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磷酸阿糖腺苷可能很多朋友没有听说过这种药,但是朋友们对于乙型肝炎肯定不陌生,乙型肝炎患者治疗疾病的时候往往会选用这种药物。当然单磷酸阿糖腺苷除了可以用乙型肝炎的治疗之外,还可以用于其他很多疾病的治疗,下面就针对单磷酸阿糖腺苷可以治疗哪些疾病来简单介绍。
单磷酸阿糖腺苷,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和其它病毒性感染如带状疱疹、单纯疱疹、生殖器疱疹等,此外在手足口病及儿童水痘方面也有一定的疗效。本品为抗脱氧核糖核酸(DNA)病毒药,其药理作用是与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聚合酶结合,使其活性降低而抑制DNA合成。
本品为抗脱氧核糖核酸(DNA)病毒药,其药理作用是与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聚合酶结合,使其活性降低而抑制DNA合成。单磷酸阿糖腺苷进入细胞后,经过磷酸化生成阿糖腺苷二磷酸(Ara-ADp)和阿糖腺苷三磷酸(Ara-ATp)。抗病毒活性主要由阿糖腺苷三磷酸(Ara-ATp)所引起,Ara-ATp与脱氧腺苷三磷酸(dATp)竞争地结合到病毒DNAp上,从而抑制了酶的活性及病毒DNA的合成,同时抑制病毒核苷酸还原酶的活性而抑制病毒DNA的合成,还能抑制病毒DNA末端脱氧核苷酰转移酶的活性,使Ara-A渗入到病毒的DNA中并连接在DNA链3′-OH位置的末端,抑制了病毒DNA的继续合成。
乙型肝炎患者一定要注意,这种疾病除了可以使用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之外,平时在生活中还要注意适当的控制饮食,尤其是尽量避免吃一些容易加重肝脏负担的食物,乙型肝炎患者不要抽烟喝酒,不要吃得太过辛辣,平时不能太操劳。
阿糖腺苷是一种白色的结晶粉末,主要用于治疗单纯性疱疹病毒引起的脑膜炎,阿糖腺苷还可以用来治疗水痘的感染,其实阿糖腺苷是一种光谱的抗病毒药物,能够抑制DNA的合成,一般阿糖腺苷在使用的时候患者会出现体重减轻的现象,这是一种正常现象,大姐可不必太过担心。
如果采用阿糖腺苷治疗单纯疱疹病毒导致的脑炎,则使用剂量是每千克体重十五毫克,通过静脉滴注的方式给药,一般需要十天为一个疗程,一个疗程就可以起到明显效果。阿糖腺苷治疗带状疱疹使用剂量是每千克体重十毫克,需要连续用药五天。
阿糖腺苷对于牛痘病毒或者是乙肝病毒都有一定效果,还对于腺病毒或者是伪狂犬病毒能够起到一定作用。阿糖腺苷用药的时候还有一些不良反应,比如可以是的人恶心呕吐,还可以使的用药者厌食便秘。
阿糖腺苷能够使得药品使用者体重减轻,有时候会使得用药者出现眩晕以及震颤的现象,甚至能够导致病人出现共计失调以及精神变态等严重后果,这种后果比较少见。用药期间可能出现血胆红素升高或者是白细胞数量减少的现象。
有时候啊糖腺苷还可以作为抗心律失常的药品使用,比如说可以对于阵发性室上心动过速进行治疗,也可以用于室上心律失常治疗。另外阿糖腺苷可以应用于心肌梗死或者是心绞痛的治疗。
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症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本病是由DNA病毒的单纯疱疹病毒所致,人类单纯疱疹病毒分为两型,即单纯疱疹病毒I型(HSV-I)和单纯疱疹病毒II型(HSV- II),I型主要引起生殖器以外的皮肤,粘膜(口腔粘膜)和器官(脑)的感染,II型主要引起生殖器部位皮肤粘膜感染,病毒经呼吸道,口腔,生殖器粘膜以及破损皮肤进入体内,潜居于人体正常粘膜,血液,唾液及感觉神经节细胞内,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如发热,胃肠功能紊乱,月经,妊娠,病灶感染和情绪改变时,体内潜伏的HSV被激活而发病。
人是单纯疤疹病毒唯一的自然宿主,此病毒存在于病人,恢复者或者是健康带菌者的水疱疤液,唾液及粪便中,传播方式主要是直接接触传染,亦可通过被唾液污染的餐具而间接传染。
单磷酸糖腺苷是注射用药是因为注射药,在平时很多人都不是很了解,因为大多数人只是对使用的药物比较关注,单磷酸糖腺苷在平时主要是治疗慢性乙肝炎以及其他病毒感染疾病,同时也能对带状疱疹起到缓解的作用,也可以治疗病毒性的生殖器疱疹,此外对预防传染出现的手足口病,儿童水痘都有一定的效果,在注射后可达到疗效。
药理毒理
本品为抗脱氧核糖核酸(DNA)病毒药,其药理作用是与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聚合酶结合,使其活性降低而抑制DNA合成。单磷酸阿糖腺苷进入细胞后,经过磷酸化生成阿糖腺苷二磷酸(Ara-ADp)和阿糖腺苷三磷酸(Ara-ATp)。抗病毒活性主要由阿糖腺苷三磷酸(Ara-ATp)所引起,Ara-ATp与脱氧腺苷三磷酸(dATp)竞争地结合到病毒DNAp上,从而抑制了酶的活性及病毒DNA的合成,同时抑制病毒核苷酸还原酶的活性而抑制病毒DNA的合成,还能抑制病毒DNA末端脱氧核苷酰转移酶的活性,使Ara-A渗入到病毒的DNA中并连接在DNA链3′-OH位置的末端,抑制了病毒DNA的继续合成。
药代动力
本品静脉滴注或肌内注射后可被血液和组织中腺苷脱氨酶代谢为阿糖次黄嘌呤(Ara-HX),使血药浓度很快下降。本品达到最高血药浓度的时间,肌内注射为3小时,静脉滴注为0.5小时;半衰期为3.5小时。本品在各组织中的分布不同,在肝、肾、脾脏中浓度最高,骨骼肌、脑内浓度低,脑脊液内的浓度为血浆浓度的35%~50%。约60%~80%的单磷酸阿糖腺苷以阿糖次黄嘌呤(Ara-HX) 的形式从尿中排泄。
适应症
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和其它病毒性感染如带状疱疹、单纯疱疹、生殖器疱疹等,此外在手足口病及儿童水痘方面也有一定的疗效。
用法用量
临用前,每瓶加2ml灭菌生理盐水溶解后肌内注射或缓慢静脉注射,或遵医嘱。成人按体重一次5~10mg/kg,一日一次。用药过程中密切注意不良反应的发生并及时处理。
不良反应
可见注射部位疼痛。极少情况下,有出现神经肌肉疼痛及关节疼痛,偶有见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或骨髓巨细胞增多现象,停药后可自行恢复,为可逆性,必要时可对症治疗。不良反应程度与给药量和疗程成正相关。
注意事项
如注射部位疼痛,必要时可加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解除疼痛症状。
很多注射过阿糖腺苷的患者都反应注射过后注射部位会出现疼痛感,除此之外阿糖腺苷就没有其它副作用了。事实上除了这些已经被证实的副作用之外,在注射阿糖腺苷之前还是非常有必要通过其说明书,更加详实的了解阿糖腺苷的性质,以实现科学的使用此种药物。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注射用单磷酸阿糖腺苷
商品名称:
汉语拼音:
剂型 注射剂
性状 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的疏松块状物或粉末。
主要成份 单磷酸阿糖腺苷
适应症 抗病毒药。可应用于疱疹病毒口炎、皮炎、病毒性带状疱疹等。
规格国药准字H20059896
不良反应
可见注射部位疼痛。极少情况下,有出现神经肌肉疼痛及关节疼痛,偶有见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或骨髓巨细胞增多现象,停药后可自行恢复,为可逆性,必要时可对症治疗。不良反应程度与给药量和疗程成正相关。
用法用量
临用前,每瓶加2ml灭菌生理盐水溶解后肌肉注射,缓慢静脉注射或遵医嘱。成人按体重一次5—10mg/kg,一日一次。用药过程中密切注意不良反应的发生并及时处理。
禁忌 尚不明确。
注意事项 1.如注射部位疼痛,必要时可加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解除疼痛症状。 2.用药过程中密切注意不良反应的发生并及时处理。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孕妇慎用。
儿童用药 尚不明确
老人用药 尚不明确
药物相互作用 1.不可与含钙的输液配伍。 2.不宜与血液、血浆及蛋白质输液剂配伍。 3.别嘌呤醇可加重本品对神经系统的毒性,不宜与别嘌呤醇并用。 4.与干扰素同用,可加重不良反应。
药代动力学
本品静脉滴注或肌内注射后可被血液和组织中腺苷脱氨酶代谢为阿糖次黄嘌呤(Ara-HX),使血药浓度很快下降。本品达到最高血药浓度的时间,肌内注射为3小时,静脉滴注为0.5小时;半衰期为3.5小时。本品在各组织中的分布不同,在肝、肾、脾脏中浓度最高,骨骼肌、脑内浓度低,脑脊液内的浓度为血浆浓度的35~50%。约60~80%的单磷酸阿糖腺苷以阿糖次黄嘌呤(Ara-HX)的形式从尿中排泄。
贮藏 遮光,严密,在干燥处保存。
有效期 24个月。
腺苷钴胺是一种能使神经充分营养的药物,也可以纠正多数贫血人贫血症的药物。但是它在纠正各种贫血症的同时会发生一些不良反应,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用药过后可能会引起缺铁性的贫血,因此,在吃这种药的同时,一定要注意补充补铁的试剂和补铁的药物。那么,注射用腺苷钴胺的作用到底是什么呢?
腺苷钴胺是一种用于巨幼细胞贫血,营养不良性贫血、妊娠期贫血、多发性神经炎、神经根炎、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神经麻痹。也可用于营养性神经疾患以及放射线和药物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
用法用量
肌内注射,一次0.5~1.5mg,一日1次。
注意事项
1.本品遇光易分解,溶解后要尽快使用。
2.治疗后期可能出现缺铁性贫血,应补充铁剂。
3.若将褐色西林瓶直接放置,药物会受光分解,请在临用之前打开遮光包装。
药物相互作用
1.不宜于氯丙嗪、维生素C、维生素K等混合于同一容器内。
2.氯霉素减少其吸收。
3.消胆胺可结合维生素B12减少其吸收。
4.与葡萄糖液有配伍禁忌。
5.与对氨基水杨酸钠不能并用。
药理毒理
本品是氰钴型维生素B12的同类物。为细胞合成核苷酸的重要辅酶,参与体内甲基转换及叶酸代谢,促进与甲基叶酸还原为四氢叶酸;也参与三羧酸循环,对神经髓鞘中脂蛋白的形成非常重要,可使巯基酶处干活性状态,从而参与广泛的蛋白质及脂肪代谢。本品能促进红细胞的发育与成熟,为完整形成神经鞘脊髓纤维和保持消化系统上皮细胞功能所必须的因素。
药代动力学
肌内注射后吸收迅速而且完全,1小时后血浆浓度达峰值,贮存于肝脏,主要从肾排出,大部分在最初8小时排出。
注射用腺苷钴胺适用于贫血、神经性病患以及由放射性药物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等。主要成分是酰苷钴胺。除了上述作用还可用于治疗颈椎病。一般是肌肉内注射,用量以毫克为基准。该药品遇光容易分解,要注意避光。说了这么多,是不是很好奇什么是注射用腺苷钴胺呢?就让我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吧!
(一)适用人群及症状
适用于巨幼细胞贫血,营养不良性贫血、妊娠期贫血、多发性神经炎、神经根炎、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神经麻痹。也可用于营养性神经疾患以及放射线和药物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
(二)用法用量
肌内注射,一次0.5~1.5mg,一日1次。
(三)不良反应
尚未见有关不良反应报道。
(四)禁忌
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五)注意事项
1.本品遇光易分解,溶解后要尽快使用。
2.治疗后期可能出现缺铁性贫血,应补充铁剂。
3.若将褐色西林瓶直接放置,药物会受光分解,请在临用之前打开遮光包装。
(六)药物相互作用
1.不宜于氯丙嗪、维生素C、维生素K等混合于同一容器内。
2.氯霉素减少其吸收。
3.消胆胺可结合维生素B12减少其吸收。
4.与葡萄糖液有配伍禁忌。
5.与对氨基水杨酸钠不能并用。
(七)药理毒理
本品是氰钴型维生素B12的同类物。为细胞合成核苷酸的重要辅酶,参与体内甲基转换及叶酸代谢,促进与甲基叶酸还原为四氢叶酸;也参与三羧酸循环,对神经髓鞘中脂蛋白的形成非常重要,可使巯基酶处干活性状态,从而参与广泛的蛋白质及脂肪代谢。本品能促进红细胞的发育与成熟,为完整形成神经鞘脊髓纤维和保持消化系统上皮细胞功能所必须的因素。
(八)药代动力学
肌内注射后吸收迅速而且完全,1小时后血浆浓度达峰值,贮存于肝脏,主要从肾排出,大部分在最初8小时排出。
(九)贮藏
遮光,密闭保存。
肝炎在生活中是很常见的疾病,一般早期的肝炎,五正规医院接受专业的治疗,肝炎的治愈率还是很高的,近几年来,肝炎的发病率是越来越高,其实肝病患者在早期,身体是会出现一些症状的,我们如果能及早的发现,就可以及早的治疗,治疗肝炎比较常见的药物有三磷酸腺苷注射剂,三磷酸腺苷注射剂对于治疗肝炎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注射用三磷酸腺苷二钠氯化镁为高能复合物,可透过各重要脏器的细胞膜,增加组织和细胞内ATp水平。在缺血缺氧状态下给细胞直接供能,从而改善细胞能量、代谢及细胞膜钠泵机制,减轻细胞肿胀,改善微循环障碍,恢复脏器功能。
注射用三磷酸腺苷二钠氯化镁副作用有:静脉滴速过快有降压作用,可引起胸闷、全身灼热感,停药或减慢滴速可恢复正常水平。因此如果要预防注射用三磷酸腺苷二钠氯化镁上述副作用的发生的话,就要严格按照注射用三磷酸腺苷二钠氯化镁用法用量使用治疗,切忌静脉滴速过快。
而注射用三磷酸腺苷二钠氯化镁的具体用法用量是静脉滴注: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250-500ml中,混匀。初始滴速控制在每分钟20滴以内,如无异常5分钟后,控制在每分钟50滴以内。一日一次,一次用量5mg/Kg。一次1-2瓶,一日一次。或遵医嘱。
注射用三磷酸腺苷二钠氯化镁为复方制剂,其组份为:三磷酸腺苷二钠0.1g与氯化镁32mg。注射用三磷酸腺苷二钠氯化镁为辅助用药,用于急性、慢性活动型肝炎、缺血性脑血管病后遗症、脑损伤、心肌炎等病症的辅助治疗。
而注射用三磷酸腺苷二钠氯化镁的储存方式是密闭,凉暗处(避光并不超过20℃)保存。有效期暂定18个月。但是如果过期使用注射用三磷酸腺苷二钠氯化镁是不被允许的,因为对于超过有效期的药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之规定,已属于劣药,不能再使用!
肝炎是肝脏炎症的统称。通常是指由多种致病因素--如病毒、细菌、寄生虫、化学毒物、药物、酒精、自身免疫因素等使肝脏细胞受到破坏,肝脏的功能受到损害,引起身体一系列不适症状,以及肝功能指标的异常。
由于引发肝炎的病因不同,虽然有类似的临床表现,但是在病原学、血清学、损伤机制、临床经过及预后、肝外损害、诊断及治疗等方面往往有明显的不同。
发生肝炎的原因有很多,而且每个的肝炎的原因是不同的,有人因为身体原因,有人是因为遗传原因。需要注意的是,通常我们生活中所说的肝炎,多数指的是由甲型、乙型、丙型等肝炎病毒引起的病毒性肝炎。
肝炎的分类!
1.根据病因:可以分为病毒性、细菌性(如阿米巴)药物性、酒精性、中毒性、自身免疫性、非酒精性脂肪性等。
2.根据病程长短:可以分为急性肝炎、慢性肝炎等。
3.根据有无出现黄疸:急性肝炎可分为急性黄疸型肝炎和急性无黄疸型肝炎。
4.根据病情轻重程度:慢性肝炎可以分为轻度、中度、重度等。
注射用磷酸肌酸钠是白色粉末状或结晶状粉末。一般用于心脏手术中,用来保护心肌。除此之外,还可以提高运动机能,刺激生长激素分泌。该药品妇女儿童皆可使用,使用时要静脉注射,注意用量。贮藏时要密封,在阴暗阴凉处保存。注射用磷酸肌酸钠的主要成份为磷酸肌酸二钠盐四水合物,用药时需要谨遵医嘱。接下来就让我们来看看注射用磷酸肌酸钠应该注意什么吧!
(一)【药理作用】 药理作用磷酸肌酸在肌肉收缩的能量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它是心肌和骨骼肌的化学能量储备,并用于ATp的再合成,ATp的水解为肌动球蛋白收缩过程提供能量。
(二)【药物相互作用】 本品不与其它药物发生相互作用。
(三)【产品规格】 1.0g(以C4H8N3O5pNa2计)
(四)【药品成分】 磷酸肌酸二钠盐四水合物
(五)【儿童用药】 通常无需调整用药剂量,但肾功能不全者应适当减少用药剂量。
(六)【用法用量】 遵医嘱静脉滴注,每次1g(1瓶),每日1-2次,在30-45分钟内静脉滴注。心脏手术时加入心脏停搏液中保护心肌:心脏停搏液中的浓度为10mmol/L。
(七)【贮藏方法】 密封,在凉暗干燥处保存。
(八)【注意事项】 快速静脉注射1g以上的磷酸肌酸钠可能会引起血压降低。大剂量(5-10g/日)给药引起大量磷酸盐摄入,可能影响钙代谢和调节稳态的激素的分泌,影响肾功能和嘌呤代谢。上述大剂量需慎用且仅可短期使用。
(九)【适应症】遵医嘱静脉滴注,每次1g(1瓶),每日1-2次,在30-45分钟内静脉滴注。心脏手术时加入心脏停搏液中保护心肌:心脏停搏液中的浓度为10mmol/L。
(十)【药理毒理】药理作用磷酸肌酸在肌肉收缩的能量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它是心肌和骨骼肌的化学能量储备,并用于ATp的再合成,ATp的水解为肌动球蛋白收缩过程提供能量。氧化代谢减慢导致的能量供给不足是心肌细胞损伤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磷酸肌酸水平不足在心收缩力和功能恢复能力的损伤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实际上,在心肌损伤中,细胞内高能磷酸化合物的数量,与细胞的存活和收缩功能恢复能力之间存在紧密关系。所以保持高能磷酸合成物的水平成为各种限制心肌损伤方法的基本原则,同时也是心脏代谢保护的基础。动物实验和人体的心脏停搏实验显示了磷酸肌酸钠的作用和其保护心肌的可能性。药理学实验显示:预先肌内注射磷酸肌酸钠,对异丙肾上腺素(大鼠和鸽子)、甲状腺素(大鼠)、吐根碱(豚鼠)、p-硝基苯酚(大鼠)劳力(大鼠)等原因导致的各种心肌疾病有剂量依赖性的保护作用;磷酸肌酸钠对离体的青蛙、大鼠和豚鼠的心脏以及豚鼠的心耳发挥正性肌力作用;磷酸肌酸钠可对拮抗缺氧对离体豚鼠心房的负性肌力作用;在对体内和离体的多种试验模型的试验中,向心脏停搏液中加入磷酸肌酸钠均可加强对心肌的保护;磷酸肌酸钠对冠状动脉阻塞引起的实验性心肌阻塞及心率失常提供保护;磷酸肌酸钠的心肌保护功能与以下作用相关:稳定肌纤维膜;通过抑制核苷酸分解而保持细胞内腺嘌呤核苷酸水平,一直缺血心肌部位的磷脂降解;通过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而改善缺血部位的微循环。毒理作用:动物实验显示,短期和长期使用磷酸肌酸钠进行治疗均无潜在毒性。磷酸肌酸钠无致畸作用。
很多人都曾经或多或少使用过抗生素类药物,然而注射用阿奇霉素使用的频率几乎和人们都知道的抗生素类头孢一样高。但是注射用阿奇霉素的使用范围还是很大的,它可以治疗支气管的炎症、肺部的炎症和盆腔炎。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注射用阿奇霉素还是比较安全的,因此孕妇、老人和孩子都可以注射治疗疾病。它的具体说明如下。
适应症
本品适用于敏感致病菌株所引起的下列感染:
1、由肺炎衣原体、流感嗜血杆菌、嗜肺军团菌、卡他摩拉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或肺炎链球菌引起的需要首先采取静脉滴注治疗的社区获得性肺炎。
2、由沙眼衣原体、淋病双球菌、人型支原体引起的需首先采取静脉滴注治疗的盆腔炎。若怀疑合并厌氧菌感染,应合用抗厌氧菌的抗菌素。
用法用量
将本品加入到250ml或500ml的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中,使最终阿奇霉素浓度为1.0~2.0mg/ml静脉滴注,滴注时间不少于60分钟。
不良反应
1、本品常见不良反应有:
①胃肠道反应:腹泻、恶心、腹痛、稀便、呕吐等;
②局部反应:注射部位疼痛、局部炎症等;
③皮肤反应:皮疹、搔痒等;
④其它反应:如厌食、头晕或呼吸困难等。
2、本品尚可引起下列反应:
①消化系统:消化不良、胃肠胀气、口腔念珠菌病、胃炎等;
②神经系统:头痛、嗜睡等;
③过敏反应:支气管痉挛等;
④其它反应:味觉异常等;
⑤实验室检查:血清ALT、AST、肌酐、LDH、胆红素及碱性磷酸酶升高,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计数减少。
禁忌
对阿奇霉素、红霉素或其他任何大环内酯类药物过敏者禁用。
注意事项
1、肝功能不全者慎用。
2、用药期间如果发生过敏反应(如血管神经性水肿、皮肤反应、Stevens-Johnson综合症及毒性表皮坏死等等)应立即停药并采取适当治疗措施。
3、治疗期间,若患者出现腹泻症状,应考虑是否有伪膜性肠炎发生,如果诊断确定,应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包括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补充蛋白质等。
4、本品每次滴注时间不少于60分钟,滴注液浓度不得高于2.0mg/ml。
5、本品溶媒含有乙醇,乙醇过敏者慎用。
众所周知,阿奇霉素注射液是一种可以治疗肺部炎症、身体内支气管炎等炎症的药剂,它是白色块状粉末,它的不良反应也很少,可能会表现为肠道消化不良,腹痛,头痛,嗜睡的症状,但停药后此类症状会减轻直至消失。对于不同年龄患者,它使用剂量也会有所不同。那阿奇霉素注射液儿童用量是多少呢?
阿奇霉素注射液,适应症为本品适用于敏感致病菌株所引起的下列感染:1、由肺炎衣原体、流感嗜血杆菌、嗜肺军团菌、卡他摩拉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或肺炎链球菌引起的需要首先采取静脉滴注治疗的社区获得性肺炎。2、由沙眼衣原体、淋病双球菌、人型支原体引起的需首先采取静脉滴注治疗的盆腔炎。若怀疑合并厌氧菌感染,应合用抗厌氧菌的抗菌素。
阿奇霉素注射液可以治疗肺炎、支气管炎等炎症,对于不同年龄患者使用剂量会有所不同。那阿奇霉素注射液儿童用量是多少呢?
阿奇霉素注射液毒理研究:遗传毒性:人淋巴细胞试验、小鼠骨髓微核试验和小鼠体外淋巴瘤细胞试验的结果均证实本品无致突变作用。所以,阿奇霉素注射液还算安全,儿童都可以使用来治疗支气管炎、肺炎等疾病。
儿童使用阿奇霉素注射液时要注意:1、肝功能不全者慎用。 2、用药期间如果发生过敏反应(如血管神经性水肿、皮肤反应、Stevens-Johnson综合症及毒性表皮坏死等等)应立即停药并采取适当治疗措施。3、本品每次滴注时间不少于60分钟,滴注液浓度不得高于2.0mg/ml。 4、本品溶媒含有乙醇,乙醇过敏者慎重。
阿奇霉素注射液儿童用量是: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儿童用量为每次小于0.5g,每天1次,至少连续用药2天。继之换用阿奇霉素口服制剂小于0.5g/天,治疗7~10天为一个疗程。转为口服治疗时间应由医生根据临床反应确定。
治疗盆腔炎,儿童用量为每次小于0.5g,每天一次,用药1天或2天后,改用阿奇霉素口服制剂小于0.25g/天,以7天为一个疗程,转为口服治疗时问应由医生根据临床反应确定。若怀疑合并有厌氧菌感染,则应合用抗厌氧菌药物。
注射用乳糖酸阿奇霉素是一种处方药物,这种药的用途还是很广的,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这是一种抗生素类的药物,所以使用过程中有很多注意事项,比如有的人用了这种药之后会出现腹泻症状,这时候需要停止用药,另外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那么这种注射类药物有什么作用和功效呢?
注射用乳糖酸阿奇霉素作用:
注射用乳糖酸阿奇霉素功能主治,本品适用于敏感病原体所引起的下列感染:
1.由肺炎衣原体、流感嗜血杆菌、嗜肺军团菌、卡他摩拉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或肺炎链球菌引起的需要首先采取静脉给药治疗的社区获得性肺炎。
2.由沙眼衣原体、淋病双球菌、人型支原体引起的需首先采取静脉给药治疗的盆腔炎。若怀疑合并厌氧菌感染,应合用抗厌氧菌的抗菌素。
注射用乳糖酸阿奇霉素功能主治,注射用乳糖酸阿奇霉素是使用高效的抗生素,对多种细菌都比较的敏感,用药多种感染性的疾病。乳酸唐阿奇霉素虽然有很好的抗菌效果,但是也有一定的不良反应,有个别的病人会表现出过敏的反应,也有一些其他消化道的表现。注射用乳糖酸阿奇霉素功能主治,注射用乳糖酸阿奇霉素可能出现疼痛,无力等现象。静脉注射乳糖酸阿奇霉素后疼痛不适考虑应用药物不良反应,可停止注射,改口服药物治疗。是药对血管的刺激,最好还是用生理盐水配药。
注射用乳糖酸阿奇霉素功能主治,本品适用于敏感病原体所引起的下列感染:1.肺炎衣原体、流感嗜血杆菌、嗜肺军团菌、卡他摩拉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或肺炎链球菌引起的需要首先采取静脉给药治疗的社区获得性肺炎。2.由沙眼衣原体、淋病双球菌、人型支原体引起的需首先采取静脉给药治疗的盆腔炎。注射用乳糖酸阿奇霉素功能主治,若怀疑合并厌氧菌感染,应合用抗厌氧菌的抗菌素。提的这种药属于大环内酯类药,主要治疗支原体,衣原体感染。这些病原菌主要引起的呼吸道疾病。症状如;发热,咳嗽等。阿奇霉素一般来说是比较安全的。注射用乳糖酸阿奇霉素功能主治,它的副作用偶尔在一部分人服用后出现,主要是胃肠道的症状,例如:恶心、胃不舒服,婴幼儿服用可能出现大便稀,还有的可能会出皮疹,但是这些发生的机率很小。
饮食养生
运动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