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养生保健的中医治疗

2019-10-13 │ 冬季养生保健的中医治疗 中医治未病与春季养生

中医治疗脊柱炎,辩证治疗效果好

“拿体力精力与黄金钻石比较,黄金和钻石是无用的废物。”随着生活的提升,养生已经成为社会性的关注焦点,只有作好了平日的养生,生活才能更加幸福!关于中医养生,我们要掌握哪些知识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编辑了“中医治疗脊柱炎,辩证治疗效果好”,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强直性脊柱炎发生的常见病因就有遗传,感染,慢性肠炎,活动时会出现髋关节疼痛的现象,严重的还会出现瘫痪,要及时治疗,中医治疗采取辩证的方法治疗脊柱炎效果很好。

3、自身免疫

有人发现60%强直性脊柱炎病人血清补体增高,大部分病例有IgA型类湿因子,血清C4和IgA水平显著增高,血清中有循环免疫复合物(CIC),但抗原性质未确定。以上现象提示免疫机制参与本病的发病。

4、慢性肠炎

专家提醒大家,重视慢性病、反复发作的疾病的治疗。“像是慢性肠炎、反复尿路感染、银屑病等,在一些病人的眼里都是轻易不伤及人性命的疾病,但就是这些疾病却会引起人体骶髂关节发生炎性改变,导致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生。当身体关节有疼痛时,不要急于用药,消炎药或是镇痛药等虽然能暂时缓解痛感,但对某些疾病的治疗起不到根本性的作用,有时还会因为掩盖了病情的本质而给后续治疗带来困难。

ys630.coM延伸阅读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治疗效果好不好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严重的疾病,患病初期症状不明显,但是随着病情进一步发展,开始出现活动受限,脊柱僵硬,如果不加于控制和治疗的话,可出现关节畸形、严重的可丧失劳动力,危及生命。那么中医的治疗效果名不明显呢?

1、肾督亏虚、寒湿痹阻证(多见于强直性脊柱炎的初早期):

症见初起时多见游走性关节疼痛(以下肢关节常见),以后渐至腰骶、脊背疼痛,伴有腰背肢体酸楚重着,或晨起时腰背僵痛,活动不利,活动后痛减,阴雨天加剧。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沉弦或濡缓。治疗方法是:补肾益督、散寒通络。

2、肝肾阴虚、湿热痹阻证(多见于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期):

症见腰背疼痛,晨起时强直不适、活动受限,患处肌肤触之发热,夜间腰背疼痛加重,翻身困难,或伴有低热,夜间肢体喜放被外,口苦口渴不欲饮,便秘尿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疗方法是:补益肝肾、清热解毒、化湿通络。

3、肝肾亏虚、痰瘀痹阻证(多见于强直性脊柱炎缓解期):

证见腰骶及脊背部疼痛,颈项脊背强直畸形、俯仰转侧不利,活动受限,胸闷如束,伴有头晕耳鸣,低热形赢或畏寒肢冷,面色晦暗,唇舌紫暗、苔白腻或黄腻,脉脉细涩或细滑。治疗方法是:滋补肝肾,化痰祛瘀通络。

对于强直性脊柱炎的治疗,很多人也比较信赖中医的推拿、按摩和中药的治疗。但是提醒患者朋友这些方法实际上属于物理方法,并不能根治。只要在正规医疗机构,采用有效的治疗方法才能彻底治愈。

中医治疗精索静脉曲张,中医治疗效果好


精索静脉曲张一般是发生在左侧的,患者会出现坠胀的表现,严重的还会影响生育,要及时治疗,中医治疗精索静脉曲张效果好,它可以针对患者的类型进行辩证治疗,尽早康复。

(一)湿热瘀阻证

治则清热利湿,化瘀通络。方药防己泽兰汤加减。方用防己、萆薢利湿;茵陈清热利湿;泽兰、牛膝、赤芍、丹皮、丹参活血化瘀,以通血脉;荔枝核、川楝子、柴胡疏肝理气;青陈皮理气健脾燥湿。若湿邪较重见厌食加苍术、麦芽;阴囊肿物明显,加乳香、夏枯草。

(二)寒滞肝脉证

治则温经散寒,益气通络。方药当归四逆汤合良附丸加减。方用当归、芍药补血和血;桂枝辛温,合细辛、小茴香温散下焦寒邪;炙甘草、大枣甘温益气,既助归、芍和血、又助桂、辛通阳;柴胡、橘核、良姜疏肝理气止痛;以附片易香附,合通草以温通经脉,使经脉通,阳气振,客寒自除。气虚明显者如炙黄芪、党参;痛甚加丹参、乌药。

(三)瘀血阻络证

治则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方药少腹逐瘀汤加减。方用当归、川芎、赤芍活血化瘀;失笑散通利血脉、祛瘀止痛;元胡行气止痛;小茴香、干姜温通血脉。若团块状肿物较大加皂角刺、荔枝核;痛甚加三七、川楝子。

(四)肝肾亏虚证

治则补益肝肾,佐以通络。方药左归丸加味。方中熟地、山药、菟丝子、鹿角胶、龟版胶补肾填精;山萸肉、枸杞子补肝养筋,加乌药、小茴香行气止痛;当归、丹参、鸡血藤养血化瘀通络。

二、单验方治疗

1.七厘散1g,用全枸橘6g,煎汤送下,1日2次。适于血瘀阻络之精索静脉曲张。

2.黄芪30g、鸡血藤30g,小茴香10g,丹参30g,红花10g,羌活10g,水煎,熏洗局部,每次30分钟,每日2次,每剂药可用2天~3天。

强直性脊柱炎能用中医治疗好吗


脊柱是一个人身体中重要的部位,但是因为现在的人总是忙于工作长时间的休息不到位。导致脊柱很容易出现问题,轻者就是一些酸痛难忍。但是如果长期治疗不好的话是对于身体健康方面有着很大的影响的。而其中强直性脊柱炎就是其中的疾病,关于这个疾病小编想给大家介绍一下强直性脊柱炎能用中医治疗好吗?

强直性脊柱炎属于风湿病范畴,是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中的一种。研究表明,该病原因尚不很明确,以脊柱为主要病变的慢性疾病在疾病早期阶段,应用中药通过辨证施治,以清热解毒、涤痰散结为主;在疾病后期,以扶正祛邪、补肾填精,活血化淤,实践证明,该类中药可以通过调节自身免疫功能,消除免疫复合物,消除韧带肌组织炎性病变,有良好治疗作用,早期可达到临床治愈,中晚期患者起到阻断肌纤维组织增生,阻断骨化,恢复部分骨关节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明显作用。

①肾督亏虚、寒湿痹阻证(多为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阶段):症见初起时多见游走性关节疼痛(以下肢关节常见),以后渐至腰骶、脊背疼痛,伴有腰背肢体酸楚重着,或晨起时腰背僵痛,活动不利,活动后痛减,阴雨天加剧。治以补肾益督、散寒通络。

②肝肾亏虚、痰瘀痹阻证(多见于缓解期):证见腰骶及脊背部疼痛,颈项脊背强直畸形、俯仰转侧不利,活动受限,胸闷如束,伴有头晕耳鸣。治以滋补肝肾,化痰祛瘀通络。

③肝肾阴虚、湿热痹阻证(多见于活动期):症见腰背疼痛,晨起时强直不适、活动受限,患处肌肤触之发热,夜间腰背疼痛加重。治以补益肝肾、清热解毒、化湿通络。

通过详细的介绍后,大家对于强直性脊柱炎能用中医治疗好吗也是有了深刻的认识了。对于这个疾病一定要重视,因为脊柱对于身体的重要性。大家不能忽视,同时在遇到的时候一定要及时的去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这样的话才能避免一些严重的问题出现。

面神经炎的治疗方法,中医治疗效果好


对于面神经炎这种疾病我们是可以通过中医治疗的方法来进行缓解的,面神经炎的类型可以分为很多种,大家在治疗的时候一定要根据类型来治疗,服用药物的话一定要按照医生的指导服用。

1.脉络空虚,风痰阻络

【治法】治宜祛风化痰、活血通络。

【方药】方以牵正散加味:白附子、白僵蚕、全蝎、蜈蚣、防风、川芎、白芷。有寒象者,加细辛、麻黄以温经通络散寒;痰湿重者,加半夏、陈皮、茯苓、甘草和胃化痰;有瘀血之象者,加鸡血藤、路路通、红花等活血通络。

2.痰瘀互阻,痹阻经络

【治法】治宜益气活血;祛痰通络。

【方药】方以补阳还五汤合牵正散加减:生黄芪、川芎、地龙、赤芍、白附子、白芥子、红花、全蝎、白僵蚕、细宰。有寒象者,可酌加桂枝、羌活等以温经散寒;有热象者,可加黄芩、生石膏清胆、胃经热;痰湿明显者,可以合用二陈汤;伴有面肌痉挛者,可适当加大全蝎的剂量,加用蜈蚣、白芍、甘草、鸡血藤等以解痉缓急、通络。

针灸治疗

局部针刺治疗面神经炎时,应当注意刺激的强度,以局部不出现发僵、发紧感为宜,以免影响面瘫的恢复,导致面肌痉孪的出现。

(1)体针: 针刺治疗以疏风散寒,化痰通络为治疗原则,多局部取穴。常取患侧的太阳、下关、阳白、四白、地仓、颊车、迎香等穴,健侧的合谷。不能抬眉者加患侧的攒竹;乳突疼痛加翳风;舌麻、味觉消失加廉泉。

(2)耳针:选面颊、眼、目1、目2。

(3)火针:取坐位,将一枚消毒的硬币放入口中,紧贴患侧颊粘膜处,并用手指将硬币固定于口腔内,面部消毒后,将在酒精灯上烧红的三棱针垂直刺入面颊部(地仓穴的外上方),以碰到硬币为止。针刺时,注意进针要稳、准、快,每三天1次。本治疗方法应慎用。

中医治疗子宫肌瘤,辨证治疗效果好


子宫肌瘤多是良性的,在中年女性中最常见,患上了子宫肌瘤最明显的症状就是月经紊乱,月经的量会很多而且持续很长时间,治疗子宫肌瘤可以选择中医治疗, 辩证治疗效果好。

1、

气滞

症候:小腹胀满,积块不坚,推之可移,或上或下,痛无定处。舌苔薄白而润,脉沉而弦。

治法:行气导滞,活血消癥

方药:香棱丸加减。木香10g,丁香15g,三棱25g,枳壳15g,莪术25g,青皮10g,川楝子15g,小茴香15g、可水煎服,也可共为细未,制成水丸内服。月经不调加丹参20g,香附15g,带下过多加茯苓15g,苡仁15g,白芷10g;腹痛剧烈加延胡索15g,田七15g。

2、血瘀

症候:胞中积块坚硬,固定不移,疼痛拒按,伴有面色晦暗,肌肤乏润,月经量多或经期延后,口干不欲饮。舌质红,边有瘀点,脉象沉涩。

治法:活血破瘀,消癥散结。

方药:桂技茯苓丸加减。桂枝15g,云苓20g,丹皮20g,芍药15g,桃仁15g。可水煎内服,可共为细未,制成水丸内服。月经过多或崩漏不止,加蒲黄15g,五灵脂20g;带下过多加苡仁15g,白芷10g;腹痛剧烈加延胡索15g,乳香15g,没药15g;月经过少或闭经者加牛膝20g,泽兰15g,包块明显,推之不移可加逐瘀破坚药加水蛭、蟅虫等。

3、痰湿

症候:下腹部包块,时有作痛,按之柔软,带下较多。偏寒则带下色白质粘腻,形体畏寒,胸院满闷,小便多,舌苔白腻,舌质暗紫,脉细濡而沉滑。偏热则带下色黄质粘腻,有臭味,甚则如脓,胸闷烦躁,发热口渴,尿少色黄,舌苔黄而腻,舌质红,脉弦大或滑数。

治法:理气、化痰、消癥

方药:二陈汤加味。制半夏20g,陈皮15g,茯苓15g,青皮10g,香附10g,川芎15g,三棱25g,莪术25g,木香10g,苍术10g,甘草10g。脾虚者加党参15g,白术10g;带下色黄去香附,苍术,加败酱草15g,红藤15g。

眼底黄斑治疗方法,中医治疗效果好


眼底黄斑属于眼部疾病当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对于这种疾病治疗方法是有很多的,其中主要包括中医治疗,抗氧化剂治疗,激光治疗等三种治疗方法,中医治疗效果好而且几乎没有什么副作用,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1、中医治疗:五轮五脏疗法是五轮五脏疗法。该疗法是我国著名中医眼病主任迟润华带领眼病组经过几十年的攻关、实验研创的。五轮五脏疗法通过医疗机构认证,治疗效果理想,融入中医中医辨证的治疗理论,实现个性化治疗,专业、科学的治疗手段,真正做到零。绿色天然疗法,无损害,无痛苦,无并发症治疗费用低,为患者减轻经济负担,治疗时间短,为患者节省时间。

2、抗氧化剂:患者在日常的生活中可以口服一些含维生素 C 和维生素 E 的保健品,这样可以有效的防止对细胞的损害,保护视细胞,起到视网膜组织营养剂的作用。

3、激光治疗:主要是用激光产生的热能,来摧毁患者黄斑区的异常新生血管。激光治疗能将封闭已经存在的新生血管,并不能阻止新的新生血管的形成,是一种对症治疗。

如何治疗眼底黄斑病变呢?相信通过上面介绍大家应该有所了解了,在此专家提醒,在治疗的过程中,眼底黄斑病变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只要把护理工作做好了,就能早日康复。

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方法


 强直性脊柱炎一般起病是比较隐匿的,早期可无任何临床症状,有些病人在开始的时候可表现为轻度的全身症状,像乏力或者消瘦、长期或间断低热、厌食、轻度贫血什么的现象。由于病情较轻,病人大多不能早期发现,有可能会使得病情延误,但是患者一旦确诊了也不要担心,这里介绍一下这个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方法给大家,效果还是不错的。

 中药熏洗泡敷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方法,中药外治中,熏洗泡敷疗法对强直性脊柱炎有独特的疗效。具有副作用小,老少皆宜的优点。只要配方科学,操作得当,有时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常用强直性脊柱炎熏洗泡敷配方由透骨草、伸筋草、千年健、海桐皮、木瓜、羌独活、防风、威灵仙、红花、当归、川芎、川草乌、制乳没、细辛、桂枝、川椒、艾叶等多种中草药组成,具有温经通脉、软坚散结、活血祛瘀、散寒止痛、驱风除湿、舒筋强骨等作用,可谓标本兼治,对强直性脊柱炎具有独特的疗效。

(1)治疗方法:1)将强直性脊柱炎熏洗泡敷方药用清水洗净后沙布包好;2)加清水适量(2000~3000ml),浸泡30~60分钟,文火煎沸30分钟;3)滤出药液,可加食醋适量(100~500ml),再煎沸即可;4)熏:乘热熏患部,有条件者可将药液用雾化器加热雾化熏患处。20~30分钟;5)洗泡:待药液稍温和后(约45~50℃左右),浸泡或擦洗患部。20~30分钟;掌握水温,以防烫伤。一般以局部皮肤潮红、有热感传导和关节有温暖轻松感为适度。注意环境温度,注意保暧,以防受寒。可辅助神灯照射;如有全身反应,例如有发热感等,提示药物透皮吸收较多,可停治疗,次日再用;皮肤有破溃处禁用。对药物发生过敏者禁用;此法以能耐受为度,对严重虚弱者慎用。治疗期间应注意休息;配合推拿按摩和功能锻炼效果更佳。用毛巾浸泡药水,趁热取出,稍加拧干,敷于患处。温度以能耐受不会烫伤为度,用二条毛巾交替,20~30分钟;结束后,将患处擦干,避风2小时。每日一至二次,保留洗熏液及药袋回锅,供下次使用,一般药液可重复用2~3天。20~30天为一个疗程。治疗1~4个疗程。

  很多人在使用了这个中医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都得到了康复,如果病情严重的可能医生会建议你手术治疗,这个最好是遵从你检查的情况,还有平时有的人要注意不要长时间的坐着,有时间还是要起来活动锻炼一下,在变天或者寒冷的季节时候,要注意保暖工作要做好,平时多做做运动,保持身体健康是最好的。

中医治疗泌乳素高,虚实治疗效果好


泌乳素高也就是临床上说的高泌乳素血症,内外环境都会引发这一疾病,闭经,不孕,没有排卵是典型的表现,可以采取中医治疗,同时应注意生活保健,多喝水,有乐观积极的心态。

一、高泌乳素血症中医治疗

中医认为本症病因病机较为复杂,但原则上可分为虚实两类,虚者为肝肾亏损,精血不足,血海空虚,无血可下则闭经;气血虚弱,肾气不固则乳汁自溢。实 为肝郁气滞,血淤痰阻,脉道不通,经血不得不下行;或肝经郁热,疏泄失常而迫乳汁外溢。由于禀赋不足,肾气未盛,精气未充,肝血虚少,冲任失于充养,无以 化为经血;或房劳、久病,以致肾精亏耗,肝血亦虚,精血匮乏,源断其流,冲任亏损,胞宫无血可下,而成闭经。

如《医学正传》云:“月经全借肾水施化,肾水 既乏,则经水日以干涸”。或肾阳素虚,阳气不达,阳虚生寒,虚寒滞血;或肾阳虚不能温运脾固,摄纳无权,可见乳汁随化随出而自溢。若脾胃素弱,或饮食劳 倦,服药不当,或忧思过度,损伤心脾,营血不足;或大病久病、堕胎小产等数脱于血,或哺乳过长过久而伤气耗血,以致冲任大虚血海空乏,无血可下而成闭经。

如《兰室密藏》云:“妇人脾久需,或形赢气血具衰,而致经水断绝不行。”若七情内伤,肝气郁结不达,气滞血淤,冲任淤阻,胞脉壅塞,经水阻塞不行,故致闭 经;或郁怒伤肝,肝火亢盛,疏泄太过,迫乳外溢。

二、生活保健

1,多喝水:多喝水或果汁,也可以有效地控制体温。

2,乐观面对人生:虽然50岁左右的女性可能会面临很多新问题,如子女长大成家,可能会带来一些孤独,但是依然可以在这一段时间过充实的生活,比如不妨接着去上学,学习那些年轻时想学又没有时间学的东西,或者去做一些自己喜欢的运动,走路,慢跑,骑车,跳舞,跳绳,游泳等都是不错的选择,这些会使人心情舒畅,忘掉烦恼。

3,保持规律的性生活:规律的性生活不易使皮肤发热,而且能间接刺激退化的卵巢,以缓和荷尔蒙系统,且防止雌激素锐减。

三、预防闭经注意

1,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平时加强体育锻炼,常作保健体操或打太极拳等。

2,避免精神刺激,稳定情绪,保持气血通畅,经期要注意保暖,尤以腰部以下为要,两足不受寒,不涉冷水,并禁食生冷瓜果。

3,经期身体抵抗力弱,避免重体力劳动,注意劳逸适度,协调冲任气血,经期不服寒凉药,加强营养,注意脾胃,在食欲良好的情况下,可多食肉类,禽蛋类,牛奶以及新鲜蔬菜,不食辛辣刺激食品。

4,去除慢性病灶,哺乳不宜过久,谨慎从事人工流产术,正确掌握口服避孕药,肥胖病人应适当限制饮食及水盐摄入。

地图舌中医治疗,中医治疗效果好吗?


地图舌这种疾病是可以通过中医疗法进行治疗的,如果有需要的话,大家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煎煮一些中药来缓解病情,同时还需要多注意生活当中的饮食内容。

验方一

黄芪10克,南沙参10克,五味子5克,枸杞10克,仙鹤草10克,红枣5克,甘草5克。这张处方适宜用于易反复感冒的地图舌患儿,一般连续服用10—15天为一个疗程。

验方二

太子参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淮山药10克,白扁豆10克.功劳叶10克,鸡内金10克、甘草5克,适用于脾胃虚弱的地图舌小儿,其中鸡内金有良好的消食开胃作用,也可单独研粉吞服。

日常护

休息和饮食方面

保证休息,避免过度疲劳。饮食应富有营养,及时添加辅食。防止偏食、挑食,以免胃肠功能发生紊乱和营养不良。

清洁口腔

应保持口腔的清洁卫生,每天早晨可用软毛刷从舌背向外轻轻刷1~2次,将剥脱的上皮清除干净,再用0.5%的碳酸氢钠溶液漱口,可以收到显著的效果。

怎么治疗地图舌呢?以上我们为大家介绍了中医治疗地图舌的特色疗法,对于地图舌的治疗,我们不能心急,除了治疗之外,一定要做好日常的护理!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治疗方法是什么?


可能很多人对强直性脊柱炎这种疾病还比较陌生,据医生介绍,这是一种危害性比较大的病,患者会出现身体消瘦、全身乏力、食欲下降甚至贫血等症状,所以需要及时治疗,今天着重推荐的是中医治疗,下列六种治疗方案均可使用。

1、中药治疗

中医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首先要辩别虚实,分清标本,其次辩明症性,分清风寒湿热之偏重。以补肾强督、温经散寒、活血化瘀等为基本治则,以乌头桂枝汤、芍药甘草汤、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知柏地黄丸、麻黄附子细辛汤、四妙丸、阳和汤、桃红四物汤、活络效灵丹等为主要应用方剂,灵活应用,辩证施治,对症下药。

2、针刺治疗

针刺对强立性脊柱炎进行个体化辩证施治有悠久历史,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针刺治疗选穴以华佗夹脊穴、背俞穴、人中、大椎和命门穴为主,局部配取阿是穴。为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多采用针刺配合推拿、拔罐、火针、梅花针、穴位注射、埋线法、针挑疗法和中药等综合治疗,往往几个疗程就能较好地控制病情发展,收到满意效果,病轻者多能恢复正常。临床上有背部腧穴刺络拔罐放血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专题报道,收效满意,值得借鉴。

3、铺灸治疗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铺灸用于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逐渐受到越来越多临床工作者的青睐。铺灸疗法即长蛇灸,是国家级名中医罗诗荣在国内独一继承和发扬创导的独特灸法,临床上多用于治疗虚寒性慢性疾病,如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支气管哮喘、增生性脊柱炎等。铺灸多在三伏天进行,以督脉大椎至腰俞穴为主要施术部位,敷以斑麝粉、蒜泥,再铺以三角形长条艾炷,点燃艾炷头、身、尾3点施灸。铺灸具有穴面广、艾柱大、火力强、温通力强、取材便捷、操作简便、副作用小等特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等疑难杂症,常能收到满意果。铺灸具有温补督脉、强化真元、调和阴阳、温通气血、消炎止痛、调节免疫功能和改善整体情况的功用,大部分病人铺灸后,关节肿痛逐渐消退,活动明显好转,血红蛋白、补体C3、血沉、类风湿因子、淋巴细胞转化率等多项实验室指标都有明显改善,因而得到国内外医务工作者的一致认同。铺灸治疗中烧灼疼痛使部分患者难以忍受,施灸后会出现水泡,稍有不慎即会感染。施用铺灸1次不能根治,需3个月后再次施治以巩固疗效。但需注意孕妇及年幼老弱者或阴虚火旺体质者,不适宜用本法治疗

4、小针刀治疗

在小针刀疗法广泛进入临床以后,就有学者采用该疗法配合重力牵引等方法治疗强直性脊柱炎,1-3个月即取得满意效果。小针刀闭合性手术,可对病变部位的疤痕、挛缩组织,进行有效的切割、松解和分离,使强硬强直的脊柱恢复弹性,采用牵引法拉开椎间间隙和缩短的软组织,采用揉、点、按等手法,刺激相关肌肉组织和穴位,能松解肌肉痉挛,柔化强硬组织,具有疏通经络、活血止痛之功用

5、穴位注射

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穴位注射,具有针刺之机械性刺激和药物等化学性刺激的双重作用,可使药物直达病所,最大程度地发挥药物的疗效,调整机体的功能而达到治疗的目的。临床上应用穴位注射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取得较好的疗效,是目前治疗本病的较为有效的措施之—。穴位注射药物主要有当归注射液、当归寄生注射液、丹参注射液、鹿瓜多肽注射液、香丹注射液、维生素B1、维生素B6、维生素B12等,选穴以背部挟脊穴、大椎、膈俞、肾俞、腰阳关等为主,可根据患者病情加减用药和取穴。为取得较好疗效,穴位注射常结合针刺进行治疗,临床值得借鉴。

6、中药熏蒸

中药熏蒸是中医传统疗法之一,通过热、药双重作用,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改善全身或局部代谢,调节神经、肌肉、器官的功能,促进炎性物质排泄,增强人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能力。选用以川乌、草乌、川芎、红花、牛膝等为主的,有祛风除湿、活血通络、舒筋止痛功效的中药,进行熏蒸配合西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可显著减轻疼痛,控制病情发展,避免不良反应发生,明显提高疗效。

中医治疗耳鸣,中医辩证治疗耳鸣


耳鸣简单来说就是听觉系统出现问题,在没有外界声音的刺激下耳朵里出现嗡嗡的杂音,或是其他一些奇怪的声音。耳鸣患者往往还伴有头晕等其他并发症。中医在治疗耳鸣方法主要是辩证治疗。

一: 肝火上扰型

1: 此型患者发病多较突然,症状比较重,耳鸣声较大,与情绪情志变化关系密切,常常在郁怒之后发生或加重。多伴有口苦、心烦、头昏、头痛、急躁易怒等肝火上逆的症状,舌质红,苔黄,脉弦数。此型为肝火上扰清窍而致,法应清肝泻热通窍,方选龙胆泻肝汤加减。常用药物有:胆草、黄芩、山栀、当归、泽泻、生地、木通、柴胡、菖蒲、蔓荆子、磁石。

二: 痰浊上壅型

1: 此型病程一般较长,耳鸣、头昏、头沉、头重、头闷,耳内胀闷、堵塞感明显。可伴有胸闷,纳呆,舌质多较胖,边有齿痕,苔厚腻,脉弦滑。此型为痰浊上壅蒙蔽清窍所致,治法应该化痰降浊、和胃开窍,多选用二陈汤加减。常用药物有:半夏、陈皮、茯苓、僵蚕、菖蒲、生苡仁、白芷;可适当选择1~2味活血化瘀药,如丹参、桃仁、红花、当归尾等,通过祛瘀以助通窍,也符合中医久病多瘀的理论;如有痰浊化热征象,可加黄芩、黄连、栝蒌、枳实。

三: 脾胃虚弱型

1: 患者多表现出精神差,疲乏无力,头昏,劳累后症状加重,纳差,舌质淡,苔薄白或厚,脉弱。治以健脾益气,升阳通窍,可选择补中益气汤、参苓白术散、八珍汤一类方剂。常用药物有:党参、黄芪、白术、升麻、葛根、柴胡、陈皮、半夏、当归、菖蒲。

四: 肝肾不足型

1: 此型病程较长,据临床情况来看,多为老年人发病。耳内犹如蝉鸣,鸣声一般不会很大、很响,可伴有腰膝酸软、眼花、眼干涩等肾经不足之症,兼症往往表现不明显,舌质红,少苔,脉细。对于老年人耳鸣,又无其他兼症表现时,多可归于此型中。治疗以补肾益精、滋阴潜阳为主,方选耳聋左慈丸,常用药物有生熟地、山萸肉、山药、菖蒲、牛膝、菟丝子、覆盆子、蝉衣、磁石、神曲、葛根、柴胡。

2: 临床常可见到耳鸣伴有比较明显的心火上炎的症状,心烦、急躁、失眠、口舌生疮,舌尖红,脉细数。在青年人中多见,一部分老年人也可发生。此为肝肾不足,水不济火,心火上炎,扰乱清窍所致。治疗上应侧重于清心火,其次滋肾阴,方选导赤散加减。常用药物有:生地、黄芩、黄连、淡竹叶、木通、灯芯草、菟丝子、麦冬、覆盆子、酸枣仁。

五: 风热侵袭型

1: 此型患者,起病较急,但症状通常不会很严重,耳鸣音调较低沉,耳内有胀满、堵塞的感觉,多有自语增强的特点。常伴鼻塞、流涕、咳嗽等肺经表症。西医诊断多为急性分泌性中耳炎。鼓膜可见充血、内陷,舌淡红,苔薄白,脉浮数。一证型的治疗,应采用刘元素的“耳聋治肺”的观点,从肺论治,用疏风、宣肺、通窍法治疗,银翘散一类的方剂都可。常用药物有双花、连翘、桔梗、杏仁、荆芥、防风、蝉衣、菖蒲,痰多加栝蒌,鼻塞加辛夷、苍耳子、白芷。

六: 耳鸣是累及听觉系统的

多疾病不同病理变化的结果,病因复杂,机制不清,主要表现为无相应的外界声源或电刺激,而主观上在耳内或颅内有声音感觉。在临床上它既是许多疾病的伴发症状。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