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虚弱的症状,大家应该都知道些。是脾胃部位的疾病,治疗起来还是很麻烦的,这里小编推荐大家喝半夏白术天麻汤中药方剂,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效果很好的。能补脾胃、化痰湿,有兴趣的朋友来看半夏白术天麻汤的用法吧!
处方
黄柏(酒洗)0.6克、干姜0.9克、天麻、苍术、白茯苓、黄耆、泽泻、人参各1.5克、白术、炒神曲各3克、半夏(汤洗七次)大麦蘖面、橘皮各1.5克。
制法
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
补脾胃,化痰湿,定虚风。主脾胃虚弱,痰湿内阻,虚风上扰,致成痰厥头痛,证见头痛如裂,目眩头晕,胸脘烦闷,恶心呕吐,痰唾稠粘,气短懒言,四肢厥冷,不得安卧者。
用法用量
每服15克,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带热服。
备注
方中人参、黄耆、白术补脾胃,养元气;干姜、苍术、半夏、茯苓、泽泻祛寒湿,化痰饮;天麻定虚风,止眩晕;神曲、大麦蘖面、陈皮理脾胃,助消化;黄柏以制苍术之爆,并能降内伏之虚火。配合成方,共奏补脾胃,化痰湿,定虚风的功效。
摘录
《脾胃论》卷下。
脾胃虚弱
脾胃虚弱,为中医名词术语。脾胃虚弱含义比较笼统,包含了脾气虚、脾阳虚、脾不统血、中气下陷、胃阳虚、胃气虚、胃阴虚及脾胃虚寒等中医证候。其中脾气虚是脾胃虚弱的基本类型,脾气虚证是指脾气不足,失其健运所表现的证候。多因饮食不节,劳累过度,久病耗伤脾气所致。脾气虚一词出于《内经》,如《灵枢天年》篇中有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的论述。其后历代医家对脾气虚证进行深入研究及发挥,指出脾主运化,是气血生化之源,为后天之本。
若先天禀赋不足,或素体脾胃虚弱;或后天失于调养,或饮食不节,饥饱失常,或劳倦过度,忧思日久,损伤脾胃;或年老体衰,或大病,久病之后,元气未复,失于调养,均可使脾气亏虚,运化功能失常,导致气血生化乏源,形成脾气虚证。
病因
饮食不节,劳倦过度,忧思日久,禀赋不足,年老体衰,大病初愈,调养失慎都可以导致脾胃虚弱证。《诸病源候论五脏六腑病诸候脾病候》:"脾气盛,为形有余,则病腹胀,溲不利,身重苦饥,足痿不收是为脾气之实也,则宜泻之。脾气不足,则四肢不用,后泄,食不化呕逆,腹胀肠鸣,是为脾气之虚也。"因此其病因有三方面:一为饮食失调;二为劳累过度;三由于急慢性病。以上诸因,耗伤脾胃,导致脾胃不足,运化失健,形成脾胃虚弱证。
辨证施治
1.治疗原则
脾胃虚弱的为健脾益气,助运化湿。主要方剂,六君子汤、参苓白术散。常用中药有党参、白术、茯苓、山药、苡仁、焦山楂、焦神曲、陈皮、砂仁(后下)。可水煎服,每日1剂,分2--3次服。
如时见腹痛,加木香、香附;兼舌苔白腻者,加苍术、厚朴;大便清稀,小便色清,腹部隐隐作痛,加炮姜、肉豆蔻、益智仁;少气懒言,便泻不止,甚至脱肛,加黄芪、升麻、葛根;兼夹湿热,口苦舌黄,或大便夹黏冻,加黄连、马齿苋。
2.主方运用
六君子汤适于脾虚诸证,方药是党参、白术、茯苓、陈皮、法半夏、炙甘草。脘腹痞闷胀痛,恶心呕吐者,加木香、砂仁、藿香;若泄泻而兼腹中冷痛、手足不温者,可加炮附片、干姜;或咳嗽、痰涎较多且有呕恶、头晕者,加竹茹、枳壳克;若久咳痰多而清稀,气短乏力者,加炙紫菀、款冬花、白前。
参苓白术散适于脾气虚而挟湿诸证,方药是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山药、炒扁豆、莲子肉、薏苡仁、砂仁、桔梗。若兼见带下色白质稀量多者,可加苍术、车前子、泽泻、柴胡;若白带日久不止,尚可再加金樱子、芡实、煅龙牡。小儿疳积,服用此方,再加鸡内金、神曲、麦芽、山楂,为细末,每次服3克,1日3次。
结语:有关半夏白术天麻汤的功效和用法等问题,这里就介绍这么多。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对半夏白术天麻汤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了。半夏白术天麻汤能帮助我们治疗脾胃虚弱的症状,有关此病症,上述也详细介绍了。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多多研究研究!
在生活中要是察觉到呼吸不畅的情况,那么应该如何治疗呢?在这个时候有人会吃一些药物,其实,有些时候,药物也要分为好几种,有些药物对身体是有伤害的,下面就来看看,在生活中要是使用这种中药方剂,对于消痰顺气、健脾宽胸有一定的帮助,就来详细的了解一下吧。
枳实半夏丸
【处方】
枳实30克(麸炒黄色,去瓤);半夏45克(汤洗七次,切作片子,焙干);白术22.5克;蓬莪茂15克;白茯苓7.5克(去皮)。
【制法】
上为细末,用生姜汁煮面糊,如为丸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消痰顺气,健脾宽胸。治咳嗽痰多,胸膈痞闷,食欲不振。
【用法用量】
每服60~70丸,陈橘皮汤下,不拘时候。
【摘录】
《御药院方》卷五。
枳实槟榔丸
【处方】
枳实、槟榔、黄连、黄柏、黄芩、当归、阿胶(灰炒,细研)、木香各15克。
【制法】
上药为末,水和为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
治症瘕痞块,有似孕妇。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温米饮送下,不计时候,一日三次。
【摘录】
《宜明论方》卷十一。
结语:通过上面关于枳实半夏丸中药方剂的描述,相信大家对于枳实半夏丸的功效成分、处方有了更多的了解,在生活中使用这款中药方剂,对于身体保健有很好的帮助,希望对于有上述症状的你有所帮助,在生活中,合理、科学的使用,以此获得健康的身体。
想要治疗脾胃病,小编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个中药方剂,相信大家食用之后会有显著效果的。中药方子是对身体很有滋补作用。平时也可以开些药给身体补一补,这味药就是半夏泻心汤中药方剂,至于半夏泻心汤的功效我们一起看看!
半夏泻心汤是《伤寒论》中调理脾胃经典方药之一。脾胃同居中焦,为气机升降及水饮上达下输之枢机。脾主升,胃主降,脾胃功能正常,则清气得升,浊阴得降。脾胃功能失常,则清气不升,浊阴不降,在上则为呃逆、反酸、嗳气等;在中则为腹痛、腹胀、痞满等;在下则为肠鸣、下利等。
故而治疗脾胃疾病,首要关键在于调理脾升胃降功能。又有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燥土,得阴自安脾喜刚燥,胃喜柔润脾为阴脏,脾虚易湿盛;胃为阳腑,胃病多热盛。所以脾胃为病,多见湿热互结,寒热错杂之证。
半夏泻心汤则正对以上病机而设,脾胃疾病中用之最广,如用于现代疾病中的胃食管反流病、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结肠炎等。专家们善用半夏泻心汤治疗各种消化系统疾病,疗效显著。
临证时我们需要把握半夏泻心汤病机关键是寒热错杂、湿热互结、脾虚胃逆。简而言之,是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为脾虚,标实为寒热错杂或湿热互结。具体我们在临证时应该遵仲景之意,巧妙使用泻心汤加减治疗,如脾虚重者,可以加炙甘草及党参之量;里热重者,可以加重黄连、黄芩之量;里寒胃逆重者加半夏、干姜之量等,依法而治,多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此外,需要强调的是,半夏泻心汤中半夏一药,有化痰和胃降逆之能,善化各种痰证。临证中遇胃逆之证,无论寒热,皆可用之,一般热证加黄连,寒证加干姜。遇痰湿为患者,寒痰者以二陈汤加减为主,热痰者以黄连温胆汤加减为主。
脾胃好不好,看三个地方就知道
脸色
正常的黄色应当是明亮、润泽、含蓄的,并且有红色掺杂其间。如果黄色太过、黄色不及、黄色一色独显,或者与青黑等颜色一起显现,那就是病色。中医认为,出现了病色的黄,首先要考虑是脾胃出了问题。脸色发黄还分好几种。一个人脾虚了,面色淡黄,如果没有及时治疗,就会逐渐出现萎黄,即脸颊发黄、消瘦枯萎,这是因为脾的气和津液都不足,不能营养身体造成的。
与萎黄相反是黄胖,即面色发黄且有虚肿。这种表现一般源于两种情况,一是既有脾虚又有湿邪,二是体内有寄生虫。比起萎黄和黄胖,黄疸要严重得多。黄疸属于一色独显,又是病色太过,病人往往脸黄、身体黄、尿黄,连白眼珠都是黄的。很多肝病病人都会出现黄疸,如急性病毒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
当我们看到一个人脸色发黄,且不太明亮,不太润泽,基本就能判断这个人脾虚。
嘴唇
这时候还应该看两个地方,一是看看嘴唇,特别是嘴唇四周的唇四白,就是嘴周围一圈黄白无毛的部位,大约1毫米宽。中医认为,脾开窍于口,脾之华在唇和唇四白。
如果唇四白不明显了,那脾胃功能肯定衰退了;如果唇四白的颜色特别干黄,说明脾胃功能衰退严重;如果唇四白发黑发青了,这个人就有生命危险了。
鼻尖
脾虚的病人还要看一个地方,那就是鼻尖,鼻尖的情况能提示病情的发展。实际上人的鼻尖不是尖的,而是有一个小坑。以这个小坑为中心,周围就是反映脾脏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最明显的区域。
病重的时候,比如有的人脸上发青发黑了,一点光泽都没有,但只要他的鼻尖是明亮、润泽的,就说明他的脾胃运化功能还在,就还能吃饭、吃药,所以就有救,所谓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另外,如果患病时黄色代替了其他病色出现在脸上,比如由黑转黄,而且变得明亮、润泽,说明脾胃恢复了,病情出现了转机。
结语:脾胃病可大可小,大家不能忽视了。一定要多注意身体,不能忽略一些小症状,小编上述向大家介绍的半夏泻心汤是一味非常滋补的方子,对脾胃病的治疗效果显著,专家已经临床验证了。生活中我们可以向医生咨询下,开些方子喝!
咳嗽痰多的情况,很多人都会有。不过,小感冒会引发,大毛病也会有。治疗咳嗽痰多还是要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方法,这里小编推荐半夏曲中药方剂给大家。半夏曲的效果在治疗咳嗽痰多方面还是不错的。来看半夏曲的用法!
处方
白面3斤,苦杏仁6两,鲜辣蓼草8两,半夏(姜制)1斤,赤小豆6两,鲜青蒿8两,鲜苍耳草8两。
功能主治
咳嗽痰多,停食作呕。
用法用量
以鲜草3味,煎水和成曲服。
摘录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济南方)。
咳嗽痰多
咳嗽痰多,是呼吸道疾病的常见症状。痰是呼吸道分泌出的黏液,通过咳嗽把痰排出,可保持呼吸道自洁和通畅;若不排出,不仅疾病难愈,而且容易堵住呼吸道,造成呼吸不畅,严重者引起呼吸困难,危及生命。小儿由于免疫力弱,较成人更容易感冒受凉,诱发呼吸系统疾病。此时,孩子喉咙里会有许多黏稠的痰液咳不出来,呼噜作响,脸也憋得通红,看上去非常难受。
常见病因
1、肺热咳嗽痰多
肺热咳嗽痰多是由于风热邪毒犯肺,或风寒化热,肺受热毒所灼,失于宣降清肃,痰热内部导致肺内郁热,出现以咳嗽为主的一种症候,常在肺热感冒、无感冒症状后出现。肺热咳嗽常多见于免疫力低下的儿童,主要表现为反复咳嗽。
临床主要使用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等中成药治疗,能明显促进咽部和支气管纤毛的蠕动加强排痰作用,同时药液能覆盖在发炎的咽部粘膜上,缓解炎症刺激,镇咳作用显著而持久。肺热咳嗽主要症状之一为反复咳嗽,常伴有恶寒发热,咳嗽胸痛,痰少而粘,呼吸不利、口干咽燥,舌苔薄黄。部分还伴有胸胁隐痛、气短乏力、自汗盗汗,低热或潮热,面色少华,形体消瘦等症状。
2、支气管炎、肺炎痰多
小儿支气管炎通常是由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等病毒性感染引起的并发症,也可能由细菌感染所致,是小儿常见的一种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初期为干咳,痰量逐渐增多,渐成粘液脓性痰。治疗不彻底容易转为慢性支气管炎,以持续性咳嗽为主,多月不愈,早晚加重,尤以夜间为明显。痰量或多或少,以咳出为快。临床在缓解期可以用一些止咳平喘的中药制剂,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症状。
3、肺燥咳嗽有痰
燥邪伤肺所致的咳嗽。其证咳嗽痰少,喉中声哑,烦渴引饮,大便秘涩,肌肤干燥。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咳嗽、咳黄痰,伴有口干、咽痛、便秘、身热或伴有喘息等症状,舌质红、苔薄黄或黄腻、少津。治宜清燥润肺,用清燥救肺汤等。
护理须知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经常开窗通气,加强空气消毒。做好痰液的消毒。重视口腔清洁,咯痰后应漱口。根据病灶位置以空心掌拍背或体位引流,以便痰液排出顺畅。蒸汽吸入可使痰液稀释便于咳出,还可减轻气管和支气管粘膜的充血和水肿,减少咳嗽,需注意的是,应避免蒸汽过热伤害到宝宝。
结语:有关半夏曲中药方剂,这里就介绍这么多。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对半夏曲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了。半夏曲能治疗咳嗽痰多的症状,对于咳嗽痰多的情况,病因有很多。大家要多留心才行。尤其是照顾咳嗽病人,周围的环境很重要,要小心!
反胃之后会怎么样?大家应该都很清楚,呕吐、不想吃饭等等。所以要尽快治好反胃的情况才行。这里小编介绍一个中医疗法给大家,半夏饮子中药方剂。半夏饮子的效果在治疗反胃方面是很好的,来看半夏饮子的用法!
处方
制半夏8分,厚朴(炙),人参6分,白术6分,生姜(切)6分,枣6分,粳米2合,橘皮4分。
制法
上切细。
功能主治
反胃,饮食吐逆,水谷不化。
用法用量
以水2大升,煎取1升,去滓,分温4服,空肚服2服。
注意
忌羊肉、饧。
摘录
《外台》卷八引《万全方》。
反胃
反胃,中医病名。反胃是指食后脘腹闷胀、宿食不化、朝食暮吐、暮食朝吐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多由饮食不节、酒色所伤,或长期忧思郁怒,使脾胃功能受损,以致气滞、血瘀、痰凝而成。又称胃反、翻胃。病位于胃,主要与肝之疏泄不利与脾之运化功能失常有关。
病因
本病的病因多由于饮食不当,饥饱无常,或嗜食生冷,损及脾阳,或忧愁思虑,有伤脾胃,中焦阳气不振,寒从中生,致脾胃虚寒,不能腐熟水谷,饮食入胃,停留不化,逆而向上,终至尽吐而出。
病机
反胃的基本病机是肝失疏泄气机郁滞,脾不健运致气滞痰瘀阻于胃脘,胃失通降,气逆而上,反胃而出。
诊断依据
1、临床以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呕出食物为未经消化的宿食等症状为特征。
2、本病一般多为缓起,先有胃脘痛,吐酸,嘈杂,食欲不振,食后脘腹痞胀等症状。
3、振摇腹部,可听到漉漉的水声。
4、纤维胃镜检查或X线胃肠钡餐造影检查,常见幽门水肿、狭窄或梗阻等。
病证鉴别
噎嗝与反胃。两者皆有食入即吐的症状。噎嗝多系阴虚有热,主要表现为吞咽困难,阻塞不下,旋食旋吐,或徐徐突出;反胃多属阳虚有寒,主要表现为食尚能入,但经久复出,朝食暮吐,暮食朝吐。
相关检查
纤维胃镜检查或X线胃肠钡餐造影检查,常见幽门水肿、狭窄或梗阻等。
结语:有关半夏饮子中药方剂,这里就介绍这么多。相信大家看完之后对半夏饮子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了。半夏饮子能治疗反胃的情况,引发反胃的原因还是挺多的,大家要多注意自己的身体才好。情况严重些的,可以喝些半夏饮子中药方剂!
饮食养生
运动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