹。平时经常用手摩腹,可消除腹胀,有助于食物消化。仰卧在床,两腿伸直,脚尖朝上,两手搓热,两手相叠,用掌心在以脐部为中心的腹部,顺时针方向分小圈、中圈、大圈各转摩12次。
能健肾强腰、滋阴壮阳、益气固精、健脾胃、助消化,久练对肾亏乏力及便秘均有疗效。
肢体常摇筋骨壮
四肢经常活动,不仅锻炼四肢肌肉、筋骨,也能通过四肢运动促进内脏气血运动,增强体质。两手握拳,连同两肩,向前轮转,先有里向外下方转再由外向里上方转,然后再反方向转,各转20次。也可先左后右。
平坐,提起左脚向前缓缓伸直,脚尖向上,当要伸直时,脚跟用力向前下方蹬一下,做五次后,再右脚做。能舒展四肢关节。此法对于中老年人预防肩周疾病,提高身体机能,具有益处。
皮肤干沐人不老
用手掌、干毛巾沐浴周身皮肤,及全身按摩,能疏通经络,活跃气血,抗衰老防疾病。古人称为干沐浴。即将二手搓热,常搓摩周身皮肤,像洗澡一样。一般从头顶百会开始,顺次面部,两边肩臂,从上而下,胸部、腹部、后背至左右腿,依次擦之。可使周身气血通畅,舒筋活血,皮肤润泽而富有弹性。
以上方法均为日常生活中很容易做到的,动作要轻缓,次数可由少到多逐步增加,贵在坚持,必有益处。
现代女性有一个通病就是缺乏运动、饮食不规律,长期在恒温办公室中,肾脏容易过热,导致女性体内缺氧,肾脏虚弱,免疫力也会下降。因而,目前女性肾虚比例越来越高,那么女性肾虚该怎么办呢?现为大家介绍几种按摩养肾纠虚的方法,让肾虚不再成为女性的困扰,一起来看看!
1、复溜穴
在小腿内侧,太溪直上2寸,跟腱的前方。取穴时,患者应正坐或者仰卧。复溜穴位于人体的小腿里侧,脚踝内侧中央上二指宽处,胫骨与跟腱间。每天揉按3-5次,每次2-3分钟,以产生酸胀感为宜。具有补肾益阴,温阳利水的功效。
2、肾俞穴
肾俞穴是肾经的主要穴位,经常按压可以强壮肾气,增强肾的功能,尤其对月经不调、性冷感有帮助。因此,月经不调的女性不妨试试按摩肾俞穴,以调脱月经不调的烦恼。肾俞穴在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左右各一个。
每日临睡前,坐于床边垂足解衣,闭气,舌抵上腭,目视头顶,两手摩擦双肾俞穴,每次10~15分钟。每日散步时,双手握空拳,边走边击打双肾俞穴,每次击打30~50次,可以增加肾脏的血流量,改善肾功能。
3、关元穴
位于脐下三寸处,腹中线上,仰卧取穴。按揉法或震颤法。震颤法是双手交叉重叠置于关元穴上,稍加压力,然后交叉之手快速地、小幅度地上下推动。操作不分时间地点,随时可做。注意不可以过度用力,按揉时只要局部有酸胀感即可。
4、按摩耳朵
每日清晨起床后,站、坐均可,全身放松,舌抵上腭,呼吸自然。以右手揪提左耳尖30次。再以左手揪提右耳尖30次。然后,用两手拇指、食指沿耳廓向上而下按摩30次。最后,再用同样方向按摩耳垂30次。按摩后,耳部会感到微热。
5、命门穴
取穴时采用俯卧的姿势,命门穴位于人体的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处。指压时,有强烈的压痛感。命门穴虽然不是肾经上的穴位,但同样是人体补肾壮阳的长寿大穴。命门的功能包括肾阴和肾阳两个方面的作用。对女子胞宫的生殖功能有重要影响,对各脏腑的生理活动,起着温煦、激发和推动作用,对食物的消化、吸收与运输,以及水液代谢等都具有促进作用。
6、涌泉穴
涌泉穴是人体足少阴肾经上一个非常重要的穴位。它位于脚底中线前三分之一交点处,即当脚屈趾时,脚底前凹陷处。中医认为,涌泉穴直通肾经,脚心的脚泉穴法是浊气下降的地方。经常按摩涌泉穴,可益精补肾,强身健康,防止早衰,并能舒肝明目,促进睡眠,对肾亏引起的眩晕、失眠、耳鸣、咯血、鼻塞、头痛等有一定的疗效。
每日临睡前用温水泡脚,再用手互相擦热后,用左手心按摩右脚心,右手心按摩左脚心,每次100下以上,以搓热双脚为宜。此法有强肾滋阴降火之功效。睡前按百次,健脾益精血。能益气精神可以使人肾精充足、耳聪目明、精神充沛、性功能强盛、腰膝壮实不软、行走有力。
7、按揉腰眼法
两手握拳,手臂往后,用两手拇指的指掌关节突出部位,自然按于腰眼穴(在第四腰椎旁约2寸的凹陷中)。然后向内逐渐用力做环形旋转按摩,以有酸胀感为好,持续按揉10分钟左右,每日早晚各一次。
导读:使经络通畅的3个小动作,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经络不通,身体就会出现许多毛病,使经络通畅的3个小动作,一起来学习吧。
中医讲究取象比类,透过现象来揭示本质,生活中很多现象可以给我们提示:道路拥堵,人流、物流不畅;河道拥堵,河水不能灌溉良田;网络拥堵,信息不能传递;生产线拥堵,资源浪费、产能下降;下水道拥堵,城市内涝。
经络就像道路、河道、网络、生产线,如果体内的经络拥堵,势必造成气血运行阻碍,养分不能运送过来,垃圾无法及时排除,信息传递不畅,相应脏腑功能受到影响,久之疾病形成。
在北方,冬天集中供暖时,家里的暖气不热,原因可能有三个:一是暖气管道堵塞不通,热水过不来;二是锅炉房的师傅煤填的少,热量不够,水都没开;三是锅炉里的水太少了,没等怎么烧就干了。现在手脚冰凉的人很多,在中医看来这就是病。产生的原因要么人体阳气不足,没有力量把气血送到肢端;要么经络不通,气血堵塞过不来。
与供暖的原理相类似,身体的健康取决于三方面,首先先天之本的肾气充盈保证动力正常;其次后天之本的脾对食物的吸收、转化功能正常,保证营养充足;最后经络畅通,使气血、信息的传输快速、有效。由此可见,经络畅通是健康的基础。
使经络通畅的3个小动作
1、踮脚
双脚同时踮起,只用脚尖着地,两腿不停地上下抖动。两腿肌肉不停收缩和放松能促进下肢的血液循环;还可双足并拢着地,用力抬起脚跟,然后放松,重复20~30次。久坐的人最好1小时左右做1次踮脚运动。
踮脚是一种古老的养生方法,可锻炼屈肌。从经络角度看,有利于通畅足三阴经,使下肢气血运行通畅并温养肌肉。
2、叩腰
双手握空心拳,反手背后,以双手拳背缓慢、有节奏地交替叩击腰骶部。注意手法要平稳,力量由轻到重,不可突然使蛮力。可从骶部向上叩至手不能及为止,再向下叩击至骶部,如此反复;也可两手搓热,紧按腰眼处,稍停片刻,然后用力向下搓到尾椎骨附近。每次做50~100遍,每天早晚各做一次。
督脉循行于腰背正中至尾骶部,沿脊柱上行,经常叩腰骶部不仅能疏通血脉和强壮腰脊,还能固精益肾,对脊背疼痛、腰膝酸软等有较好疗效。
3、转头
不管坐着或是站着,只要有空闲就可闭上眼睛,先抬头尽量后仰,再低头使下颌尽量抵到胸前,使颈背肌肉拉紧和放松。然后头部缓慢绕圈,做圆周运动,向左右两侧各倾斜10~15次。最后将腰背挺直靠在椅背上,两手在颈后抱拢片刻。
颈部按摩可改善血液循环,增加颈部肌肉力量,缓解落枕、颈椎病、颈肩臂疼痛等病症。但老人做此动作时不可过于激烈,以免造成伤害。上班族每隔1~2小时最好活动5~10分钟。
这种经络疏通的方法,简单、易学,好操作,按照动作要领,坚持实践,人人都可以自我疏通经络,动手呵护健康。
导读:忙碌了一天,回家洗个热水澡,不经能让疲惫的身体得到恢复,而且一些洗澡小动作,还可以帮你治病呢。现在不妨来学习下这些洗澡小动作,舒缓筋骨又治病。
3个洗澡小动作可治病
动作一、常搓脸缓解疲劳
多数人有这种感觉,在疲劳时搓一搓脸,马上就会神清气爽起来。
因为面部分布着很多表情肌和敏感的神经,热水能刺激这些神经,搓脸能加速血液流动,同时舒展表情肌,洗澡时搓脸的速度以每秒一次为宜,搓脸3到5下,每次不少于3分钟就可以了。
需要注意的是,40℃的温水消除疲劳最理想,因为人体正常腋下体温是37℃,体内温度是40℃,40℃与人体的体温最接近。如果水温过高,消耗热量多,不但不会消除疲劳,反而会感到难受;水温过低,血管收缩,不易消除疲劳。
动作二、勤吸气治消化不良
食欲不振时可以在饭前30分钟入浴,用热水刺激胃部,待身体暖和后,再用热水在胸口周围喷水,每冲5秒休息1分钟,重复5次;泡澡可以先在热水中泡20~30分钟,同时进行腹式呼吸(从鼻子吸气,让腹部鼓起,然后从口吐气),再用稍冷的水刺激腹部,这种冷热水的刺激能促进胃液分泌,提高食欲。而胃酸过多、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人,在热水中浸泡3~4分钟,可控制胃酸的分泌,减轻和控制病情。
勤吸气治消化不良动作三、揉肚子治便秘
洗澡时可以用手掌在腹部按顺时针方向按摩,同时腹部一鼓一收地大口呼吸,并淋浴腹部,可治疗慢性便秘并防治痔疮。而神经性便秘,则要沿着肠部用40℃热水冲3分钟左右,再用25℃的温水冲10秒钟,反复5次,可让大肠的蠕动增加。
因此,淋浴虽然节约时间,但只会对皮肤表面产生刺激,内脏并不能获得热量。早晨起来最适合淋浴,这样可以唤醒身心,白天能精神饱满地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中去,而睡前1至2个小时,最好在浴盆里泡个澡。
健康提示:频繁洗澡会洗去身上本来就不多的皮脂,加剧皮肤干燥,从而导致皮炎;用力的搓洗也会致使本就脆弱的表皮受损,细菌、真菌趁虚而入,造成皮肤感染。而最近的这项研究明确显示经常性的皮肤受损会引起免疫能力下降,各种随之而来的炎症日积月累下的产物就是皮肤癌。
饮食养生
运动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