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蒌是一种中药材,在古代就有用蛤蒌治病的先例,所以我们可以放心食用。接下来主要给大家介绍一下蛤蒌的功效等。
【别名】假蒌、假蒟、臭蒌、山蒌、大柄蒌、马蹄蒌、钻骨风
【来源】胡椒科胡椒属植物 假蒌 piper sarmentosum Roxb.,以 全株、根、叶 或 果实 入药。全株、根随时可采;叶及果秋季采集,晒干。
【性味】辛,温。
【功能主治】温中散寒,祛风利湿,消肿止痛。用于胃肠寒痛,风寒咳嗽,水肿,疟疾,牙痛,风湿骨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全株0.5~1两,果0.5~1钱。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以上就是对于中药材蛤蒌的介绍。对于我们不懂的药材,更应该去了解它,这样才能使我们在生活中充分地利用它,不至于手足无策。
海蛤汤是人们还算比较熟悉的一款方剂,海蛤汤的作用有很多,可以提高免疫力,增强人体的某些功能等,今天就向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海蛤汤如何吃最好。
【处方】海蛤1两,泽泻1两,木猪苓(去皮)1两,木通1两,滑石1两,桑白皮1两,葵菜子1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水气,肢体肿满,元气发动,遍身壮热,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2钱,水1盏,加灯心10茎,通草2寸,同煎至7分,食前温服。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十
【处方】海蛤半两,木通(锉)半两,猪苓(去黑皮)半两,滑石(碎)1分,冬葵子(微炒)1分。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妊娠子淋。
【用法用量】每服3钱匕,水1盏,加灯心10茎,同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五六
【别名】海蛤散
【处方】海蛤1两,泽漆叶(新者)1两,防己1两,木通(锉)1两,百合1两,桑根白皮(锉,炒)1两半,郁李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半两,牵牛子(炒)半两,槟榔(锉)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脚气变成水肿,小便不通,喘息。
【用法用量】海蛤散(《奇效良方》卷三十九)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三
【处方】海蛤1两,紫菀(去苗土)1两,远志(去心)1两,大戟半两,木香半两,防己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涌水。
【用法用量】每服2钱匕,水1盏半,煎至8分,热服。若取下恶水,即以白粥补之。
【注意】禁盐120日,兼不得服芫花、甘遂药。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四
【处方】海蛤1两,桑根白皮1两,汉防己半两,白术(炮)半两,赤茯苓半两,甜葶苈(隔纸炒紫色)1分,川朴消1分,木猪苓(去黑皮)1分。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小儿肿满,大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每服1钱,水1盏,煎至5分,去滓,乳食后温服。
【摘录】《幼幼新书》卷三十二引张涣方
通过文章的详细介绍,相信大家对海蛤汤的作用应该有比较深刻的认识了,这会让我们在生活中得到很大的帮助,更好的保证我们的身体健康。
海蛤丸是一种应用非常广泛的中药方剂,对很多疾病都有不错的效果,海蛤丸可以说是医者喜用,患者乐意接受的一味方剂,但运用不当,服食方法不对,疗效会减弱。下面来谈谈海蛤丸的主要功效与服用时候需要注意的事项,希望能够为大家带来帮助。
【处方】海蛤1两(研细),甜葶苈1两(隔纸炒令紫色),赤茯苓1两,桑根白皮1两(锉),郁李仁1两(汤浸去皮,微炒),汉防己1两,陈橘皮1两(汤浸去白瓤,焙),甘遂半两(煨令微黄)。
【制法】上为末,别捣葶苈如泥,纳药末中和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大腹水肿,四肢洪满,小便涩少。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以粥饮送下,日3-4次。
【摘录】《圣惠》卷五十四
【处方】昆布(洗)4分,橘皮4分,赤茯苓4分,汉防己4分,海蛤(研)4分,郁李仁4分,桑根白皮4分,泽漆(炙)4分,槟榔4分,杏仁(去皮尖)4分,大黄6分,葶苈子20分(微火熬令黄)。
【制法】上为末,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小便涩,水肿,气妨闷,不能食。
【用法用量】每服15丸,日2次,加至25丸。以小便利为度。
【注意】忌食热面、冷滑、大酢。
【摘录】《外台》卷二十引《广济方》
【处方】海蛤1两,半夏1两,芫花(醋炒)1两,红娘子(去翅足)1两,诃子(炒)1两,玄胡索1两,川楝子(面裹煨,去皮)1两,茴香(炒)1两,乳香3钱,硇砂半两,朱砂(半入药,半为衣)1两,没药1两(研),当归1两半。
【制法】上为末,醋煮面糊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妇人小便浊败,赤白带下,五淋脐腹疼痛,寒热,口干,舌涩,不思饮食。
【用法用量】每服5-10丸,醋汤送下。
【摘录】《宣明论》卷十一
【处方】海蛤1两(研细),甜葶苈1两(隔纸炒令紫色),海藻1两(洗去咸味),昆布1两(洗去咸味),赤茯苓1两,汉防己2两,泽漆1两,桑根白皮2两(锉),木通2两(锉)。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水气,遍身浮肿,上喘,小便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30丸,以粥饮送下,不拘时候。
【摘录】《圣惠》卷五十四
【处方】海蛤(醋淬3遍)1钱,当归1钱,海金沙1钱,腻粉1钱,硇砂1钱,海藻半两,粉霜半两,水蛭21个(炒),青黛1钱,滑石1钱,乳香1钱,朱砂2钱(为衣),地胆21个(去头足翅)。
【制法】上为末,盐煮面糊为丸,如小豆大,朱砂为衣。
【功能主治】(疒颓)疝。
【用法用量】每服10丸,煎灯草汤,空心服之。小便下冷浓恶物乃效,却以黄连、紫河车、板蓝根各2钱,煎汤漱口。
【摘录】《洁古家珍》
【处方】海蛤3分,汉防己半两,甜葶苈半两(隔纸炒,令香熟),槟榔半两,木通半两(锉),猪苓半两(去皮)。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小肠实热,小腹胀满,小便赤涩。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冬葵根汤送下。
【摘录】《圣惠》卷四
【处方】海蛤半两,白瓷屑(定州者,研,水飞过)1两,滑石(研)半两,商陆(切,焙)半两,漏芦(去芦头)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取生何首乌自然汁1升,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小便卒淋涩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20丸,食前灯心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九十八
【处方】海蛤(研如粉)1两半,诃黎勒皮(焙)1两半,柴胡(去苗)1两半,赤茯苓(去黑皮)1两半,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1两半,赤芍药1两半,牵牛子(炒令熟)1两半,桑根白皮(炙,锉)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贝母(去心,焙)1两,白槟榔(锉)1两,郁李仁(汤浸,去皮,别研)1两,大黄(炒,锉)1两,枳壳(去瓤,麸炒)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脚气上冲,头目面浮肿,咳嗽喘乏,气促胸胀,两胁硬,腰重,小便涩,胯冷,腿膝疼肿乏力。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空腹煎枣汤送下,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二
【处方】海蛤(烧灰)半两,滑石(研)1两,凝水石(研)1两,白丁香(研)50枚,腻粉1钱,粉霜1钱。
【制法】上为末,面糊和作饼子,以湿纸裹,烧熟,捣罗为末,薄面糊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分水气。主水蛊,腹胀喘嗽。
【用法用量】每服20丸,温酒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
【处方】海蛤(别研)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狼毒(煨熟)3分,桑根白皮(炙,锉)1两,玄参(微炙)1两,腻粉半两,薏苡仁1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1两,防己1两,葶苈(炒紫色,研)1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1两。
【制法】上药除海蛤外,捣罗为末,同海蛤再研匀,炼蜜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遍体浮肿,腹胀上气不得卧,大小便涩。
【用法用量】每服30丸,空心橘皮汤送下,日3次,5日后觉齿痒即住药。先服大枣散,后服本方。
【摘录】《圣济总录》卷八十
【处方】海蛤(研)3分,葶苈(隔纸炒)1两,桑根白皮(切)1两,赤茯苓(去黑皮)1两,郁李仁(汤浸,去皮,炒)半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炒)半两,防己(锉)3分。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石水。四肢细瘦,腹独肿大。
【用法用量】每服20丸,渐加至30丸,米饮送下,早、晚各1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九
【处方】海蛤(研)1两半,消石(研)2两,葶苈(微炒,研)1两半,杏仁(汤去皮尖双仁,炒黄,研)1两。
【制法】上为细末,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水气,头面俱肿,四肢无力,小便涩。
【用法用量】每服10丸,食前煎木通汤送下,日2次。
【摘录】《圣济总录》卷七十九
【处方】海蛤(研)2两,木香1两1分,桂(去粗皮)半两,防己1两,诃黎勒皮1两,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1两,槟榔1两半(锉),旋覆花1两,鳖甲(去裙襕,醋炙)1两1分,郁李仁(汤浸,去皮尖,研)2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鼓胀。四肢羸瘦,喘急息促,食饮渐减,小便涩少,小腹妨闷。
【用法用量】每服15-20丸,食前浓煎木通汤送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五十七
【处方】舶上茴香、半夏、芫花(醋炒令干)、红娘子(去翅头足,略炒)、玄胡索、川苦楝、硇砂(去砂石取霜用)、海蛤、芫青(去头足,微炒)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用朱砂为衣。
【功能主治】小肠积败,妇人赤白带下并五淋。
【用法用量】每服10丸,盐汤送下;妇人醋汤送下;五淋,生姜汤送下;心气痛,生姜醋汤送下。
【摘录】《普济方》卷三三一引《博济》
【处方】海蛤2两(研细),木通半两(锉),葵子1两,滑石2两,蒲黄1两,车前子1两,赤茯苓半两,赤芍药半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小便不通,脐间窘急,三焦积热,气不宣通。
【用法用量】每服20丸,以葱白汤送下。
【摘录】《圣惠》卷五十八
【处方】海蛤1两(研细),汉防己半两,桂心半两,木通1两(锉),牵牛子1两(微炒),白术半两,甘遂半两(煨令微黄)。
【制法】上为末,以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石水。脐腹妨闷,身体肿满,大小便不利,喘息。
【用法用量】每服20丸,煎香薷汤送下,以利为度,不利再服。
【摘录】《圣惠》卷五十四
【处方】海蛤(烧为灰,研极细,过数日火毒散用之)、瓜蒌仁(蒂瓤同研)。
【制法】上以海蛤入瓜蒌内,干湿得所,为丸。
【功能主治】痰饮心痛。
【用法用量】每服50丸。
【摘录】《医学纲目》卷十六引丹溪方
以上就是对中药方剂海蛤丸的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其实生病不怕,怕的就是有些人明知生病了却不肯去看病更不肯医治,这种心态是不能有的,如若不然的话,会使自己的健康受损。
说起蛤仔壳我们都不陌生,蛤仔壳不但可以食用而且有非常高的药用功效,经常吃蛤仔壳是可以起到很好的养生功效和保健作用的。
【来源】为帘蛤科动物 蛤仔 的 贝壳 。
【原形态】蛤仔,又名:蚬子。
【生境分布】生活于靠近河口的泥砂滩中。分布我国沿海。
【化学成份】主含碳酸钙,尚有磷酸钙(约1~2%)、碳酸镁(约0.5%),及一种角蛋白"壳角质"。又含微量重金属(括号内数字为每公斤微克数):铜(600),汞(80),钼(20)及铋、锡、砷。
【功能主治】《东北动物药》:"清热解毒。治臁疮,黄水疮。"
【用法用量】外用:煅存性,研末撒。
【摘录】《*辞典》
本文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是蛤仔壳,我们知道蛤仔壳是有着非常高的药用效果的,但要提醒大家的是,蛤仔壳一般都是不可以乱吃的,否则会引起严重的后果的,希望大家谨慎对待。
海蛤散的做法你知道了吗?积累点点滴滴健康知识会给您的身体带来意想不到收获哦。
【处方】蛤蜊壳(醋炙5次)。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胃气痛。
【用法用量】每服1钱,烧酒送下。
【摘录】《仙拈集》卷二
【处方】泽泻1分,海蛤1分,防己1分,萝卜子30粒。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疳水,肿满气急。
【用法用量】3岁每服1钱,酒调下,连进2服。小便利,即效。
【摘录】《普济方》卷三八六
【处方】海蛤3分(研),茴香子3分(炒香熟),薏苡仁半两,白术半两,槟榔半两(面裹,煨)。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气击于下,小儿阴肾肿大而坚硬。
【用法用量】每服半钱,早、晚乳食前温酒调下。
【摘录】《卫生总微》卷十七
【处方】海蛤(研)半两,人参半两,海藻(马尾者,汤洗去咸,焙)半两,白茯苓(去黑皮)半两,半夏(水煮1-2沸,去滑,切,焙)半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瘿瘤。
【用法用量】每服1钱匕,入猪靥子末1钱匕,甜藤1尺(去根5寸取之),甘草1寸,水5盏,同煎取1盏半,分3次。每次调散2钱匕,临卧服。男人4服,女人8服,永除。次用丸药宣下。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五
【处方】海蛤1两,滑石1两,甘草1两(炙),芒消半两。
【制法】上为散。
【功能主治】妇人伤寒血结胸膈,揉而痛不可抚近者。
【用法用量】每服2钱,鸡子清调下。
【摘录】《活人书》卷十九
【处方】海蛤1枚(烧灰),硫黄(研)半两,干漆(炒令烟尽,研细)半两。
【制法】上药更加麝香少许,细研为散。
【功能主治】牙齿宣露。
【用法用量】先用净帛拭患处,以药敷之。有涎吐却。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二一
【处方】海蛤1两半,石燕半两,白盐1分(炒),鱼脑中石子半两。
【制法】上为细散,入乳钵中,研令极细。
【功能主治】小肠壅热,小便赤涩淋沥,疼痛不通。
【用法用量】每服以葱白5茎(切),甘草2寸(生用,锉),用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调下散子1钱,食前频服即通。
【摘录】《圣惠》卷五十八
【处方】海蛤1两(研细),泽漆叶1两,汉防己1两,桑根白皮1两(锉),百合1两,赤茯苓1两半,槟榔1两,木通1两(锉),牵牛子1两(微炒),甜葶苈1两(隔纸炒,令紫色),郁李仁1两(汤浸,去皮,微炒)。
【制法】上为粗散。
【功能主治】肺气咳嗽,面目浮肿,小便不通,喘息促急,欲成水病。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以利为度。
【摘录】《圣惠》卷四十六
通过本文的详细介绍,你是不是已经了解了海蛤散的做法了呢?养生从生活小事做起,希望本文对你有一些帮助!
蛤青散是一种很好的中药方剂,它的药用价值很高,而且还能治疗很多疾病,那么你知道蛤青散的功效有哪些吗?吃蛤青散的注意事项有哪些呢?想知道的话那就来看一下这篇文章吧。
【处方】蚌粉(新瓦炒令通红)、青黛少许。
【功能主治】痰嗽面浮。久嗽。
【用法用量】《惠直堂方》本方用法:每服二钱。
【临床应用】痰嗽:宋徽宗宠妃,苦痰嗽终夕不寐,面浮如盘,内医官李防御治之,三日不效,当诛。李技穷,与妻对泣,忽闻市人卖嗽药,遂得此方,并三帖为一,分二次服,是夕嗽止寐安,至晓面肿亦消。
【摘录】方出《医说》卷四引李防御方,名见《惠直堂方》卷二
以上就是对中药方剂蛤青散的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其实生病不怕,怕的就是有些人明知生病了却不肯去看病更不肯医治,这种心态是不能有的,如若不然的话,会使自己的健康受损。
连蛤散的作用是比较强大的,它在临床上的应用也比较广泛,所以我们不仅要知道它的治疗效果,也要知道连蛤散使用的用法用量等,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吧。
【处方】黄连1钱,蛤粉1钱,枯矾5分,明雄1钱,海螵蛸1钱,黄柏1钱,上片1分,青黛1钱。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小儿月蚀疮并黄水疮毒。
【用法用量】用烛油调刷。
【摘录】《外科真诠》卷上
【处方】黄连、文蛤、黄柏、白芷各等分。
【制法】上为末,用水调,摊于碗内,覆于砖上,烧艾熏之,以黑干为度,再研为末。
【功能主治】头敛头疮。
【用法用量】清油调敷。
【摘录】《外科大成》卷三
通过本文对于连蛤散的一些介绍,我们知道随着现在时代的不断进步,各式各样的养生方法不断的冲击着人们的视线,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要选择对适合自己的,因为不一样的养生方剂是有针对性的。
说到养生,自然是春夏秋冬都各有各的养生办法,毕竟天气不同,情况也不一样,人体需求的物质也不同,而中药方剂也是就是一种很好的养生方法,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海蛤索饼。
【处方】海蛤(捣研如面)1两,甘遂3分(为末,绢罗如面,用白面和作剂),郁李仁(汤浸,去皮,微炒,研)1两1分。
【功能主治】水气,头面浮肿,坐卧不安。或嗽喘者。
【用法用量】上药以桑根白皮1两,用水2升煮。如嗽,即加干枣30枚(劈破),同煮取1升,去滓,入前药和,如作索饼法煮令熟,看冷暖得所,空腹服食。须臾快利,小便甚多,勿怪。
【摘录】《圣济总录》卷一八八
对于海蛤索饼的功效和性质您现在了解了吗?在这里也提醒各位朋友,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生病会给生活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因此在平时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及时锻炼,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才是。
血蛤又叫做花蚶,是一种海鲜食品,一般购买后进行制作时只需简单的将血蛤放入开水中经过几秒钟后就要捞起,因为要等到血蛤完成熟透之后就失去了其原有的鲜甜口感,血蛤一直是福建等地的最佳补血食物,那么血蛤是不是可以补血呢?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其功效与作用都有哪些。
本草纲目记载:血蛤(蚶)“味甘性温,功能除了补血外,还可以润五脏、健胃、清热化痰、治酸止痛,主治痰热咳嗽、胸胁疼痛、痰中带血等”。我国食用蚶子历史也很久远,《唐书》就有“明州(宁波)岁贡海虫、蛤蚶、淡菜可食之属”的记载。
特征:
血蛤是一种贝类海洋生物,生长在滩涂里。主产浙江、江苏、山东、广东、辽宁等地。壳呈扇形或三角形,左右两壳形状相同,或左壳稍大于右壳。长2.5~8厘米,宽2~6厘米。血蛤背面隆起,有数十条直楞如瓦垄状,由顶端向周围放射,楞纹明显,由灰褐色和白色相间而成。壳内面乳白色,光滑,上端边缘有与肋纹相应的凹陷,而形成突出的锯齿。质坚硬,能砸碎,断面白色。气无,味淡。以整齐,洁净、无残肉、无沙土者为佳。
血蛤的功效与作用已经为大家做了介绍,它不仅有补血的效果还可有效治疗一些对症疾病。在这里建议大家在购买血蛤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挑选新鲜的,另外食用的话可以快烫后食用,也可以直接食用生血蛤,凉拌血蛤也是一道美味佳肴。
对于花蛤这种食物来说,新鲜的食用味道更加美好。但是很多的家庭在购买的时候,因为时间不够,来不及清洗,或者是购买数量较多,所以会放置一晚上。其实只要是花蛤还活着,那么放了一晚上还是可以吃的。一般大家把花蛤放在有水的盆子里面,在阴凉地方放置就可以了。
对于蛤蜊这种活物来说,一般买回来就是活的,所以需要放在水里养几天,一方面是方便存放,另一方面是好吐沙便于清洗。那么,蛤蜊可以养几天?
蛤蜊可以养几天
洗脸盆放满水,倒入5克左右食盐或海盐,搅拌均匀,将花蛤放入,水量以刚刚没过花蛤为好。这样放到阴凉地方,如果能放入冰箱冷藏更好
可以放2——3天。
买回来的蛤蜊可以放多久
最好尽快吃,它们生活环境不一样,有些会死。
从菜场买回来的蛤蜊其实是可以直接食用的,但是为了去除其体内的沙子,才建议自己养一段时间,可以加几滴芝麻油,养一个小时左右就可以了!
蛤蜊死了能吃吗
正常死亡的花蛤是能吃的,只是吃起来味道不新鲜,口感不好。因此在挑选的时候,可拿起轻敲,若为“砰砰”声,则蛤蜊是死的;相反若为“咯咯”较清脆的声音,则蛤蜊是活的。此外,如果经常搅动的,就找闭嘴的,如果是在静水里养着,就找张嘴的,碰一下会自己合上的,表示还活着。
不少人见到没有开壳的花蛤便想当然地认为其在烹饪之前就死了--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看法:主要原因是花蛤控制开闭外壳的韧带、肌肉出现问题,遇热不能收缩;而并非是死了。
双花鞘花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中药,对天一些体质不好的人来说,吃双花鞘花可以让我们更好的保健身体,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双花鞘花。
【别名】八角寄生、二苞鞘花
【来源】药材基源:为桑寄生科植物双花鞘花的带叶茎枝。
【原形态】灌木,高0.3-1m。全株无毛。小枝灰色。叶对生;叶柄短,长2-5mm;叶片革质,卵形、卵状长圆形或披针形,长8-12cm,宽2-5cm,先端渐尖或长渐尖,稀略钝,基部楔形,中脉两面均凸起,侧脉较密,明显或不明显。伞形花序,l-4个腋生或生于小枝已落叶腋部,具花2朵,总花梗长约4mm,花梗长4mm;苞片半圆形,长约1mm;小苞片2枚,合生,近圆形,长1mm;花托圆柱状;副萼杯状;花冠红色,长3.2-3.5cm,裂片6枚,披针形,长约1.4cm,反折,青色;花柱线状,近基部具关节,柱头头状。浆果长椭圆形,长约9mm,直径7mm,红色,果皮平滑,宿存花柱基喙状。花期11-12月,果期12月至翌年4月。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300-1800m的山地常绿阔叶林中,寄生于樟属、山茶属、五月茶属、灰木属等植物上。
【功能主治】祛风湿。主风湿痹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全株:有祛风的功能。用于风湿痛。
【摘录】《中华本草》
通过本篇文章对双花鞘花的详细介绍,我们可以了解到关于双花鞘花的相关作用和食用方法等。双花鞘花的价值可以通过其功效中看出,充分的体现了双花鞘花的重要性。
雪蛤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食物,做成美味佳肴不仅味道可口,所含有的营养成分也是非常多的。当然了一些食物除了能够给人体补充一定的营养成分之外,还能发挥它的养生功效,有效的改善人体健康状况,起到滋补和调理的作用,还是需要具体掌握一下的,那么雪蛤的功效与作用有什么?
雪蛤又叫林蛙、蛤什蟆、哈什蚂、黄哈蟆、油哈蟆、红肚田鸡,雪蛤的功效与作用是补肾益精、养阴润肺,雪蛤的有治身体虚弱、病后失调、神疲乏力、肾亏精神不足的作用,但是雪蛤的副作用也要注意。雪蛤补肾益精、养阴润肺,用于身体虚弱、病后失调、神疲乏力、肾亏精神不足,心悸失眠、盗汗不止,痨嗽咳血。
雪蛤有降血脂的功效;雪蛤有增强机体免疫力的功效;雪蛤有镇静、抗焦虑的功效;雪蛤有提高机体耐力的功效;雪蛤有增强性功能的功效;雪蛤有提高脑组织细胞的供氧及利用氧能力的功效;雪蛤有抗疲劳的功效。雪蛤油润肺养阴、化精添髓、补脑益智、平肝养胃、抗衰驻颜、健脑益智、延缓衰老、用于身体衰弱、产后气虚、肺痨咳嗽、内分泌失调等。
雪蛤全身是宝,经现代科学分析测定,雪蛤膏其主要成份:蛋白质含量高达 51.1%-52.6% (雪蛤油蛋白质含量高达约 56% ) 、脂肪 4% 、矿物质 4.7% ,并含有人体所需的 18 种氨基酸、蛙醇(胆醇)、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亚麻酸等)、核酸、磷脂化合物、多种维生素 (A、B、C、D、E等 ) 和钾、钙、铁、磷、镁、锰、硒等 13 种微量元素。 雪蛤同时富含表皮生长因子能促进细胞分裂,令皮肤细腻白皙、细胞再生,及少量有益人体的天然激素睾酮、雌二醇、孕酮等,具有补肾益精、润肺养阴、壮阳健体、的独特功效。
上文中对雪蛤的功效与作用有什么给出了明确的介绍,想必大家也都心中有数了。每一种食物都有自己的价值和功效,但是并非所有的人都能食用,只有根据自己的健康状况,合理的安排自己的饮食,才能发挥更好的作用,改善健康状态。
饮食养生
运动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