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橘核是一种药材,如果我们对于它的药用价值有一些了解,就可以在生活中正确的利用金橘核去治疗一些相关的疾病了。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别名】金橘子(《闽东本草》)。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 金橘 及 金弹 的 种子 。
【性味】味酸辛,性平,无毒。
【归经】入肝、肺二经。
【功能主治】治目疾、喉痹,消瘰疬结核。(性味以下出《本草再新》)
【附方】治睾丸垂大:金橘子二钱,碧朴草三钱,炖白酒,日服二次。(《闽东本草》)
【摘录】《*辞典》
【出处】出自《本草再新》。
综合以上的对于金橘核的描述,可见金橘核对于人体的好处还是不少的,可以使用的方法和用途也很多,可以针对金橘核所具有的药理作用来治疗相对应的疾病。
橘核丸自古被誉为治病的良药。它对于很多疾病均效果显著。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橘核丸的具体的功效。
【处方】橘核(炒)海藻(洗)昆布(洗)海带(洗)川楝子(去肉、炒)桃仁(麸炒)各30克 厚朴(去皮、姜汁炒)木通 枳实(麸炒)延胡索(炒,去皮)桂心(不见火)木香(不见火)各15克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行气活血,软坚散结。治颓疝。睾丸肿胀,偏有大小,或坚硬如石,不痛不痒,或引脐腹绞痛,甚则阴囊肿大,或成疮毒,轻则时出黄水,甚则成痈溃烂。
【用法用量】每服70丸,空腹时用盐酒或盐汤送下。
【备注】本方所治颓疝,是由肝经气滞血瘀,肾有寒湿而成。方中橘核、木香入厥阴气分而行气,桃仁、延胡,入厥阴血分而活血;川楝、木通导小肠膀胱之热由小便下行,所以去湿;官桂能暖肾,补肾命之火,所以祛寒;厚朴、枳实并能行结水而破宿血;昆布、藻、带,润下而软坚散结,配合成方,共奏行气活血,软坚散结之功。
【摘录】《重订严氏济生方》
【处方】橘核(盐酒炒)60克 川楝子(煨,去肉)山楂子(炒)香附(姜汁浸,炒)各45克 荔枝核(煨,研)小茴香(微炒)各30克 神曲120克
【制法】上药研末,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症瘕痃癖,小肠膀胱等气。
【用法用量】每服9克,淡盐水下。
【摘录】《医学心悟》卷三
【处方】橘核(炒)、南星(炮)、半夏(洗)、黄柏(酒炒)、苍术(盐炒)、山楂肉、白芷、神曲(炒)、滑石、昆布、吴茱萸(酒、醋分浸)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男子木肾,妇人阴(疒颓)。
【用法用量】每服50-70丸,空心盐汤送下。
【摘录】《保命歌括》卷十六
【处方】橘核2两(盐酒炒),小茴香1两,川楝子(煨,去肉)1两,桃仁(去皮尖及双仁者,炒)1两,香附(醋炒)1两,山楂子(炒)1两,广木香5钱,红花5钱。
【制法】以神曲3两,打糊为丸。
【功能主治】七疝。
【用法用量】每服3钱。冲疝,用白茯苓1钱,松子仁3钱,煎汤送下;狐疝,用当归2钱,牛膝1钱5分煎汤送下;(疒颓)疝,用白茯苓、陈皮、赤茯苓1钱煎汤送下;厥疝,治同冲疝;瘕疝,用丹参、白茯苓各1钱5分,煎汤送下;(疒贵)疝,本方内加五灵脂1两,赤芍1两5钱(酒炒),服时用牛膝1钱5分,当归尾3钱煎汤送下;(疒贵)癃疝,治法同上。
【摘录】《医学心悟》卷三
【别名】橘核疝气丸
【处方】橘核(炒)1两,海藻(洗)1两,昆布(洗)1两,海带(洗)1两,川楝子(去肉,炒)1两,桃仁(麸炒)1两,厚朴(去皮,姜汁炒)半两,木通半两,枳实(麸炒)半两,延胡索(炒,去皮)半两,桂心(不见火)半两,木香(不见火)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行气血,法寒湿,止疼痛,软坚散结。主四种(疒颓)病,卵核肿胀,偏有大小,或坚硬如石,或引脐腹绞痛,甚则肤囊肿胀,或成疮毒,轻则时出黄水,甚则成痈溃烂。
【用法用量】橘核疝气丸(《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抚顺方)。
【各家论述】1.《医方集解》:此足厥阴药也。橘核、木香能入厥阴气分而行气;桃仁、延胡能人厥阴血分而活血;川谏、木通能导小肠膀肮之热,由小便下行,所以去湿;官桂能平肝暖肾,补肾命之火,所以祛寒;厚朴、枳实,并能行结水而破宿血;昆布、藻、带,咸润下而软坚,寒行水以泄热,同为散肿消坚之剂也。
【摘录】《济生》卷三
【处方】橘核子(盐酒炒)2两,川楝子(煨,去肉)1两5钱,山楂子(炒)1两5钱,香附(姜汁浸,炒)1两5钱,荔枝核(煨,研)1两,小茴香(微炒)1两。
【制法】神曲4两,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症瘕痃癖,小肠膀胱气等。
【用法用量】每服3钱,淡盐水送下。
【摘录】《医学心悟》卷三
今天给大家讲解了一些关于橘核丸的食疗方法等,你是否有记住一些呢,其实如果生病的话不仅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还应该在饮食上多加注意,这样才会让身体更快的恢复健康。
枸橘核对于医药方面的价值是我们难以想象的,对于治疗一些疾病是很有效的。枸橘核中含有很多对人体有益的物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 枸橘 的 种子 。
【化学成份】含柠檬烯0.09% 、欧芹属素乙0.02%和少量佛手柑内酯,以及蔗糖、β-谷甾醇。还含脂肪油1.9%,其中的脂肪酸组成是棕榈酸19.1%、硬脂酸2.3%、亚油酸42.6%、油酸20.3%、亚麻酸7.6%,尚含四烯型脂肪酸1.6%等。又含独活素、酸橙皮油素和6-甲氧基酸橙皮油素。
【功能主治】《纲目》:"肠风下血不止(枸橘核),同樗根白皮等分,炒,研,每服一钱,皂荚子煎汤调服。"
【摘录】《*辞典》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
以上就是对枸橘核的作用一些介绍,使用它的时候,可以根据上面所讲的需求进行,而且枸橘核在治疗某些疾病上也有着很好的帮助。
加味橘核丸作为一种中药方剂已经被许多的人所接受,那么如何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来服用加味橘核丸就成为了一门学问,今天就来教大家如何食用加味橘核丸。
【处方】橘核2两(盐、酒炒),小茴香1两,川楝子(煨,去核)1两,桃仁(光炒)1两,山楂(炒)1两,香附(醋炒)1两,红花5钱,琥珀5钱,椒目3钱,天仙藤3钱,沉香2钱,神曲4两。
【制法】上为末,以米饮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七疝八瘕。
【用法用量】每服40-50丸,温酒送下;女子用红花1钱,泡汤送下。
【注意】忌食生冷、油面等物。
【摘录】《医方简义》卷五
以上就是向大家介绍了关于加味橘核丸的作用资料,希望对有需要的人有帮助。加味橘核丸的作用是比较多的,只有多了解的它的人才可以将它的作用发挥出来,所以说在生活中应该要多去认识一些疾病和药材,这样对自己是挺有帮助的。
你知道茴香橘核丸吗?在对它没有足够的了解的情况下人们在选择茴香橘核丸时会产生很多的犹豫和顾虑,例如它的效果如何?它应该怎么吃?今天小编就为大家做一个回答。
【处方】小茴香(盐炒)40g 八角茴香40g 橘核(盐炒)40g 荔枝核80g 补骨脂(盐炒)20g 肉桂16g 川楝子80g 延胡索(醋制)40g 莪术(醋制)20g 木香20g 香附(醋制)40g 青皮(醋炒)40g 昆布40g 槟榔40g 乳香(制)20g 桃仁16g 穿山甲(制)20g
【性状】为黄褐色至棕褐色的水丸;气香,味微酸、辛、苦。
【炮制】上十七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水泛丸,干燥,即得。
【功能主治】散寒行气,消肿止痛。用于寒疝,睾丸肿痛。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9g,一日2次。
【规格】每100丸重6g
【贮藏】密闭,防潮。
【摘录】《中国药典》
【处方】橘核(盐炒)2两,厚朴(姜炙)5钱,桃仁2两,昆布2两,木通5钱,肉桂5钱,川楝子(炒)2两,玄胡索(醋炙)5钱,海藻2两,木香5钱,枳实(麸炒)5钱,小茴香(酒炒)8钱,海带2两。
【制法】桃仁单放,余药共为细末,另取精白面1两,黄酒2两,加适量清水,打成稀糊,取上药粉,泛为小丸。
【功能主治】理气散寒软坚。主因寒湿下注引起小肠疝气,睾丸肿大,坚硬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2-3钱,空腹时温酒或淡盐汤送下,日2次。
【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杭州方)
【处方】小茴香(炒)40两,香附(炙)40两,昆布40两,荔枝核80两,穿山甲(炒)20两,肉桂(去粗皮)16两,橘核(炒)40两,青皮(炒)40两,大茴香40两,补骨脂(炒)20两,木香20两,桃仁(去皮)16两,槟榔40两,玄胡索(炙)40两,川楝子80两,莪术(炙)20两,乳香(炙)20两。
【制法】上为细粉,用冷开水泛为小丸。
【功能主治】散寒软坚,行气止痛。主各种疝气,睾丸偏坠,坚硬肿痛。
【用法用量】每服3钱,生姜淡盐汤或温开水送下,每日2次。
【注意】忌食生冷。
【摘录】《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通过上文的介绍,我们知道茴香橘核丸是一种应用很广泛的中药方剂,但在使用茴香橘核丸之前还是要结合一下自身的体质,毕竟如果不注意的话,也会给人体的健康带来很大的影响的。
众所周知,橘核藥酒是一种药酒,对很多疾病都有缓解作用,但你是否了解它的组成成分呢?相信很多人都不是很清楚,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吧。
橘核藥酒——(疝氣)
(《中醫驗方匯選》)
【配方】橘核、荔枝核、川楝子(鹽炒)各9克,小茴香、牡蠣粉各15克,葫蘆芭9克,肉桂6克,青皮9克,高梁酒500克。
【制法】將上藥粉碎,裝入瓶內,用酒浸泡3-4月,過濾去渣即成。
【主治】肝腎陰寒,疝氣偏墜,陰囊腫大,起消無常,痛引臍腹,因勞累或受冷即發等癥。
【用法】每日2次,每次適量而飲。小兒禁用。
通过上文对橘核藥酒的介绍我们知道药酒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可以帮助我们保健自己的身体,还可以解决各种各样的身体疾病,当然这些药酒也不能够随便的食用,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去制作,这样才可以更好的保养我们的身体。
橘核丸我们听名字可能会觉得一头雾水根本猜不透,其实大家是因为不能够经常的接触到所以就会觉得很是陌生,其实橘核丸是一种中药方剂,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橘核丸有哪些的功效与作用吧,希望以下介绍的内容大家感兴趣。
【名称】橘核丸。
分类
理气剂-行气。
组成
橘核炒 海藻洗 昆布洗 海带洗 川楝子去肉,炒, 桃仁麸炒各一两(各9g) 厚朴去皮,姜汁炒 木通 枳实麸炒 延胡索炒,去皮 桂心不见火 木香不见火,各半两(各6g)
用法
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十丸(9g),空心温酒盐汤送下。
功效
行气止痛,软坚散结。
方解
本方治证以睾丸肿胀为特征,前人称为疝。是由于寒湿客于肝脉,肝经气血郁滞所致。肝脉抵少腹,绕阴器,寒湿阻滞肝脉,初起睾丸肿胀,偏坠疼痛,久之则气滞血瘀,而致坚硬如石,痛引少腹。治宜行气活血,软坚散结为主,辅以逐寒祛湿。
方中橘核苦辛性平,入肝行气,散结止痛,是治疝之要药,为方中君药。川楝子入厥阴气分行气而止痛;桃仁入厥阴血分活血散结以消肿;海藻、昆布、海带软坚散结而消肿胀,共为臣药。君臣相配,行肝经气血之郁滞而散结止痛。
延胡索活血散瘀;木香行气散结;厚朴下气除湿;枳实行气破坚;肉桂温肝肾而散寒凝;木通通利血脉而除湿,均为佐使药。诸药合用,可直达肝经,共奏行气活血,散寒除湿,软坚散结之功,使气血调畅,寒湿得除,则睾丸肿胀坚硬诸症自行缓解。
方歌
橘核丸中川楝桂,朴实延胡藻带昆, 桃仁二木酒糊丸,疝痛丸盐酒吞。
结语:通过以上的文章介绍我们是不是对橘核丸的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呢,橘核丸虽然不常见,但是它的用处还是很多的,我们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性的使用以上介绍的方法,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我们要弄清楚使用的方法,不能盲目的乱用哦。
在中医界传统的文化是一道学问,尤其是很多的食物中,都主要包括有不同的作用,平时大家在生活中不起眼盐橘核,就是这样的存在,这是平时吃剩下的橘核,用盐炒后是中药,在平时具有理气止痛,治疗乳房疼痛,预防身体气血不足,起到补肾强腰的功效。
中药盐橘核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1、中药盐橘核能理气止痛
理气止痛是中药盐橘核的重要作用之一,它能调理气血,也能消肿散毒,平时能用于人类疝气疼痛的治疗,治疗时可以把它煎汤服用,也能把它制成药丸或者散剂以后服用,用量不能超过三钱。
2、中药盐橘核能治乳痈
中药盐橘核能消肿止痛也能散结,对人类的乳痈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平时治疗时可以把盐橘核五钱,用力研成碎末,加黄酒煎制,然后直接服用,每天服用一次,余下的药渣可以直接外敷患处,能让乳痈的症状很快好转。
3、中药盐橘核能补肾强腰
中药盐橘核能入肾经,能补肾强腰,对人类因肾虚引发的腰痛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平时治疗时可以把盐橘核二两加入杜仲二两,一起入锅炒制,炒好以后研成碎末调匀,每次取二钱用黄酒送服就可以。
4、中药盐橘核的禁忌
中药盐橘核无毒,但是它味苦,能伤胃,不宜过量服用,另外身体无实病体虚者禁用。
疝气这种病症多发于小儿身上,遇到这种病症一定要及时的进行治疗,否则后果可能会非常严重。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疝气的药酒治疗方以及疝气的治疗偏方,赶紧来看看吧!
【来源】
《中医验方汇选》。
【配方】
橘核、荔枝核、川楝子(盐炒)各9克,小茴香、牡蛎粉各15克,葫芦芭9克,肉桂6克,青皮9克,高梁酒500克。
【制法】
将上药粉碎,装入瓶内,用酒浸泡3-4月,过滤去渣即成。
【主治】
肝肾阴寒,疝气偏坠,阴囊肿大,起消无常,痛引脐腹,因劳累或受冷即发等症。
【用法】
每日2次,每次适量而饮。小儿禁用。
治疗疝气的偏方
向日葵秆汤治肠疝
【用料】向日葵秆(陈年者更佳)1棵,红糖适量。
【制用法】将向日葵秆去皮,取内白心,切碎,加水煎熬。每次饮1碗,红糖冲服
【功效】利尿通淋。用治小肠疝之睾丸偏坠。
红皮蒜治疗疝气疼痛
【用料】红皮蒜2头,柑核50克,金橘2个,白糖50克。
【制用法】蒜去皮,同其他三味用水两碗,煮成一碗。顿服。
【功效】消肿,止痛。用治疝气疼痛异常。
猪肉茴香丸子散寒定痛
【用料】瘦猪肉200克,小茴香15克。
【制用法】将肉剁如泥,小茴香研为末,撒在肉上,抓匀,制成肉丸子,加水煮熟。黄酒送服。
【功效】顺气,消肿。用治小儿疝气致阴囊肿大。
结语:通过以上的这篇文章的相关介绍之后,相信广大的读者朋友们一定是有了一个非常深刻的认识和相关的了解了吧!这个疝气的药酒疗法是比较不错的。感兴趣的朋友完全可以试试以上的配方哦!
男性疾病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是很严重的一件事,它会让家庭出现裂痕,以往的愉快都会不复存在。因此,及时治疗男科疾病对于男性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目前治疗男科疾病的药物当中,茴香橘核丸可以说是最好的一种。它是科学正规的药物,对于人体完全没有副作用,您可以放心选择,及时治疗您的男科疾病。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茴香橘核丸
商品名称:茴香橘核丸
拼音全码:HuiXiangJuHeWan
【主要成份】小茴香、八角茴香、橘核、荔枝核、补骨脂、肉桂、川楝子、延胡索、莪术、香附、昆布、穿山甲等17味。
【性 状】本品为黄褐色至棕褐色的水丸;气香,味微酸、辛、苦。
【适应症/功能主治】散寒行气,消肿止痛。用于寒凝气滞所致的寒疝、症见睾丸坠胀疼痛。
【规格型号】6g*12袋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9g,一日2次。
【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禁 忌】尚不明确。
【注意事项】1、湿热下注睾丸红肿胀痛者不宜使用。 2、服药期间忌食生冷食物。 3、若伴睾丸肿物或阴囊溃破者需配合外科治疗。
【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贮 藏】密封,防潮。
【包 装】复合膜袋装,6g/袋 。
【有 效 期】48 月
【执行标准】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11020659
【生产企业】北京同仁堂制药有限公司
通过上述介绍,您对于茴香橘核丸现在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了吗,治疗男科疾病不能随便乱用药,正确使用药物才能让疾病更好的治疗。男科疾病是影响一个家庭的疾病,希望您一定要重视,不要疏忽了男科疾病的危害性。茴香橘核丸就是您幸福美满的良药,望您早日康复。
导读:中药玳瑁的功效与作用专区,为您详细介绍玳瑁的功效与作用、玳瑁图片、玳瑁的药用价值、玳瑁的配伍应用等,要想知道更多玳瑁的功效与作用相关知识,不妨来关注一下。
玳瑁简介玳瑁图片玳瑁的功效与作用玳瑁的药用价值玳瑁的药用附方玳瑁的配伍应用玳瑁医书记载玳瑁简介
玳瑁,为龟科动物玳瑁背部的甲片。全年均可捕捉。将玳瑁倒悬,用沸醋泼之,其甲片即能逐片剥下,去掉残肉,洗净即得。该品为近圆形、三角形或多角形的板片,长10~20厘米,厚1.5~3毫米。边缘较薄,中央稍厚。表面呈暗褐色的半透明体。并有暗褐色与乳黄色的花纹,平滑而有光泽;内面密布白色的条纹或斑点,并有纵横交错的沟纹。质坚韧,不易折断,断面角质,气无。以片厚、花纹明显、半透明者为佳。
玳瑁图片
玳瑁的功效与作用
1、镇心平肝
《食性本草》曰:治心风邪,解烦热。《本草纲目》又曰:镇心神,急惊客忤,伤寒热结,狂言。玳瑁甘寒,寒能清热,甘寒养阴,入心肝经,清心肝火,镇心安神,平肝熄风,功近犀角。
2、清热解毒
《日华子本草》曰:破癞结,消痈毒。《本草纲目》又曰:解痘毒。玳瑁性寒,有清热解毒之功。
玳瑁的药用价值
【药名】玳瑁
【别名】明玳瑁,玳瑁片。
【来源】为海龟科动物玳瑁的背甲。
【采收炮制】全年均可捕捉。捕得后,将其倒悬,用沸醋浇泼,其甲即能逐片剥下,去净残肉,洗净,干燥。刷净泥土,用温水浸软后,切成细丝或研成细粉。
【性味】甘、咸、寒。
【归经】心、肝经。
【功效】平肝定惊,清热解毒。
【用法用量】煎服,3~6g。多入丸、散,或磨汁服。
【注意】虚寒证无火毒者禁服。
玳瑁的药用附方
1、治急风及中恶,不识人,面青,四肢逆冷,生玳瑁五两(捣罗为末),安息香五两(用酒煮似糊,用绢滤去滓),朱砂二两(细研,水飞过),雄黄半两(细研),琥珀一两(细研),麝香一两(细研),龙脑一钱(细研)。上药都研令匀,以安息香糊和丸,如鸡头实大。用童子小便三合,生姜自然汁半合,相合暖过,不计时候,研下三丸。(《圣惠方》玳瑁丸)
2、治中风不语,精神冒闷及中恶中语:玳瑁(镑)、丹砂(研)、雄黄(研)、白芥子各半两,麝香(研)一分。上五味,捣罗为末,再同研旬,别以银石器酒煎安息香一两为膏,和丸如绿豆大。每服十丸,温童子小便下,不拘时候服。(《圣济总录》玳瑁丸)
3、治痘疮黑陷,乃心热血凝也:生玳瑁、生犀角同磨汁一合。入猪心血少许,紫草汤五匙,和匀温服。(《痘疹论》)
4、预解痘毒,通行时服此,未发内消,已发稀少:生玳瑁、生犀角各磨汁一合。和勾,温服半合,日三服。(《灵苑宏》)
5、治迎风目泪,乃心肾虚热也:生玳瑁、羚羊角各一两,石燕子一双。为末。每服一钱,薄荷汤下,日一服。(《飞鸿集》)
玳瑁的配伍应用
1、配犀角:犀角善清心肝胃实热而凉血解毒,清心定惊。化斑止血,二药功效相近,可以互化,合用力宏,用于热灼心肝、神昏谵语、惊厥抽搐、小儿急惊。
2、配石决明:石决明善清肝火,又补肝阴,介类潜镇,二药合用,平肝潜阳,用于肝阳上亢、头痛眩晕及肝阳中风。
3、配黄连:黄连燥湿清热,为湿火郁结上选之品,二药配伍,清热解毒,既用于热病惊狂、神昏抽风,又可治痈疽疮毒、红肿热痛。
4、配紫草:紫草清热,凉血活血,解毒透疹,且可利尿滑肠,二药相合,用于血热毒盛、疹出不透、紫黑内陷。
玳瑁医书记载
1、《食性本草》:疗心风邪,解烦热。
2、《日华子本草》:破症结,消痈毒,止惊痫。
3、《纲目》:解痘毒,镇心神,急惊客忤,伤寒热结,狂言。
以上就是一些玳瑁的相关知识,如果想认识更多的中草药,请继续关注中医养生频道。
导读:蜗牛的功效与作用专区,为您详细介绍蜗牛的功效与作用、蜗牛图片、蜗牛的药用价值、蜗牛的养殖技术等,要想知道更多蜗牛的功效与作用相关知识,不妨来关注一下。
蜗牛简介蜗牛图片蜗牛的功效与作用蜗牛的药用价值蜗牛的药用偏方蜗牛的用药禁忌蜗牛的养殖技术蜗牛简介
蜗牛,为蜗牛科动物同型巴蜗牛、华蜗牛及其同科近缘种的全体。属于软体动物,腹足纲;取食植物,产卵于土中或者树上。在热带岛屿比较常见,但有的也生存在寒冷地区。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
同型蜗牛,贝壳中等大小,壳质较厚而坚固,全体扁球形。高12mm,宽16mm。有5-6个螺层,体螺层膨大,其高度为全部壳高的3/4;壳顶钝,缝合线深。壳面光滑,呈黄褐色、红褐色或淡灰色。在体螺层周缘和缝合线上,常有一条暗褐色色带。壳口呈马蹄形,脐孔小而深,呈洞穴状。
华蜗牛,贝壳中等大,壳质薄而坚实。全体呈低圆锥形,高10mm,宽16mm。有5-5.5个螺层,螺旋部低矮,略呈圆盘状,壳顶尖,缝合线明显。壳面黄褐色或黄色。体螺层极膨大,其周缘具有一条淡褐色色带。此外,在各螺层下部靠近缝合线处也有一条颜色较浅的色带。壳口椭圆形,其内有条白色瓷状的肋。脐孔呈洞穴状。
蜗牛图片
蜗牛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解毒;镇惊;消肿。主风热惊痫;小儿脐风;消渴;痄腮;瘰疬;痈肿丹毒;痔疮;脱肛;蜈蚣咬伤。
1、《别录》:主贼风歪僻腕跌,大肠下脱肛,筋急及惊痫。
2、《药性论》:生研取服,止消渴。
3、《品汇精要》:祛风热,消疮肿。
4、《纲目》:治小儿脐风撮口,利小便,消喉痹,止鼻衄,通耳聋,治诸种毒痔漏,制蜈蚣蝎虿毒。
5、《本草新编》:善杀虫,以活者投麻油中,自化为油。涂虫疮。
6、《玉楸药解》:利水泄火,消肿败毒,去湿清热。
7、《医韩纂要》:治血风疮及杨梅疮。
8、《黑龙江中药》:通乳。
蜗牛的药用价值
《本草纲目》中早有以蜗牛治病的记载。近代中医学也公认蜗牛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治消渴等作用,对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气管炎、前列腺炎、恶疮和癌症等疾病有辅助治疗作用。功效;消肿疗疮,缩肛收脱,通利小便、应用与主治:治疗肿疗毒;治疮疗初起;治瘰病;治牙齿疼痛。
最近俄罗斯科学院高级神经活动和神经生理学目前正在尝试用蜗牛等软体动物的神经组织治疗帕金森氏症。帕金森氏症是因为大脑黑质细胞逐步退化,并停止分泌神经传导物质多巴胺所造成的。其主要症状为肌肉僵直,手足震颤。研究发现,哺乳动物对软体动物组织的排异能力很弱,研究人员将蜗牛神经组织植入老鼠脑内,其相互兼容的时间可长达6个月以上。在进一步改进技术后,俄专家已能使蜗牛神经组织与患帕金森氏症的老鼠的脑组织融合一起,并使受损的老鼠的脑功能逐步恢复。
性味归经:咸,寒。有小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尿。用于痈肿疔毒,痔漏,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0.5~1钱,研末或入丸散剂服。外用适量,研末或鲜品捣烂敷患处。
蜗牛的药用偏方
1、治消渴引饮不止:㈠蜗牛十四枚,形圆而大者。以水三合,密器浸一宿,取水饮之。(《海上集验方》)㈡蜗牛(焙)半两,蛤粉、龙胆草、桑根白皮(炒)各二钱半。研末,每服一钱,楮叶汤下。(《圣惠方》)
2、治小便不通:蜗牛捣贴脐下,以手摩之。加麝香少许更妙。(《简易方论》)
3、治血热冲肺,鼻衄不止:蜗牛(煿干)一分,乌贼鱼骨半钱。上二味,捣研为散,含水一口,搐一字入鼻内。(《圣济总录》蜗牛散)
4、治喉痹:㈠蜗牛绵裹,水浸含咽。(《纲目》)㈡蜗牛七枚,白梅三枚(取肉)。同研烂,绵裹如枣核大,含咽。(《圣惠方》)
5、治无名肿毒:鲜蜗牛一两,马齿苋一两,陈石灰一两。共捣烂,敷患处。(《吉林中草药》)
6、治瘰疬,溃与未溃,皆可贴:蜗牛不拘多少,以竹索串,瓦上晒干,烧存性,为末,入轻粉少许,猪骨髓调,用纸花量病大小贴之。(《三因方》蜗牛散)
7、治烂脚:蜗牛一个。放冰片少许于壳内后,用此蜗牛水搽。(江西《草药手册》)
8、治痔疮:蜗牛一枚,麝香三分。用小砂合子,盛蜗牛,以麝香糁之,次早取汁,涂痔处。(《济生方》蜗牛膏)
9、治脱肛:蜗牛一两,诃子五钱。焙干,研细末,用猪油调匀,敷患处。(《吉林中草药》)
10、治蜈蚣咬:蜗牛挎取汁,滴入咬处。(《圣惠方》)
蜗牛的用药禁忌
不宜久服。
1、《纲目》:畏盐。
2、《本草经疏》:非真有风热者不宜用,小儿薄弱多泄者不宜用。
蜗牛的养殖技术
1、露天养殖法
可利用农田进行养殖。耕翻后将土整细,田周围植上阔叶树遮阳,四周用网拦住,防止蜗牛外逃。也可利用平顶房的屋顶进行养殖,在屋顶垫上厚10厘米以上的松土,周围种几株葡萄并搭架遮阳,四周同样用网拦住。露天养殖法的好处在于空气清新、湿度好,蜗牛生长快、发病轻。要注意的是,天旱时应及时洒水,保持土壤湿润;雨水多时要及时排水;防止天故与畜禽的侵害,家中养有大猫的更应注意。
2、室内养殖法
可分为平面养殖与立体养殖两种。平面养殖:在室内用砖砌高25厘米左右、23平方米大小的方格,方格内垫上厚10厘米以上的松士。立体养殖:先做好木箱(箱高25厘米左右,长短视需要而定)与架子,在箱中垫上厚10厘米以上的松土,然后将箱一层层放在架上。此种养殖方法简便易行,投资少,安全。应注意:每天打开门窗通风换气;调节温度与土壤湿度;保持土壤清洁与室内卫生;箱上面盖上透气的网,防止蜗牛外逃。
3、塑料大棚养殖法
选择长30米、宽6米的空地,先耕翻一遍,周围砌30厘米高的墙,建塑料大棚,前后开门,将棚内耕翻的土整平整细后即可养殖。塑料大棚养殖法的好处是便于调节温度和预防天敌。但应注意的是,高温季节要增加遮阳设施,保持土壤湿润与空气适当对流。
以上就是一些蜗牛的相关知识,如果想认识更多的中草药,请继续关注中医养生频道。
饮食养生
运动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