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你养生是为什么

2022-01-27 │ 让你养生是为什么 为什么养生

为什么你会得各种疾病

“心静乾坤大,心安理数明,只有理性的清静才能大智大慧,大彻大悟。”相信关于养生的道理,很多人并不陌生,只有作好了平日的养生,生活才能更加幸福!怎样才能实现科学的中医养生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编辑了“为什么你会得各种疾病”,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我想在谈健康之前,了解一下疾病产生的原因是很有必要的。只有知道了为什么会生病,才能进一步去了解怎么能不生病、少生病,也就是针对原因想办法,这是追求健康的第一步,也是知识普及的第一步。

古代医书浩如烟海,是中国各项传统文化中现存书籍最多的一项。古代中医和现代中医对疾病产生的原因都有过非常系统的论述,当然也是有个发展的过程,从不完善到完善,并逐渐的补充使之不断地得到完备。

自古以来,中医认为,疾病产生的原因有内因、外因和不内外因之说。

比如最早的时候,中医认为疾病与鬼、食物和蛊(鼓音)有关。蛊也就是指被迷惑之症。

后来《黄帝内经》认为,疾病或生于阴,或生于阳,与阴阳平衡有关,又与饮食无节,起居无常,喜怒无常有关,这里面就涉及到生活规律和情绪的因素了,如果调整不好,就会引起阴阳失衡,人就会得病。

总结了古人的经验,结合现代疾病谱的特点,我认为人生病的主要原因有以下5个主要因素

1、体内正气不足,致使邪气有机可乘。

《内经》说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意思是说,只要人体正气充沛,致病的邪气就不能伤害到你。所以正气强盛与否是是否生病的根本原因。健康的第一步是要顾护正气,我们谈论的所有关于养生的方法,也应该是围绕着如何强壮正气,不要损伤正气展开的。

也许有的朋友不服气 现在生活条件这么好,还有人正气不足?当然有!中医认为有一个规律就是 战争时期,人们多实证,和平时期,人们多虚证。也就是说,太平日子过得久了,人们的体质反而会出现亏虚。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人没有了颠沛流离的被迫运动之后,生活安逸,大鱼大肉,热量摄入过盛,消耗减少,肌肉锻炼减少,这样体内的内火、痰饮就会积聚,造成外表很壮盛很胖,其实是虚弱的情况。用西医的话说,这是酸性体质,也是各种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癌症高发的原因。

2、情志不遂。

情绪总是被压抑,无法排解就会导致气血不畅通,阴阳失衡。请问各位,如果说你今天感觉特别轻松,没有烦心事,没有压力,万事不发愁的,有吗?恐怕只是极少数吧,人们如果经常处于一种紧张压抑的生活状态中,很容易造成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逆乱而产生各种疾病,器质性的、功能性的都有可能,所以情志不遂是很重要的致病因素。

3、饮食不规律。

现代人暴饮暴食者有之,胡吃海塞者有之,嗜食偏好,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毫无节制的更是大有人在,所以脾胃受到损伤就不奇怪了,脾胃是后天的根本,如果脾胃受损,那人还能健康么?或者说还能长久的健康吗?可想而知,疾病就会不请自到的。

精彩推荐 中医名家 冬季5症状 这样来解决

4、缺乏运动。

现代人们多舒适啊,出门有车,再远点火车,不行还有飞机,又快又省力。但是却恰恰忘记了双腿和双脚是用来干什么的!现代人忙啊,宝贵的时间都用来工作了还干不完这么多的活儿,哪儿还有时间去运动呢?运动是我们身体天生的优势,四肢,肌肉,脏腑,都离不开运动,经常规律的运动才不至于使我们机体的功能退化,才能保持骨骼、韧带和肌肉的健康,才不至于才50出头就腰酸背痛腿抽筋。举个简单的例子,咀嚼是我们最常做的运动,但是现在很多人喜欢吃软软的蛋糕、冰激凌、果冻啊等等食物,这些食物是不需要咀嚼的,但实际上,咀嚼不但是消化的第一步,充分咀嚼可以让我们的食物消化的更完全,而且咀嚼还可以锻炼脸部的肌肉,使脸部肌肉线条变得优美,保持它的弹性。咀嚼还有一个好处,恐怕是很多人都没有想到的,那就是咀嚼可以维持我们眼球周围肌肉的弹性,而从预防晶状体变形,也就是说预防我们得近视或者远视。你看,这个小小的运动对我们都那么重要,可见整个机体的运动是非常重要的。

5、药物滥用。

药害将成为中国未来的一大危害。这绝不是危言耸听!我想有从事医学或者药学工作的朋友一定会深有同感。现在抗生素的滥用,激素滥用,尤其是对孩子们来说,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这样滥用的后果我想在未来的30年到40年之间肯定会显现出来。动不动就大把大把的吃药,动不动就输液,这绝不是好习惯。是药三分毒,大把吃药,那么你就恰恰忽略了人体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那就是自愈功能。无论中医还是西医,都承认人体有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但是这种自愈必须有饮食营养的保证,生活习惯的改善等等条件来帮助才能够达到。

作为中医医生,我认为现在的医学,尤其是中医,分科越来越细,这样做究竟是否有利于中医自身的发展呢?恐怕还有待探讨。但就患者就医来说,就带来很多问题。很多人身体不舒服,到了医院就像无头苍蝇到处乱转,花了很多钱却治不好病,甚至有的连病因都没查清。所以,我想奉劝大家一句话 把健康的希望完全寄托给医生,这样做是软弱的,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

真正的健康必须源于自我对身体的认识,对本性的觉悟,和付诸于实践的改变,这才是获得健康的根本途径。

ys630.COm精选阅读

为什么会得痔疮


我国目前多数医家认为,痔疮发生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 解剖学原因 ◇

人在站立或坐位时,肛门直肠位于下部,由于重力和脏器的压迫,静脉向上回流颇受阻碍。直肠静脉及其分支缺乏静脉瓣,血液不易回流,容易瘀积。其血管排列特殊,在不同高度穿过肌层,容易受粪块压迫,影响血液回流。静脉又经过黏膜下层的疏松组织,周围缺乏支架固定,容易扩张屈曲。

◇ 遗传关系 ◇

静脉壁先天性薄弱,抗力减低,不能耐受血管内压力,因而逐渐扩张。

◇ 职业关系 ◇

人久站或久坐,长期负重远行,影响静脉回流,使盆腔内血流缓慢和腹内脏器充血,引起痔静脉过度充盈,静脉壁张力下降,血管容易瘀血扩张 ......

为什么会得带下病


为什么会得带下病

1、为什么会得带下病

1.1、湿热(毒)因摄生不洁,或久居阴湿之地,或因手术损伤,以致湿热、病菌入侵带脉,发为带下。有肝经湿热下注,或因热毒蕴腐,损伤血络,导致带下赤白。

1.2、脾虚:饮食不节,劳倦过度,牌运失健,湿浊下注,伤及任、带二脉而为带下病。

1.3、肾虚:素体肾气不足或房劳多产,封藏失职;亦有肾阴偏虚,相火偏旺,灼伤血络,任带失因而带下赤白者。

2、带下病有什么症状

2.1、带有阴道壁和阴道分泌物的浓稠液体。在成熟期或月经前后,怀孕期间可增加白带,且有白色无气味,这是一种生理现象。当发生阴道,宫颈或内生殖器损害时,白带的数量显着增加,颜色,质量和气味异常。中医妇科综合症的诊治主要是黄带,白带,繁琐的红带等,其中黄带下的大部分颜色都是湿热的。与红色往往有关的活血化瘀的治疗,并降低生理和生理现象以及病理疾病。

2.2、如果白带的数量少,质量很差,这是一种没有治疗的生理现象;如果有很多白色,这是一个病理特征,必须予以治疗。阴道分泌物最常见的形式是阴道炎。阴道炎有很多种类。最好再次检查药物。

3、带下病的危害

3.1、白带出现异常容易引发各种女性妇科疾病,一般来说带下病和宫颈糜烂、阴道炎、盆腔炎等疾病息息相关,是很多女性身体健康出现异常的信号。所以当出现带下病时应该及时检查治疗,切勿耽误病情。

3.2、轻度的白带异常对女性的健康和生活并不会带来多大的影响,但如果一直拖着不及时治疗,导致病情加重,则可能会引起不孕的严重后果。

3.3、白带量多且有异味,如果女性的身体同时出现不适的症状,也会影响夫妻生活。如果长期无法进行同房,也会影响夫妻的感情和家庭的和谐,所以一定要积极治疗和面对,早日痊愈。

带下病吃什么好

1、马蹄:马蹄含有蛋白质、膳食纤维、胡萝卜素等营养成分,可补肾健脾、益气生津,适合脾肾虚弱型的带下病患者食用。

2、莲藕:莲藕生吃清热生津,煮熟了吃能益气补脾,对脾虚型及湿热型的带下病患者有较好的食疗功效。

3、芡实:芡实性平、味甘,具有温补脾阳、固肾止带的功效,可调理白带过多、淋漓不断等症。

4、绿豆:绿豆性凉、味甘,有利水、清热、解毒等功效,常食之对缓解带下病有一定的作用。

5、核桃:核桃仁有补肾固精、润肠通便的功效,可用于辅助治疗肾虚腰痛、白带清冷、量多等症。

6、薏米:薏米性凉,味甘,具有清热利湿、健脾止泻的功效,适合湿热型的带下病患者食用。

7、土茯苓:土茯苓具有清热解毒、通利关节的功效,可用于辅助治疗带下病引起的湿热淋浊、带下腥臭黄稠等症。

8、蜂蜜:蜂蜜有抗菌消炎,促进组织再生的功效,对人体内的链球菌、葡萄球菌等细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可用于带下病。

带下病食谱

1、温热型:

白果豆腐煎:白果10个(去心),豆腐100克,炖熟服食。

三仁汤:白果仁10个,薏苡仁50克,冬瓜仁50克,水煎,取汤半碗,每天1料。

藕汁鸡冠花汤:藕汁半碗,鸡冠花30克,水煎,调红糖服,每日服2次。

2、脾虚型:

鱼鳔炖猪蹄:鱼鳔20克,猪蹄1只,共放砂锅内,加适量的水,慢火炖烂调味食,每日1次。

鸡肉白果煎:鸡肉200克(切块),白果10克,党参30克,白术10克,淮山30克,茯苓15克,黄芪30克,煮汤,去药渣,饮汤食肉。每日1料。

胡椒鸡蛋:胡椒7粒,鸡蛋1枚,先将胡椒炒焦,研成末。再将鸡蛋捅一小孔,把胡椒末填人蛋内,用厚纸将孔封固,置于火上煮熟,去壳吃,每日2次。

3、肾虚型:

附桂鸡蛋汤:肉桂5克,附子10克,鸡蛋1枚。将肉桂、附子水煎后,去渣,打人鸡蛋,熟后食蛋饮汁,每日2次。

莲子芡实粥:莲子(去心)100克,芡实100克,鲜荷叶50克,糯米50克,煮粥,熟后加砂糖适量调食,每天1料。

为什么会得白血病


导读:为什么会得白血病?大多数人一听到白血病就会变色,认为是绝症很难医治。那么为什么会得白血病?下面一起来看看诱发白血病的原因,希望给患者以及家属带来帮助。

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恶性克隆性疾病。克隆性白血病细胞因为增殖失控、分化障碍、凋亡受阻等机制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组织中大量增殖累积,并浸润其他组织和器官,同时正常造血受抑制。临床可见不同程度的贫血、出血、感染发热以及肝、脾、淋巴结肿大和骨骼疼痛。据报道,我国各地区白血病的发病率在各种肿瘤中占第六位。

为什么会得白血病

1、病毒感染

RNA肿瘤病毒在鼠、猫、鸡和牛等动物的致白血病作用已经肯定,这类病毒所致的白血病多属于T细胞型。近年从成人T细胞白血病和淋巴瘤患者分离出人类T细胞白血病病毒(HTLV),它是一种C型逆转录病毒。在日本人T细胞白血病病人的血清中也发现抗HTLV结构蛋白的抗体。但目前尚未发现此类病毒与小儿白血病的明确关系。

2、放射因素

有确实证据可以肯定各种电离辐射条件可以引起人类白血病。白血病的发生取决于人体吸收辐射的剂量,整个身体或部分躯体受到中等剂量或大剂量辐射后都可诱发白血病。然而,小剂量的辐射能否引起白血病,仍不确定。日本广岛、长崎爆炸原子弹后,受严重辐射地区白血病的发病率是未受辐射地区的17~30倍。爆炸后3年,白血病的发病率逐年高,5~7年时达到高峰。至21年后其发病率才恢复到接近于整个日本的水平。放射线工作者,放射线物质经常接触者白血病发病率明显增加。接受放射线诊断和治疗可导致白血病发生率增加。

3、化学要素

一些化学物质有致白血病的作用。如接触苯及其衍生物的人群白血病发生率高于一般人群。亚硝胺类物质,保泰松及其衍生物、氯霉素等诱发白血病的报告也可见到,但还缺乏统计资料。某些抗肿瘤的细胞毒药物如氮芥、环磷酰胺、甲基苄肼、Vp16、VM26等,都公认有致白血病的作用。

4、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也是导致急性白血病的常见因素之一,家族性白血病占白血病的7有的遗传疾病和免疫缺陷征患者易发生白血病,其它如范尼克贫血、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共济失调以及骨发育不全等遗传缺陷者也有发生白血病的报道。

那么为什么得白血病的都是儿童?儿童得白血病的原因,下面一起来了解下。

儿童得白血病的原因

儿童是白血病的高发人群,我国15岁以下小儿每年白血病发病估计有15000例左右。其发病原因迄今尚不十分明了,但以下因素在白血病发病中有重要作用:

1、放射线可以诱发本病

无论在动物或人身上均已证实,一次大量地或多次少量地接触放射线均可致病。1945年日本广岛、长崎原子弹爆炸地区,18个月后白血病发生率开始增加,其后30年间白血病发生率明显增加。50年代前,由于防护措施不完善,放射科医生罹患白血病者也时有发生。由于小儿对放射线更为敏感,因此应避免小儿过多地接触放射线。

2、化学物质的危害

许多化学物质对造血系统有害,有的可以诱发白血病,其中较重要的是苯和它的衍生物,如油漆、汽油、染发剂(含苯胺)等。国内调查报告指出,约90%的小儿白血病患者家中近期都曾经装修过,推测装修材料中的有害物质(甲醛、油漆中的苯乙烯和部分大理石地面的辐射等)是致病的罪魁祸首。孕妇处于这种环境中不仅影响自己,而且影响到腹中胎儿,成为出生后患病的诱因。此外,某些药物如氯霉素、保泰松和治癌药品(烷化剂等)也可诱发白血病。

3、病毒也可致病

动物实验研究表明,白血病可由致癌RAN病毒引起,近来又发现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可引起人类白血病。一般病毒感染只有在某些危险的催化因素如放射线、化学品的多次接触、机体免疫功能降低以及患者的年龄等的作用下才能致病。

4、遗传因素

急性白血病中约80%有染色体异常。小儿时期某些先天畸形和遗传性疾病的白血病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儿童的发病率。

儿童白血病的发生可能包括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的共同作用,家长们完全可通过尽量避免暴露于某些因素而预防小儿白血病的发生。避免儿童患白血病的方法,下面一起来看看。

避免儿童患白血病的方法

1、避免过多地接触放射线

婴幼儿及孕妇对放射线较敏感,易受伤害,孕期过多的放射线,胎儿的白血病发病率较高。不过偶尔的、医疗上的x线检查,剂量较小,基本上不会对身体造成影响。高压电源或其它设备也是重要的病因之一,您的住处最好距高压线和大功率的发射台有适当距离。

2、避免滥用药物

氯霉素、保泰松、某些抗病毒药物、某些抗肿瘤药物及免疫抑制剂等,必须有医生指导,切勿长期使用或滥用。

3、避免接触致癌物质

如酚、氯苯、硝基苯、香料、药品、农药、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塑料、染料等。在家庭装修过程中,应尽量选用环保产品,减少住处中有毒化学物质的污染,入住前尽可能通风。

4、防治感染

不能忽视简单的感冒,应尽量到医院就诊,而不是随意用一些药物。

5、合理膳食

多吃天然食物及经过卫生检验的正规生产食品,如:新鲜蔬菜、水果等。研究证实草莓、猕猴桃、葡萄、苹果等都是良好的抗癌水果。避免吃反季节、环境污染重区的食品。

6、加强孕期查体及遗传病筛查

白血病本身不是遗传性疾病,但有些遗传性疾病有染色体的异常,如21-三体综合征、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等的白血病发病率明显增高。

7、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人体中经常会有细胞发生癌变,但是因为机体免疫系统的监测功能,可以清除这些癌变细胞,而不会患上肿瘤。但是如果有免疫功能缺陷或者免疫功能低下,恶性肿瘤发病率就会明显提高。

家长如发现孩子有贫血、浑身无力、脸煞白、不明原因的发热、出血等症状,要立即带孩子到医院的血液专科进行检查。

为什么会得肠胃炎


肠胃炎是比较常见的症状,引起肠胃炎的原因比较多,最常见的就是细菌病毒感染,尤其是在夏天的时候,肠胃炎的发病率是比较高的,这是因为夏天的时候食物变质的可能性是最大的,除了细菌病毒感染的原因以外,寄生虫,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也是造成肠胃炎的重要的原因,如果不注意及时的进行治疗,危害还是很大的。

为什么会得肠胃炎

1.细菌:可能引起胃肠炎的细菌包括创伤弧菌弯曲菌沙门氏菌等等。

2.病毒:尽管人体对病毒的抵抗力很好但多种的病毒仍可以引发肠胃炎如轮状病毒诺沃克病毒星状病毒等等特别是诺沃克病毒任何季节在成人和儿童中均可致病而且可以通过粪便-口传染水源污染传染容易引起严重腹泻尤其在公共卫生不发达的国家或地区更容易暴发。

3.寄生虫:比较少见由肠道寄生虫引起肠胃炎也不易传播但该病症可引起慢性病或引起其他病变2006年在中国各地均有发现由于生食螺肉(福寿螺东风螺)而传染于人体的广州管圆线虫就可能引起肠胃炎并引起更严重的病变。

4.食物中毒:是更为模糊的病因可由细菌毒素或病毒感染引起。

5.坏习惯:不良的生活习惯造成的胃肠粘膜损伤等均会引起,而很多人遇到疾病会滥用氨苄、头孢等抗生素,这些抗生素会直接刺激肠道,也会引起肠胃炎。

急性肠胃炎的预防方法

1.注意饮食、水源、食品的卫生。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生吃瓜果蔬菜要洗烫,水果以削皮吃为好,不喝生水。食具要卫生,生熟食分开存放。

2.蔬菜应妥善保存:保持新鲜,防止腐烂,不吃腐烂的蔬菜。食物应彻底清洗,调理及贮存场所、器具、容器均应保持清洁。

3.保持心情舒畅,多参加愉悦身心的活动,以利于缓解紧张情绪。

4.搞好环境卫生。要经常打扫室内卫生,要经常消毒,消灭蚊子、苍蝇等传播媒介,减少食物污染。

5.食品在食用前进行高温杀菌是一种可靠的方法,一般肉类食品煮沸后15分钟可杀灭普通致病细菌。

为什么会得膀胱活动症


很多人对膀胱过度活动症不是特别的了解,这是一种以尿急为主要症状的症候群,经常会导致患者出现尿频的现象,会引起夜尿增多的症状,同时容易出现尿失禁,这对于这类人群来说危害是比较大的,会明显的影响平时的生活和社交活动,引起膀胱活动症的原因是比较多的,比如说逼尿肌不稳定,膀胱感觉过敏等等。

为什么会得膀胱活动症

1.逼尿肌不稳定由非神经源性因素所致,储尿期逼尿肌异常收缩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2.膀胱感觉过敏在较小的膀胱容量时即出现排尿欲。3.尿道及盆底肌功能异常。4.其他原因如精神行为异常,激素代谢失调等。

得膀胱活动症怎么办

药物治疗:

在膀胱过度活动症的药物治疗方面,吴芃教授表示,M受体拮抗剂,例如索利那辛,是多项国内外指南推荐的一线治疗药物,可起到松弛膀胱的作用。“此类药物可通过阻止逼尿肌自主收缩来防止膀胱痉挛,抑制异常的排尿冲动,从而使膀胱能否存留更多的尿液,这样可以不再需要那么频繁地跑卫生间,还会减少意外漏尿。”

手术治疗:

对于一部分经过行为治疗和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还有第三线的治疗方式,即采用手术治疗。膀胱起搏器就是给控制膀胱的骶神经一个电刺激,使原本紊乱的神经信号能够恢复正常,让逼尿肌和盆底肌肉在正常的神经信号协调下工作。人们才会该排尿的时候排尿,该停的时候就能停。

行为治疗:

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较肥胖BMI值较高的人,要注意减轻体重;注意水及饮料的摄入:每天喝6-8杯水或饮料,避免一次性摄入大量的水,戒掉酒及所有含有咖啡因的食物和饮料,尽量在白天摄入大部分水,临近夜晚时不再饮水;调整饮食,避免摄取刺激膀胱的食物及饮料,如咖啡、茶、巧克力以及某些药物等等。

为什么会得中耳炎


中耳炎对于我们常人来说可能并不熟悉,虽然中耳炎这种疾病对于我们来说是比较常见的,但是一般人对于中耳炎是没有什么了解的。那么,人体为什么会得中耳炎呢?对此相信大部分人其实是不知道的。中耳炎对于常人来说都是会发生的,而且不同的年龄段的人也都是有可能患上中耳炎的,这也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

中耳炎是我们人体常见的一种耳科疾病,通常患病的人各个人群都是有的,但是以儿童居多,这其中还是有很多的原因的,至于具体的原因,一般人又都是不了解的。中耳炎对于患者的影响还是挺大的。那么,下面就来具体说说患上中耳炎的一些常见的原因。

病因

1.急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由咽鼓管途径感染。感冒后咽部、鼻部的炎症向咽鼓管蔓延,咽鼓管咽口及管腔黏膜出现充血、肿胀,纤毛运动发生障碍,引起中耳炎。常见的致病菌主要是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

2.鼻涕中含有大量的病毒和细菌,如果两侧鼻孔都捏住用力擤,则压力迫使鼻涕向鼻后孔挤出,到达咽鼓管,引发中耳炎。

3.游泳时应避免将水咽入口中,以免水通过鼻咽部而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外伤所致的鼓膜穿孔,禁止滴任何水样液体,以免影响创口的愈合。可用消毒棉球堵塞外耳道,以免感染诱发中耳炎。

4.如果婴幼儿仰卧位吃奶,由于幼儿的咽鼓管比较平直,且管腔较短,内径较宽,奶汁可经咽鼓管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

5.吸烟包括吸二手烟,也会引起中耳炎。吸烟可引起全身性的动脉硬化,尤其是香烟中的尼古丁进入血液,使小血管痉挛,血液黏度增加,给内耳供应血液的微动脉发生硬化,造成内耳供血不足,严重影响听力。

6.长时间用耳机听摇滚类的大分贝的音乐,如果时间较长的话,也容易引起慢性中耳炎。

以上介绍的七点也就是关于人们得上中耳炎的最常见的几种原因,所以通过上面文章的详细介绍,大家现在应该也就了解到了为什么会得中耳炎这个问题了。知道了人们会患中耳炎的原因之后,我们日后就可以根据这些原因来预防中耳炎的感染了,这对于我们常人来说还是很有好处的。

为什么会得皮肤癌


导读:为什么会得皮肤癌?皮肤癌是一种常见的皮肤性疾病,好发于身体暴露部位,如头、面、颈、手背等部位。为什么会得皮肤癌?下面一起来看看引发皮肤癌的原因。

为什么会得皮肤癌

1、日常曝晒与紫外线照射

有足够的证据证明紫外线的照射、人体黑色素的防护与免疫系统功的相互作用导致了皮肤癌的发生。在日光中测定人体皮肤,皮肤接受紫外线量最大的部位是头部、面部、颈后、手部,鳞状细胞癌几乎全部发生于这些部位。

2、化学致癌物质

研究发现经常接触砷化物、焦油和沥青的工人容易发生皮肤癌。化学物质致癌可分为两个时期,即开始期与助长期。开始期至所引致结果与暴露于特殊物质或致癌物质的限度密切相关,其进行不可逆转,细胞改变与遗传有关。助长期需要反复暴露于接触物,与间隔时间有关,若很长时间不予暴露仍可逆转,不发生癌肿。开始期与助长期的间隔时间十分重要,可出现两种结果,即形成或不形成皮肤癌。

3、电离辐射

长期从事放射工作忽视防护措施而导致辐射性皮肤干燥症的基础上发生的皮肤癌,从事接触X线或热辐射工作的人,应搞好劳动保护。近年来由于放射仪器设备的改进和放射技术的进步,特别是加强了各项防护措施,职业性皮肤癌基本上已经绝迹。但某些接受放射治疗的患者,经过若干年后,在放射野内发生皮肤癌的病例仍可遇见。

4、慢性刺激与炎症

恶性皮肤肿瘤可以发生与发展在瘢痕慢性溃疡、形成瘘管、窦道的部位、有些亚洲人群中嗜好咀嚼烟草或槟榔,故口腔或口唇部位易发生鳞状细胞癌。积极治疗皮肤慢性病症,如溃疡、炎症、烧伤疤痕、日光性角化病、脂溢性角化症、皮肤白斑等。

5、其他因素

免疫抑制阶段,患者免疫系统功能低下,可发生皮肤癌,如应用免疫抑制剂能促成皮肤癌的发生。病毒致癌物质,许多病毒在动物宿主中能引起癌变,在人类中的很多人乳头瘤病毒的亚型可诱发皮肤癌。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预防皮肤癌的发生呢?预防皮肤癌的方法,一起来看看。

预防皮肤癌的方法

1、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应尽量避免长期接触有害的化学物品,如沥青、焦油、砷化物、苯并芘等,这些化学物质都有较强的致癌性。对于因工作需要,必须长期接触有害化学品的工人,尤其要有良好的劳动保护。

2、自觉保护好我们的生活环境,不要随意点燃轮胎、沥青、塑料、电线皮等物质。

3、防止长时间的皮肤暴晒。医学家发现紫外线照射可诱发皮肤癌,长期工作在阳光下的农民、渔民、野外工作者较室内工作者发生皮肤癌的几率要大很多。所以在户外工作、游玩时可涂些防晒霜之类的物品。

4、注意电离辐射,这主要是针对放射工作者而言。

5、积极治疗原发病。患有光化性角化病、着色性干皮病等癌前病变者,应尽早进行治疗,争取将皮肤癌扼杀于萌芽之时。

6、加强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中医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7、涂防晒霜。最好把裸露在外的皮肤一律涂上防晒霜。防晒化妆品一般通过吸收或反射紫外线的方法达到防晒目的。防晒品一般都标有防晒系数(SpF),系数越高,效果越好。平时选用SpF15的防晒产品即可。

8、衣服遮挡。即使是阴天,70%的紫外线还是会投射到地面上,紫外线会穿透皮肤表层破坏深层的皮肤细胞,引发癌细胞的生长。所以白天在户外走动,应戴帽子、穿长袖衣服等等。

9、饮食防范。维生素C和E能帮助抵抗日晒。另外,茶叶中含有一种叫多酚的抗癌物质,能抑制自由基的活性。因此,喝茶也可以预防皮肤癌。

虽然黄种人得皮肤癌的几率较低,但也要注意疾病防治。一旦患上皮肤癌,要及早治疗。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