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病和养生

2022-01-19 │ 治病和养生 让你养生是为什么

关于养生、治病和长寿,简单这六句话,或让你受益匪浅

终生保健,终生康健;终生养生,终生康宁。从古至今,关于养生有很多脍炙人口的诗句或名言,每个人要想提升自己的生活质量,不能忽视养生。关于养生常识有哪些知识需要掌握呢?经过搜索和整理,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为大家呈现“关于养生、治病和长寿,简单这六句话,或让你受益匪浅”,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中医是我国从古流传下来的传统医学,时至今日依然是我国重要的医学治疗手段。普通百姓也时常会使用中医的方法保健养生和治病,以达到长寿的目的。现在大家都懂得防病胜于治病的道理,因此希望通过中医调理。但是,现今的养生信息良莠不齐,很容易对大众存在误导。对于现今存在的养生现象,一位给出了他的建议,一共有6句话。

1、养生要选择适合自己的

现在电视上有很多养生类节目,一些中老年人会按照节目中的养生专家所说的症状对号入座,以此得出自己的“诊断”。且不说有很多冒充的“养生专家”,真正的养生专家所说的内容没错,但其提出的建议不一定适合每个人。

况且,中医讲究望、闻、问、切,通过一套严谨的诊断程序才能断定患者的体质和病因,以此来对症用药。所以,中老年人群体通过观看养生节目就自行断定是不可取的,如果感到自身情况与节目中的养生专家所说的差不多,也先要去正规医院咨询医生之后,再选择适合的养生或治疗的药方。

2、养生有时要顺其自然

中医学的理论基础是阴阳五行,把人看成形、气、神的统一,这表达了中医讲究适时而动,顺应自然的理念。从古人流传下来的俗语就能看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就是反应了养生要顺其自然,人的生活习惯也要有一定的规律。生活规律即是养生的基础。

3、治病主要还是需要自我保重,医生不是万能的

部分人认为,平时生活可以肆意而为不需要保重自身,睡不着就熬夜、想减肥就节食,抽烟喝酒样样精通,身体出现问题了就想到找医生开药治疗。这种完全把健康交给医生的想法是完全不可取的。因此,平时就需要养成养生保健的想法和习惯,这其实并不难,只要饮食有时,作息有常就可以了。

4、养生主要先从自我调节开始,乱吃补品不可取

现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就开始购买许多的补品,希望以此达到延年益寿、身强体健的目的。其实,大多数人都搞错了这点,首先如果饮食不规律、经常不运动、作息混乱、有不良嗜好,无论再如何进补也是无用的。

并且,进补也分要分证型,针对每个人不同的体质选择不同的进补方,还有的人虚不受补,盲目进补反而会给身体造成负担。

5、不要自寻烦恼,保持愉快心情很重要

凡事看开,保持精神愉悦是非常重要的。《黄帝内经》中就有“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

6、不贪食,懂节制

现在很多肥胖患者大部分都是因为管不住嘴,而大多数的疾病都是因肥胖而起。都说“吃饭七分饱,健康活到老”。不要大鱼大肉,暴饮暴食。各种营养均衡摄入才可以预防疾病。

精选阅读

职场潜规则9句话让你升职加薪希望


牢记以下句型,并在适当时刻派上用场,加薪与升职必然离你不远。要是你以为单靠熟练的技能和辛勤的工作就能在职场上出人头地,那你就有点无知了。卓越的说话技巧,譬如讨好重要人物、避免麻烦事落到自己身上、处理棘手的事务等等,不仅能让你的工作生涯加倍轻松,更能让你名利双收。

牢记以下句型,并在适当时刻派上用场,加薪与升职必然离你不远。

1、上司传唤时责无旁贷句型:我马上处理。

冷静、迅速的做出这样的回答,会令上司直觉的认为你是名有效率、听话的好部属;相反,犹豫不决的态度只会惹得责任本就繁重的上司不快。夜里睡不好的时候,还可能迁怒到你头上呢!

2、以最婉约的方式传递坏消息句型:我们似乎碰到一些状况。

你刚刚才得知,一件非常重要的案子出了问题,如果立刻冲到上司的办公室里报告这个坏消息,就算不干你的事,也只会让上司质疑你处理危机的能力,弄不好还惹来一顿骂,把气出在你头上。

此时,你应该以不带情绪起伏的声调,从容不迫的说出本句型,千万别慌慌张张,也别使用问题或麻烦这一类的字眼;要让上司觉得事情并非无法解决,而我们听起来像是你将与上司站在同一阵线,并肩作战。

3、表现出团队精神句型:XX的主意真不错。

XX想出了一条连上司都赞赏的绝妙好计,你恨不得你的脑筋动得比人家快;与其拉长脸孔、暗自不爽,不如偷沾他的光。方法如下:趁着上司听得到的时刻说出本句型。

在这个人人都想争着出头的社会里,一个不妒嫉同事的部属,会让上司觉得此人本性纯良、富有团队精神,因而另眼看待。

4、说服同事帮忙句型:这个报告没有你不行啦!

有件棘手的工作,你无法独力完成,非得找个人帮忙不可;于是你找上了那个对这方面工作最拿手的同事。怎么开口才能让人家心甘情愿的助你一臂之力呢?

送高帽、灌迷汤,并保证他日必定回报;而那位好心人为了不负自己在这方面的名声,通常会答应你的请求。不过,将来有功劳的时候别忘了记上人家一笔。

5、巧妙闪避你不知道的事句型:让我再认真的想一想,三点以前给您答复好吗?

上司问了你某个与业务有关的问题,而你不知该如何做答,千万不可以说不知道。

本句型不仅暂时为你解危。也让上司认为你在这件事情上头很用心,一时之间竟不知该如何启齿。不过,事后可得做足功课,按时交出你的答复。

6、面对批评要表现冷静句型:谢谢你告诉我,我会仔细考虑你的建议。

自己苦心的成果却遭人修正或批评时,的确是一件令人苦恼的事。不需要将不满的情绪写在脸上,但是却应该让批评你工作成果的人知道,你已接收到他传递的信息。

不卑不亢的表现令你看起来更有自信、更值得人敬重,让人知道你并非一个刚愎自用、或是经不起挫折的人。

7、不着痕迹的减轻工作量句型:我了解这件事很重要。

不如当下就推辞。首先,强调你明白这件任务的重要性,然后请求上司的指示,为新任务与原有工作排出优先顺序不着痕迹的让上司知道你的工作量其实很重,若非你不可的话,有些事就得延后处理或转交他人。

8、恰如其分的讨好句型:我很想知道您对某件案子的看法。

许多时候,你与高层要人共处一室,而你不得不说点话以避免冷清尴尬的局面。不过,这也是一个让你能够赢得高层青睐的绝佳时机。但说些什么好呢?每天的例行公事,绝不适合在这个时候被搬出来讲,谈天气嘛,又根本不会让高层对你留下印象。

此时,最恰当的莫过于一个跟公司前景有关,而又发人深省的话题。问一个大老板关心又熟知的问题,但他滔滔不绝的诉说心得的时候,你不仅获益良多,也会让他对你的求知上进之心刮目相看。

9、承认疏失但不引起上司不满句型:是我一时失察,不过幸好。

犯错在所难免,但是你陈述过失的方式,却能影响上司心目中对你的看法。勇于承认自己的疏失非常重要,因为推卸责任只会让你看起来就像个讨人厌、软弱无能、不堪重用的人,不过这不表示你就得因此对每个人道歉,诀窍在于别让所有的矛头都指到自己身上,坦承却淡化你的过失,转移众人的焦点。

10月养生防病,记住这15句话就够了!


秋季是寒暑交替的季节,气温反复无常,体弱人群一时难以适应,疾病丛生。如果这段时间旧疾复发,或者增添新病,接下来的冬天就不好过了。

怎么做才能避免这些问题呢?其实,民间的 15 句俗语、谚语中就包含了入秋所有的养生、防病要诀。今天,就请各位专家给咱们大家详细解读~

秋天宜收不宜散

湖北省中医药大学教授姚世明说:这句谚语正好应了中医的“秋收冬藏”,“收”的关键是收敛肺气,润肺养肺,要少辛多酸。

建议

多吃一些甘寒汁多味酸的果蔬,如梨、柚子、柑橘等水果及萝卜、冬瓜、山药、莲藕等蔬菜,常吃冰糖炖梨、百合炖梨、银耳莲子汤、冰糖燕窝、冬瓜炖鸭等食物,能有效缓解咽干、咳嗽、皮肤粗糙、大便干结等“秋燥”症状。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国医堂医师胡爱萍说:春夏两季,人体阳气以外发为主;秋冬时节,要注意阳气的收与藏。

建议

秋季运动要以静为主,可打打太极、跳跳舞、散散步等。

早睡早起很有必要,要延长睡眠时间,建议在都市生活的人应该由以前的晚11点之前睡觉提前到晚10点以前。

太子参(一般煲汤用,用量为 3 克/人)是非常好的养阴食物。

吃了十月茄,饿死郎中爷

北京中医药大学养生室教授张湖德说:茄子营养丰富,但“饿死郎中爷”太夸张。

中医认为,茄子有清热、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等功效,可防治大便干结、痔疮出血等。

经常吃点茄子能增强毛细血管的弹性并减少老年斑生成,还能防血压升高、调节胆固醇。

秋瓜坏肚

中国科学院教授杨力说:到了秋季,人的脾胃多处于虚弱状态,如果吃过多的瓜果会加重对脾胃的损害。

建议

入秋后食用瓜类应适度,尤其是脾胃虚弱的人,建议大家秋季可多吃应季水果,如梨、鲜枣和葡萄等。

秋不食姜

广州市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陈群雄说:但是在临床中由于人的体质不同,是否能吃姜因人而异。

建议

阴虚、湿热体质的人应减少大量进食生姜等辛温发散之品;内热症的病人(如肝炎黄疸、肺热燥咳、口臭、痔疮出血)亦不宜大量食用生姜。

脾虚胃寒的人早上含片生姜,会觉得胸前暖暖的,很舒服,振奋脾胃之阳气以御寒保暖。

一般而言,睡前不建议吃大量的生姜,因为可能会刺激到肠胃,影响入睡从而不利于养人体之阴。

秋贴肉膘

军事医学科学院食品与营养系博士芮莉莉表示:“以肉贴膘”对于现代人来说不一定全适用。

建议

对于那些身体瘦弱、贫血、低血压、怕冷的人,推荐趁秋凉来临适当吃点牛羊肉。

至于已经有高血脂、脂肪肝的人和体重超标的人群,尽量以蔬菜、水果、粗粮等代替。

秋天补得好,一冬病不找

山东省济宁市中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高颖说:身体较胖、血脂高的人适当食用脂肪含量相对较少的鸭肉、鲫鱼、鲤鱼等;

身体虚弱、四肢无力的老人可每周食用一次乌鸡或土鸡炖汤,以补充体力;畏寒怕冷的老人可以适当食用羊肉。

新鲜水果和蔬菜要结合身体需要:如若存在视力问题,如老花眼、眼睛干涩等,多吃橙黄色的水果蔬菜,如胡萝卜、南瓜、芒果等;

若牙龈常出血,多食用猕猴桃、脆冬枣、大白菜等;

健康人群首选当地时令水果蔬菜,同时保证深色蔬菜占所有蔬菜的一半。

四季脾旺不受邪

张湖德说:夏季人们常进冷食,脾胃功能下降,因此,进补前要先调理脾胃,茯苓、芡实、山药、豆角、小米等都具有健脾益胃的功效。

《神农本草经》更把茯苓列为上品,称其“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因此药膳粥是此时调节脾胃最好的饮食。立秋后早晨喝茯苓碗粥,既可泻秋凉,又能防秋燥。

秋日登高望远

提倡秋季旅游,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登山望远。

张湖德说:老年人适合爬行一些山势平缓、海拔不高的小山,量力而行。有高血压、心脏病或骨关节炎、骨质严重疏松等基础病的老人,如果想登高,建议坐索道上山。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

吉林省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蛟河中医院中医师赵治国说:只有气温在 15~25℃ 时才适合秋冻,建议有类风湿、关节炎及年老体虚的北方老人需要及时关注温度变化并添衣保暖。

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未病中心李定文教授说:用生姜、艾叶、威灵仙、木瓜、杜仲、延胡索、牛膝、桑寄生、陈皮、川芎各 5 克,煮水泡脚,可温阳理气、祛风祛湿、活血化瘀。

秋风起兮百病生

张湖德说:秋天百病易生正是源于秋风起矣。因此,尤其是深秋接近立冬时,起风时及时躲避,出门前做好保暖,晚秋出门最好戴条围巾。

燥邪伤人,耗人津液

燥邪伤津,会出现皮肤干燥、口干鼻燥、两目干涩等症状。

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中医师成杰辉:多喝水是除“秋燥”解“秋乏”之良方。但只喝白开水让人索然无味,最佳方法是“朝盐水,晚蜜汤”。

早上喝点淡盐水(为防食盐过量,饮食中药扣除这部分盐),可以引火归元、降火利咽,晚上喝点蜜糖水,可以润燥养阴、滋养肺脏。这不仅补充水分,也是秋季养生、预防便秘、抗衰延年的饮食良方。

春困秋乏夏打盹

入秋后,炎夏造成的消耗一时未能完全补偿,不少人感到浑身疲软无力,疲惫倦怠,睡意连绵,这被称为“秋乏”。

辽宁省人民医院神经内四科主任何秋建议:调整生活起居;对于体质虚弱、年老多病者,一时“秋乏”不能解除,可适当服用补中益气丸、六君子丸、香砂养胃丸等中药,进行辅助治疗。

如果晚上能保证 7~8 小时的睡眠,白天还常打瞌睡,可能是某些疾病“作祟”,最好去医院排查脑血管病、心脏病、甲减等疾病。

秋风秋雨愁煞人

老年人、常年在室内工作的人以及平素对寒冷比较敏感的人,比一般人更易感染“秋愁”。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心理科医师倪开济建议:情绪不宜像夏天那样张扬,而应宁心安神,静心养气。多进行户外活动,或登高远足,或水中泛舟,或琴棋书画,或养花垂钓,或闻曲起舞。

15 句谚语、俗语,平时就是随便说说,没想到经过专家们一解释,还蕴含着这么多的防病养生的知识!

关于医学,关于看病,国之名医说过10句话,令人深思!


2017年9月,人民日报社人民网、健康时报社主办的首届国家名医高峰论坛上,产生了首届291位“国之名医”,在社会和业内引发广泛关注。

国之名医·特别致敬

国之名医·卓越建树

国之名医·优秀风范

国之名医·青年新锐

他们中有德高望重的两院院士

有大型三甲医院的优秀掌舵者

有国内各学科顶尖专家

在今年第二届国家名医盛典即将召开之际,我们选取8位首届国之名医在公开场合讲过的的10句话,谈看病,谈养生,“国之名医”们说真的太精辟了!

1有些病被过度医疗了

韩济生,中国科学院院士

首届国家名医高峰论坛(2017年度)——

“国之大医·特别致敬”获得者

什么是过度医疗呢?“过度医疗”说的是超过疾病实际需求的诊断和治疗行为,这其中包括过度检查和过度治疗。

我经常到医院里去,看到有些情况,举个例子:有了B超以后,甲状腺可以查出来有囊肿,这是非常多见的。可是老百姓就觉得会不会变癌,就要求切除。这个其实大多数都是不必要的。有一个医生一上午就开13个甲状腺的手术。做医生的都懂的,这不是必要的。一个半天做13个甲状腺手术这种,实际上是过度医疗。

用B超为成人检查甲状腺,在北京地区有70%以上机会可查出有一个或几个良性囊肿。大部分医生认为可以听其自然,保持每年体检,继续观察;如有恶化趋向,及时手术,这是才是医道常规。①

2“术后大补”是大误区

黎介寿,中国工程院院士

首届国家名医高峰论坛(2017年度)——

“国之大医·特别致敬”获得者

许多肠癌、胃癌等患者,在术后总喜欢大量进补,这其实存在一定误区。因为有些进补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能够被人体吸收,而有些则不能,有一个原则就是,所有营养物质必须均衡,必须全面。打个比方,人就像一个装备车间,所有的零件都必须齐全,食物中各种营养物质就相当于各种零件,有些零件不可缺少,但有的不是必要的,不可乱装。

一些开刀的住院患者喜欢喝甲鱼汤来“补身子”,这甲鱼汤是有用的,但其实只有一部分营养物质有用,而不能全面提供患者营养。“基本营养物质有八大类,都是人体所必需的,但不会完全存在某一种食物中。”所以营养的均衡,对患者显得尤为重要。②

3给人看病不是“修理机器”

陈灏珠,中国工程院院士

首届国家名医高峰论坛(2017年度)——

“国之大医·特别致敬”获得者

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再先进,也不能代替医生问病史、作检查,因为视、触、叩、听永远是诊断疾病、把握病情的客观依据。更重要的是,病人会在医生问病史、作检查的过程中感受到人性的温暖。

不少病人为了看专家门诊,往往要排上几个小时的队,好不容易坐到医生面前,医生却没说几句就低头做记录、开化验单子,有些甚至连看都不好好看病人一眼。只有在与病人的交谈和倾听中,才能站在病人的立场上换位思考,理解病人,进而真正帮他们解决问题。

所以我一再要求学生,要把患者当作与你一样有尊严的人。病人以及家属处于相对弱势的位置,内心特别渴望温暖。如果不给病人以人性的温暖,把病人视作等待修理的‘机器’,那即使有再丰富的医学知识,也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好医生。③

4医学是一门良心科学

葛均波,中国科学院院士

首届国家名医高峰论坛(2017年度)——

“国之名医·卓越建树”获得者

医学是一门科学,有太多未知,我们应该尊重科学规律,有的疾病能治,有的不能治,不能治的疾病我们要继续研究、努力攻克。

有一次,一位耄耋之年的冠心病患者从外地慕名找到我:“葛医生,请你给我做介入手术吧。”我详细了解了患者的病史后说:“在您血管里放个支架,对我来说只是15分钟的事情,但以您现在的情况,没必要做这个手术。”

患者不解地表示,我们当地的医生说我的病很严重,不放支架我就活不了了。我解释道:“您的心脏病属于稳定性病变,只要不干重体力活,不赶公交车,不会出问题的。以您现在的年龄,这两种情况都不会出现。而放置支架后需要长期服用抗血小板凝结的药物,有脑出血的风险,放置支架弊大于利。”

假如您是我的母亲,我不建议您做这个手术。正是这句“假如”,终于说动了患者和家属。

医学是良心的科学。良心就是听从内心道德的召唤,对医生而言就是敬畏生命、治病救人,没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良心就是你如果不全力去救治病人,就会睡不好,就会呼吸不畅,就会内心不安。若不为病人考虑,而以自己的利益为先,就不是真正的医生。⑦

5九十活不过,那是你的错

胡大一,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疾病研究所所长

首届国家名医高峰论坛(2017年度)——

“国之大医·特别致敬”获得者

九十活不过,那是你的错;不到九十九,轻易不要走。

活到90岁,听起来是件了不起的事情,中国人均寿命才73岁。问题的症结在于,我们不重视保健和预防。许多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预防大于治疗,生活中最靠谱的就是投资健康!

按照目前的生活水平和医疗条件,最正常的状态是70岁、80岁没有病,活到90岁也很健康。每个人都应该能健康活到100岁,这才是正常的生物规律。

2013年世界卫生组织发表报告称:健康生活方式可以减少80%的心脑血管病和2型糖尿病,50%的癌症,并使健康寿命平均延长10年。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当代人一半以上的死亡是可以避免的。④

6健康最好的方式是走路

几年前,我的健康一度也亮起了红灯,体重达到92公斤,腰围110厘米。一体检,他自己更是吓了一跳:空腹血糖处于临界值,餐后血糖升高;甘油三酯超标;B超还提示脂肪肝。而现在各项身体指标都正常了,诀窍是什么呢?就是合理膳食,坚持每天走上一万步,走掉一身病。

走路是运动的最好方式,不仅简单经济、而且是一种有氧运动。于运动,胡大一说,要记住“1、3、5、7”四个数字:

“1”:每天至少运动1次;

“3”:连续运动不少于30分钟;

“5”:每周确保运动5天;

“7”:运动时的适宜心率为170。

7名为“看病”,实则“看人”

凌锋,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

首届国家名医高峰论坛(2017年度)——

“国之名医·卓越建树”获得者

人体是一个整体,名为“看病”,实则“看人”。医生不能只关注某个肿瘤切没切干净,某个病灶有没有消除,而应整体考虑这个患者的身体情况。医生之所以被称为医“生”,而不是医“病”,就是在提醒我们,患者来到医院的目的是希望活着、健康地走出去,这一点是不可忽视的。我们在构建系统医学的研讨中提出了医生的三条戒律。⑤

第一条戒律:医生不能因治疗导致患者死亡,或因干预增加患者死亡的概率。原则上,任何对患者有可能造成潜在危害的治疗都是过度的;医生必须在维持生命稳态的基础上尽可能避免过度干预。

第二条戒律:医生必须学习和掌握有关疾病的各方面知识,尽可能用被认为是普遍有效的一切药物和手段治疗患者。除非它和第一条矛盾,存在过度干预可能。

第三条戒律:医生必须尽一切可能了解作为单独个体的患者,认识和了解医疗干预可导致的一切稳态变化,而不是用一个“标准人”来衡量。医生在面对患者时,所使用的治疗手段既应当包括医疗措施本身,还应该包括人文关怀,使治疗成为一门针对患者个人的艺术。除非它和第一、第二条矛盾。

8老百姓对医学的认识太落后了

霍勇,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主任

首届国家名医高峰论坛(2017年度)——

“国之名医·卓越建树”获得者

对于医学的认识,现在很多人走入了一个极大的误区,认为医院就是医生给来的病人看病,该手术就手术,该开药就开药。病看完了就走。那么医生的工作是不是这样就结束了呢?当然不是。医疗的目的应该是健康,而不仅仅是治病。

谈到医学的社会属性,我不得不说,现在老百姓对医学的认识真的是太落后了。他们对自身健康的意识甚至还不及一辆车,大家买辆车还知道跑多少公里得去做个保养,用多长时间该送去大修。可笑的是,我们从来也没有听说过,哪个人因为修理厂修不好自己的车就去找修车师傅算账的。可是面对自己的健康,往往不到“坏了”不知道去“修”。一旦“修”不好就跟医生、医院没完,甚至打医生杀医生。

如果我们总是只盯着疾病本身,看到血管窄了就放支架,看到长了瘤子就开刀切掉。这样的医学必定效率低下,不能解决老百姓的健康问题。离开了人文和社会的医学,一定不是好的医学。⑥

9现在的医学模式有大问题

我个人认为,在现今的状况下,现在的医学模式真有大问题。现在买任何产品都有保修期,唯独医学没有。交了钱我给你看病,离开医院什么都不管,再得病还得再交钱才给你看。

但客观来说,又不是医生想这样,也不是医院想这样,这是体系的问题。现在的医疗体制中,没有任何对病人治愈率、再入院率、再次入院时间间隔的考察,而这些本应该是医学的重要内容。

然而客观上又很难做到,拿我自己来说,我也很想做随访、做病人的二级预防,可是现在门诊都看不完,手术也做不完,谁来给我这个工作时间?而且医保并不对随访付费,那么谁又来给我的这一部分劳动支付报酬?国家不能总要求医务人员无私奉献吧!

不要期望医生能帮你做很多,不但帮你治病还帮你防病,很难,真的很难,因为这个体系就是这样。

现在政府和媒体一谈到预防,就要求专业医务人员发挥主力军作用。难道我们医生就不知道疾病预防的重要性吗?难道我们真的不懂疾病预防的知识不知道怎么跟病人沟通吗?我们当然懂,可是哪有时间跟病人讲?!⑥

10只治不防,越治越忙

曾强,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主委

首届国家名医高峰论坛(2017年度)——

“国之名医·卓越建树”获得者

传统的医疗健康都是以治病为核心,我们一直在倡导要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健康为中心。

欧美国家,特别是美国,前些年以代谢疾病包括肥胖、高血压的发病率居高不下。为此,他们就实行了全民健康计划,去年美国的心脑血管疾病已经出现拐点。通过健康体检、健康维护,生活方式的管理使民众健康已经得到了好处,这促进人们开始接受这个概念。

有那么一句话,“只治不防,越治越忙”。我们都知道,现在讲防病的医生越来越多,胡大一老师他在我们国家是放支架、放导管做得最棒的,但是他已经从不止十年前就开始强调健康教育、健康防预。为什么?他说我就是放支架怎么放也救不过来这么多冠心病患者,还不如说我多让大家不得冠心病。所以说这这就是为什么医学大家都在谈,应该从源头上开始堵,而不是到后面再开始治。

我们国家健康为中心的理念不够,两个原因,我看一个是整个医疗水平低,大家基本人口多,第二个还是理念。⑧

9~10月养生防病,记住这15句话就够了!送给所有朋友~


秋季是寒暑交替的季节,气温反复无常,体弱人群一时难以适应,疾病丛生。如果这段时间旧疾复发,或者增添新病,接下来的冬天就不好过了。

怎么做才能避免这些问题呢?其实,民间的 15 句俗语、谚语中就包含了入秋所有的养生、防病要诀。今天,就请各位专家给咱们大家详细解读~

秋天宜收不宜散

湖北省中医药大学教授姚世明说:这句谚语正好应了中医的“秋收冬藏”,“收”的关键是收敛肺气,润肺养肺,要少辛多酸。

建议

多吃一些甘寒汁多味酸的果蔬,如梨、柚子、柑橘等水果及萝卜、冬瓜、山药、莲藕等蔬菜,常吃冰糖炖梨、百合炖梨、银耳莲子汤、冰糖燕窝、冬瓜炖鸭等食物,能有效缓解咽干、咳嗽、皮肤粗糙、大便干结等“秋燥”症状。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国医堂医师胡爱萍说:春夏两季,人体阳气以外发为主;秋冬时节,要注意阳气的收与藏。

建议

秋季运动要以静为主,可打打太极、跳跳舞、散散步等。

早睡早起很有必要,要延长睡眠时间,建议在都市生活的人应该由以前的晚11点之前睡觉提前到晚10点以前。

太子参(一般煲汤用,用量为 3 克/人)是非常好的养阴食物。

吃了十月茄,饿死郎中爷

北京中医药大学养生室教授张湖德说:茄子营养丰富,但“饿死郎中爷”太夸张。

中医认为,茄子有清热、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等功效,可防治大便干结、痔疮出血等。

经常吃点茄子能增强毛细血管的弹性并减少老年斑生成,还能防血压升高、调节胆固醇。

秋瓜坏肚

中国科学院教授杨力说:到了秋季,人的脾胃多处于虚弱状态,如果吃过多的瓜果会加重对脾胃的损害。

建议

入秋后食用瓜类应适度,尤其是脾胃虚弱的人,建议大家秋季可多吃应季水果,如梨、鲜枣和葡萄等。

秋不食姜

广州市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陈群雄说:但是在临床中由于人的体质不同,是否能吃姜因人而异。

建议

阴虚、湿热体质的人应减少大量进食生姜等辛温发散之品;内热症的病人(如肝炎黄疸、肺热燥咳、口臭、痔疮出血)亦不宜大量食用生姜。

脾虚胃寒的人早上含片生姜,会觉得胸前暖暖的,很舒服,振奋脾胃之阳气以御寒保暖。

一般而言,睡前不建议吃大量的生姜,因为可能会刺激到肠胃,影响入睡从而不利于养人体之阴。

秋贴肉膘

军事医学科学院食品与营养系博士芮莉莉表示:“以肉贴膘”对于现代人来说不一定全适用。

建议

对于那些身体瘦弱、贫血、低血压、怕冷的人,推荐趁秋凉来临适当吃点牛羊肉。

至于已经有高血脂、脂肪肝的人和体重超标的人群,尽量以蔬菜、水果、粗粮等代替。

秋天补得好,一冬病不找

山东省济宁市中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高颖说:身体较胖、血脂高的人适当食用脂肪含量相对较少的鸭肉、鲫鱼、鲤鱼等;

身体虚弱、四肢无力的老人可每周食用一次乌鸡或土鸡炖汤,以补充体力;畏寒怕冷的老人可以适当食用羊肉。

新鲜水果和蔬菜要结合身体需要:如若存在视力问题,如老花眼、眼睛干涩等,多吃橙黄色的水果蔬菜,如胡萝卜、南瓜、芒果等;

若牙龈常出血,多食用猕猴桃、脆冬枣、大白菜等;

健康人群首选当地时令水果蔬菜,同时保证深色蔬菜占所有蔬菜的一半。

四季脾旺不受邪

张湖德说:夏季人们常进冷食,脾胃功能下降,因此,进补前要先调理脾胃,茯苓、芡实、山药、豆角、小米等都具有健脾益胃的功效。

《神农本草经》更把茯苓列为上品,称其“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因此药膳粥是此时调节脾胃最好的饮食。立秋后早晨喝茯苓碗粥,既可泻秋凉,又能防秋燥。

秋日登高望远

提倡秋季旅游,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登山望远。

张湖德说:老年人适合爬行一些山势平缓、海拔不高的小山,量力而行。有高血压、心脏病或骨关节炎、骨质严重疏松等基础病的老人,如果想登高,建议坐索道上山。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

吉林省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蛟河中医院中医师赵治国说:只有气温在 15~25℃ 时才适合秋冻,建议有类风湿、关节炎及年老体虚的北方老人需要及时关注温度变化并添衣保暖。

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未病中心李定文教授说:用生姜、艾叶、威灵仙、木瓜、杜仲、延胡索、牛膝、桑寄生、陈皮、川芎各 5 克,煮水泡脚,可温阳理气、祛风祛湿、活血化瘀。

秋风起兮百病生

张湖德说:秋天百病易生正是源于秋风起矣。因此,尤其是深秋接近立冬时,起风时及时躲避,出门前做好保暖,晚秋出门最好戴条围巾。

「健康」9~10月养生防病,记住这15句话就够了!送给所有朋友~


秋季是寒暑交替的季节,气温反复无常,体弱人群一时难以适应,疾病丛生。如果这段时间旧疾复发,或者增添新病,接下来的冬天就不好过了。

怎么做才能避免这些问题呢?其实,民间的15句俗语、谚语中就包含了入秋所有的养生、防病要诀。今天,就请各位专家给咱们大家详细解读~

秋天宜收不宜散

湖北省中医药大学教授姚世明说:这句谚语正好应了中医的“秋收冬藏”,“收”的关键是收敛肺气,润肺养肺,要少辛多酸。

建议

多吃一些甘寒汁多味酸的果蔬,如梨、柚子、柑橘等水果及萝卜、冬瓜、山药、莲藕等蔬菜,常吃冰糖炖梨、百合炖梨、银耳莲子汤、冰糖燕窝、冬瓜炖鸭等食物,能有效缓解咽干、咳嗽、皮肤粗糙、大便干结等“秋燥”症状。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国医堂医师胡爱萍说:春夏两季,人体阳气以外发为主;秋冬时节,要注意阳气的收与藏。

建议

秋季运动要以静为主,可打打太极、跳跳舞、散散步等。

早睡早起很有必要,要延长睡眠时间,建议在都市生活的人应该由以前的晚11点之前睡觉提前到晚10点以前。

太子参(一般煲汤用,用量为3克/人)是非常好的养阴食物。

吃了十月茄,饿死郎中爷

北京中医药大学养生室教授张湖德说:茄子营养丰富,但“饿死郎中爷”太夸张。

中医认为,茄子有清热、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等功效,可防治大便干结、痔疮出血等。

经常吃点茄子能增强毛细血管的弹性并减少老年斑生成,还能防血压升高、调节胆固醇。

秋瓜坏肚

中国科学院教授杨力说:到了秋季,人的脾胃多处于虚弱状态,如果吃过多的瓜果会加重对脾胃的损害。

建议

入秋后食用瓜类应适度,尤其是脾胃虚弱的人,建议大家秋季可多吃应季水果,如梨、鲜枣和葡萄等。

秋不食姜

广州市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陈群雄说:但是在临床中由于人的体质不同,是否能吃姜因人而异。

建议

阴虚、湿热体质的人应减少大量进食生姜等辛温发散之品;内热症的病人(如肝炎黄疸、肺热燥咳、口臭、痔疮出血)亦不宜大量食用生姜。

脾虚胃寒的人早上含片生姜,会觉得胸前暖暖的,很舒服,振奋脾胃之阳气以御寒保暖。

一般而言,睡前不建议吃大量的生姜,因为可能会刺激到肠胃,影响入睡从而不利于养人体之阴。

秋贴肉膘

军事医学科学院食品与营养系博士芮莉莉表示:“以肉贴膘”对于现代人来说不一定全适用。

建议

对于那些身体瘦弱、贫血、低血压、怕冷的人,推荐趁秋凉来临适当吃点牛羊肉。

至于已经有高血脂、脂肪肝的人和体重超标的人群,尽量以蔬菜、水果、粗粮等代替。

秋天补得好,一冬病不找

山东省济宁市中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高颖说:身体较胖、血脂高的人适当食用脂肪含量相对较少的鸭肉、鲫鱼、鲤鱼等;

身体虚弱、四肢无力的老人可每周食用一次乌鸡或土鸡炖汤,以补充体力;畏寒怕冷的老人可以适当食用羊肉。

新鲜水果和蔬菜要结合身体需要:如若存在视力问题,如老花眼、眼睛干涩等,多吃橙黄色的水果蔬菜,如胡萝卜、南瓜、芒果等;

若牙龈常出血,多食用猕猴桃、脆冬枣、大白菜等;

健康人群首选当地时令水果蔬菜,同时保证深色蔬菜占所有蔬菜的一半。

四季脾旺不受邪

张湖德说:夏季人们常进冷食,脾胃功能下降,因此,进补前要先调理脾胃,茯苓、芡实、山药、豆角、小米等都具有健脾益胃的功效。

《神农本草经》更把茯苓列为上品,称其“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因此药膳粥是此时调节脾胃最好的饮食。立秋后早晨喝茯苓碗粥,既可泻秋凉,又能防秋燥。

秋日登高望远

提倡秋季旅游,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登山望远。

张湖德说:老年人适合爬行一些山势平缓、海拔不高的小山,量力而行。有高血压、心脏病或骨关节炎、骨质严重疏松等基础病的老人,如果想登高,建议坐索道上山。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

吉林省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蛟河中医院中医师赵治国说:只有气温在 15~25℃ 时才适合秋冻,建议有类风湿、关节炎及年老体虚的北方老人需要及时关注温度变化并添衣保暖。

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未病中心李定文教授说:用生姜、艾叶、威灵仙、木瓜、杜仲、延胡索、牛膝、桑寄生、陈皮、川芎各 5 克,煮水泡脚,可温阳理气、祛风祛湿、活血化瘀。

秋风起兮百病生

张湖德说:秋天百病易生正是源于秋风起矣。因此,尤其是深秋接近立冬时,起风时及时躲避,出门前做好保暖,晚秋出门最好戴条围巾。

燥邪伤人,耗人津液

燥邪伤津,会出现皮肤干燥、口干鼻燥、两目干涩等症状。

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中医师成杰辉:多喝水是除“秋燥”解“秋乏”之良方。但只喝白开水让人索然无味,最佳方法是“朝盐水,晚蜜汤”。

早上喝点淡盐水(为防食盐过量,饮食中药扣除这部分盐),可以引火归元、降火利咽,晚上喝点蜜糖水,可以润燥养阴、滋养肺脏。这不仅补充水分,也是秋季养生、预防便秘、抗衰延年的饮食良方。

春困秋乏夏打盹

入秋后,炎夏造成的消耗一时未能完全补偿,不少人感到浑身疲软无力,疲惫倦怠,睡意连绵,这被称为“秋乏”。

辽宁省人民医院神经内四科主任何秋建议:调整生活起居;对于体质虚弱、年老多病者,一时“秋乏”不能解除,可适当服用补中益气丸、六君子丸、香砂养胃丸等中药,进行辅助治疗。

如果晚上能保证 7~8 小时的睡眠,白天还常打瞌睡,可能是某些疾病“作祟”,最好去医院排查脑血管病、心脏病、甲减等疾病。

秋风秋雨愁煞人

老年人、常年在室内工作的人以及平素对寒冷比较敏感的人,比一般人更易感染“秋愁”。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心理科医师倪开济建议:情绪不宜像夏天那样张扬,而应宁心安神,静心养气。多进行户外活动,或登高远足,或水中泛舟,或琴棋书画,或养花垂钓,或闻曲起舞。

15 句谚语、俗语,平时就是随便说说,没想到经过专家们一解释,还蕴含着这么多的防病养生的知识!

畅谈君提醒大家,这15句话一定要牢记,也发给亲友,提醒他们哦~

女性想要维持完美的身材就需要记住这3句话!


同性之间的眼光评价总是更加的苛刻,女性之间更是如此,尤其是在身材的比较方面更甚。不仅如此,女性对于身材的完美要求不会随着外界的赞美而停止,这个过程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前进的,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各个方面会顺应自然界的发展而出现各种问题,女性想要维持完美的身材就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所以,即使在外界看来,身材再好的女性永远在讲减肥,但她们口中的减肥不是简单的减体重,而是让自己的线条变得更完美。

第一,对于体重偏胖的人们来说,最重要是先把体内的脂肪含量减下来。

让别人先从外表上看到人的体重出现下降的趋势。像这种情况下的减肥,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节食加运动,因为过度肥胖的主要来源就是暴饮暴食加上懒惰导致的。所以,人们首先要控制食物的摄取,保证每天只吃五分饱,随着情况的推进,慢慢地变成过午不食,当然还需要搭配适当的运动。

第二,对于体重很正常的人们来说,最重要的有效方式就是运动。

因为这些人在平常的饮食习惯上已经有了自己的习惯,不会出现过度肥胖的情况,就不要轻易的破坏它,以此来维持身体营养平衡,为运动提供基础。同时,这类人的运动量要加大,只有这样才能够慢慢将身体中松弛的肉变得紧致,如果想要快速练就完美的马甲线,就需要加大运动量。

第三,不同情况的人们运动的方式也不一样。

比较肥胖的人们可以要通过跑步、游泳的有氧方式进行,这样可以快速减少体重,还可以搭配一些瑜伽动作来舒展自己,不要把身上的肥肉变成肌肉。体重正常的人们主要就是通过瑜伽动作来调整自己的形态,这需要有专业的老师进行指导,才能够在运动的过程中不受伤,尤其是空中瑜伽锻炼身体更为明显,也更需要老师的指导。

其实,通过健康的饮食和运动是最有效的减肥方式,也是一组黄金搭档,而且通过这种方式减肥成功的人们不会轻易的反弹,也会对自己的生活习惯进行调整,以一种更加健康的方式生活。

欢迎您阅读养生路上的2023养生常识频道《关于养生、治病和长寿,简单这六句话,或让你受益匪浅》一文,希望我们精心撰写的养生内容能获得您的喜欢,同时我们也准备了丰富的“治病和养生”专题供您欣赏!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