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病吃药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是对于吃药的时候我们还是需要先了解一下这些药物的功效和一些注意事项等,以免出现问题,那么下面我们就了解一下括痰丸这种中药方剂。
【处方】半夏(制)60克 白芥子60克 干姜(炒黄)30克 猪苓60克 炙甘草15克 陈皮120克(切碎,用盐6克入水中,拌浸一宿,晒干)
【制法】上为末,汤浸蒸饼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治停痰积饮,吞酸呕恶,胸胁胀闷疼。
【用法用量】每服3克,温开水送下。
【摘录】《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处方】半夏(制)2两,白芥子2两,干姜(炒黄)1两,猪苓2两,炙甘草5钱,陈皮4两(切碎,用盐2钱,入水中浸1宿,晒干)。
【制法】上为末,汤浸蒸饼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一切停痰积饮,吞酸呕酸,胸胁胀闷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1钱许,滚白汤送下。
【摘录】《景岳全方》卷五十一
括痰丸的功效和用途非常广泛,对老百姓而言是一个很好的良药。大家有需要时不妨试一试,因为它几乎没有副作用,所以可以放心服用。
各种中药方剂都有自己独特的功效,在电视上大家应该都看过关于中药方剂的介绍,它能够很好的提高人体的免疫力,而且没有什么副作用,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中药方剂滚痰丸的作用。
【别名】礞石滚痰丸(《痘疹金镜录》卷上)。
【处方】大黄(酒蒸)片黄芩(酒洗净)各250克 沉香15克 礞石30克(捶碎,焰消30克,入小砂罐内,及稍盖之,铁线练定,盐泥固济,晒干,火煅红,候冷取出)一方加朱砂60克研为细末为衣
【制法】上为细末,水丸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降火逐痰。治实热老痰,发为癫狂惊悸,或怔忡昏迷,或咳喘痰稠,或痰闭子宫不孕,大便秘结,舌苔黄厚而腻,脉滑数有力者。现用于精神病、癫痫身体壮实者。
【用法用量】每服40~50丸,临卧用茶清或温水送下,量虚实加减服。
【注意】体虚及孕妇不可轻用,以免损伤正气。
【备注】方中礞石驱逐顽痰,力甚猛峻;大黄荡涤陈积,开下行之路,黄芩清上焦之火,消除成痰之因,二味用量独重,有正本清源之意;沉香调达气机,为诸药之开导。四药共奏降火逐痰之效。
【摘录】《玉机微义》卷四引《养生主论》
【别名】神秘沉香丸、沉香礞石滚痰丸
【处方】大黄(蒸少顷,翻过再蒸少顷,即取出,不可过)8两,黄芩8两,青礞石(消煅如金色)5钱,沉香5钱,百药煎(此用百药煎,乃得之方外秘传,盖此丸得此药,乃能收敛周身顽涎,聚于一处,然后利下,甚有奇功,曰倍若沉者,言五倍子与沉香,非礞倍于沉之谓也)5钱。
【制法】上为末,水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痰之为病,或偏头风,或雷头风;或太阳头痛,眩晕如坐舟车,精神恍惚;或口眼瞤动,或眉棱耳轮俱痒,或颔腮四肢游风肿硬,似疼非疼;或浑身燥痒,搔之则瘾疹随生,皮毛烘热,色如锦斑;或齿颊似痒似痛而无定所,满口牙浮,痛痒不一;或嗳气吞酸,鼻闻焦臭,喉间豆腥气,心烦鼻塞。咽嗌不利,咯之不出,咽之不下,或因喷嚏而出,或因举动而吐,其痰如墨,又如破絮,或如桃胶,或如蚬肉;或心下如停冰铁,闭滞妨闷,嗳嚏连声,状如膈气;或寝梦刑戮刀兵剑戟,或梦入人家,四壁围绕,暂得一窦,百计得出,则不知何所;或梦在烧人地上,四面烟火枯骨,焦气扑鼻,无路可出;或不因触发忿怒悲啼下泪而寤;或时郊行,忽见天边两月交辉,或见金光数道,回头无有;或足膝酸软,或骨节腰肾疼痛,呼吸难任;或四肢肌骨间痛如击戳,乍起乍止,并无常所;或不时手臂麻疼,状如风湿,或卧如芒刺不安,或如毛虫所螫,或四肢不举,或手足重滞;或眼如姜蜇胶粘痒涩,开合甚难;或阴晴交变之时,胸痞气结闭而不发,则齿痒咽痛,口糜舌烂,及其奋然而发,则喷嚏连声,初则涕唾稠粘,次则清水如注;或眼前黑暗,脑后风声,耳内蝉鸣,眼瞤肉跳。治之者或曰腠理不密,风府受邪;或曰上盛下虚,或曰虚,或曰寒,或曰发邪,病势之来,则胸腹间如有二气交纽,噎塞烦郁,有如烟上冲头面烘热,眼花耳鸣,痰涎涕泪,并从肺胃间涌起,凛然毛竖,喷嚏千百,然后遍身烦躁,则去衣冻体,稍止片时,或春、秋乍凉之时,多加衣衾,亦得暂缓,或顿饮冰水而定,或痛一醉而宁,终不能逐去病根。
【用法用量】神秘沉香丸(原书同卷)、沉香礞石滚痰丸(《不居集》下集卷八)。
【摘录】《准绳·类方》卷二引《养生主论》
【处方】青礞石4钱,沉香8分,制锦纹5钱,广木香1钱,黄芩1钱5分,枳实2钱。
【功能主治】顽痰怪症,睡醒神浊,妄言不觉,便闭气逆,痰火上壅。
【摘录】《镐京直指》
【处方】江子、半夏朱砂、腻粉、雄黄、郁金(或加南星尤妙)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饭为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小儿喉中涎响,手足瘈疭,目睛上视,即急慢惊风证。
【用法用量】每服7丸,用薄荷汤送下。量大小加减服之,利痰涎为度,未利再服。
【摘录】《普济方》卷三七四
【别名】沉香滚痰丸、礞石滚痰丸
【处方】大黄8两,黄芩8两,沉香半两,青礞石(消煅)1两。
【制法】上为细末,水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痰证,变生千般怪症。头风目眩,耳鸣,口眼蠕动,眉棱耳轮痛痒;四肢游风,肿硬;噫气吞酸,心下嘈杂,心气疼痛,梦寐奇怪,手麻臂痛,口糜舌烂喉闭,或绕项结核,胸腹间如二气交纽,噎塞烦闷,失志癫狂,心下怔忡,喘咳呕吐等证。
【用法用量】沉香滚痰丸(《墨宝斋集验方》卷上)、礞石滚痰丸(《痘疹金镜录》卷上)。本方原文为:甑里翻身甲挂金,于金头戴草堂深。相逢二八求斤正,消煅青礞倍若沉。十七两中零半两,水丸桐子意常斟。千般怪证如神效,水泻双身却不任。《伤寒大白》有黄柏。
【各家论述】1.《玉机微义》:此以大黄、黄芩为君,大泻阳明湿热之药,礞石以坠痰,沉香则引诸气上而至天,下而及泉为使也,以上二方有实热者可用。
【临床应用】1.幻视:一妇病热,目视壁上,皆是红莲花满壁,医用滚痰丸下之,愈。
【摘录】《玉机微义》卷四引《养生主论》
通过上文我们可以清楚的知道滚痰丸的功效和作用等,其实无论是食物还是方剂都是为了让我们去利用到里面所含有的营养成分,这样才能发挥出更高的价值,所以我们要对它们有个很好的了解才行。
在日常生活中会看到不少人使用中药方剂治疗一些疾病,那么这种做法的疗效如何呢?答案毋庸置疑。传统中医中药已存在几千年的历史,足以验证它的正确性。接下来就为大家介绍一种中药方剂蠲痰丸。
【处方】南星(水煮1滚,每个切作4块)4两,半夏(不切)4两,皂角(切作段子)4两,生姜(切)4两,明矾(捶破)4两,将5味一处于炒罐内,用水自卯时煮至酉时,以南星内无白点为度,拣去皂角不用,只将余药切作薄片,晒干或焙干为末。杏仁(汤泡去皮,炙)2两,神曲2两,麦芽2两,青皮2两,陈皮(去白)2两,紫苏皮2两,干葛2两,枳壳(去瓤)2两,香附子2两,糖球子2两,萝卜子(微炒)2两,木香2两。
【制法】上为细末,入前药末拌匀,以生姜自然汁同拌,隔3-4月药成饼,去皮搜碎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磨积滞,化气宽中。主积聚,宿食不消。
【用法用量】每服60-70丸,临卧白汤送下。
【摘录】《普济方》卷一七二
【处方】半夏(泡7次)6两,南星(泡)3两,明矾(另研)1两半,辰砂5钱(为衣)。
【制法】姜汁糊为丸。
【功能主治】蠲痰,安神定志。主风痰、冬月冷痰。
【用法用量】每服100丸,姜汤下。
【摘录】《简明医彀》卷四引《医林》
通过本文对蠲痰丸的介绍,我们知道蠲痰丸还有很多其他的功效,大家要注意选择适合自己的中药方剂哦!希望介绍的这些蠲痰丸的相关知识可以帮助大家健康养生!
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养生的重要性了,生活中养生的方法有很多,而中药的方剂可以说就是一种很好的养生方法,下面为大家介绍一种叫做利痰丸的方剂。
【处方】园白半夏(生)。
【制法】上为末,旋入姜汁略拌松,次入香润五灵脂(研细)、全蝎(焙,为末)各1钱,牛黄凉膈丸2钱夹和,研揉得所,丸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小儿诸风,诸痫痰热。
【用法用量】每服4-5丸,薄荷、生姜泡汤送下。
【摘录】《直指小儿》卷二
【处方】南星2两,皂角2两,石膏2两,牵牛(头末)2两,芫花2两(一方有青盐5钱、巴豆少许、青礞石5钱)。
【制法】上为细末,用姜汁糊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痰饮及风痰壅塞。
【用法用量】每服10-20丸,姜汤送下。
【注意】如寒不宜用。
【摘录】《准绳·类方》卷二引《玄珠经》
【处方】明矾(枯)半两,甘草(炙)半两,南星半两,滑石半两,白附子半两,巴豆(去油,成霜)3钱。
【制法】上为末,面糊为丸,如苏子大。
【功能主治】小儿惊风,热痰盛,作搐搦。
【用法用量】桑白皮汤下;或金钱薄荷汤下。
【摘录】《普济方》卷三七○引《如宜方》
【处方】南星(牛胆者)2钱,枳壳(麸炒)2钱,陈皮(去白)1钱,大黄2钱,牵牛(头末)2钱。
【制法】上为末,皂角煮水为丸。
【功能主治】顺气开痰。主小儿急惊风,曾因恐怖而成惊者,其症发过即如常,无他症者。
【用法用量】灯心汤吞下。
【摘录】《片玉心书》卷四
在了解了利痰丸这味方剂之后,我们不妨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试一试。相信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人的身体是一个复杂的生理系统,如果生病,就会影响身体健康。中药方剂恰恰可以在治愈病症的同时顺带调理修复其它受损的器官机能,是很多患者的福音,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下老痰丸这种中药方剂。
【处方】天门冬(去心)1两,黄芩(酒炒)1两,海粉(另研)1两,橘红(去白)1两,连翘半两,桔梗半两,香附子(淡盐水浸,炒)半两,青黛(另研)1钱,芒消(另研)2钱,瓜蒌仁(另研)1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入姜汁少许)为丸,如龙眼大。
【功能主治】润燥开郁,降火消痰。主火邪炎上,凝滞于心肺之分,肺气不清,老痰郁痰结成粘块,凝滞喉间,吐咯难出。
【用法用量】噙嚼1丸,细咽之,清汤送下;或丸如绿豆大,淡姜汤送下50-60丸。
【各家论述】此方天冬、黄芩泻肺火,海粉、芒消咸以软坚,瓜蒌润肺消痰,香附、连翘开郁降火,青黛去郁火,故不用辛燥之药。
【摘录】《医统》卷四十三引王节斋方
通过上述内容的介绍,可以了解到老痰丸在很多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很多深受各种疾病困扰的人摆脱痛苦,是很多人的不二选择。
导痰丸,这是一种中药方剂的名字,这种药是由多种常见的药物组成,用途也是比较广泛的,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剂。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处方】黑丑3两,枳实1两5钱,橘红1两5钱,朴消3钱,生矾2钱5分,枯矾2钱5分,牙皂1钱5分。
【制法】浓萝卜汁为丸,如芥子大。
【功能主治】导利。主停痰积饮,隐僻难除,形神壮健、正气未衰者。
【用法用量】每服1钱,早空心以姜汤送下。
【摘录】《活人方》卷二
【别名】导饮丸
【处方】吴茱萸3钱(制),茯苓1两,黄连半两,滑石7钱半,苍术(泔浸)1两。
【制法】上为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痰。
【用法用量】导饮丸(《丹溪治法心要》卷二)。
【摘录】《丹溪心法》卷二
【处方】天南星半斤,大半夏(各不锉)半斤,白明矾半斤,生姜半斤(洗净,切作片),猪牙皂角4两(锉碎。上五味用瓦罐以水浸过为度,煮干令透,去白矾、生姜、皂角,止取南星、半夏锉焙,同后药同研为末),真紫苏子4两,萝卜子4两,麦糵4两(并炒),糖球子4两(去核,即山果子,又名猴楂)。
【制法】上为末,面糊为丸。
【功能主治】痰饮气滞,胸膈不利,喘咳气促,胁肋满胀,咳嗽多痰,鼻塞稠涕,气不升降,胸膈痞结。
【用法用量】每服50-60丸,淡姜汤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普济方》卷一六三引《经验良方》
【处方】半夏6两(分作3处:1分矾水浸,1分肥皂角为末水浸,1分用巴豆百粒同水煎。上余药在下,半夏在上,浸至10-15日,时时动水,令2药相透,冷相合1处,拣去巴豆、皂角、慢火煮干,取半夏切碎晒干),甘遂(制)2两,百药煎2两,僵蚕1两,全蝎2两。
【制法】上为末,用拣出皂角炼膏为丸;如硬,再入糊,令得所。
【功能主治】痰。
【用法用量】每服15丸,实者25丸。
【摘录】《医学纲目》卷二十一引《玄珠经》
【处方】黑牵牛(生,用头末)3钱,白矾(生用)1钱,猪牙皂角(生用)2钱,半夏少许,南星少许。
【制法】上为细末,冷水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化痰行气,免患中风之疾。主
【用法用量】每服50-60丸,五更用温茶汤送下。
【摘录】《普济方》卷一○四
【处方】枯白矾半两,僵蚕1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中风瘫痪,胸膈有痰涎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1钱,生姜汤调下。良久吐顽涎为效;未吐再进,不拘时候。
【摘录】《普济方》卷一○四
【处方】天南星4两,半夏4两,皂角半斤,生姜1斤。
【制法】不得犯铜铁器,用水浸高3指许,煮3遍,逐旋煮水干再添,候3遍毕,去生姜、皂角不用,只用半夏、天南星为末,生姜自然汁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痰饮。
【用法用量】每服30丸或50丸,以熟水送下。
【摘录】《魏氏家藏方》卷二
通过以上介绍,我们对导痰丸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不过要注意的是,对那些不知道该不该选择它的人,要根据医生建议进行使用。
涤痰丸是一种纯天然的中药方剂,它是以几种生活中常见的中药材为主要原料,采用了药食同源的传统中医配方混合而成的。下面就来看一看涤痰丸有哪些功效吧。
【处方】橘红2两,蒌仁3两,半夏2两,茯苓2两,苏子3两,沉香5钱,杏仁3两,贝母3两,海蛤粉2两,葶苈子1两5钱,明矾3两(煅),南烛叶2两,白芥子1两。
【制法】上为末,水泛为丸。
【功能主治】气急痰壅。
【用法用量】每服3钱,用萝卜3斤,生姜1片,煎汤送下。
【摘录】《内外验方秘传》卷下
【处方】大黄5斤,炒黑丑1斤8两,黄芩1斤8两。
【制法】上为细末,水泛小丸,每斤丸药用百草霜1两,煅金礞石粉2两,桃胶2钱化水上衣。
【功能主治】清热化痰,开瘀化痞。主痰火瘀结,气急疯痫,湿热咳嗽,喘满胸闷,痰涎壅盛,大便燥结。
【用法用量】每服2钱,开水送下。
【注意】孕妇忌服。
【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天津方)
【处方】白术(土炒)2两,半夏曲1两,川芎1两,香附米1两,神曲(炒)5钱,茯苓各5钱,橘红4钱,甘草2钱。
【制法】上为末,粥为丸。
【功能主治】妇人形肥盛,不孕,以身中有脂膜闭塞子宫。
【用法用量】每服80丸,以涤痰汤送下。
【摘录】《金鉴》卷四十五
【处方】半夏曲、枯矾、皂角(去皮子)、玄明粉、茯苓、枳壳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霞天膏为丸。
【功能主治】多痰。食饮才下便痰涎裹住,不得下者。
【用法用量】《风劳臌膈四大证治》本方用法:每服三十丸。
【摘录】《嵩崖尊生》卷九
【处方】木香1两,槟榔1两,青皮(去白)1两,陈皮(去白)1两,京三棱(煨,锉碎)1两,枳壳(麸炒,去瓤)1两,大黄(湿纸裹,煨令香熟)1两,半夏(汤洗7次)1两,黑牵牛(微妙)2两。
【制法】上为细末,白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升降滞气,清膈化痰。主三焦气涩,痰饮不利,胸膈痞满,咳唾稠浊,面目热赤,肢体倦怠,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40-50丸,食后生姜汤送下。
【摘录】《御药院方》卷五
【处方】白附子1两(炮),天南星(汤泡7次)、白僵蚕(直者,炒去丝)、滑石3两。
【制法】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痰饮。
【用法用量】方中天南星、白僵蚕用量原缺。
【摘录】《魏氏家藏方》卷二
【处方】好皂角(不要虫蛀损者)10两(水浸1宿,去皮弦,火炙黄色,取净末2两5钱),猪牙皂角1两(依皂角制法),枳壳2两5钱(1两半火炙,1两生用),黑牵牛2两(末)。
【制法】上用朴消5钱,井花水泡开,不用滓末,澄清消水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男子、妇人远年日久积聚痰涎,或饮酒食后,吐唾日久,面黄肌瘦,皮肉枯涩,眼无神光;又治偏正头风。
【用法用量】每服50丸,临卧用井花水送下。如1月服3-5服,至老无风瘫、麻木之疾。
【摘录】《瑞竹堂方》卷二
没有想到吧,涤痰丸也是让人很惊讶,中医果然博大精深,希望我们可以继续把我们的传统医学发扬光大,继承下去。
安神滚痰丸在生活中是蛮常见的中药方剂,采用纯天然药材配比而成,但仍然有很多人对安神滚痰丸还不是很熟悉,所以接下来就为大家介绍一下。
【处方】礞石1两(煅),风化消1两,朱砂1两,沉香5钱,珍珠5钱。
【制法】上为末,煎天麻膏为丸,如芡实大。
【功能主治】利肺安心,逐痰醒神。主痰升致癫。
【用法用量】每服3丸,姜汁、竹沥调下。
【各家论述】《医略六书》:青礞石善化顽痰之固结;风化消专泻热结之壅痰;沉香顺气以降逆;朱砂镇心以安神;珍珠乃水精之所结,力能壮水制火,以安神定志;天麻煎膏糊丸,豁痰散结;姜汁、竹沥乃润液散痰,使痰化热降,则心包肃清,神明有主,癫妄自退。此安神下痰之剂,为痰热病癫之专方。
【摘录】《明医指掌》卷七
怎么样,现在了解安神滚痰丸了吗?是不是觉得它很神奇,祖国医学就是这么神秘而强大,我们平时可以多看一些这方面的知识,说不定哪天就能用上了。
清心导痰丸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方剂,但是不经常服用这种药的人对于清心导痰丸的了解也不多,那么究竟清心导痰丸是怎样的呢,它的功效和作用是什么,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
【处方】白附30克 南星(姜汁制)60克 半夏(姜汁制)60克 黄连(炒)23克 天花粉30克 白僵蚕(炒,去丝、嘴)15克 川乌(盐制)6克 郁金23克 天麻 羌活各15克
【制法】上为末,姜汁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清心泻火,豁痰开窍。治舌纵,口角流涎不止,口目喁斜,手足痿软。
【用法用量】每服50丸,用通天愈风汤吞下。
【摘录】《医学纲目》卷十七
【别名】清心滚痰丸(《杂病源流犀烛》卷七)。
【处方】酒大黄 黄芩各120克 青礞石(同焰消煅如金色)犀角 皂角 朱砂各15克 沉香7.5克 麝香1.5克
【制法】水泛为丸,朱砂为衣。
【功能主治】治痰火骤壅,发为癫狂。
【用法用量】开水送下60~70丸。
【摘录】《杂病源流犀烛》卷七
有时候人们往往会莫名其妙的感觉自己情绪烦躁,无来由的发火等,这是脏腑中需要调理的征兆。中药方剂可以温和的梳理潜藏在我们身体中的各种负面元素,使得我们心情变得平静。
每年到了季节交替的时候,各种身体不适也就纷纷而至,补养身体的时候到了,多喝点中药方剂是很有效的,一起来看一下治痰茯苓丸的功效和作用吧。
【别名】茯苓丸(《妇人大全良方》卷三)、《指迷》茯苓丸(《证治准绳·类方》卷二)。
【处方】茯苓30克 枳壳(麸炒,去瓤)15克 半夏60克 风化朴消7.5克
【制法】上药四味,共为细末,生姜自然汁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祛痰化湿。治中脘停痰,臂痛难举,或四肢浮肿,脉沉细。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生姜汤下。
【注意】便溏者勿服。
【摘录】《百一选方》卷五引《全生指迷方》
对于治痰茯苓丸等很多中药方剂来说,如果改变各个中药材的数量,配比或是制作方法等,都将会得出不同的效果,所以我们要严格按照医师的叮嘱服用,不要擅自更改。
饮食养生
运动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