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痛为临床常见病,从病因上可分为外感与内伤两大类,从疼痛部位上可分为正头痛、偏头痛、巅顶痛等。
本病的病因有外感六淫、情志所伤、房劳过度和失血过多等。
治疗原则:首应辨内伤外感。大抵体质素壮、病起急骤、头痛剧烈而无休止者,多为外感头痛。体质素弱、病起缓慢、头痛势缓而时痛时止着,多属内伤头痛。其次应脉证合参,以求正确诊断。外感头痛,应发散外邪,内伤头痛,则当扶正。
辨证论治
1 风热头痛
症状:发热恶风,口渴心烦,鼻塞头痛,喜凉畏热,舌苔薄黄,脉浮数。
针灸:主穴,风府、风池、外关、太阳。配穴,前头痛取上星、印堂。
2 风寒头痛
症状:发热恶寒,鼻塞流涕,无汗不渴,脊背酸痛,偏头痛、正头痛或后头痛,喜热畏寒,舌苔白滑,脉浮滑。
针灸:大椎、风府、列缺,后头痛配昆仑。
3 风湿头痛
症状:微热恶风,肢节酸痛,头痛身重,一身尽痛,遇风益甚,小便赤涩,舌苔腻,脉浮缓。
针灸:主穴,风府、大椎、丰隆、头维,配穴,三阴交、阴陵泉。
4 风火头痛
症状:发热恶风,目赤肿痛,卧寐不安,多惊多怒,头痛而晕,耳鸣口苦,舌绛苔黄,脉弦数。
针灸:主穴,风池、合谷、大敦、行间。配穴,偏头痛配侠溪、率谷;巅顶痛配通天、百会。
5 气虚头痛
症状:身热心烦,头痛恶寒,懒言厌食,倦怠少气,朝轻夜甚,自汗出,脉洪大。
针灸:主穴,气海、关元、足三里、百会。配穴,太白。
6 血虚头痛
症状:怔仲健忘,发热体倦,夜不能寐,头痛目涩,精神不振,面白唇淡,纳差,脉沉细。
针灸:主穴,心俞、膈俞、脾俞、足三里。配穴,气海。
7 肝肾阴虚
症状:头目眩晕,头部空痛,腰膝酸软,耳聋齿摇,遗精梦泄,潮热盗汗,咳呛颞红,脉象细数。
针灸:主穴,肝俞、肾俞、太溪、三阴交。配穴,攒竹、鱼腰。
8 痰厥头痛
症状:头眩眼花,头痛如裂,恶心烦闷,四肢厥冷,呕吐,舌苔滑腻,脉弦滑。
针灸:主穴,中脘、丰隆、头维、太阳。配穴,百会、阴陵泉。
导读: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合称。针法是把毫针按穴位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治疗疾病。灸法是用艾绒熏灼体表的穴位,利用热的刺激来治疗疾病,针灸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头痛是常见的疾病,但治疗较为棘手,药物止痛虽是治疗头痛的主要方法,但长期服药会使人体产生副作用,降低药物的疗效,而用针灸止痛就不会发生这些问题。
针灸治原发头痛效果好
中医认为:各种原因导致的脏腑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或瘀滞不行,或产生逆乱,或气机升降失常等气血运行障碍的病理改变,就会引起疼痛,即不通则痛的病机。针灸治疗通过对穴位的刺激和温煦起到疏通经脉、行气活血的作用,改善病变部位的气血运行状态,从而改善病痛处营养状态,恢复其正常的生理活动,即经络通畅,脏腑恢复相对阴阳平衡。
针灸可以治疗许多慢性疼痛,如头痛、颈椎痛、肩周炎、痛经、带状疱疹、腰疼、膝关节、踝关节疼痛等。
头痛严格来说它不是一个专门的病,只是一个症状。很多病都会引起头痛,感冒发烧会头痛,脑子里长瘤子也会头痛,即使什么事都没有也可能会头痛。王麟鹏说:针灸治疗原发头痛效果最好。
所谓原发的头痛就是指人体没有其他病,而自发的一种头痛病。头部有很多经脉循行所过,不同经脉病变,在头上表现为不同部位的疼痛。针灸治头痛是用经络辨证的方法,将头痛部位分属的不同经络,来辨证取穴,如两边头痛叫少阳头痛,头顶痛叫厥阴头痛。国内外的研究证明,针灸止痛的疗效比药物要好。
针灸可以降低头痛发作的次数,王麟鹏说,曾经有个年轻的女病人,有原发性偏头痛,来月经的时候疼得更厉害。经过一段时间的针灸治疗,头痛消失,很少复发。
导读: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合称。针法是把毫针按穴位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治疗疾病。灸法是用艾绒熏灼体表的穴位,利用热的刺激来治疗疾病,针灸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针灸治疗头痛的方法
中医对头痛分类很多,主要包括外感头痛和内伤头痛。王麟鹏向大家介绍说,在排除头痛器质性病变外,针对原发头痛,按其症状,治疗手法如下:
外感头痛
症状:头痛连及项背,遇风寒加重,兼见恶风恶寒。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者为风寒头痛。头痛而胀,兼见面红而赤,发热,口渴欲饮,目赤齿痛,舌苔黄,脉浮数者,为风热头痛。若头痛身重,肢体倦怠,舌苔白腻,脉濡者,为风湿头痛。
治法:祛风通络、止痛。
主穴:百会、风池、太阳、列缺。
风寒头痛者,加风门。
风热头痛者,配大椎、曲池。
风湿头痛者,加阴陵泉、丰隆。
可根据头痛的不同部位配穴。
操作:毫针泻法。风门拔罐或艾灸,大椎点刺出血。
方义:百会、太阳可疏导头部经气。风池为足少阳与阳维脉的交会穴,功长祛风活血、通络止痛。列缺为肺经络穴,可宣肺解表,祛风通络。
内伤头痛
内伤头痛有肝阳上亢、痰浊头痛、瘀血头痛、血虚头痛、肾虚头痛等不同类型。总以虚实之分。
导读: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合称。针法是把毫针按穴位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治疗疾病。灸法是用艾绒熏灼体表的穴位,利用热的刺激来治疗疾病,针灸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实证
肝阳上亢者,心烦易怒,夜寐不宁,兼见肋痛,面红口苦,舌苔博黄,脉弦有力。痰浊头痛者,头痛昏蒙,胸脘满闷,呕恶痰涎。舌苔白腻,脉滑或弦滑。瘀血头痛者,头痛经久不愈。痛处固定不移,痛如锥刺,或有外伤史。舌质紫,舌苔博白,脉细或细涩。
治法:疏通经络,清利头目。
主穴:百会、头维、风池。
配穴:按头痛部位配穴。
肝阳上亢者,加太冲、太溪、侠溪。
痰浊头痛者,太阳、阴陵泉、丰隆。
瘀血头痛者,加阿是穴、血海、膈腧、内关。
操作:毫针泻法。
方义:百会、头维疏通头部经络气血。风池活血通经,清利头目,调和气血。
想到近视,你的第一反应可能是用眼过度,想到治疗,第一反应可能是激光手术。其实,你还可以有另一种选择。近些年来,每到假期,带着孩子看中医治近视的家长越来越多。中医真能治近视?如果孩子是假性近视,通过针灸、穴位按摩等治疗一般会有不错的疗效。如果是遗传的近视或真性近视,这些方法则可以改善症状,延缓视力的进一步恶化。
眼睛反映五脏情况
中医认为五脏六腑之精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睛,目得血而能视。意思是说,五脏六腑的精气上升到眼睛,眼睛得到血气的滋养而能看到外界景物。所以,在中医看来眼睛与各个脏腑都有着密切联系。比如眼眼睑属脾,眼白属肺,大小眼角的血络属心,黑眼仁属肝,瞳孔属肾,它们正好像五个轮子,轮轮相扣。
针灸治近视真有效果吗
现代医学认为,针灸的主要作用是调节人体功能,通过增强免疫系统功能而增加人体的抗病能力,此外,它还有抗炎、止痛、解痉、抗休克和抗麻痹的作用。世界卫生组织已将近视列入了可以用针灸治疗的疾病名单。针灸治疗近视取穴主要是眼周局部、四肢以及背部的穴位,通过刺激这些穴位,起到疏经活络,行气活血,补益肝肾之阴血,振奋阳气的作用。在针灸的同时,配合颈部的推拿,增加椎动脉供血,改善眼部血液循环,增加眼区营养,从而提高疗效。针灸治疗,对于假性近视有不错的疗效,对于真性近视,可以延缓进一步恶化。
穴位按摩不妨试试百会穴、风池穴
平时要缓解视疲劳,不妨这么做――闭眼,用指腹轻压眼球几秒,突然松开;用手轻刮眼轮廓;轻柔百会穴(头顶部中间处最高点,相当于两耳尖连线头顶部中点),风池穴(在后颈部,差不多在耳后发际下的凹窝内,左右各一)。
眼睛的保养方法
熨眼法就是用劳宫穴来热敷眼睛。先将双手搓热,然后闭眼,空掌捂在眼睛上,多停留一会儿即可。每天一次,一次21遍,可以明目去风,去目瘴。如果我们长时间在电脑前工作,可采用熨眼法,这对眼睛的休整很有好处。
后眼按摩法在我们的后脑勺正对眼睛的地方,有两个椭圆的凹陷,这里就是后眼。人为什么会感觉到身后有人跟着呢?正是后眼在起作用,也就是我们俗话常说的后脑勺长眼了。我们没事的时候应该经常地去按摩后眼这个地方。
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遵循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采用针灸治疗功血简便易行,安全效佳。
针灸治疗功血,主穴取气海、隐白、三阴交。
对于发病急,出血量大,色深红或紫红,质黏稠夹有少量血块,小腹痛疼,患者头晕面赤,口干欲饮,便秘尿赤,舌红或紫黯或有瘀斑,苔薄黄为主的血热、血瘀证,采取急则治其标的清热凉血,活血化瘀之法,加取大椎、曲池、太冲、血海、大敦等穴。大椎穴梅花针重扣出血后,闪火法拔罐15分钟,曲池、太冲、血海毫针直刺施以捻转泻法,气海、三阴交毫针直刺施以捻转平补平泻手法,大敦三棱针点刺放血5~6滴,隐白穴施以火柴点灸法(将一根火柴划着后迅速按压于穴位上并马上离开,见穴位处有烫伤为度。一疗程施术一次)。每日一次留针30分钟,5次一疗程。
对于脾肾两虚所致的下血甚多,或淋漓不断,色淡红而清,伴有神疲气短,面色苍白,或形寒畏冷,腰膝酸痛,头晕耳鸣,或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数或细无力为主的证型,采用缓则治其本的调理冲任,温补中焦,滋补肾气之法。加取脾俞、足三里、关元、肾俞、神阙。足三里、关元、气海、三阴交毫针直刺施以捻转平补平泻手法,肾俞、脾俞闪火法拔罐15分钟,起罐后与神阙、隐白共施艾条温和灸各20分钟(以局部温热不灼痛为度)。每日一次留针30分钟,15次一疗程。一般施术在辰巳两个时辰(上午7时至11时)效果最佳。
针灸治疗功血,是通过对神经-内分泌的共同调节达到治疗作用的。
隐白穴为足太阴脾经脉气所发,脾为统血之脏,灸法施术于其处有健脾统血之效,故而该穴乃历代医家治疗崩漏的常用经验效穴。
关元、气海、三阴交并用能调理肝、脾、肾三脏及冲任二脉,活血化瘀、补气摄血。
大椎、曲池凉血清热。太冲与大敦二穴相伍可清肝、凉血、止血、泻热。
血海调理血分,祛瘀而生新,与气海配伍可调一身之气血。
脾俞、足三里可培补中气、摄血制崩。
肾俞为肾脏精气汇聚之处,关元为元气之所在,又是足三阴与冲任之会。刺激二穴可滋补肾气、调理冲任。
神阙穴艾条温和灸可以调摄先天,培补后天,调理冲任,滋阴壮阳。
临床应嘱崩漏患者注意卧床休息,戒房事,忌生冷。可以食一些莲藕、红枣、瘦猪肉、山楂、八宝粥之类。对于绝经期妇女应做相应妇科检查以排除肿瘤。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都会听到很多老年人在谈论自己的身体时,最害怕的就是中风。因为中风后只能躺在床上,并且还说不出任何的话,吃喝拉撒都需要人照顾,这就给后代增加了很多负担,同时也让自己非常痛苦。于是能找到一些治疗中风的方法就非常有必要了,那么针灸治中风的效果好吗?下面的时间就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
中风已经是明显影响老年人的寿命和生活质量的重大疾病。中风和由之而伴发运动障碍等后遗症一直是医学界的难题。而针灸对于中风特别是运动障碍效果明显。
中风病的发病具有四高的特点:首先具有高发病率,据统计中风每年的发病率为719/10万左右。其次是高致残率,其致残率高达80%左右。还有具有高复发率特点,5年内的复发率大约在50%左右。最后中风还具有高死亡率和的特点。
导致中风的原因,也往往是由四高而产生的:中风往往由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和高血黏度而导致中风的产生。
中风大致可以分为三期。急性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针对不同期的中风病人采用不同的针灸可以取得更加明显的效果。
1,中风急性期的针灸治疗:一般从发病开始-15天。在这一期中病情变化较多。要加强观察,结合使用药物等。针灸治疗原则:平肝潜阳。穴位:百会、风池、曲池、 合谷、 足三里、太冲。方法:留针20分钟。单纯针刺。这期患者往往是在住院观察,只要生命指征稳定以及血压、血糖等相对稳定,即可以采用针灸治疗。大量的临床和实验证明,针灸越早介入,病人的预后越好。不必过度强调要病情完全稳定。
因为此期的患者大都是肝阳上亢,以上的穴位具有平肝潜阳的功效。能够很好调整患者状态和促进大脑的血供。
我们的临床观察百会、风池、足三里等穴位有很好的促进大脑的血液供应。并且我们的动物实验更进一步证明了这一些。
另外在中风急性期的患者最好少翻动身体,取这些穴位完全不用翻动患者。
,2,中风恢复期的针灸治疗:恢复期一般是指中风发病后15天-6个月。在这一期中,病人的体征开始恢复。但明显的功能障碍,如,运动障碍、情感障碍等均表现出来。而药物对这些障碍的功效很不明显。的使用有很大的局限,针灸有很好的效果。大量的报道和临床试验主要集中在这一期。教材中讲述的主要也是针对这一期的治疗.
此期的患者主要应用活血通经的治疗原则。
相信随着大家对上述内容的了解,广大朋友们对针灸治中风的效果心中也已经有了一个权衡。但我也想再多说一句,中风多发生在老年朋友身上,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保持他们心情的愉悦,并且也要避免导致中风的种种原因的出现。同时也要从我们繁忙的工作中抽出一些时间多关心和陪伴他们。
中药和针灸都是比较常见的治疗疾病的方法,其实要说哪种好,其实这一般是和病情以及医生是有很大关系的,比如有些医生比较擅长中药,但是有些医生比较擅长针灸,而且有些患者也比较害怕针灸,其实两者并没有以及固定的界限,最好是听从医生的安排,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
针灸前应该注意哪些要点
(1)不能在极度饥饿,疲劳,暴饮暴食后,精神恍惚萎靡的状态下来针灸;
(2)针灸时不要化妆,不要刮舌苔,不要喷香水,保证心情的愉悦舒缓,烦躁情况下应该静坐冷静,在心情平复之后,考虑当日是否进行针灸或者改日再来;
(3)针灸过程一般需要十几二十分钟左右,这个时候要保证自己体内尿液排空,以免针灸时尿急,或者被针到腹部部位时,出现膀胱刺激反应。
(4)针灸前应该有足够的心理准备,针灸只是处于养生目的或者医疗辅助,如果真相彻底治愈某类疾病,还需要经过专业医生的治疗才行,不要盲目信任针灸;
针灸后应该注意什么?
(1)针灸当天不要洗澡,不要吹冷风,要保证充分的休息,同时也不要让针灸部位接触污染物,避免感染的发生;(2)如果针灸后出现少量出血的情况,不要慌张是正常情况,用棉球对其轻轻按压片刻即可。
一、针灸的禁忌
1.禁灸部位:心脏虚里处、大血管处、皮薄肌少筋肉积聚部位、妊娠期妇女下腹部以及腰骶部、睾丸、乳头、阴部不可灸,颜面部不宜化脓灸,关节活动处不能瘢痕灸。
2.禁灸病症:无论外感或阴虚内热证,凡脉象数疾者禁灸;高热、抽搐或极度衰竭、形瘦骨弱者,亦不宜灸治。
二、针灸的注意事项
1.施术者应严肃认真、专心致志、精心操作。施灸前应对病人说明施灸要求,消除恐惧心理。若需瘢痕灸,必须先征得病人同意,应处理好灸疮,防止感染。
2.根据病人的体质和病证施灸,取穴要准,灸穴勿过多,热力应充足,火力宜均匀,切勿乱灸暴灸。
3.灸治中,出现晕灸者罕见。若一旦发生晕灸,则应按晕针处理方法而行急救。
4.施灸过程中,应防止艾火烧着衣物、被褥等。施灸完毕,必须将艾条或艾炷媳灭,以防发生火灾。对于昏迷、反应迟纯或局部感觉消失的病人,应注意勿灸过量,避免烧烫伤。
1 风热头痛
症状:发热恶风,口渴心烦,鼻塞头痛,喜凉畏热,舌苔薄黄,脉浮数。
针灸:主穴,风府、风池、外关、太阳。配穴,前头痛取上星、印堂。
2 风寒头痛
症状:发热恶寒,鼻塞流涕,无汗不渴,脊背酸痛,偏头痛、正头痛或后头痛,喜热畏寒,舌苔白滑,脉浮滑。
针灸:大椎、风府、列缺,后头痛配昆仑。
3 风湿头痛
症状:微热恶风,肢节酸痛,头痛身重,一身尽痛,遇风益甚,小便赤涩,舌苔腻,脉浮缓。
针灸:主穴,风府、大椎、丰隆、头维,配穴,三阴交、阴陵泉。
4 风火头痛
症状:发热恶风,目赤肿痛,卧寐不安,多惊多怒,头痛而晕,耳鸣口苦,舌绛苔黄,脉弦数。
针灸:主穴,风池、合谷、大敦、行间。配穴,偏头痛配侠溪、率谷;巅顶痛配通天、百会。
5 气虚头痛
症状:身热心烦,头痛恶寒,懒言厌食,倦怠少气,朝轻夜甚,自汗出,脉洪大。
针灸:主穴,气海、关元、足三里、百会。配穴,太白。
6 血虚头痛
症状:怔仲健忘,发热体倦,夜不能寐,头痛目涩,精神不振,面白唇淡,纳差,脉沉细。
针灸:主穴,心俞、膈俞、脾俞、足三里。配穴,气海。
7 肝肾阴虚
症状:头目眩晕,头部空痛,腰膝酸软,耳聋齿摇,遗精梦泄,潮热盗汗,咳呛颞红,脉象细数。
针灸:主穴,肝俞、肾俞、太溪、三阴交。配穴,攒竹、鱼腰。
8 痰厥头痛
症状:头眩眼花,头痛如裂,恶心烦闷,四肢厥冷,呕吐,舌苔滑腻,脉弦滑。
针灸:主穴,中脘、丰隆、头维、太阳。配穴,百会、阴陵泉。
头痛能针灸吗
1、头痛能针灸吗
头痛一般可以针灸主穴:百会、风池、太阳。肝阳上亢,头痛目眩,心烦易怒,夜寐不宁,面赤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可以针灸太冲、阳陵泉。头痛昏蒙,胸脘满闷,呕吐痰涎;舌苔白腻,脉滑,可以针灸头维、中脘、丰隆。
头痛且空,兼眩晕,腰痛酸软,神疲乏力,耳鸣少寐;舌红少苔,脉细无力可以针灸脑空、肾俞、悬钟、太溪。头痛绵绵,遇劳则甚;兼见心悸怔忡,神疲乏力,面色不华,食欲不振;舌淡苔白,脉细无力,针灸心俞、脾腧、足三里、三阴交。头痛经久不愈,痛处固定不移,痛如锥刺;舌紫黯或有瘀斑,脉细涩或细弦针灸合谷、三阴交、血海、委中。
2、头痛怎么引起
2.1、原发性头痛:包括偏头痛、紧张型头痛、丛集性头痛等;
2.2、继发性头痛:包括头颈部外伤、颅颈部血管性因素、颅内非血管性疾病、感染、药物戒断、精神性因素等多种原因所致的头痛;颅神经痛、中枢性和原发性面痛、以及其它其他颜面部结构病变所致头痛及其他类型头痛。
3、哪些疾病会引起头痛
常引发头痛的颅脑感染如脑膜炎、脑膜脑炎、脑炎、脑脓肿、颅内寄生虫感染(如囊虫、包虫)等。急性感染如流行性感冒、 肺炎等疾病。血管病变:蛛网膜下隙出血、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高血压脑病、脑供血不足、脑血管畸形等。占位性病变;颅脑肿瘤、颅内转移癌、炎性脱髓鞘假瘤等引起颅内压增高引发的头痛。占位性病变:颅脑肿瘤、颅内转移癌、炎性脱髓鞘假瘤等引起颅内压增高引发的头痛。月经期及绝经期头痛。神经症躯体化障碍及癔症性头痛。
头痛吃什么食物
1、土豆,喝酒引起的头痛完全可以通过吃土豆缓解。土豆钾元素含量比香蕉的更丰富,吃含钾的食品是可以缓解宿醉引起的头痛。
2、西瓜,脱水是头痛发作的主要原因。西瓜本身含充足的水量,同时还能为身体提供镁等重要矿物质元素,从而起到预防的头痛作用。此外,黄瓜、甜瓜、西红柿和莴苣等果蔬的含水量也较高。
3、全谷物吐司,碳水化合物吃得太少,大脑能量不充足,同样容易犯头痛。所以头痛患者可以考虑一些健康的碳水化合物,如全谷物面包、燕麦粥、水果和酸奶。
4、杏仁,杏仁里的镁元素能放松血管,预防头痛。想要增加镁的摄入量是可以吃一些腰果、糙米和豆荚、杏仁、杏脯、香蕉、鳄梨等食物。
5、芝麻,含有大量维生素e和镁元素,具有促循环、稳固雌激素水平,预防经期头痛的功效。
如何预防头痛
1、注意气侯的影响,风、燥、湿热、暴风雨,明亮耀眼的阳光,寒冷、雷声等气候变化均可诱发偏头痛发作,注意避风寒,保暖,不要暴晒淋雨,防止诱发致病。
2、注意睡眠,运动或过劳的影响,注意规律的睡眠,运动,加强工作计划性,条理性,注意劳逸结合,注意眼睛调节,保护对敏感病人来说是重要的预防措施。
3、注意室内通风,戒烟酒。
4、注意药物的影响,注意可诱发偏头痛药物。
5、食宜清淡,除米,面主食外,可多食青菜,水果类食物。可多食富有营养的食物,如母鸡,猪肉,猪肝,蛋类以及桂圆,莲子汤等。宜吃新鲜蔬菜,水果,绿豆汤,赤豆汤等。禁忌烟、酒和公鸡,螃蟹,虾等发物。
饮食养生
运动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