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有什么作用与功效

2019-10-16 │ 养生有什么作用与功效 夏季养生茶的功效与作用

红背叶的功效与作用

“知生也者,不以害生,养生之谓也。”社会在发展,养生也逐渐成为很多人的关注焦点,养生和养性必不可分,它带给我们的是健康。如何分辩关于中医养生话题的对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红背叶的功效与作用”,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其实人的很多疾病的发生都是与饮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想要自己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食疗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方法,其中各种中药材发挥了十分关键的作用,今天我们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红背叶这味中药。

【别名】红帽顶树、红背娘

【来源】为大戟科山麻杆属植物 红背山麻杆 Alchornea trewioides (Benth.) Muell.-Arg.,以 根、叶 入药。根四季可采,夏秋采叶,晒干。

【性味】甘,凉。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散瘀止血。用于痢疾,小便不利,血尿,尿路结石,红崩,白带,腰腿痛,跌打肿痛;外用治外伤出血,荨麻疹,湿疹。

【用法用量】根0.5~1两,叶3~5钱;外用适量,鲜叶捣烂敷或煎水洗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出处】《广西中草药》

根据以上的综合来讲,红背叶还是具有一定的药理疗效的,需要注意的就是红背叶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食用,不要过量。

ys630.coM延伸阅读

白背叶的功效与作用


白背叶的简介

白背叶,中药名。又名:白背娘、白背桐、白朴树、白泡树、白面简、白鹤树、白匏仔、白背木、白面虎、白吊栗、野桐、白面戟、木梗天青地白、白毛树、野芙蓉、白林树、橡皮柴、谷皮柴、白桃叶、白面风。为大戟科野桐属植物白背叶Mallotus apelta(Lour.)Muell.-Arg.的根或叶。分布于云南、广西、湖南、江西、福建、广东、海南等地。根具有柔肝活血,健脾化湿,收敛固脱之功效,常用于慢性肝炎,肝脾肿大,子宫脱垂,脱肛,白带,妊娠水肿。叶具有消炎止血之功效,常用于中耳炎,疖肿,跌打损伤,外伤出血。

白背叶的功效与作用

1、富含物质

含酚类、氨基酸、鞣质、糖类。

2、功效作用

清热,利湿,固脱,消瘀。治肠炎,脱肛,淋浊,疝气,肝炎,脾肿,子宫下垂,产后风瘫,白带,赤眼,喉蛾,耳内流脓。内服:煎汤。0.5~1两。外用:浸汁滴耳。

3、临床应用

3.1、《岭南草药志》:收涩固脱。

3.2、《广西药植名录》:祛风湿,治刀伤。

3.3、治淋浊:白背叶根五钱,茯神四钱,茯苓三钱。煎水空腹服。(《岭南草药志》)。

3.4、治子宫下垂:白背叶根十二两,米醋二斤,煎至半斤,夜间置于露天打露一宵,翌晨一次顿服,连服三剂,并卧床休息一星期,愈后炖黄头龟连服数天。(《岭南草药志》)。

3.5、治眼雾,赤眼红热,怕光流泪:鲜野桐根一至二两(洗净,切碎),猪肝二至四两。水适量炖服。(《闽南民间草药》)。

3.6、治双单喉蛾:白背叶根,蜂糖浸透,去渣,取汁液内服。(《岭南草药志》)。

3.7、治中耳流脓:白背叶根研末,酒适量,浸出浓液滴耳内,并外搽。(《岭南草药志》)。

3.8、治腰骨闪伤:鲜野桐根一两,洗净切碎,水、酒各半和猪赤肉二至四两炖服。(《闽南民间草药》)。

3.9、治慢性肝炎,脾脏肿大,肠炎腹胃,脱肛,子宫下垂:白背叶干根五钱至一两,水煎服。(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白背叶的市场信息

1、白背叶的价格

白背叶的价格约为0.5元/50克。

2、白背叶的选购方法

叶:本品皱缩,边缘多内卷,完整叶片展平后呈圆卵形,长7-14cm,宽4-14cm,上表面绿色或黄绿色,下表面灰白色或白色,顶端渐尖,基部略呈心形或近平截,具2腺点,全缘或顶部微3裂,有钝齿,上表面无毛,下表面被星状毛;基出脉3条,叶脉于下表面隆起。叶基具2斑状腺体。叶柄长5-15cm,质脆。气微香,味微苦、辛。

3、白背叶的保存方法

白背叶可搁置在阴凉通风处,置干燥处。

红背马蓝的功效与作用


对于红背马蓝这种中药材,我们应该要先了解它的药用价值和注意事项等之后再食用。下面是关于红背马蓝的相关介绍,希望大家能够好好阅读一下,对食用有很大的帮助。

【来源】药材基源:为爵床科植物红背马蓝的全草。

【原形态】红背马蓝 多年生草本,高达1m,茎基部木质化。叶对生;叶片较宽大,椭圆状长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先端尖至渐尖,基部多少抱茎而具耳状,边缘有微锯齿,背面红紫色,衬以淡紫蓝色光彩。穗状花序圆柱状,长5-8cm;苞片覆瓦状排列,倒卵门面匙形,顶有略向外反的小尖头,被绒毛;花萼裂片5,条形,略不等长,被绒毛;花冠淡紫色,长约2cm,外面具微毛,里面有2行柔毛,花冠裂片5,略不相等;雄蕊二强,花丝基部有膜相连。蒴果长约8mm。具种子4颗。花期春季。

【生境分布】广东、广西、云南庭院有栽培。原产缅甸。

【性味】味苦;辛;性平

【功能主治】活血散瘀;清热解毒。主月经不调;产后恶露不尽;湿热痢疾;疔疮痈肿;跌打损伤;骨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外用:鲜品适量,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上文我们介绍了什么是红背马蓝,我们知道红背马蓝其实是一种中药材,能带给我们养生的功效,几乎没有太大的副作用,所以不妨在闲暇之余试试看哦。

红背桂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一直是很多人治病时候最佳之选,中药对治疗疾病有着很好帮助,在选择的时候也可以放心,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种中药材红背桂。

【英文名】all-grass of Cochinchinese Excoecaria

【别名】叶背红、金锁玉、箭毒木、天青地红。

【来源】药材基源:为大戟科植物红背桂的全株。

【原形态】红背桂花 灌木,高可达1m。小枝具皮孔,光滑无毛。叶对生,稀3枚轮生,稀互生;叶柄长3-10mm;托叶小,近三角形,边缘具稍显着撕裂小齿;叶片薄,长圆形或倒披针状长圆形,长5-13cm,宽1.5-4cm,先端渐尖,基部钝或楔形,边缘疏生浅细锯齿,上面深绿色,下面紫红色,侧脉6-12对,略明显。花单性异株;雄花序长约1-2cm;苞片卵形,比花梗长,基部两侧各具1枚腺体,小苞片2枚,线形,基部具2枚腺体;雄花萼片3,披针形,缘具撕裂状小齿,花丝分离;雌花序极短,由3-5朵花组成,花梗长l-2mm;苞片卵形,比花梗短;小苞片与雄花同;雌花萼片3,阔卵形,边缘具小齿,子房球形,无毛,花柱3,分离,基部多少连合,长约2.2mm,外弯而先端卷曲,紧贴于子房上。蒴果球形,顶部凹陷,基部截平,直径约8.5-10mm,高约7mm,红色,带肉质。种子卵形,光滑。花果期全年。

【生境分布】我国各地有盆栽。

【栽培】生物学特性 性喜温暖、湿润,宜栽植于砂壤土,耐半荫。

【性状】鸡尾木 常绿灌木,高达3m。全株无毛。叶对生或近对生;叶柄极短;叶片长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2-14cm,宽1.5-3cm,先端尾状渐尖,基部楔形,两面绿色,边缘有浅锯齿,幼叶背脉常紫红色,羽状脉弧形连接,不达叶缘。花腋生,绿色。蒴果小,近球形,柱头宿存。花期3-4月。

【化学成份】从同属植物土沈香 E. Aga-llocha L. 中分离出二萜原酸酯。

【性味】辛;微苦;平;有毒

【归经】肝经

【功能主治】祛风湿;通经络;活血止痛。主风湿痹痛;腰肌劳损;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外用:适量:适量,鲜品捣敷。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全草:味辛、微苦、性平,有小毒。有通经活络,止痛的功能。用于麻疹、腮腺炎、扁桃体炎、心绞痛、肾绞痛;腰肌劳损。

【摘录】《中华本草》

上文介绍了红背桂的相关常识,为了使更多的人了解红背桂,大家可以在平时多积累一些相关的东西,这会对我们保持身体健康起到重要的作用。

白背叶根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材在治疗某些疾病上有着很好的效果,虽然见效稍慢,但对人体无副作用,还是受到人们的推崇。不过在选择的时候,需要注意对它的使用方法等,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白背叶根这种药材。

【别名】白膜根、白朴根(《岭南草药志》),野桐根(《闽南民间草药》)。

【来源】为大戟种植物 白楸 的 根 。

【原形态】植物形态详"白背叶"条。

【化学成份】含酚类、氨基酸、鞣质、糖类。

【性味】《岭南草药志》:"味微涩微苦,性平。"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固脱,消瘀。治肠炎,脱肛,淋浊,疝气,肝炎,脾肿,子宫下垂,产后风瘫,白带,赤眼,喉蛾,耳内流脓。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外用:浸汁滴耳。

【附方】①治淋浊:白背叶根五钱,茯神四钱,茯苓三钱。煎水空腹服。(《岭南草药志》)

【临床应用】 治疗慢性肝炎: 本品具有舒肝解郁,活血祛瘀之效。治疗慢性肝炎,对降低转氨酶和缩小肝脾有一定作用。一般用量为0.5~1两,伴有水肿者用2~3两,每日煎服1剂。

【摘录】《*辞典》

【出处】出自《岭南草药志》


上文为我们分析了白背叶根的一些功效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适量食用白背叶根,对身体机能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红背酸藤的功效与作用


红背酸藤是一种中医中经常用到的药材,常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那么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下红背酸藤的相关。

【别名】头林沁(《广州植物志》),酸藤木(《陆川本草》),黑风藤、风莓、酸藤(《广西中药志》)。

【来源】为夹竹桃科植物 酸叶胶藤 的 根 及 叶 。全年可采。挖取根部晒干。叶多临用时采新鲜品。

【原形态】木质藤本。枝柔弱,老枝暗棕色,新枝上部淡绿色,下部带红色。叶对生,阔椭圆形,长4~7厘米,宽1~4厘米,先端急尖,基部楔形,全缘,纸质,无毛,上面深黄绿色,下面被粉,羽状网脉背面凸出且呈粉红色;叶柄长1~2厘米。聚伞花序生于枝顶,花序柄具柔毛;苞片卵状披针形;长约1毫米;花小,粉红色;萼5裂,裂片卵形,长约2毫米,外面被柔毛,内面具鳞片;花冠钟形,管长约2.5毫米,5裂,裂片椭圆形,与冠管等长;雄蕊5;子房上位,矩圆形,被短毛,花柱短,柱头2裂。蓇葖果2枚。花期4月。

【生境分布】生山地杂林中。分布长江以南各地。

【化学成份】叶含游离酒石酸约1.7%,酒石酸钾约5%。

【性味】《陆川本草》:"味酸,性凉。"

【归经】《广西中药志》:"入肝经。"

【功能主治】①《陆川本草》:"消炎、杀菌,去腐秽。治口腔炎,喉炎,牙龈炎,疮疖溃疡。解大茶药毒、木茹毒、巴豆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4~8钱;或捣汁。外用:煎水洗。

【摘录】《*辞典》

【出处】出自《陆川本草》。

以上就是为大家介绍的红背酸藤的相关知识,通过上述文章能够清楚的了解到红背酸藤有着很多对人体的好处和作用,所以大家可以用红背酸藤来治疗一些疾病。

叶下红的功效与作用


现在环境恶化严重,各种疾病也是层出不穷。为了杜绝各种疾病的发生,保证身体的健康,很多人都选择从饮食上增强自己的免疫能力。中药材作为一种能从根本上调理身体各个机能的食材,受到广泛关注。今天就给大家介绍叶下红这种药材。

【别名】细黄金稍、白骨丹

【来源】药材基源:为野牡丹科植物线萼金花树的枝叶。

【原形态】灌木,高1-2m。茎圆柱形,分枝多,幼枝密被微柔毛及黄色小腺点。叶对生;叶柄长3-28mm,密被微柔毛及小腺点;叶片纸质,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或卵形,长4-19cm,宽1.5-7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微心形,全缘或具细波状齿,叶上面无毛,下面被黄色小腺点;基脉5条,花两性,4数;聚伞花序组成圆锥花序,顶生,被微柔毛及小腺点;花梗长1-3mm;花萼漏斗形,具四棱,长约5mm,密被小腺点,裂片线状三角形,长1-1.5mm;花瓣紫红色,卵形,近圆形至倒卵形,长约2.5mm;雄蕊4,花丝长7-10mm,被微柔毛,花药线形,长约8mm,弯曲,基部呈羊角状叉开;子房半下位,卵形,先端具4小突起,被小腺点。蒴果椭圆形,4纵裂,为宿存萼所包,宿存萼长约5mm,直径约4mm,被小腺点,先端常冠宿存萼片。花期6-7月,果期10-11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00-800m的山谷,山坡疏、密林下或水旁。

【性状】性状鉴别:茎枝圆柱形,幼枝密被微柔毛及黄色小鳞片。叶对生,黄褐色,多皱缩破碎,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或卵形,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微心形,长4-14cm,宽1.5-5cm,全缘或具细波状齿。

【性味】味微苦;性平

【功能主治】利水;通经;解毒。主水肿;月经不调;跌打伤肿;疮疖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洗。

【摘录】《中华本草》

根据以上的综合来讲,叶下红还是具有一定的药理疗效的,需要注意的就是叶下红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食用,不要过量。

叶底红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拥有上千年的历史,在很早的时候中药就已经出现,而且中药对疾病治疗也有很令人满意的效果,中药的种类很多,那么你知道叶底红这种药材吗?

【英文名】root of Ford Metalleaf

【别名】调经草、叶下红、野海棠、红娘子、江南野海棠、大毛蛇、血还魂、还魂红、沙崩草、假紫苏、红背野海棠

【来源】药材基源:为野牡丹叶底红的全株。

【原形态】小灌木、半灌木或近草本,高可达1m。茎幼时四棱形,不分枝或极少分枝,茎上部与叶柄,花序,花梗及花萼均密被柔毛及长腺毛;叶对生;叶柄长2.5-5cm;叶片坚纸质,心形,椭圆状心形至卵状心形,长4.5-13.5cm,宽3-10cm,先端短渐尖或钝急尖,基部圆形至心形,边缘具细重齿牙及缘毛和短柔毛,两面被疏长柔毛和柔毛,下面通常带紫红色,基出脉7-9。伞形花序、聚伞花序或圆锥蓊序顶生;花梗长0.8-2cm;花4数,花萼种状漏斗形,管长5-7mm,裂片线状披针形至狭三角形,长4-5mm;花瓣紫色或紫红色,卵形至广卵形,先端渐尖,微偏斜,仅外面上部及边缘被微柔毛,长10-14mm,宽6-8mm;雄蕊8,等长,长1.6-1.8cm,花药披针形,通常作近90的膝曲,药隔膨大,下延,前后连成盘状;子房下位,卵形,先端具膜质冠。蒴果杯形,为宿存萼所包,宿存萼先端平截,冠以宿存萼片,披刺毛,毛基部略膨大,长6-10mm,直径8-12mm。花期6-8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00-1350m的山间疏、密林下、溪边、水旁和路边。

【性味】味微苦;甘;性凉

【归经】归肝;心;膀胱经

【功能主治】养血调经。主血虚萎黄;月经不调;闭经;痛经;带下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洗。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有止血止痛、祛瘀活络、消炎通经等功能。用于月经不调、跌打损伤、通经活络、小儿疳积、水火烫伤、疮疥等症。

【摘录】《中华本草》

上文就是对叶底红的功效作用及食用方法等的详细说明,像叶底红这类药物在疾病上的效果是非常不错,不过要注意的是,使用叶底红的时候,需要适量的进行,不宜使用的太多,否则对身体也是没有任何好处的。

白背青荚叶的功效与作用


说起白背青荚叶,相信很多朋友都知道,因为它可是具有很好的治疗疾病效果的。不过也有一些朋友不知道白背青荚叶的功效具体是什么,因此在这里就来详细的了解一下白背青荚叶的功效。

【英文名】Helwingia japonica (Thunb.)Dietr var.hypoleuca Hemsl.ex Rehd.

【来源】药材基源:为山茱萸科植物白粉青荚叶的叶。

【原形态】落叶灌本,高达2m。幼枝绿色,无毛,叶痕显着。叶互生;叶柄长1-5cm;托叶线状分裂;叶片纸质,卵形、卵圆形,长3-9cm,宽2-6cm,先端渐尖,基部阔楔形,或近于圆形,上面淡绿色,下面被白粉,常呈灰白色或粉绿色,边缘具刺状腺质锯齿。雌雄异株,雄花4-12,呈伞形或密伞花序,着生于叶面中脉的1/2-1/3处,雄蕊3-5,生于花盘内侧;雌花1-3,着生处与雄花同;子房卵圆形或球形,柱头3-5裂。浆果,成熟后黑色,分核3-5。花期4-5月,果期8-9月。

【性味】味苦;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活血解毒。主水肿;热淋;便血;瘪肿;跌打瘀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通过本篇文章的详细介绍,相信大家对白背青荚叶的作用与功效有了一定的认识。文章介绍的几种作用与功效是比较常见的,希望大家可以记住它们,对生活有所帮助。

白背三七茎叶的功效与作用


白背三七茎叶为菊科植物白子菜的茎叶。夏、秋采收。那么在医学上白背三七茎叶有哪些具体的药用价值呢?又有哪些方剂需要用到它呢?下面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白背三七茎叶的功效与作用。

植物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30~50厘米。根茎块状。茎紫红色,被短毛。叶根生;长卵形成矩圆状倒卵形,长9~15厘米,宽8厘米,先端钝或短尖,基部楔尖,有时有两耳,叶缘具不规则缺刻及锯齿,并有灰白色短缘毛,上面绿色,秃净或疏被灰白色短毛,主脉上较多,下面浅绿色或紫红色,主脉突出,上被疏短毛,网脉干时呈黑色;叶柄短或无。花茎根出,疏被短毛。头状花序顶生,数朵,径1~1.5厘米;总苞2轮,缘状披针形,外轮短,疏寓,内轮覆瓦状排列,倍长于外轮,疏被灰白色短毛;花全部管状,金黄色;雄蕊5,花药联合,内藏,着生于冠管的1/2处;雌蕊花柱细长,外露,柱头2裂。瘦果成熟时深褐色,有线条,冠毛白色。花期春束至冬初。

【功能主治】

清热,舒筋,止血,祛瘀。治百日咳,风湿痛,骨折、创伤出血,痈肿疮疖。

①《云南中草药》:清热消炎,舒筋活络。

②《云南中草药选》:接骨,止血,祛瘀,消炎。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3钱。外用:捣烂敷或研末撒。

【附方】

①治骨折,外伤出血

白背三七茎叶研末撒布患处。另用白背三七根适量泡酒服。

②治水火烫伤

白背三七鲜叶,捣烂,加白糖适量,拌成糊状,敷患处。

③治百日咳

白背三七茎二茧三钱。红糖引,煮鸡蛋吃。(①方以下出《云南中草药》)

④治风湿痛

大绿叶的叶三至五钱。加糖适量煮鸡蛋吃。(《云南中草药选》)

⑤治疮疖痈肿

大绿叶的叶研末敷。(《云南中草药选》)

结语:通过上文的介绍,大家肯定已经对白背三七茎叶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知道了白背三七茎叶具有清热,舒筋,止血,祛瘀的功效。如果大家想了解更多关于中药的相关知识,可以继续阅读下一篇哦。

红背草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红背椒草是大部分人都非常陌生的,这是一种多年生的草本植物,这种植物是非常矮小的,据介绍,这种植物的适应性很强,对空气的湿度以及温度都没有太高的要求,在今天,红背椒草具有很高的园林价值,另外红背草还有药用价值,比如有下列这些好处。

红背草的功效与作用:

红背子草是一种在中医方面很常见的药材的,这种药材在治疗人的疾病方面有很多不错的功效的。因此如果平时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有很多患者可能会发现自己会用到红背子草。那么一般红背子草有什么具体的功效,可以一起来详细的了解一下。把一些不错的功效分享一下,希望可以帮助到更多有需要的朋友。大家一起来详细的看一看有什么功效。

一般红背子草都是具有很多不错的功效的,有清热利湿的作用的,一般还具有止血的功效的。如果是平时不小心摔伤的话,都是可以用红背子草来进行外服的,效果和那不错,可以及时的止血的。

红背子草的叶子还可以帮助治疗大便的问题,例如如果出现了血尿的问题的话,都是可以帮助缓解这个问题的。同时红背子草的副作用是比较小的,因此可以用来进行熬煮成汤来治疗的。

红背子草还可以用来治疗支气管的,具体的方法就是可以用三两的红背子草,可以熬煮两次左右的时间的。一般每次服用十五毫升左右的用量就可以了,坚持十天的时间对于治疗效果很好。

注意事项:

红背子草还可以治疗白带、荨麻疹。湿疹等疾病的治疗,女性白带是大多数女性困扰的问题,这中草药可以减少女性患者的烦恼,并且对受风寒湿度侵蚀等导致荨麻疹。湿疹的症状有很好的效果。

金背枇杷叶的功效与作用


现在社会,养生似乎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现在很多喜欢用一些中药材来调理身体,因为这些药材天然无公害,下面我们就为 大家介绍一下金背枇杷叶这种药材。

【别名】光背杜鹃、野枇杷(《防治老年慢性气管炎药用植物资料》)。

【来源】为杜鹃花科植物 陇蜀杜鹃 的 叶 。全年可采,刷去叶背绒毛,切丝生用或蜜炙用。

【原形态】常绿灌木,高达3米。幼枝黄色,无毛。叶簇生枝顶,革质,宽卵形或倒卵形,长5~10厘米,先端尖或突尖,基部圆形或近心形,上面光滑,叶脉凹入,下面密被黄褐色绒毛,以后渐落;叶柄淡黄色,无毛,长1~2厘米。伞房状总状花序顶生,有花10余朵;花白色至粉红色;花萼短,无毛,有半圆形齿;花冠钟形,裂片5,圆形而有缺刻;雄蕊10;子房有粉状毛。蒴果圆柱形,长约1.2厘米,具8个槽,无毛,花柱宿存。花期5~6月。

【生境分布】多生于高山阴坡。分布陕西、甘肃、四川、青海等地。

【性味】①《陕西中草药》:"辛苦,平。"

【功能主治】《陕西中草药》:"清肺泻火,止咳化痰。治咳嗽,痰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分;或代茶饮。

【注意】《陕西中草药》:"金背枇杷叶反芋儿七,叶背绒毛有毒,内服刷去。"

【附方】①治痰喘:金背枇杷叶二钱,追风七三钱,竹根七二钱,盘龙七二钱,伸筋草二钱,木通一钱。水煎服。(《防治老年慢性气管炎药用植物资料》)

【摘录】《*辞典》

【出处】出自《陕西中草药志》。

通过上文的描述我们知道了什么是金背枇杷叶,金背枇杷叶有着怎样的功效。金背枇杷叶的药用价值很高,有利于免疫系统的改善,是我们一个值得的选择。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