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麻,可以说是生活当中常见的一种情况了。尤其是大家蹲厕所的时候,因为长时间压迫到大腿血管,从而导致脚部供血不足,就会出现脚麻的情况。遇到脚麻是会让我们非常难受的。那么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缓解脚麻呢?今天我们就来给大家介绍几种缓解脚麻的小妙招。
运动治疗
颈部与肩部运动
1、十指交握放在脑后,重量置于手和手臂,将头往下压,脖子伸直,深呼吸5次。
2、右手放在左耳,轻轻勾住,让头朝右手边,深呼吸5次,反复练习几次左手。
3、慢慢旋转颈部,顺时针、逆时针各5次。
4、将肩膀提高,吐气并放下,重复4~5次。
5、晃动肩膀,向后5次,向前5次。
6、面对右后的底部,重复3次5次,然后在相反方向。
7、放松坐着,手臂垂直平放于膝,然后抬头挺胸,二者交替运动3~5次。
推荐几种治疗脚麻小妙招
脚部与足部运动
将腿弯曲提起与胸平行,提起、放下各5次,可让你备感舒适。
顺时针、逆时针转动脚踝各10次。
将脚趾并拢,弯曲向上,伸直向下交替做5次。
脚平贴于地然后换脚,重复练习20~30次。
手部与脸部运动
1、用指尖按住头顶部,上下移位。(轻按)
2、用指尖轻轻由太阳穴按摩到下颚处。
3、食指与拇指捏住上眼皮,向外拉,反复多次。
4、沿着面颊骨按摩眼睛四方。
由鼻孔旁向外按摩至下颚,再回到原点。
沿着下颚向下按摩。
下颚左右转动各5次。
手掌按住鼻尖做圆周运动,每个方向5次。
捏住耳骨向上、向下、向外拉各3次,然后向前、向后各转动3次。
护理保健
注意按时作息,做到饮食有节,尤其不可过食肥甘厚味,预防“三高”血症。要保持心情愉快,避免忧思恼怒。参加力所能及的体育活动,如跑步、保健操、户外运动等,以增强体质,并使气血流畅。
中年以上,尤其是体型肥胖者,如见食指、中指或舌根麻木,应积极采取措施,预防中风的发生。麻木遇阴天雨湿而加剧者,应注意保暖防潮,尤其注意保暖、身体过度受凉、受寒,或严寒的气候往往会加重麻木的症状。
有了上面的介绍,相信当你出现脚麻症状的时候,一定要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这样才能更好的缓解脚麻的症状,一起行动起来吧。手脚麻木在我们生活中还是比较常见的情况哦,希望上面的文章能够帮助到大家,祝大
家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唇焦口燥该怎么办
1、唇焦口燥要多补充水分
勤喝水,这应该是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吧,不错喝水确实能够改善口干舌燥,不过这只是适用于在非疾病症状下的口干舌燥,还有一点需要注意,在晚上睡觉之前不宜多喝水,以免因为起夜影响睡眠质量。
日常多饮水。以少量多次饮用为佳。还可选用中药麦冬30克,桔梗20克,甘草6克,用开水浸泡后当茶饮或每日用其漱口数次。
平时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新鲜蔬菜和水果中不仅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和水分,还含有丰富的粗纤维。粗纤维需经充分地咀嚼方能下咽,而咀嚼可以有效地刺激唾液腺分泌唾液,从而缓解口干。适当吃些酸味水果如山楂、杏、猕猴桃、草莓等,也可增加唾液的分泌。
饭食要干、稀结合,要尽量多喝一些汤水,饮食不宜过咸。病从口入,一切不正规的饮食规律都会导致疾病的产生,进食一些辛辣油腻的食物会使得肠胃消化不良,食物积聚在消化道内,产生“热气”,从而引发口干舌燥。因此,只要我们在平时的饮食当中多食清淡的食物,不吃辛辣油腻食物即可改善。
2、唇焦口燥要保证睡眠质量
睡眠质量不好会引起体内虚火丛生,从而导致体内产生各种“上火”的症状,口干舌燥就是其中的症状之一。保证睡眠质量,不但可以改善口干舌燥,同时还能改善咽喉干痛、两眼红赤、鼻腔热烘等由虚火引发的各种症状。
3、唇焦口燥要控制情绪
每个人都有情绪,但是很多人不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本来平衡的身体状态会因为情绪的波动而打破,从而“起火”,尤其是一些负面的情绪更会破坏这个平衡,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便能保持身体机能的平衡,从而使得无“火”可生,那么口干舌燥自然会得到改善。
4、唇焦口燥要改善口腔环境
口腔有疾患同样可能导致口舌干燥,这已经不单单是口干舌燥的问题了,很有可能是你的口腔环境出现了问题,我们首先要治疗的是口腔环境,口腔环境得到了改善,因为它引起的口干舌燥自然会缓解。
唇焦口燥的辨证施治
外感风热
证候:口干而饮水稍多,伴发热恶风,脉浮,多见于外感温热病得初期,津液损伤较轻。主方:银翘散加减。
胃火炽盛
证候:口干而喜冷饮,伴烦躁易怒,大便干燥,小便发黄,面红,舌红,脉实有力。主方:白虎汤加减。
阴虚
证候:口干而不多饮,伴颧红、盗汗、舌红少津,脉细数弱。主方:知柏地黄丸加减。
湿热
证候:口干而不多饮,兼身热不扬,头身困重,苔黄腻,脉滑数力可。主方:龙胆泻肝汤加减。
痰饮内停
证候:口干不喜饮,或喜热饮,但饮水不多,甚至口干欲饮水,水入即吐,舌胖质淡苔润滑,脉弦无力,或沉迟,或沉缓,或沉弱。主方:补中益气汤合理中汤加减。
瘀血内停
证候:口干,但仅漱水润口而不下咽,舌紫暗有淤斑或瘀点,脉涩。主方:血府逐瘀汤加减。
寒热错杂
证候:口干伴气上冲心,心中痛热,饥不欲食,脉弦。主方:乌梅丸加减。
唇焦口燥的饮食调养
1、饮食干稀结合
吃饭时尽量多喝汤汤水水,注意不宜过咸,避免辛辣食物。
2、口嚼枸杞
枸杞性味甘平,可滋补肝肾、益精明目、安神生津,对缓解口干有一定功效。每天晨起和晚睡前,老人可嚼服约10克的枸杞,或将10至30克新鲜枸杞用水煎服。
3、多吃带酸味的新鲜蔬果
如山楂、杏、猕猴桃、草莓等,它们都含有丰富粗纤维,咀嚼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刺激唾液分泌。有胃病或胃酸分泌过多的老人不建议采用此办法。
4、常含枣核
吃完枣后将枣核含在嘴里,也有促进唾液分泌的作用。吞津咽液还可以缓解皮肤干燥、便秘等症状。
5、常做“生津操”
每日清晨洗漱后和晚上睡前,用舌尖微顶上腭,几分钟后有津液涌出,待充满口腔后用舌搅拌数次缓缓咽下;或在闲暇之时,用舌头绕触口齿,待口内唾液聚满,徐徐咽下。
牙痛该怎么办
1、牙痛的原因
1.1、龋齿:龋齿的发生也会导致牙痛。初龋一般无症状,当龋洞变大而深时,就会出现进食时牙痛,吃甜食或过冷、过热的食物时疼痛加重。此时可用温水刷牙,但有效的治疗方法应是填补龋洞。
1.2、牙髓炎:多是由于深龋未补致牙髓感染,或化学药物或温度刺激引起。其疼痛为自发性,阵发性剧痛,可有冷、热刺激痛和叩痛。根治的方法是在局麻下用牙砧磨开牙髓腔作牙髓治疗。
1.3、牙根尖周炎:多由牙髓炎扩散到根管口,致根尖周围组织发炎。表现为持续性牙痛。患牙有伸长感,触、压痛明显,不能咬食物。这时可服消炎止痛药,待消炎后再作根管治疗。
1.4、牙外伤:如意外摔倒、碰伤或吃饭时咬到砂粒等致牙折或牙裂开,引起牙痛。可先服消炎、止痛药。
1.5、智齿冠周炎:智齿萌出困难(阻生),加上口腔卫生不良,引起牙冠周围组织发炎、肿痛。
2、牙痛该怎么办
2.1、含生姜片可以有效止牙痛哦,生姜可以止牙痛是因为生姜含有姜醇,姜烯,柠檬醛和辣素等成份,这些具有消炎,镇痛和杀菌的作用。
2.2、芦荟治牙痛,芦荟本来是用来美容和袪痘滴,这次牙痛可派上用场啦,切一小块芦荟洗净去皮,咬在痛的地方,一小会儿就见效,这个方法真的很好。
2.3、取花椒10粒,白酒一两,将花椒浸在酒内,十分钟后用酒口含,几分钟即见效,一日二次,每次10分钟,3—4天痊愈。
2.4、如果是牙周炎、牙龈炎:用一只鸡蛋加等量白酒搅匀喝一口,含口中,5分钟后吐掉,一日二次(一日一只蛋),2—3天消炎止痛。
3、牙痛的注意事项
牙齿疼痛的时候,千万不要吃辛辣的食物,不要吃火锅,因为食物太热会引起过热疼痛;不要吃太凉的食物,如冰糕、冰冻稀饭等,太凉会造成过冷疼痛。
多给牙齿补充一些必要的营养,多吃维生素含量高、含钙量高的食物,如苹果、梨子、胡萝卜、菠菜等。
保持愉快的心情:我们都知道,即使是绝症,但如果你始终保持一颗愉快的心情,那么也可能出现奇迹,同样,牙齿疼痛也一样。
牙齿疼痛和作息时间也有一定的关系,因此疼痛的朋友一定要养成良好的作息时间,不要熬夜上网。
牙痛吃什么好
1、洋葱
洋葱的汁液对治疗牙疼却很有一招,出现牙疼的时候将洋葱片放在疼痛的牙齿上,或者还可以将洋葱的汁液挤到碗里,再用滴管点在牙疼的地方,同样具有止疼的功效。
2、青柠汁
在青柠中含有一种叫柑橘酸的物质,它的功效是能杀死诸多细菌,因此在出现牙疼的时候也可以用它来止疼。
将青柠捣碎后把汁液放置在一个杯子中,然后用吸管将这些汁液点在牙齿上,便可以帮助你止疼好几个小时,可谓是天然的止痛药。同时青柠还具有清洁牙齿的作用,而起在清洁的同时还能处理掉会引发传染的有害细菌。
3、阿魏和柠檬汁
将阿魏和柠檬汁柠檬放在微波炉或者是炉灶中进行加热,然后用一个棉签蘸一点混合液,再点在牙痛的位置,你立刻就能感到疼痛缓解不少。它的效用可以维持几个小时,至少,能在牙痛的夜晚睡着觉。
4、丁香油
牙医经常使用的杀菌剂就是丁香油,它能减少被感染的面积,并且帮助我们缓解牙疼。
如何预防牙痛
1、正确刷牙
这是去除牙菌斑的有效方法。正确刷牙方法:竖刷法,即刷上牙时刷毛顺着牙缝从上向下刷;刷下牙时顺着牙缝从下向上刷。动作要慢一些,在同一部位上反复数次,让刷毛通过龈与牙的交界区时彻底去除污物,对牙龈也有按摩作用。每次刷牙3分钟,早晚各刷一次,并持之以恒。
2、合理饮食
甜食,其中含有大量的糖和淀粉,尤其是粘性大的甜食易粘附在牙面上,为牙菌斑中的致龋菌提供了充足的养分,经代谢后产生的有机酸致龋性很强。因此,要少吃甜食,尤其不要在睡前吃,睡前饮食后要刷牙。
3、定期检查
由于龋齿初期无症状而不易被察觉,直到出现疼痛症状时我们一般才到医院就诊,此时往往已错过良好的治疗时机。因此,医生建议定期检查牙齿,发现龋齿及时治疗。
4、定期洁牙
我国人群中90%以上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牙龈炎,但当人们发现的时候,往往已发展到牙周炎。因此,洁牙也称牙周前期治疗。医生建议,每年洁牙保健1~2次可有效预防牙龈炎及牙周炎。
盗汗该怎么办
1、盗汗该怎么办之日常保健
保持干燥:有睡觉流汗现象的人,应该注意勤换衣物,被褥、铺板、睡衣等,应经常拆洗或凉晒,以保持干燥,并且经常洗澡,保持皮肤干燥,减少汗液对皮肤的刺激。
降低温度:经常流汗的话可适当的调节室内的温度和湿度,特别是对于阴虚血热的睡觉出汗情况,居住环境应该偏凉,可适当减轻出汗的症状。
注意饮食:在饮食方面,制定对自己最好的食疗调养身体,养成良好的饮食规律,如阴虚血热、火旺的人,千万不要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不要喝酒吸烟,可多吃些清热的蔬菜,让汗腺可以有稳定的基础去恢复。
睡前平静:在睡觉前不要太兴奋,保持安静的待睡状态,并且睡前不要吃太多东西,这样做对于一个良好的睡眠很有帮助。
体育锻炼:晚上睡觉出汗的人群要注意在生活中应劳逸结合,当增加体育锻炼,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和体质。
2、盗汗该怎么办之中医偏方
2.1、五砂散。五倍子5份,辰砂1份。共研细末,贮瓶备用。用时取药散0.5~1克,用温水调成糊状,于患者临睡前敷于肚脐,外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翌日晨起时取下,如无效可重复使用,一般连用3天即可凑效。本方适用于各种证型的盗汗,对因肺结核引起盗汗,也有比较显着的疗效。
2.2、玉屏风散加减。白术12克、黄芪20克、防风12克、炙甘草10克、北五味10克、糯稻根15克水煎服,一日一贴。若汗出严重者加麻黄根12克、乌梅12克,有心悸者加熟枣仁12克、茯神18克、桂圆12克。即可。
3、盗汗该怎么办之按摩方法
3.1、三阴交。位置:脚内踝上3寸。
功能:活化肾、肝、脾气血。
主治:眼睛浮肿、脸部黄褐斑、月经不调、盗汗。
3.2、血海穴。位置:膝盖内侧上2寸。
功能:调理气血循环。
主治:盗汗、皮肤瘙痒、月经不调。
盗汗的食疗食谱
1、银耳红枣汤
取银耳30克、红枣20克、冰糖适量。先将银耳用温水泡发,除去蒂头,洗净后撕成小块。红枣洗净撕开。二味药共入锅内加水适量,用小火慢煨至银耳、红枣料熟,放入冰糖溶化调匀,即可出锅食用,每剂分2次食完,适宜于阴虚盗汗者。
2、剁椒蚕豆炒鸡蛋
食材:6枚鸡蛋、新鲜蚕豆。葱、剁椒、盐。
做法:先将新鲜蚕豆稍微切小一点,鸡蛋搅拌均匀。开火将锅烧热,将蚕豆、葱花都倒入鸡蛋液里,撒点盐。锅中倒油烧到七成热,倒入调好味道的鸡蛋液,等鸡蛋液稍微成型开始搅碎翻炒。最后加入剁椒,翻炒片刻即可。
引起夜间盗汗的原因有哪些
夜间盗汗有很多种原因,要寻找原因,医生需要通过详细的病史或相关检查才能确定盗汗背后的真正原因。目前认为盗汗主要有以下原因:
1、原发性多汗症。原发性多汗症是一种不明原因的慢性出汗过多的疾病。
2、癌症。夜间盗汗是某些癌症早期的症状。与此症状相关最常见的癌症是淋巴瘤。当然,多数癌症患者同时还会出现其它症状(如不明原因的体重明显减轻、发热等)。
3、低血糖。 低血糖可导致出汗,那些在使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的病人有时可在夜间出现低血糖而出现盗汗。
4、神经系统疾病。一些少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如自主反射障碍、创伤后脊髓空洞症、中风、自主神经病变等)亦可导致夜间盗汗。
饮食养生
运动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