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养生三坚持

2022-07-09 │ 秋季养生三坚持 肾结石五吃三不吃

养生专家:睡前坚持“三做三不做”,秋冬少生病,来年更健康

千保健,万保健,心理平衡是关键。千养生,万养生,心理平衡是“真经”。养生已经成为一个热度越来越高的话题,养生不应只是延年益寿的投机,而应从年轻开始。关于养生常识,我们该如何去看待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经过搜集和处理,为您提供养生专家:睡前坚持“三做三不做”,秋冬少生病,来年更健康,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大家知道我们一生中,花最多时间做的事是啥吗?

估计很多人都能猜到,没错,是睡觉!

人的一生中,大概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是在睡眠中度过的~

良好的睡眠,可以调节生理机能、维持神经系统的平衡,是生命中重要的一环。而且,有规律、高质量的睡眠,还有利于增强体质、少生病。

而睡不好、睡不香,会让人头昏脑胀、全身无力,影响第二天的健康、工作和学习。

由此可见,良好的睡眠相当重要,而想要获得好的睡眠,必须要注意“睡前三宜三忌”~

睡觉前,记得做这3件事

1、睡前散步

《紫岩隐书·养生》有论:“入睡时行,绕室千步,始就枕……盖则神劳,劳则思息,动极而求静。”

所以,大家饭后不妨去散散步,不仅有助于消食还能助眠。

2、睡前足浴

现在天气逐渐转凉,又到了泡脚的季节啦~

老话说得好“睡前烫烫脚,胜服安眠药”。

睡前用温水洗脚15~20分钟,使脚部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使人易入睡乡。

但是,足部有外伤、感染,或是糖尿病足患者,千万不要泡脚,以免造成感染,加重病情。

3、睡前刷牙

《金丹全书》云:“凡一日饮食之毒,积于齿缝,当于夜晚刷洗,则垢污自去。齿目不坏,故云晨漱不如夜漱,此善于养齿者。”

用大白话说,经过一天咀嚼,很多食物残渣会藏在牙缝中,如果不去掉,牙齿就会坏掉,所以晚上睡前记得先刷牙。

不过,说到睡前刷牙,相信绝大多数人都能做到,在这儿权当给大家提个醒了~

睡前做这3件事,让你睡不好睡不香

1、不要吃得太饱

俗话说“晚饭少一口,活到九十九”,晚餐七八成饱即可。而且,睡前最好不要吃东西,以免加重胃肠负担。

2、不要娱乐过度

睡前不宜看场面激烈的影视剧和球赛,勿谈怀旧伤感或令人恐惧的事情。

3、不要喝浓茶与咖啡

睡前喝浓茶或者咖啡,容易造成尿频和精神兴奋,从而影响睡眠。

不过,睡前可以喝点温水,有助于预防夜间血液黏稠度增加,保持血流通畅,防止血栓形成。特别是有心脑血管慢性疾病中老年人,不要因为怕起夜而睡前不喝水~

之前,经常朋友留言问小编:“经常睡不好,哪些穴位是真正针对睡眠的?具体要怎样操作,效果才最好?”今个儿就给大家介绍几个有助于睡眠的穴位~

经常睡不好,可以按按这些穴位

1、气血亏虚、阴阳失调引起的失眠

可以按摩以下三个穴位:

①内关穴

位于掌心面,手腕横纹上两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②神门穴

位于掌心面的手腕横纹上,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③三阴交

位于内踝尖上三寸,胫骨后缘处。

方法:

每天按揉5~10分钟,可以交通心肾、调节气血、安神定志。

2、心情烦躁引起肝郁化火型失眠

可以用手指揉擦位于脚掌心的涌泉穴,这样可以引火下行,平抑肝火,以助安眠。

3、体质虚弱者

身体虚弱的人,可以做摩腹部的神阙穴。

具体做法是躺在床上,用手掌心环绕神阙穴(即肚脐)做逆时针抚摸,也有一定效果。

扩展阅读

秋天养生,谨记“3不吃”,“4不做”,秋冬少生病,整年都健康!


秋分过后就意味着开始进入秋季,虽然秋分期间中午温度还很高,但昼夜的温差会逐渐变大,若是不注意,很容易招来疾病。所以立秋之际,我们一定要养成一个健康的养生习惯。秋季养生首先要做的就是——三不吃。

一、秋不食瓜

西瓜甘甜水润,是夏季最受人喜欢的水果,但他自身性寒,立秋之后不宜多吃,尤其女性属阴,本来身体就自带寒性,所以更不宜食用,以免有损健康。

二、不吃辛辣食物

烧烤火锅这些所谓的人间美味,很多人不管哪个季节都会经常吃。这其实对身体会造成很不良的影响。特别是秋分之后,很多女性易有秋燥症状,所以那些烧烤火锅、大鱼大肉能少吃就少吃。

三、不吃油腻食物

很多人喜欢吃东西放很多调料,吃得油油腻腻的,觉得这样很美味。其实饮食太过油腻,本来就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夏季炎热,胃口不好,秋分后才会见好转。但胃却不能接受突然的美味,而要循序渐进,还是多吃一些清淡、清热润燥的食物为好,如蜂蜜水等。

秋分时期,除了要养成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吃以上几种食物。另外还需要注意的就是,不做以下四件事情。

一、不要长时间开空调

秋分后昼夜温差大,如果长时间开空调,就很容易导致感冒。

二、不要做剧烈运动

尤其有高血压、糖尿病的更年期女性,剧烈运动会出现骨质疏松症。

三、不要长时间熬夜

熬夜是很多人都明知故犯的错误,明明知道熬夜对身体影响很大,可是却又忍不住。但不管怎样,还是要尽量别熬夜。充足的睡眠可以让身体得到更好的休息,建议睡眠时间保持八个小时。

四、不要忧心过度

忧心过度会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特别是更年期的女性,过度的忧心容易得抑郁症。

不要小看这些生活的小习惯,虽然看起来不痛不痒,却也决定了一个人的身体健康问题,想要过一个舒适安稳的秋季,一定要做好以上这些哦。

立冬如何进补?三肉三茶三粥不可少,养生不生病!


今天,立冬正式来了,这意味着天气将逐渐变寒冷。民间有“立冬补一冬”的说法,其实是为了将营养转化为能力,最大限度地储存体内,来抵御寒冷的冬天。当然,小汐不提倡盲目进补,过多进补。如果过了一个冬天,换来一身肥膘,不仅不健康,还不美观。#我的立冬日#

冬天进补,小汐提倡“温补”,就是不要吃太生冷的食物,也不要吃过于辛辣燥热的食物。喝三肉、饮三茶、喝三粥,养生不生病!

三肉:包括鱼肉、羊肉、鸽子肉,鱼肉富含优质蛋白,脂肪含量低,适合每个人吃。羊肉比较温热,脂肪和胆固醇比猪肉低,能够温胃,增加身体能量,提高抵抗寒冬的能力。鸽子肉具有护肝补肾、益气补血的作用。

三茶:包括红茶、黑茶、乌龙茶,冬天来了,绿茶已经不适合喝了,红茶能够生热暖腹,去油腻,提高身体免疫力。黑茶具有缓解积食、降血压降血脂,适合冬天喝。乌龙茶生津止渴,缓解冬季干燥导致的身体不适。

三粥:包括小米麦仁粥、腊八粥、红枣芝麻粥,小米养胃,红枣芝麻粥暖身体,腊八粥能提供丰富的营养,非常适合冬天喝。

北方的立冬要吃饺子,福建的立冬还有喝鸡汤鸭汤,吃甘蔗的习俗,你们家乡的立冬,吃什么呢?

夏季养生 中年男人三宜三不宜


男性到了中年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体能和体质都会较年轻人弱一些,到了夏季,由于天气火热,更应该注意日常的保健与养生,那么中年男人夏季如何养生?中医认为,心对应夏,夏季心阳最为旺盛,人们极易出现烦躁不安、好发脾气等症状,因此要特别留意有一些生活中保健的细节。下面就和小编详细了解一下吧。

中年男性养生

三宜

1、宜饮食清淡

在夏季人体的消化系统变得脆弱,所以夏季男士养生饮食应注重健脾益气、清热利湿以及消暑生津的作用,选择较为清淡的饮食最佳,少食用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最好的夏季养生饮食有西瓜、黄瓜、香瓜、番茄、绿茶、绿豆汤等。凡有苦味的蔬菜,大多具有清热的作用,男士夏季经常吃些苦味的瓜果,能起到一个解热祛暑、消除疲劳的作用,是不错的夏季男士养生选择哦。

2、宜晚睡早起加午休

由于夏季天亮得早,人们起得早,而晚上相对睡得晚,易造成睡眠不足,所以要增加午睡。午睡时间要因人而异,一般以半小时到1小时为宜。对于不能午睡的人来说,午间时分可听听音乐或闭目养神30~50分钟。

3、宜生活有规律

无论工作还是家务应忙而有序,分出轻重缓急,合理利用时间,提高办事效率,才是科学可取的办法。而不是熬夜加班加点使身体疲劳到极限,这样,不仅欲速则不达,而且会严重危害身体健康。长此以往,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男科疾病等病会主动找上门来。

三不宜

1、不宜赤膊贪凉

在夏季,天气变得炎热,很多人喜欢光着胳膊,贪图凉快。但是,当气温超过35度是,皮肤起不到散热的作用,反而会从外界吸收热量,这时赤膊,就会感到更加的闷热。

2、不宜暴饮暴食

中年男性应注意饮食保健。一方面戒除暴饮暴食,另一方面还应制定科学的营养食谱。多食菠菜、水果等高纤维素食品,适量进食动物蛋白。油炸、腌渍、熏烤的食物及动物内脏、罐头、香肠等均被营养学家列为致癌和导致血管硬化的危险食品,应尽量少食,及早戒除嗜食某种危险食品的习惯,以免为老年健康埋下隐患。

3、不宜太焦虑

中年男性面临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每一个人都不可能将各个环节处理得面面俱到,尽善尽美。如果长期处于焦虑状态中则成为心理障碍甚至心理疾病。因此,应学会一些自我排解的方法来缓解与消除焦虑感。

秋天来临,牢记“三不吃”,“四不做”,“五相伴”



进入九月,也就进入了秋季,天气渐渐转凉,万物收藏,此时,要做好养生事宜。

秋季,有“多事之秋”之称,也就是说,秋季,很多疾病易爆发,危害健康。

入秋后养生,应本着“阴阳平衡”的规律,使机体保持“阴平阳秘”原则。

九月养生,谨记“3不吃”,“4不做”,“5相伴”,秋冬少生病谨记“3不吃”

1不吃寒凉之物

入秋后,万物收敛,要注意不吃寒凉之物。寒凉食物,会导致体内的阳气不足,危害健康。

不喝冰饮料、冰啤酒,这些都会刺激肠胃,造成脾胃不和,导致体内湿气重

不吃西瓜,西瓜又名“寒瓜”,秋季,不宜过多进食西瓜,民间有“秋瓜坏肚”之说。

尤其是,脾胃虚寒的人,秋季更不要贪吃西瓜,会加重脾胃负担,危害脾胃健康。

2不吃辛辣之物

秋季,易犯“秋燥”,此时,要注意少吃,或不吃,辛辣之物。烧烤食物,辣椒、生姜、花椒等食物,要尽量少吃,特别是生姜。

古书有云“一年之内,秋不食姜;一日之内,夜不食姜”,秋季本就干燥易上火,而生姜属于热性,不宜多食。

3不吃油腻之物

秋季,天气转凉,人们的食欲,也逐渐好转,加之“贴秋膘”之说,很多人便开始“大鱼大肉”进补起来。

此时,一定要注意,切莫吃油腻之物,刚入秋,很多人肠胃功能较弱,如果吃太多肉类及油腻重口味食物,则不利于健康。

秋实适当进补,确实不错,但是,切记“贴秋膘”不宜过早。

入秋后,要注意清热润燥,可以适当吃一些鸭肉、鱼肉、山药、百合等,既能清暑热,又可补益。

谨记“4不做”

1不洗冷水澡

入秋后,天气转凉,此时,一定不要再洗冷水澡了。虽然,有“春捂秋冻”之说,但是,入秋后,不能贪凉洗冷水澡。

2不做剧烈运动

秋实,是适合运动的季节,但是,切记,切莫剧烈运动。秋季运动,适合一些有养运动,如登高、快走、打太极等,并且,秋季运动,切莫大量出汗。

老人、高血压、糖尿病者,一定要注意,不可剧烈运动,同时,也要及时观察身体变化。

3不做熬夜之人

入秋后,应该顺应天时,早睡早起,切莫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对于人体健康来说,十分重要。

每晚尽量在22:30之前入睡,年轻人保证7小时的睡眠,老年人要6小时。

4不要忧心过度

自古逢秋悲寂寥,由夏入秋,人们在精神情绪上,也会有变化,出现“悲秋”“伤秋”之情。

忧心过度,或常生气,会导致阴阳失衡,影响健康。

所以,要学会放松心情,保持心情愉快,遇见烦心事,切不可过度钻牛角尖,一切都要想得开。

谨记“5相伴”

1茶相伴

饮茶,不仅是传承文化,更是养生的一种方式,两餐之间,可以喝上一杯养生茶!

不同的茶饮,也有不同的养生功效。

养心,喝红茶

秋季,喝点性质温和的红茶,是不错的选择,并且,喝点红茶,有助于养心,保护心脏健康。

英国科学家,在经过了14年的研究后发现,每天喝红茶,3杯以上,能够让换心脏病的概率下降11%。

所以,秋季养心,喝点红茶,是不错的选择。

养肝,喝蒲公英根红茶

保护肝脏健康,可以将蒲公英根,按照红茶发酵工艺,炒制成茶,可大大降低蒲公英寒性,更适合秋季饮用。

蒲公英,入肝经,可排肝毒、降肝火、预防肝损伤,尤其是蒲公英根,效果优于蒲公英叶子。

蒲公英跟乳蓟的功能不相上下,都是最常用在需要去肝毒者身上。尤其是蒲公英根,它是在许多预防C型肝炎中,最重要的天然营养品。

现代科学证实,蒲公英可以对抗内毒素,解除内毒素导致的毒性作用,提高肝脏解毒能力,从而保护肝脏健康。

所以,用蒲公英根泡水,代茶饮,可以很好的保护肝脏健康。

养脾,喝茉莉花茶

茉莉花,芳香入脾,醒脾开胃,治辟秽治痢。

用茉莉花泡水喝,还可以促进食欲,帮助消化,改善食欲不振,有助于脾健康。

所以,秋季保护脾胃,可以泡点茉莉花饮用。

养肺,喝玉竹茶

玉竹,是“药食两用”的小植物,《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皆将其列为上品。

玉竹,味甘多脂,质柔而润,是一味养阴生津的良药,可润肺止咳,改善咽干舌燥,并且,可以生津止渴,提高免疫力。

所以,用玉竹泡水,可以很好的对润肺、排毒,有益健康。

养肾,喝玉米须茶

玉米须,味甘、性平,不仅入阴阳胃经,而且归肾、肝、胆经。可利水消肿、清肝利胆。

经常喝点玉米须水,有助于促进肾脏排毒,预防肾炎,保护肾脏健康。

2动相伴

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动则不衰,用则不退。

早起搓搓手,调养心肺

手心,有劳宫穴,是心经的主穴。

搓手的时候,可以按摩此穴,通过经络刺激心脏,让脏器兴奋起来,帮助人体迅速恢复体能。

揉足三里,健脾胃

中医,把胃经被称为“长寿经”,并途径膝关节。

饭后20分钟左右,用手反复摩擦膝关节,可以使胃经通畅。

同时,按揉小腿外侧足三里穴,5分钟,可生发胃气、燥化脾湿,有助延年益寿。

做莲花逍遥式,通肝胆

莲花逍遥式,可以疏通身体两肋的肝胆经。

取坐位,右腿伸直,左腿弯曲平放在地面上,左脚心贴在右大腿的内侧。

然后,身体向弯曲的左腿方向扭转,右手去抓右脚尖,左手臂向天空的方向伸展,尽量使身体保持在一个平面内。

持续一分钟,会感觉有一股暖流流向肋部,左右各练习8次。

深呼吸,清肺排浊

每天早、中、晚,到室外清新的地方做深呼吸。

吸气时,小腹微向外张,呼气时,小腹内收,使控制呼吸的横膈膜下沉,以增加胸腔容量,扩充肺部功能,达到吐故纳新、调养肺功能的目的。

3笑相伴

每天笑一笑,有助心情舒畅,促健康。

研究表明,乐观主义者,通常比悲观主义者,多活12年。

所以,生活中,经常笑一笑吧。

笑一笑,还可以锻炼心肺功能,有助于心肺健康。

在生活中,经常笑一笑,也是科学家发现,长寿老人们所有的,第一个共同点。

4友相伴

经常和朋友相约,聚在一起,有助于身心健康哦。

澳大利亚研究发现,交友有益长寿。

据了解,朋友可以给你关怀、可以给你关心。

当我们在享受朋友的支持时,你就会发现压力瞬间小了很多。

日常,有几个好友相伴,生活多了乐趣,身体也更健康哦。

5书相伴

读书是精神食粮,一本好书能有益终身,经常读书能知天下事。

天天用脑,精神不老。

博览群书,益智益脑,看书读报,眼明心高。

读书可以愉悦身心,促进身体健康。

秋三月,养生“三步走”,为冬季健康打好基础,一年少生病!


物质是健康的基础,精神是健康的支柱,运动是健康源泉,科学是健康的法宝!随着时间的失衡,养生这个话题走入大众视野,生活中睿智的人,一般都是对养生颇有心得的人。如何避免走入有关养生常识方面的误区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秋三月,养生“三步走”,为冬季健康打好基础,一年少生病!”,希望对您的养生有所帮助。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一层棉!

暑去寒来,秋风送爽,湛蓝高远的天空,略带凉意的微风,是否已经感受到秋的脚步在靠近?

秋天,阳气开始“收敛”,潜藏于内,变化无常的“多事之秋”,人会有秋燥、秋乏、秋愁等表现。

秋天,养生也要顺应天时,不同阶段对养生的要求不同。

秋三月,养生“三步走”,为冬季健康打好基础,一年少生病!

《黄帝内经·素问》讲:“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收敛神气,使肺气清,逆之则伤肺,冬为飨泄,奉藏者少。”

秋三月,是指农历的七月、八月和九月,这三个月的养生重点也略有不同。

秋三月,养生要“三步走”

第一步:初秋,防暑、调脾胃、解秋乏

时间:秋季的第一个月,即农历七月。

此时,养生重点,是要防暑保脾胃。

1、防暑,泡点紫苏水喝

初秋时节,暑热仍未完全退去,素有“火烧七月半,八月木樨蒸”之称。

白天的气温还是炎热的,此时,要注意解暑降温、预防中暑。

并且,要注意保持心情舒畅,处事不躁,以防暑热伤心。

初秋时节,防暑降温,可以用紫苏叶泡水,代茶饮。

紫苏叶,有很强的发汗能力,在初秋时节,用其泡水,可解暑降温、防热、祛湿、开胃,更可以预防感冒。

2、调脾胃,煮点粥

初秋时节,雨水较多,湿气偏盛,湿邪最易伤脾,此时,要注意保护脾胃。

并且,经过了一个“苦夏”,人体的脾胃难免有些虚弱,秋季进补之前,应该先调理脾胃,再进补,可事半功倍。

李时珍认为,粥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

粥能补益阴液,生发胃津,健脾胃,补虚损,最宜养人。

所以,初秋时节,煮点粥,可调养脾胃。

3、解秋乏,早睡早起,深呼吸

经过了“苦夏”,很多人,一入秋,便会出现昏昏沉沉、睡不醒、浑身疲倦等现象,这是典型的“秋乏”。

应对“秋乏”,首先要注意起居,做到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午休时,可以小睡15-30分钟的午觉,有助于缓解疲劳状态。

早起后,可以练习深呼吸,打开阳台上的窗户,用力的吸收外界清新的空气,把身体中,堆积一个晚上的浊气,用力的呼出体外,将会更加有利于维持好自己的精力。

第二步:仲秋,防燥、补肺气、常秋冻

时间:秋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八月。

1、防燥,多喝茶

仲秋时节,草木逐渐干枯萎黄,人体也表现为“津干液燥”,如:口鼻咽喉发干、皮肤干燥、大便干结等。

此时,养生重点,要注意防燥。

防秋燥,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多喝茶水。

可以自己动手,用人参、百合、地节、蒲公英根、苦荞,做成人参地节茶,每日泡水喝,可滋阴润燥,清热去火,安神助眠。

人参,滋阴补生,扶正固本,含有人参皂甘,强心气、补肺气。

百合,养阴、润肺、止咳、清热,养心安神,增强抵抗力。

地节,味甘多脂,滋阴润肺,生津止渴,是一味养阴生津的良药,并且,地节中所含的维生素A,对改善干裂、粗糙的皮肤状况有不错的作用。

苦荞,清热降火、消食化滞、凉血消肿、降压、改善微循环,助力身体健康。

蒲公英,清热解毒,消炎去火,性质微寒,可改善人参滋补容易上火的问题。

五种搭配在一起, 滋阴润燥,养心安神,是秋季对抗秋燥不错的饮品。

2、补肺气,练“呬字诀”

燥邪易伤肺,仲秋时节,一定要注意保护肺部,“呬”字诀,通过练习呼吸吐纳,来收敛肺气,增强和改善肺气。

“呬字诀”,为六字诀其中之一。

“呬”字诀,与肺相应。口吐“呬”字,具有泄出肺之浊气、调理肺脏功能的作用。

秋季练习“呬字诀”,有润肺、养肺、增补肺气之效,对于各种肺部慢性疾病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呬,读(si)。

口型:开唇叩齿,舌微顶下齿后。

呼气,念呬字,两手从小腹前抬起,逐渐转掌心向上,至两乳平,两臂外旋,翻转手心向外成立掌,指尖对喉,然后,左右展臂宽胸推掌如鸟张翼。

呼气尽,随吸气之势,两臂自然下落垂于体侧,重复六次,调息。

3、常秋冻,有“原则”

仲秋时节,气温开始下降,虽凉却不甚寒,正是“秋冻”的好时机。

此时,青壮年,及身体健康的老人和小孩,穿衣要有所控制,有意识地让机体“冻一冻”,以免身热汗出,伤阴耗气,为越冬打好基础。

不过,“秋冻”也有原则,需要注意,身体的几个部位,不宜“秋冻”,需警惕。

脖子不宜“秋冻”,受凉后,向下,容易引起有肺部症状的感冒,向上,则会导致颈部血管收缩,不利于脑部供血。

肚脐不宜“秋冻”,肚脐比较薄弱,对外部刺激特别敏感,易受寒邪侵袭,危害健康。

双脚不宜“秋冻”,寒从脚下起,脚部寒,则全身寒,机体抵抗力下降,病邪便乘虚而入。

所以,秋冻有“原则”,切莫忽视。

第三步:晚秋,避风寒、控情绪、打“底补”

时间:秋季的第三个月,即农历九月。

1、避风寒,及时添衣

晚秋时节,天气开始转寒,不时有寒流侵袭,此时,须及时添衣,避风寒,不再适宜“秋冻”。

寒邪易致人体气血运行不畅,从而诱发中风、心绞痛和心肌梗死,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尤其要注意及时保暖,以防疾病发作。

2、控情绪,喝花草茶

晚秋时节,一派萧条之景,很容易导致人情绪低落,出现“悲秋”“伤秋”子情。

此时,要注意调控情绪,调养精神,做到内心宁静舒畅,切忌悲观伤感。

多参加户外活动,或登高远足,或水中泛舟,或养花垂钓,使秋愁在愉悦之中悄然而去。

若实在没办法排解的话,也可以喝点花草茶,帮助调肝、养阴、疏肝、解郁。

可以用玫瑰花,搭配蒲公英,做成蒲公英玫瑰茶,泡水喝,可以很好的疏肝解郁,调节心情。

肝主疏泄,肝脏健康,则有利于改善心情,蒲公英入肝经,可保肝护肝,有助于肝脏健康。

玫瑰花,药性温和,能够理气活血、舒肝胆之郁气,镇静、安抚、抗忧郁。

二者搭配在一起,疏肝解郁,调节改善心情,有不错的效果。

3、打“底补”,重食疗

深秋时节,气候逐渐变得寒冷,气温下降,正是打“底补”的最佳时期。

此时,打“抵补”,调整好脾胃,为冬季进补打好基础。

作为底补,芡实是最好食选,可用芡实、红枣、薏苡仁或花生仁,加红糖炖汤服,或用芡实炖瘦猪肉、牛肉、鸡肉等食用,即能达此目的。

山药和藕的效果也不错,同样可以用来炖肉引补。

选用一些性质平和的食物,对脾胃进行调整,如:百合银耳羹、薏仁山药粥、桂圆汤、红枣炖肘子等。

经过底补,脾胃健运,入冬即可放心进补,以此抵御严寒。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麻烦联系删除,谢谢!

健康喝啤酒解暑的“三不吃”“三不喝”一定要知道


啤酒中主要含有大麦、醇类、酒花成分和多酚物质,能增进胃液分泌,兴奋胃功能,提高其消化吸收能力 。喝酒可以促进胃肠有规律的蠕动,对于防治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便秘等都有一定的功效。那么,如何健康的饮酒呢?饮酒之前和饮酒之后有那些讲究呢?

喝酒有“三不吃”

第一、不吃海鲜


“海鲜就酒,说走就走”,海鲜中含有大量的嘌呤醇,可诱发急性痛风,而酒精有活血的作用,会使患痛风的几率加大。有急性痛风者更是不能食用。

第二、不吃榴莲


由于榴莲有含硫的化合物,这种物质能够使乙醛脱氢酶的活性降低70%以上,也就是说不能把酒精完全代谢成对人体无害的乙酸,抑制了酒精的代谢。

榴莲可抑制乙醛脱氢酶的产生,吃榴莲再喝酒,人就更容易喝醉,甚至引起酒精中毒。危害可见一斑。

第三、不吃西红柿


尤其是有很多人误认为凉拌西红柿解酒,这是错误的做法,因为西红柿中含有鞣酸,与酒同时食用会在胃中形成不易消化的物质,造成肠道梗阻。

喝酒时“三不喝”

第一、不喝碳酸饮料

当酒和碳酸饮料(包括汽水、可乐、雪碧等)在体内掺和后,迅速进入胃肠,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刺激胃黏膜,减少胃酸分泌并影响消化酶产生。患有肠胃病的人如果同时喝,有可能造成胃和十二指肠溃疡、出血。

第二、不喝咖啡


酒精与咖啡同饮,可加重对大脑的伤害,并刺激血管扩张,加快血液循环,增加心血管负担,造成的危害超过单纯喝酒的许多倍,甚至更容易危及生命。

第三、不喝胡萝卜汁


胡萝卜中丰富的胡萝卜素和酒精一同进入人体,在肝脏酶的作用下,就会在肝脏中产生毒素,引起肝病。

胡萝卜不宜做下酒菜,也不易在酒后喝胡萝卜汁,酒前喝也不行,以免危害健康。

欢迎您阅读养生路上的2023养生常识频道《养生专家:睡前坚持“三做三不做”,秋冬少生病,来年更健康》一文,希望我们精心撰写的养生内容能获得您的喜欢,同时我们也准备了丰富的“秋季养生三坚持”专题供您欣赏!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