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话养生

2022-01-26 │ 中医话养生 中医运动话养生

中医话夏季养生

“寡欲以清心,寡染以清身,寡言以清口。”那些健康而长寿的人,他们在养生方面都有自己的心得。健康离不开养生,积极的心理离不开养生。关于四季养生,我们该如何去看待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中医话夏季养生”,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夏三月,从立夏到立秋前,包括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六个节气。夏季自然界阳气旺盛,烈日炎炎,雨水充足,阳极阴生,万物成实。正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说,“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人在气交之中,故亦应之。夏季人体阳气旺盛,心气长旺,所以,夏季养生要注意养护阳气,着眼于一个“长”字。夏季是阳气最盛的季节,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此时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气血运行亦相应地旺盛起来,活跃于机体表面。夏天的特点是燥热,因此,清热润燥是夏季养生的关键。

起居调养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夏三月……夜卧早起,无厌于日。”夏季人们应晚睡以适应阴气的不足,早起以顺应阳气的充盛,清晨多到室外参加一些活动,以增强体质,适应夏长之气。

夏季气候的特点是昼长夜短,气温高、汗液排泄较多,阳气易损,使人感觉疲劳。夏季的高温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稳定,使人的神经反射变得迟钝,胃纳不佳,精神委靡不振,严重者可出现中暑昏迷。高温还会增加神经的兴奋性,使人烦躁不安、头痛、头昏和失眠。温度高,湿度大,气压低,使汗液不易排出和散发,也会让人感到烦躁和疲倦。加上夏天昼长夜短,晚上闷热,睡眠质量不佳,这样,自然影响人的身体。民谚说的“人到夏至边,走路要人牵”,生动地反映出人们这时的生理状态。因此,夏季起居要注意防暑降温,保持宁静的心境,做到“心静自然凉”。由于夏季夜间睡眠时间较短,所以最好保证一定的午睡时间,使大脑和身体放松,有利于下午的工作学习,也是预防中暑的良好措施。

现在,人们的防暑降温条件大大改善,有风扇、空调之类,但夏日高温而汗出较多,腠理开泄,易致风寒湿邪侵袭。若过分贪凉,使虚邪贼风侵袭,极易引起手足麻木、半身不遂、面瘫等中经络疾病。

酷暑盛夏,每天洗一次温水澡,是很好的防暑降温措施。不仅能洗掉汗水、污垢,使皮肤清爽,消暑防病,而且能够锻炼身体。因为温水冲洗时水压及机械按摩作用,可使神经系统兴奋性降低,扩张体表血管,加快血液循环,改善肌肤和组织的营养,降低肌肉张力,消除疲劳,改善睡眠,增强抵抗力。没有条件洗温水澡时,可用毛巾蘸温水擦浴全身。在衣着方面,由于夏日天热多汗,衣衫要薄一些,并且勤洗勤换,久穿湿衣、汗衣可刺激皮肤而引起多种疾病。

饮食调养

夏季气候炎热,暑热当令,心火易于亢盛,心火过旺则克肺金,所以饮食上宜用清心泻火消暑之物,如西瓜、绿豆、赤小豆、苦瓜之类。暑热天气下,人体出汗较多,可适当用些冷饮,补充水分,帮助体内散发热量,清热解暑。但切忌贪凉而暴食冷饮、生冷瓜果等,否则会使脾胃功能受到影响,甚至酿生疾病。老年人、小儿体质较弱,对于过热过冷刺激反应较大,更不可过贪冷饮之类。

夏季气候炎热,人体气血趋于体表,形成阳气在外,阴气内伏的状况,同时夏季胃酸分泌减少,脾胃的消化功能减弱,若暑热挟湿则更易伤及脾胃,致脾胃运化失司,升降失常,出现胸闷、纳呆、肢体困倦乏力、精神委靡、大便稀塘等症状。因此夏季饮食又以清淡、少油腻、易消化为原则,也可适当选择具有辛辣香气的食物,以开胃助消化,增强脾胃的纳运功能。

夏季,致病微生物极易繁殖,食物易被污染而腐败、变质。这个季节是胃肠疾病多发、高发的时期,因此要讲究饮食卫生,谨防“病从口人”。对于剩饭剩菜要回锅加热,经常使用的炊具、餐具、茶具等要及时消毒,妥善保管。

运动锻炼

暑热使人体汗出较多,易耗气伤阴,若长时间在日光下活动可能引起中暑。所以夏季运动时要避开炽热烈日,并注意加强防护。最好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时进行室外运动锻炼。宜选择运动量适中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做广播操、练气功等,不可过度疲劳。患有心脏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甲亢、肥胖病的病人尤其不宜在烈日下或高温环境中进行锻炼。运动时的衣服宜松软、宽大、浅淡、穿脱方便。运动后出汗较多时,可适当饮些凉开水,切勿用冷水冲头洗澡,以免招致感冒,或引起风湿痹痛。

本文撰稿系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风湿骨病科主任 王福林

来源: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

扩展阅读

立秋话养生


风俗:秋字由禾与火字组成,是禾谷成熟的意思。立秋,禾谷开始成熟。谚云:“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死牛。”民间则有立秋时占卜天气凉热的风俗。

起居立秋是进入秋季的初始。《管子》中记载:“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立秋时,天气仍然很热,但是已没有夏天的温度高,秋天的气候特点为干燥。按照中医理论,立秋后肺功能开始处于旺盛时期。在这个节气,要注意内心平和宁静,保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即使遇到伤感的事,也应主动予以排解,以避肃杀之气,同时还应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起居应早卧早起。早睡可调养人体中的阳气,早起则可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敛太过。立秋后的早晨是锻炼身体的最佳时间,此时不冷不热,气温宜人,天高气爽,使人精神爽快。

饮食《素问脏气法时论》说:“肺主秋……肺收敛,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可见酸味收敛肺气,辛味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量少吃葱、姜等辛味,适当多食酸味果蔬。秋时肺金当令,肺金太旺则克肝木,故《金匮要略》又有秋不食肺之说。秋季燥气当令,易伤津液,故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宜。《饮膳正要》说:“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禁寒饮。”更有主张入秋宜食生地粥,以滋阴润燥者。总之,秋季时节,可适当食用芝麻、粳米、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

冬季中医话养肾


祖国传统医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源,有藏精主水、主骨生髓之功能,所以肾气充盈,则精力充沛,筋骨强健,步履轻快,神思敏捷,肾气亏损则阳气虚弱,腰膝酸软,易感风寒,生疾病等。冬季肾脏机能正常,可调节肌体适应严冬的变化,否则,会使新陈代谢失调而引发疾病。所以,冬季注意对肾脏的保养是十分重要的。

肾虚病症有阴虚、阳虚之分,对人体各个脏腑起滋补、润泽作用的称之为肾阴;对各个脏腑活动起温煦、推动作用的称之为肾阳。补肾应当针对肾阴、肾阳虚衰的不同,采用对症的相应方法进行。肾阴虚者,常见有肺热、咽燥、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舌苔偏红等症状,可选用海参、枸杞、甲鱼、银耳等进行滋补,肾阳虚者,常见有肢体畏寒、精神萎靡、腰酸耳鸣、舌淡、体胖等症状,则应选择羊肉、鹿茸、补骨脂、肉苁蓉、肉桂、益智仁等补之。

中医学认为,肢体的功能活动,包括关节、筋骨等组织的运动,皆由肝肾所支配,故有“肾主骨,骨为肾之余”的说法,善于养生的人,在冬季更要坚持体育锻炼,以取得养筋健肾、舒筋活络、畅通气脉、增强自身抵抗力之功效,从而达到强肾健体目的。散步、慢跑、打球、做操、练拳舞剑等,都是适合冬季锻炼的项目。冬季锻炼还要注意保暖,特别是年老体弱者,锻炼出汗停止运动时,一定要及时穿上衣服,有条件者换去汗湿的内衣,以防感冒。

坚持按摩可祛乏护肾,按摩可采用以下方法:

①搓擦腰眼:两手搓热后紧按腰部,用力搓30次。“腰为肾之府”搓擦腰眼可疏通筋脉,增强肾脏功能。

②揉按丹田:两手搓热,在腹部丹田处按摩30-50次。丹田乃人之真气、真精凝聚之所,为人体生命之本。此法常用之,可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人体的抵抗力,从而达到强肾固本目的,有利于延年益寿。

立冬时节话养生


立冬时节话养生

1、立冬时节养生要早睡早起

俗话说:“早睡早起身体好”,这句话在冬天更为适用。立冬以后,白天的时间越来越短,夜晚的时间越来越长,根据冬天这个特点,早睡早起是非常有利于冬天的养生的。其实,冬季养生最重要的就是保证充足的睡眠,因为充足的睡眠能够帮助我们有效的恢复精力,放松身体。

2、立冬时节养生要做饭时少放盐

很多朋友吃东西偏口重,在做饭时喜欢多放一些盐,增强食欲。但是,在冬天我们是不宜多吃盐的,因为冬天的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引起呼吸道感染,如果我们平常吃的饭菜中也含有很多盐的话,就更容易诱发呼吸道的炎症。

3、立冬时节养生要注意多吃水果

水果中一般会含有丰富的维生素,不仅对我们的皮肤非常好,让我们的皮肤滋润,而且还有助于促进新陈代谢,增强细胞活力。因此冬季多吃水果是非常有益的。比如柚子,有助于预防糖尿病;橙子,可以促进消化,保护心肺健康;枣,具有健脾胃的功效。

4、立冬时节养生要多点水

冬天由于寒冷,排汗减少了,所以一些不爱喝水的朋友们更不喜欢饮水了,喝水的次数也减少了,好像根本就感觉不到渴一样。这样是不可以的。虽然我们身体排汗少了但是维持身体各部分器官的细胞依然在正常工作,依然需要水分,所以我们不能觉得不渴就不用喝水,那样是不对的。每天最少要保持喝2000毫升的水,注意要喝温水哦,这样才能更好的保护身体。

5、立冬时节养生要出点汗

冬天动植物都开始了冬眠,它们就不用活动了,但是我们不一样,即使是冬天也要在天气暖和的时候适当的活动活动筋骨,这样才能强身健体。也不至于待出毛病来,锻炼要得当,不要做一些过于猛烈的动作,要动静结合,适宜就好。

立冬养生吃什么食物

1、立冬养生吃红薯

红薯系粮食中营养较为丰富的食品。由于红薯能供给人体大量的黏液蛋白、糖、维生素A和维生素C,因此具有补虚乏、益气力,健脾胃、强肾阴以及和胃、暖胃、益肺等功效。因此,常吃红薯能防止肝脏和肾脏中结缔组织萎缩,防止胶原病的发生。

2、立冬养生吃萝卜

萝卜含有较多的水分、维生素C,一定量的钙、祖国医学认为,萝卜性凉味辛甘,入肺、胃二经,可消积滞、化痰热、下气贯中、解毒,用于食积胀满、小便不利等症。可见萝卜对调理脾胃作用非小,所以有“冬季萝卜赛人参”之说,对冬季常见的消化不良、风热型感冒、扁桃体炎、咳喘多痰、咽喉痛等疾病也有辅助治疗作用。

3、立冬养生吃包心菜

包心菜其维生素C和钙含量非常丰富。包心菜还含有较多的微量元素钼和锰,是人体制造酶、激素等活性物质所必不可少的原料。它能促进人体物质代谢,十分有利于儿童生长发育。其多量维生素C能增强肌体抗癌能力。

立冬养生喝什么汤

1、当归生地羊肉汤

材料:当归15克、生地10克(中药店有售),羊肉500克,生姜6片。

做法:中药稍浸泡;羊肉洗净,切块,置加了姜葱、绍酒的沸水中稍滚片刻,再洗净。一起与生姜下瓦煲,加入清水2500毫升(约10碗量),武火滚沸后改文火煲约2小时,下盐便可。

功效:羊肉有益气补虚、补肾壮阳、生肌健力、抵御风寒的功效。当归干姜羊肉汤对血虚有寒而引起的腹中冷痛等有疗效。

2、参麦甲鱼汤

材料:甲鱼1只(1000克)。人参3克,麦门冬6克。葱、姜、料酒、盐、胡椒粉、鸡汤。

做法:宰杀甲鱼,洗净,置沸水中煮15分钟取出,顺裙边剖开盖,撕下甲鱼盖上粗皮,去头及内脏,洗净,切成小块。人参、麦门冬洗净,切成薄片。把甲鱼块、人参片、麦门冬片同放大碗内,加葱、姜、胡椒粉、料酒及鸡清汤,盖上剖下的甲鱼壳,上笼蒸1小时,去葱、姜即可。

功效:补气润肺,养阴生津。

惊蛰春分话养生



惊蛰
惊蛰是24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在每年的3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为惊蛰,这时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桃花红、李花白、鸟儿高飞。
惊蛰节气阳气渐升,气候日趋暖和,但由于北方冷空气仍较强,气候变化较大,且早晚与中午的温差很大,冷暖变幻无常,因而春捂仍然是很重要,不宜过早脱去御寒的衣物。所谓上薄下厚,长生之术,就是顺应了阴阳的这种变化,下厚以护阴,上薄可发阳。
此时天气明显变暖,不但各种动物开始活动,细菌、病毒也开始生长繁殖,各种传染病开始流行。因此,人们要注意气象台对强冷空气活动的预报,当心冷暖变化,预防感冒、流感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春天属肝病高发季节,应注意养肝、保肝。
春季气候比较千燥,很容易使人口千舌燥、外感咳嗽。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生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另外,咳嗽患者还可食用莲子、批把、罗汉果等食物缓解病痛。饮食宜清淡,油腻的食物最好不要吃,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葱蒜、胡椒也应少吃。另外,春天肝气旺易伤脾,所以惊蛰季节要少吃酸,多吃大枣、山药等甜食以养脾,可做成大枣粥、山药粥等。
冬季带给我们的除了寒冷还有僵硬,身体各器官如内脏、肌肉的功能都处于较低水平,骨骼和韧带更是僵硬得很,忽然弯腰、扭腰、跳绳都很容易造成损伤。因此,为了预防肌肉和骨骼遭受到损伤,从事剧烈的运动前,热身运动更是少不了。
春分
春分,每年3月21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0℃时为春分。此时是一年四季中阴阳平衡、昼夜均等、寒温各半的时期,气温升到0℃以上,春飞桃杏开,蝶舞蜜蜂来,农忙开始,小麦进入返青阶段。
春分养生原则为春分风不小,要防痛深扰。一要平抑肝阳;二要健脾益气;三要育肾养阴。从立春到清明前后是草木生长萌芽期,人体血液处于旺盛时期,激素水平也处于相对高峰期,此时易发生非感染性疾病,如高血压,血压波动大、过敏性疾病等。因此,在保健养生方面要保持饮食、起居、寒热规律平等,阴阳平衡。
春分时节的饮食调养,应当根据自已的实际情况选择能够保持机体功能协调平衡的膳食,在烹调鱼、虾、蟹等寒性食物时,应佐以葱、姜、酒、醋类温性调料,以防止菜肴性寒偏凉,食后有损脾胃而引起肚腹不舒之弊;在食用韭菜、大蒜、木瓜等助阳类莱肴时常配以蛋类滋阴之品,以达到阴阳互补之目的。春分本是阴阳平衡的时期,但阳虚之体,阳弱不能与阴平衡,于是阳虚的本质更易显现出来,常发生五更泻,就是五谷不化的腹泄。因此,春分前后可常喝干姜炖汤。
初春时节风多、风大,易感冒流涕,应多到户外锻练身体,增强免疫力,常用温性调料防感冒。因春天风大,风木克脾土,所以,大风天应少到户外受风,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理中丸。
春分前后也要注意调解情志,保持轻松愉快,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在起居方面要坚持适当锻炼、定时睡眠和用餐,有目的地进行调养,方可达到养生的最佳效果。

端午佳节话养生


食艾糕:艾蒿有着特殊的清香,是一味常用中药材。我国最早的医书《五十二病方》中记载,艾叶味苦辛,性温,归肝、脾、肾经,具有清热解毒、除湿止痒等作用。至今还有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的谚语。新鲜艾叶做成的艾叶糕对祛除暑热、健脾利湿非常有好处。端午时节空气潮湿,而艾叶的芳香清新,能祛除毒气,除污浊,净化空气。民间有悬艾人,戴艾虎,饮艾酒,食艾糕,熏艾叶的民俗。

佩香囊:小孩多将香囊佩带于胸前,而成人多系于腰间。传统香囊常用配方是:苍术、川芎、香白芷、菖蒲、山奈、甘松、灵香草、冰片等。现代科学研究证明苍术等中药的挥发性成分能有效杀灭空气中悬浮的病原微生物,香囊中的药物散发出来的芳香气味能够刺激鼻黏膜,使鼻黏膜上的抗体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的含量提高,SIgA具有较强的杀死病毒的能力,小孩鼻黏膜上SIgA的含量较低,因此最适合佩挂。对流行性感冒、白喉、水痘等传染病均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挂摆菖蒲: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可见,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

蒜水沐浴:一些地区在端午节有用大蒜衣泡水用来洗脸洗澡的习惯,取大蒜子外层的薄衣,在端午节的前夜将其浸泡在井水里,并加少量雄黄,浸泡所得的水供节日当天沐浴用。据说端午节用大蒜衣泡水沐浴可以预防盛夏季节身体长痱子,并有祛斑除痘的作用。

此外,端午节常用的中草药还有菖蒲、青蒿、香茅、柚叶等,一起用水煎后当茶饮用,或者泡酒饮用,都有很好的保健疗效,可以预防疾病。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