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味安眠汤:
酸枣仁三钱,麦冬、远志各一钱,以水500毫升煎成50毫升,于睡前服用。以上三种药材均有宁心、安神、镇静的作用,混合有催眠的效果。
静心汤:
龙眼肉、川丹参各三钱,以两碗水煎成半碗,睡前30分钟服用。可达到镇静的效果,尤其对心血虚衰的失眠者,功效较佳。
酸枣仁汤:
酸枣仁三钱捣碎,水煎,每晚睡前一小时服用。酸枣仁能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有较恒定的镇静作用。对于血虚所引起的心烦不眠或心悸不安有良效。
安神汤:
将生百合五钱蒸熟,加入一个蛋黄,以200毫升水搅匀,加入少许冰糖,煮沸后再以50毫升的凉开水搅匀,于睡前一小时饮用。
养心粥:
取党参35克,去核红枣10枚、麦冬、茯神各10克,以2000毫升的水煎成500毫升,去渣后,与洗净的米和水共煮,米熟后加入红糖服用。对于心跳加快、健忘、失眠、多梦者有明显疗效。
桂圆莲子汤:
取桂圆、莲子各二两煮成汤,具有养心、宁神、健脾、补肾的功效,最适合于中老年人、长期失眠者服用。
很多人认为失眠一般都是大人才会有的问题,其实不是的,很多宝宝也会出现这种状况。宝宝失眠了,很多家长不知道应该怎么办!那么,在这里,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一些能够治疗儿童失眠的几个偏方,赶紧来看看吧!
葱枣汤
原料:小红枣。
做法:水泡发,煎煮20分钟,再加洗净的葱白,继续以小火煎煮10分钟,食枣喝汤。
参枣饭
原料:党参、大枣。
做法:放入锅内,加水适量泡发后,煎煮30分钟,捞出参枣,汤备用;糯米洗净,加水适量在大碗中,蒸熟后扣在盘中,将枣摆在上面,再将汤液加白糖煮成黏汁,浇在枣饭上即可食用。
煨酸枣仁
原料:酸枣仁30克,用纱布包好。
做法:鸡蛋一个,花生10颗,红枣6个。将水烧开,打荷包蛋,放入红糖,依次放入花生、红枣。然后将包好的酸枣仁放入锅内共同煨煮30分钟。在睡前给孩子服下。
糯米小麦粥
原料:糯米50克,小麦米50克。
做法:上二物加水适量同煮成粥,加适量白糖或红糖调味即可。每日1次,晚临睡前服食。功效: 补脾胃,益心肾,安心神。
莲子桂花冰糖
原料:莲子120 克,冰糖150克,桂花15克。
做法:莲子用冷水泡涨,去心,上屉蒸45分钟,备用;银耳用温水泡软,除去黄根,洗净,蒸熟备用;锅中倒入适量清水,加冰糖、桂花,烧开,放入银耳略烫,捞出放入大汤碗中,然后把蒸熟的莲子倒入大汤碗中,把锅中冰糖汁浇在碗内即可。可佐餐食用。可滋阴润肺、补脾安神,适用于各种慢性病损伤心肺所致的失眠、心烦、干咳等症。
天麻什锦饭
原料:取天麻5克,粳米100克,鸡肉25克,竹笋、胡萝卜各50克,香茹、芋头各1个,酱油、料酒、白糖适量。
做法:将天麻浸泡1小时左右,使其柔软,然后把鸡肉切成碎末,竹笋及洗干净的胡萝卜切成小片;芋头去皮,同水发香茹洗净,切成细丝。粳米洗净入锅中,放入改刀的大朱料及白糖等调味品,用小火煮成稠饭状,每日1次,作午饭或晚饭食用。此饭有健脑强身、镇静安眠的功效。可治头晕眼花、失眠多梦、神志健忘等症。
酸枣仁鸡蛋
原料:酸枣仁30克,用纱布包好。鸡蛋一个,花生10颗,红枣6个。
做法:将水烧开,打荷包蛋,放入红糖,依次放入花生、红枣。然后将包好的酸枣仁放入锅内共同煨煮30分钟。在睡前给孩子服下。因为酸枣仁具有催眠、安神的效果,而鸡蛋清火,红枣、花生补血,这些食物综合在一起可以有效帮助孩子入眠,一般一周后就有见效。
结语:看完了这么多能够治疗儿童失眠的偏方,相信广大的读者朋友们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果家里的宝宝还是有失眠的现象的话!那就赶紧按照以上推荐的偏方试一试吧!效果是不错的哦!
躺在床上,不停地刷着头条新闻,听着时钟滴滴答答的走动
我知道,我又失眠了
现在是北京时间22:46分,你们看见这篇文章的时候几点了?
欢迎在留言区分享。
国庆假期第一天,我没有假期,加班完回到家,已经19点了,随便吃了几口饭
躺在床上,玩了几把王者荣耀,看了几集电视剧,眼皮耷拉着相睡,闭上眼却总是睡不着
唉,又是一个不眠夜
失眠是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病,一般是指具有3周以上的入睡困难、早醒等失眠症状,使患者严重感觉睡眠不足,自觉疲劳、头昏、精神不振,甚至还会引发其他疾病。
今天就给大家推荐几款养生安神药膳。
调节失眠药膳之柏子仁炖猪心
中医认为,柏子仁性味甘、辛、平,可宁心安神,润肠通便,止汗。猪心性味甘、咸、平,入心经,可补血养心。用柏子仁适量,放入猪心内,加水炖熟服食。
功效:养心,安神,补血,润肠。适应症:心悸,怔忡,失眠,肠燥便秘等。
调节失眠药膳之莲子百合瘦肉汤
适应症:神经衰弱,心悸失眠,病后体弱等。
莲子50克,百合50克,猪瘦肉250克切块,加水煲汤。
功效:益气调中,补虚损,交心肾,安神,益智,清心。
调节失眠药膳之甘草小麦红枣汤
适应症:癔病、神经衰弱、失眠、盗汗等。
每次用甘草10克,小麦30克,红枣5枚,清水两碗,煎至一碗,去渣饮汤。
功效:和中缓急,养心安神,补脾和胃。
安静入眠小技巧:
1.卧室室温控制在16-22℃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室温控制在16-22℃,更利于让人睡得香甜安稳。太高或太低的温度都会扰乱睡眠,使你半夜醒来。
2.晚餐少吃辛辣食物
很多人爱吃辛辣食物,却往往忽略了它带来的影响。如果在晚餐时间吃太多辛辣食物会使你的体温升高,并导致夜晚难以入睡。
3.睡前洗一个热水澡
有数据显示,如果在睡前洗一个热水澡会使你体温升高,但洗澡后体温自然就会开始下降,体温的下降反而让你快速地入睡。
4.睡觉时适当添减衣服
体温与室温以及被子的温度是会相互影响的。如果你是对体温变化特别敏感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体温适当添减衣服,使自己的体温控制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
如今,失眠成了好多人最大的困扰,能睡个好觉是他们的企盼。你想睡个好觉吗?让中医下面的方法来帮你!
每天7个小时的睡眠必不可少,但失眠却已成了生活中的常客。睡不好觉不仅会越来越疲劳,还会招惹多种疾病。专家指出,长期睡眠不足可能会引起90余种疾病。
如何才能睡好觉呢
专家提醒,在睡前练习一些小动作,就能睡个好觉。推荐一种渐进式肌肉放松法,它让肌肉充分放松,帮助睡眠。做法如下:
1、在安静的空间,穿着宽松的衣服,找一张有舒服靠背的椅子,坐时采取最自然放松的姿势,上半身重量置于臀部,两脚的重量平均置于脚掌上,两手自然放在大腿内侧,闭上双眼。
2、先用力紧握双手,然后放松。
3、将双手抬到水平位置,用力将手掌做出推门的动作,将手指指向头部,感受前臂紧绷,再将手还原到初始位置。
4、把额头往上拉,拉进肌肉,再放松。
5、把眉头往中间拉紧,再放松。
6、用力咬紧牙关、牙齿,感受脸颊肌肉的紧绷,再逐渐放松。
7、用力张开嘴巴,再把舌头用力抵住下面的门牙约10秒,逐步用力,再慢慢放松。
8、用力将肩膀抬起,再慢慢放下。
9、用力将胸膛向上挺出,再把背部向前拱,感受背部紧张,再慢慢放松。
10、做深呼吸,闭气10秒后,再放松恢复自然呼吸。
许多研究报告都支持此种放松训练,认为它能改善失眠状态,尤其对于入睡困难及一夜醒来次数频繁的人有效。你不妨试试吧!
导语:元气这个词我们常常听说,可到底什么是元气,很多人并不清楚。其实在中医看来,元气就好比人体精力和体力的一个大仓库,也可以说是维持生命的火种。
元气是人体组织、器官生理功能的基本物质与活动能力,具体可细化到28个字:能吃能喝消化好,能跑能跳心不慌,不咳不喘气顺畅,气色良好声音亮。这是护元气的最好方法。
好心情才有好药效
疾病会偷走我们的元气。因此,在和疾病展开的争夺战中,一定要有好心情才能有迅速恢复元气。专家提示:尤其吃药时,一定要保持好心情,别把吃药当成负担,甚至可以暗示自己,吃完这一片,明天病就好多了!乐观自信的情绪就像药物的助燃剂,有助药效发挥。相反,药物的生理作用再好,如果患者缺乏信心,情绪低落,疗效也会差很多。
疲劳时抽烟喝酒更伤身
烟、酒、咖啡、浓茶往往是提神解乏的首选。专家提示:疲劳时应远离这些兴奋剂,因为它们会加重心脏负担,导致心悸、心慌,甚至心脑血管意外。此外,日常生活中这四样往往不分家,一口烟一口酒,酒后又靠咖啡、浓茶来提神醒酒,这样的组合会加重对元气的损伤。烟酒双管齐下,酒精会使有致癌物质焦油更快进体内。酒后喝咖啡或浓茶,会使大脑从极度抑制转入极度兴奋,并刺激血管扩张,极大增加心血管负担,对人体造成的损害会超过单纯喝酒的许多倍。
热水澡温度较低易入睡
高质量的睡眠是元气的基石,很多人认为睡前洗个热水澡有助睡眠,其实不然。热水会使人体温度迅速升高,抑制大脑褪黑激素的分泌,减缓大脑释放褪黑激素的速度,影响入睡速度和睡眠质量。专家建议:最好在睡前90分钟沐浴,洗完澡后躺在床上看会儿杂志,喝一杯牛奶,或者和家人聊聊天。这样等到睡觉时,体温刚好降到适宜睡眠的温度,睡意自然会来,第二天早上醒来时也会感觉精神格外清爽。如果只能在睡前洗澡,水温可以稍微低一点。
不赖床一天精神好
人的睡眠周期以90分钟为一个循环,如果早上自然醒来,就不要再继续赖床,因为继续入睡会重新进入一个90分钟的睡眠循环,所以赖床30分钟或40分钟,起床后会感到腿软、周身无力、昏昏沉沉、无精打采。最好的方法是醒后躺35分钟,待身体暖和过来,就鼓足气起床,这样白天精神会更好。
吃点脂肪更健康
其实,食物中的脂肪并不会全部转化为你身上的脂肪,相反,如果吃的太素,身体抓取脂肪的能力就会变强,反而容易导致脂肪肝等代谢类疾病的发生。专家提示:食物中的脂肪对于人体保持正常的生理活动至关重要。我们每天所需的能量,有25%来自于脂肪,很多重要的营养素,比如维生素A、维生素E、DHA等,没有脂肪的帮助根本无法吸收。此外,适当地摄入脂肪,反而可以产生饱腹感,避免饮食过量。
饭后不要立即吃水果能护肠胃
在餐厅吃饭总能在餐后享受到水果,聪明的你应该放弃馈赠。日常食物在胃里的滞留时间大致为:碳水化合物类1小时左右,蛋白质23小时,脂肪56小时。餐后马上吃水果,消化慢的淀粉、蛋白质和脂肪会影响消化快的水果,水果会停滞胃内,容易导致胃胀和胃痛。此外,热腾腾的饭菜遇到凉水果,也会加重对胃部的刺激。
不论你是要施针、艾灸,还是拔罐,按摩,基本都是通过在经络穴位上实现的,因此必须学会掌握取穴的基本方法:
取穴位的方法 一般可分为骨度分寸法、体表标志法、指寸法和经验取穴法等。下面来分别介绍: 1、经验取穴法(即简易取穴法)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取穴法,此法简便易行,如直立垂手,中指指端即为风市穴;两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在食指指端即为列缺穴;半握拳,以中指的指尖切压在掌心的第1横纹上为劳宫穴等。2、体表标志法:根据人体的一些自然条件来作定穴的一种标准。分为固定标志和活动标志两类,以体表某些标志如五官、毛发、指甲、乳头、肚脐或关节、肌肉等活动时产生的孔隙,凹陷等来作为依据,去找穴位,这样的取穴方法就是体表标志法。通常比较多用此法取的穴位,如印堂穴,在两眉中间;膻中穴,在两乳头水平连线中点;取耳门穴、听宫穴、听会穴等应张口等。3、骨度分寸法:骨度分寸法,又称骨度法,即以骨节为主要标志测量周身各部的大小、长短,并依其尺寸按比例折算作为定穴的标准。但分部折寸的尺度应以患者本人的身材为依据,如把腕横纹至肘横纹之间作十二寸,腋横纹至肘横纹作九寸,前发际至后发际作十二寸等4、指寸取穴法是在骨度分寸和体表标志法的基础上,以施术者本人的手指作测量标准来找穴位的一种方法,比较多用的有拇指同身寸法,即以拇指指关节的横度作为1寸,还有横指同身寸法,即以示指、中指、环指、小指四指相并,以中指第M节为准,量取四横指为3寸。 指寸取穴法一般有下列几种 (1)中指同身寸:以中指末节的长度为1寸。即以患者的中指屈曲时,中节内侧两端纹头之间作为1寸。这种方法适用于四肢及脊背作横寸折算。(2)拇指同身寸此法:《千金方》有说:中指上第一节为一寸,亦有长短不定者,即取于大拇指第一节横度为一寸。即拇指指关节之横度作为1寸。(3)横指同身寸又称一夫法,也就是将示、中、环、小指相并,四横指为一夫,即四横指相并,以其中指第2节为准,量取四指之横度作为3寸。此法多用于下肢、下腹部和背部的横寸。 指寸取穴法必须在骨度规定的基础上运用,不能以指寸悉量全身各部,否则长短失度,骨度分寸与指寸在临床应用中应该互相结合。 为了准确的找到经络穴位,除了掌握以上一些基本方法外,由于人个体之间还会有差异,因此我们还要结合如下标准和某些穴位特点来取穴:一般正确的穴位多在骨的上下左右旁,或两骨相接的关节部位凹陷中,或骨肌的中间,或两肌的中间,很少在骨上或血管中,在骨旁侧部位的经穴(腹部无骨处除外)可用拇指指尖掐之,如有酸麻如触电般的感觉说明取穴正确。如无此感觉,只觉麻疼(有的数分钟才感觉到酸麻)应加深或偏左偏右试之,如按压对了穴位其效会立见,有的会缓慢见效,有的会在压后较长时间见效。 可能有些朋友看了图示和表格,还是不太明白怎样找穴位。我们以手上治心脏的内关穴为例,内关穴在手腕横纹上2寸,而从肘横纹到腕横纹总共是12寸,2寸就是12寸的六分之一处。又如三阴交穴,在足内踝上3寸。而从足内踝到髌骨下方(膝盖骨下方)总共为13寸。从足内踝开始第一个3/4段,就是三阴交的准确位置。再如关元穴在脐下3寸,从肚脐眼到耻骨最高点总共是5寸,5寸的一半再往下一点就是关元穴。如此慢慢熟悉,大家都能掌握中医教你怎样找穴位的技巧,而成为快速找到穴位的自我保健医生了。希望读者在学习完后能亲自比划比划,也不妄此学呀。饮食养生
运动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