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便是新陈代谢的正常反应,是人最正常不过的一种生理现象,当然一个人的排便情况是否正常或者排便的颜色都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健康状况,尤其是对小孩子而言更是如此,因为孩子不会说话,即使身体不舒服也不能用语言表达,所以家长只有通过一些身体体征去发觉孩子是否健康。
那如果一个人的大便黑色是怎么回事呢?其实很多疾病患者排便的时候都是黑色的,这就很容易诱使人们将一些疾病混淆,那常见的比较容易混淆的疾病都有哪些呢?一起看看下面的介绍吧。
恶息、多泡味的白色粪便:粪类圆线虫病患者可排出恶息、多泡味的白色粪便,甚至出现严重的脂肪痢。肠道症状与体征:粪类圆线虫引起的肠道症状主要表现为长期腹泻,频繁性下痢,可见水样便或粘液血样便,有里急后重。其次为腹痛,多位于右上腹。偶见便秘。
婴儿褐色或暗绿色的粘液便:粪便量减少呈粘液、色暗褐或暗绿,往往在消化不良、限制食量后发生,多喂一些奶就会恢复。腹泻性粪便,粪便中水分过多或粪质不匀,呈蛋花汤样,腥味明显或泡沫极多或有粘液等,这都表明婴儿发生了腹泻。
大便黑色是怎么回事?粪便中见到褐红色果实皮或毛发:肠石性肠梗阻的临床表现与胆石性肠梗阻相似。开始常为部分性梗阻,当肠石随着肠蠕动下移至肠腔较小的回肠末端时即可出现完全性肠梗阻。所以梗阻部位也多见于回肠末端,少数病例可见于十二指肠、结肠、直肠等部位。
大便黑色是怎么回事?可见如果一个人的大便呈黑色的时候就说明身体不是很健康,可能患有某种疾病的征兆了,当然这种症状很容易和其他的疾病相混淆,为了让大家区分开来,及时去医院咨询医生,以免身体患有某种疾病而不能及时被发现。
舌苔的颜色千奇百怪,有的是绿色,有的是白色或发黄色的,很少有人舌苔会变成黑色,如果突然发现舌头变黑,要看看自己最近有没有吃黑色的东西,因为食物的颜色也会把舌苔染黑,还有是因为脾胃方面的问题,所以才会导致舌苔变成这样。
病因病机/舌苔发黑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舌苔的形成与全身营养状态、局部血流状况、植物神经功能、唾液分泌及急性炎性刺激有关,并认为黑苔多与霉菌感染有关。另外长时间、大剂量使用抗生素也易发生黑苔。中医认为舌苔禀胃气而生,十二经也禀气于胃,故脏腑之病气皆可通过经络直接或间接地与舌联系而出现黑苔。
胃肠功能紊乱
临床观察到,约有一半以上的黑苔患者有腹胀、便秘、恶心、胃口不好等胃肠道症状,胃肠功能紊乱是机体中毒的症状之一,由于细菌毒素的刺激使胃肠功能失调,使口腔唾液的pH值降低,增加了舌细胞间的粘着力,使丝状乳头角质突起延长,容易被微生物染成黑色,形成黑苔。
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精神紧张时会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时,可引起口腔内酸度增加,有利于产色霉菌的生长从而出现黑苔。
危重病人
某些慢性病内脏衰竭,如肝硬化晚期肝功能严重损害,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各种晚期癌症导致人体体质极度衰弱,舌苔也会发黑。
感染高热
临床观察50例舌上出现黑苔的患者,有36例具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其中发高热者20人,低热者16人。大部分人在发热过程中出现黑苔,
有的人在高热退后,黑苔也消退,但至第二次发热时,黑苔又重复出现,证明发热与黑苔的出现有一定的关系。此外,黑苔与发热时间的长短也有关系,在上述病例中,最短的发热4天后就出现黑苔,最长的发热80天后方才出现黑苔。大部分病例在发热2周后,出现黑苔,平均为20天左右,可见发热时间越长,黑苔出现也越多。孩子盗汗是怎么回事
1、孩子盗汗是怎么回事
1.1、喂养及护理不当:体质弱的宝宝常常在白天活动时或夜间入睡后,在头、胸、背部成片状出汗,这往往是由于喂养不当或消化吸收不良而造成的。此外,给宝宝穿得过多或盖的被子过厚也会引起多汗。为此宝宝晚间不宜过饱,穿衣盖被要适当。
对于生理性盗汗一般不主张药物治疗,而是采取相应的措施,去除生活中导致高热的因素。例如宝宝睡前活动量过大,或饱餐高热量的食物导致夜间出汗,就应该对睡前的活动量和进食量给予控制,这样也有利于睡眠和控制肥胖,有益于宝宝的身心健康。
1.2、缺钙:表现为入睡后的前半夜,头部明显出汗。由于枕部受汗液刺激,婴儿经常在睡觉时摇晃头部,与枕头摩擦,结果造成枕部头发稀疏、脱落,形成典型的“枕秃”。需及时补充维生素D和钙。如果在盗汗的同时还伴有枕秃、囟门闭合延迟、X形腿、串珠肋等现象,很可能是由于血钙偏低引起,3岁以下宝宝较常见。
2、小儿盗汗的护理方法
无论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盗汗,护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2.1、小儿盗汗以后,要及时用干毛巾擦干皮肤,及时换衣服,要动作轻快,避免小儿受凉感冒。
2.2、注意及时补充水份和盐份。可以补充口服补液盐,简称“ORS”,或白开水加点食盐、糖,糖可以促进水和盐的吸收。
2.3、被褥也要经常晾晒,日光的作用不仅在于加热干燥,还有消毒杀菌的作用。
2.4、此外,对易于盗汗的小儿,应进行有计划的体质锻炼,如日光浴、冷水浴等,以增强体质,提高适应能力。体质增强了,盗汗随之而止,这将胜过任何灵丹妙药。
3、小儿盗汗的症状
脾虚易感的小儿通常表现为生长发育较正常儿童差。并会出现自汗盗汗,夜啼,厌食,头发稀疏缺少光泽,面色苍白,或萎黄,大便不凋(或干燥或不成形),倦怠乏力,手足不温,或手心热,经常感冒,咳嗽等症状。舌质淡,苔薄或有剥脱苔,脉细无力。如果你的孩子开始出现这种症状,妈妈们就要引起注意了。
孩子出现盗汗的原因
1、生理性的盗汗。因为小孩子的皮肤十分的幼嫩,所以含有的水分比较多,并且毛细血管也比较丰富,因此新陈代谢的能力十分旺盛,但是小孩子的植物神经调节功能尚不健全,活动时容易出汗。如果小孩子在睡觉以前,过度的活跃和兴奋,就会导致内脏出现代谢活跃的情况,其次,如果小孩子在睡觉以前进食,会增加肠道的蠕动作用,胃液分泌过多,导致汗腺也会分泌随之增加,就会造成小孩子出现盗汗的情况。
2、病理性盗汗。如果小孩子主要是上半夜的盗汗情况比较严重,这主要是因为缺乏血钙引起的。因为低血钙会导致交感神经的兴奋,容易导致小孩子出现大量排汗的情况。而结核病的患儿主要表现是整夜出汗,并且还伴有面色潮红、低热偏瘦、经常食欲不振、情绪波动比较大的情况,可以通过相关的检查,如:血沉、抗结核抗体、胸片等等发现异常情况。
盗汗的食疗方法
1、黑大豆50克,龙眼肉15克,大枣50克,同放锅内,加清水3碗,煎至2碗,分早、晚两次服。
2、核桃5~8个,去壳取核桃仁;五味子2~3克洗净,蜂蜜适量,共捣成糊状服食。每日2次。
3、黑芝麻、桑椹各10克,加水煮食,每日1次。
4、黑枣50克,去核,同糯米100克煮成稀饭,可加糖,经常吃有效。
5、百合、蜂蜜各100克,蒸1小时后取出放凉,每日早、晚各服1汤匙,或用百合煮大米粥,吃时加蜂蜜,常吃效果颇佳。
6、黑大豆15克,浮小麦50克。将浮小麦用干净布包好,同大豆一起加水煮至大豆熟,吃豆喝汤。
孩子嗜睡是怎么回事
1、孩子嗜睡是怎么回事
1.1、由于孩子长时间贪玩,饮食起居不规律,对睡眠就会造成影响,对生物钟造成紊乱,从而出现睡眠时间短或者是睡眠质量差的情况。当宝宝安静时,宝宝就容易出现嗜睡的情况。
1.2、宝宝吃了药物,比如感冒药,药物作用导致宝宝嗜睡。
1.3、宝宝发烧了、宝宝发烧的时候的症状因人而异,有的宝宝表现出兴奋,有的宝宝则嗜睡。
1.4、其他原因也容易引起孩子出现嗜睡症状的,如各种疾病引起的发热症状、低血糖症、脑炎、药物出现的不良反应等等。所以,当孩子出现嗜睡症状时,要及时的查明原因,对症调理。
2、宝宝嗜睡的危害
2.1、长时间的嗜睡,容易对宝宝的消化系统造成影响,出现食欲下降、恶心、呕吐、情绪低落等症状,从而容易出现胃肠功能紊乱等情况;2.2、由于长时间的嗜睡就会影响孩子的正常睡眠规律性,这样对宝宝的免疫系统就会造成影响,增加宝宝的患病几率,时常出现呼吸道疾病、消化道疾病等。
3、孩子嗜睡该怎么办
如果孩子经常出现过于能睡的情况,家长们就要考虑是不是患病了。目前临床上把这种睡眠过多的现象称为嗜睡,多指超过正常睡眠时间的入睡状态,这种病就连刚出生的宝宝也不能幸免。
当然,宝宝有了嗜睡的表现,也不一定说明肯定患上了嗜睡。因为有很多原因都可能引起宝宝嗜睡的表现。比如感冒伴随发热的宝宝多数会有嗜睡情况,一旦退热后精神就能恢复,睡眠也恢复正常。
宝宝生病后,服用感冒、过敏药物也可能也会出现嗜睡现象,这是药物的副作用,一般停药后就可缓解;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患有病毒性脑炎的宝宝,这样的宝宝可能除了呕吐、不吃奶、发高烧等情况还可能出现嗜睡的症状。虽然,这样会减少父母们对宝宝患上嗜睡的担忧,但像这种严重的疾病同样值得家长重视。
孩子嗜睡的食疗方法
1、二米红枣粥。做法:糯米100克,薏米仁100克,红枣50克。将糯米捣碎,薏米仁洗净,红枣去核后一同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煮粥,待粥煮至浓稠时,放入适量红糖再煮片刻即可食用。
提示:国外的一项临床研究显示,连续吃红枣的病人,健康恢复比单纯吃维生素药剂快3倍以上。薏米仁性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肿、健脾祛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的功效,并且美容功效也很好。二者搭配煮粥,有解乏的作用。
2、山药核桃粥。做法:鲜山药100克,扁豆、核桃肉各50克,大米60克。将山药洗净切片,与扁豆、核桃肉、大米同入锅内,加水适量煮粥,待粥熟后加盐、味精、生姜、葱花调味食用。
孩子睡眠的护理方法
1、及时发现孩子的睡意
孩子如果打哈欠,你肯定知道该睡觉了。但当孩子有上下眼皮打架、哭闹不止、烦躁这些表现时,也说明孩子需要睡觉了;有的孩子犯困的时候,会变的特别粘人,还有的则会过度亢奋。孩子在过度疲劳的状态下入睡,反而会睡不安稳,因此及时发现孩子的睡意很重要。
2、不要吃完就睡觉
婴儿会很自然的吃完奶就睡觉,有的甚至吃着吃着就睡着了,很多爸妈会觉得这样很温馨。但是长此以往,会养成不好的习惯,不吃奶就没有睡意。尽量把喂奶时间和睡觉时间分开,哪怕只有几分钟,可以吃完奶后拍拍奶嗝,陪孩子玩一会儿,然后再让他睡觉。
3、养成规律
怎样让孩子养成规律的睡觉习惯呢?每天都在同样的时间哄孩子睡觉。下午的睡眠时间不要太晚。在晚上睡觉前,尽量跟孩子互动多一些,不要让他无聊犯困,这样孩子晚上就可以很快入眠。每天晚上都在固定的地点哄孩子睡觉,培养条件反射,让他一进入那个环境就觉得睡意袭来。
中医对身体的调理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能让我们的身体变得更加的健康,其中拔火罐是一种很好的调理身体的方法,能起到很好的促进血液循环和改善身体的一些疾病,并且对身体的副作用是非常小的,但是在拔罐之后很多人身体会出现不同的颜色,也异味着我们的身体出现不同的症状,下面一起了解下拔火罐黑色是怎么回事。
拔火罐黑色是怎么回事
如果出现了黑色,说明是正常反应,同时也说明你身体不够健康,拔火罐留下的罐斑以及颜色的意义:
常见的罐斑有潮红、紫红或紫黑色淤斑,小点状紫红色的疹子,同时还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热痛感。皮肤的这些变化属于拔罐疗法的治疗效应,可持续一至数天。
拔罐后,罐斑如显水疱、水肿和水气状,表明患者湿盛或因感受潮湿而致病。
有时拔后水泡色呈血红或黑红,表明久病湿夹血瘀的病理反应。
罐斑出现深红、紫黑或丹痧现象,触之微痛,兼见身体发热者,表明患者有热毒证。
如罐斑出现紫红或紫黑色,无丹瘀和发热现象,表明患者有淤血症。
罐斑无皮色变化,触之不温,多表明患者有虚寒症。
罐斑如出现微痒或出现皮文,多表明患者患有风症。
一般说来无病者多无明显罐斑变化。根据经验再拔多次都会,因为你体内的淤血症、湿气没有去完就还会这样,但会慢慢变淡,因为你身体会觉得轻松健康。
上面就是对拔火罐黑色是怎么回事的介绍,通过了解之后我们知道拔火罐出现黑紫色一般都是正常的现象,如果有出现黑紫色的半点意味着身体有瘀血证,所以我们一定要更好的对我们的身体进行调理。
肚脐眼的部位如果出现了黑色的硬块,这主要是因为分泌产生的异物造成的,引起的原因比较多,有可能是因为脐疝的原因造成的,尤其是对于宝宝来说,早产儿经常会发生脐疝的病症表现,当然这种现象一般随着孩子的生长和发育,会逐渐的好转,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应该及时治疗。
什么是脐疝
脐疝其实是早产宝宝及低体重宝宝发病率较高的一种肚脐部位的病变,是我们肚子里的小肠、结肠等连同腹膜、腹壁皮肤一起顶出来后形成的。一般情况下,大部分宝宝都会出现脐疝的现象,一般都会随着宝宝的发育而慢慢地愈合。
但我们还是要给予一定的重视,因为部分宝宝也会因为处理不当而病情恶化,尤其成人的脐疝更加地难以自愈,这时候,我们就需要进行一些必要的护理和治疗。
新生儿脐疝的症状
脐疝气多发生于新生儿,有的宝宝在幼儿期仍然存在,这也是宝宝的常见病。而新生儿脐疝的症状有哪些呢?
脐疝主要临床表现是在脐部形成向外突出的肿物,多呈半球形或圆柱状,肿物顶端有一小瘢痕,是为脐痕;肿物直径一般很少超过4厘米,肿物的特点为可复性,即哭闹、咳嗽、直立时肿物饱满增大,而且肿物触之较坚实;小儿安静或者家长用手按压时,肿物缩小或者回纳人腹腔,并伴有咕咕肠鸣音。肿物缩小或还纳后,局部留有松弛皮肤皱折,以上为典型的脐疝。肿物有时较大,特别是孩子哭闹腹压增高时,外表的皮肤发亮显得较薄,于是又有一些家长担心脐疝会不会被撑破,实际上由于皮肤的弹性与韧性,并不存在撑破的可能性,除非是创伤所致。
大多数家长很关切脐疝肿物的大小,他们认为肿物越大病情越重,而医生则更看重脐环直径的大小,当脐疝肿物还纳后,您可以用示指轻轻向脐中心探入,这时可以触到腹壁上有一缺损,通常仅容示指尖通过(直径不足1厘米),如果脐环过大,则愈合的时间会偏晚;脐环较小,虽然有利于早痊愈,但增加了脐疝嵌顿的机会。
与腹股沟斜疝不同,绝大部分脐疝儿并无其他不适,偶有消化不良或肠痉挛,只是少数可能发生疝气嵌顿,即疝出的肠管被卡在脐环处。此时疝出的肿物变硬,有触痛,还纳受阻;病儿阵阵哭闹,常有呕吐,腹部X线片有肠梗阻征象。遇此情况家长应带孩子早到医院就诊,以防被卡住的肠管发生绞窄性坏死。
还有少数病儿属于非典型的脐疝,膨出的肿物在脐的上方或下方,甚至在原脐的旁侧。
因为大多数的小孩子都是比较顽皮的,而且他们游戏起来完全不能把控住度。因此小孩子身上发生受伤情况,也是一个常见的现象,而有一些家长则是非常关注自己小孩子身体上的一些疼痛问题的。在大人身上发生脚掌疼痛问题的话都是让人难以忍受的,更何况是小孩子呢?以下就为家长介绍了小孩子脚心疼痛的原因。
小孩如果出现脚底痛的症状,家长可以先帮孩子检查一下脚底。如果孩子的脚底皮肤发红或者出现了淤血,那么就极有可能是脚底碰到了硬东西导致的。但如果脚底皮肤并没有异样,那么就可能与脚底筋膜有关系。可以去医院拍一下x光片,这样可以有效排除足底筋膜炎或者骨折等情况。也可以进一步观察是否与脚部关节有关系,如果并不是因为病变导致的,就不需要过于担心。
处于婴幼儿阶段的小孩由于身体发育比较快,脚底痛可能与生长速度过快有很大关系。如果宝宝的身体缺钙并且维生素也不足,那么在成长的过程中就很容易出现骨骼疼痛的现象。家长可以在医生的建议下,给宝宝吃一些含钙的食物。但如果小宝宝尚未吃辅食,也可以直接给宝宝口服钙剂。一段时间之后就可以有效解决手里痛的症状。平时建议孩子少走路、多休息,也可以很好的缓解这种症状。
总而言之,小孩脚底痛一定要先查明原因,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治疗。如果是因为患上了足底筋膜炎症,那么只需要外用药物就可以缓解。但如果是因为生长期疼痛,及时给孩子的身体补充营养元素就可以痊愈。家长平时还应该多注意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一旦发现孩子的身体出现问题,就应该积极检查并治疗。只有这样才不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发育。
孩子出冷汗是怎么回事
1、孩子出冷汗是怎么回事
1.1、缺钙所致
小孩出虚汗,也有可能是缺钙所致。缺钙通常表现为孩子爱哭闹、夜间盗汗、枕秃、方颅等,家长可以带孩子到医院化验一下微量元素,看看孩子是不是缺钙,及早纠正,以免影响生长发育。
1.2、体质虚弱所致
中医学认为小儿出虚汗多与体质虚弱有关。当孩子体虚时,自主神经功能不稳定,致使皮肤汗孔开闭失调,不能收敛汗液,汗就容易流出。往往表现为白天活动时或夜间入睡后,在头、胸、背部成片状出汗。家长要注意调整饮食,促进小儿食欲,增加蛋白质、脂肪及糖的摄入量。必要时可采用中医中药调理脾胃不合。
2、孩子出冷汗怎么调理
2.1、补充水分和盐分
小孩出虚汗多时,水分和盐分丢失很多,一定要及时补充水分,多喝温开水,以免造成体内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家长日常也可以给孩子喝些淡盐水,补充体内丢失的盐分,各类鲜榨果汁、菜汤都可以多喝,补充维生素。
2.2、有计划锻炼身体
对经常出虚汗的小孩,应进行有计划的体质锻炼,每天保证半小时以上的室外运动,如踢球、跑步、游泳、骑自行车、爬山等等,随着运动量的加强,身体内部的调节能力就会充分地发挥出来,使各项机能恢复正常,改变小儿出虚汗的症状。
3、孩子出冷汗家长需要注意什么
3.1、小儿出虚汗以后,要及时用干毛巾擦干皮肤,及时换衣服,要动作轻快,避免小儿受凉感冒。
3.2、被褥也要经常晾晒,日光的作用不仅在于加热干燥,还有消毒杀菌的作用。
3.3、此外,对易于出虚汗的小儿,应进行有计划的体质锻炼,如日光浴、冷水浴等,以增强体质,提高适应能力。体质增强了,出虚汗随之而止,这将胜过任何灵丹妙药。
缓解孩子出冷汗的食疗偏方
1、糯米小麦红枣粥:取糯米50克,小麦30克,红枣12克。将以上加水煮粥食用。
2、固表补气粥:取党参12克,白术10克,麻黄根10克,粳米50克,红糖12克。将党参、白术、麻黄根加水煮30分钟,去渣留汁。将粳米加入汁中煮粥,熟后加红糖食用。
3、黄芪红枣糯稻根汤:取黄芪15克,红枣12克,糯稻根10克。将以上加水煮30分钟,食枣喝汤。
4、核桃莲子山药羹:取核桃200克,山药粉200克,莲子200克,米粉150克。将以上研压成粉,均匀混合。每次用25克加入米汤或牛奶中煮熟成羹,每日2次。
5、黄芪龙牡饮:取龙骨30克,牡蛎30克,黄芪15克,红枣12克。先将龙骨、牡蛎加水煮20分钟,再加黄芪、红枣煎20分钟,去渣留汁饮用。
6、调和营卫粥:取黄芪12克,浮小麦30克,桂枝5克,白术10克,红枣12克,粳米50克,糖12克。将黄芪、白术、浮小麦、桂枝洗净加水煮30分钟,去渣留汁,再将红枣洗净去核,与粳米一起放入药汁中加水煮30分钟,加糖食用。
孩子出冷汗如何按摩什么穴位调理
1、合谷穴
位于大拇指和食指根部的中间凹陷处,也就是常说的“虎口”。按揉合谷穴对止手汗效果明显。“合谷”意指大肠经气血汇聚于此,形成强盛的水湿风气场。
按揉要点:操作时用一手的大拇指来用力按揉对侧手的合谷穴即可,力度以产生酸胀感为宜。
2、复溜穴
位于小腿内踝和跟腱之间向上2指宽处。“复溜”一词中,“复”是反复,“溜”是悄悄地散失,意指肾经的水湿之气在此蒸发上行。按揉复溜穴的止汗功效在于刺激它能使水分代谢正常。合谷和复溜穴是止汗的“最佳搭档”。
按揉要点:合谷穴要重点揉,复溜穴要轻揉。出汗过多时,可先按揉合谷2分钟,以感觉明显酸痛为度,再轻揉复溜2分钟。
3、足三里
位于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在腓骨与胫骨之间。足三里是一个强壮身心的大穴,按摩它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
孩子总干咳是怎么回事
1、孩子总干咳怎么回事
1.1、冷空气刺激性咳嗽
冷空气是单纯物理因素,刺激呼吸道黏膜引起刺激性咳嗽。好发于户外活动少的人,由于突然外出吸入冷空气,呼吸道黏膜就会出现充血、水肿、渗出等类似炎症的反应,因而诱发咳嗽反射。
1.2、流感引发的咳嗽
喉部发出略显嘶哑的咳嗽,有逐渐加重趋势,痰由少至多。症状:伴随明显咔哒症状(泪、涕、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常伴有38℃以上高热,一般不易退烧,时间持续一周;高热时咳嗽伴呼吸急促,精神较差。
1.3、咽喉炎引起的咳嗽
如果是咽喉炎所导致的干咳的话,会有声音嘶哑的情况出现,还会伴有浓痰,这个主要就是因为受寒所导致的,需要明确诊断后治疗。
1.4、过敏性咳嗽
由抗原性或非抗原性刺激引起,以花粉季节较多。医生意见:对家族有哮喘及其他过敏性病史的人,咳嗽应格外注意,及早就医诊治,明确诊断,积极治疗,阻止发展成哮喘病。
1.5、气管炎性咳嗽
早期为轻度干咳,后转为湿性咳嗽,有痰声或咳出黄色脓痰。症状:早期有感冒症状,如发热、打喷嚏、流涕、咽部不适。原因:主要由呼吸道感染引起。
2、孩子干咳如何诊断
2.1、湿咳
咳嗽伴有痰液时称为湿性咳嗽,湿性咳嗽常是于呼吸系统的各种感染性疾病。
2.2、发作性咳嗽
发作性指间断发生,不存在持续状态,发作性咳嗽是一种发作形式的描述,没有病因,所以没有任何意义,发作性咳嗽其实大多数是过敏性咳嗽。
2.3、痉挛性咳嗽
痉挛性咳嗽表现为剧烈性阵咳,咳嗽一声连着一声,一阵咳嗽可十几声到几十声持续相当长时间 ,咳时面部颈部憋的通红,呼吸受到影响,咳嗽暂停后常需深吸气,剧烈的咳嗽常引起声门痉挛,发生类似鸡叫的声音,持续剧烈的咳嗽常引起干呕,咳嗽一阵后稍安静段时间,又开始咳嗽。
3、孩子干咳喝什么药
3.1、风热犯肺
症状:咳嗽咳痰不爽,痰黄或稠粘,喉燥咽痛,常伴恶风身热,头痛肢楚,鼻流黄涕,口渴等表热证,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治疗这类咳嗽可以用桑菊饮。方中桑叶、菊花、薄荷疏风清热;桔梗、杏仁、甘草宣降肺气,止咳化痰。连翘、芦根清热生津。咳嗽甚者,加前胡、瓜壳、枇杷叶、浙贝母清宣肺气,化痰止咳。表热甚者,加银花、荆芥、防风疏风清热。
3.2、风燥伤肺
症状:喉痒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连成丝,咳痰不爽,或痰中带有血丝,咽喉干痛,唇鼻干燥,口干,常伴鼻塞,头痛,微寒,身热等表证,舌质红干而少津,苔薄白或薄黄,脉浮。
治法: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治疗这类咳嗽可以用桑杏汤。方中桑叶、豆豉疏风解表,清宣肺热。杏仁、象贝母化痰止咳。南沙参、梨皮、山栀清热润燥生津。表证较重者,加薄荷、荆芥疏风解表。津伤较甚者,加麦冬、玉竹滋养肺阴。肺热重者,酌加生石膏、知母清肺泄热。痰中带血丝者,加生地、白茅根清热凉血止血。
孩子干咳吃什么好
1、冰糖杏仁梨
将梨削皮后切两半,将梨核挖出,然后里面填6、7个杏仁,再用棉线将两半梨绑好,放到一个大碗里;碗里加适量的水(大约是你一次能喝完的量),再加适量冰糖,碗放锅里隔水炖,大约一小时就可以吃了。梨和汤最好一次吃光,早晚各一次,吃3天你的干咳嗽就好的差不多了。
2、贝母粥
取大米(黑米尤佳)200克,加生姜10克,切碎,共熬为粥,再入川贝母过筛粉10克,搅匀,分二次服。此方具有川贝化痰和生姜宣肺的作用,故对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咳喘病,尤为相宜。
3、紫苏粥
取大米200克熬粥,起锅前放入20克用纱布包好的鲜紫苏叶(干品亦可)煮2分钟,去叶食粥。此方对受凉感冒的干咳嗽有效。
4、白糖煮鸡蛋
可将半茶缸水煮沸,放食油(花生油最好)1-2汤匙,再放适量白糖,然后将一个鸡蛋打碎加入茶缸中,烧沸为止。用法:每天早晚(起床之后、人睡之前)趁热饮服,连服三两日即好。
孩子干咳要注意什么
1、大量喝水
喝水有助于新陈代谢,特别是秋天,气候干燥,喝水可以润润呼吸道。但是不要喝冷水,也不能喝太烫的水,对呼吸道都有刺激作用,温水最好。
2、饮食宜清淡
像是油炸类的、辛辣刺激的都必须要忌口。鱼虾等海鲜类的虽然蛋白质含量高,但是会增加痰的产生。葱姜蒜一律不能进食。
3、慎用止咳药
止咳糖浆中含有可待因成分,这种物质虽然能起到镇静止咳的作用,但是同时也有成瘾性,不能长时间服用,不然就很难戒断。
尤其是儿童,千万不能服用。甘草片也有止咳效果,但是也容易产生成瘾性,因此虽然是非处方药,但是必须遵医嘱。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就算家长很细心的照顾,孩子也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个就会让很多的家长会措手不及。突然在某天早上会发现,孩子的眼皮出现了红肿的现象,当家长不确定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情况下,最好是带孩子都医院进行检查,但是作为家长对于可能会引起孩子眼皮红肿的原因要了解。
引起孩子眼皮红肿的原因
1.食物、虫蜗、花粉等造成的过 敏反应。
有时甚至面部其他部位的过敏 性皮肤发疹,也会波及眼睑,如果过敏 症状没有得到很好的治疗,由它造成的 暂时性淳肿就可能变为永久性的,因为 每一次过敏反应造成的眼睑浮肿都会使 你的组织纤维的破坏加重一次,浮肿及过敏症状愈多,眼睑就会变得更浮 肿或松弛;
2.有敏感性肌肤的人,由于皮肤 发疹刺激到眼皮而引发的眼脸皮炎。
通 常的眼胞,也可能是你的手摸到一些让 你过敏的东西而后你的手又碰到眼睑后 引起,如甲醛等;
3.眼胞上的皮脂腺及睫毛发炎引 致的眼睑缘点,也可运成眼睛淳肿。
这 种感染可使睫毛脱落。如果你长期使用化妆品,而每次不能彻底卸除眼部化妆 品残余,或是卸眼妆时不留心,都会阻 塞眼睑上的皮脂腺腺管,而引发眼睑缘炎。
4.宝宝睡前喝水太多
宝宝眼睛浮肿,可能是宝宝睡觉前或睡觉时喝水太多,或者睡眠不太好。睡觉前喝水多,睡觉姿势不妥都有可能引起宝宝眼睛肿。只要宝宝精神状态好的话,其它方面没事的话就不用怕。尽量控制宝宝睡眠前的饮水量和保证宝宝充足的睡眠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5.缺乏维生素D
眼睛肿可能是由于眼睛干燥或者缺乏维生素造成的。小儿的骨骼处于生长发育,每天需要补充一定量的维生素D。对于宝宝来说,每天服适量鱼肝油(每天服浓缩鱼肝油3-4滴)是有益的。
提醒:
服用鱼肝油多长时间要以孩子的体格发育情况而定。另外,宝宝鱼肝油的用量约为成人的四分之一,服用前要参照成人的量和医嘱选择用量,如宝宝情况有好转后及时减量甚至停药。另外,如果宝宝眼睛干涩,还可以用些滴液眼,每次一滴即可,一日两次。
6.肾出现问题
儿童患肾病,多从眼皮浮肿开始。花花只有五岁,但是他却换上了肾病综合症、肾功能衰竭!其实,花花一开始只是眼皮有点浮肿,没有引起家长的足够重视。以至于在半年之后出现面部浮肿、下肢浮肿,一经确诊就是肾病综合症、肾功能衰竭了。现在她不得不进行长期的透析治疗!
当今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对身体的保养了,其中中医调理的身体是副作用极小的一种,中医调理身体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拔火罐或者针灸等,其中拔火罐对身体没有任何的副作用,但是有很多人在拔火罐之后身体会出现黑色的斑点,这也意味着身体出现了一些问题,下面一起了解一下拔火罐黑色斑点是怎么回事。
拔火罐黑色斑点是怎么回事
拔罐,古时是用火使之产生负压,故称为火罐。拔罐疗法,它是祖国医学遗产之一,古代典籍中亦称之为角法。在我国民间使用很久了。
新一代拔罐器是以利用机械抽气原理使罐体内形成负压,使罐体吸附选定的部位,使皮下及浅层肌肉充血,刺激人体皮部、经筋、经络穴位以达到排除毒素、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扶正固本、促进新陈代谢、调动脏腑功能最终以达到净血血液的一种非药物自然物理生态疗法。
紫黑色
供血不足、有积寒
紫色并伴有黑斑
气血不畅通
紫点并有深浅不一的块状
风湿
鲜红而颜、局部发热
阳症、热症、实症、热毒炽盛、体质阴虚、火旺
红而暗
血脂粘稠、血脂高、供血不足
上面就是对拔火罐黑色斑点是怎么回事的介绍,通过了解以后我们知道身体拔完火罐出现不同的颜色意味着身体出现不同的症状,我们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及时的进行调理,另外拔火罐对身体调理的时候一定要掌握好穴位,并且时间不宜过久保证15分左右就可以。
饮食养生
运动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