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鬼叉也经常被大家称为是鹿角草,小鬼叉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中草药,小鬼叉不仅可以清热解毒,而且还可以治疗感冒引起的发热,或者是毒蛇咬伤等疾病,作用是非常广泛的,如果食用的话对人身体的好处也是非常多的,不过有些人并不是特别的了解小鬼叉,下面具体介绍小鬼叉的功效与作用。
小鬼叉的功效与作用
对消化系统作用:小鬼杈注射液40g/kg皮下注射,对大鼠、豚鼠幽门结扎性溃疡有显着抑制作用,45g/kg皮下注射,也显着减少小鼠应激性胃溃疡面积;小鬼叉 46g/kg还显着抑制小鼠利血平性溃疡发生。小鬼叉40g/kg、20g/kg皮下注射,均明显减少大鼠胃液分泌量,降低胃液酸度。小鬼叉对离体豚鼠胃肌条收缩无影响;但静脉注射40g/kg,于给药后5-l5分钟就完全抑制在体鸡胃的运动,直至2小时不恢复。小鬼叉腹腔注射 45g/kg,显着抑制小鼠肠道炭末推进。
【毒性】小鼠腹腔注射小鬼钗注射液的半数致死量为173g/kg,可信限区间为170.2-175.8g/kg。体外无溶血作用。对家兔角膜无刺激性症状。家兔股四头肌刺激实验中,局部组织有充血现象。
【性味】味苦;微甘;性凉
【功效与作用】清热;利尿;活血;解毒。主感冒发热;咽喉肿痛;肠炎腹泻;小便涩痛;风湿痹痛;跌打瘀肿;痈疽疮疖;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30g,鲜品加倍。外用:适量,捣敷。
选方
①治副鼻窦炎:鬼针草、白芷、天麻、猪脑髓,水煎服。(《内蒙古中草药》)
②治跌打损伤:小花鬼针草二两,水煎,兑黄酒一两服。
③治阑尾炎:小花鬼针草二两,水煎,加蜂蜜二两服。
④治咽喉痛:小花鬼针草三棵,水煎服。
⑤治毒蛇吱伤:小花鬼针草三两,水煎服。外用小花鬼针草、犁头草各二两,捣敷伤处。(②方以下出《河南中草药手册》)
⑥治热疖屡发不愈:鲜山黄连每次一至一两半,水煎服。
⑦治小便疼痛:鲜山黄连每次一至二两,酌加冰糖煎服。
⑧治下消手足酸软无力:鲜山黄连一两,木本白椿根一两,合猪小肚炖服,连服四次。(⑥方以下出《泉州本草》)
其实花椒全身都是宝的,无论是花椒本身,还是花椒的枝叶都是具有非常高的营养价值,但是很多人在生活中使用到的东西都是花椒,很少有人会想到用花椒枝来作为中药材使用,其实这种树枝里面也包含了花椒里面的功效和作用,不光如此还有它独特的营养物质,所以就可以很好的去治疗一些儿童患上的疾病,只不过这种药材大部分都是熬制成药物来进行服用的。
1.花椒治虫积腹痛,湿疹,阴痒。花椒有驱蛔杀虫之功效。常与乌梅、干姜、黄柏等同用,治疗虫积腹痛,足厥逆,烦闷吐蛔等,如乌梅丸(《伤寒论》);单用煎液作保留灌肠,用治小儿蛲虫病,肛周瘙痒;若与吴茱萸、蛇床子、藜芦、陈茶、烧盐同用,水煎熏洗,治妇人阴痒不可忍,非以热汤泡洗不能已者,如椒茱汤(《医级》);单用或与苦参、蛇床子、地肤子、黄柏等,煎汤外洗,治湿疹瘙痒。
2.花椒治中寒腹痛,寒湿吐泻。花椒辛散温燥,入脾胃经,长于温中燥湿、散寒止痛、止呕止泻。常与生姜、白豆蔻等同用,治疗外寒内侵,胃寒腹痛、呕吐等症;与干姜、人参等配伍,治疗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不思饮食等,如大建中汤(《金匮要略》);与肉豆蔻同用,可治夏伤湿冷,泄泻不止,如川椒丸(《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花椒的化学成分:果皮中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柠檬烯,占总油量的25.10%,1,8-桉叶素占21.98%,月桂烯占11.99%,还含α-蒎烯,β-蒎烯,香桧烯,紫苏烯,芳樟醇,爱草脑等。果皮还含香草木宁碱,茵芋碱,单叶芸香品碱,脱肠草素等。
花椒的药理作用:花椒具有抗动物实验性胃溃疡形成的作用;对动物离体小肠有双向调节作用,小剂量时兴奋,大剂量时抑制;并有镇痛抗炎作用;其挥发油对11种皮肤癣菌和4种深部真菌均有一定的抑制和杀死作用,其中羊毛小孢子菌和红色毛癣菌最敏感,并能杀疥螨等。
所以当我们的胃部出现疾病的时候就不妨用花椒枝,因为花椒枝可以很好的去治疗腹部疼痛的情况,甚至就连胃溃疡都可以用这种药材的,这样中西结合的方法才会让自己的胃部更加的健康,不会直接刺激到自己的胃黏膜的,甚至是对自己的胃部还有一定的杀菌作用,防止再次出现细菌的。
柞木枝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中药,具有很高的养生价值,对天一些体质不好的人来说,吃柞木枝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身体健康情况,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柞木枝。
【来源】药材基源:为大风子科植物柞木的树枝。
【原形态】柞木 常绿灌木或小乔大,高2-10m。枝干常疏生长刺,尤以小枝为多。叶革质,互生,具柄,长3-10mm;叶片广卵形、卵形至卵状椭圆形,长3-8cm,宽2-5cm,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阔楔形,两面无毛,边缘有锯齿;侧脉4-6对。花雌雄异株,总状花序腋生,长1-2cm,有柔毛;萼片4-6,卵圆形;无花瓣;雄花有多数雄蕊,花盘由多数腺体组成,位于雄蕊外围;雌花花盘圆盘状,边缘略成浅波状,子房1室,有2侧膜胎座;花柱短,柱头2浅裂。浆果球形,直径3-4mm,成熟时黑色,先端有宿存花柱。种子2(-3)颗。花期夏季。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平原、丘陵地、地落附近或山麓疏林中。
【性味】味苦;性平
【功能主治】催产。主难产;胎死腹中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
【摘录】《中华本草》
以上就是对柞木枝的作用一些介绍,使用它的时候,可以根据上面所讲的需求进行,而且柞木枝在治疗某些疾病上也有着很好的帮助。
如今我们的生活档次在不断的提高,但是我们的健康质量却在不断的下降,饮食不科学对于我们的身体造成了潜在的威胁。而中医的许多药材就可以对我们的身体进行调理改善,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黄荆枝。
【别名】黄金条(徐州《单方验方新医疗法选编》)。
【来源】为马鞭草科植物 黄荆 的 枝条 。
【性味】《南宁市药物志》:"辛,温。"
【功能主治】祛风解表,消肿解毒。治感冒,咳嗽,喉痹肿痛,风湿骨痛,牙痛,烫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钱。外用:捣敷或煅存性研末调敷。
【附方】①治关节炎:黄金条五钱,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二次服。(徐州《单方验方新医疗法选编》)
【摘录】《*辞典》
【出处】出自《民间常用草药汇编》
经过上文对于黄荆枝的介绍,我们对于黄荆枝有了详细的了解。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更多的了解黄荆枝的特质,充分的利用它的药用价值为我们的生活服务。
琉璃枝是一味很好的药材,在中医里面经常要用到琉璃枝给患者治病,有着极高的药用价值,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琉璃枝的几个方面。
【别名】挠胡子、鼠李子、黑格令、臭李子。
【来源】药材基源:为鼠李科植物小叶鼠李的果实。
【原形态】小叶鼠李 灌木,高约2m。小枝对生或近对生,紫褐色,初时被短柔毛,后变无毛,光滑,枝端及分叉处有针刺。叶对生或互生,或簇生于短枝上;叶柄长4-15mm,被细柔毛;托叶钻状,有微毛;叶片纸质,菱状倒卵形或菱状椭圆形,长1-4cm,宽1-3cm,先端钝尖或近圆形,基部楔形或近圆形,边缘具细锯齿,上面深绿色,无毛或被疏短柔毛,下面浅绿色,干时灰白,无毛。花单性,雌雄异株,黄绿色,通常数个簇生于短枝上;萼片4;花瓣4;雄蕊4;雌花花柱2半裂。核果倒卵状球形,直径4-5mm,成熟时黑色,具2分核,基部有宿萼。种子长圆状倒卵圆形,褐色,背面有长为种子4/5的纵沟。花期4-5月,果期6-9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400-2300m的向阳山坡、草丛或灌丛中。
【化学成份】茎皮中含有黄酮类成分。
【性味】苦;凉;有小毒
【功能主治】清热泻下;解毒消瘰。主热结便秘;瘰疬;疥癣;疮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g。外用:适量,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其实只有在实践后才会知道它的好处。就如同上面介绍的中药琉璃枝,原来琉璃枝还可以治疗一些其他的疾病。所以适量的食用还是有不少好处的。
中药在治疗一些特殊疾病上,效果也是非常不错,但我们在食用前还是要进行一些了解,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聚藻这个药材的一些常识。
【别名】水藻、水蕴、鳃草、午尾蕴、藻、金鱼草、草纱、小二仙草、狗尾巴草、狐尾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小二仙草科植物穗状狐尾藻的全草。
【原形态】穗状狐尾藻 多年生沉水草本。根状茎匍匐,节上生须根。茎圆柱形,伸长,常分枝,依水的深浅不同而长度不一,节间长3-4cm。叶4枚轮生;无柄;深绿色,长椭圆形至披针形,长2-3cm,羽状深裂,裂片线形,细密,13-20余对,互生和近对生。穗状花序顶生,长5-10cm,挺立于水面,果期沉于水中;花单性,4至多数轮生,雌雄花同株;雄花居上部,苞片绿色,边缘红色,长圆形,小苞片卵形,萼管钟状,花萼4,卵状三角形,花瓣4,红色变绿,舟状匙形,早落,雄蕊8,淡绿色或黄绿色,长2mm;雌花生下部,萼管几平截或具浅齿,花瓣4,卵圆形,先端钝,粉红色,早落,子房下位,4室,柱头4,羽状,向外反转。果球形,直径1.5-3mm,分成4个分果爿。花期4-10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池沼、湖泊、沟渠中。
【栽培】生物学特性 聚藻为水生植物,生于沼泽或水塘中。喜水和温暖的气候。生长适温为25-30℃,忌干旱。在具有一定肥力的池塘中生长为宜。
【化学成份】含大量的脱植基叶绿素(chlorophyllide)。
【性味】味甘;淡;性寒
【功能主治】清热;凉血、解毒。主热病烦渴;赤白痢;丹毒;疮疖;烫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鲜品15-30g;或捣汁。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摘录】《中华本草》
相信一开始对聚藻不太清楚的朋友现在应该已经掌握了聚藻的相关知识。希望这篇文章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药在治疗某些疾病上往往有着出人意料的效果,因此对中药选择可以放心进行,不过在选择中药的时候,需要对药物进行认识,这样治疗疾病的时候,才会知道什么样的药是最佳之选,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中药琼枝。
【别名】石华、石花菜、石花、海菜、草珊瑚
【来源】药材基源:为红翎菜科植物琼枝的藻体。
【原形态】藻体紫红色或黄绿色,夏季藻体背面黄色,腹面红色,软骨质,匍匐重叠,体长10-20cm,不规则叉状或羽状分枝,枝上部斜立,扁平,宽3-5mm,厚1-2mm,有时枝体的下部常有圆锥形齿状突起,而上面往往平滑,两侧密生羽状小枝,枝端及藻体腹面常具有圆盘状固着器,而以腹面较多。髓部中央有密集的藻丝。四分孢子囊带状分裂。囊果圆形有长柄,单生或2-3个集生。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大于潮线附近或在0.5-7m深处的碎、死珊瑚上,少数亦生于低潮带的珊瑚礁石隙中。
【性状】性状鉴别 藻体紫红色或黄绿色,分枝间相互附着,形成团块状。叶状体背面黄色,腹面红色,不规则叉状分枝,枝扁平,宽3-5mm,厚约2mm。藻体一面常有圆锥形突起,两侧密生羽状小枝,枝端常有盘状固着器。气腥,味咸。
【化学成份】含角叉菜胶(carrageenan),由β-,κ-,ε-,γ-,μ-,υ-角叉菜胶所组成,其主要成分是部分脱硫酸酯κ-角叉菜胶(partially desulfated κ-carrageenan),次要成分是部分脱硫酸酯μ-角叉菜胶,次要成分的多糖链中可能还混杂有甲基半乳糖基和丙酮酸缩醛基。
【药理作用】对大鼠高血脂模型有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
【性味】甘;咸;寒;无毒
【归经】肺;肝;大肠经
【功能主治】清肺化痰;软坚散结;解毒。主痰热咳嗽;瘿瘤痰核;痔疮肿痛或下血;肠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
【注意】中下焦虚寒者慎服,孕妇慎服。
【附方】《纲目》谓:“石花菜……状如珊瑚,有红、白二色”,“白者为琼枝”。形容其枝状如珊瑚、美玉一般,故名琼枝。
【摘录】《中华本草》
琼枝在中药中的利用率还是很高的,可以用来治疗多种疾病。我们应该在充分了解了琼枝的功效和作用之后再食用。希望大家不要胡乱吃。
球衣藻作为一种中药材,给我们提供各种各样的营养物质,球衣藻同时还能够解决身体遇到的一些疾病,因此深受人们的喜爱。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球衣藻都有哪些营养和功效。
【来源】药材基源:为衣藻科植物球衣藻的藻体。
【原形态】水生单细胞绿藻类,卵圆形,胞径(10-13)μm×(6-7.5)μm。细胞壁由纤维素和果胶质组成。先端具2根等长的鞭毛。胞壁内的叶绿体呈杯状,并有造粉核和淀粉颗粒,中央有液泡。有无性繁殖(即营养细胞无性分裂)和有性生殖(同宗和同种藻的异宗接合)经接合而形成双相的合子。有性生殖的环境,在人工培养下以25℃、5000-90001x光照、12小时的黑白相间光照为宜。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淡水中,或积水的土壤地。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收敛益气。主目赤肿痛;水火烫伤;久痢脱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
【摘录】《中华本草》
以上就是对于中药材球衣藻的介绍。对于我们不懂的药材,更应该去了解它,这样才能使我们在生活中充分地利用它,不至于手足无策。
中药材对疾病的治疗,大部分都有着不错的效果,比如巨藻,下面我们就来对巨藻的相关信息做一个基本的介绍。
【别名】海藻王
【来源】药材基源:为巨藻科植物巨藻的藻体。
【原形态】藻体巨大,褐色,长可达70-80m,最长可达100m以上,具有粗绳状的茎状舌柄,近基部长出2-3次双叉分枝,分枝细长,柄的直径约1-2cm,有韧性,可弯曲。分枝上侧生很多叶片,呈互生或螺旋形叶序,叶片长3-5m,宽10-25cm,表面常凹凸不平具皱褶,边缘具锯齿状突起。分枝的顶生叶片,常自叶基开始向叶尖作不规则分裂,而生成新的侧生叶片。成熟的叶片,具一短柄,柄基部为一纺锤形或类球形的气囊,直径约2-3cm,长5-7cm。叶间距离为0.7-50cm,越接近海面则距离越小,分枝的伸展由于具有许多气囊而能漂浮海面。藻体成熟时,在基部簇生带状孢子叶片,长30-60cm,宽2-6cm,叶柄无气囊,因产生孢子囊群而表面大块隆起。固着器大,由钩形的多次二叉分枝状假根组成。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低潮带以下数十米深的岩石上。
【化学成份】含褐藻酸盐(alginate),岩藻依多糖(fucoidan),昆布多糖(laminaran),及12种甾醇,其中含量较高者有:豆甾-5,24(28)E-二烯-3β-醇[stigmasta-5,24(28)E-dien-3β-ol](43%),胆甾-5-烯-3β-醇(cholest-5-en-3β-ol)(22.2%),麦角甾-5,24(28)-二烯-3β-醇[ergosta-5,24 (28)-dien-3β-ol](13.9%)。还含昆布醇(laminitol),琥珀酸(succinic acid),甘油(glycerol),牛磺酸(taurine)和多种氨基酸。又含甘露醇(mannitol),褐藻酸(alginic acid)。
【药理作用】巨藻中的海藻酸盐、岩藻依多糖和昆布多糖可能具有抗肿瘤作用及细胞毒性,对体液免疫也可能有一定反应。
【功能主治】缓解心绞痛。主高胆固醇;高血压及动脉硬化症;气管炎;哮喘等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或作菜食。
【附方】以其巨大的藻体而得名。
【摘录】《中华本草》
现在知道巨藻的作用了吧。以前还不知道巨藻是这等有价值的东西,这说明我们的见识还不够广泛,所以在以后的生活中,多去了解一下也不失为一个不错的养生途径,其实想要养生,生活处处皆学问哦。
珊瑚藻是一味很好的药材,在中医里面经常要用到珊瑚藻给患者治病,有着极高的药用价值,下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珊瑚藻的几个方面。
【来源】药材基源:为珊瑚藻科植物珊瑚藻的藻体。
【原形态】藻体灰红色,钙质化,直立丛生,高3-6cm。主枝及侧枝均具关节,其上对生出羽状分枝或小枝,节间基部圆柱形,中部及上部多少扁压,上端略广展,枝顶端的节间圆柱状,顶端略平;次生分枝狭窄,圆柱形,节间不钙化。生殖窝卵形,生于小羽枝上,在孢子体上,孢子囊生在生殖窝内,层形分裂,窝具单孔。配子体雄生殖窝生1孔,精子囊长柱形。雌生殖窝顶也生1孔,受精后形成1个大的盘形愈合胞。成熟期5-6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低、中潮带岩礁上或石沼内。
【性状】性状鉴别 藻体灰红色,丛生,长约5cm,钙质化。主枝分节明显,直径约1mm,下部圆柱形,上部多少扁压,具有2-3次分枝。小枝上有时可见略膨大的囊果。
【化学成份】含胆甾醇(cholesterol),珊瑚藻多糖(corallinans),由木糖(xylose)和L-半乳糖(galactose)等所组成。
【功能主治】驱蛔。主蛔虫病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研末。
【摘录】《中华本草》
独特的生存环境赋予珊瑚藻神奇的功效,经过上面内容的介绍,想必大家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多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在增长阅历的同时,能够解决生活中的困难。
饮食养生
运动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