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存在许许多多的药材,难免有一些药材是我们不认识的,但只要我们有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相信我们可以慢慢的知道更多的医学药材。那么对于海蟹壳这种药材你了解吗?
【来源】药材基源:为梭子蟹科动物三疣梭子蟹的甲壳。
【原形态】三疣梭子蟹,头胸甲呈梭形,一般长约82mm,宽150mm左右。稍隆起,表面具分散细颗粒,胃区有横行颗粒线1条,左、右鳃区各有1条。有疣状突起3个,中胃区1人,心区2个较小。额部平,分为2个锐齿,较眼窝背缘的内齿略小;眼窝背缘的外齿及腹缘的内齿均大而尖。口上脊露出在两额齿间。前侧缘包括外眼窝共9枚,末齿特别长大相对呈梭状。螯足发达,长节棱柱状,前缘具4锐刺,腕节内外末缘名具1刺,掌节在雄体甚长,背面两隆脊的前端各具1刺,外基角具1刺,两指节内缘均具钝齿。第4对步足呈桨状,腕节短宽,前节与指节扁平,各节边缘均具短毛。雄体蓝绿色,雌体深紫色。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常生活于水深10-30m的泥沙质海底,喜食动物尸体、小鱼虾及海藻等,4-7月初为产卵季节,这是我国产量最大的食用蟹。
【性味】味咸;性凉
【功能主治】消食化滞;活血止痛;解毒消肿。主饮食积滞;跌伤瘀痛;痈肿疮毒
【用法用量】内服:煅存性研末,3-10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摘录】《中华本草》
通过本篇文章对海蟹壳的详细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关于海蟹壳的相关作用和食用方法等。海蟹壳的价值可以通过其功效中看出,充分的体现了海蟹壳的重要性。
疾病产生需要药的改善,不同的疾病药物选择也是不同的,想要能够很好的治疗自身疾病,就需要对症下药,中药螃蟹甲对治疗某些疾病也是有着很好的帮助。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这种药材。
【别名】露木、露木尔
【来源】唇形科糙苏属植物 螃蟹甲 phlomis younghusbandii Mukerjee,以 块根 入药。9~10月地上部分枯萎时,挖取块根,洗净切片晒干。
【性味】甘,平。
【功能主治】镇咳化痰,清热凉血。用于感冒咳嗽,支气管炎,并治久疮不愈。
【用法用量】1~3钱。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出处】《西藏常用中草药》
上文我们介绍了什么是螃蟹甲,我们也了解了中药螃蟹甲的功效与作用,我们知道螃蟹甲的功效是非常强大的,大家可以吃一些螃蟹甲用于养生。
我们知道螃蟹酒对人体健康是十分有益处的,市面上也很多螃蟹酒,但你知道哪些人适合吃螃蟹酒吗?什么时候吃效果会更好?今天就给大家仔细分析下螃蟹酒的相关知识。
【处方】蟹壳1个(炙脆)。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肿毒初起。
【用法用量】临睡黄酒冲服。即至重,2服全愈。
【摘录】《仙拈集》卷四
【处方】生螃蟹(大者1个,小者3个)。
【功能主治】浑身打伤。
【用法用量】石臼内捣碎,滚黄酒冲服。其渣奄伤处,骨内谷谷有声,其骨自接。即打伤者一夜即愈。
【摘录】《仙拈集》卷四
大家现在明白了螃蟹酒的作用了吧,不过该药并不适用于所有病症,这一点是需要注意的地方,另外在使用螃蟹酒治疗疾病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药物的正确使用,以免给身体带来不适。
中药山螃蟹的功效与作用是非常大的,我们生活中可以常见到山螃蟹,利用山螃蟹的药性和食疗性,将给我们养生保健带来很多预想不到的收获,下面我们看看中药山螃蟹。
【别名】纵横子
【来源】药材基源:为溪蟹科动物束腹蟹的全体。
【原形态】束腹蟹,头胸甲长24.6mm,宽30.5mm。背面光滑具微细凹点,额后隆脊显着。心、胃区具较深的“H”形细沟。额缘平直光滑,中部稍凹。眼窜背缘光滑,外眼窝较小。前侧缘具3齿,第1、第3两齿较小,第2齿侧缘的长度大于第1齿。后侧缘具斜行隆线。螯足不对称,长节背缘近末端处具1小锐齿,内外侧面具细皱襞,腹面光滑,腕节内末角具1锐刺,掌节光滑,两指长,内缘具不等大的钝齿。步足光滑,长节前缘近末端处具1锐齿,腕节背面除末对步足外,均具1隆脊,前节背面具1浅沟,后缘具2列小刺,各2枚,指节较前节为长,具4裂小刺,各2-3枚,雄性腹部第5节呈半圆形,第6节基半部窄长,末半部较宽,呈半圆形,状如束腰,尾节长度大于宽度,末端钝圆,雌性腹部呈长圆形。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活于山溪中。
【性味】味咸;性寒
【归经】肝;肾经
【功能主治】活血止痛;散瘀消癓。主产后血瘀腹痛;癓瘕积块;跌打伤痛
【用法用量】内服:焙干研末,适量。外用:适量,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上文我们介绍了什么是山螃蟹,我们也了解了中药山螃蟹的功效与作用,我们知道山螃蟹的功效是非常强大的,大家可以吃一些山螃蟹用于养生。
世界上存在许许多多的药材,难免有一些药材是我们不认识的,但只要我们有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相信我们可以慢慢的知道更多的医学药材。那么对于石螃蟹这种药材你了解吗?
【来源】药材基源:为荨麻科植物异叶楼梯草的根茎。
【原形态】小草本,高5-20cm。茎下部有疏柔毛。叶片近圆形或椭圆形,长3-10mm,全缘,只在边缘有钟乳体,退化叶更小,长2-4mm;茎中部以上叶渐变大,正常叶斜楔形、斜椭圆形或斜披针形,长0.8-4cm,宽0.4-1.2cm,先端微尖至渐尖,基部斜楔形,边缘中部以上有疏齿,钟乳体稀疏,长0.3-0.7mm;三出脉。雌雄异株;雄花序近无梗,直径约2mm,有3-10花;花序托极小,约有2个卵形苞片,小苞片近条形,长l-2mm;雄花花被片4。雌花序直径2-5mm;花序托小或明显呈盘状,边缘有少数苞片,中央有多数花。瘦果纺锤形,长约0.9mm,约有6条纵肋。花、果期夏、秋季。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0-3000m的山地林中、沟边、石上,有时附生树木干上。
【性味】微苦;辛;性平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散瘀消肿;祛风除湿。主赤白痢疾;无名肿毒;跌打瘀肿;风湿痹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泡酒。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根茎:味微苦,性平。有清热利湿、 消肿解毒的功能。用治风湿疼痛、红白痢疾、跌打扭伤、无名肿毒。
【摘录】《中华本草》
通过上面文章的介绍,相信大家对于石螃蟹有了一定的了解,石螃蟹对于人体健康非常的有好处,大家可以试一试。
这个螃蟹真的非常的好,螃蟹中的营养物质不仅丰富,还有非常多的功效与作用。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这个螃蟹的功效与作用以及这个螃蟹的吃法,接下来赶紧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螃蟹的功效与作用
螃蟹的功效概述
螃蟹味咸,性寒,有小毒。入肝、胃经。能养筋益气、理胃消食,散诸热,通经络,解结散血。全蟹可治胸中邪气,郁结瘀血,筋骨伤折,斜面肿;煮酒食之治产后肚腹痛,恶露不下;蟹壳治漆疮。
螃蟹的名家论述
中国食蟹的历史悠久,《逸周书.五会解》、《周礼.天官.疱人》中均有记载。
孟诜说,蟹,主散诸热,治胃气,理筋脉,消食。醋食之,利肢节。
《随息居饮食谱》:蟹,甘咸寒,补骨髓,利肢节,续绝饬,滋肝阴,充胃液,养筋活血。爪可催产,堕胎。
《本草经疏》:跌打损伤,血热瘀滞者宜之。
《本草衍义》:此物极动风,体有风疾人,不可食。
《本草纲目》:蟹不可同柿及荆芥食,发霍乱,动风。
《本经逢原》:蟹与柿性寒,所以二物不宜同食,令人泄泻,发症瘕。
《随息居饮食谱》:蟹,多食发风,积冷,孕妇及中气虚寒,时感未清,痰嗽便泻者,均忌。反荆芥,又忌与柿食,误犯则腹痛吐利。
《别录》:蟹爪主破胞堕胎。
《本草纲目》:蟹爪堕生胎,下死胎。
螃蟹的食疗附方
(1)酒侵生蟹
鲜河蟹250g,捣烂,以黄酒煨热,温浸20分钟左右,取汁多次饮之,并用其渣敷患处。
源于《唐瑶经验方》。本方取蟹之全体,用以续筋活血,以黄酒行血脉、助药力。兼以外敷,对骨节离脱(脱臼)有较好的疗效。原方说半日内,骨内谷谷有声即好,表明了制方人的经验。
(2)合骨散
河蟹30~50g,焙干研末。每次20g,白酒送服。
源于《泉州本草》。本方用河蟹续筋接骨,活血行瘀,仍以酒助药力。用于跌打骨折筋断,瘀肿疼痛。
(3)螃蟹山楂散
螃蟹、山楂各30g。焙干,共研细末。每次10~20g,白酒送服。
《滇南本草》治妇人产后因血瘀引起的儿枕痛,用螃蟹研末,热烧酒服,谓有良效。增加山楂一味活血化瘀,更为适宜。
(4)螃蟹丸
螃蟹500g,烧存性,研末,拌以黄酒,作成小丸。每日2次,每次25g,温开水送下。
源于《濒湖集简方》。螃蟹治湿热黄疸,为民间经验,可用作辅助治疗。
吃螃蟹的方法
剪掉大闸蟹的八只脚,包括两只大钳,放凉后其中的肉会自动与蟹壳分开,很容易被捅出甚至是被吸出,因此要留待最后来吃。
将蟹掩(即蟹肚脐部分的一小块盖,公蟹母蟹形状不同)去掉,顺势揭开蟹盖。
先吃蟹盖部分,用小勺把中间的蟹胃部分舀出,轻轻将外面包裹着的蟹黄吮干净。注意,不要吮破中间那个呈三角锥形的蟹胃,应将其丢弃。
吃完蟹盖轮到蟹身,先用剪刀将多余的蟹脚、蟹嘴和蟹肺剪掉。
用勺柄将蟹身中间一个呈六角形的片状物挑出来,那是蟹心部分,丢弃。
用小勺舀点醋淋在蟹身上,然后把蟹身的蟹黄蟹膏吃干净。
把蟹身掰成两半,此时可见成丝状的蟹肉。只要顺着蟹脚来撕,就可以将蟹肉拆出。吃干净的蟹壳是完整呈半透明状的。
用剪刀把蟹腿剪成三截,最末一节蟹脚尖可充当工具。先用蟹脚尖细的那一头把蟹腿中段的肉捅出来,再用蟹脚尖粗的那一头把蟹腿前段的肉捅出来。
将蟹钳分成三段,前两段都可将蟹壳直接剪开,用勺舀出肉。最后的那只钳子,技巧是剪开两边,然后用手往相反的方向掰两只钳脚,钳壳就完整地分开了。
结语:相信看完了以上的这篇文章之后,大家对于这个螃蟹的功效与作用以及这个螃蟹的吃法一定是有了一个比较全新的认识以及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了吧!这个螃蟹是非常有营养的食材,平时可以多吃一些哦!
饮食养生
运动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