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利叶是一种生活在山坡上的常绿小灌木,在各种气候条件下都可以生长,这种植物虽然看着很不起眼,但是它却可以入药,其入药的主要部位是叶子,叶子的生长周期很短,所以龙利叶的产量一般都很高,那么,具体来说,它都有哪些功效和作用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可治痰火咳嗽
生活中的痰多火旺和咳嗽等症状,是人们身体经常会出现的一些不良反应,有时用药治疗效果并不好。这时大家可以取一些龙利叶,然后再准备两百克左右的猪瘦肉,把它们一起放在锅中,用小火慢慢煎制,煎好以后吃肉喝汤,就能让痰炎咳嗽的症状消失。
二:治气管炎
气管炎是冬季的高发疾病,而且有多种不同的类型,像急性气管炎,和慢性支气管炎等,出现以后呼吸困难与咳嗽是常见症状,这时使用龙利叶进么治疗,就能取得不错的治疗效果,具体用法是把二到四钱的干龙利叶用水煎制后服用,每天服用一次,连用五天就能看到明显的治疗效果。这种治疗方式对人类的哮喘也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现在正值秋季,大多数地区的气候都比较的干燥,空气里边的灰尘也比其他的季节要多一点儿,所以这个时候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概率有了明显的增高,在这个时候如果能每天喝水的时候加入一点儿龙利叶的话,就可以有效的保障自己的身体健康了。
龙爪叶[图]是中药中常见的一种,具有很多不同的功效,可以对人体的一些疾病进行调理,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它的具体的功效有哪些吧。
【英文名】twig and leaf of Common Tupidanthus
【别名】大七叶莲、七叶莲
【来源】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 多蕊木 的 茎、叶 。
【原形态】常绿灌木,初直立,后为大藤本,长15-30m,基部直径约15cm。树皮黄棕构。指状复叶,有小叶7-9,叶柄长15-60cm,无毛,小叶柄长3-5cm,无毛;托叶和叶柄基部合生,短鞘状;小叶片革质,倒卵状长圆形至长圆形,长12-26cm,宽4-9cm;先端渐尖至长渐尖,基部圆形至阔楔形,全缘,无毛;侧脉20-30对,在边缘连合,明显。花序为3-5个伞形花序组成的复伞形花序或圆锥花序;伞形花序有花3-7朵,直径4-6cm;总花梗粗壮,长4-8cm,无毛;小花梗粗壮,长1-2cm,无毛;苞片卵形,长约1.5cm;萼筒无毛,边缘不明显的上齿;花瓣合生成早落的帽状体,外面有皱纹;雄蕊50-70,花丝粗,钻形,长约3mm,花药长圆形;子房下位,多室,无花柱,柱头极多数放射状排列,合生成纵的柱状体;花盘宽扁,中央下陷。果扁球形,直径2-305cm,黄绿以,外果皮肉质;有种子多数,黄白色,半圆形,侧扁。花期6-7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900-1700m的山坡阔林中。
【性状】性状鉴别 藤、茎长15-30cm,基部直径约15cm,外表面黄棕以。掌状复叶,小叶片7-9。完整小叶倒卵状长圆形或狭长圆形,长10-26cm,宽4-9cm,先端渐尖,基部阔楔形,无毛,全缘,侧脉明显;小叶柄长3-5cm,无毛。叶片革质。
【性味】味苦;微辛;性温
【功能主治】祛风活络;散瘀止痛;利湿退黄。主感冒;风湿骨痛;跌打伤肿;骨折痛;神经痛;肝炎黄疸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鲜品30g;或泡酒。外用: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有舒筋活络、散瘀止痛、行气祛湿的功能。用于跌打损伤、骨折痛、肝炎、感冒、神经痛、痢疾。
【摘录】《中华本草》
以上就是对龙爪叶[图]的作用一些介绍,使用它的时候,可以根据上面所讲的需求进行,而且龙爪叶[图]在治疗某些疾病上也有着很好的帮助。
导读:中药五爪龙的功效与作用专区,为您详细介绍五爪龙的功效与作用、五爪龙图片、五爪龙的药用价值、五爪龙的副作用等,要想知道更多五爪龙的功效与作用相关知识,不妨来关注一下。
五爪龙简介五爪龙图片五爪龙的功效与作用五爪龙的药用价值五爪龙的炮制方法五爪龙的用法用量五爪龙的做法五爪龙的副作用五爪龙简介
五爪龙,为旋花科植物五爪金龙的根或茎叶。秋季采收,切段晒干。本品呈段状。茎圆柱形,表面黄绿色或紫褐色,有对生叶痕。叶多已切断;完整者椭圆状卵形,顶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疏锯齿。聚伞花序(果)腋生;果实卵圆形,长约7mm,灰黑色。气微,味淡。
五爪龙图片
五爪龙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利水,解毒。治肺热咳嗽,小便不利,淋病,尿血,痈疽肿毒。
1、《南宁市药物志》:清热利尿。治肺热咳嗽。根、叶,捣烂外敷,治痈疮。
2、《泉州本草》:清热解毒,通淋利小便。治淋症,水肿,外敷痈疽肿毒。
五爪龙的药用价值
1、治一切肿毒,发背、乳痈、便毒、恶疮初起者:五叶藤或根一握,生姜一块。捣烂,入好酒一盏,绞汁热服,取汗,以渣敷之。用大蒜代姜亦可。(《寿域神方》)
2、治发背、臀痈、便毒:乌蔹莓全草水煎二次过滤,将两次煎汁合并一处,再隔水煎浓缩成膏,涂纱布上,贴敷患处,每日换一次。(《江西民间草药》)
3、治无名肿毒:乌蔹莓叶捣烂,炒热,用醋泼过,罨患处。(《浙扛民间草药》)
4、治喉痹:马兰菊、五爪龙草、车前草各一握。上三物,杵汁,徐徐饮之。(《医学正传》)
5、治肺劳咳血:乌蔹莓根三至四钱,煎服。或加侧柏、地榆、青石蛋各三钱,同煎服。(《浙江民间草药》)
6、治风湿关节疼痛:乌蔹莓根一两,泡酒服。(《贵州草药》)
7、治小便尿血:五叶藤阴干为末,每服二钱,白汤下。(《卫生易简方》)
8、治毒蛇咬伤,眼前发黑,视物不清:鲜乌蔹莓全草捣烂绞取汁二两,米酒冲服。外用鲜全草捣烂敷伤处。(《江西民间草药》)
9、治跌打损伤:五爪龙捣汁,和童尿热酒服之,取汗。(《简便单方》)
10、治跌打接骨:血五甲根晒干,研细,用开水调红糖包患处。(《贵州省中医验方秘方》)
五爪龙的炮制方法
将原药除去杂质,喷潮,略润,切短段,筛去灰屑。
五爪龙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钱(鲜者0.5~1两)。外用:捣敷。
五爪龙的做法
1、五爪龙佛手瘦肉汤
材料:猪瘦肉250克,五爪龙60克,佛手10克,盐、清水各适量。
做法:
(1)将五爪龙切碎;佛手洗净;猪瘦肉洗净、切块。
(2)把全部原料一齐放入锅内;加适量清水,武火煮沸后,用文火煮12小时,下盐调味即成。
2、五爪龙猪蹄汤
材料:猪脚1只,五爪龙100克,红枣5个。
做法:
(1)五爪龙、红枣(去核)洗净;猪脚刮毛、去蹄甲、洗净,斩件,放入滚水中煮十分钟,取出用清水漂洗净。
(2)把全部用料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武火煮滚后,改文火煲23小时,调味供用。
五爪龙的副作用
《南宁市药物志》:虚寒者禁服。
以上就是一些五爪龙的相关知识,如果想认识更多的中草药,请继续关注中医养生频道。
导读:中草药紫珠叶的功效与作用专区,为您详细介绍紫珠叶的功效与作用、紫珠叶图片、紫珠叶的药用价值等,要想知道更多紫珠叶的功效与作用相关知识,不妨来关注一下。
紫珠叶简介紫珠叶图片紫珠叶的功效与作用紫珠叶的药用价值紫珠叶的药用附方紫珠叶的临床应用紫珠叶简介
紫珠叶,中药名,为马鞭草科植物杜虹花的干燥叶。夏、秋二季枝叶茂盛时采摘,干燥。本品多皱缩、卷曲,有的破碎。完整叶片展平后呈卵状椭圆形或椭圆形,长4~19cm,宽2.5~9cm。先端渐尖或钝圆,基部宽楔形或钝圆,边缘有细锯齿,近基部全缘。上表面灰绿色或棕绿色,被星状毛和短粗毛;下表面淡绿色或淡棕绿色,密被黄褐色星状毛和金黄色腺点,主脉和侧脉突出,小脉深入齿端。叶柄长0.5~1.5cm。气微,味微苦涩。
紫珠叶图片
紫珠叶的功效与作用
收敛止血;清热解毒。主呕血;咯血;衄血;便血;尿血;牙龈出血;崩漏;皮肤紫癜;外伤出血;痈疽肿毒;毒蛇咬伤;烧伤。用于衄血,咯血,胃肠出血,子宫出血,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肺炎,支气管炎;外用治外伤出血,烧伤。
1、《本草拾遗》:解诸毒物,痈疽,喉痹,毒肿,下痿,蛇虺虫螫,狂犬毒,并煮汁服;亦煮汁洗疮肿,除血长肤。
2、《福建民间草药》:活瘀,止血,消炎,解郁。
3、《浙江中药资源名录》:治脾虚,退热。研末搽皮肤痒痛,又杀虫。
4、《中国药植图鉴》:对食道静脉出血,肠胃溃疡出血,鼻出血,创伤出血,肺出血以及拔牙出血均有良效。
5、《闽东草药》:治崩漏带下,恶寒发热。
紫珠叶的药用价值
【药名】紫珠叶
【别名】紫珠草、止血草。
【药材来源】马鞭草科紫珠属植物杜虹花及白棠子树,以茎、叶及根入药。春、夏、秋采叶及嫩茎,鲜用或晒干研末;根四季可采,切片晒干。
【性味】苦、涩,平。
【功能主治】止血,散瘀,消炎。用于衄血,咯血,胃肠出血,子宫出血,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肺炎,支气管炎;外用治外伤出血,烧伤。
【炮制方法】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残留枝梢及枯叶,抢水洗净,切丝,晒干。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鲜品30-60g);或研末,1.5-3g。每日1-3次。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研末撒。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紫珠叶的药用附方
1、治咯血:干紫珠叶末1.5~2.1g。调鸡蛋清,每4h服1次;继用干紫珠叶末6g,水煎,代茶常饮。(《福建民间草药》)
2、治肺结核咯血,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紫珠叶、白及各等量。共研细粉。每服6g,每日3次。(《全国中草药汇编》)
3、治胃溃疡出血:紫珠叶120g。水煎服。(《浙江药用植物志》)
4、治阴道炎,宫颈炎:150%紫珠叶溶液,每次10ml,涂抹阴道,或用阴道栓,每日1次。1星期为1疗程。(《全国中草药汇编》)
5、治拔牙后出血不止:用消毒棉花蘸紫珠叶末塞之。(《福建民间草药》)
6、治子宫功能性出血:紫珠叶、地菍、梵天花根各30g。水煎,加红糖30g。在出血的第1日服下,连服数日。(《浙江药用植物志》)
7、治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紫珠叶、猪殃殃、细毛鹿茸草各15g,地菍、栀子根各30g。水煎服。(《浙江药用植物志》)
8、治创伤出血:鲜紫珠叶,用冷开水洗净,捣匀后敷创口;或用干紫珠叶研末撒敷,外用消毒纱布包扎之。(《福建民间草药》)
9、治跌打内伤出血:鲜紫珠叶和实60g,冰糖30g。开水炖,分2次服。(《闽东本草》)
10、治扭伤肿痛:紫珠草叶30g,鹅不食草30g,威灵仙15g。水煎服;或加松节油共捣烂外敷患处。(《青岛中草药手册》)
11、治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肺炎,支气管炎:紫珠叶、紫金牛各15g,秦皮9g。水煎服,每日1剂。(《全国中草药汇编》)
12、治赤眼:鲜紫珠草头30g。洗净切细,水2碗,煎1碗服。(《闽南民间草药》)
紫珠叶的临床应用
止血:采用下列不同剂型内服、注射及局部外用。
1、粉剂--每次口服1-2g,每日3次;或每次1-5g,每日6-10g。亦可局部外用,治疗鼻衄、创伤出血,以及拔牙后出血。
2、溶液--用紫珠草提取物的干燥品配成10%溶液,再制成止血纱布,用于各种手术止血。
3、注射剂--以紫珠草叶经乙醇提取制成,每2ml相当于生药2g。肌肉注射。
此外,还可制成煎剂、片剂等服用。上述各种制剂,临床应用于各种疾病引起的咯血、呕血、衄血、牙龈出血、尿血、便血、功能性子宫出血、外伤出血,以及各种手术创面渗血等,均有止血效果。
以上就是一些紫珠叶的相关知识,如果想认识更多的中草药,请继续关注中医养生频道。
导读:中药人参叶的功效与作用专区,为您详细介绍人参叶的功效与作用、人参叶图片、人参叶的药用价值、人参叶的副作用等,要想知道更多人参叶的功效与作用相关知识,不妨来关注一下。
人参叶简介人参叶图片人参叶的功效与作用人参叶的药用价值人参叶的用法与用量人参叶的副作用人参叶医书记载人参叶简介
人参叶,入药部分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干燥叶。秋季采收,晾干或烘干。
该品常扎成小把,呈束状或扇状,长12~35cm。掌状复叶带有长柄,暗绿色,3~6枚轮生。小叶通常5枚,偶有7或9枚,呈卵形或倒卵形,基部的小叶长2~8cm,宽1~4cm;上部的小叶大小相近,长4~16cm,宽2~7cm,基部楔形,先端渐尖,边缘具细锯齿及刚毛,上表面叶脉生刚毛,下表面叶脉隆起。纸质,易碎。气清香,味微苦而甘。
人参叶图片
人参叶的功效与作用
1、用于暑热口渴。功能清热、生津止渴,用治暑热口渴,配麦冬、滑石、西瓜翠衣等,有解暑止渴之效。
2、用于热病伤津,胃阴不足,消渴。治热病伤津。单用力弱,可配生石膏、知母、粳米等药,以增强解热生津之力。治胃热阴伤之口干,可配芦根、茅根、麦冬等药,以清热生津。治消渴,属热炽阴伤者,可配天花粉、天门冬、黄连等药,以清火生津止渴;属气阴两伤者,可配生黄芪、麦冬、五味子等药,以益气养阴止渴。
3、用于肺燥干咳。人参叶能清肺生津,可治温燥伤肺之干咳,单用力缓,常配知母、贝母、桑叶等药,共奏清燥润肺止咳之功。
4、用于虚火牙痛。人参叶能降虚火,治虚火牙痛,可配生地、麦冬、生牛膝等,以滋阴降虚火而止痛。
人参叶的药用价值
人参叶苦、甘、寒,归肺、胃二经,始载于《本草纲目拾遗》,具有清肺,生津,止渴、补中带表,生胃津,祛暑气,降虚火,利四肢头目、生津润燥,益肺和肝,培补元气等功能。
现代研究表明,人参叶的药理作用与人参极为相似。对肿瘤、肝炎、冠心病、阿狄森氏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加强大脑皮层的兴奋过程,加快神经冲动的传导,缩短神经反射的潜伏期,增强条件反射,提高分析能力。
同时,人参叶也能提高神经活动过程的灵活性。可改善睡眠和情绪,提高脑力、体力等人体机能,有显着的抗疲劳、利尿及抗辐射作用。能增加机体对各种有害刺激的防御能力。对心肌营养不良、冠状动脉硬化、神经衰弱等均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人参叶的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煎汤,3-10g。
人参叶的副作用
脾胃虚寒者慎服,不宜与藜芦、五灵脂同用。
人参叶医书记载
1、《药性考》:清肺,生津,止渴。
2、《纲目拾遗》:补中带表,大能生胃津,祛暑气,降虚火,利旧肢头目;醉后食之,解酲。
以上就是一些人参叶的相关知识,如果想认识更多的中草药,请继续关注中医养生频道。
饮食养生
运动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