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有什么作用与功效

2019-10-16 │ 养生有什么作用与功效 夏季养生茶的功效与作用

中华短肠蕨的功效与作用

“静能养生,静能开悟,静能生慧,静能明道。心静则清,心清则明,心明则灵,心灵则聪慧清醒。”生活越来越好,人们越来越注重养生,养生已经不再是养身,同时也是养心。中医养生这方面的知识您掌握多少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中华短肠蕨的功效与作用”,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中华短肠蕨是中药当中非常常见的一种,也是经常使用的一种药物。它在治疗很多疾病方面有着奇特的效果和作用,下面就为大家详细的讲述一些中药中华短肠蕨的作用。

【英文名】Chinese Twin-sorus Fern

【来源】药材基源:为蹄盖蕨科植物中华短筋蕨的根茎。

【原形态】植株高50-80cm或更高。根茎横生,顶端密被线状披针形鳞片,全缘。叶近生;叶柄长20-30cm,深禾秆色,仅基部被鳞片,向上光滑;叶片草质,卵状三角形,长35-60cm,基部宽25-45cm,顶端长渐尖并为羽裂,三回羽状;羽片12-16对,互生斜向上,有柄,长圆状披针形或狭长披针形,基部1对羽片最大,长约40cm,宽约12cm,先端尾状渐尖;小羽片互生,近平展,长圆状披针形,长5-8cm,基部宽1.5-2.3cm,先端渐尖,基部近截形,边缘下部羽状,向上深羽裂或几达小叶轴;末回小羽片或裂片长圆形,宽33.5-5mm,先端圆钝,边缘缺刻状或浅裂;叶脉在裂片上为羽状,每裂片有分叉的侧脉6-7对。孢子囊群线形或长圆形,单生于分叉侧脉的上侧一脉中部,每裂片有3-5对;囊群盖线形或长圆形,膜质,宿存。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00-550m的林下沟边或石缝中。

【性味】微苦;涩;凉

【归经】肺;肝经

【功能主治】清热;祛湿。主黄疸型肝炎;流行性感冒等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根茎:味微苦、涩、性凉。有清热祛湿的功能。用于黄疸型肝炎、流感等症。

【摘录】《中华本草》

上文我们介绍了什么是中华短肠蕨,我们知道中华短肠蕨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有很好的养生和保健作用,对人体有很多好处可以缓解很多症状,怎么样,你了解了吗?

M.YS630.com

yS630.Com相关推荐

中华剑蕨的功效与作用


中华剑蕨是中药的一种,在某些疾病上对人体有着很好的帮助,而且这类药物在使用上,也是比较广泛,对中华剑蕨选择的时候,需要对中华剑蕨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进行认识,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

【来源】药材基源:为剑蕨科植物中华剑蕨的根茎或全草。

【原形态】植株高8-18cm。根茎细长,横生,密被褐棕色、披针形鳞片。叶近生,具短柄;叶片肉质,线状披针形,长5-17cm, 中部宽1-1.2cm,先端锐尖,基部楔形并下延至叶柄底部,全缘或微波状,干后革质,上面有皱纹;中脉两面稍隆起。孢子囊群长圆形,通常5-8对,彼此分开,极斜向上,有时与中脉几平行,排列于中脉两侧,生长于背面中部以上,下部不育;无囊群盖。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附生于海拔1500-2400m的常绿林中树干或阴显岩石上。

【性味】苦;性微寒。

【归经】膀胱;肾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尿。。主尿路感染;乳腺炎;狂犬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味苦,涩,性微寒。有清热解毒、活血、利尿的功能。用于痨伤、尿道炎、狂犬咬伤等。

【摘录】《中华本草》

上文我们介绍了什么是中华剑蕨,我们知道中华剑蕨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有很好的养生和保健作用,对人体有很多好处可以缓解很多症状,怎么样,你了解了吗?

中华蹄盖蕨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中华蹄盖蕨的功效与作用是非常大的,我们生活中可以常见到中华蹄盖蕨,利用中华蹄盖蕨的药性和食疗性,将给我们养生保健带来很多预想不到的收获,下面我们看看中药中华蹄盖蕨。

【英文名】Chinese Lady Fern

【来源】药材基源:为蹄盖蕨科植物中华蹄盖蕨的根茎。

【原形态】植株高35-60cm。根茎短而斜升,顶端密被褐棕色、披针形和卵状披针形全缘的大鳞片。叶簇生;叶柄长20-25cm,深禾秆色,连同叶轴和羽轴被疏小的鳞片,基部膨大,向下尖削;叶片草质,光滑无毛,长圆披针形,长25-35cm,宽12-15cm,下部稍狭,沿羽轴下面有少数腺毛,三回羽裂;裂片约20对或更多,互生,斜向上,近无柄,狭披针形,基部2-3对稍缩短,中部的羽片长7-10cm,宽约3mm,钝头,边缘浅裂成锯齿状的裂片,小裂斜上,先端有微齿,基部以狭翅相连;叶脉在裂片上2-3叉,伸达齿端。孢子囊群长形或短线形,少为弯钩形,着生于裂片上侧小脉的下部,每裂片有1个;囊群盖与囊群同形,棕色,膜质,边缘啮蚀状。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750-2800m的山谷林下。

【性味】微苦;凉

【归经】肺;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驱虫。主流感;麻疹;乙脑;流脑;钩虫病;蛔虫病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根茎:味微苦,性凉。有清热解毒、杀虫的功能。用于防治流感、乙脑、并驱钩虫、蛔虫。

【摘录】《中华本草》

相信通过上面的一些讲解之后,大家对于中药中华蹄盖蕨已经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了吧?其实很多的食物或者药材都是一样的,只有我们去了解它才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正确的食用,有效的帮助保健身体。

短叶蹄盖蕨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的本质就是治标也治本,比起西药来中药的作用和功效要好很多。中药短叶蹄盖蕨也是同样如此的,下面就来介绍下中药短叶蹄盖蕨的功效与作用。

【英文名】Short-leaf Lady Fern

【来源】药材基源:为蹄盖蕨科植物东北蹄盖蕨的根茎。

【原形态】植株高60-75cm。根茎短而斜升,密被黑褐色、披针形鳞片。叶簇生;叶柄长25-35cm,深禾秆色,基部黑褐色,膨大而向下尖削;叶片厚纸质,长圆状卵形,长35-40cm,宽20-25cm,三回羽状分裂;羽片长披针形,长15-20cm,宽5-8cm,密接,基部对生,下部1-2对缩短;小羽片近平展,钝尖头,基部略与羽轴合生,羽裂1/2-2/3,裂片先端有2-4个细锯齿;侧脉羽状单一,伸达齿端。孢子囊群长圆形,背生于裂片基部的上侧一脉;囊群盖线形,边缘啮蚀状。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70-1200m的混交林下。

【性味】微苦、涩;凉

【归经】入大肠、肝二经

【功能主治】驱杀蛔虫;收敛止血。主蛔虫病;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研末敷。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用于驱蛔虫;外用治外伤出血。

【摘录】《中华本草》

通过上面文章关于中药短叶蹄盖蕨的详细介绍,我们知道短叶蹄盖蕨的功效与作用很多,对身体极有好处。所以大家要是有相关的病症就不妨试试吧。

蕨的功效与作用


生活中常见的中药材有很多,蕨就是其中一种,不过也有很多人对蕨并不是很清楚,因此选择食用之前,需要对蕨的功效与作用进行认识。

【别名】蕨菜、如意菜、狼萁

【来源】凤尾蕨科蕨属植物 蕨 pteridium aquilinum (L.)Kuhn var. latiusculum (Desv.)Underw.,以 根状茎 或 全草 入药。夏秋采,洗净,鲜用或晒干。

【性味】甘,寒。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消肿,安神。用于发热,痢疾,湿热黄疸,高血压病,头昏失眠,风湿性关节炎,白带,痔疮,脱肛。

【用法用量】0.3~1两。

【备注】(1)嫩叶可食,称 蕨菜 ,根状茎供提取 蕨粉 ,为滋补食品。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出处】崔禹锡《食经》

通过上文的描述我们知道了什么是蕨,蕨有着怎样的功效。蕨的药用价值很高,有利于免疫系统的改善,是我们一个值得的选择。

中华石楠的功效与作用


中医在治病的时候都是需要用到中药的,而作为中药材一种的中华石楠也是被经常用到的,那么,下面就来说说中华石楠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来源】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中华石楠的根或叶。

【原形态】中华石楠,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3-10m。小枝紫褐色,无毛。叶互生;叶柄长5-10mm,微有柔毛;叶片薄纸质,长圆形、倒卵状长圆形或卵状披针形,长5-10cm,宽2-4.5cm,边缘有疏生具腺锯齿,上面光亮,无毛,下面沿中脉有疏生柔毛。花两性,复伞房花序,直径5-7cm;总花梗和花梗无;萼片5,三角状卵形;花瓣5,卵形勤俭到卵形;雄蕊20;花柱2-3,基部合生。梨果卵形,直径5-6mm,紫红色,微有疣点,有宿存萼片;果梗长1-2cm。花期5月,果期7-8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17100m的山坡或山谷林下。

【性状】性状鉴别,叶长椭圆形、倒卵状长圆形或卵状披针形,5长5-10cm,宽2-4cm,先端渐尖或突渐尖,基部渐狭成楔形,边缘有疏锯齿;上面无毛,下面脉上有毛;网状叶脉,侧脉9-14对;叶柄长5-10mm,微被毛。叶纸质,质脆易碎。气微味淡。

【性味】味辛;苦;性平

【功能主治】行气活血;祛风止痛。主风湿痹痛;能虎肢膝酸软,头风头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9g。

【摘录】《中华本草》

上文我们介绍了什么是中华石楠,了解了中华石楠的效果和作用,中华石楠可以提高我们的免疫力,中华石楠在养生学上还有食疗的作用,对我们的身体有很多好处。

白粉蕨的功效与作用


如今我们的生活档次在不断的提高,但是我们的健康质量却在不断的下降,饮食不科学对于我们的身体造成了潜在的威胁。而中医的许多药材就可以对我们的身体进行调理改善,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白粉蕨。

【别名】小蕨萁

【来源】蕨类中国蕨科 华北粉背蕨 Aleuritopteris kuhnii (Milde)Ching,以 全草 入药。

【生境分布】东北、内蒙古、河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河南、四川、贵州、云南。

【性味】苦,寒。

【功能主治】润肺止咳,清热凉血。主治咳血,刀伤。

【用法用量】3~4钱。外用适量,研末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经过上文对于白粉蕨的介绍,我们对于白粉蕨有了详细的了解。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更多的了解白粉蕨的特质,充分的利用它的药用价值为我们的生活服务。

金粉蕨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在治疗某些疾病上有着很好的帮助,因此在对草药选择的时候可以放心进行,金粉蕨是一种对于我们不陌生的药材,它的功效与作用你知道吗?我们来看一下。

【别名】野鸡尾、小野鸡尾、柏香莲、小金花草、水金鸡尾、孔雀尾、土黄连、解毒蕨、日本乌蕨

【来源】中国蕨科金粉蕨属植物 金粉蕨 Onychium japonicum (Thunb.)Kunze,以 全草 入药。四季可采,晒干,鲜用尤佳。

【性味】苦,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用于感冒高热,肠炎,痢疾,小便不利;解山薯、木薯、砷中毒;外用治烧烫伤,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0.5~1两;外用适量,研粉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以上就是对金粉蕨的功效的一些简单的介绍,希望对所有的朋友都能所帮助,总得来说金粉蕨的养生功效是非常强大的,因此日常生活中可以利用金粉蕨来更好的促进身体健康 。

蕗蕨的功效与作用


世界上存在许许多多的药材,难免有一些药材是我们不认识的,但只要我们有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相信我们可以慢慢的知道更多的医学药材。那么对于蕗蕨这种药材你了解吗?

【英文名】Chestnut-brown Mecodium

【来源】药材基源:为膜蕨科植物蕗蕨的全草。

【原形态】附生蕨类植物,植株高15-25cm。根茎褐色,铁丝状,长而横走,几光滑,极少毛,粗约0.8mm;下面疏生纤维状的根。叶远生,薄膜质,干后褐色或绿褐色,相距约2cm;叶柄长5-10cm,两侧有平直或呈波状的宽翅至叶柄基部,翅连叶柄宽约2mm;叶片三回羽裂,披针形、卵状披针形或卵形,长10-15cm,宽4-6cm,羽片10-12对,互生,有短柄,卵状三角形至狭卵形,长1.5-4cm,宽1-2.5cm,密接,小羽片3-4对,无柄,开展,长圆形,基部下侧下延,密接;末回裂片2-6枚,互生,斜向上,长圆形至宽线形,全缘,单一或分叉;叶脉叉状分枝,末回裂片具小脉1条;叶轴及羽轴均有阔翅,稍曲折。孢子囊群多数,位于全部羽片上,着生于向轴的短裂片先端;囊苞近圆形或扁圆形,宽大于高,直径1.5-2mm,唇瓣深裂至基部,全缘或上部边缘有微齿,基下的裂片稍狭缩。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600-1600m的山坡阔叶林中,附生树上或密林下溪边潮湿的岩石上。

【性味】苦;涩;凉

【归经】入心、脾二经

【功能主治】解毒清热;生肌止血。主水火烫伤;痈疖;肿毒;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干品研末调敷。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消炎生肌,用于烫火伤、痈疖、疮疥等。

【摘录】《中华本草》

通过以上介绍,让我们能了解蕗蕨的相关知识,如果我们能发挥蕗蕨的功效,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身体疾病,因此很多人都将它视为自己保健身体的选择。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