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来临了,太阳比较毒辣天气比较热脸,就会产生中暑,引起发热,呕吐等症状,一些中成药我可以对我们的身体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下面我们就介绍一下清热凉血中成药有哪些,希望能为那些长期的曝晒在太阳底下的工作者提供一些帮助。
赤芍
毛茛科植物赤芍或川赤芍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根茎、须根及泥沙,晒干。气微香,味微苦、酸涩。功能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用于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目赤肿痛,肝郁胁痛,经闭痛经,症瘕腹痛,跌打损伤,痈肿疮疡。
玄参
为玄参科植物玄参和北玄参的根,含玄参素,环烯醚萜甙类;还含挥发油、生物碱等。其性寒,味甘、苦,功能滋阴降火,凉血解毒,适用于热病烦渴,发斑,骨蒸劳热,夜寐不宁,自汗盗汗,伤津便秘及咽喉肿痛等症。
紫草
紫草属紫草科植物紫草和新疆紫草(软紫草)的根。其性寒,味苦,归心、肝经,有凉血活血、清热解毒、滑肠通便的作用。用于治疗温热斑疹,湿热黄疸,紫癜,吐、衄、尿血,淋浊,热结便秘,烧伤,湿疹,丹毒,痈疡。
茜草
茜草科植物茜草的干燥根及根茎。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干燥。性寒,味苦。归经肝;心;肾;脾;胃;心包经。有凉血止血、活血化瘀的功效。主治血热咯血、产后瘀阻腹痛、跌打损伤、风湿痹痛等症。
以上就是清热凉血中成药,这些药物都可以在药店很轻松地就买到而且中成药并不是特别的贵,简单又实用,对我们的身体会有很大的调节和帮助作用,如果您也出现这种症状的话,可以采取以上的方式进行治疗,以上的中成药具有调节作用,也可以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
血瘀体质是一种中医病症,这种体质人士常常会导致免疫力低下,会出现面色发黄,脾胃失调等等,可以在中医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一些中成药,有很好的治疗和调理的作用,比如说四君子丸,它有健脾养胃的作用,有健脾祛湿的效果,我们来看一下血瘀体质吃什么中成药。
血淤体质吃什么中成药1、四君子丸
四君子丸,中成药名。为补益剂,具有益气健脾之功效。非处方(甲类)本品为棕色的水;味微甜。脾胃气虚,胃纳不佳,食少便溏。口服。一次3~~6g ,一日3 次。
药性:方中党参为君药,甘温益气,健脾养胃;臣以白术,健脾燥湿,加强益气助运之力;佐以甘淡茯苓,健脾渗湿,苓术相配,则健脾祛湿之功益著;使以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四药相配,共奏益气健脾之功。
2、参苓白术散
由白扁豆、白术、茯苓、甘草、桔梗、莲子、人参、砂仁、山药、薏苡仁组成。
参苓白术散,补脾胃,益肺气。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本品为黄色至灰黄色的粉末;气香,味甜。口服。一次6-9克,一日2-3次。
3、补中益气丸
由黄芪(蜜炙)、党参、甘草(蜜炙)、白术(炒)、当归、升麻、柴胡、陈皮、生姜、大枣组成。
本品为棕黑色的浓缩丸;味微甜、辛。补中益气。用于体倦乏力,内脏下垂。口服,一次8-10丸,一日3次。
以上就是三款适合气虚血瘀证人群吃的中成药了,不过小编在这里提醒大家,气虚的原因有很多,服用中成药之前最好先咨询下专业的医生,以免出现不必要的伤害。
气虚血淤是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的一种病症,它对人体的健康有非常大的影响,引起的原因也有很多种。由于这种病症的特殊性,首先最好通过中药进行理疗,之后再服用中成药,四君子丸、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丸都是非常不错的中成药,有需要的朋友们可以试一试。
气虚血淤关键是在气,气是推动血液循环的动力,动力不足了,血液就容易瘀滞。建议最好让医生处方,喝一段时间中药,待病情缓解之后,再服用中成药和食补。
1、四君子丸
四君子丸,中成药名。为补益剂,具有益气健脾之功效。非处方(甲类)本品为棕色的水;味微甜。脾胃气虚,胃纳不佳,食少便溏。口服。一次3~~6g ,一日3 次。
药性:方中党参为君药,甘温益气,健脾养胃;臣以白术,健脾燥湿,加强益气助运之力;佐以甘淡茯苓,健脾渗湿,苓术相配,则健脾祛湿之功益著;使以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四药相配,共奏益气健脾之功。
2、参苓白术散
由白扁豆、白术、茯苓、甘草、桔梗、莲子、人参、砂仁、山药、薏苡仁组成。
参苓白术散,补脾胃,益肺气。用于脾胃虚弱,食少便溏,气短咳嗽,肢倦乏力。本品为黄色至灰黄色的粉末;气香,味甜。口服。一次6-9克,一日2-3次。
3、补中益气丸
由黄芪(蜜炙)、党参、甘草(蜜炙)、白术(炒)、当归、升麻、柴胡、陈皮、生姜、大枣组成。
本品为棕黑色的浓缩丸;味微甜、辛。补中益气。用于体倦乏力,内脏下垂。口服,一次8-10丸,一日3次。
以上就是三款适合气虚血瘀证人群吃的中成药了,不过小编在这里提醒大家,气虚的原因有很多,服用中成药之前最好先咨询下专业的医生,以免出现不必要的伤害。
血热风噪是中医上的一种病症,出现这种病症的患者往往还会伴有心烦气燥的感觉,生活也会因此而变得一团糟。尤其是一些年轻的男性朋友,正值血气方刚的年龄,这种情况出现的几率也会更高一些。既然是这样,肯定需要通过一定方法来治疗才行。那么,血热风燥吃什么中成药?
中药治疗
治疗法则
凉血,清热,养血,润燥,熄风,止痒。
施治方法
(一)内服方药
1.基本方药:
(1)
养血润肤饮(或当归饮子)加减:当归10克、皂刺4.5克、生地12克、熟地l0克、天冬10克、麦冬10克、花粉12克、红花6克、桃仁6克、黄芩10克、黄芪l0克。
(2)
风癣汤加减:生地12克、玄参10克、丹参12克;当归6克、炒白芍12克、茜草10克、红花6克、黄芩6克、苦参4.5克、苍耳子3克、白藓皮12克、地肤子l0克。
以上两方适用以瘙痒为主的血虚风燥证。
(3)
克银二号方:生地30克、玄参15克、丹参15克、麻仁l0克、大青叶15克、山豆根l0克、白藓皮15克、草河车15克、连翘15克。本方适用于血虚风燥的银屑病(主证:淡红色斑疹、鳞屑薄而少)。以上方药,水煎,取汁250~300毫升,微温,分2~3次服用,每日1剂。
2.加减变化:伴气虚者基本方加党参12克、五味子6克;伴血虚加阿胶10克、首乌l2克、桑椹子15克;兼血瘀加三棱6克、莪术6克;情志急躁,病情加剧加珍珠母15~30克、生龙牡各15克;瘙痒夜重加鸡血藤12克、钩藤12克;失眠加酸枣仁10克、合欢皮12克、夜交藤12~15克;口渴加黄精12克、石斛10克;便秘加肉苁蓉12克、倍用当归20~30克;皮肤干燥,糠秕状鳞屑多加小胡麻12克、山药l5克;皮肤肥厚状如苔藓加阿胶10克、苍耳子3克、苍术10克。
(二)外敷药物:
本证的主要矛盾是皮肤干燥、脱屑、肥厚和瘙痒,故而外敷药物以软膏为主,酌用搽剂,尽量少用水洗剂,避免干燥、脱屑的进一步加重。
1.甘草油:甘草30克,香油l50毫升,小火煎至甘草焦枯;过滤,留油备用。外涂患处,每日1~2次,有解毒,润肤的作用,适用于本证候的全过程。
2.九华膏:滑石600克、月石90克、龙骨120克、川贝母18克、冰片18克、朱砂
18克,共研极细末,用凡士林按20%浓度调成软膏,备用。每日外搽1~2次,有润燥、止痒,弥合隙裂的功效,适用于本证候的肥厚、干燥和脱屑阶段。
3.黑油膏:煅石膏30克、枯矾30克、轻粉30克、煅龙骨30克、五倍子60克、寒水石60克、蛤粉6克、冰片6克、薄荷脑4.5克。共研极细末,用凡土林按25%浓度调成软膏。每日外搽1次,薄涂患处。有散风、祛湿、柔肤、止痒的功用。
4.复方黄连搽剂:川黄连50克、花椒25克,加70%酒精300~500毫升,浸泡3~5天后备用。每日外搽2~3次,有清热、散风、止痒的功效,适用于本证候局限性肥厚,状如苔藓阶段。
女性如果有气血虚弱会有月经量多,疲倦的现象,如果有阴虚血热,在平时会导致身体出现一些危害性的问题,所以在平时可以多调节,多修复,比较常见的是喝黑豆雪梨汤,桑葚蜂蜜膏,这些不仅仅可以加快气血修复,还能降低人体热量,如果是炎热的夏季可以喝些绿豆银耳汤。
女人气虚血热怎么调理
1、黑豆雪梨汤
主要材料为黑豆、雪梨。具体做法如下:第一步,将黑豆提前浸泡一个晚上,洗净后备用。第二步,将雪梨去皮切片。第三步,将黑豆、雪梨、清水一起放入炖盅,隔水蒸熟即可。
2、桑葚蜂蜜膏
主要材料为新鲜的桑葚和蜂蜜,具体做法如下:第一步,将新鲜桑葚清洗干净,然后放入锅中,用小火煎半个小时左右,取出桑葚汁后,加入适量的清水再次煎出桑葚汁。第二步,倒掉渣滓,将两次取出的桑葚汁,重新放入锅内,然后用小火熬至膏状。第三步,加入适量的蜂蜜搅拌均匀,冷却后装瓶即可。
3、菊花粥
主要材料为菊花、大米。具体做法如下:第一步,将大米淘洗干净,然后和菊花一起放入锅中,并加入适量的冷水。第二步,先用大火煮开,然后转中小火熬至大米熟烂即可食用。
4、绿豆银耳汤
主要材料为绿豆、银耳、冰糖。具体做法如下:第一步,将绿豆提前泡发,洗净后备用。第二步,将泡发好的银耳洗净,然后撕成小朵。第三步,将绿豆、银耳放入锅中,加入冷水后熬成汤。第四步,出锅前加入适量的冰糖调味即可。
以上就是关于女人气虚血热怎么调理的
饮食养生
运动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