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戟的简介
大戟(拉丁学名:Euphorbia pekinensis Rupr. )(植物名实图考引神农本草经),别称:京大戟(北京植物志,福建植物志),湖北大戟(湖北植物志),药用别称:牛奶浆草、山猫儿眼草、千层塔、下马、龙虎草。 是大戟科大戟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可达80厘米。根圆锥状。茎直立,被白色短柔毛,上部分枝。叶互生。矩圆状披针形至披针形。杯状花序总苞坛形。蒴果三棱状球形,表面具疣状突起。种子卵形,光滑。生长于 山坡、路边、荒坡或草丛中 。靠种子繁殖。 根入药,逐水通便,消肿散结,主治水肿,并有通经之效;亦可作兽药用;有毒,宜慎用。味苦,性寒,有毒。入肺、脾、肾经。主治水肿胀满、痰饮积聚、痈肿疔毒、二便不通。也可用于痰饮积聚,胸膈胀满,胁肋隐痛。消肿散结可用于痈肿疮毒及痰火瘰疠,内服外用均可。
大戟的功效与作用
1、富含物质
含游离蒽醌类0.56%及结合性蒽醌类0.25%。
2、功效作用
泻水沈,利二便。治水肿,水臌,痰饮,瘰疬,痈疽肿毒。内服:煎汤,0.5~1钱;或入丸、散。外用;煎水熏洗。
3、临床应用
3.1、治水肿:枣一斗,锅内入水,上有四指,用大戟并根苗盖之遍,盆合之,煮熟为度,去大戟不用,旋旋吃,无时。(《活法机要》)。
3.2、治通身肿满喘息,小便涩:大戟(去皮,细切,微妙)二两,干姜(炮)半两。上二味捣罗为散,每服三钱匕,用生姜汤调下,良久,糯米饮投之,以大小便利为度。(《圣济总录》大戟散)。
3.3、治水气肿胀:大戟一两、广木香半两。为末,五更酒服一钱半,取下碧水,后以粥补之。忌咸物。(《纲目》)。
3.4、治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里未和。其人漐漐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粳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芫花(熬)、甘遂、大戟。上三味等分,各别捣为散,以水一升半,先煮大枣肥者十枚,取八合,去滓,纳药末,强人服一钱匕,羸人服半钱,温服之,平旦服。若下少病不除者,明日更服,加半钱,得快下利后,糜粥自养。(《伤寒论》十枣汤)。
3.5、治腹水胀满,二便不通:大戟三分,牵牛子一钱五分,红枣五个。水煎服。(《新疆中草药手册》)。
大戟的市场信息
1、大戟的价格
大戟的价格约为280元/斤。
2、大戟的选购方法
大戟为茜草科植物红芽大戟、或大戟科植物京大戟的根。大戟科大戟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高30-80厘米。根圆锥状。茎直立,被白色短柔毛,上部分枝。叶互生。矩圆状披针形至披针形,长3-8厘米,宽5-13毫米。
3、大戟的保存方法
大戟可搁置在阴凉通风处,置干燥处。
相信很多朋友的身体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些问题,那种不适的感觉是最痛苦的事情,怎么样能改善这样的现象呢?中医方剂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接下来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大戟汤的制作方法。
【处方】大戟1大两,当归1大两,橘皮1大两。
【功能主治】水病,无问年月深浅。
【用法用量】上切。以水2大升,煮取7合,顿服。利水2-3斗勿怪,至重不过再服便愈。水下后更服,永不作。
【注意】禁毒食一年。
【摘录】方出《本草图经》引《兵部手集方》(见《证类本草》卷十),名见《普济方》卷一九一
【处方】大戟(去皮,炒)、甘遂(炒)各等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水蛊,水肿。
【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水1盏半,加大枣3枚(劈破),煎至7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
看完了上文对于大戟汤这种方剂的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养生成为了许多人都非常重视的问题。不管是饮食方面还是茶品方面这是一个值得肯定的现象。
有人不爱吃方剂,因为觉得有股苦涩味,其实大多数的方剂的味道确实不怎么好入口。但中药方剂却能很好的治愈疾病。大戟洗汤就是一种非常好的方剂。
【处方】大戟、苦参等分。
【功能主治】中风发热。
【用法用量】上为末,以药半升,白酢浆1斗,煮3沸,适寒温洗之,从上而下,寒乃止。小儿用药3指撮,浆水4升煮洗之。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中风发热不止,用大戟、苦参为散煮汤以涤肢体,而祛毒邪。专取大戟以治中风皮肤疼痛,苦参以治结气,皆《本经》主治也。
【摘录】《千金》卷八
【处方】大戟4两,莽草2两,茵芋2两,大黄2两,黄连2两,芒消2两,葶苈2两,皂荚2两。
【功能主治】身面卒洪肿。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1斗5升,煮得1升,绞去滓,洗肿上,1日3次。
【摘录】《医心方》卷十引《范汪方》
以上就是大戟洗汤的一个介绍, 希望通过以上的了解之后,大家对于这一个养生方剂的选择问题可以更加的注重,只有我们运用一些比较科学的方法,帮助自己达到养生的目的才更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
很多人都知道,红大戟对一些疾病具有独特的疗效,其实,红大戟的神奇的功效远不止于此,下面就为大家详细的讲述一下红大戟的功效。
【英文名】RADIX KNOXIAE
【别名】红牙大戟、红牙戟、紫大戟、广大戟、南大戟、将军草、野黄萝卜
【来源】本品为茜草科植物 红大戟 Knoxia valerianoides Thorel et pitard 的干燥 块茎 。秋、冬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置沸水中略烫,干燥。
【性状】本品略呈纺锤形,偶有分枝,稍弯曲,长3~10cm,直径0.6~1.2cm。表面红褐色或红棕色,粗糙,有扭曲的纵皱纹。上端常有细小的茎痕。质坚实,断面皮部红褐色,木部棕黄色。无臭,味甘、微辛。
【鉴别】(1) 本品横切面:木栓细胞数列。韧皮部宽广。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导管束断续径向排列,近形成层处者由数列导管组成,渐向内呈单列或单个散在。射线较宽。薄壁组织中散存含草酸钙针晶束的黏液细胞及含红棕色物的分泌细胞。
【炮制】 醋大戟 :将原药材拣净,加醋浸拌,放锅内煮至醋被吸尽,取出切段,晒干即可(每100斤药材用醋30~50斤)。
【性味】苦,寒;有小毒。
【归经】归肺、脾、肾经。
【功能主治】泻水逐饮,功毒消肿散结。用于胸腹积水,二便不利,痈肿疮毒,瘰疬痰核。
【用法用量】1.5~3g。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摘录】《中国药典》
【出处】红大戟药用始载于近代药学着作《药物出产辨》,名红芽大戟。据考,红芽大戟之"芽"应为"牙",为误用大戟科京大戟的别称,因而两者常有混用。现已明确,古代本草记载和方书应用的大戟均为大戟科京大戟,两者功效有所不同,宜予区别。参见"大戟"条。
红大戟的功效与作用多种多样,我们应该根据体质症状的不同来选择合适的食用方法等。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在有空的时候多了解一些这方面的知识。
不知道大家有没听说过京大戟。京大戟对调理我们的身体有着很大的好处,在一些疾病上也可发挥不错的作用,今天让我们来看下京大戟的相关知识。
【英文名】RADIX EUpHORBIAE pEKINENSIS
【别名】大戟、龙虎草、天平一枝香、膨胀草、将军草、震天雷
【来源】本品为大戟科植物 大戟 Euphorbia pekinensis Rupr.的干燥 根 。秋、冬二季采挖,洗净,晒干。
【性状】本品呈不整齐的长圆锥形,略弯曲,常有分枝,长10~20cm,直径1.5~4cm。表面灰棕色或棕褐色,粗糙,有纵皱纹、横向皮孔及支根痕。顶端略膨大,有多数茎基及芽痕。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类白色或淡黄色,纤维性。气微,味微苦涩。
【鉴别】(1)本品粉末淡黄色。淀粉粒单粒类圆形或卵圆形,直径3~15μm,脐点点状或裂缝状;复粒由2~3分粒组成。草酸钙簇晶直径19~40μm。具缘纹孔及网纹导管较多见,直径26~50μm。纤维单个或成束,壁较厚,非木化。无节乳管多碎断,内含黄色微细颗粒状乳汁。
【炮制】 京大戟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性味】苦,寒;有毒。
【归经】归肺、脾、肾经。
【功能主治】泻水逐饮。用于水肿胀满,胸腹积水,痰饮积聚,气逆喘咳,二便不利。
【用法用量】1.5~3g。
【注意】孕妇禁用;不宜与甘草同用。
【贮藏】置干燥处,防蛀。
【摘录】《中国药典》
通过以上介绍,大家对中药京大戟也有了很好的了解,它在治疗疾病上有着很不错的效果,不过要注意的是,对京大戟使用的时候,要掌握一些方式方法,健康科学的食用。
中药材在治疗某些疾病上有着很好的效果,虽然见效稍慢,但对人体无副作用,还是受到人们的推崇。不过在选择的时候,需要注意对它的使用方法等,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细叶大戟这种药材。
【别名】打碗科、猫眼草(《中国药植图鉴》)。
【来源】为大戟科植物 细叶大戟 的 全草 。6~8月采收,晒干。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25~45厘米。根细长。茎直立,下部带紫色,上部分枝,嫩枝绿色,全株含乳汁。茎部叶互生;倒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2.5~4.5厘米,宽3~4毫米,先端钝圆、微凹或凸头,全缘,中部以上狭细;小伞梗先端的叶密生;线形。杯状聚伞花序顶生或腋生,排列成复伞形,伞梗4~8枝,每枝再分2~4枝小伞梗,上生1对或数对对生的苞叶;萼状总苞,先端具4腺体,呈弯月形,或两端有短角;花单性,无花被,黄色;雄花多数和雌花1枚同生于总苞内;雄花仅雄蕊1,药球形;雌花生于花序中央,有长柄,子房3室,花柱3。蒴果三棱状球形,表面光滑。种子卵形,灰褐色或有棕色斑点,长约2毫米。花期4~7月。
【生境分布】分布河北、云南、贵州、江苏、浙江等地。
【化学成份】含大戟脑、24-亚甲基环木波萝烷醇、β-香树脂醇、粘霉烯醇。
【功能主治】《中国药植图鉴》:"叶及茎,研末或熬膏敷肿疮。"
【摘录】《*辞典》
【出处】出自《中国药植图鉴》
通过上面文章的介绍,相信大家对于细叶大戟都有了一定的了解,细叶大戟的作用是很大的,对于人体有很大的好处,因此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来选择细叶大戟,但是还是要在医生的嘱咐下进行。
高山大戟是生活中很常见的一种药材,它是一个能够制作药膳,同时能够制作药品,而且高山大戟的使用方法也比较广泛,在选择时也可以放心进行,接下来大家一起来看一下。
【英文名】mountain Euphorbia
【来源】药材基源:为大戟科植物高山大戟的根。
【原形态】高山大戟 多年生草本,高5-10cm。上部被白色卷曲微柔毛;茎基部被膜质鳞片;自基部分枝,分枝铺散或上升。叶互生;柄极短;叶片椭圆形或倒卵形,绿色带紫,长0.5-1.2cm,宽0.3-0.7cm,先端钝圆或急尖,基部楔形;花序基部的叶3-4枚轮生,菱状圆形或倒卵形,长0.5-0.8cm,宽0.3-0.8cm。总苞半球状;腺体5枚,横长圆形,花柱基部连合,先端多少头状而全缘。蒴果球形,直径约3mm,具细颗粒;种子光滑,种阜凸起。花果期5-9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500-5400m的高山草甸中。
【性味】味微甘;性寒
【归经】肝;脾经
【功能主治】祛湿;止痒;生肌。主癣疾;黄水疮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根入药,用于止血、止痛、生肌。
【摘录】《中华本草》
以上就是关于高山大戟的药用价值的一个简单的介绍,对于现实生活中的大多数人来说利用高山大戟治疗疾病,可以不用担心副作用。所以高山大戟治疗疾病就是一种效果好且实在的治疗方法,因此在临床中也得到了一个很广泛的利用。
麝香大戟圆在生活中是蛮常见的中药方剂,采用纯天然药材配比而成,但仍然有很多人对麝香大戟圆还不是很熟悉,所以接下来就为大家介绍一下。
【处方】葫芦巴(炒)四两,大戟(去皮.炒黄)半两,麝香(别研)一钱,茴香(舶上者)、川楝子,各六两;槟榔(刮去底.细切.不见火)、诃子(炮.去核.酒浸.蒸.焙干用)、附子(炮.去皮.脐)、木香,各一两。
【炮制】上为末,独留川楝子,以好酒一、二升,葱白七枚,长三、四寸,煮川楝子软,去核取肉,和药捣杵,圆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阴俉肿胀,或小肠气痛。
【用法用量】空心,温酒下五、七圆至十圆,姜汤亦得。潮发疼痛,炒姜热酒下十五圆。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通过本篇文章,相信大家可以快速的了解麝香大戟圆的制作方法。其实,在生活中,通过方剂来养生要比吃西药强上百倍。
大戟的药用价值
大戟的功效与作用:大戟为大戟科植物大戟或茜草科植物红芽大戟的根。具有泻水沈,利二便的功效。主治水肿,水臌,痰饮,瘰疬,痈疽肿毒。
大戟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3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或熬膏敷;或煎水熏洗。
大戟的副作用
患虚寒阴水及孕妇忌服。体弱者慎用。
大戟的医学记载及附方
1、大戟治水气肿胀:大戟一两、广木香半两。为末,五更酒服一钱半,取下碧水,后以粥补之。忌咸物。(纲目)
2、大戟治太阳中风,下利呕逆,表解里未和。其人漐漐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粳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芫花(熬)、甘遂、大戟。上三味等分,各别捣为散,以水一升半,先煮大枣肥者十枚,取八合,去滓,纳药末,强人服一钱匕,羸人服半钱,温服之,平旦服。若下少病不除者,明日更服,加半钱,得快下利后,糜粥自养。(伤寒论十枣汤)
3、大戟治水肿:枣一斗,锅内入水,上有四指,用大戟并根苗盖之遍,盆合之,煮熟为度,去大戟不用,旋旋吃,无时。(活法机要)
4、大戟治通身肿满喘息,小便涩:大戟(去皮,细切,微妙)二两,干姜(炮)半两。上二味捣罗为散,每服三钱匕,用生姜汤调下,良久,糯米饮投之,以大小便利为度。(圣济总录大戟散)
5、治腹水胀满,二便不通:大戟三分,牵牛子一钱五分,红枣五个。水煎服。(新疆中草药手册)
6、大戟治黄疸小水不通:大戟一两,茵陈二两。水浸空心服。(本草汇言)
7、治温疟寒热腹胀:大戟五钱,柴胡、姜制半夏三钱,广皮一钱,生姜三片。水二大碗,煎七分服。(方脉正宗)
8、大戟治扁桃体炎:红芽大戟五分至一钱,含服。(中草药新医疗法处方集)
9、大戟治牙齿摇痛:大戟咬于痛处。(生生编)
10、治晚期血吸虫病:京大戟鲜根洗净,晒干,研粉,每日服三分,于早饭后一小时用开水一次吞服,连续一至二次为一疗程,总剂量约四至五克。同时每日在肿大肝脾处用艾温灸三十分钟和内服丹参合剂(丹参五钱,马鞭草五钱)以助肝脾缩小。在治疗期间必须禁忌食盐。(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11、大戟治淋巴结结核:大戟二两,鸡蛋七个。将药和鸡蛋共放砂锅内,水煮三小时,将蛋取出,每早,去壳食鸡蛋一个。七天为一疗程。(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我们都知道龙须散(甘草散)对于我们的健康来讲是有着极大的帮助的,但是很多人对于龙须散(甘草散)都不是非常的了解,根本不知道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药物,那么下面我们一起详细了解下这个问题。
【处方】五倍子(一作五味子.二两) 乌梅(去仁.二两) 甘草(炙.一两半) 飞罗面(二两.一方用清明日面.尤佳) 白矾(枯.一两.一方生用)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冒暑伏热,心膈烦闷,饮水过度,不知人事;及霍乱作泻作渴,衄血吐血,小便下血,头旋目晕。
【用法用量】每服二大钱,新汲水调下一服,一服即愈。亦解诸毒物。
【备注】一方加诃子肉,滴水为丸,谓之龙涎丸,仍以末调下。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关于龙须散(甘草散)的用法用量还有功效作用等,大家已经了解了。虽然说这类药物对于治疗许多疾病都有很好的疗效,但是本药物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大家要注意了。
吹风散是我们国家常见的中药之一,吹风散的药用历史非常的久远,很多久远的医药典籍里面就有着吹风散的记载,吹风散有很好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我们来看一下。
【别名】水灯盏、细风藤(《广西药植名录》),红大风藤,红十八症、大钻(《文山中草药》)。
【来源】为木兰科植物 冷饭藤 的 藤 或 根 。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冷饭藤,又名:饭团藤。
【生境分布】生于山坡疏林中、沟边湿润处。分布于云南、广东、广西等地。
【性味】《文山中草药》:"甘,温。"
【功能主治】祛风湿,和肠胃,行气上痛。治感冒,风湿痹痛,腹泻,呕吐,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外用:捣敷或研末调敷。
【附方】①治肠炎,感冒:吹风散三至五钱。水煎服,日服二次。
【摘录】《*辞典》
【出处】出自《文山中草药》。
上文我们介绍了吹风散以及吹风散的特点,可以知道吹风散有非常好的功效和作用,在很多疾病上面都起到了治疗和辅助治疗的效果。希望对大家的健康有所帮助。
中药定心散对于大多人来说已经是很熟悉了。但实际上,了解中药定心散的功效与作用的人并没有多少,那么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
【来源】为莲座蕨科植物 定心散莲座蕨的带叶柄基部的根茎 。全年可采;挖取根茎,除尽叶柄,切片晒干。
【原形态】植株矮小细瘦,高约70厘米。叶柄长约30厘米,粗约1厘米,叶片长约40厘米,2回羽状,由3~4枚羽片组成;羽片互生,阔倒披针形,长40厘米,中部以上宽约12厘米,向下部逐渐变狭,基部宽约3.5~4厘米,柄长1厘米,羽轴向顶端有狭翅;小羽片约25对,互生,开展,几无柄,向上部斜向上,相距约1.5厘米,基部的最小,长仅1.7~2厘米,长卵形,短渐尖头,中部的长4厘米,近尾状渐尖头,顶部的长9厘米,宽1.5厘米,披针形,长渐尖头,基部近圆形,顶端一对近对生,边缘有三角形钝锯齿。叶脉几开展,纤细,分叉的和单一的互间,向顶部弯弓,倒行假脉明显。叶为薄草质,下面无鳞片。孢子囊群极小,长圆形。
【生境分布】分布浙江南部。
【性状】干燥根茎已纵切成2片,呈长椭圆形,稍扭曲,长约7~10厘米,直径约4~5厘米;顶端具有叶柄残基,除去后呈凹陷状瘢痕,茎基部连接处可见多数金黄色绒毛,并留有众多微管束痕迹;表面黑棕色、多皱缩,并散有稀疏根痕;质坚而轻,不易折断。气微香,味微苦。以个大、质坚而轻者为佳。
【性味】味微苦,性凉。
【功能主治】安心神,通经络。治神经衰弱,精神分裂症,热病抽搐,关节风痛,冠心病。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鲜品1~2两);或炖内服。
【附方】①治神经衰弱,心悸,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鲜定心散一两。水煎服。
【摘录】《*辞典》
【出处】出自《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通过上面的详细介绍,我们很好地了解到了中药定心散的功效与作用。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饮食养生
运动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