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道养生是怎么回事

2019-10-13 │ 脉道养生是怎么回事 内热人冬季养生

感觉内热但不发烧是怎么回事?

很多朋友在平时的生活中总是感觉不到寒冷,于是很多人都说这样的人火力非常旺,甚至在严寒的冬季,依旧穿的十分单薄。正是因为这样,有的朋友总是感觉到身上非常热,但是测体温并没有发现身上有发烧的症状,这就有一些奇怪了。那么,感觉内热但不发烧到底是怎么回事?

内热的情况引起的常见的,人体的散热体系,除了皮肤、汗腺、呼吸对热量的散发外,体内各种液态物质如血、津液、元阴对热量的吸收和储纳也是使体温恒定不至于过高的一个重要因素。

所以当人体血、津液、元阴等物质亏损到一定程度,人体也会出现产热散热平衡的失调,从而出现各种发热性疾病,这就是产热相对过多的情况,在中医上把这种相对的热量过多引起的“内火(热)”称为“虚火(热)”。

“虚火(热)”的主要临床症状是自觉发热,测量体温往往无升高或有轻微升高(常在38℃左右,一般不超过39℃)?,热度往往在午后或夜间明显,劳累后症状会加重。除发热外,另外还可以见到手足心发烫、心烦失眠、口干目涩、咽干咽痛、骨蒸潮热、两颧潮红等症状。人体内血、津液、元阴等物质,是人体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人在完成生理活动时要消耗这些物质,同时又从饮食中吸收营养,使消耗的物质得到补充和充盈。

当人过度劳累、久病耗损、大量失血、饮食失宜等情况下,往往会导致体内的液态物质过度消耗而得不到及时的补充,这时,就导致了“虚火(热)”的发生。

另外,体内的液态物质在“实火(热)”和外来的六淫邪气中的“火(热)邪”的煎熬下也会大量减少,从而出现“虚火(热)”的症状。这种情况多见于感染发热性疾病的后期,患者出现低热不退,热度上午轻或无热度,午后和夜间热度升高,但一般不超过39℃,精神萎靡,知饥不欲食,口干但不喜饮,心烦失眠,咽干齿燥,大便干结,小便短少,等等。

对于这种疾病,就需要采用补养阴液的方法来治疗,只有使体内损耗的血、津液、元阴等阴液得到逐步的充盈,低热才能逐步好转。此外,对发热性疾病的治疗不当,比如说过度发汗,也会使体内阴液损伤,而导致“虚火(热)”。

全身发热的病人,不要乱脱衣服、要遵医嘱用一些降温的药物,但是不能加量,病人会吃不消的,可以用物理的方法降温,可以喝大量的开水,可以用冰袋,放在头部,放在大动脉处,不要放在脚底,不要放在肚子上、一定要正确放,不然会拉肚子,出现一系列的症状。

ys630.COm精选阅读

额头热但不发烧


有些人会感觉到额头发热但是并没有发烧,测量体温是正常的,那么这种情况是怎么回事。而且额头热但不发烧的人中多数为婴幼儿,为什么婴幼儿会出现额头热但是并没有发烧的情况呢。其实,很多父母都怕孩子冷,所以就给宝宝多穿衣服,多盖被子,这才导致宝宝额头热,但是却没有发烧的情况。

一、感冒

可能是感冒的前兆,只是体温还没有体现出来,可能过一段时间就会出现发烧的情况。此时,需要定时测量体温,如果体温过高需要药物退烧。

二、捂热

如果宝宝没有发烧那就可能是捂到了,可以少穿点,或者通风,让其自然降温。父母以及家里的老人都害怕宝宝冻到,其实小宝宝比我们大人更怕热,一般情况下,小宝宝穿的衣服要和大人一样多,或者比大人减少一件。因为小孩子的新陈代谢比大人要快,因此会比大人散更多的热,从而使身体热量较高,更不畏惧寒冷,如果给宝宝穿多衣服或者盖太多太厚的被子,就会使宝宝发热从而导致额头热但是并没有发烧。

三、宝宝发烧怎么办

1、

体温38.5℃以下首选物理降温进行干预。

发烧是儿童感染性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症状,对于发烧的处理大体可以分为“物理处理”和“药物处理”,通常来说,当儿童体温低于38℃时不需要采用药物处理,而是选择正确的物理降温方法即可。例如贴退热贴、多喝水、洗温水澡等方式都有助于体温的降低。

2、

婴幼儿体温38.5℃以上需要进行药物治疗。

如果发现孩子的体温已经超过38.5℃时,爸妈应该密切观察孩子的情况以便做出及时的反应。对于婴幼儿来说,当其体温超过38.5℃时,需要给予药物治疗。

3、

体温39℃以上需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治疗。

当孩子体温已经超过39℃属于高度发热时,通常情况下选择西药治疗。目前临床常用的是布洛芬类退烧药和扑热息痛类退烧药,这两类药物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安全的。但必须明确一点是,爸妈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尤其是注意用药的剂量,并且要将宝宝及时送院治疗。

皮肤发烫但不发烧?


皮肤发烫但是不发烧,很多人都有这种现象,其实这种现象一般是肾虚的表现,现代人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是很大的,有些人为了工作,经常熬夜加班,喝酒应酬,是很容易导致身体出现肾虚的,肾虚大家一定要重视,积极的治疗,不然会给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很大的影响。

男人肾虚如何调理

按摩脚底

大家都知道,按摩脚部对身体有很好的保健功效,对于肾虚的男性来讲,每天按一按脚心的涌泉穴能起到补肾固肾的功效。这是因为涌泉穴能益精补肾、强身健体。另外,按摩涌泉穴还可以预防衰老,对于肾虚引起的失眠、头晕、腰酸等症状都有不错的缓解功效。

中药泡脚

其实在按摩脚底之前,肾虚的男人也可以泡泡脚,这样做可以起到更好的按摩功效。除了用热水泡脚以外,我们也可以在泡脚水里加一些药材来达到养生的效果。例如可以加进补肾的肉苁蓉、淫羊藿等,它们也可以在无形中起到养肾的功效。

睡眠补肾

很多人不知道,睡不好以及睡眠时间太短也会影响肾脏的健康。专家认为,五脏六腑都会在你夜间睡觉时进行休养,但如果你经常熬夜,那么肾脏也会跟着一直运作,长时间下来,肾脏得不到休息,那么自然就会亏虚了。

节制房事

众所周知,房事过于频繁也会影响到身体健康,男性的肾脏是首当其冲的。如果你发现近期肾脏有点不舒服,或者出现了腰酸腰疼的情况,那么最好适当节欲,休养一段时间之后再过夫妻生活。

药茶可以缓解男性肾虚

生活里除了吃一些补肾的食物以外,其实有不少药茶也能养肾、固肾,下面就给大家推荐几款男人喝了能让肾脏变得更健康的药茶。

1、虾米茶

材料:虾米、绿茶。

做法:虾米与绿茶一起放进杯中,然后用开水冲泡,盖上杯盖焖几分钟即可饮用。

功效:虾米能补钙,但是很少人知道它也有治疗肾虚腰痛的作用,虾米加上绿茶能让温肾壮阳,男人可适量饮用。

2、胡桃蜜茶

材料:胡桃仁、绿茶、蜂蜜。

做法:胡桃仁碾碎,磨成细粉,冲泡时取适量与绿茶冲开,晾凉后加蜂蜜调味饮用。

功效:这款药茶具有温肾纳气的功效,对于男性因为肾虚而导致的性功能下降有不错的治疗功效,也有预防早泄、阳痿的作用。

3、菟丝子茶

材料:菟丝子、绿茶。

做法:菟丝子捣碎之后与绿茶冲泡开,浸泡几分钟趁热饮用。

功效:菟丝子茶能益肾、补阴,男人常喝这款茶饮还能明目、治疗肝肾虚。

宝宝全身发烫但不发烧


宝宝年龄比较小,体质相对较差,容易出现全身发烫的现象,但是这时候宝妈用体温计给宝宝量体温发现不发烧,出现这种情况,可能和消化不良有关,孩子的消化系统还在发育当中,如果消化酶和胃酸分泌量比较少,可能会出现这种现象,应该及时到医院进行相应的检查,避免对宝宝的健康造成不良的影响。

宝宝浑身发热但不发烧

引起身体发热测量体温不高,大便呈绿色和睡觉不踏实的原因多与消化不良有关,小儿消化系统发育不够成熟,消化酶和胃酸分泌减少。建议去医院系统检查下,明确病因及时对症处理

小孩发烧怎么办

1、体温37.5-38℃为低热,38-39℃为中热,39℃以上为高热。低热或中热有利于宝宝成长发育。发热是身体对病毒或细菌入侵所产生的一种反应。这种反应有利于歼灭入侵的病毒和细菌,从而有利于宝宝的正常成长发育。

2、不到高热不用药。体温达到39度以上就必须用药,而且刻不容缓。高热持续过久,可使身体的许多重要功能失调;由于氧气和营养素消耗大而加重心脏血管的负担;大脑兴奋过度而导致高热惊厥或过度抑制而引起昏睡;消化功能紊乱;抵抗力减弱,合并肺炎等。

3、宝宝高热,父母不必愈来愈紧张,只要按照上述各种建议,观察宝宝活动力、补充水分、必要时适度退热。体温越高,使用退热药的剂量越小,以免快速过分退热引起虚脱。要及时带宝宝就医。

当宝宝在小时候发烧感冒的时候,父母们不要马上就给他服用抗生素治疗,虽然抗生素的效果很好,但是也会降到孩子自身的抵抗力,很容易让身体产生抗药性,对孩子的未来是非常不利的,只有当发烧到一定程度是时候再采用药物治疗,普通的发烧采取物理降温就可以了。

经常发烧是怎么回事


发烧是比较常见到的疾病,很多的情况都会引起发烧,比如说感冒,发炎等等,人体的体温在正常的情况下是比较稳定的,不会总是发烧或者有低热的状态的,尤其是高热,对人体的危害是很大的,它能够很明显的让人体的消耗增加,并且对人体心,脑等器官都会有影响,所以如果经常发烧就需要注意了,一定要找到病因对症治疗。

如果经常发烧的患者需要多观察自己身体的变化,在发烧的同时有没有出现其它的症状,比如说恶心呕吐,拉肚子,心跳加快,呼吸困难等等,在就医时应该把自己的症状清楚的告知医生,这样有利于病情的正确诊断,尤其是小孩子不能自己表述身体的不适,只能靠家长的细心观察了,下面就介绍一下经常发烧是怎么回事吧。

(一) 发高烧的病因

1?感染性疾病 由细菌、病毒、原虫感染而引起,这是最常见的原因。如感冒、肺炎、支气管炎、疟疾等。

2?非感染性疾病 中暑、肿瘤、免疫性疾病,如红斑狼疮、类风湿病等。

(二) 高烧的诊断

(1) 高烧伴有全身发冷、寒战者,多为细菌或原虫感染,如败血症、疟疾、大叶性肺炎、急性肾盂肾炎、急性胆囊炎等。

(2) 高热伴4-6天出现,依次为水痘、猩红热、麻疹、伤寒等。

(3) 高烧伴剧烈头痛、呕吐者,多见于脑膜炎、脑炎。

(4) 高烧伴胸痛、咳嗽、气促者,见于呼吸系统病变,如肺炎、气管炎、胸膜炎。

(5) 高烧伴腹痛,右上腹痛可能为肝炎、肝脓肿、胆囊炎;满腹痛可能为腹膜炎。

(6) 高烧三周以上,多见于恶性肿瘤、结核、细菌性心内膜炎。

高烧病人必须到医院检查,明确诊断,进行针对病因的治疗,高烧才能好转,则单纯用退烧药只能临时起作用,药效过后依然高烧不退。

(三) 高热的表现

高烧时面色潮红,皮肤烫手,口渴咽干,精神不振,饮食不佳,呼吸和脉搏加快(从37℃开始计算,每升高1℃,脉搏加快10次)。病人开始嗜睡,重者出现昏迷、抽搐(惊厥)。

(四) 救护措施

(1)在高热刚开始的时候,由于皮肤血管强烈地收缩,病人可能出现寒战,此时不应急于采取退烧措施,而是注意保暖。寒战后体温迅速上升,再及时采取以下退烧措施。

(2) 卧床休息,多饮水,每日2000毫升左右,气温较高时更应多饮水。最好不用含糖多的饮料。

(3) 物理降温方法:冰袋:能减轻脑的充血水肿,对中枢神经系统有保护作用。具体方法是,从冰箱中取出冰块放入冷水中冲去棱角再装入热水袋中,连水带冰装1/2袋即可,排出空气盖紧盖口,查无漏水,放置病人前额,或枕部、颈部、双侧腋窝等处,每放置20分钟交换一下位置,以免发生冻伤。酒精擦浴:能使局部血管扩张,并利用酒精的蒸发作用带走热量,从而达到降温目的。用于物理降温的酒精浓度为30%左右。用70%~95%酒精加水1∶1~1∶2,也可用白酒配制。擦浴的部位为颈部、后枕部、双腋下、肘窝、大腿根部、踝窝等等,但不要擦拭胸部、腹部、手心、脚心等处,以免产生不良后果。酒精擦浴动作应轻柔,以皮肤微红为度,薄薄擦一层即可。如病人出现寒战,面色苍白,口唇青紫应立即停止擦浴,盖上被子保暖,饮一点糖水。

(4)在体温过高时使用药物降温。要避免用药过量和在短期内反复用药。退热药有大量出汗加强散热的作用,易发生虚脱,常用的退烧药有复方阿司匹林(ApC)、扑热息痛、安痛定、柴胡注射液等。有胃肠疾病的病人还可选用消炎痛栓剂,每次1/2枚塞入肛门,退烧效果也很好。长期高热不退者还可以给予紫雪丹、安宫牛黄丸口服和静滴清开灵注射液等等。

(5)加强护理,保证营养。高热病人常常食欲不振,出汗多,消耗大,应设法让病人多进富含高维生素等营养的易消化的消淡流质饮食,包括新鲜的菜汁、果汁等等,以增加机体的抵抗力。另外,高热病人唾液分泌减少,加上缺乏维生素,常有口舌干燥,舌炎及口腔溃烂,故需加强口腔护理,每日用淡盐水漱口2~3次,并配合服用维生素C和维生素B_2等药物,口腔溃破可用冰硼散外涂,口唇裂口涂以凡士林软膏,效果均很好。

(6)为防止惊厥,保证休息,以尽快退烧,尤其对小儿高烧病人,可适当使用镇静药,如安定和苯巴比妥、冬眠灵等药。但对老年人,神志不清的病人慎用或禁用,以免加重病情。

(7)定时测量体温,观察病情变化。在服用退热药或物理降温后半小时、1小时、2小时分别测体温一次,其他时间4~8小时一次,并记录下来,观察体温的变化情况。如体温持续不下降,应及时将病人送医院诊治,采取其他进一步的措施。测体温的正确方法:家庭一般以测量腋下温度较为方便,测得数加0.5℃即为口腔温度(实际人体温度)。测腋下温度前应将腋汗擦干,测量时间5~10分钟。如手边无体温表,可通过测病人的呼吸、脉搏来判断是否发烧。正常成人安静状态下呼吸每分钟12~16次,脉搏每分钟70~80次。按体温每升高1℃,呼吸每分钟增加3~4次,脉搏增加10次左右,那么,体温在39℃以上的高烧病人,呼吸可加快到每分钟24次,脉搏每分钟可达100次左右,借此来初步判断病人的发烧程度。

(8)病因治疗。高烧只是某些疾病的一个症状,单纯退烧有时效果不好,药效一过体温又复升高。所以,高烧时应重视寻找病因,针对病因治疗。感染性疾病引起的发烧,经足量有效的抗菌药物治疗,病情好转自然就会退烧了。

经常发烧的患者在饮食方面需要多加注意,平时要多吃些有营养食物,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及烟酒,适当的增加些体育锻炼,这样能够增强人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也会有助于病情的恢复和反复。

感觉肚子凉是怎么回事


我们都知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人经常会感觉到肚子凉,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都会发生肚子凉,这种现象所以肚子凉的时候应该多喝一些热水,多用一些保温袋敷一敷肚子,特别是对于女性来说,如果发生肚子凉的,现象很可能是因为宫寒导致的,更要引起重视,那么感觉肚子凉是怎么回事呢?

小肚子发凉是宫寒,因寒邪侵袭,不只血寒,且在子宫输卵管及腹腔内都结聚大量寒性液体,正是俗话所说的寒气块。

宫寒如何调理:

1、拔罐治疗

对于持续性的宫寒,可以用拔罐进行调理。拔罐可以把体内毒气逼出来,既能解除宫寒之痛又没有副作用。主要是在腰腹部正对着的背部进行拔罐,往下延伸到尾椎骨附近。每次拔罐要持续20--25分钟,每天拔两次,连续3天就能使宫寒症状明显减轻。

2、用小太阳取暖器烤腰腹部

当宫寒比较严重时,可以用取暖器(500W)的低档在腰腹部来回烤一烤。注意距离以不感到烫为主,不要离着太远或太近。

3、避免吃生冷、辛辣的食物

如果有宫寒症状一定不能吃生冷食物,包括一些寒性的蔬菜水果也不要多吃。辛辣的食物也避免吃,以免加重病症。最好多吃一些发热暖身体的汤类,像小米粥,羊汤等。多吃大枣、芡实、桂圆、荔枝等驱寒温补之物。

4、益母草+红糖+姜冲着喝

每天早晚喝两次,坚持服用5天左右,能有效缓解宫寒的症状。也能调节月经,补气血。

5、加强腹部保暖,经常用暖水袋热敷

晚上睡觉时一定要盖好腹部,即使是在炎热的夏天,因为半夜里还是会有些凉,别忘了搭一块毛巾被盖住肚子。只有养成腹部保暖的好习惯,才能避免宫寒的侵扰。最好每天睡觉前灌个暖水袋放在腹部热敷20分钟,这样对治疗宫寒很有帮助。

感觉身体虚是怎么回事


平时如果感到身体比较虚,这可能和平时劳累过度有关,另外饮食不良,情绪不良,工作忙,都可能会引起这种现象,另外从中医的角度来说,身体虚又分为气虚,血虚,阴虚或者阳虚,不同的体虚所引起的原因不同,调理的方法也会有所不同,所以说应该及时了解具体的情况,然后对症调养。

感觉身体虚是怎么回事

1 气虚:

气虚之体的主要表现为;少气懒言,全身疲倦乏力,声音低沉,动则气短,易出汗,头晕心悸,面色萎黄,食欲不振,虚热,汗,脱肛,子宫下垂,舌淡而胖,舌边有齿痕,脉弱等,为功能减退,不一定有病,气虚者需补气,补气的药物可选用人参,黄芪,党参等.

2 血虚

血虚之体的主要表现为:面色萎黄苍白,唇爪淡白,头晕乏力,眼花心悸,失眠多梦,大便干燥,妇女经水愆期,量少色淡,舌质淡,苔滑少津,脉细弱等.进补宜采用补血,养血,生血之法,补血的药物可选用当归,阿胶,熟地,桑椹子等.

3 阴虚:

又称阴虚火旺,俗称虚火,阴虚之体的主要表现为:怕热,易怒,面颊升火,口干咽痛,大便干燥,小便短赤或黄,舌少津液,五心(二只手心,二只脚心与头顶心)烦热,盗汗,腰酸背痛,梦遗滑精,舌质红,苔薄或光剥,脉细数等.进补宜采用补阴,滋阴,养阴等法,补阴虚的药物可选用生地,麦冬,玉竹,珍珠粉,银耳,冬虫夏草,石斛,龟板等.

4 阳虚

又称阳虚火衰,是气虚的进一步发展,阳虚之体的主要表现为:除有气虚的表现外,平时怕冷,四肢不温,喜热饮,体温常偏低,腰酸腿软,阳痿早泄,小腹冷痛,乏力,小便不利,舌质淡溥,苔白,脉沉细等.进补宜补阳,益阳,温阳:补阳虚的药物可选用红参,鹿茸,杜仲,虫草,肉桂,海马等.

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现在知道了身体虚是什么引起的,在平时的生活当中我们要注意对身体的调理,特别是要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和合理的饮食习惯,另外每天也需要对身体进行锻炼,这也是一种有效提高身体体质最重要的方法。

热门分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