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髓膏是什么大家知道吗,其实它是一味中药方剂,而且凤髓膏的功效与作用是非常的大的,能够治疗很多种类型的疾病。那么我们一起来了解些凤髓膏的相关知识吧。
【处方】人参4两,山药4两,白茯苓(去皮)4两,胡桃肉4两,杏仁(去皮尖)4两,酥油4两,白沙蜜1斤。
【制法】将人参3味为细末,次将胡桃、杏仁捣一处,再将油、蜜化开,瓷器内搅匀,竹叶封固,大锅内5-7分水煮沸成膏。
【功能主治】虚损;脾气虚衰,食少便结,脉涩者。
【用法用量】每服3钱,好酒下。
【各家论述】《医略六书》:脾气虚寒,不能为胃行其津液,而输纳无权,故饮食少进,大便干结不通。人参扶元以补脾肺;胡桃润燥以益肾肝;山药补脾阴;茯苓渗理脾气;酥油滋液润肠;白蜜生津润燥;杏仁降气润燥,以通肠结,酒以行之,大便有不通润者乎?此健中润燥之剂,为中虚肠结之专方。
【摘录】《证治汇补》卷二引《医鉴》
【处方】松子仁1两,胡桃仁2两。
【制法】上研膏,和熟蜜半两收之。
【功能主治】润肺。主肺燥咳嗽。
【用法用量】本方原名风髓汤,与剂型不符,据《卫生鸿宝》改。
【摘录】《外台》引苏游方(见《本草纲目》卷二十一)
知道了凤髓膏主要治疗那些疾病之后,也可以了解一下凤髓膏的禁忌等,以免给身体带来一些不好的影响。
人这一辈子很可能会有大大小小的疾病缠身,但是这也是没有办法阻挡的。当我们人体患病了之后,我们大多数情况下,必然是要靠药物治疗的,中药方剂由于可以从根本上治愈且无副作用,受到人们的喜爱。下面来介绍一种:补髓膏。
【处方】川芎1钱,龙胆草1钱,人参1钱,山药1钱,枸杞子3钱,生地3钱,当归3钱,麦冬、虎骨(酥炙)、红花5分,甘草(炙)3分,龙眼肉1两。
【制法】水煎百沸,炼蜜成膏。
【功能主治】解颅。
【用法用量】方中麦冬、虎骨用量原缺。
【摘录】《诚书》卷六
【处方】黄犍牛前脚髓3斤,白蜜4斤(去滓)4两,人参4两,杏仁(并另末)4两,胡桃肉50个(另研为泥),熟地黄(蒸为泥)1两,五味子(另末)1两。
【制法】上拌匀,盛瓷缸,重汤煮一伏时取出。
【功能主治】补精血。主虚劳。
【用法用量】每服1大匙,温酒下,日3次。
【摘录】《东医宝鉴》卷四引《医林》
【处方】破故纸1两(锅内炒令8分熟,再入麻油半两,同炒,以麻油香为度)。
【功能主治】腰痛。
【用法用量】上放冷,入胡桃肉同煎,药并麻油烂嚼,盐酒或盐汤送下。
【摘录】《普济方》卷一五四引《卫生家宝》
看了上文对于补髓膏的介绍,我们对于补髓膏的功效和作用等内容也有了些许印象,这也是我们在食用前所必须要了解的。
不同的人群应该如何养生呢,相信这是很多人感到困扰的问题,今天就向大家推荐一种传统的养生方法方剂养生。下面来介绍一下回阳膏。
【处方】生香附1钱8分(或用吴茱萸亦可),公丁香1钱2分,上桂心8分,倭硫黄5分,当门子4分。
【制法】上为极细末。
【功能主治】中寒阴痧。
【用法用量】每用2-3分,安入脐中,外以膏药封之。
【注意】惟口渴苔黄,二便热者,虽见肢冷脉伏,亦勿妄贴此膏;孕妇忌帖。
【摘录】《重订通俗伤寒论》
【处方】白矾(煮)3钱,黄丹2钱,干姜5钱,母丁香10个,胡椒15-16粒。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因女包成阴症者。
【用法用量】用醋调得所,以男左女右,握药搭脐上。盖被出汗即愈。
【摘录】《寿也保元》卷四
【处方】肉桂、草乌、均姜、南星、白芷、赤芍。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痈疽不痛属阴。
【用法用量】酒调敷。
【摘录】《万氏家抄方》卷四
关于回阳膏的用法用量还有功效作用等,大家已经了解了。虽然说这类药物对于治疗许多疾病都有很好的疗效,但是本药物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大家要注意了。
回阳玉龙膏在生活中是蛮常见的中药方剂,采用纯天然药材配比而成,但仍然有很多人对回阳玉龙膏还不是很熟悉,所以接下来就为大家介绍一下。
【别名】玉龙膏(《理瀹骈文》)。
【处方】草乌90克(炒)南星(煨)30克 军姜60克(煨)白芷30克(不见火)赤芍药30克 肉桂15克(不见火)
【功能主治】温经回阳,活血止痛。治一切阴证疮疡,阴疽发背,痰湿流注,鼓椎风,伤损久痛,风湿冷痹。
【用法用量】上药研末,用热酒调敷。亦可掺于膏药内贴之。
【备注】方中姜、桂助脏腑阳气以祛寒;草乌、南星走窜发散,破恶气,驱风毒,活死肌,除骨痛,消结块;赤芍、白芍活血散滞,止痛生肌;陈酒为使,行药性,散气血诸药合用,有回阳逐阴之功,为外科阴证常用要方。
【摘录】《集验方"仙传外科集验方》
对于回阳玉龙膏等很多中药方剂来说,如果改变各个中药材的数量,配比或是制作方法等,都将会得出不同的效果,所以我们要严格按照医师的叮嘱服用,不要擅自更改。
阳和解凝膏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方剂,但是不经常服用这种药的人对于阳和解凝膏的了解也不多,那么究竟阳和解凝膏是怎样的呢,它的功效和作用是什么,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
【处方】鲜牛蒡草480g (或干品120g )鲜凤仙透骨草40g (或干品10g )生川乌20g 桂枝20g 大黄20g 当归20g 生草乌20g 生附子20g 地龙20g 僵蚕20g 赤芍20g 白芷20g 白蔹20g 白及20g 川芎10g 续断10g 防风10g 荆芥10g 五灵脂10g 木香10g 香橼10g 陈皮10g 肉桂20g 乳香20g 没药20g 苏合香40g 麝香10g
【性状】为摊于纸上的黑膏药。
【炮制】上二十七味,除苏合香外,肉桂、乳香、没药粉碎成细粉,与麝香配研,过筛,混匀。其余牛蒡草等二十二味,酌予碎断,与食用植物油2400g同置锅内炸枯,去渣,滤过,炼至滴水成珠;另取红丹750~1050g,加入油内,搅匀,收膏,将膏浸泡于水中。取膏,用文火熔化后,加入苏合香及上述粉末,搅匀,分摊于纸上,即得。
【功能主治】温阳化湿,消肿散结。用于阴疽,瘰疬末溃,寒湿痹痛。
【用法用量】外用,加温软化,贴于患处。
【规格】每张净重(1)1.5g(2)3g(3)6g(4)9g
【贮藏】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摘录】《中国药典》
【别名】阳和膏(《经验方》卷上)。
【处方】新鲜大力子根、叶、梗1.5千克 活白凤仙梗120克 川附 桂枝 大黄 当归 肉桂 官桂 草乌 川乌 地龙 僵蚕 赤芍 白芷 白蔹 白及各60克 川芎120克 续断 防风 荆芥 五灵脂 木香 香橼 陈皮各30克 乳香末 没药末各60克苏合油120克 麝香30克
【功能主治】温经和阳,行气活血,驱风散寒,化痰通络。治寒湿凝滞所致之阴疽、流注、瘰疠、冻疮、乳癖等阴性疮疡;兼治筋骨酸痛,寒性疟疾(贴背心)。现用于淋巴腺结核及胸壁结核硬结期、I~Ⅱ度冻伤、骨与关节结核初期等。
【用法用量】先以菜油5千克煎大力子、白凤仙,煎枯去滓;次日除后四味外,余药入油内煎枯,去滓滤净;经一宿油冷后称准份量,每500克油加黄丹(炒透)210克,搅拌,熬至滴水成珠,不粘指为度,离火稍冷;将后味研为细末,加入油内搅和。半月后加热烊化,摊布上,贴患处。
【摘录】《外科全生集》
通过本篇文章向大家介绍了关于阳和解凝膏的知识,相信很多人看完之后对阳和解凝膏的认识是很多的。我们对药材的认识越多的话,在使用的时候才会更加清楚这个药物有什么作用,这样就不会怕使用错误的情况出现。
饮食养生
运动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