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环境恶化严重,各种疾病也是层出不穷。为了杜绝各种疾病的发生,保证身体的健康,很多人都选择从饮食上增强自己的免疫能力。中药材作为一种能从根本上调理身体各个机能的食材,受到广泛关注。今天就给大家介绍光叶山黄麻这种药材。
【别名】硬壳朗、滑朗树
【来源】为榆科植物 光叶山黄麻 的 根皮 。夏、秋采收。
【原形态】灌木,高1~2米。小枝纤弱,被短而小的粗毛。叶互生;薄纸质;卵状披针形,长5~8厘米,宽1.5~3厘米,先端尾状长尖,基部圆形,边缘有锯齿,基出脉3条,上面无毛,略粗糙,下面通常无毛,稀有疏毛;叶柄长6~10毫米,被毛。花单性;聚伞花序腋生,有花2~3朵,与叶柄等长或略短;小花长不及1厘米,花柄有短毛;无花瓣;萼片5,直立;子房无柄,1室,柱头2.略扁,长约3毫米,红色;核有皱纹。花期3月。果期10~11月。
【生境分布】生于山野路边或沟旁。分布贵州、广西、广东、江西、台湾等地。
【性味】性平,甘微酸。
【功能主治】健脾利水,化瘀生新。
【附方】①治水泻:硬壳朗一两,煨水服。
【摘录】《*辞典》
【出处】出自《贵州草药》
光叶山黄麻在一些疾病的治疗中常常被使用,根据需要可以组成复方,也可单独使用,但光叶山黄麻也不可盲目食用,以免给身体带来不利影响。
黄麻作为一种中药材,给我们提供各种各样的营养物质,黄麻同时还能够解决身体遇到的一些疾病,因此深受人们的喜爱。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黄麻都有哪些营养和功效。
【别名】苦麻叶、络麻
【来源】椴树科黄麻属植物 黄麻 Corchorus Capsularis L.,以 叶、根 及 种子 入药。夏秋采收,分别晒干。
【性味】苦,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暑,拔毒消肿。用于预防中暑,中暑发热,痢疾;外用治疮疖肿毒。
【用法用量】0.5~1两;外用适量鲜叶捣烂敷患处。
【注意】孕妇忌服。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上面是关于黄麻的一个简单的介绍,通过这些我们可以了解到黄麻中含有各种各样的营养元素,对于治疗和预防一些疾病都有很大的功效。日常生活中大家可以在有关人士的指导下食用。
黄麻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的一种中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非常的重要,但是对于黄麻子的功效和作用,有些人不是很了解,所以下面我们就来详细的了解下。
【别名】大麻子(汪连仕《采药书》)。
【来源】为椴树科植物 黄麻 的 种子 。
【化学成份】种子含黄麻属甙A、长蒴黄麻甙、葡萄糖芥甙。从发酵后的种子中还分离出七里香甙甲和少量黄麻属醇甙A,还含黄麻苦素、蔗糖、棉子糖、水苏糖、毛蕊草糖。
【药理作用】①强心作用
【性味】性热,有毒。
【功能主治】①《医方集听》:"治咳伤肺。"
【附方】治妇女干血痨及月经不调:黄麻种子五至六钱,水煎服。(江西《草药手册》)
【摘录】《*辞典》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拾遗》。汪连仕《采药书》:大麻子即黄麻子,性热,行血。医人合麻药共风茄用。
以上的内容就是对于中药黄麻子的介绍,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应该更多的去了解黄麻子,才能更加合理的利用,更好的发挥出黄麻子的价值。
世界上存在许许多多的药材,难免有一些药材是我们不认识的,但只要我们有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相信我们可以慢慢的知道更多的医学药材。那么对于假黄麻这种药材你了解吗?
【别名】假麻区(《生草药性备要》),甜麻(《广州植物志》)。
【来源】为椴树科植物 假黄麻 的 全草 。夏、秋间采收,晒干。
【原形态】一年生亚灌木状草本,高可达1米。分枝,枝延长,常广布于地面,茎红褐色,稍有毛。叶互生,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长2~5厘米,宽2~3厘米,先端钝或微尖,基部圆形,常有2短尾,边缘具细锯齿,秃净或被疏柔毛;下部叶较小,圆形;叶柄长1~2厘米,具柔毛;托叶线状锥尖。花小,黄色,1~4朵聚生于总花梗上:花梗短,有环节;萼片与花瓣均为4或5枚;雄蕊多数。蒴果圆筒形,长1.8~3厘米。具6~8棱,其中3~4棱有翅,顶端有3~4个喙状突起。种子细小。花期7月。果期9月。
【生境分布】生路旁、草地、旷地、山坡、林边、田埂。分布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台湾等地。产广东、广西。
【性状】干燥全草,茎粗约3~6毫米,棕褐色,表面常见棱状凹陷网眼,皮薄而强纤维性,难折断。叶片皱缩,枯黄色,易脱落。蒴果多数开裂,外表棕褐色。以全株有叶裹干燥者为好。
【化学成份】全草中分离出檞皮素。
【性味】《生草药性备要》:"味淡,性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治麻疹,热病下利,疥癞疮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摘录】《*辞典》
通过以上介绍,大家对中药假黄麻也有了很好的了解,它在治疗疾病上有着很不错的效果,不过要注意的是,对假黄麻使用的时候,要掌握一些方式方法,健康科学的食用。
野黄麻作为一种中药材,你知道它的药用价值都表现在哪些方面吗?中医都是如何利用野黄麻来治疗疾病的呢?还有日常在使用野黄麻治疗疾病的时候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别着急,我们为大家一一解答。
【别名】甜麻、针筒草
【来源】椴树科黄麻属植物 假黄麻 Corchorus acutangulus Lam.,以 全草 入药。
【性味】苦,寒。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消肿拔毒。用于中暑发热,痢疾,咽喉疼痛;外用治疮疖肿毒。
【用法用量】0.5~1两;外用适量,鲜叶捣烂敷患处。
【注意】孕妇忌服。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以上就是对野黄麻的作用一些介绍,使用它的时候,可以根据上面所讲的需求进行,而且野黄麻在治疗某些疾病上也有着很好的帮助。
山黄麻根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中药,对天一些体质不好的人来说,吃山黄麻根可以让我们更好的保健身体,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山黄麻根。
【来源】药材基源:为榆科植物山黄麻的根或根皮。
【原形态】小乔木,高4-8m,当年生枝条密被白色伸展的曲柔毛。叶互生;叶柄长4-12mm,密被白色柔毛;叶片纸质,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6-18cm,宽3-8cm,先端长而渐尖,基部心形或近截平,常稍斜,上面有短硬毛而粗糙,下面密被银灰色丝质柔毛或曲柔毛,边缘有细锯齿;基出3脉,侧脉5-6对,网脉明显,花单性,雌雄异株,聚伞花序稠密,稍长于叶柄;花萼5深裂,背面被毛;雄蕊5,与萼片对生;雄花长约lmm,雌花长约2mm;子房1室,柱头2,被毛。核果卵球形,果柄长2-3mm,被毛。花期5-6月,果期6-8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800m左右的疏林中。
【化学成份】茎皮含西米杜鹃醇(simiarenol),西米杜鹃酮(simiarenone),山黄麻萜醇(trematol),二十八烷酸(octa-cosanoic acid),1-二十八烷醇乙酸酯( 1-octacosanyl acetate)。
【性味】辛;性平
【功能主治】散瘀消肿;止痛。主跌打损伤;瘀肿疼痛;腹痛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相信通过上面的一些讲解之后,大家对于中药山黄麻根已经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了吧?其实很多的食物或者药材都是一样的,只有我们去了解它才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正确的食用,有效的帮助保健身体。
大家知道细叶桉叶是一种很常见的药材,已经有很多年的历史了,也能够治疗很多的疾病,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细叶桉叶的药用价值吧。
【来源】为桃金娘科植物 细叶桉 的 叶 。全年可采。
【原形态】细叶桉,又名:褐桉树。
【生境分布】广东、广西、福建等地有栽培。
【化学成份】叶和小枝中含挥发油0.5~0.9%,主要成分为1,8-桉叶素、对-聚伞花素、蒎烯、水芹烯和枯醛等。
【药理作用】用试管内双倍稀释法证明,50%细叶桉煎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浓度为1:1280)、肺炎双球菌(1:10240)、乙型链球菌(1:2560)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对变形杆菌、绿脓杆菌作用较弱,对大肠杆菌无抑菌作用。
【性味】《陆川本草》:"辛苦,平。"
【功能主治】《陆川本草》:"治感冒,咳嗽,气胀腹痛,泄泻下痢,跌打损伤;外治毒疮,溃疡,并可作冲洗消毒剂。"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外用:煎水洗。
【摘录】《*辞典》
【出处】出自《陆川本草》
以上就是细叶桉叶的功效和作用,我们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来合理的食用细叶桉叶,以便于缓解病症带来的痛苦。
大叶樱叶对大家再熟悉不过了,大叶樱叶的历史是很悠久的,并且对调理身体和治疗疾病都有着很好的功效,对于养生是一种很好的选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来源】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大叶桂樱的叶。
【原形态】大叶桂樱,常绿乔木,高10-25m。小枝灰褐色至黑褐色,具皮孔,无毛。单叶互生;叶柄长1-2cm,粗壮,有1对扁平的基腺;托叶线形,早落;叶生宽卵形至椭圆状长圆形或宽长圆形,长10-19cm,宽4-8cm,先端急尖至短渐尖,基部宽楔形至近圆形,边缘具稍密的粗锯齿,齿顶有黑色硬腺体;两面无毛。花常两性;总状花序单生或2-4个簇生于叶腋,长2-6cm,被短柔毛;萼筒钟形,萼片5裂;花瓣5,圆形,白色,无毛;雄蕊25-35;子房无毛,花柱稍短或风与雄蕊等长,有时雌蕊败育。核果椭圆形,褐色至黑褐色,表面光滑。花期9-10月,果期11月至翌年3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400-1500m压制疏密杂木林中或山谷、沟边阔叶林下及林缘。
【化学成份】叶含山柰酚(kaempferol),芸香甙(rutin)。
【功能主治】止痢。主痢疾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9-15g。
【摘录】《中华本草》
通过对大叶樱叶的功效和作用的介绍,大家都知道它的神奇了吧。其实生活当中有很多看似很普通的人或者事情,都蕴含着我们意想不到的力量。既然大家知道了大叶樱叶的神奇的疗效和作用,那么可以尝试一下,检验一下是否有效。
中药须叶藤叶对于大多人来说已经是很熟悉了。但实际上,了解中药须叶藤叶的功效与作用的人并没有多少,那么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
【来源】药材基源:为须叶藤科植物须叶藤的叶。
【原形态】须叶藤 多年生藤本。茎的基部常木质,借叶尖的延伸卷须缠绕于其他树上。叶片披针形,长7.5-13cm,宽0.7-2cm,无毛,叶脉多数,平行;叶鞘紧接。圆锥花序顶生,宽2.5-7.5cm;花无梗或具短梗,簇生,有香味;苞片呈鳞片状;花被片白色,卵状长圆形,外轮的长约2mm,内轮的长约2.5mm,较狭;雄蕊6,花丝伸出,长约4mm,花药椭圆形,长约0.5mm;子房狭,棍棒状,柱头3,有很多乳突。果球形,熟时红色,直径5-6mm,内含种子1颗。花、果期4-11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潮湿的林中。
【功能主治】敛疮。主创伤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撒。
【摘录】《中华本草》
对于须叶藤叶的药用价值本文就介绍到这里,其实须叶藤叶药用的时候有很多不同的作用,都对人体有着不小的好处。大家可以试一试。
甜叶菊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植物。这种植物一般都是用来制作甜菊素的。当然,甜叶菊也可以在直接用来泡水饮用的。适量的喝一些甜叶菊水的话,对于人体健康的好处也很多,比如说可以强身健体,可以治疗糖尿病,还有着降低血压的功效。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甜叶菊的相关知识!
一、甜叶菊的基本介绍
甜叶菊,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八十年代初引进种植,是新型糖源植物。甜菊叶,是一款大部分人都熟知的甘味料。用甜菊叶为原料精制出的甜菊素,有砂糖200倍的甜味。
二、甜叶菊的功效
多少年来,人们习惯用甘蔗等植物来提取白糖、红糖、葡萄糖等。这些糖有营养,热量也高,吃多了对健康有一定影响,例如小朋友吃多了容易蛀牙,大人吃多了会引起肥胖病、动脉硬化症,糖尿病患者更要严格禁止吃糖。后来人们用人工合成的方法得到了比糖甜几十倍甚至几百倍并且热量又不高的糖精,用来弥补白糖等的不足。不过,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发现糖精对人体也有不良的影响。
甜叶菊的发掘和利用给人类带来了福音。试验表明,甜叶菊糖不但对人体没有任何不良影响,相反,它还有降血压、强壮身体、治糠尿病等药用价值,它不但夺得了“甜味世界”的冠军,还被称作“时髦的甜味品”。
甜叶菊还与沙棘等组合研制成用于减轻中药汤剂苦涩味的中药伴侣。并且不会引起血糖升高。
三、甜叶菊的禁忌
甜叶菊虽然营养丰富,甜叶菊的功效与作用也很多,但是甜叶菊不可大量长期饮用。甜叶菊是糖中之王,胃为中和之府,过寒,过热都会引起腹泻。甜叶菊味甘性寒,大量饮用会导致胃寒而腹泻。孕期的人应该注意,最忌腹泻易伤元气!甜叶菊有治疗高血压的功效。但是甜叶菊不属于茶类,属菊科草本植物,不可大量长期饮用。
中药对我们的身体有着不同的功效,可以对我们的身体进行调理。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味中药:毛叶柿叶,它具体有哪些功效与作用呢?一起来看看吧。
【别名】紫藿香、涩藿香
【来源】药材基源:为柿科植物岩柿的叶。
【原形态】小乔木或乔木,高达14m,通常5-6m。多分枝,小枝纤细,密生灰褐色绒毛,叶互生;叶柄纤细,长2-5mm,密被黄褐色绒毛;叶片薄革质,披针形、卵状披针形或倒披针形,长2-3.5(-6)cm,宽1-1.3(-2.5)cm,先端钝或急尖,有短尖头,基部楔形、钝或圆形,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中脉和侧脉上密生黄褐色柔毛,侧脉每边3-4条。雄花序单生小枝叶腋,有1-4朵花;花萼钟形,4深裂,裂片卵状三角形,外面密生贴柔毛;花冠白色,壶形,仅四脊上有白柔毛,裂片4,卵形;雄蕊16,每2枚连生成对。雌花单生,白色,花萼长约5mm,生伏毛,4深裂,裂片近卵形,先端急尖,有髯毛;子房和花柱有伏毛,花柱4,柱头2浅裂。浆果卵形,径约1cm,熟时由黄色变红色至紫黑色,先端有小尖头。花期4-5月,果期10月至次年2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700-2700m的山地灌丛、山谷、混交林中,河边或石灰岩山上。
【性味】微苦;涩;辛;性平
【功能主治】健脾胃;解疮毒。主慢性腹泻;小儿消化良;疮疖;烫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外用:适量,鲜品煎水洗;研末调敷。
【摘录】《中华本草》
上文就是对毛叶柿叶的功效与作用的详细介绍,在对它选择的时候,注意用量,避免对身体造成损害。
斜叶榕叶是一种中药,除了日常我们知道的功效外,其实斜叶榕叶还有很多其它方面的功效和作用的,我们马上来看看。
【别名】半边刀
【来源】药材基源:为桑科植物斜叶榕的叶。
【原形态】乔木,高5-20m。全株有乳汁。单叶互生;叶柄粗短,长6-15mm;托叶卵状披针形,略弯曲,长约7mm;叶片革质,变异很大,通常两侧不对称,斜菱状椭圆形、长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4-17cm,宽3-6cm,先端急尖或短渐尖,基部楔形或钝,一边稍阔,全缘或中部以上有波状角;叶背略粗糙,有微小的瘤状突起体,基出脉3条,侧脉5-7对,网脉在背面稍明显。隐头花序,花序托单生或成对腋生,扁球形或球状梨形,直径5-8mm,成熟时黄色,顶部有脐状突起,下端聚狭成柄,长5-10mm,微被柔毛;基部有少数苞片;雄花、瘿花着生于同一花序托内壁,雄花生于近口部,花被片4-6;雄蕊1,花丝短,有退化雌蕊;瘿花花被片与雄花相似,子房近球形,花柱侧生;雌花着生于另一植株花序托内,花被片4,子房斜卵形,略具乳头状突起,花柱侧生。瘦果。花、果期全年。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分布于山地林中或旷地、水旁。
【性味】苦;涩;性平
【功能主治】祛痰止咳;活血通络。主咳嗽;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0-60g。外用:适量,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有关斜叶榕叶的功效的问题就讲解到这里,希望对您起到帮助。虽然斜叶榕叶的价值非常高,但是我们在食用的时候一定要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