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新抹的水泥地面需要养生吗

2019-10-12 │ 冬季新抹的水泥地面需要养生吗 夏季需要养生保养吗

煎中药需要新罐子吗

“心静乾坤大,心安理数明,只有理性的清静才能大智大慧,大彻大悟。”随着时间的失衡,养生这个话题走入大众视野,勿以善小而不为,养生的“善”在于平日的积累。如何进行中医养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煎中药需要新罐子吗”,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煎中药需要新罐子吗

1、煎中药需要新罐子吗

煎中药需要新罐子吗?没有这个硬性规定。不过,煎中药,你需要一个好罐子。

砂锅、瓦罐,这几种陶制品性质稳定,熬制过程传热比较慢,受热均匀,不易熬糊,是熬药的首选器皿。但是使用这些容器熬药时要注意两点:一是新的砂锅有沙眼,容易漏水,使用前可先往锅里放些大米或小米,放点水煮一煮,刷干净后再熬药就可以了;二是砂锅一定不要在没水的情况下干烧。

搪瓷锅或耐热的玻璃器皿,可以作为熬药的次选。不过选择时也要注意,要用没有彩釉的搪瓷锅,因为彩釉可能含铅,会污染药液。如果搪瓷锅有掉瓷或裂纹也不要用了。

2、煎中药药罐一定要洗净

煎煮中药时,药汁因水分蒸发而浓缩,药罐底部及周围常积有一层药垢。如果药罐中煎煮的药物经常变更,而不及时将积存的药垢擦去,投放新的药物煎煮时,药垢就会溶解,干扰、降低药效,甚至贻误病情。特别是如果曾经煎煮过毒性强烈的药或不能入口的外用药,还可能引起中毒。

此外,如果每次煎煮中药后不及时擦洗干净,药罐底部的药垢越积越厚,在重新煎药时容易煎焦,丧失药效。

3、煎中药是否加盖随药应变

一般来说,为了使中药煎透,最好是盖着煎。特别是含有挥发性成分的中药,如薄荷、藿香、紫苏叶等,且要在短时间内煎好,以免有效成分挥发。某些贵重药品,如人参、鹿茸、枸杞之类,以使有效成分充分释出。

有些中草药重量轻、体积大,如金钱草、夏枯草、白通草、丝瓜络、包谷须等,则不宜加盖煎煮,否则往往溢出罐外。可开盖煎煮,并要随时搅拌。

熬中药的注意事项

1、浸泡

如同打豆浆前需要浸泡黄豆一样,煎煮中药前,应先用冷水将中药浸泡1—2小时(除用醋、酒泡的药),至少也要20分钟。

2、用水

煎药用自来水即可,水量要浸过药材表面1—3厘米。药材过多或易吸水的可适当增加。

3、火候

煎煮时先用武火(即大火)煮沸药液后,改用文火(即小火)慢煎。

4、锅盖

通常,刚开始煎药时须盖紧锅盖,待水沸时可用两根筷子撑起锅盖,留些缝隙让蒸气排出。有些中药含有挥发成分,如薄荷、藿香等解表类药物以及西洋参等贵重药材,煎煮过程中其有效成分易发散到空气中,则须盖着盖子熬。

5、操作

煎药时要注意搅拌药料,让药液充分煎透。每剂中药一般煎两次,第二次时间可略短。有些药物需要区别对待,如先煎、后下、冲服等,中药师都会在抓药时讲明。

煎中药时间越长越浓越苦药效越好吗

为了让汤药更浓,有的人多加药,可能超量,引起不良反应。还有人认为煎煮时间越长,浓度就越高,但煎得过久可能引起很多问题。首先,容易煎糊,严重时还会把药锅弄坏。其次,中药汤剂在煎到一定程度时,有效成分达到浓度平衡。此时再煎,有效成分不会再溶出,非有效成分(如树脂、树胶、色素等大分子化合物)还会不断溶出,虽然好像更“浓”了,但并没有增大药效,反而会加重苦味并影响口感,有人喝了还会恶心呕吐。最后,煎得过久,高温会破坏已经煎出的药液成分,影响药效。

正确煎药可达到保证效果和安全性的较好浓度。煎药时,一般浸泡药物的水面超过药物2~5厘米即可,如果有花草类等质地疏松的药物,建议煎煮时再多加一点水。大多数中药都是武火烧开以后,再用文火煎20分钟。

除了滋补药煎煮时间稍长,多数中药不需要浓煎。特别是解表、清热、芳香类药物,煎煮的时间还要更短一些,如麻黄、桂枝等解表药,金银花、菊花等清热药,砂仁、沉香等芳香类药物。风寒感冒者多需要解表散寒,药物煎煮的时间就不宜过长;调理气虚者,补益药就需要浓煎。具体煎到什么程度,用多大量,需要请中医根据病情确定,不可擅自加量或延长煎药时间。

ys630.coM延伸阅读

代煎中药需要加热吗


二、中药代煎和自煎哪个好三、喝中药时要注意什么

代煎中药需要加热吗

1、代煎的中药需要加热吗

代煎的中药是需要加热的,因为寒凉药刺激脾胃,大量或长期服用可能造成胃寒,表现出腹痛怕冷喜暖、肠鸣腹泻等。

其次,药汤不够“暖口”也会伤及脾胃。如果药汤温度低于人体体温,药汤进入体内是一个吸热过程,胃肠道就可能产生不适。最好提前半小时把袋装中药从冰箱里拿出来,然后在一个稍大些的容器里加500毫升左右热水。如果一拿出冰箱就要加热,最好多换一次热水以保证药汤“热透”。此外,喝下冷热不均的药汤也会导致胃肠不适,因此,换热水时可以把药袋拿起来摇一摇,使之均匀受热。

最后,患者的体质因素也不容忽视。本来就脾胃虚寒的人,对药汤温度的要求更高些,更要把药汤“热透”。

知道了代煎中药要注意“暖口”,还有一种方法是,将药汤倒入不锈钢锅加热到六七十度以上,稍晾凉些至“暖口”再喝下。

2、代煎中药如何保存

目前代煎的中药汤剂最常见的包装是真空密封包装,其次也可用患者自己提供的器皿来盛放。

我们发现,各家医院和药店在密封真空包装袋上提示的药液保存时间不尽相同。温度越高药液变质越快,在气温较高的季节里,室温在25℃以上,一般汤剂保存不超过2天,如果冷藏,则一般保存7天不会有变质现象。另外,不同方剂即使在同一条件下,变质程度差异也较大,若药液内淀粉、蛋白质、糖类等成分含量较多,则变质更快。

为了保证药品使用安全,密封真空包装的中药汤剂保存的最佳温度为0~5℃,保存时间为7~14天,但最好不要超过7天。一方面是因为汤药煮好后,在拿回家冷藏前常有半天到一天的室温保存,这会“加速”药汤变质;另一方面,煎煮的药汤里若含有全蝎、蜈蚣等动物类中药或熟地、黄芪等糖分含量较高的中药,也会影响保存时间。若发现药液袋鼓起或药液变味,有气泡等异常现象则属变质,不可服用。

3、怎样正确服用代煎中药

3.1、温服

温服的中药是将熬好的中药放温之后在进行服用,一般的中药汤剂应该“温服”,即药汤煎煮后立即滤出,在常温下晾至 30℃~37℃时再喝;丸、散类的中成药应该以温开水送服,这也是温服的一种。

3.2、热服

有些药物是需要热服的,这些中药一般都是治疗寒症所用的,是将刚煎好的药液趁热服下。常见于寒证用热药,宜热服,如发散风寒的中药,应该“热服”,并且可在服后吃些热稀饭、热水,以助药力。

3.3、冷服

有些中药必须要等到放凉之后服用才会有疗效。就是将将煎好的汤剂放冷后服下。一般是作为解毒、清热的药,特别是在夏天的时候解暑就需要这样的中药,所以说“冷服”效果更好。

中药代煎和自煎哪个好

代煎药,能保住挥发药之效。医院代煎使用的是自动煎药机,煎煮过程在密闭、高压环境下进行,设定好时间、压力等参数,煎好后经人工或自动挤压,将药液输送到自动包装机包装。我们常用的一些中药,如薄荷、姜黄、石菖蒲等,都含有挥发油成分,它们是药材的有效成分,煎药过程中要尽量减少散失,才能保证药效。而全密封的操作自动煎药机,能最大限度的防治挥发油成分的逸出。

相反,自己煎药,药液沸腾时,有效成分暴露在空气中,加之高温煎煮,一些成分被氧化所致,并不是更浓。

传统自煎,下药灵活。历代传统医家为了充分发挥药物疗效,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一套煎煮方式。煎煮的特殊要求:有些方剂会要求,有些药要先煎(如龟板、代赭石),有些药要后下(如大黄、砂仁),有些还要另煎(如人参)。这样自煎就可以根据需要调整下药时间,医院代煎则无法实现。

喝中药时要注意什么

1、禁忌影响药物发挥的食物

比如生冷食物、浓茶、辛辣油腻食物、萝卜、腥膻类食物。这些类型的食物,有的会化解药力减少疗效,有的会降低吸收,更有的会产生有害的影响。因此在服用中药时,一定要遵循医嘱,做好相关忌口工作。

2、不宜为追求快速疗效而过量或长期服用中药

比如决明子有降血脂功效,但长期服用决明子可能引起腹泻。益脾补气且清热解毒的干草长期服用会引起血压升高。民间谚语“是药三分毒”,就是这个道理。

3、特殊体质人群应谨慎服用中药

比如脾胃虚寒者服用含有野菊花的中药后,有可能出现胃部不适以及肠鸣等症状。最好先从中医师那里或者自我测试,了解自己的体质情况。如果属于比较典型的某种体质,则应当在吃中药前了解对应的禁忌情况。

煎中药之前需要洗吗 煎制中药的小技巧


本文导读:中药需不需要清洗干净是不少朋友想要知道的,有的人说中药需要清洗,不然药物上都是泥土,也有人说中药就是纯天然的,不需要洗干净,那么事实到底如何?赶紧跟着小编来了解下。


煎中药之前需要洗吗

1、有些药材不能洗。如薄荷、鱼腥草等中药,浸洗极易流失有效成份。此外,不少药材中含有糖和甙类,可溶解于水中,水洗后将丢失一部分有效成份,导致药效降低。

2、水洗可使粉末类药材丢失。中药中有不少是粉末状的,如蒲黄、灶心土、滑石粉等,如用水洗,会造成这些药物的流失。

3、水洗可致部分药材辅料丢失。有的药材在炮制过程中加入蜜、酒、胆汁等辅料,这些辅料易溶于水,若用水冲洗,则导致部分辅料丢失。如炙甘草、胆南星、酒制大黄等。

此外,中药材在制作过程中通常需要经过炮制,其中就有清洗除去杂质、晾晒等一系列程序,所以无需再洗。而且,中药材经过长时间的高温煎煮,已很卫生,稍加沉淀,除去药渣,即可放心服用。

煎制中药的小技巧

用水

传统的 3碗水煮成1碗 ,其实不是个科学的标准。因为不同处方的药味多少、药量大小各有不同,不同药材吸水量也有不同。应以水浸过药材面2-3cm为佳,或者用手轻轻摁住药材,水面刚好漫过手背。而不是机械地用3碗水煮药。通常一些花草类的药物吸水量较大,在浸泡半小时后水位下降,可以另加凉水至标准水位,再开始煎煮。

火候

一般的中药应先用武火,煮沸后改为文火。控制火候的意义在于,若火候过强,水分蒸发过快,影响有效成分的析出,亦易焦糊,但一些治疗外感的中药,可以在煮沸之后不改文火,继续用武火煎煮15分钟左右即可。

时间


中药煎煮时间,应根据不同药物和疾病性质、有效成分溶出的难易和用药情况而定。沸腾后再用文火煲药的时间,一般中药,头煎应在20-25分钟,二煎15-20分钟;解表类中药,头煎10-15分钟,二煎10分钟;滋补类中药,头煎应在30-40分钟,二煎25-30分钟。

复煎

许多老人家习惯于一副中药 返煎 三四次,一般而言,一副中药在煎煮两次后,所含有效成分已大为降低,故以煎煮两遍为佳。但滋补类的中药,可以煎煮三次。而一些药量较大的处方,也可以煎煮三遍。药汤煎煮好,应趁热过滤倒出,不宜久置锅中。否则含胶体过多的药液,随温度下降产生胶凝,难以过滤,影响药效,同时也易造成酸败。

中药煎前还需要洗吗?


讲卫生的习惯是好的,在吃一些瓜果蔬菜的时候,多洗洗,这样就可以让饮食更加的卫生,减少身体出现疾病。有的人会把讲卫生的这种习惯带到熬中药上,他们总是觉得中药在熬制前,必须要洗一洗,这样才干净,这样熬出来的中药才会喝的放心。那么,中药在煎以前能不能洗呢?

对于重要的常识很多人都不了解,在煎药前,很多人都习惯于把要拿去清洗一遍,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做法,表面上看是一种讲卫生的行为,其实是一种错误的习惯,煎药前清洗会降低药性,所以切忌煎药前洗药。

为何中药煎煮前千万不要洗?

1、水洗可使药材的水溶性成分丢失

由于不少药材中含有糖和甙类,可溶解于水中,经水洗后,将丢失一部分的有效成分,导致药效降低。

2、水洗可使粉末类药材丢失

中药中又不少药材是粉末类的,也有的在配药时需研碎,如桃仁、龙骨、滑石粉等,如果用水洗,会造成这些药物的流失。

3、水洗可致部分药材辅料丢失

由于有的药材在炮制过程中加入蜜、酒、胆汁等辅料,而这些辅料易溶于水中,若用水冲洗,可导致部分辅料丢失。如常用药材中的胆南星、酒制大黄等。

因此,在煎煮中药之前,不宜用水冲洗药材,以免造成药材成分的丢失,影响药物的疗效。

由此可见,在煎中药的时候,中药材是不能用水洗的,因为这样会导致药效的大量流失,对疾病的恢复不利。在煎药的时候最好是用砂锅来煎药,不要用铁锅、铝锅煎药,以免中药和铁、铝等发生反应,出现一些不可控制的毒素。

有哪些需要先煎的中药


中药相比于西药虽然其见效比较慢,但是可以有效的治根因此是比较受人欢迎的。而大家应该都知道在服药中药之前都是需要用水将其煎煮一下的,然而煎煮中药也是需要讲究一些事情的,有些中药可以先煎而有些中药却需要后下,否则药效就会差很多。那么下面就来详细介绍一下有哪些需要先煎的中药。

常用于先煎的矿物药有铁类化合物,钙类化合物等。一些气味芳香的药物需要后下,包煎的药物有质重的粉剂和含淀粉多的、种子类的药物是颗粒,烊化药是指阿胶、鹿角胶、龟角胶、龟鹿二仙胶、龟板胶、别甲胶、霞天胶、黄明胶等,服用时应将其投入同一付(剂)已煎好的热汤剂中,搅拌溶化后服用。

熬中药的注意事项

1、泡药。把中药放到砂锅里泡30-50分钟,水要三斤也就是大约三碗,泡的时候要用勺子把药充分的搅拌好,这样效果才好。

2、熬药。第一遍熬药的时候,火候很重要的,首先把泡好的药放在灶上(如果是电磁炉效果也不是很好的),火要调到大火,等开了,再换成小火慢慢熬制,需要20-30分钟,中间的时候要用勺子量一下,看看药液是否到勺头的一半,如果一半的话就可以了,倒出的药液也就是半碗的量,不宜太多,病人会喝不下去的

3、熬第二遍的时候,最好放两碗水,也是先大火,开了之后再小火20-40分钟,倒出的药液也就是半碗的量,把第一遍的和第二遍的混合到一块就行了

熬制前的浸泡

在煎药前最好将药品浸泡30~60分钟,稍微再长点时间也可以,但不可太久,若浸泡时间太久,煮的是时间可相对缩短一点。赶时间的话可以略去这一步。

浸泡的水最好是凉开水,也可以是自来水,凉开水好的原因是:自来水中含有漂白粉,即有大量的氯元素,这样浸泡后熬制会对中药的药效造成影响。如果这两种水都没有,那么放置一段时间的自来水或者纯净水也可以替代。当然,如果有天然或者水质较好的井水或者泉水是最好的。

浸泡的加水量和第一煎的加水量

浸泡后,直接开始头煎就可以,若略去了浸泡这一步,直接进行头煎,头煎的加水量应与浸泡的加水量相同,且应在加好水后,将锅底擦干,再放在火上熬制。

一般的煎药常识上会说加水量为超过药面3-5厘米,但是大家可想而知,如果煎药器具的大小不同,那么3-5厘米的水量是大不相同的,一般量的药,可以参考一个加水量:600毫升-750毫升,大约相当于一般大小饮料瓶的一瓶再多些。

需要包煎的中药有哪些


在我们的身边每天总是会有不同的人身体会出现疾病,想要让身体更加的健康就需要我们服用药物对疾病进行治疗,其中中药对疾病的治疗是有一定的效果的,虽然治疗效果非常的缓慢但是能对身体进行彻底的改善,中药治疗疾病对身体的副作用也是非常小的,但是煎中药也是要掌握好方法的,下面一起了解下需要包煎的中药有哪些.

需要包煎的中药有哪些

   质地轻浮类宜包煎

某些细小、质软、质轻不沉于水的中药材,如菟丝子、葶苈子、地肤子、蛇床子、小茴香、鹤虱等,水煎时易浮在水面上而难以得到充分煎煮,因而有效物的煎出量相对减少,亦给过滤药汁带来困难。因此,煎煮时必须用纱布包煎。

有毛或杂质的宜包煎

枇杷叶背面密被褐色绒毛,石韦叶柄上被星状毛、叶下被星状鳞毛,蚕沙常夹有泥土、碎桑枝叶等,此类药材若不包煎,极易混入汤液,既难于滗尽,服后又易刺激咽喉、消化道而带来不良后果。为安全起见,这些药物宜包煎。

有黏稠液质的宜包煎

如白及、神曲、淡豆豉等,其黏液质使煎液黏度增大,煎液流动性降低,药液稠化一来易粘锅,二来滤药困难,三是易使药渣吸附而造成有效成分的损失,四是服药时口中黏滞不爽,易使患者恶心。为免除上述弊端,这类药宜包煎。

导致药液混浊的宜包煎

一般矿石、贝壳类药材应打碎先煎,以增加其溶解度,如石膏、代赭石等。但这些药材入汤剂易使汤液混浊,不利服用,因此宜包煎。

以上这几种都是需要包煎的中药,只有保护好中药的药分,在服用起来才会效果明显。

上面就是对需要包煎的中药有哪些的介绍,通过了解之后我们知道煎中药也是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的,另外身体出现不适的时候不能更具病情盲目的服用药物,一定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治疗和检查之后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药物。

中药滑石粉需要怎么煎


滑石粉的用途非常广,可以工业使用,做陶瓷的时候使用,在化妆品中也含有滑石粉。滑石粉的还是很重要的中药材,具有抗菌,保护胃黏膜等作用。滑石粉跟其他中药材一样,需要煎服使用,具体的方法是很多人不了解的。那么,中药滑石粉需要怎么煎?下面咱们就来看看吧。

准备纱布:

滑石粉在熬药的时候,一般多是使用小块的纱布包好之后熬药,所以先提前准备一些干净的纱布,用剪刀把纱布裁剪成需要的小块。

包裹滑石粉:

把滑石粉倒入裁剪好的纱布块内,用细绳捆扎好,要完全把滑石粉包裹住,不要外漏。

提前放入:

把包裹好的滑石粉小包提前15分钟放入水中,然后再放入其它的中药材,不要一起放入呀。具体熬多长时间听从医生的要求。

砂锅熬药:

熬药的时候一定要选用砂锅,砂罐,或者是陶器,不要使用金属制品,容易产生化学反应,砂锅不会影响药的效果。

千万注意:

滑石粉要是和中药一起放入了,或者没有包裹就放入了,最好把药材扔掉,重新熬药,因为熬中药有很多的讲究,滑石粉不包裹的话会沉入水底,也影响疗效等。

煎中药一定要注意的5个事项

1. 煎中药的器具

最好用砂锅、砂罐,其次可用白色搪瓷器皿或不锈钢锅。忌用铁、铜、铝等金属器具。

2. 煎中药前的浸泡

凡在生活上可作饮用的水都可用作煎中药。一般将中药饮片适当加压后,液面淹没过饮片约2cm为宜。质地坚硬、黏稠或需久煎的药物加水量可略多;质地疏松或煎煮时间较短的药物,则液面淹没药物即可。

中药饮片煎前浸泡既有利于有效成分的充分溶出,又可缩短煎煮时间,避免因煎煮过久,导致部分有效成分耗损、破坏过多。多数药物宜用冷水浸泡,一般可浸泡20~30分钟,以种子、果实为主的药可浸泡1小时。

3. 煎中药的火候

一般煎中药时,未沸前用大火,沸后用小火保持微沸状态。一般药煮沸20~25分钟;解表药及其它芳香类药物,沸后文火维持10~15分钟即可;有效成分不易煎出的矿物类、骨角类、贝壳类及补益药,一般宜文火久煎,使有效成分充分溶出。

4. 煎药次数

一剂药一般煎煮两次,即俗称“头煎”“二煎”。将“头煎”“二煎”药液合并混匀后分二次服用,成人每次150~200毫升,儿童每次50~100毫升。

5. 特殊药物的处理方法

先煎,是指先入煎30分钟左右,再加入其它药同煎。如有效成分不易煎出的矿物类、贝壳类药,例磁石、牡蛎等;须久煎去毒的药物,如附子、川乌等。

后下,是指在其它药“头煎”完成前5~10分钟时加入,主要是一些成分会因煎煮时间过长而挥发或破坏的药品,如薄荷、白豆蔻等。

包煎,是将药品装入布袋中扎紧后与其它药一起煎煮。主要为细粉类药物,如滑石粉、蒲黄等;易黏锅药物,如车前子;以及易刺激咽喉的绒毛类药物,如旋覆花等。

另煎,是指人参、西洋参等昂贵药物另煎,以免有效成分被其他饮片吸附。

烊化,是指阿胶,鹿角胶等胶类药先行烊化,再与其它药汁兑服。

冲服,是指用煎好的其他药液或开水冲服,一般为入水即化的药或原为汁液性的药,如三七粉、芒硝等。

中药一般需要煎多久


大家都知道,中药煎煮是非常讲究的一件事情,在还没有推出袋装中药包的时候一般都是患者自行取药回家煎药的,煎中药需要用砂锅,这是因为砂锅受热均匀。而对于煎中药所需的时间问题,不少朋友都想了解相关的解答,因为想要将中药药效完全的挥发出来,时间是非常关键的。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下。

一贴药究竟要煎多少时间才能煎透要根据每贴药的性能而定。例如:调理、滋补药,即补养身体的药。这类药物多系植物的根茎、果实,动物的甲壳类,如党参、黄芪、白术、鹿角、牡蛎等厚重之品。其特征是坚硬厚实,滋腻性强,药物内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煎药的目的就是要煎取之些有效成分,故要久煎,否则就达不到这个。而且,中药放完水后,不要立即煎煮,应先浸泡20~30分钟,使药物湿润变软,质介破裂,有效成分就会尽可能被煎出。煎药的时间为:头汁煮沸后半小时至三刻钟,二汁煮沸后半小时左右,以消灭白芯为度。

煎药时的火候和时间亦非常重要。煎药初时用大火(即武火),待煮沸后应用小火(即文火)慢煎,以药汁沸腾而不溢出为度。煎药的时间应根据药的性质及作用来定。如滋补药其性厚实,滋腻性浊,会有大量营养物质不易煎透,故时间宜长。头汁一般水沸后煎40~60分钟,二汁水沸后再煎30分钟。又如发汗解表药,其性散发,含挥发油多,不宜久煎。头汁水沸后煎10~15分钟,二汁水沸后再煎5~10分钟即可。一般治疗用药头汁水沸后煎30分钟,二汁水沸后再煎20分钟即可。煎煮药时应该把锅盖盖好。但头汁和二汁一般不少于400~500毫升(约一小碗)。

一般情况下,通常头煎需要30分钟,二煎需要20-25分钟。解表清热类两次分别各减10分钟;滋补类则头煎需40-60分钟。二煎30-40分钟。特殊情况下,请遵医嘱。

通过介绍大家应该知道关于中药一般需要煎多久了,不同的中药成份所需的煎煮时间都不相同。一般在医院配制中药方的时候医生都会特别叮嘱需要煎煮多长时间,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下只需要按着医嘱煎煮就可以了,要提醒大家的是,服用中药虽然很苦,但万不可在中药里加糖服用。

煎中药浸泡好了直接煎吗


煎中药浸泡好了直接煎吗

1、煎中药前需要先浸泡

医生开出的药方,首先要据医嘱知道哪些药需先煎或后煎?然后将药用温水泡四十分钟左右后再煎制。用温水泡的目的是让中药泡透以便将药的有效成分更多地煎出。要知道药方里的药,是否有先煎或后煎的中药?像贝壳类、矿物类、骨甲类等应先煎。贝壳类有牡蛎粉、蛤粉等;矿物类有石膏粉、龙骨等;骨甲类有鳖甲、龟板等。此类药应先煎十分钟后再放入其它药物。有些药方要求煎药时必须后煎的中药,“后煎”就是将药煎十分钟后再放入药罐,因为有些中药久煎无效,像钩藤等。有些芳香带味药,久煎减低药效,如金银花、连翘、薄荷等。还有些药久煎可以减轻药的毒性,如马钱子等。

2.煎中药的用具

煎煮中药最好用砂锅、陶器、瓦罐,因其导热圴匀,热力缓和,锅周保温性强,水分蒸发量少,不易发生化学变化且价格低廉。也可用搪瓷器皿、铝锅、不锈钢锅、铁锅、铜锅等煎煮药物。煎药用水:煎药用水以洁净为原则,自来水、井水、纯净水、蒸馏水圴可。用水量多寡有多种计算方法,但常用的是目测,煎药时观察加水量超过药面2-3厘米即可;另外一种以每克药材加水10毫升为标准来粗略估算需水量。

3、煎中药的方法

一般煎煮方法,首先将药物置于容器中,加冷水浸泡20-30分钟,然后加盖放火上加热煎煮。先用武火煎煮,再用文火煎煮。在煎煮过程中,要注意适度搅拌,以免糊锅,同时也能提高药物有效成分的煎出率。但不宜过于频繁打开锅盖子,以尽量减少挥发性成分的丧失。文火煎煮10-15分钟后,滤取第一次药液;然后加热水适量,依上法煎煮,取第二次药液。将两次药液混匀,依医嘱服用。

煎中药的注意事项

煎药容器以砂锅、搪瓷器皿、不锈钢为宜,严禁用铁器。中药入煎前应先用冷水浸泡20分钟左右。煎药用水量一般以浸过药面1-3厘米。 大剂量和松泡易吸水的药物可适当增加用水量。

煎药时间应根据药性而定,一般药为30分钟。解表药、清热药、芳香类药物不宜久煎,沸后煎15-20分钟。滋补药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煎40-60分钟。煎药时要搅拌药料2-3次。每剂中药一般煎二次,第二次煎时间可略短。煎药量:儿童每剂50-100毫升。成人每剂150-200毫升。特殊药物的煎煮方法: 1、“先煎药”:煮沸10-15分钟,再加入其它药同煎。 2、“后下药”:在一般药即将煎至预定量时,投入同煎5分钟即可。 3、“溶化药”:应在其它药煎至预定服药量,取药汁,微火煎煮,不断搅拌溶解即可。 4、“冲服药”:将冲服药调入煎好药汁或开水中冲服。 5、其它特殊药物按医嘱煎煮。

煎中药的常识

不宜煎煮的中药的贵重药,此类药物主要成分多为皂甙、蛋白质、脂肪、激素等,由于皂甙本身的化学结构比较复杂,而蛋白质又具有不稳定因素,一旦煎煮就会发生复杂的化学变化,进而影响其疗效。因此,要保存其有效成分,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研末冲服。这类药物有三七、鹿茸、紫河车、蛤蚧、冬虫夏草等。

芳香药此类中药也不宜煎煮。此类药物均含有在常温下极易挥发的有效成分,根本不能煎煮,否则药效几乎全失,故不宜人煎剂,宜入丸散或外用。这类药物有麝香、冰片、樟脑、苏合香、安息香等。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