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导读:中医按摩的历史悠久,在远古时期,中国就有推拿医疗的活动。它是一种很不错的养生保健方式,能有效的祛除身上的一些疾病和病痛,而且推拿按摩经济简便,因为它不需要特殊医疗设备,也不受时间地点气候条件的限制,随时随地都可实行;且平稳可靠,易学易用,无任何副作用。正由于这些优点,按摩成为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养生健身措施。下面中医向大家推荐一些最常用的保健穴位,自己没事儿的时候可以常按一按,可有病治病,无病防病又保健。
一、失眠:合谷、神门穴帮助安神。
台湾有四分之一的人睡不好。按压穴道有助气血运行顺畅,帮助你入眠。
按摩方法:先试试神门穴,取穴方法是仰掌,握紧拳头,手掌缘靠近小指侧,腕横纹上的凹陷即是穴位,以以拇指掐按穴位,能镇静安神。合谷穴能行气止痛、内关穴友宁心安神,理气镇痛,纾缓心悸、胸闷及失眠症状的效果。
二、手脚冰冷:涌泉穴促进血液循环。
体质虚寒,血液循环不良,经常手脚冰冷的人,长时间待在冷气房,呼吸道及肠胃都会有问题,尤其是老人下肢冰冷,是导致心、脑血管病症爆发的主因之一。
按摩方法:按压涌泉(可滋阴补肾,脚掌底前半凹陷处,第2、3脚趾趾缝延伸到足跟连线约三分之一处)、关元(肚脐下3寸)、足三里都能促进血液循环,减少不舒服的症状。涌泉穴更被称为长寿穴,是肾经的首穴,《皇帝内经》中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也就是肾经之气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常常按摩涌出穴能防治哮喘、失眠多梦、头晕、头痛等多种困扰。
三、头痛:百会穴能解头痛。
户外高温炎热令人头晕,一进到室内低温的冷气房,原本扩张的血管、肌肉瞬间收缩,更令人头痛难耐。
按摩方法:此时可以按压头顶的百会穴(两耳往上交会至头顶),能让全身气血通畅。手腕的神门穴(仰掌、握拳,手掌缘靠近小指侧,腕横纹上的凹陷即是穴位)则有镇定放松的效果。大家熟知的太阳穴(在眉尾和眼角之间的凹陷处),可以缓解侧边头痛的困扰。如头痛偏在前额,试试按摩合谷穴(将大拇指第一指节的横纹,贴放在另一手的虎口,大拇指的指尖处往下压,就是合谷穴)。如果是后脑疼痛,可将双手抱头按压风池穴(位于后颈部两侧,发际与脊椎外侧筋处,是颈部肌肉起点),舒缓症状。
四、肠胃功能失调:顺时针按摩肚脐周围的穴道。
现代人多多少少都有肠胃功能失调的毛病,虽不是大病,但症状发作时相当恼人。
按摩方法:胀气令人坐卧难安,按压内关穴及天枢穴有助消除胀气。内关穴在手腕横格纹以上距三指处,以大拇指用力按压,不适感会逐渐消失。而天枢穴在肚脐左右两边2寸(约3指)处,可促进肠胃蠕动。便秘时,以指尖按压中脘穴(肚脐正上方4寸处)、孔最(肘横纹下4寸处)、天枢穴、合谷穴,都有助肠胃收缩。或者依照升结肠(右腹部从下往上)、横结肠(肚脐上方由右到左)降结肠(左腹部从上往下)顺时针方向搓揉,会按到腹部促进肠胃蠕动的穴道,也有助排便。
胃痛先别急着吞胃药,按摩或热敷足三里(膝关节下方3寸)、按压中脘穴、天枢穴都能减轻疼痛。至于平时肠胃功能的保养,可按摩脾经和足三里穴,强化肠胃功能,脾经为足部大拇趾外侧至小腿中央,由下往上轻压或热敷5~10分钟。
一、头痛:百会穴能解头痛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中医按摩养生。的确,中医按摩是一种很不错的养生保健方式,能有效的祛除身上的一些疾病和病痛。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下中医穴位按摩养生方法,帮大家按走身体的小毛病。
按摩方法:此时可以按压头顶的百会穴(两耳往上交会至头顶),能让全身气血通畅。手腕的神门穴(仰掌、握拳,手掌缘靠近小指侧,腕横纹上的凹陷即是穴位)则有镇定放松的效果。大家熟知的太阳穴(在眉尾和眼角之间的凹陷处),可以缓解侧边头痛的困扰。如头痛偏在前额,试试按摩合谷穴(将大拇指第一指节的横纹,贴放在另一手的虎口,大拇指的指尖处往下压,就是合谷穴)。如果是后脑疼痛,可将双手抱头按压“风池穴”(位于后颈部两侧,发际与脊椎外侧筋处,是颈部肌肉起点),舒缓症状。
二、失眠:合谷、神门穴帮助安神
按摩方法:先试试神门穴,取穴方法是仰掌,握紧拳头,手掌缘靠近小指侧,腕横纹上的凹陷即是穴位,以以拇指掐按穴位,能镇静安神。合谷穴能行气止痛、内关穴友宁心安神,理气镇痛,纾缓心悸、胸闷及失眠症状的效果。
三、过敏性鼻炎、咳嗽:迎香治鼻炎、少商平咳嗽
按摩方法:过敏性鼻炎的症状缓解可刺激迎香、印堂穴。迎香穴位于鼻翼外缘的法令纹处,印堂穴则在两眉头中间,两个穴道都能散鼻部郁热,按压至感觉发热即可解决困扰。至于喉咙痛或咳嗽,试试天突穴及少商穴。天突穴位于胸骨柄上缘中部微凹处,是气息出入的要塞,可平喘、化痰、理气。少商穴属肺经,位于大拇指指甲根部内缘,是治疗咽喉疼痛咳嗽的穴位。
四、生理期不适:三阴交能止痛去寒
按摩方法:经痛时试试看刺激行间穴、三阴交。行间穴位于双脚足大趾与二趾之间,能帮助打通肝经,有助解除肝气郁滞之害。而位于脚外踝上方距离4指宽、在小腿胫骨内侧的三阴交,是脾、肝、肾三经经过的交点,经期间单纯只有腹痛的人,应该是寒气太重、凝结小腹,刺激三阴交可以去除体内瘀血,生新血,止痛、去寒。其他生理期的困扰,可以试试按摩足部太溪(补肾阴,位于内踝尖和足跟上大筋的中点)、足三里(补气)、等穴道,均可解决生理周期不稳定。
五、肠胃功能失调:顺时针按摩肚脐周围的穴道
按摩方法:胀气令人坐卧难安,按压内关穴及天枢穴有助消除胀气。内关穴在手腕横格纹以上距三指处,以大拇指用力按压,不适感会逐渐消失。而天枢穴在肚脐左右两边2寸(约3指)处,可促进肠胃蠕动。便秘时,以指尖按压中脘穴(肚脐正上方4寸处)、孔最(肘横纹下4寸处)、天枢穴、合谷穴,都有助肠胃收缩。或者依照升结肠(右腹部从下往上)、横结肠(肚脐上方由右到左)降结肠(左腹部从上往下)顺时针方向搓揉,会按到腹部促进肠胃蠕动的穴道,也有助排便。
六、胃痛:按揉足三里穴
胃痛时,可用双拇指按揉双腿足三里穴(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待有酸痛麻胀感后3—5分钟,胃痛可明显减轻。
七、眼睛疲劳:顺着眼框骨按摩眼部周围至感觉酸胀
按摩方法:循着眼眶骨,由双眼内上眼角往外,轻轻按压眉毛内侧的缵竹穴、眼睛内侧的睛明穴、眼睛下缘落泪处的承泣穴、额头两侧的太阳穴等,直到感觉酸胀即可,能改善眼部的血液循环,并且刺激整个眼部周遭肌肉,舒缓不适。
八、降血压:按压劳宫穴
高血压患者生气、暴怒、激动或劳累时,血压可急剧上升,此时按压劳宫穴(屈指握拳,中指与无名指尖之间所对的掌心中),可使血压逐渐恢复正常。
九、肩颈酸痛:大范围按摩肩颈及上背部
按摩方法:解除颈部的不适,可双手抱头按风府及风池穴。风府穴在后脑发际往上约1指幅中央处,风池穴则位于后颈部两侧,发际与脊椎外侧筋处,是颈部肌肉起点。专家提供的简易方法是,从风池穴循着发际慢慢按到耳朵,其中有许多穴道,都能放松颈部。舒缓肩部僵硬,可试试天宗穴,位在上背部,约在肩胛骨的中央,取穴方法是上半身直立,左手贴在右肩二分之一处,手指自然垂直,中指指尖碰到的点就是天宗穴。不过如果背部穴道自己按不到,可以请家人朋友帮忙。
十、手脚冰冷:涌泉穴促进血液循环
按摩方法:按压涌泉(可滋阴补肾,脚掌底前半凹陷处,第2.3脚趾趾缝延伸到足跟连线约三分之一处)、关元(肚脐下3寸)、足三里都能促进血液循环,减少不舒服的症状。涌泉穴更被称为“长寿穴”,是肾经的首穴,《皇帝内经》中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也就是肾经之气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常常按摩涌出穴能防治哮喘、失眠多梦、头晕、头痛等多种困扰。
在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下身体出现疼痛是极为正常的现象,比如关节疼痛就很常见,这种情况下可以选择按摩穴位达到治疗疼痛的目的,像按摩曲池穴治疗肘关节疼痛、按摩外关穴治疗腕关节疼痛、按摩内膝眼,外膝眼治疗膝关节疼痛等,效果非常好。
1、治疗关节疼痛的穴位有哪些
1.1、曲池穴治疗肘关节疼痛
取曲池穴时,一定要曲肘关节,肘关节有个纹头(一弯曲胳膊,关节处一按就有个小坑)。
一般的风湿痹痛,它是有病因的,它跟风寒湿邪明显相关的,《皇帝内经》曾讲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人感受到风邪、寒邪、湿邪,这三种病邪之气,合到一块,侵袭了我们人体以后,就会形成关节肌肉疼痛。
1.2、外关穴治疗腕关节疼痛
把腕关节弯曲,以横纹为标准,找到中点,中点向上两寸,在两个骨头之间,就是外关穴。
外关穴可以采用艾灸法;也可以用皮肤针敲打;也可以采用指压,指压可以采用上下对压,这样用力比较方便,而且对心脏不好的人最有好处,外关穴的对面就是内关穴,它可以同时起到宽胸理气的作用。
1.3、内膝眼、外膝眼治疗膝关节疼痛
躺着来找膝关节,骨头跟肌腱外侧有两个凹陷,很像两个眼睛,所以就叫做膝眼穴,外边的叫做外膝穴,里边的叫做内膝眼,在治疗膝关节疼痛时,可以对揉,对捏,也可以用大拇指、中指进行按摩,最好产生对捏的感觉。一般揉个一两百次,让膝关节里面有发热的感觉。
如果膝关节一到刮风下雨就疼痛,可以采用艾灸法,每个穴位灸个三五分钟就可以了,两边交替。如果膝关节肿痛,发热的,可以采用皮肤针,敲出血。
2、关节疼痛怎么按摩
2.1、点揉痛点
用手指按压,找到膝关节周围的压痛点,用拇食指腹在压痛点处进行点揉,压痛点多位于膝关节内外侧、髌骨上下及膝后腘窝处。膝后腘窝处可以用食中指点揉。按揉每个痛点时注意力度,先由轻至重点揉20次,再由重至轻点揉20次。
此手法可以促进痛点炎症吸收,松解粘连,特别适用于各种慢性膝关节疾病。
2.2、点揉穴位
点揉膝关节周围的一些特定穴,每个穴点揉1分钟,以酸胀为佳。关节水肿时,点揉穴位疗效较好。
2.3、掌揉髌骨
以掌心扣按髌骨,在保持足够压力的情况下,使髌骨产生向内向上的轻微运动,在此基础上,带动髌骨做环转运动2~3分钟。按压时,以髌骨下产生酸胀温热为宜。此手法适用于膝关节骨质增生、髌骨软化症、膝关节水肿及伸膝装置外伤性粘连、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导读:在生活中,我们难以会生一些小毛病。小毛病去医院治疗的话就会浪费掉金钱和时间。其实面对这一些小毛病,我们只需要按摩几个穴位就可以轻松赶跑。今天,小编为你支招。
1、按摩耳轮
动作要领:用两手拇指、食指捏住左右耳轮,自上而下搓摩,以耳部发热发胀为好。 作用:有聪耳明目、活络通窍的作用,且对全身健康都有好处。 2、掐睛明穴 动作要领:用拇指、中指掐在睛明穴上,同时食指点按两眉间的印堂穴,可谓一手点三穴。点掐时闭气不息,点至自觉气满时为止。点时一松一紧,点压1~2分钟。胆囊是一个梨形样的器官,储存胆汁,包括液体、脂肪和胆固醇。胆汁有助于分解肠道食物中的脂肪,使得脂溶性维生素和营养素更容易被吸收到血液中。而胆囊问题最常见的症状是疼痛。这种疼痛通常发生在你腹部的中右上方。它可以是温和的和间歇性的,也可以是相当严重和频繁的。在某些情况下,疼痛会开始辐射到身体的其他部位,包括背部和胸部。那么胆囊疼痛应该按摩哪个穴位呢?
随着年纪的增大,我们人体的器官也会出现老化的情况,这时候就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因此对于养生大家就都很重视,通过按摩穴位的方法来养生就是健康高效的方法了,而胆囊穴就是很重要的一个穴位了,一起看看胆囊穴的情况吧。
胆囊穴的具体位置推荐按摩的好方法
胆囊穴这个穴位在自己的小腿膝盖偏外的斜下方、就在自己小腿骨头的前面靠下、仔细用手指去感觉,就会发现有一个凹陷的地方然后用手指比划约一寸左右,按压就会有疼的感觉、那就是我们要找的胆囊穴的位置,因此想要让我们健康,那么在按摩胆囊穴的时候就需要有所重视才行了,一定要选择到正确的位置,这样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去进行养生了哦。
只要跟胆囊有关的病症,比方说胆囊炎,胆结石等一些疾病的。像患有胆结石、胆囊炎的人如果敲打这个穴道就一定会感到很疼,但只要坚持每天时不时的按摩这个穴位、敲打这个穴位,就可以缓解那些病症引起的疼痛感。长时间的按摩这个穴位还可以帮助自己的人身体调节肝气,调节胸涨、胸闷等现象的。
每次按摩的时候找好穴位的地方然后手指握拳用大拇指还有食指来按压,或者着是揉捏的方式来按摩穴位。按摩的时间可以自己看着来规定时间。要产生受损的坚持按摩这个穴位,按摩的同时要注意不敢着凉,否则不仅没有办法起到保护肝脏的功效,反而会导致我们的胆囊受到寒气的侵袭。
这个穴位比较独特,按摩的时候要注意手要轻,太重效果不好、还加重情况,在按摩的同时也注意调整自己的深呼吸,这都是对身体有很大的好处的。这样长期的坚持按摩这个穴位,身体会得到很大的改善,这也是可以用来养生的。
长时间的坐着不动,坐姿不正确很容易造成肩颈僵硬,颈部肌肉僵硬主要见于颈椎病、肩周炎、颈项强直、颈椎增生等病症。病因不同,治疗各异。病情较轻的可考虑非手术治疗,包括中西药治疗、颈部围领、颈枕、牵引、局部封闭、理疗、针灸及功能锻炼。对于脊髓、神经根、血管受压症状进行性加重,或者反复发作,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患者,应考虑手术治疗。下面给大家介绍穴位按摩方法,缓解肩颈僵硬的疼痛,一起来看看。
1、按摩后颈部穴位
一为风府穴,双手微微分开,沿着后颈部脊柱左右,轻按穴位。风,指穴内气血为风气也;府,府宅也。中医认为,督脉之气在风府穴吸湿化风,所以刺激这个穴位有散热、吸湿的功能。这个穴位的位置在后脑勺,后背正中往上,头发边缘。如果后脑勺疼痛、麻木,按摩这里可以有效缓解。
二为风池穴,风池穴有两个,也在后脑勺。中医认为,胆经气血在此吸热后化为阳热风气。风池穴具有壮阳益气作用。如果头痛头晕,容易耳鸣,可以多按摩这个穴位。经常偏头痛的人,也可以留意找找这个穴位。平时如果偏头痛,就按摩疼痛方向对应的那个风池穴,见效会很快。
2、按摩手背三穴位
首先是中渚穴。中渚位于小指和无名指指间,下方约2厘米处(手腕侧)的部位。用手指触摸时,大约是在小指和无名指指骨之间的凹处。
接着是阳池穴。阳池位于手腕中央,靠近小指侧的部位。仔细地说,就是将指尖反翘起来,各手指在手腕处会形成很粗的筋,在中指和无名指的粗筋交叉至手腕为止的部位,就是阳池的位置。
第三处是关冲穴。关冲位于无名指指甲、靠小指侧的下端。正确地说,应该是在无名指指甲左边,画上一条直线,在指甲下端画一条横线,这二条线相交的地方,就是关冲。
饮食养生
运动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