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根是一种中药材,在古代就有用麻根治病的先例,所以我们可以放心食用。接下来主要给大家介绍一下麻根的功效等。
【别名】麻青根(《药性论》)
【来源】为桑科植物 大麻 的 根 。
【功能主治】去瘀,止血。治淋病,血崩,带下,难产,胞衣不下,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或捣汁。
【附方】①治淋下血:麻根十枚,水五升,煮取二升,一服,血止。(《肘后方》)
【各家论述】《本经逢原》:"麻根捣汁,治产难胞衣不下,煮服治崩中不止,生走熟守也。并治淋下血不止。"
【摘录】《*辞典》
【出处】出自《本草经集注》
通过以上介绍,让我们能了解麻根的相关知识,如果我们能发挥麻根的功效,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身体疾病,因此很多人都将它视为自己保健身体的选择。
说起水麻根,很多人都知道它是一种中药材,那么你对水麻根的功效和作用了解吗?它又该怎么吃呢?现在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来源】药材基源:为荨麻科植物大叶苎麻的根。
【原形态】灌木或小乔木,高1.5-3m。枝条粗壮,四棱形,疏生短糙伏毛。叶对生;叶柄长1-3cm;托叶披针形;叶片近革质,披针形,长12-24cm,宽2-4.8cm,先端长渐尖,基部圆形,常稍不对称,边缘密生小牙齿;有明显的3条基生脉,上面脉下陷形成泡状隆起,下面疏生短糙毛。花单性,由团伞花序组成穗状花序,雄花序腋生,较叶短;雄花直径约1.5mm,数朵簇生;雌花序比叶短或近等长,下垂;雌花簇球形,直径约4mm,密集,有多数花。瘦果狭倒卵形,长约2mm。花、果期夏、秋季。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700-1600m的山坡溪边。
【性味】辛;微苦;性平
【功能主治】发表祛风;除湿;解毒。主感冒;风湿性关节炎;中耳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末撒。
【摘录】《中华本草》
以上就是对水麻根的作用一些介绍,使用它的时候,可以根据上面所讲的需求进行,而且水麻根在治疗某些疾病上也有着很好的帮助。
大家都知道中药是很神奇的,每种药材都有自己特定的属性,当它们中的几种融合在一起又会发生什么呢?接下来就为大家推荐麻根散这种中药方剂,为我们来揭晓答案。
【处方】苎麻根(或麻笋)。
【功能主治】产妇诸证。
【用法用量】如产后恶血不散,冲心刺痛,以上药打烂,贴腹上,腹巾包之。如无麻根,以麻笋同苎麻作枕头睡,苎麻根包在腹上,立愈。如试孕妇或子死、或不死胎动,每用水、酒煎,连煎数服,胎若已死,即下;未死其胎即安。又治产前、产后、未产发寒热者,加生姜3片,酒水同煎服之。又治室女心腹刺痛,经脉不调,用酒煎服。又治胁气不安,以酒煎服。亦治子死腹中,加大黑豆1勺,炒熟,水酒同煎服之。
【摘录】《普济方》卷三五五
【处方】麻根1两,大麻子1两,子芩1两,乱发灰半两。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卒淋,小便不通,疼痛烦闷,坐卧不得。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普济方》引作“麻根汤”。
【摘录】《圣惠》卷五十八
今天给大家讲解了一些关于麻根散的食疗方法等,你是否有记住一些呢,其实如果生病的话不仅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还应该在饮食上多加注意,这样才会让身体更快的恢复健康。
麻根兰在平时可以起到很多主要的价值,首先可以治疗异味,夏季出现的蚊虫叮咬,为蚊虫叮咬,看起来没有什么危害性,但是现在有的会有毒素,如果叮咬的身上会很痒,而且很不舒服,还可以治疗很多人遇到的阴道炎症,皮肤搔痒,使用方法也很简单,煎服后冲洗患处。
主要价值功能主治
治蚊虫叮咬,阴道炎,皮肤瘙痒等症。
用法用量
蚊虫叮咬:麻根兰2-3钱,捣敷或研末调敷于伤处。
阴道炎症:麻根兰8-9钱,煎汤外洗,每日1次。
皮肤瘙痒:麻根兰4钱,煎汤洗痒处。
采收加工
夏、秋采挖,洗净,晒干。
贮藏方法
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形态特征麻根兰茎纤细,圆柱形,通常长30-45厘米,粗2.4-5毫米,不分枝,具多数节;节间长3-5厘米,干后淡黄色或黄褐色。叶革质,线形或狭长圆形,长10-12厘米,宽0.5-1.7厘米,先端钝并且微凹或有时近锐尖而一侧稍钩转,基部具鞘;叶鞘紧抱于茎。总状花序侧生于去年生落了叶的茎上端,长约1.2厘米,通常1-2朵花,有时3朵;花序柄近直立,长0.6厘米,基部套迭3-4枚鞘;鞘纸质,浅白色,杯状或筒状,基部的较短,向上逐渐变长,长6-24毫米;花苞片膜质,浅白色,舟状,长1.44-1.56厘米,宽约6毫米,先端钝;花梗和子房长约3.6厘米;花橘黄色,开展;中萼片长圆状椭圆形,长2.8-3厘米,宽1.3-1.7厘米,先端钝,全缘,具5条脉;侧萼片长圆形,等长于中萼片而稍较狭,先端钝,基部稍歪斜,具5条脉;萼囊圆锥形,长约7毫米;花瓣椭圆形或宽椭圆状倒卵形,长3-3.5厘米,宽1.7-2厘米,先端钝,全缘,具3条脉,侧边的主脉具分枝;唇瓣近圆形,长3厘米,宽约2.6厘米,基部具长约4毫米的爪并且其内面有时具数条红色条纹,中部以下两侧围抱蕊柱,上面密布绒毛,边缘具不整齐的细齿,唇盘无任何斑块;蕊柱长约5毫米,具长约4毫米的蕊柱足;药帽狭圆锥形,长约5毫米,光滑,前端近截形。花期5-6月。
生长环境麻根兰性喜阳光充足和通风的环境,适应性强,喜湿润但耐干旱、耐寒、耐瘠薄,对土壤要求不严,适宜在肥沃和疏松的沙质土壤生长。
山麻根为我国著名的传统常用中药材,应用历史悠久。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山麻根吧。
【别名】龟叶麻根
【来源】药材基源:为荨麻科植物悬铃木叶苎麻的根。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40-90cm。茎直立,数茎丛生,不分枝,有4钝棱,通常带红色,上部疏生短伏毛。叶对生;叶柄长1-8cm;叶片草质,卵形或宽卵形,长3.5-13cm,宽3-12cm,先端有3或5骤尖或3浅裂,有时在上部叶长渐尖,基部宽楔形,边缘生粗牙齿,上面疏生短毛,下面近无毛;基生脉3条。雌雄同株或异株;花序穗状,腋生,细长;雄花序在同株时生在较下部的叶腋,雄花被片4-5,淡黄白色,雄蕊4-5;雌花序在同株时生上部中叶腋,雌花小,花被管状,淡红色,花柱线形,长达2mm,宿存。瘦果倒卵形,长约lmm,上部有细柔毛。花期6-8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林下或沟边草地。
【性状】性状鉴别 根圆柱形,略弯曲,直径1-2cm。表面暗赤色,有较多的点状突起及须根痕,质硬,断面棕白色,有较细密的放射状纹理。水浸略有粘性。气微,味微辛、微苦、涩。
【化学成份】悬铃木叶苎麻根中含大黄素(emodin),大黄素甲醚(physcion),β-谷甾醇(β-sitosterol),β-谷甾醇-β-D-葡萄糖甙(β-sitosteryl-β-D-glucoside),熊果酸(ursolic acid),19α-羟基熊果酸(19α-hydroxyursolic acid);还含有花生酸(arachidicacid)及山萮酸(behenic acid)等具16~22个碳原子的长链饱和脂肪酸,一种羟基脂肪酸酯和两种不饱和脂肪醇。
【性味】微苦;辛;性平
【功能主治】活血止血;解毒消肿。主跌打损伤;胎漏下血;痔疮肿痛;疖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或浸酒。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煎汤洗。
【摘录】《中华本草》
所以,通过上面文章对于中药山麻根的详细介绍,我们不难发现山麻根的功效与作用是有很多的,在养生保健方面的效果还是非常不错的。
随着现代人生活压力加大,养生保健的方法也是层出不穷,但是最受人欢迎的还是中国传统的老中医,还有经过上千年检验的中药。比如说四里麻,那么四里麻究竟有哪些功效与作用呢?今天就跟大家介绍一下。
【英文名】Hamate Calanthe
【别名】千斤桩
【来源】药材基源:为兰科植物钩距虾脊兰的根及全草。
【原形态】钩距虾脊兰,陆生植物。茎短,幼时叶基围抱形成假茎,长5-15cm,下部被3枚鞘状叶。叶近基生;叶片椭圆形,长20-30cm,宽5-10cm,先端锐尖,基部楔形下延成柄。花葶从叶丛中长出,高40-60cm,总状花序疏生多数花;花苞片膜质,披针形,长约2mm;萼片和花瓣黄绿色;中萼片卵形,长1.5cm,宽6mm,先端锐尖;侧萼片稍窄,与中萼片近同形;花瓣倒卵状披针形,长1.3cm,宽4mm,先端锐尖;唇瓣白色,3裂,比花瓣短,中裂片倒卵形,先端具短尖,唇盘上面具3条褶片,侧裂片长圆形,伸展,先端钝;距圆筒形,长约1cm,先端钩状;合蕊柱长4-5mm。花期5-6月,果期7-8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坡林下阴湿处。
【性味】辛;苦;寒
【归经】肝;肺;肾经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止痛。主咽喉肿痛;痔疮;脱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或磨酒,每次1.5g,每日2-3次。外用: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有活血止痛之功能。用于风湿筋骨痛、跌打损伤(尾椎损伤)。
【摘录】《中华本草》
对于四里麻的药用价值本文就介绍到这里,其实四里麻药用的时候有很多不同的作用,都对人体有着不小的好处。大家可以试一试。
八里麻是一种中药材,也被称为八里泡,是一种毒性很高的中药。与它的毒性相对比的是它也有很多的功效,特别是祛风除湿方面。不过因为含有很高的毒性,用药需要特别谨慎,用量少没有作用,用量多毒性大,一般资历较浅的医生不建议使用。本文介绍了关于八里麻的详细功效,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一、八里麻的功效与作用
八里麻又叫追骨风、八月泡,八月炸, 八仙草, 八角莲,八角枫,八股牛属高毒性中药。
【化学成分】全草含黄酮类、酚性成分、鞣质、糖类、绿原酸。种子含氰甙类。根含大量鞣质、还原糖外,还含生物碱。又从干叶分离出β-谷甾醇,豆甾醇、菜油甾醇、α-香树脂醇棕榈酸酯、熊果酸和多量硝酸钾。
【药理作用】能够加速骨折愈合的作用,能促进磷在骨痂中的沉积,因而加速骨折愈合。
【性味】甘酸,温。
【功用主治】祛风除湿,活血散瘀。治风湿疼痛,肾炎水肿,脚气浮肿,痢疾,黄疸,慢性气管炎,风疹瘙痒,丹毒,疮肿,跌打损伤、骨折。
活血散瘀吃什么好
1.黑木耳
黑木耳具有益气强身、滋肾养胃、活血等功能。它能抗血栓、降血脂、抗脂质过氧化,从而降低血液黏稠度、软化血管,使血液流动通畅,减少心血管病的发生。黑木耳还有较强的吸附作用,有利于将体内的代谢废物及时排出体外。
2.西红柿
西红柿含有多种活血化瘀的成分。果胶可降低胆固醇;黄酮素有抗凝作用;籽粒周围的黄色胶状物质含番茄因子,能防止血小板聚集,维持血管壁的弹性,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改善血液循环。
3.洋葱
洋葱辛温,归肺、肝经。洋葱有温阳活血的作用,具有良好的降脂作用。洋葱含有的前列腺素A,是较强的血管扩张剂。它含有的葱蒜辣素,能抗血小板聚集,因而能降低外周血管阻力与血液黏稠度,并降低血压。
小赤麻根在我们的生活中小赤麻根因为具有极高的医药价值受到了我们的关注。下面我们来具体的看一下小赤麻根是什么?
【来源】为荨麻种植物 小赤麻 的 根 。夏、秋采收。
【原形态】亚灌木,高50~100厘米。茎直立,赤色。叶对生,菱状卵形,长4~8厘米,宽2.5~4厘米,先端尾状渐尖,基部广楔形,边缘每边有4~7个粗锯齿,两面有毛;叶柄赤色。花单性,形小,成簇聚集成长穗状花序,生于茎上部叶腋,通常比叶长;雌花序生上方,雄花序生下方,绿色或带紫色;雄花萼4裂,绿色;雄蕊4;雌花全被微细毛,萼合生成筒状;雌蕊1,柱头细长。瘦果长约1毫米,柱头宿存。
【生境分布】生于溪谷林边。分布浙江、福建、江西、湖北、四川等地。
【功能主治】①《浙江天目山药植志》:"治跌打损伤,鲜根加蛇葡萄根、兰花根等量,拌黄酒,捣烂敷。"
【摘录】《*辞典》
【出处】出自《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以上就是为大家介绍的小赤麻根的一些基本功效,以及小赤麻根的食用方法等,这样大家在食用的时候才不会用错,也能够更加正确的发挥小赤麻根的价值。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国际间的交流慎密,大部分学医的都受到了西医的严重影响,学习中医的人是越来越少,所以这就造成了大家对中药的了解也是越来越少。下面就来说说野绿麻根这种中药的功效与作用。
【别名】牡丹三七、华艾麻草、红禾麻根、铁秤铊、红火麻
【来源】药材基源:为荨麻科植物珠芽艾麻的根。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高达80cm。根纺锤形。有棱,疏生螫毛。单叶互生;叶柄长3-6cm,有稀疏螫毛;通常托叶腋生出1-3个褐色小珠芽;叶片卵形或椭圆形,长8-13cm,宽3-6cm,先端短渐尖,基部宽楔形或圆形,叶缘有圆齿状锯齿。雌雄同株,雌雄花均成圆锥花序;雄花序腋生,长达4cm;雄花被4-5裂,白色,雄蕊与花被裂片同数而对生,退化子房杯状;雌花序顶生,长达15cm,通常向一侧分枝,密生短毛,雌花有短柄,雌花被4全裂,不相等,淡绿色,内侧2片,花后增大;子房初直立,后斜生,柱头线形。瘦果圆倒卵形,扁平,长2.5-3mm。花期7-8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地林下或林边山谷。
【性状】性状鉴别 根茎连接成团块状,大小不等,灰棕色或棕褐色,上面有多数茎的残基和孔洞。根簇生于根茎周围,呈长圆锥形或细长纺锤形,扭曲,长6-20m,直径3-6mm。表面灰棕色至红棕色,具细纵皱纹,有纤细的须根或须根痕。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浅红棕色。气微,味微苦、涩。
【炮制】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片,晒干或烘干。贮藏于通风干燥处。
【性味】辛;性温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活血止痛。主风湿痹痛;肢体麻木;跌打损伤;骨折疼痛;月经不调;劳伤乏力;肾炎水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鲜品30g;或浸酒。外用:适量,煎水洗。
【摘录】《中华本草》
经过上文对于野绿麻根的介绍,我们对于野绿麻根有了详细的了解。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更多的了解野绿麻根的特质,充分的利用它的药用价值为我们的生活服务。
九里根是一种对大家来说还算比较熟悉的中药,对我们身体的有很多的好处,我们想要在生活中正确的食用它,需要对九里根有一些了解,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吧。
【来源】药材基源:为野牡丹科植物星毛金锦香的根或果实。
【原形态】灌木,高1-1.5m。茎四棱形,被密或疏平贴的糙伏毛,分枝多。叶柄长5-11(-18)mm,密被糙伏毛;叶片纸质,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稀卵形,先端渐尖,基部钝或近圆形,长6-10cm,宽1.8-3.4cm,全缘或具微细的不明显的细锯齿,具缘毛,两面被糙伏毛,5基出脉,叶面基出脉下凹,脉上无毛,侧脉不明显,背面基出脉、侧脉明显,隆起,仅脉上被毛。聚伞花序,生于小枝顶端,近头状或圆锥状,长可达7cm;苞片广卵形,长8-10mm,具刺毛状缘毛,背面被糙伏毛;花梗极短,被糙伏毛;花萼长约2cm,被刺毛状篦状毛及少数具柄星状毛,毛常平贴,裂片广披针形或狭三角形,先端长渐尖,长约8mm,背面被糙伏毛及疏缘毛;花瓣紫红色或粉红色,卵形,先端急尖,长1-1.3cm,全缘;雄蕊常偏向一侧,花丝较花药短,花药先端具喙,喙长约为花药长的1/3,药隔基部膨大,后方下延呈短距;子房卵形,顶端有1圈刚毛,其余被糙伏毛。蒴果卵形,4纵裂,长约1cm,直径约5mm;先端具刚毛,其余被糙伏毛;宿存萼坛状,长1.2-1.5cm,先端平截,具纵肋,近上部缢缩成颈,毛常脱落,中部以下具向上平贴的刺毛状篦状毛。花期8-9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700-2000m的沟边灌木丛或山坡林缘。
【性味】味甘;微苦;性凉
【归经】归脾;胃;肺经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调经止血。主湿热泻痢;痰热咳喘;吐血;月经不调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0g。
【摘录】《中华本草》
以上就是对九里根的功效与作用详细介绍,对它的选择,要根据自身需求进行,这样对身体不会有损害,才能得到很好的改善疾病的效果。
对于对叶油麻根,我想有些人可能听说过,甚至服用过。没有听说过也没关系,接下来我就来给大家好好介绍一下对叶油麻根。
【来源】药材基源:为忍冬科植物合东荚蒾的根。
【原形态】台工荚蒾 小灌木,高达2m。幼枝、芽、叶下面脉上被星状柔毛;冬芽有1对狭长的鳞片。叶对生;叶柄长6-10(-15)mm;叶厚纸质或带革质,叶片长圆形、长圆状披针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6-11cm,宽2-4cm,先端短尖至近圆形,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边缘除基部外有浅锯齿,齿顶微凸头,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侧脉5-6对,弧形,连同中脉在上面甚凹陷,下面明显凸起,小脉下面稍凸起。圆锥花序顶生,长约3cm,宽约2cm;总花梗纤细,长约2cm;萼筒筒状钟形,长约2mm,萼檐具5微齿;花冠白色,漏斗状,直径约6mm,冠筒长约5mm,直径约2mm,裂片近圆形,长约3mm;雄蕊内藏;花柱细长,远高出萼齿,柱头头状。核果红色,宽椭圆形,长约9mm,直径约6mm;核多少呈不规则六角形,有一条封闭式管形深腹沟。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600-3000m的多石灌丛中或山谷溪涧旁。
【性味】味微甘;性凉
【功能主治】调经止痛。主产后瘀血腹痛;痛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0-60g。
【注意】《湖南药物志》:"孕妇忌用。"
【摘录】《中华本草》
以上就是对对叶油麻根的详细介绍,鉴于它是一种中药材,我们可以放心食用,对叶油麻根对人体各方面都是有着很好的改善作用的。
饮食养生
运动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