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有什么作用与功效

2019-10-16 │ 养生有什么作用与功效 夏季养生茶的功效与作用

加减大柴胡汤的功效与作用

“你有一万种功能,你可以征服世界,甚至改变人种,你没有健康,只能是空谈。”但凡长寿健康之人,一般都很注重养生,我们不仅要知道养生,更要懂得养生。正确有效的中医养生是如何进行的呢?以下是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加减大柴胡汤的功效与作用”,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生活中很多人对于药材的认识不足,现在以中药材为原材料的补品越来越多,加减大柴胡汤就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方剂,下面大家来了解一下加减大柴胡汤。

【处方】黄芩5分,白芍药5分,枳实5分,厚朴5分,槟榔5分,柴胡5分,川芎5分。

【功能主治】寒热往来,两胁及胃口痛。

【用法用量】加生姜,水煎服。

【摘录】《诚书》卷十三

【处方】赤芍药1两,柴胡1两,枳实半两,大黄半两,黄芩半两,甘草3钱。

【功能主治】小便赤涩,大便难。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1两,水2盏,加生姜7片,煎至1盏,去滓温服。以利为度,未利再服。

【摘录】《云歧子脉诀》卷四

上文介绍了加减大柴胡汤的妙用,可见它的功能有很多,是不可多得的好方剂。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服用前请一定要了解清楚相关的用药禁忌哦。

ys630.COm精选阅读

加减小柴胡汤的功效与作用


加减小柴胡汤是一种很好的中药方剂,它的药用价值很高,而且还能治疗很多疾病,那么你知道加减小柴胡汤的功效有哪些吗?吃加减小柴胡汤的注意事项有哪些呢?想知道的话那就来看一下这篇文章吧。

【处方】柴胡(去苗)黄芩各30克 地骨皮 人参 知母 半夏(制)茯苓各15克 炙甘草9克 白芍药24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治恍偬惊悸。

【用法用量】每服30克,加生姜,水煎服。

【摘录】《云岐子脉诀》

【处方】柴胡 秦艽 赤芍各3克 甘草1.5克 陈皮4.5克 生姜1片 桑枝6克

【功能主治】治疟疾。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医学心悟》卷三

【处方】柴胡(去苗)2两,黄芩(去黑心)3分,半夏(汤洗去滑)3分,甘草(炙)3分,五味子(炒)1合,干姜(炮)半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

【功能主治】伤寒5-6日,往来寒热,或微热咳嗽。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4片,煎至8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四

【处方】净柴胡1两(去芦),人参3钱(去芦),半夏(汤洗7次切作片子)2钱半,甘草(炙)2钱半,防风(去芦)3钱。

【功能主治】小儿伤风伤寒,疮疹阴阳不和,寒热往来,口苦舌干,及气喘咳嗽。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5钱。水1盏,加生姜5片,大枣1枚,同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普济方》卷三六九

【处方】柴胡4钱,人参3钱,竹茹3钱,伏龙肝6钱,黄芩4钱,生姜1两(切片),陈皮3钱,甘草5钱。

【功能主治】伤寒2-3日,胃腑为寒热所困,饮食入口,少顷即吐者。

【用法用量】水煎,温服。

【各家论述】本方以柴胡为君,柴胡乃清扬之品,能升阳益胃;竹茹、黄芩乃清凉之品,能泄热保胃;陈皮、甘草乃温和之品,能温寒开胃;人参能扶正养胃;生姜能解郁助胃;伏龙肝能补脾调胃,胃气和则呕止矣。

【摘录】《医学探骊集》卷三

【处方】柴胡1钱,半夏2钱,当归8钱,秦艽1钱5分,青皮1钱5分,草蔻仁1钱(研),独活1钱5分,炒枳壳1钱5分,甘草5分,煨姜3钱,大枣3个。

【功能主治】劳倦受寒停滞而为劳疟,初病恶寒甚热亦甚,周身骨节酸痛。

【用法用量】

【摘录】《慈航集》卷下

【处方】柴胡3钱,黄芩2钱,人参1钱,丹皮1钱,白芍2钱(炒),当归1钱5分(土炒),谷芽1钱5分,山楂1钱5分(炒)。

【功能主治】疟邪热气内陷变痢,久延时日,脾胃气衰,面浮腹膨,里急肛坠者。

【用法用量】水8杯,煮取3杯,分3次温服。

【各家论述】本方以柴胡由下而上,入深出浅,合黄芩两和阴阳之邪;以人参合谷芽,宣补胃阳;丹皮、归、芍,内护三阴;谷芽推气分之滞,山楂推血分之滞;谷芽升气分,故推谷滞;山楂降血分,故推肉滞也。

【摘录】《温病条辨》卷二

【处方】柴胡钱半,半夏1钱,人参(弱者用之)1钱,甘草1钱,白芍1钱,当归钱半,黄芩钱半。

【功能主治】伤寒邪热乘肝鼻衄。

【用法用量】水煎,另用百草霜(松柴烧者不用)、血余(即头发,烧灰存性)、蒲黄(炒黑)各3分,研细末,以上汤药调服。或加阿胶。

【摘录】《会约》卷四

【处方】鳖血柴胡1钱,光桃仁3钱,归尾1钱半,粉丹皮2钱,酒炒黄芩1钱,杜红花1钱,生地2钱,益元散3钱(包煎)。

【功能主治】妇人中风7-8日,经水适断,热入血室,寒热如疟,发作有时者。

【各家论述】此方君以柴、芩和解寒热,臣以归尾、桃仁破其血结,佐以生地、丹皮凉血泄热,以清解血中之伏火,使以益元滑窍导瘀,从前阴而出。此为和解寒热,热结血室之良方。

【摘录】《重订通俗伤寒论》

【处方】柴胡1钱5分,茯苓3钱,黄芩1钱,甘草1钱,陈皮5分,天花粉1钱。

【功能主治】春月伤风,发寒发热,口苦,两胁胀满,或吞酸吐酸。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辨证录》卷五

【处方】人参、柴胡、甘草、麦冬、生地、木通、陈皮各等分。

【功能主治】小儿变蒸过,如蒸不除者,调其乳母。

【用法用量】淡竹叶为引,水煎,食后服。

【摘录】《育婴秘诀》卷二

【处方】柴胡(去苗)1两,黄芩1两,地骨皮半两,人参半两,知母半两,半夏(制)半两,茯苓半两,炙甘草3钱,白芍药8钱。

【功能主治】心中恍惚、多悸惊、血虚烦热。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1两,加生姜,水煎服。

【摘录】《云歧子脉诀》卷三

【处方】小柴胡汤去黄芩、加芍药。

【功能主治】小柴胡汤证见腹中痛者。

【摘录】方出《伤寒论》,名见《玉机微义》卷三十二

【处方】柴胡、黄芩、甘草、青蒿、丹皮、熟半夏。

【功能主治】小儿潮热。

【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摘录】《幼科金针》卷上

【处方】人参(去芦),北柴胡(去芦)4两,黄芩(去心)1两半,甘草(炙)1两半,半夏(泡7次,切)1两1分。

【功能主治】伤寒3-4日,传少阳胆经,胸胁痛,耳聋,口苦,舌干,往来寒热而呕者。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4片,大枣3枚,煮取8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医方类聚》卷五十六引《管见大全良方》

上文我们介绍了什么是加减小柴胡汤,我们知道加减小柴胡汤的功效和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如果有需要的话,大家可以试一试。

大柴胡汤的功效与作用


对于治疗疾病,很多人会选择中医来调理,事实也证明中医调理时间虽然长了些,但效果是很不错的,今天就为大家推荐一种疗效非常好的中药方剂大柴胡汤,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处方】柴胡(二钱半) 大黄(三钱) 枳实(一钱) 赤芍药(二钱) 黄芩(二钱) 半夏(二钱)

【功能主治】治伤寒十余日不解,邪热结在里,身热烦燥,言语谵妄,大便不通,绕脐刺痛。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五片,红枣一枚,煎至一钟,食远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处方】枳实(去瓤.炒)半两,柴胡(去芦)半斤,大黄二两,半夏(汤洗七次.切.焙)二两,半赤芍药、黄芩,各三两。

【炮制】上五味,为粗末,入半夏拌匀。

【功能主治】伤寒十馀日,邪气结在里,寒热往来,大便秘涩,腹满胀痛,语言谵妄,心中痞硬,饮食不下;或不大便五、六日,绕脐刺痛,时发烦躁,及汗后如疟,日晚发热,兼脏腑实,脉有力者,可服。

【用法用量】每服三大钱,以水一盏半,入生姜五片,枣一枚,煎至一中盏,滤去滓,温服,食后、临卧。

【注意】此药治伤寒内热里实,若身体疼痛,是表证末解,不可服之。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柴胡15克 枳实9克(炙)生姜15克(切)黄芩9克 芍药9克 半夏9克(洗)大枣12枚(擘)一方有大黄6克

【功能主治】和解少阳,内泻热结。主少阳、阳明合病,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呕不止,郁郁微烦,心下痞硬或满痛,大便秘结,或协热下利,舌苔黄,脉弦有力者。现用本方加减治疗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胆石症等见有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上七味,用水1.2升,煮取600毫升,去滓再煎,温服200毫升,日三服。

【备注】方中柴胡、黄芩和解少阳;枳实、大黄内泻热结,芍药助柴胡、黄芩清肝胆之热,合枳实、大黄治腹中实痛;半夏和胃降浊以止呕逆,生姜、大枣既助半夏和胃止呕,又能调营卫而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和解少阳、内泻结热之功。

【摘录】《伤寒论》

【处方】柴胡2两,半夏3分,黄芩3分,甘草3分,枳实半两,大黄1两。

【功能主治】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往来寒热;或心下急,郁郁微烦;或口生白苔,大便不通;或发热汗出;或腹中满痛;或日晡发热如疟;或6-7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者。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5钱,水1盏半,加生姜7片,大枣1个,煎6分,去滓,食前服。

【注意】热除,不宜遽服补药,仍忌羊肉、腰子、酒,并难化之物。避房室。

【摘录】《易简方》

【处方】柴胡3两,黄芩3两,芍药3两,甘草(炙)3两,半夏2两半(汤洗7次),大黄2两,枳实1两(麸炒,去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疏利风热。主头痛。痰嗽,腹胀,及里证未解。

【用法用量】每服5钱,水2盏,加生姜10片,大枣2个,同煎至1盏,去滓温服。

【摘录】《普济方》卷四十四引《指南方》

【处方】柴胡、黄芩、半夏、枳实、芒消、大黄。

【功能主治】感时行疠气,表邪里邪俱实者。

【用法用量】生姜、大枣为引。

【摘录】《痢疟纂要》卷九

【处方】柴胡2两(去苗),黄芩1两,赤芍药1两,半夏(汤洗7遍去滑)1两,枳实(麸炒令黄)1两,槟榔1两,白术1两,赤茯苓1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伤寒2-3日,心中悸,呕吐不止,心急郁郁微烦者,尚未解。

【用法用量】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大枣3枚,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十一

【处方】柴胡8两,半夏(汤洗)8两,生姜4两,知母2两,芍药2两,大黄2两,萎蕤2两,甘草(炙)3两,人参3两。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伤寒7-8日不解,默默烦闷,腹中有干粪,谵语。

【用法用量】方中甘草用量原缺。《外台》引《集验方》无人参。

【注意】忌海藻、菘菜、羊肉、饧。

【摘录】《外台》卷一引《范汪方》

【处方】柴胡、黄芩、广皮、甘草、半夏、大黄。

【功能主治】双解表里。主少阳表症未解,里症又急,潮热,大便秘,有下症者。

【用法用量】

【摘录】《伤寒大白》卷二

【处方】柴胡2两(去苗),枳壳半两(麸炒微黄),黄芩2两,赤芍药1两,半夏1两(汤洗7次)。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阳明病,外证身热汗出,不恶寒,但恶热;阳明病,脉迟,发热头眩,小便难,欲作谷疸;阳明病,胁下坚满,大便秘而呕,口燥者;阳明病中风,其脉浮大,短气心痛,鼻干,嗜卧,不得汗,一身悉黄,小便难,有潮热而哕,耳前后肿,刺之虽小愈,外未解者;少阳病,口苦干燥,目眩者;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少阴病,汗则谵语者;少阴病,恶寒而蜷,时时自烦,不欲厚衣者;少阴病,下利清水,色青,心下痛,口干燥者;厥阴病,阳脉涩,阴脉弦,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瘥者;厥阴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不可转侧者。

【用法用量】此方比大柴胡汤,无大黄、枳实,用枳壳;比小柴胡汤,无甘草、人参,多枳壳、芍药。详之治十一证,皆治大柴胡汤之轻证,小柴胡汤之重证。又治阴病可下证中,度量自得其宜。

【摘录】《医方类聚》卷五十四引《通真子伤寒括要》

【处方】柴胡、白芍、枳壳、黄芩、大黄。

【功能主治】痘疮,腰疼腹痛,寒热往来,热毒欲发不出者。痘疮寒热,大便秘者。

【用法用量】《痘科类编》用量作“各一钱”。

【摘录】《治痘全书》卷十三

上文介绍了大柴胡汤的功效与作用有很多,大柴胡汤可以保护人体,还有自己的适宜人群,所以在食用的是侯一定要注意。

复方大柴胡汤的功效与作用


很多人到了一定年龄,就会患有一些疾病,因此在对药物进行选择时,一定要注意不能随意,对复方大柴胡汤这种中药方剂也是一样,需要先对它进行很好的了解,下面我们来看一下。

【处方】柴胡 黄芩 川楝子 延胡索 白芍药 生大黄(后下)各9克 枳壳 木香 生甘草各6克 蒲公英15克

【功能主治】疏肝理气,清热解毒,通里攻下。治溃疡病急性穿孔第二期,从气血郁闭证转化为里实热证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首剂由胃管注入,以后每日一剂或两剂,晚上服或早晚分服。也可制成冲剂,用温开水冲服。

【摘录】《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

【处方】柴胡12g,黄芩9g,枳壳9g,川楝子9g,大黄9g,玄胡10g,白芍10g,蒲公英15g,木香6g,丹参6g,甘草6g。

【功能主治】和解表里,清泻热结。主溃疡病穿孔缓解后腹腔感染,腹部有压痛,肠鸣,便燥,身热,脉数,舌苔黄。

【摘录】《医学资料选编》

最后提醒下复方大柴胡汤虽是一个治疗疾病的好选择,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如果可以的放话,选择日常多注意饮食,因为科学的生活方式才是拥有健康身体的根本。

柴胡汤的功效与作用


柴胡汤,这是一种中药方剂的名字,这种药是由多种常见的药物组成,用途也是比较广泛的,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剂。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别名】柴胡地骨皮汤(《宜明论方》卷一)。

【处方】柴胡(去苗)地骨皮各30克

【制法】上二味,粗捣筛。

【功能主治】主口糜生疮。

【用法用量】每服9克,水150毫升,煎至90毫升,去滓,取少许含咽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一七

【处方】柴胡9克 黄芩6克 半夏(姜炒)6克 人参3克 紫草6克 黄连6克 茯苓6克 甘草6克

【功能主治】主气分有热发斑者。

【用法用量】上锉一剂。加生姜,水煎服。

【摘录】《寿世保元》卷四

【处方】柴胡(去苗)1两半,五味子1两,桔梗(炒)1两,熟干地黄(焙)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麦门冬(去心,焙)1两,紫菀(去苗)1两,人参1两,地骨皮1两,黄耆(锉)1两,白术1两,桂(去粗皮)1两,牡蛎(研粉)1两,半夏(去滑,汤洗7遍)3分,甘草(炙)3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寒热往来,夜卧盗汗,四肢无力,饮食口苦,上气咳嗽。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半分(拍碎),大枣3枚(擘破),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七

【别名】柴胡甘草汤

【处方】柴胡(去苗)半两,甘草(炙)1分。

【制法】上锉细。

【功能主治】黄疸。热疸。

【用法用量】柴胡甘草汤(《直指》卷十六)。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

【处方】柴胡(去苗)1两,茵陈蒿1两,升麻3分,龙胆3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黄疸,通身并黄。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加地黄汁1合搅,食后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

【处方】柴胡(去苗)1两半,鳖甲(去裙澜,醋炙,锉)1两半,郁李仁(汤浸,去皮尖,捣碎)1两半,芍药1两半,大黄(锉,炒)1两半,桃仁21枚(汤浸,去皮尖双仁,炒),诃黎勒皮1两,半桂(去粗皮)1两。

【制法】上除郁李仁外,锉如麻豆大,再同和匀。

【功能主治】鼓胀坚块。

【用法用量】每服4钱匕,水1盏半,煎至7分,去滓,加朴消少许,空腹温服,如人行4-5里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七

【处方】柴胡(去苗)1两,黄芩(去黑心)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栀子仁1两,石膏(碎)1两,羚羊角(镑)1两,生干地黄(焙)1两,芒消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下焦热结,大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日2夜1。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四

【处方】柴胡(去苗)1两,甘草(炙)1两,芎藭半两,独活(去芦头)半两,羌活(去芦头)半两,贝母(去心)半两,款冬花半两,麻黄(去根节)1两半,桑根白皮(锉)1两半。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肺壅痰毒,头眩呕逆。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

【处方】柴胡(去苗)1两,黄耆(锉)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秦艽(去苗土)半两,地骨皮半两,黄芩(去黑心)半两,葛根(锉)半两,枳壳(去瓤,麸炒)半两,人参3分,甘草(炙)3分,鳖甲(去裙襕,醋浸,炙)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伤寒后夹劳,五心烦热,背膊疼痛,手足无力,不能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3片,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一

【处方】柴胡(去苗)2两,竹茹2两,桔梗(炒)2两,紫菀(去土)2两,知母(炒)2两,贝母(去心,炒)2两,诃黎勒皮1两。

【制法】上(口父)咀,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肺痿。久嗽不已,四肢烦热,颊赤咽燥。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生地黄汁半盏,乌梅1个(拍碎),煎至8分,去滓温服,日再夜1。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九

【处方】柴胡(去苗)1两,地骨皮1两,犀角(镑)1两,麦门冬(去心,焙)1两,葛根(锉)1两,黄连(去须)1两,赤芍药1两,黄芩(去黑心)1两,升麻1两,甘草(炙,锉)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心脏实热,上焦壅滞,口舌生疮,或多烦渴。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7分,去滓,食后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四十三

【处方】柴胡(去苗)2两,厚朴(去粗皮,姜汁炙)2两,白茯苓(去黑皮)2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半,人参1两半,诃黎勒(煨,去皮)1两半,桔梗(去芦头,炒)1两半,紫苏茎叶1两1分,甘草(炙)1两1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霍乱逆满,两胁下妨闷,呕不下食。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1枣大(拍碎),煎至1盏,去滓温服,1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九

【处方】柴胡(去苗)2两,甘草(炙微赤,锉)半两,知母1两,人参1两,麦门冬(去心,焙)1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疟病大渴,烦躁引饮不止,身体皆黄,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4钱匕,水1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七

【处方】柴胡(去苗)1两,常山(锉)1两,鳖甲(去裙襕,醋炙令黄色)1两,知母(焙)1两,青蒿(干者)1两,甘草(炙,锉)1两,枳壳(去瓢,麸炒)1两,桂(去粗皮)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足太阳疟,寒热。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柳枝心7枚,葱白2寸(细切),同煎至7分,去滓,空腹温服,发前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六

【处方】柴胡(去苗)1两,秦艽(去苗土)1两,麦门冬(去心,焙)1两,芦根1两,淡竹叶1两。

【制法】上(口父)咀,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足少阳疟,热多汗出。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1盏,去滓,加青蒿自然汁半合,再煎沸,未发前五更初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六

【处方】柴胡(去苗)4两,葛根(锉)4两,枣肉(焙)4两,甘草(炙)4两,槟榔(锉)4两,常山4两,乌梅(去核,焙)4两,草豆蔻(去皮)4两,厚朴(去粗皮,姜汁炙)4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脾疟,寒多热少,有汗,头目昏暗,背胛拘急,或胸膈痞闷,呕逆咳嗽,心腹胀痛,面黄肌瘦,肢节疼倦。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酒半盏,水1盏,煎至1盏,去滓,未发前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六

【处方】柴胡(去苗)1两,人参半两,栝楼根半两,黄芩(去黑心)半两,甘草(炙,锉)半两,黄耆(锉)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劳疟。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半分(切),大枣2枚(去核),煎至1盏,去滓温服,空腹、欲发前各1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五

【处方】柴胡(去苗)半两,酸枣仁(微炒)2两,远志(去心)1分,当归(切,焙)半两,防风(去叉)半两,甘草(炙,锉)半两,茯神(去木)半两,猪苓(去黑皮)半两,桂(去粗皮)半两,黄耆(锉)半两,人参半两,生干地黄半两,芎藭半两,麦门冬(去心,焙)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伤寒后虚劳烦热,惊悸,不得眠睡。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大盏,加生姜3片,煎至7分,去滓,空心温服,1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一

【处方】柴胡(去苗)1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升麻1两,黄连(去须)1两,麻黄(去根节)1两半,甘草(炙,锉)3分,知母(切,焙)3分,栀子仁3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心黄。面赤口张,气喘多惊,饶睡,手脚烦疼,舌上疮生,心下急闷,不欲饮食,舌缩口干,7-8日内必发狂走。

【用法用量】此证先烙上脘穴,次烙关元,及灸十八壮,若不愈,再灸七壮,次烙背心下廉及天聪,如不愈者宜服本方。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一

【处方】柴胡(去苗)半两,芍药半两,知母(焙)半两,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黄)半两,木香半两,山栀子仁半两,升麻半两,大青半两,白芷半两,黄芩(去黑心)半两,细辛(去苗叶)1分,甘草(炙,锉)1分,石膏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伤寒后百节疼痛,壮热头疼。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半分(拍碎),同煎至7分,去滓,食后温服,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一

【处方】柴胡(去苗)3两,枳壳(去瓤,麸炒)2两,白茯苓(去黑皮)3分,白术2两,人参1两,麦门冬(去心,焙)1两半。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虚劳气逆,心腹痞满,四肢羸瘦,腹胀不下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半分(拍碎),煎至7分,去滓,空腹温服,日午、夜卧各1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

【处方】柴胡(去苗)1两,升麻3分,芍药3分,麦门冬(去心,焙)3分,甘草3分,黄芩(去黑心)3分,知母(焙)5钱,黄连5钱。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伤寒热病后,乍寒乍热,骨节痛,口舌生疮。

【用法用量】方中知母、黄连用量原缺,据《普济方》补。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

【处方】柴胡(去苗)1两,茵陈蒿1两,甘草(炙,锉)1两,人参1两,大黄(锉,炒)半两。

【制法】上为粗未。

【功能主治】伤寒后余毒不解,颊赤口干,四肢烦热。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小麦50粒,同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一

【处方】柴胡(去苗)3分,黄耆(锉)1两,厚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3分,半夏(汤洗去滑,焙干)3分,人参半两,白茯苓(去黑皮)半两,防风(去叉)半两,细辛(去苗叶)半两,当归(切,焙)2两,麦门冬(去心,焙)2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甘草(炙,焙)半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别研)半两,槟榔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虚劳羸瘦,心虚惊悸,气乏力劣。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1分(切碎),煎至1盏,去滓,空腹顿服,夜卧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

【处方】柴胡(去苗)1两半,当归(切,焙)1两,食茱萸(去枝茎)1两,芍药1两半,厚朴(去粗皮,涂生姜汁炙熟,锉)1两,槟榔(炮,锉)3枚,郁李仁(汤浸,去皮)3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虫心痛。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日3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九

【处方】柴胡(去苗)1两,升麻1两半,车前子1两,决明子(微炒)1两,栀子仁1两,黄芩(去黑心)1两,黄连(去须)1两,甘草(炙,锉)1两,防风(去叉)1两,羚羊角(镑)1两,马牙消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肝虚风热上冲,目暗赤痛。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食后、临卧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四

【处方】柴胡(去苗)2两,黄芩(去黑心)1两,芎藭2两,芍药2两,大黄(锉碎,炒香)2两,石膏5两,羚羊角(镑)2两,茯神(去木)2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积年风毒瘀热,目赤时痛。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以水1盏半,加竹叶7片,煎至1盏,去滓,投芒消半字,放温,空心顿饮。以利为度;如利频,去芒消,以粥止之。

【注意】如秋月肝弱时,不宜泻肝,宜加补药,即不用此方。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

【处方】柴胡(去苗)1两半,大黄(锉,炒)1两半,决明子(炒)1两,泽泻1两,升麻1两,芍药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栀子仁1两,黄芩(去黑心)1两,黄连(去须)1两,细辛(去苗叶)1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1两,甘草(炙,锉)2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眼赤息肉,生翳膜,漠不见物。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苦竹叶10片,煎至1盏,去滓,投芒消末1钱匕,食后临卧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九

【处方】柴胡(去苗)、黄芩(去黑心)、栀子仁、赤芍药、升麻、麦门冬(去心)、甘草(炙,锉)各等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去脾肺热毒气。主斑痘疮入眼。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1小盏,去滓放温,食后、临卧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一○

【处方】生地4钱,白芷3钱,天冬1钱,青蒿6钱,柴胡1两,玄参3钱,生耆3钱,连翘3钱,百合5钱,知母3钱。

【功能主治】中蛊。额焦口腥,神昏性躁,目见邪鬼形,耳闻邪鬼声,如犯大罪,如见恶役持练锁至,如有刀兵、健卒追赶,常思自尽。

【用法用量】水煎服。

【注意】宜戒荤盐,俟毒净自愈,愈后不用戒鱼虾等物。

【摘录】《验方新编》卷十五

【处方】当归1钱2分,白芍1钱,柴胡1钱,黄芩1钱,熟地3分,甘草3分,半夏(制)7分,川芎7分,人参5分,麦冬(去心)5分,生姜3片。

【功能主治】妇女17-18岁,因脾胃虚弱,气血不行,而致经脉不通,或阻隔半年百日,面色青黄,饮食不思,或作寒热,头痛眩晕,腹中结块,烦闷呕吐,或作膨胀。

【用法用量】水煎,空心热服。

【摘录】《叶氏女科》卷一

【处方】黄芩、柴胡、白芍(炒)、丹皮、陈皮、甘草、山楂、神曲。

【功能主治】小儿湿热出汗。

【用法用量】水煎服。兼服和中丸或抱龙丸。

【摘录】《幼科直言》卷五

【处方】柴胡(去苗)1两,麻黄(去根节,汤煮,掠去沫)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虚劳发热,肢体烦疼。

【用法用量】用童便5盏,同煎至2盏,去滓,分温2服。出汗即愈。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八

【处方】柴胡(去苗)1两半,赤茯苓(去黑皮)1两半,枳壳(去瓤,麸炒)3两,白术1两,地骨皮1两,葛根(锉)2两,甘草(炙,锉)1两,木通(锉)2两,麦门冬(去心,焙)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虚劳发热,心中烦闷,面黄口干,腹中虚满,腰背急痛。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1枣大(切碎)。煎至1盏,去滓,空腹温服,1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一

【处方】柴胡(去苗)1两半,延胡索1两半,百合1两半,枳壳(去瓤,麸炒)1两半,麻黄(去根节)1两半,款冬花(炒)1两半,天雄(炮裂,去皮脐)1两半,代赭1两,黄连(去须)1两,桂(去粗皮)1两,地榆1两,贝母(去心,煨)1两,黄芩(去黑心)半两,旋覆花(炒)3分,杏仁15枚(去皮尖双仁,炒令黄)。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咳嗽久不愈。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以水1盏,煎取7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六十五

【处方】柴胡(去苗)1两半,鳖甲(去裙襕,醋炙)半两,秦艽(去苗土)半两,知母(焙)半两,桂(去粗皮)半两,人参半两,白茯苓(去黑皮)半两,附子(炮裂,去皮脐)半两,黄耆半两,五味子半两,羌活(去芦头)半两,木香半两,沉香半两,枳壳(去瓤,炒)1分,枸杞子1分,槟榔(炮,锉)2枚。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五劳七伤,四肢少力,肌瘦盗汗,遗精心忪,不思饮食,咳嗽唾脓血。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

【处方】柴胡(去苗)1两,人参1两,黄芩(去黑心)1两,犀角(镑)3分,朴消3分,茯神(去木)3分,甘草(炙,锉)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伤寒热实,烦躁谵语。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7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三

【处方】柴胡(去苗)半两,鳖甲(去裙襕,醋炙)半两,枳壳(去瓤,麸炒)半两,人参半两,乌梅肉(炒)半两,白茯苓(去黑皮)半两,桂(去粗皮)1分,白术(锉)1分,款冬花1分,紫菀(去土)1分,桔梗(炒)1分,甘草(炙)1分,槟榔(大者,锉)1枚。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虚劳。阳气外虚,腠理不密,荣卫发泄,盗汗不止,骨节热痛。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2片,青蒿少许,同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九

【处方】柴胡(去苗)1两半,当归(切,焙)1两半,麦门冬(去心,焙)1两半,半夏(汤洗去滑,焙)1两半,人参1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防风(去叉)1两,细辛(去苗叶)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锉)1两,陈橘皮(去白,炒)1两,甘草(炙,锉)1两,杏仁(去皮尖双仁,炒)1两,大腹(锉)1两,黄耆(锉)2两。

【制法】上为粗未。

【功能主治】男子妇人急劳。咳嗽上气,饮食减少,痰涎壅盛,手足酸痛,唇口干燥,心虚惊悸,气乏羸劣。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5片,同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七

【处方】柴胡(去苗)2两,白术2两,牡蛎(烧令透)2两,桑根白皮(炙黄)半两,知母(锉,焙)半两,木通(锉)半两,甘草(炙)半两,鳖甲(去裙襕,一醋炙黄)1两半。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热劳。潮热盗汗,羸瘦减食。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半分(拍碎),竹叶3片,煎至6分,去滓,空心温服,夜卧再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七

【处方】柴胡(去苗)1两半,黄芩(去黑心)1两半,泽泻1两半,葛根(炙,锉)1两半,升麻1两半,玄参3两,生干地黄(切,焙)2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调气下热。主肝劳。关格不通,精神不守,气逆上冲,胸中烦闷。

【用法用量】每用5钱匕,水1盏半,加竹叶7片,煎至1盏,去滓,下芒消1钱匕,分为2服,空心、食后各1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六

【处方】柴胡(去苗)1两1分,葛根(锉)2两,白茯苓(去黑皮)1两半,麦门冬(去心,焙)1两半,麻黄(去根节)1两半,桂(去粗皮)3分,萎蕤(切,焙)2两,黄芩(去黑心)1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服乳石脚气发动,或憎寒壮热,头痛心闷,眼目疼,恶心欲吐,头旋脑痛。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取8分,去滓,食后温服。衣被覆取微汗,汗不可太过。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四

【处方】柴胡(去苗)1两半,赤芍药1两半,旋覆花1两,紫苏茎叶1两,桑白皮(炙,锉)2两,大腹(连皮,锉)2枚。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脚气,上气喘满,及毒气冲心烦闷。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生姜半分(拍碎),同煎至7分,去滓,下朴消1字,更煎1-2沸,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二

【别名】柴胡饮

【处方】柴胡(去苗)3分,赤茯苓(去黑皮)3分,桔梗(炒)1两,木通(锉)1两,芍药半两,鳖甲(去裙襕,醋蘸,慢火炙令黄色)半两,郁李仁(汤浸,去皮)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症癖气胀,腹痛,胁肋胀满,不思食饮。

【用法用量】柴胡饮(《原书卷七十三)。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二

【处方】柴胡1钱,人参1钱,甘草1钱,龙胆草1钱。

【功能主治】小儿变蒸实热。

【用法用量】河水1碗,煎3分,略饮数匙。

【摘录】《幼科指掌》卷一

【处方】柴胡1两半(去苗),贝母(煨微黄)1两,葛根(锉)1两,赤芍药1两,黄芩1两,栀子仁1两,石膏2两,知母3分,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3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伤寒咳嗽,烦热,四肢骨节头目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4钱,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普济方》卷一三九

【处方】柴胡(去苗)1两半,桑根白皮1两半,天雄(炮裂,去皮脐)1两半,芎藭1两半,赤石脂1两半,五味子1两半,桂(去粗皮)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黄连(去须)1两,百合1两,地榆1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大。

【功能主治】伤寒咳嗽,肢体疼痛,烦热。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5片,煎至8分,去滓温服。

【摘录】

通过文章的详细介绍,相信大家对柴胡汤的作用应该有比较深刻的认识了,这会让我们在生活中得到很大的帮助,更好的保证我们的身体健康。

加减天麻汤的功效与作用


加减天麻汤怎么吃?加减天麻汤虽为中医的一味方剂,但对很多疾病都是有治疗效果的,那么根据不同的疾病,加减天麻汤应该怎么吃呢?下面为大家揭晓答案。

【处方】半夏(姜汤泡7次)8分,白术(用腿白色不油者,微炒)7分,天麻(用坚实者,纸包,水湿煨熟)5分,神曲(炒)5分,南川芎7分(西芎不用),泽泻5分,陈皮1钱,防风1分,茯苓5分,苍术(米泔制)3分,白芷2分,黄耆3分,人参(去芦)3分,甘草(炙)3分。

【制法】上锉1剂。

【功能主治】头目四肢麻木,饮食少用,不时眼黑。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黑枣2枚,煎至8分,食远服。

【摘录】《回春》卷四

关于加减天麻汤的相关知识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在现在的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养生方剂层出不穷,而且人们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已经成为一个全民养生的时代了。

加减羌活汤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是目前毒副作用最少的药物,加减羌活汤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中药方剂,那么它主治哪些病?注意事项有哪些?用量及成分需要多少?接下来就为大家一一解答。

【处方】羌活1钱,防风1钱2分,苍术1钱,川芎1钱,白芷1钱,甘草1钱,陈皮8分,北细辛2-3分,生姜1钱,葱白5寸。

【功能主治】伤风寒,头痛、身痛、憎寒、壮热、脉浮紧、无汗,及四时不正之气。

【用法用量】水煎,热服。取微汗。

【摘录】《会约》卷三

【处方】羌活1两,川芎1两,防风1两,附子(炒)1两,熟地黄1两,白芷1两半,石膏2两半,细辛2钱,当归5钱,甘草5钱(炒),苍术(去粗皮)1两半。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产后血虚气弱头痛。或痰厥头痛。

【用法用量】每次1两,水煎服,不拘时候。

【摘录】《洁古家珍》

【处方】羌活、独活、防风、荆芥、柴胡、干葛、广皮、甘草。

【功能主治】南方冬月,太阳经恶寒发热,头痛、脉浮,无汗者。

【用法用量】

【摘录】《伤寒大白》卷一

在通过上文对加减羌活汤的讲解我们可以知道,养生上可以根据自己的喜爱进行,不过在养生的时候,也是要注意方法选择,对一些不太适合自己的养生方式是不要选择的,否则对身体也是会有影响的。

加减平阳汤的功效与作用


对于目前许多疾病的病因,到今天为止都尚未完全清楚,因为导致疾病的直接与间接的因素有很多种,但医学一般都认为它与体内各个机能系统的损毁和破坏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中药方剂恰恰就能够弥补这方面的不足,今天就向大家介绍一下加减平阳汤这种方剂。

【处方】葛根3钱,云苓5钱,甜白术5钱,麦冬5钱,川贝母3钱(去心,研),生石膏3钱,柴胡1钱,枳壳1钱5分,橘红1钱5分。

【功能主治】疟疾。初病令人先寒洒浙,洒浙寒甚,发热头痛鼻于,渴欲饮水,目眴眴不得眠,甚则烦躁谵语,畏火,厌听人声喧哗,寒久乃热,热退汗出,喜见日月光火气,心乃快然,善饥而能食。

【用法用量】

【摘录】《慈航集》卷下

对于加减平阳汤等很多中药方剂来说,如果改变各个中药材的数量,配比或是制作方法等,都将会得出不同的效果,所以我们要严格按照医师的叮嘱服用,不要擅自更改。

加减葛根汤的功效与作用


俗话说,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人们在现如今生活极大丰富的情况下,对养生的追求也更加的迫切,中医方剂一直都是养生的重要方法,那么加减葛根汤作为一种中药方剂又有什么功效作用呢?接下来为大家一一解答。

【处方】葛根、荆芥、防风、羌活、柴胡、前胡、大力、沙参、白芍、桔梗、甘草。

【功能主治】麻疹初起,时令时暖时寒。

【摘录】《医学集成》卷三

【处方】葛根、牛子、香豉、桔梗、枳壳、薄荷、马勃、蝉衣、荆芥、防风、连翘、栀子、赤芍、甘草。

【功能主治】烂喉疫痧,邪尚在表,火不内炽,无汗痧隐,舌白脉郁,喉烂不甚者。

【摘录】《疫痧草》

【处方】葛根1两,桂枝3钱,淡豆豉4钱,黄芩4钱(酒洗),麻黄3钱,连翘3钱,滑石4钱,木通3钱,黄柏3钱,甘草1钱。

【功能主治】伤寒自汗。

【用法用量】水煎服。

【各家论述】此方用葛根为君。夫葛根乃清扬平淡之品,即再加3钱2钱,亦无妨碍。惟葛根能清肌肉之热,虽其表虚,可以自汗,必须连翘、豆豉、麻黄、桂枝四味走表之药,辅佐葛根,方可将肌肉之邪,合盘托出,达于皮毛,此所出者,乃正汗也。其肌肉即然瘀热,五内未有不热者,故用黄芩清其血中之热,滑石清其六腑之热,黄柏清其下焦之热,木通引热由小便出,甘草和诸药而利胃腑。一剂汗出,自汗止矣。

【摘录】《医学探骊集》卷三

看了上文对加减葛根汤的介绍,相信我们可以收获很多。其实对于疾病,大多数人都是通过吃西药来缓解,但这种方法治标不治本,其效果也是暂时的,关键还是在于拥有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