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三七的药用价值都很高,相互搭配的话,对于治疗常见的一些疾病有很好的作用,例如冠心病高血压以及一些脑动脉硬化症状。如果能够按照正确的服用方法以及比例的话,就可以快速起到治疗的效果。但是使用这种方法去治疗这些疾病的时候,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三七和人参的药用价值都很高。
1、治疗高血脂以三七粉末,每日服 3 次,每日服 0.6 克,饭前用温开水冲服。一般 1 至 2 个月为 1 疗 程。此法对冠心病、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症伴有血脂及胆固醇增高患者有效,其 总脂及胆固醇均有明显下降。
2、治疗胃出血以三七粉末,每日服 3 次,每次数 1.5 克,用温开水冲服。此法可治疗各种类型的胃出 血。
3、治疗心绞痛 三七粉末,每日 2 次,每次 6 克温开水冲服,效果颇佳。经此法治疗的有的原长期服 用复方硝酸甘油片者,服用三七后即可停服;有的合并高血压者,服后血压缓缓下 降,此法服用时间为 15 至 30 天。
4、治疗冠心病 可用三七每日3次,每次1克,30天为一疗程。三七中所含的三七皂甙和黄酮类等 有效成分,有明显的强心和扩张血管。增强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动脉压,减少心 肌耗氧量的作用。
很多人都容易受到一些高血脂,动脉硬化或者是一些冠心病问题的影响和伤害,所以如果能够了解到人参以及三七的这些治疗功效之后,那么我们就可以通过它们正确的治疗和解决这种疾病,从而更加有效地保证自己的身体健康。
人参的药用价值
人参性平、味甘、微苦,微温。归脾、肺经。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主治劳伤虚损、食少、倦怠、反胃吐食、大便滑泄、虚咳喘促、自汗暴脱、惊悸、健忘、眩晕头痛、阳痿、尿频、消渴、妇女崩漏、小儿慢惊及久虚不复,一切气血津液不足之证。
1、人参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s~3钱,大剂0.3~1两;亦可熬膏,或入丸、散。
2、人参的功效与作用
大补元气,固脱生津,安神。治劳伤虚损,食少,倦怠,反胃吐食,大便滑泄,虚咳喘促,自汗暴脱,惊悸,健忘,眩晕头痛,阳痿,尿频,消渴,妇女崩漏,小儿慢惊,及久虚不复,一切气血津液不足之证。
2.1、《本经》:主补五脏,安精神,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
2.2、《别录》:疗肠胃中冷,心腹鼓痛,胸肋逆满,霍乱吐逆,调中,止消渴,通血脉,破坚积,令人不忘。
2.3、《药性论》:主五脏气不足,五劳七伤,虚损瘦弱,吐逆不下食,止霍乱烦闷呕哕,补五脏六腑,保中守神。消胸中痰,主肺痿吐脓及痫疾,冷气逆上,伤寒不下食,患人虚而多梦纷纭,加而用之。
2.4、《日华子本草》:调中治气,消食开胃。
2.5、《珍珠囊》:养血,补胃气,泻心火。
2.6、《医学启源》:治脾胃阳气不足及肺气促,短气、少气,补中缓中,泻肺脾胃中火邪。《主治秘要》:补元气,止泻,生津液。
2.7、《滇南本草》:治阴阳不足,肺气虚弱。
2.8、《本草蒙筌》:定喘嗽,通畅血脉,泻阴火,滋补元阳。
2.9、《纲目》:治男妇一切虚证,发热自汗,眩晕头痛,反胃吐食,痎疟,滑泻久痢,小便频数,淋沥,劳倦内伤,中风,中暑,痿痹,吐血,嗽血,下血,血淋,血崩,胎前产后诸病。
人参的副作用
人参固然有良好的药理作用,但也不宜长期大量使用。这一点古人早就注意到了。徐洄溪在《百种录论人参》中指出:“人参长于补虚,而短于攻疾,医家不论病之已去未去,于病久或体弱,或富贵之人,皆用参……不知病未去而用参,则非独元气不充,而病根遂固,诸药罔治,终无愈期,应当曲审病情用药”。这里告诉人们,人参主要是用来补虚的,如果外邪未去而急于用人参来补,则因人参不是用来祛邪攻疾的,常易导致邪气闭塞,即所谓“闭门留寇”。这就不但不能起到大补元气的作用,反而使原有的疾病很难治愈,所以应该分析清楚病情之后再用药。中医认为,凡肺气壅滞、胸闷憋气、表邪未解,及一切实证、热证,都要忌用人参。不然的话,将会事与愿违,反而弄了毛病来。
人参常被应用于气虚者(如有心慌、气短、自汗、舌质色淡,舌体胖,有齿痕,脉结代等症状者)。对兼有血虚的慢性失血、贫血等气血两虚者,须配用熟地、当归等补血药同服;对伴有怕冷、长期浮肿、大便溏薄、夜间多尿的阳虚者,须同服附子、肉桂等温药。对阴虚火盛者(如有肝咳无痰、心烦舌燥、午后潮热、盗汗、舌红、脉细数等症状者),就不宜用人参。如使用,则可能出现便秘、鼻衄等现象。人参能益气健脾,提高消化功能,但如长期过量使用,则可使人的食欲减退、壅滞作饱。如有作饱现象,即应停用人参。服用鲜萝卜汁(或莱菔子3-6克煎服)可减轻此症状。
由于长期大量使用人参,国外出现了“人参滥用综合症”据美国医学会杂志报导,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神经精神病研究所,有人对133名连续服用各种各样商品人参制剂超过一个月以上的对象进行观察,结果发现大多数人有过度使用人参的效应,引起兴奋、失眠、神经衰弱、高血压;有些人还出现皮疹、水肿和清晨腹泻。该研究所把服人参后出现的高血压伴有神经兴奋、皮疹、清晨腹泻等症状,定为“人参滥用综合征”。(这些人的平均剂量为每日3-15克)。
1、有强烈过敏体质的人,若服参后出现皮疹,则不可服用。有化脓性发炎时更不可服用。
2、高血压病人属肝阳上亢者,服后易引起脑血管意外,但虚寒的高血压病者可用人参,不过用量宜少,当收缩压〉180mmHg时,无论哪一型病者均不宜服用人参。
3、很多人都知道吃人参时不宜喝茶、吃萝卜,因为这两种食物都有行气的作用,而人参大补元气,进补后又把它的作用排除,等于白吃。
4、感冒发热时一般不宜服用人参。因发烧时心悸剧烈,服用人参会提高血循环,使心悸更甚而使病情加重。
5、因突然气壅而得的喘证,或因燥热引起的咽喉干燥,一时冲动引发的吐血、鼻衄等病都忌用人参。
6、湿热壅滞导致的浮肿,服参后浮肿更甚。这是因为人参有抗利尿作用。另外,肾功能不全伴尿少者亦慎用。
7、失眠、烦燥属实证者不宜服用人参,否则睡眠更差。
8、凡气盛、身热、脉滑实有力,大小便不通而实热者均不宜服用人参。
人参的医学记载及附方
1、人参的医学记载
1.1、《神农本草经》):“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
1.2、《名医别录》:“微温,无毒,疗肠胃中冷,心腹鼓痛,胸肋逆满,霍乱吐逆,调中,止消渴,通血脉,破坚积,令人不忘。”
1.3、《中藏经》:“人参与侧柏叶,荆芥穗烧为末和飞罗面,治气血妄行,心肺脉破,口鼻血出如涌泉者。”
1.4、《药性本草》:“人参主五劳七伤虚损痰多,止呕哕补五脏六腑,保中守神,消胸中痰,治肺痿及痫疾,冷气逆上。伤寒不下食,凡虚而多梦纷纭。”
1.5、《海药本草》:“人参能止烦渴。”
1.6、《日华子本草:“人参消食开胃,调中治气,杀金石药毒。”
1.7、《珍珠囊:“治肺胃阳气不足,肺气虚促,短气少气,补中缓中,泻心肺脾胃中火邪,能止渴生津液。”
1.8、《本草纲目》:“治男妇一切虚证,发热自汗,头痛眩晕反胃,吐食痃疟,滑泻久痢,小便频数,淋漓,劳倦内伤中风,中暑,痿痹,吐血,嗽血,下血、血淋、血崩、胎前产后诸病。”
1.9、《景岳全书》:“阴虚而火不盛者,自当用参为君,阴虚而火稍盛者,但可用参为佐,若阴虚而火大盛者,则诚有暂忌人参,而惟用纯甘壮水之剂,庶可收功一证,不可不知也。予非不善用人参者亦非畏用而不知人参之能补阴者,盖天下之理有对待,谓之日阴虚必当忌参固不可,谓之曰阴虚必当用参亦不可,要亦得其中和,用其当而已矣。”
1.10、《本草经疏》:“人参得土中清阳之气,禀春升少阳之令而生,故味甘微寒而无毒,气味均齐,不厚不薄,升多于降。神农微寒,别录微温,二义相蒙,世鲜解者,盖微寒者,春之寒也,微温者,亦春之温也,神农直指所禀,故曰微寒别录兼言功用,故又日微温,即云微矣,寒不甚寒,则近于温,温不甚温,则近于寒,故知寒温虽别,言微则一也,其主治也,则补五脏,盖脏虽有五,以言乎生气之流通而一也,益真气,则五脏皆补矣。”
2、人参的附方
2.1、治营卫气虚,脏腑怯弱,心腹胀满,全不思食,肠鸣泄泻,呕哕吐逆:人参(去芦)、白术、茯苓(去皮)、甘草(炙)各等分。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七分,通口服,不拘时,入盐少许,白汤点亦得。常服温和脾胃,进益饮食,辟寒邪瘴雾气。(《局方》四君子汤)
2.2、治胃虚冷,中脘气满,不能传化,善饥不能食:人参末二钱,生附子末半钱,生姜一分(切碎)。上三味和匀,用水七合,煎至二合,以鸡子一枚取清,打转,空心顿服。(《圣济总录》温胃煮散)
2.3、治肺虚久咳:人参末二两,鹿角胶(炙,研)一两。每服三钱,用薄荷、豉汤一盏,葱少许,入铫子煎一、二沸,倾入盏内,遇咳时,温呷三、五口。(《食疗本草》)
2.4、治三、二年间肺气上喘咳嗽,咯唾脓血,满面生疮,遍身黄肿:蛤蚧一对(全者,河水浸五宿,逐日换水,洗去腥,酥炙黄色),杏仁(去皮尖、炒),甘草(炙)各五两,知母、桑白皮、人参、茯苓(去皮),贝母各二两。上八味为末,净磁合子内盛。每日用如茶点服。(《卫生宝鉴》人参蛤蚧散)
2.5、治阳虚气喘,自汗盗汗,气短头运:人参五钱,熟附子一两。分为四帖,每帖以生姜十片,流水二盏,煎一盏,食远温服。(《济生方》)
2.6、治心气虚损,怔忡而自汗者:猪腰子一只,用水两碗,煮至一盏半,将腰子细切,入人参半两,当归(上去芦、下去细者,取中段)半两。并切,同煎至八分,吃腰子,以汁送下。有吃不尽腰子,同上二味药滓,焙干,为细末,山药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百一选方》)
2.7、治心气不定,五脏不足,恍惚振悸,差错谬忘,梦寐惊魇,恐怖不宁,喜怒无时,朝差暮剧,暮差朝剧,或发狂眩:远志(去苗及心)、菖蒲各二两,人参、白茯苓(去皮)各三两。上为细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朱砂为衣。每服七丸,加至二十丸,温米饮下,食后临卧日三服。(《局方》定志丸)
2.8、治消渴引饮无度:人参、瓜蒌根各等分。生为末,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麦冬汤送下。(《仁斋直指方》玉壶丸)
2.9、治消渴引饮:人参为末,鸡孑清调服一钱,日三、四服。(《纲目》)
2.10、止血后此药补之:大人参(去芦)二两,枣五枚。每服水二盏,煎一盏。细呷之,服后熟睡一觉,诸病除根。(《十药神书》独参汤)
人参是一种很珍贵的药材,作用也非常的大。人参里面含有很多的营养物质,对人体非常的有帮助。人参性平、味甘,也适合大部分人食用,不过有部分人是不适合吃人参的,并且人参也不适合随便吃。要知道人参是一种大补药,如果不是体虚气虚或者患上某些疾病的话就不要随便服用,要知道一个正常的人服用人参只会过火,也就是补过头了。
1.人参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防止多种原因引起的细胞下降。并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能力。可提高健康人淋巴细胞转化率和r-球蛋白、IgM的含量,从而改善机体免疫功能
2.参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镇静作用,对很多兴奋药有对抗作用,并能减轻中枢抑制药的抑制作用。人参皂甙Rb类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镇静作用,而Rg类则可能有弱的兴奋作用,但剂量过大则呈抑制作用。人参对中枢神经不但能改善兴奋过程,也能加强抑制过程,使抑制趋于集中,使分化更完全。
一般人参有着很多的服用方法,具体还要看患者是什么样的情况。一般人参比较适合哪些贫血患者、身体非常虚弱的患者还有一些气血不足的患者或者是气短这、神经衰弱的人等等,像是体质特别好的人还有热型患者反而不适用于人参。
导读:中药人参的功效与作用专区,为您详细介绍人参的功效与作用、人参图片、人参的药用价值、人参的副作用等,要想知道更多人参的功效与作用相关知识,不妨来关注一下。
人参简介人参图片人参的功效与作用人参的药用价值人参的用法与用量人参的副作用人参医书记载人参的营养价值人参的食用方法人参的保存方法人参简介
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干燥根,多年生草本植物。由于根部肥大,形若纺锤,常有分叉,全貌颇似人的头、手、足和四肢,故而称为人参。古代人参的雅称为黄精、地精、神草。人参被人们称为百草之王,是闻名遐迩的东北三宝(人参、貂皮、鹿茸)之一,是驰名中外、老幼皆知的名贵药材。
人参图片
人参的功效与作用
1、人参味甘、微苦,性微温,归脾、肺、心、肾经,气雄体润,升多于降;具有补气固脱,健脾益肺,宁心益智,养血生津的功效。
2、人参主治大病、久病、失血、脱液所致元气欲脱,神疲脉微;脾气不足之食少倦怠,呕吐泄泻;肺气虚弱之气短喘促,咳嗽无力;心气虚衰之失眠多梦,惊悸健忘,体虚多汗;津亏之口渴,消渴;血虚之萎黄,眩晕;肾虚阳萎,尿频,气虚外感。
人参的药用价值
1、治疗气虚脱肛:人参芦头20枚,用稳火焙干研成粉末,分为20包,装密封瓶中备用。成年人每回1包,儿童适当减量,每天两回,早晨和晚上空肚子用米汤调服,10日为一个疗程。
2、用于脾虚证。治脾胃气虚,症见食欲不佳,倦怠无力或者吐泻,可用人参6克,白术6克,茯苓6克,甘草6克,用水煎服。
3、用于肺气亏虚。治气短喘促,脉虚自汗,可用蛤蚧1对,人参60克,茯苓60克,杏仁150克,甘草150克,贝母60克,桑白皮60克,知母60克,研细为末服。
4、用于热病津伤口渴,可用知母9克,石膏30克,甘草3克,粳米9克,人参10克,用水煎服。
5、治疗急性高原反应:红参20g,研成细末。于前往高原地区前两天分两回用温热水送服。
6、治疗心力衰竭与休克:优质单味人参30至50g,放进水中煎煮取浓汁口(灌)服。该方主要比较适用于呼吸短促,脉搏微弱,冷汗自出,手脚冰凉,气虚将脱等症。
7、治疗气虚呃逆:人参15g,研成细末。每天一剂,分三回用温热水送服,可益气止呃。
8、治疗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人参15至20g,浓煎。每天两至三回,口服,每天一剂。该方主要比较适用于胸闷,胸痛,心悸,眩晕,甚则晕厥休克等症。
9、治疗肿瘤放,化疗中的副作用:人参5至15g,用水煎服,或者将参片放进碗里隔水蒸炖服,每天一剂。该方主要比较适用于肿瘤患者在接受放疗与化疗过程中出现咽干,恶心,消瘦,食欲不佳,白细胞下降,红细胞下降和血小板下降等症。
10、神经衰弱:生晒参5g,五味子5g,大枣10枚。水煎煮两回,早晨和晚上服用。
11、冠心病:红参I50g,醋制元胡50g,三七50g,共磨为为细粉,早中晚服用一至两克,用温热水或者温黄酒冲服。
12、高脂血:生晒参3g,玉竹5g,菊花5g。水煎煮三回,分早中晚服用。
人参的用法与用量
内服:煎汤,5-15克,大剂15-50克;亦可熬膏,或入丸、散。
人参的副作用
实证、热证而正气不虚者忌服。反藜芦、畏五灵脂、恶皂荚,应忌同用。
人参医书记载
1、《本经》:主补五脏,安精神,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
2、《别录》:疗肠胃中冷,心腹鼓痛,胸肋逆满,霍乱吐逆,调中,止消渴,通血脉,破坚积,令人不忘。
3、《药性论》:主五脏气不足,五劳七伤,虚损瘦弱,吐逆不下食,止霍乱烦闷呕哕,补五脏六腑,保中守神。消胸中痰,主肺痿吐脓及痫疾,冷气逆上,伤寒不下食,患人虚而多梦纷纭,加而用之。
4、《日华子本草》:调中治气,消食开胃。
5、《珍珠囊》:养血,补胃气,泻心火。
6、《医学启源》:治脾胃阳气不足及肺气促,短气、少气,补中缓中,泻肺脾胃中火邪。《主治秘要》:补元气,止泻,生津液。
7、《滇南本草》:治阴阳不足,肺气虚弱。
8、《本草蒙筌》:定喘嗽,通畅血脉,泻阴火,滋补元阳。
9、《纲目》:治男妇一切虚证,发热自汗,眩晕头痛,反胃吐食,痎疟,滑泻久痢,小便频数,淋沥,劳倦内伤,中风,中暑,痿痹,吐血,嗽血,下血,血淋,血崩,胎前产后诸病。
人参的营养价值
人参自古以来拥有百草之王的美誉,更被东方医学界誉为滋阴补生,扶正固本之极品。
人参含多种皂甙和多糖类成分,人参的浸出液可被皮肤缓慢吸收、对皮肤没有任何的不良刺激,能扩张皮肤毛细血管,促进皮肤血液循环,增加皮肤营养,调节皮肤的水油平衡,防止皮肤脱水、硬化、起皱,长期坚持使用含人参的产品,能增强皮肤弹性,使细胞获得新生。同时人参活性物质还具有抑制黑色素的还原性能,使皮肤洁白光滑。它的美容效用数不胜数,是护肤美容的极品。
人参加在洗发剂中能使头部的毛细血管扩张,可增加头发的营养,提高头发的韧性,减少脱发、断发、对损伤的头发具有保护作用。
人参内服不仅强身也会起到抗老及护肤美容作用。将人参直接浸入50%甘油,10日用甘油搓脸,或将人参煎成浓汁,每日往洗脸水倒一点,用含人参的甘油搓脸或人参水洗脸,能让皮肤相当滋润。
人参的食用方法
1、炖服。将人参切成2cm薄片,放入瓷碗内,加满水,封密碗口,放置于锅内蒸炖4~5小时即可服用。
2、嚼食。以2~3片人参含于口中细嚼,生津提神,甘凉可口,是最简单服用方法。
3、磨粉。将人参磨成细粉,每天吞服,用量视个人体质而定,一般每次~1.5克。
4、冲茶。将人参切成薄片,放在碗内或杯中,用开水冲泡,闷盖5分后即可服用。
5、泡酒。将整根人参可切成薄片装入瓶内用50~60度的白酒浸泡,每日斟情服用。
6、炖煮食品。人参在食用时常常伴有一定的苦味,如果将人参和瘦肉、小鸡、鱼等一起烹炖,可消除苦味,滋补强身。
人参的保存方法
常规保存法:对确已干透的人参,可用塑料袋密封以隔绝空气,置阴凉处保存即可。
吸湿剂干燥法:在可密闭的缸、筒、盒的底部放适量的干燥剂,如生石灰、木炭等,再将人参用纸包好放入,加盖密闭。
低温保存法:这是较理想的方法。人参在收藏前要晒干,最佳的暴晒时间以上午9时到下午4时之间,但人参不宜长时间暴晒,同时供药用的人参已达到一定的干燥程度。一般只需将人参在午后翻晒1~2小时即可。待人参冷却后,用塑料袋包好扎紧袋口,置于电冰箱冷冻室里,就能保存较长时间。
以上就是一些人参的相关知识,如果想认识更多的中草药,请继续关注中医养生频道。
枳实的药用价值还是很多的,比如说对我们的肠胃有着非常好的帮助,它可以帮助我们的肠胃做一些简单的运动,使我们胃部的消化能力会更加的活跃,那么对于枳实来说到底还有哪些的药用价值啊,我们将一起来学习一下关于枳实的具体药用价值吧,最后要注意使用枳实的时候我们尽量可以选择在医生的建议下使用。
1、对胃肠平滑肌呈现出双重功能,既能兴奋胃肠,使蠕动增强,又有降低肠平滑肌张力和解痉功效。其水煎剂灌胃能兴奋胃平滑肌,对离体肠平滑肌起抑制作用,明显降低其张力,抑制收缩。
2、对子宫的调节其水煎剂对离体或在体子宫,已孕或未孕子宫,均有显著的兴奋作用。收缩力、张力均增强,甚至出现强直性收缩。其生物碱对兔子宫有收缩作用,除去这些生物碱则子宫松弛。
3、升压和强心其注射液静注能收缩外周血管,有明显的升高血压的作用,能使收缩压、舒张压均升高。其升压作用迅速,维持时间较长,且未见快速耐受现象。其有效成分为对羟福林和N一甲基酪氨。对羟福林能直接兴奋α受体,有收缩血管、升高血压的作用,并有强心作用。N一甲基酪氨是通过释放去甲肾上腺素而兴奋α和β受体,增强了心肌收缩力。
建议:
该利尿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肾小管重吸收等其他作用而产生,与肾血流量及肾滤过量的变化无关.亦有报告认为,枳实通过强心、收缩肾血管、增高滤过压而发挥排钠利尿作用。
枳实的作用非常多,不仅在医用上对治疗一些常见的疾病有着非常好的治疗,比如说对于我们女性朋友们来说它可以帮助我们排毒养颜还可以使我们减少皱纹的产生,但是患有肠炎的患者朋友们最好建议不要使用,避免会出现病情加重的,最后最好可以在医生的建议下正确的使用枳实。
所谓的海苔其实是一个很宽泛的称为,凡是在海中的藻类都统称为海苔。紫菜是海苔中一个及其常见的类别,可以生吃,也可以煮熟了吃。海苔可以制作成风味零食,也可以做成可口的菜品。海苔的功效很不错,能降血糖,还可以抗肿瘤以及抗衰老等。下面就来介绍一下海苔具体的功效吧。
海苔中所含藻胆蛋白具有降血糖、抗肿瘤,抗衰老等。海苔中含有维生素A和维生素E,以及少量的维生素C,能增强记忆。海苔中矿物质,有钾、钙、镁、磷、硒、碘、铁、锌、铜、锰等,促进骨骼,牙齿的生长。可以帮助人体维持机体的酸碱平衡。海苔热量很低,纤维含量却很高,是可以放心食用的美味小食。海苔能预防和治疗消化性溃疡。干海苔的盐分和味精含量很高,不宜长期连续食用。
海苔浓缩了紫菜当中的各种B族维生素,特别是核黄素和尼克酸的含量十分丰富,还有不少维生素A和维生素E,以及少量的维生素C。海苔中含有15%左右的矿物质,其中有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钾、钙、镁、磷、铁、锌、铜、锰等,其中含硒和碘尤其丰富,这些矿物质可以帮助人体维持机体的酸碱平衡,有利于儿童的生长发育,对老年人延缓衰老也有帮助。
海苔中所含的热量很呆,但是所含的纤维很高,也就是说蒸菜减肥的朋友不放多吃海苔,不用担心长胖。海苔有清热以及化痰的效果,常吃海苔可保持皮肤湿润。吃海苔可以预防我们身体的神经老化,还能调节身体的各项代谢功能。
竹叶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在很多地方人们都可以看到竹叶,竹叶在生活中是很常见的。在很多地方,竹叶也起到了一个装饰作用,但是,竹叶除了装饰就没有其他用途了吗?不是的,竹叶药用价值也是很多的,竹叶可以治疗一些小疾病。也有很多疾病是需要大量的竹叶作为药材来医治的。
【性味与归经】甘、淡、寒。入心、肺、胆、胃经。
【功用】
(1)清心利尿:用于心火炽盛引起的口舌生疮、尿少而赤,或热淋尿痛(如急性泌尿系感染),常配生地、木通、甘草梢(如导赤散)。
清热除烦,生津利尿,治热病烦渴,小儿惊癔,咳逆吐衄,面赤,小便短赤,口糜舌疮。
(2)清热除烦:用于热病后余热未尽之燥热心烦,常配生石膏、麦冬。
【用法用量】6~15克。 内服:煎汤。
【药材】叶呈狭披针形,长7.5~16厘米,宽1~2厘米,先端渐尖,基部钝形,叶柄长约5毫米,边缘之一侧较平滑,另一侧具小锯齿而粗糙;平行脉,次脉6~8对,小横脉甚显著;叶面深绿色,无毛,背面色较淡,基部具微毛;质薄而较脆。气弱,味淡。以色绿、完整、无枝梗者为佳。
说到竹叶,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竹叶药用价值是什么,甚至很少有人将竹叶和药联系在一起。但是事实上竹叶药用价值是很多的,还有一个需要注意的就是选择竹叶。一般来说,选择颜色比较绿的竹叶,效果会更好一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不知道你,在生活当中有没有认识和了解,过关于樟脑的一些药用价值呢?其实在平时我们最容易接触的就是樟脑丸,放置在衣橱里,可以帮助我们保持衣服的干燥,避免一些蛀虫叮咬,但是你有了解过樟脑的其它药用价值吗?下面我们就为大家具体来介绍一下。
樟脑的功效与作用
通关窍;利滞气;辟秽浊;杀虫止痒;消肿止痛。主热病神昏;中恶猝倒,痧胀吐泻腹痛;寒湿脚气;疥疮顽癣;秃疮;冻疮;臁疮;水火烫伤;跌打伤痛;牙痛;风火赤眼。
1、《普济方》:作膏治诸恶疮及打扑损伤,风湿脚气等疾。
2、《品汇精要》:主杀虫,除疥癣,疗汤火疮,敌秽气。
3、《纲目》:通关窍、利滞气,治邪气,霍乱,心腹痛,寒湿脚气,疥癣,风瘙,龋齿,杀虫,着鞋中去脚气。
樟脑的药用价值
【药名】樟脑
【别名】韶脑、潮脑、脑子、油脑、树脑。
【来源】为樟科植物樟的根、干、枝、叶,经提炼制成的颗粒状结晶。
【性味】辛;热;有小毒。
【归经】心;脾经。
【功能主治】通窍辟秽,温中止痛,利湿杀虫。用于寒湿吐泻,胃腹疼痛;外用治疥、癣、龋齿作痛。
【用法用量】内服:入丸、散,0.06-0.15g,不入煎剂。外用:适量,研末,或溶于酒中,或入软膏敷搽。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以上所介绍的是关于樟脑的一些药用价值问题,平时生活当中注重这些常识的了解,这样我们就可以知道,自己是否适合使用樟脑帮助自己解决生活当中的一些难题了,所以每个人对这些常识,都可以更加重视了解。
油茶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药典》当中记载,油茶可以治疗便秘以及一些皮肤癣的疾病,对于便秘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油茶对于骨折已经扭挫伤同样有治疗作用。另外有的人皮肤瘙痒或者是腹痛,亦或者是存在胃肠出血的情况,油茶可以作为一种辅助的治疗用药。皮肤烫伤之后用油茶可以缓解疼痛。下面就来看一下油茶的一些药用价值。
研究证实:油茶籽油的脂肪酸组分和高达98%的可消化性,最适合作为婴儿食用的油类。有证据显示,在怀孕期间,如果母亲食用了油茶籽油,婴儿在出生后,无论是身高、体重、行为还是心理反应等方面都更胜一筹。孕妇在孕期食用油茶籽油不仅可以增加母乳,而且对胎儿的正常发育十分有益。在南方油茶籽油被称为“月子油”,更是被港澳台及海外华人称为“月子宝”。因为油茶籽油中高含量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和丰富的亚麻酸,有助于平衡新陈代谢,对增强儿童智力和记忆力、促进大脑发育、提高智商、促进神经系统、骨骼和大脑发育有重要作用。
油茶籽油是孕妇极佳的营养品及婴幼儿最佳生长剂,对于生产和哺乳期是极好的滋补品。油茶籽油中单不饱和脂肪酸能防止血胆甾醇过多症和动脉硬化症,它还对幼儿的骨质矿化和骨骼发育起到积极的作用。是孕妇极佳的营养品和胎儿生长剂,对于产后和哺乳期是很好的滋补品。
其实在临床上,油茶的应用范围还很广泛,比如女性崩漏,或者是咳嗽出血,亦或者是气滞都可以用油茶来辅助治疗。但是应该注意,油茶的根以及叶子有一定的毒性,不要随意使用,在应用的时候一定要咨询有经验的中医,根据医生的建议合理用药。
饮食养生
运动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