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只是知道牛蒡的功效好,将牛蒡吃了之后就会将牛蒡的根扔掉,这个也不怪,因为很多人对这种牛蒡根的功效不是很了解,也根本不知道牛蒡的根是用来干什么的,牛蒡根其实功效也是很多的,牛蒡根也可以吃,作为美食,作为药材,作为各种各样的食材,煲汤,炖肉等都是可以吃的,那么牛蒡根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主治:风热感冒、温病初起;风热或肺热咳嗽、咯痰不畅;咽喉肿痛;斑疹不透;麻疹初期,疹出不畅及风疹瘙痒;疮疡肿毒及痄腮等。生用可润肠通便,热毒咽喉红肿疼痛,兼有热结便秘尤宜。
用于风热感冒,咽喉肿痛。该品辛散苦泄,寒能清热,故有疏散风热,宣肺利咽之效,用治风热感冒、咽喉肿痛,常 配银花、连翘、荆芥、桔梗等同用,如银翘散;若风热壅盛,咽喉肿痛,热毒较甚者,可与大黄、薄荷、荆芥、防风等同用, 如牛蒡汤;若风热咳嗽,痰多不畅者,常配荆芥、桔梗、前胡、甘草。
用于麻疹不透。该品清泄透散,能疏散风热,透泄热毒而促使疹子透发,崐用治麻疹不透或透而复隐,常配薄荷、荆芥、蝉蜕、紫草等同用,如透疹汤。
希望通过我们的介绍让大家对这个牛蒡根的功效有所了解和认识,大家知道了牛蒡根的作用之后就可以更好的利用到牛蒡根的价值,从而不会将牛蒡根盲目扔掉,如果懂牛蒡根药效的人还会将牛蒡干晒干之后将牛蒡根碾成粉末用来保存给自己治病。
现代人由于身体素质变得越来越差,稍不注意就会出现感冒发烧的情况,如果一出现感冒就需要吃一些强效感冒药,这些药物组成这些药物里面含有很多的抗生素,如果经常吃这些药物副作用是非常大的,患者在出现感冒的时候也可以吃一些小柴胡颗粒,那么柴胡有哪些作用与功效呢?
我有一个闺蜜,她从小身体底子就弱,每次的月经都不准时,而且还痛经,我们都替她担忧。可是最近见她,感觉她整个人气色都很好,而且她说他现在月经很有规律,也不难受了,我很诧异,她是如何做到的,细问之下,她说是通过中药来调理的身体。现在越来越多人都倾向于中药调理。
没想到,我这个闺蜜为了自己的身体,真的很用心,她前段时间每天都用柴胡与当归、白芍、香附、郁金等一起熬制中药,每天都按时喝,大家都知道中药很苦,但是凡事付出才有回报,为了自己以后的健康生活,现在遭点罪不算什么,只要有效果,再苦也认了,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果然有好转。
我听了之后,深深地被她的执着折服了,看到她现在不用受月经的困扰,我真的替她开心。我回去之后也要把柴胡的功效向其他人宣传,这样,可以有更多的人免于病痛的折磨,这也是一种造福。柴胡还可以预防感冒,提高人体对免疫力,帮助我们抵抗病毒,真的很不错。
柴胡可以治疗人的感冒发烧,而且他对于女性的月经也是非常有效果,如果女性出现痛经的话可以选择服用一些柴胡,柴胡的作用与功效有很多种,但是小编提醒您在平时的时候自己不能够随意的乱用药物,因为随意乱用药物还有可能会给你的身体带来很大的麻烦,需要根据医生的指导正确进行用药。
蒲公英菊苣根茶大家在生活当中是否有喝过呢?其实很多的茶饮,它们对身体的保健功效都比较高,而且还可以有效的帮助我们预防和解决一些疾病,蒲公英菊苣根茶就可以起到清热解毒,祛除湿热的效果,对于长期患有口腔溃疡的朋友来说,饮用这些茶叶也可以起到很好的预防以及治疗功效。
1、清热解毒
蒲公英是一种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良药。常食可排毒养颜保健康,堪称春天最好的“排毒养颜草”。蒲公英非常适合用在各种热毒疾病方面,其中清肝热的效果非常的不错,对于治疗一些由于肝热所引起的严重发红、肿痛的情况,以及多种伤口感染后或者是化脓的疾病治疗效果也是非常不错的。
可以将蒲公英的叶子用开水浸泡之后服用,这样能够很好的缓解一些身体出现口干舌燥的情况。
2、祛湿热
《本草纲目》中说:“蒲公英解食毒,散滞气,化热毒,消恶肿、结核。”蒲公英可泻火除湿,可以改善湿热所导致的恶心、舌苔发黄等问题,对湿热引起的痘痘也有治疗的效果。
3、治疗口腔溃疡
复发性口腔溃疡是一种潜伏在细胞内的溶血性链球菌所致,在条件适宜时引发复发性口腔溃疡,此种链球菌可引起机体迟发性变态反应,它与口腔黏膜上皮存在共同抗原,通过交叉反应引发复发性口腔溃疡发生。而蒲公英能有效杀灭溶血性链球菌,从而抑制了致病的链球菌引起的变态反应。咀嚼干制的蒲公英5-10分钟,一部分内服,一部分留于齿颊,起到内服与外敷双向用药的效果,结果复发性口腔溃疡愈合速度明显加快,并减轻了溃疡病程中的疼痛。
4、消痈散结
蒲公英具有祛火、消炎等作用,对于女性来说,经常吃点蒲公英能有效地疏通郁结的肝气,起到防治乳腺疾病产生的效果。
春根藤这种植物主要出现在广东、广西以及湖南等地区,春根藤其实有很多种称呼,比如又被称为铁骨春根或者香藤仔等等,现在已经成为了用途很广的中药,这种中药可以内服,具有通经活血的作用,除此之外,对大家熟知的风湿性关节炎疼痛以及一些常见的腰酸背痛都有很好的疗效。
第一、功能与主治:
内服祛风化湿、活血通络、舒筋壮骨、入肝肾经。主治关节痛、风湿四肢痛、腰痛、足根酸痛等。
第二、性状:
伸筋藤为防己科植物中华青牛胆的茎。中华青牛胆落叶木质藤本,长3~10米。嫩枝被柔毛,老枝无毛,有许多皮孔。单叶互生;宽卵形至圆状卵形,长7~12厘米,宽5~10厘米,先端骤尖,基部心形,上面被短硬毛,下面被绒毛,基出脉5~7条;叶柄长4~10厘米,被柔毛。总状花序腋生,先叶开放;单性异株;花淡黄色。果序长约10厘米,核果鲜红色,内果皮半卵球形,长8~10毫米,腹面平坦,背面具棱脊及多数小疣状突起。种子长约5毫米,半圆球形,腹面内陷。花期3~4月。果期7~8月。生于林中。
第三、其它配方功效:
1、治风湿关节炎酸痛:伸筋藤30克,与猪脚共煮,冲酒饮汤吃肉。
2、治手关节酸痛:伸筋藤30克,观音串15克,同瘦猪肉共煮,冲酒饮汤吃肉。
3、治腰部酸痛:伸筋藤、钉地根各30克,水煎,冲酒少量服。
4、治腰足酸痛:伸筋藤、钉地根各30克,水煎,冲酒少量服。
5、治腰部扭伤:伸筋藤30克,接骨消15克,水煎,冲酒服。
6、治风湿四肢酸痛:伸筋藤30克,煮猪脚节,或煮猪骨饮汤吃肉。本品内服常用量藤、叶或根生品30-60克,干品15-30克。
虽然现在医学科技已经非常发达了,但是传统的中医疗法还是非常受欢迎,有非常多种类的中药一直被人们使用,这其中就包括苦参,苦参是在国内分布很广的一种中药,对皮肤搔痒、湿疹等这些皮肤病都有很好的疗效,对女性的阴部发肿发痒也有非常好的治疗作用,另外还有下列这些诸多用途。
苦参根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燥湿,杀虫。治热毒血痢,肠风下血,黄疸,赤白带下,小儿肺炎,疳积,急性扁桃体炎,痔漏,脱肛,皮肤瘙痒,疥癞恶疮,阴疮湿痒,瘰疬,烫伤。外治滴虫性阴道炎。
①《本经》:"主心腹结气,癥瘕积聚,黄疸,溺有余沥,逐水,除痈肿,补中,明目止泪。"
②《别录》:"养肝胆气,安五脏,定志益精,利九窍,除伏热肠澼,止渴,醒酒,小便黄亦,疗恶疮下部匿,平胃气,令人嗜食。"
③陶弘景:"恶病人酒渍饮之,患疥者服亦除,盖能杀虫。"
④《药性论》:"治热毒风,皮肌烦燥生疮,赤癞眉脱,主除大热嗜睡,治腹中冷痛,中恶腹痛,除体闷,治心腹积聚。"
⑤《唐本草》:"治胫酸,疗恶虫。"
⑥《日华于本草》:"杀疳虫。炒带烟出为末,饭饮下,治肠风下血并热痢。"
⑦《珍珠囊》:"去湿。"
⑧《滇南本草》:"凉血,解热毒,疥癞,脓窠疮毒。疗皮肤瘙痒,血风癣疮,顽皮白屑,肠风下血,便血。消风,消肿毒,痰毒。"
⑨《本草从新》:"燥湿,胜热,治梦遗滑精。"
【选方】①治血痢不止:苦参炒焦为末,水丸梧子大。每服十五丸,米饮下。(《仁存堂经验方》)
②治痔漏出血,肠风下血,酒毒下血:苦参(切片,酒浸湿,蒸晒九次为度,炒黄为末,净)一斤,地黄四两(酒浸一宿,蒸熟,捣烂)。加蜂蜜为丸。每服二钱,白滚汤或酒送下,日服二次。(《外科大成》苦参地黄丸)
③治谷疸,食毕头旋,心怫郁不安而发黄,由失饥大食,胃气冲熏所致:苦参三两,龙胆一合(末)。牛胆丸如梧子。以生姜汁服五丸,日三服。(《补缺肘后方》)
④治赤白带下:苦参二两,牡蛎一两五钱。为末,以雄猪肚一个,水三碗煮烂,捣泥和丸,梧子大。每服百丸,温酒下。(《积德堂经验方》)
⑤治下部疮漏:苦参煎汤,日日洗之。(《仁斋直指方》)
⑥治大肠脱肛:苦参、五倍子、陈壁土等分。煎汤洗之,以木贼末敷之。(《医方摘要》)
⑦治心肺积热,肾脏风毒攻于皮肤,时生疥癞,瘙痒难忍,时出黄水,及大风手足烂坏,眉毛脱落,一切风疾:苦参三十二两,荆芥(去梗)十六两。上为细末,水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好茶吞下,或荆芥汤下,食后服。(《局方》苦参丸)
⑧治漏脓肥疮,脓窠疮,腊梨头,遍身风癞,瘾疹疥癣,瘙痒异常,麻木不仁,诸风手足酸痛,皮肤破烂,阴囊痒极,并归人阴痒、湿痒:苦参一斤(为末),鹅毛(香油炒存性)六两。黄米糊丸,朱砂为衣。茶汤送下,日进二次。或随病作散擦或洗、贴。(《王秋泉家秘》神功至宝丹)
生活中常见的花有很多,不同的花具有的效果也不同,胭脂花根就是一种具有很高观赏价值的植物,花色比较丰富,而且花期也很长,同时胭脂花根也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能够帮助治疗头痛,偏头痛等疾病,那么除了这些,胭脂花根还有哪些功效和作用呢?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全株无粉。根状茎短,具多数长根。
叶丛基部无鳞片。叶倒卵状椭圆形、狭椭圆形至倒披针形,连柄长(3)5-20(27)厘米,宽1.5-3(4)厘米,先端钝圆或稍锐尖,基部渐狭窄,边缘具三角形小牙齿,稀近全缘,中肋稍宽,侧脉纤细,不明显;叶柄具膜质宽翅,通常甚短,有时与叶柄近等长。
花葶稍粗壮,高20-45(70)厘米;伞形花序1-3轮,几每轮6-10(20)花;苞片披针形,长3 7毫米,先端渐尖,基部互相连合;花梗长l-3(4)厘米;花萼狭钟状,长6-10毫米,分裂达全长的1/3,裂片三角形,边缘具腺状小缘毛;花冠暗朱红色,冠筒管状,裂片狭矩圆形,长4-8毫米,宽2.5-3毫米,全缘,通常反折贴于冠筒上;长花柱花:冠筒长11-13毫米,雄蕊着生于冠筒中下部,距基部4-5毫米,花柱长近达冠筒口;短花柱花:冠筒长4-19毫米,雄蕊着生于冠筒上部,花药顶端距筒口约2毫米,花柱长3 4毫米。蒴果稍长于花萼。花期5-6月,果期7月。
产地生境
产于中国吉林、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生长于林下和林缘湿润处,垂直分布上限可达2900米。模式标本采自北京附近山区。
生长习性
暖温带植物,喜气候温凉、湿润的环境和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不耐高温和强烈的直射阳光,多数亦不耐严寒。一般用作冷温室盆花的报春花宜用中性土壤栽培。不耐霜冻,花期早。
【功能主治】祛风定痫,止痛。主癫痛,头痛
主要价值
报春花是春天的信使,当大地还未完全复睡,众芳凋零,霜雪未尽,它已悄悄地开出花朵、在林缘、在溪畔、在草地上,或成丛,或成片,生气盎然,告诉人们春天即将来临。拉丁文primula ,亦为早春开花之意。
报春花是人们经常见的一种花草,是具有观赏价值的植物之一,常用来美化家居环境。
植物文化
花语:初恋、希望、不悔
送花对象:朋友、恋人、情人 [8]
赠花礼仪:用素色的大浅盘装入各种色彩的小盆报春,包上玻璃纸,再将缎带打成十字花结做配饰。
南宋与范成大、陆游等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的杨万里,留有词作《嘲报春花》:嫩黄老碧已多时,騃紫痴红略万枝。始有报春三两朵,春深犹自不曾知。
饮食养生
运动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