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胸椎椎管狭窄是一种综合性疾病,一般好发于中老年人,男性居多,随着年纪的增长,身体器官功能会出现减退的情况,容易患有身体疾病,而胸椎椎管狭窄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正常生活。
单纯是胸椎椎管狭窄是可以通过如按摩等保守治疗的。但是合并椎管狭窄保守治疗效果就非常差了,手术是解决椎管狭窄的最好的办法。狭窄解除,神经受压就解除,腿部麻木疼痛症状才能好,如果狭窄时间太长了压迫导致神经变性了手术效果也不好了。
临床表现
胸椎椎管狭窄症的发病年龄多在中年好发部位为下胸椎主要位于胸7~11节段但在上胸段,甚至胸12段亦可遇到。
本病发展缓慢起初多表现为下肢麻木、无力、发凉、僵硬及不灵活双侧下肢可同时发病,也可一侧下肢先出现症状然后累及另一侧下肢。约半数患者有间歇性跛行,行走一段距离后症状加重,需弯腰或蹲下休息片刻方能再走。
较重者站立及行走不稳需持双拐或扶墙行走严重者截瘫患者胸腹部有束紧感或束带感,胸闷、腹胀,如病变平面高而严重者有呼吸困难。半数患者有腰背痛有的时间长达数年但仅有1/4的患者伴腿痛,且疼痛多不严重大小便功能障碍出现较晚,主要为解大小便无力,尿失禁少见患者一旦发病多呈进行性加重缓解期少而短。病情发展速度快慢不一,快者数月即发生截瘫。
治疗
1.胸椎椎管狭窄症的基本治疗原则胸椎椎管狭窄至今尚无有效的非手术疗法,因此,对症状明显、已影响生活工作者,大多数学者认为手术减压是解除压迫恢复脊髓功能的惟一有效方法因此,诊断一经确立即应尽早手术治疗特别是对脊髓损害发展较快者更需及早手术;一旦脊髓出现变性则后果不佳,且易造成完全瘫痪。
2.治疗胸椎椎管狭窄症的术式简介本病常用的术式为胸椎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术,可直接解除椎管后壁的压迫减压后脊髓轻度后移间接缓解前壁的压迫;减压范围可按需要向上下延长,在直视下手术操作较方便和安全;对合并有旁侧型椎间盘突出者可同时摘除髓核。但本手术易引起脊髓损伤甚至出现完全性截瘫因此在操作上一定要小心,切忌误伤。
腰椎类疾病有很多具体的情况,腰椎管狭窄就是其中的一种,患有腰椎管狭窄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患者不能像正常人一样步行,走一段时间就会出现跛行的现象,需要休息一会儿才能继续前行,关于此病的治疗方案也有好几个选择,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大类。
腰椎管狭窄的症状表现
(1)疼痛、肌体无力腰椎管狭窄常见于反复发作的腰背部疼痛,臀部及下肢放射痛,随后出现下肢麻木无力,肌肉萎缩。疼痛性质多种多样,可为酸痛、麻痛、胀痛、放电样及烧灼样疼痛。
(2)马尾神经受压症状小便不净,大便不能自控,会阴区麻木,性功能下降。
(3)间歇性跛行这是椎管狭窄的特征性表现。走路时出现间歇跛行,站立或蹲坐休息后好转。
发病原因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①先天性发育畸形,主要为先天性小椎管,特点是多节椎管发病,起病较早,神经功能症状明显;②骨质增生,黄韧带肥厚,后纵韧带骨化导致椎管内容积减小;③侧隐窝狭窄和椎间盘病变,对应节段的椎管狭窄;④创伤后骨折、椎体滑脱;⑤医源性狭窄,颈胸腰椎手术后脊柱不稳定继发后凸等畸形,畸形节段引起椎管狭窄。
腰椎管狭窄的治疗
1.非手术治疗
(1)卧床休息。
(2)持续牵引。
(3)理疗、推拿、按摩。
(4)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或激素硬膜外注射。
(5)痛点封闭。
非手术治疗无效,症状继续加重,疼痛。大小便出现问题。影响日常生活及工作。需手术治疗。
2.手术治疗
①前路、侧路手术:腰椎前路腰椎椎间融合、垂直外侧椎管减压椎体间融合术、极外侧椎管减压椎体间融合术。
②后路手术:经皮微创椎间孔镜下椎管减压术、经皮微创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术、经椎间盘镜下腰椎管减压术、腰椎后路经椎间孔减压椎体融合、腰椎后外侧减压融合术,腰椎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
在现实生活中腰椎管狭窄是一种腰部疾病,患有腰椎管狭窄就会容易导致下肢疼痛,尤其是小腿部位,走路或者是提重物会导致疼痛更加严重,出现腰椎管狭窄应该及时检查和治疗,同时也可以通过一些按摩来缓解疼痛症状。
一、血管狭窄性腿疼的特点:血管性间歇性跛行往往是单侧肢体受累, 患肢有发凉、麻木或足底有发紧感, 活动后小腿或足部肌肉发生胀痛或抽搐,其腿疼症状在站立休息后即可缓解,而不必象椎管狭窄性腿疼需要弯腰或下蹲等动作才能缓解症状。
血管狭窄患者骑自行车则会随着下肢运动、对血液供应需求的增加而出现供血相对不足的疼痛症状。
血管狭窄性腿疼病人可出现患肢皮温降低、皮肤粗糙、毛发稀疏等营养不良的表现,足背动脉、腘动脉或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缺血严重者可以出现下肢持续性疼痛,夜间疼痛明显即静息痛,在老年男性病人, 血管源性和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常常同时存在
可以通过下肢动脉彩超和腰椎核磁共振(MRI)检查鉴别诊断,应提高警惕避免误诊误治。
二、椎管狭窄性腿疼的特点:椎管狭窄可引起下肢间歇性跛行影响走路,症状常在腰椎过伸时加重,腰椎稍屈时减轻,所以这种病人可以骑自行车,不会因运动而出现腿疼症状发作或者加重;站立、行走特别是下坡时加重,坐位时减轻
有的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引起的腿疼,咳嗽时腿疼可加重,查体这种病人往往双下肢皮肤温度颜色正常,足背动脉搏动正常。临床上可以通过下肢动脉彩超和腰椎核磁共振(MRI)检查鉴别诊断。
血管狭窄和椎管狭窄是引起下肢腿疼的最常见的两种疾病,典型的临床表现就是间歇性跛行影响走路,临床上误诊误治率较高。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症状,该病发展到一定程度,将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从行动上的阻碍到瘫痪在床都有可能。因此,如果患上此症,一定要密切关注病情发展,及时调整治疗方针,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加强护理和预防。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的症状表现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造成腰腿痛是中老年常见的疾患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主要表现为间歇性跛行,即步行100-500米后单侧或双侧下肢出现麻木、胀痛、无力等症状,需要蹲下或弯腰休息一会才能再行走;有时小腿外侧、足背、足趾出现麻木或感觉迟钝等症状。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的治疗手段
如出现上述症状应该到医院骨科就诊,拍腰部的X片,了解腰椎的稳定性和骨质增生或疏松情况;作腰椎的核磁共振检查,了解腰椎椎管狭窄的严重程度,必要时还需作下肢肌电图的检查排除神经源性疾病。
对于轻度腰椎管狭窄症的患者(步行大于1公里,偶然出现上述症状,休息好后症状消失),可以保守治疗或观察;对于中、重度的患者(中度步行小于500米,重度步行小于100米)一般来说,保守治疗效果不好,需要手术治疗,手术的方法是对狭窄的椎管和神经根管道进行扩大减压,同时对不稳的腰椎节段进行植骨稳定。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手术治疗有价值吗?
有的患者惧怕作腰椎手术,担心手术后发生瘫痪,其实现代骨科发展很快,尤其脊柱外科的技术取得质的发展:三甲医院的手术室硬件与国际一流医院相差无几,高质量电刀的应用、清晰地C臂透视机和先进的骨科器械为手术的成功奠定了基础,多层次的学术交流和医生的专业化培训,使手术水平和质量大大提高。一般来说,手术的满意度应该达90%以上,发生意外和瘫痪的几率是很低的。当然,患者应选择医院,选对医生!
腰椎管狭窄在临床上是比较常见的,这种症状通常也会出现压迫神经的情况。对于腰椎管狭窄压迫神经怎么办的问题,因为会导致疼痛,所以也可以选择药物治疗。一般可以选择止疼药。
1.这种情况可应用非甾体类镇痛药如消炎痛、布洛芬等,以及肌肉松弛剂,如芬那露、盐酸乙哌立松等等.严重时,可静点类固醇类药物,如地塞米松,辅以脱水剂,如注射用七叶皂甙钠、甘露醇等. 这种病通常不会引起截瘫、但治疗过程中反反复复,因此,治疗中不要有恐惧、悲观、急躁情绪.
2.日常需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防止腰腿受凉,防止腰部过度活动;避免久坐,同一姿势不应保持太久;提重物时不要弯腰,应该先蹲下拿到重物,然后慢慢起身. 平时加强腰背肌功能锻炼。
3.药物治疗:主要指应用中医药进行治疗,口服或外用中药通过改善病变部位微循环,清除导致痉挛的致痛因子,促进由椎间盘突出、后纵韧带钙化、黄韧带肥厚、椎体增生等卡压和刺激神经、血管发生炎性水肿"胀大"的消除,促进椎间盘等突出物的化消吸收,使狭窄的椎管相对扩大,从而达到显著的治疗效果。
4.最好是保守治疗不要做手术,做手术风险太大了,做不好会下肢瘫痪的,腰椎管狭窄压迫神经症状是腿疼或麻,它压迫的是坐骨神经或马尾神经,引起的腿疼,主要原因是长期劳累损伤或受风引起的 腰部肌肉和韧带过于疲劳,也就是腰肌劳损。
腰椎管狭窄是一种常见的骨科疾病,该疾病的病因非常复杂,有一部分是先天性的,另外,人们在日常活动中出现的外伤也是重要病因,该疾病的危害非常大,严重的会导致截瘫,所以及时治疗很重要,今天为你推荐的是有效的中医治疗方法。
一、寒湿型:
【治法】散寒祛温,温通经络。
【方药】(1)主方甘姜苓术汤加味处方:干姜12克,炙甘草9克,白术15克,茯苓20克,杜仲、独活各12克,狗脊20克,牛膝15克。水煎服。
(2)二术苡仁汤处方:白术30克,薏苡仁20克,苍术15克。水煎服。
(3)强腰散处方:川乌30克,肉桂30克,干姜30克,白芷20克,胆南星20克,赤芍20克,樟脑30克。将上药共研为极细粉末,每次30~50克,开水冲调如糊状,摊于纱布,趁热时敷贴于痛处,隔日1换。
(4)独活寄生汤处方:独活6克,防风6克,川芎6克,牛膝6克,桑寄生18克,秦艽12克,杜仲12克,当归12克,茯苓12克,党参12克,熟地黄15克,白芍10克,细辛3克,甘草3克,肉桂2克(煽冲)。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7剂。
二、湿热型:
【治法】清热利湿,舒筋通络。
【方药】(1)主方四妙散加减处方:苍术、黄柏各12克,薏苡仁30克,忍冬藤、萆薢各20克,木瓜、防己、海桐皮、牛膝各15克,甘草6克。水煎服。
(2)补肾活血汤处方:当归、赤芍、木瓜、泽泻各10克,生地黄15克,桃仁、红花、川芎、桂枝、蜂房各6克,丹参9克,茯苓12克。水煎服。
三、肾虚型:
【治法】补肾填精益气。
【方药】(1)主方左归丸加减处方:熟地黄20克,山药、枸杞子各15克,山茱萸、菟丝子、茯苓、牡丹皮各12克,桑寄生、龟板(先煎)各30克,牛膝15克,牡丹皮、泽泻各lO克。水煎服。若肾阳虚者,去牡丹皮、泽泻、龟板,加熟附子12克,杜仲15克,肉桂5克,淫羊藿12克。
(2)温肾止痛丹处方:附子12克,淫羊藿、巴戟天、杜仲、桑寄生、黄芪、熟地黄、当归、赤芍、白芍、怀牛膝各15克,川芎9克,鸡血藤30克。水煎服。
(3)温肾通络汤处方:熟附子18克桂枝9克,淫羊藿18克,巴戟天15克,白芍15克,赤芍15克,丹参15克,牛膝15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忍冬藤15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剂。
(4)补肾壮腰汤处方:熟地黄20克,山茱萸15克,山药15克,杜仲12克,淫羊藿15克,狗脊12克,赤芍15克,丹参15克,桑寄生30克,熟附子10克,鸡血藤20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剂。
四、淤血型:
【治法】行气活血、舒筋祛瘀,通络止痛。佐以补肝益肾。
【方药】(1)主方补肾壮筋汤处方:熟地黄12克,当归12克,牛膝10克,山茱萸12克,茯苓12克,续断12克,杜仲10克,白芍10克,青皮5克,五加皮10克。水煎服,每日1剂。肾阴虚者,加女贞子10克、龟板15克(先煎)。肾阳虚者,加巴戟天12克、补骨脂10克、仙茅10克、淫羊藿10克。急性发作而疼痛较甚者,加乳香5克、钩藤10克、丝瓜络6克。气血虚弱者,加黄芪15克、何首乌30克。
饮食养生
运动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