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梅国强】1939年生人,湖北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省中医药学会顾问、湖北省仲景学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知名伤寒学家,临床擅长六经辨证,结合卫气营血及三焦辨证,以经方化裁运用为主,结合时方运用,在心血管、消化系统疾病及其他疑难病证方面有丰富经验。
年近八旬的国医大师梅国强精神矍铄、步伐矫健,仍坚持每周四次坐诊、讲学、查阅资料。谈及学术,梅国强总能兴致盎然地娓娓道来,但谈及自己的,他却说,自己对生活并不讲究,就是几十年养成平静生活的习惯。
我国古代早就有“一谷补一脏”的说法,如大豆养肾、小米养脾等,可见杂粮确实是食疗养生好食材。虽然粗粮有很好的养生功效,梅国强却告诉笔者,自己日常生活中很少吃粗粮。这是因为他常年门诊患者多,经常不能准时吃饭,长期如此,患上了胃疾,虽经调治,已无大碍,但肠胃功能一直不好。粗粮虽然有营养,但富含淀粉、粗纤维,难于消化,对于一些肠胃不好的人来说,多吃粗粮会增加肠胃负担,出现胃胀等不适症状。
梅国强生活十分简单,一日三餐,家常便饭。但他提倡饮食要荤素搭配,饮食有节,不贪食肥甘厚腻。只要不坐诊,他饮食十分规律,吃饭只吃八分饱,经常吃鱼,因为鱼中富含优质蛋白,含有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能补充主食和蔬果营养的不足。因为脾胃不好,梅国强平常很少吃月饼、粽子、汤圆之类不好消化的东西。
梅国强日常生活安排也往往是根据工作需求而定,没有什么刻意的“生物钟”,每天他会根据一天的工作安排,调整早上起床的时间。早上吃一个鸡蛋、喝一杯牛奶、一点面包就出门诊;中午吃完饭后,会午休2个小时,然后去工作室看书、写写字。晚饭后,在校园里散散步,活动一下筋骨。睡午觉已是他长年养成的习惯。梅国强常说,睡能养血,睡能益气,足够的睡眠是一天精力充沛的源头,对于青少年可以促进生长发育,对于中老年人可以延缓衰老。
喝茶也是梅国强多年养成的生活习惯。梅国强认为,一年四季节令不同,喝茶种类宜做相应调整。夏季宜喝绿茶,绿茶性味苦寒,能清热、消暑、解毒。冬季宜喝红茶,红茶味甘性温,含丰富的蛋白质,有一定滋补功能。同时他也提醒,喝茶也是有禁忌的,应把握“清淡为宜,适量为佳,少量多次,饭后少饮,睡前不饮”的原则。
谈及现在很多老年人最关心的养生大法,梅国强说,每个老年人的生活习惯还是不要刻意改变,顺其自然才是最好的。老年人要有自己的生活,培养爱好,精神愉悦、劳逸结合、家庭和睦,自然就延年益寿。
养生现在在生活中是很流行的,不仅仅是老年人追随养生,现在很多的年轻人也是追随养生的,并且有很多的大师也是在追随养生,在生活中能够怎么增加寿命呢?国医大师有什么呢?
长寿秘方1:一是不争名不争利,心态上凡事顺其自然。二是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三是爱运动,每天早上练八段锦。他说:"我冲凉有个秘方,冷热水交替,是相对的冷热交替。这样血管不断收缩扩张,就像是做了一次血管按摩一样。"
长寿秘方2:60年长期坚持吃一种养生粥,所用原料:绿豆50克,薏苡仁50克,莲子50克,扁豆50克,大枣30克,枸杞子10克,黄芪250克(普通人每天30克就可以了)。黄芪水的制作:黄芪250克加适量水泡20分钟,煮15分钟,沥出汤水。然后再加2碗水煮20分钟,再加一碗水煮15分钟,两部分汤水合并用来煮粥。养生粥的做法:将前五种食材洗净放入沙锅,加入黄芪水,急火煮沸后慢火炖40分钟,加入枸杞子一起再煮10分钟。每天取五分之一,早饭前和晚上各吃一半。
长寿秘方3:吃东西要细嚼慢咽。陆老常说:"要带着一种享受的态度去吃东西。"他每天都会吃2个鸡蛋,他认为鸡蛋里含有大量的卵磷脂,能够抗衰老。每天早起,陆老都会用手搓耳朵、揉肚子,让血液流动顺畅。习惯晚上睡前泡脚,以便让自己休息得更好。
长寿秘方4:人的长寿与衰老均与气血息息相关。气血流畅、循环周身,则脏腑调和、健康长寿。颜老常吃的膏方中主要是一些健脾、补气、活血的药物,不外乎红花、桃仁等。提倡每天早上空腹用开水冲服,不主张一天服两次。
现在老年人为了养生很大的目的就是为了长命百岁,为了能够活的时间更长一些,所以养生的方法是很重要的,并不是随随便便的就能活得长命百岁的,所以要掌握一定的技巧的,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国医大师李业甫】1934年12月生人,安徽省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安徽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主任医师、安徽省中医药大学教授,中国首位推拿学科国医大师,首创“李氏推拿牵引复位法”,擅长运用推拿手法治疗多种疾病,主编出版《自我保健穴位推拿》、《中国推拿手法学》等十几本专著。
国医大师李业甫常年从事中医推拿治疗工作,从医57年,首创“李氏推拿牵引复位法”,有推有揉,有牵引、后引,治疗各类颈椎病的有效率高达95.1%。他还研制了我国第一台牵引复位床,显著地提高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推拿对医生自身的身体健康要求很高,如果体力不济、精神不振,很难满足推拿手法深透准确的要求。李老84岁高龄还能奋战在推拿临床一线,除得益于早年打下的扎实基本功外,日常生活中的活动保健也是重要原因。
“生命在于运动。只有运动才能使生命不老,青春常在。”李业甫每天早起,吃早饭前要活动半小时至一个小时。李老介绍,近30年来,颈椎病患者越来越多,且症状越来越重,这和长期伏案、久坐不动、坐姿不良以及空调温度过低等有关。他建议颈椎病患者:可以双手握拳,一手捶肩,一手击背,一前一后同时运动,由快到慢,由轻到重,反复操作16-32次,然后揉上肢、揉胸、摩腹1-2分钟,每日早晚各一次。
李业甫还创编了转头磨颈活动法、头颈侧屈活动法、头颈前屈后仰活动法等颈项部保健功法,可达到不同功效。转头磨颈活动法可调节钩椎关节平衡,增强韧带功能,预防颈部僵硬。练习此法时,需两手叉腰或两手腕相握置于腰后站立,头颈自然端平,目视前方,头颈转向左侧至极限,再回转向右侧方至极限,最后回转到正中位,此为转头磨颈活动一次,如此连续做7-14次。练习时应注意转动到位,动作宜缓慢,目随转向视。
李业甫说,肩周炎是一种多发疾病,这种疾病的危害算不上十分巨大,但会严重影响个人的正常生活。对于肩周炎患者,他推荐手指爬墙活动法:面对墙壁站立,两手臂分别下垂于体侧,两脚分开半步,以一指于胸前侧沿前壁从下向上爬至极限处,稍停片刻,再向下滑回原处,如此反复练习7-14次。
对于缓解肩关节黏连,李业甫也有前后甩手动肩活动法、体后拉手活动法、摇膀子活动法等妙招。前后甩手动肩活动法可解除肩关节黏连,使前上举、后伸功能障碍得以恢复。练习时需站立,肩松,两手臂下垂伸直于体侧,双手臂前伸上抬,甩至头顶上方,同时配合挺胸仰头,再将双臂反回前甩至下后方,同时配合伸腰低头活动,如此连续甩手7-14次。注意肩膀放松,只要肩动,限制腰膝关节屈伸活动。
育龄妇女可多练仰卧起坐活动法,增强背伸肌、腹肌功能,在妊娠分娩时降低难产几率。练习此法时,应仰卧平板床上,两下肢伸直,两手十指交叉抱头后枕部,身体挺直,用腹肌力量使人坐起,再躺下,如此反复操练7-14次。如体质较差、腹肌力量较弱,坐不起来,则可将两手向前平伸,头背抬起,两手抱大腿后方,屈膝蹬腿,就容易坐起,再躺下,反复操作7-14次。
(袁进松)
【我们只提供经专业记者编辑采编的靠谱内容,恭请您在此订阅,或移步关注大众卫生报微信公众号“dzws001”,获取更多实用健康卫生资讯】
102岁国医大师邓铁涛一天的作息表!这些养生秘密在其中
卢传坚 广东中医药
▲邓铁涛(1916- ),首届国医大师,著名中医临床家、理论家、教育家。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我们人体内部是非常微妙的,存在许多规律性的现象,如一天24小时的日夜节律,正常的规律是,白天干活,晚上睡觉;如妇女的月经,每月什么时候该来,来多久,什么时候该结束,都有规律。
古书《管子》有云:“起居不时……则形累而寿命损。”唐代药王孙思邈,据考证,活到141岁,他也总结出“是以善摄生者,卧起有四时之早晚,兴居有至和之常制。”
因而,养成科学健康的起居作息规律是很重要的。如果有可能,便应该让自己的生活规律起来。反之,如果长期生活起居缺乏规律,或虽有规律但却是不健康的“坏规律”,比如经常“开夜车”、不吃早餐、饭后倒头便睡、不爱运动等,将会打乱人体的气血阴阳平衡,容易生病、早衰等,对健康是极为不利的。
关于饮食
拿饮食规律这一点来说吧,许多患胃肠道疾病的人,就是因为一开始不注意饮食规律造成的,“白领”中有比较多这样的人。因为胆结石而切除了胆囊,变成“没胆”的人,就与经常不吃早餐有关系。
慢性胃炎、胃溃疡、消化功能紊乱等,也都与饮食不规律有很大关系,经过调整饮食的规律,配合一些药物治疗后,多数能够治愈。急诊科经常接诊突发腹痛、腹泻、呕吐的急性胃肠炎患者,多数也与“饮食不节”有关系。在邓老看来,规律饮食的人,很少会患这些病。
关于睡眠
睡眠规律的重要性就变得容易理解得多了。现代都市很多人有这样的经历:由于学习或赶工作,连续加班熬了几次夜,每次都是忙到凌晨2、3点钟之后才睡,一觉睡到次日中午,这样算下来睡眠的时间其实也不短,足有10个小时,但是第二天起床时却总觉得像没休息过一样,头脑昏昏沉沉的,提不起精神,这就是违反了人体正常生理睡眠节律的“后果”。
人如果经常“开夜车”,就会打乱这种节律,影响睡眠质量,次日起床后就会感觉精神疲惫,头脑不清醒,不仅影响第二天的工作和生活,也影响到健康。
偶尔几次这样的经历,还不要紧,影响不会太大,可是如果长时间这样的话,就会打乱大脑正常休息的节律而有损健康。如胸闷、心慌、头晕、健忘、腰酸、失眠、烦躁、脾气变差、口腔溃疡等等症状就很可能出现。
▲邓老喜欢阅读,并以之为乐
现代人工作繁忙,迫于赶工作,或有些人喜欢夜深人静而选择夜间工作,这些都是有碍健康的。长期打乱作息时间,就容易产生问题。除了上面举出的一些情况,还容易得感冒、一生病便很难好、面容憔悴、“熊猫眼”,女士还可能出现内分泌紊乱、月经不调的情况。所以,经常熬夜的人群需要留神注意了。
科学、规律的作息安排,有利于保持高质量的睡眠。良好的睡眠可以帮助我们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和精力,以便第二天更好的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去。列宁有句话讲的很好:“不懂得休息的人,就不会工作。”
除了上面提到的饮食和睡眠要规律之外,日常生活中的其他方面,如运动、工作、娱乐等活动安排的合理与否,对人体也会有影响,在此我们不详谈。
▲书法也是邓老的一大爱好
因此,邓老建议:每个人都需要根据自身情况的不同,合理的安排好自己每日的工作、学习、运动、饮食、起居等日常活动,并长期坚持、形成规律,让自己的生活方式变得更健康,这个非常重要。
邓老作息时间表
起床后:
静坐、50个呼吸吐纳自我保健按摩(从头开始、遍及全身 )—喝一杯热开水或花茶—打八段锦
早餐后:
早餐后练气功(半小时-1小时)—读书、看报、练书法、写文章等—中午绕楼散步10圈(11:00-12:00)
午餐后:
看看报纸—午睡(1:30-3:00)— 读书、看报、写文章—傍晚打太极拳
晚餐后:
看会儿电视—晚9:00洗澡(冷热水交替)—做30分钟气功、看看书—23:00之前准时睡觉
民间有一句话叫:“不觅仙方觅睡方”;《老老恒言》中指出:“少寐乃老年人大患;能眠者,能食,能长生。”讲的就是良好、充足的睡眠对人体健康而言很重要。
邓老在多年临床观察中发现:存在睡眠障碍的人往往都有面色灰黄,精神委靡,智力与记忆力下降,抵抗力差,衰老较快的表现。
保证充足的睡眠确实很重要,但睡眠时间却不是越长越好,睡眠过多对人体也是有害的。古人言:“久卧则伤气”,“凡睡至适可而止,则神宁气足,大为有益,多睡则身体软弱,志气昏坠”。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那么,每天多长时间的睡眠才算合适呢?
一些研究结果显示:成人每天的睡眠时间以7~8小时为宜,儿童需要更长些,以9~10小时为宜,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日睡眠时间可适当缩短,但最好不要少于6小时,随年龄增大,睡眠时间应相应延长,具体以个人感觉精力充沛、舒适为度。
知道大概睡多久后,该怎么做才能睡得更香呢?
首先,入睡时间要规律。以一日而言,子时以前(夜间11点前)就寝,是古人依自然和人体生理时钟配合的最佳建议,若能遵此规律,则能缩短入眠的时间。
按季节来说,其基本原则是配合日光作息,春天到夏天是白日渐长、黑夜渐短;秋、冬季节则白日渐短、黑夜渐长,睡眠时间也可随之调整,以符合四季睡眠的需求。如《黄帝内经》云:“春三月……夜卧早起;夏三月……夜卧早起;秋三月……早卧早起;冬三月……早卧晚起。”
按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人体内存在生物钟,每天有规律地睡眠,则将自身生物钟调整得非常好,自然不容易失眠了。
其次,应当学习孙思邈提出的“凡眠,先卧心,后卧眼”。也就是说,睡前要抛开一切喜怒忧思和烦恼,精神上尽量放松,做到恬惔虚静,使大脑处于抑制状态,然后再慢慢闭上眼睛,自然昏昏入睡。
不难想象,那些心胸开阔,性格开朗,有所寄托,生活积极向上的人,自然容易泰然自若,安详入睡;而那些心胸狭窄,鸡肠小肚,斤斤计较,多愁善感,悲观消极的人,多偏于失眠了。
正因为这样,中国文化历来告诫我们要修心养性。如果能时刻注意这一点,就算面临巨大压力,也依旧能够酣然入睡,一觉到天明了。
此外,保持周围环境安静、采取合理睡姿、选择舒适卧具等,也相当重要。这里,稍微介绍一下睡姿的选择。孙思邈曾说,“屈膝侧卧,益人气力,胜正僵卧。”“凡人卧,春夏向东,秋冬向西,头勿北卧,及墙北亦勿安床。”印度的苏布拉瓦尼教授研究也发现,因为磁场的关系,头东脚西是比较科学的睡姿。
那么,经常失眠,又该怎么办?
除前面提到的规律作息有利于睡眠外,其他的比如静坐安神,睡前按摩,沐足,白天练气功、太极等都有助于入睡。有时候还需要求助于医生,用中药调理好阴阳气血。
说起睡眠,这里再顺便提下午休。虽然有些人主张不需要午休,但邓老认为午睡对人体很重要,特别对于老年人。邓老每天午餐后会看会儿报纸,稍事休息,然后就午睡,午睡时间一般在1~1.5小时。适当的午睡可以弥补上午所消耗的精力,又为下半天的工作和学习做好准备,对于保持精力充沛、提高工作效率很有帮助。
当然,午睡也要有点讲究,邓老认为午睡要注意下面几点:
⑴午餐后不要立即午睡,最好休息半小时后再睡,否则容易延长胃的排空时间,影响胃的消化功能。
⑵午睡时间以1个小时左右为宜,老年人,可以适当延长午睡时间,但也不宜太长。午睡时间不宜太短或太长,太短达不到休息的目的;太长的话,人体容易进入深睡状态,醒来后反觉精神状态不好;而且多于1小时的午睡,还容易影响到晚间的睡眠。
⑶不要坐着午睡和伏案午睡,也不要以臂代枕。不正确的睡眠姿势,不仅不能消除疲劳,还会影响大脑的供血和供氧,出现眼球受压,前臂缺血缺氧麻木等症状,还容易患颈椎、腰椎疾病,不利于健康。
⑷起床时不要过猛,以防脑部突然供血不足而晕倒。最好在床上先停留数分钟,稍事活动,再慢慢起床。
⑸另外,老年人不宜独居,睡眠中,最好能有人照料,及时发现和处理不良睡眠情况,如呼吸暂停、异常打鼾、呼之不醒等,防止睡眠中猝死现象的发生。
其中的后两条注意事项,也适用于晚间的睡眠。■
【本文整理自《当代名宝鉴》,人民卫生出版社,主编:卢传坚】
养生是现在很流行的,很多的老年人都是在追寻养生的,生命对于我们是很珍贵的,并且是很短暂的,所以我们可以拓宽生命的长度和宽度来让我们的生命更加的有意义,那么国医大师有什么养生和长寿的方法么?
长寿秘方1:生姜宜早上吃不宜晚上吃。路老习惯早上搓脸和晚上睡前泡脚,晚上泡脚有助于睡眠。
长寿秘方2:养生要养心,心胸要开阔,知足常乐,保持豁达、平和的心态。唐老现在每周开诊2次,乐于接受新事物,勤思考,让脑子经常活动。另外保证充足的睡眠,每天至少有7个小时的睡眠时间,中午也要保证有一定时间休息。
长寿秘方3:周老每周5个半天坐门诊,对他来说,一辈子最大的快乐就是给患者看病。他生活很有规律,不熬夜。"有求皆苦,无欲则刚",淡泊名利,则心平气和,很有气度。
长寿秘方4:精神愉悦、心情舒畅是长寿的秘诀。对不如意的事或闲言碎语要从客观上分析,一笑了之。饮食营养顺其自然,既不暴饮暴食,也不素食清淡,不要一提有胆固醇的东西就不敢吃。他主张膳食均衡,荤素搭配,一味吃素或者节食减轻体重都不可取。
长寿秘方5:注重调理脾胃,吃东西很清淡,饮食有节,不暴饮暴食。注意运动,饭后散步,冬天在客厅里环绕走15分钟。喜好书法,认为书法可养生,怡养性情。
长寿是我们所追求的,因为生命是很脆弱的,指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失去了生命,所以我们要在生活中学会珍爱自己的生命,增加自己的生命的长度,上面讲述的长寿秘方是很有用的,经过很多人的实验证明的,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佳佳有嘢讲
作为上班族的一员,你有没有自己发现一天60%的时间都是坐着的。上班坐着办公,回到家“葛优躺”,微信步数从来没有占领封面……别久坐,多站一站更健康~至于要怎么站,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综合自养生中国、生命时报、健康时报及网络
世界卫生组织(WHO)早已将久坐列为十大致死致病元凶之一,它堪称最温柔的“慢性自杀”。
而与久坐相对的——“站立”,却算得上是一项“长寿运动”。
每天站立3小时,效果堪比马拉松
第三届国医大师王烈现已89岁,他曾分享过自己的一个养生诀窍——站立诊病,这个方法已坚持30年。
多年来,他总结了站立着带来的好处——
一防颈椎病
二防心病。
三防前列腺病。
四防肠痈。
五防癌症。
王烈曾感慨,选择站立诊病的原因原来是因为患者量大,为了方便患者,更长期、更好地服务患者,没想到还促进了身体健康。
其实这并不意外,因为站立本身就是一项很好的运动。站立时,心率平均每分钟会加快10次,人体每分钟能多燃烧0.7千卡热量,1小时则是50千卡。
英国有研究证实,如果能长期坚持每周5天、每天累计3小时的站立,效果堪比跑了10趟马拉松。
这是因为站立时,腿部所有肌肉都在工作,如果再配合走动或其他动作,肌肉活动量变大,消耗的热量就更多。对于办公一族来说,站着工作还有助于改善情绪,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工作效率。
这些问题可以靠“站”来解决
01
靠墙站——缓解脊椎病、减肥
从后脑勺、肩膀、臀部到脚跟,让身体贴紧墙壁,自然挺立几分钟,可增强项背部肌肉力量和耐力。
如果坚持每天饭后这样站立25分钟,大概两个月左右,还能看到明显的减肥效果。
02
站着做俯卧撑——缓解肩不适
面向墙壁站立,双脚打开与肩膀同宽,距墙一臂远,两手掌撑在墙上,慢慢地弯曲肘关节,再慢慢地撑起来就可以了。
这样可以使肩部的前锯肌得到放松,坚持一段时间,肩部的疼痛症状就会慢慢减轻。
03
挺胸收腹站——预防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容易导致骨折,老人经常“罚罚站”,可以保护脊柱,减少骨折的发生。最好每次“罚站”能坚持5分钟以上、30分钟以内。
站立的时候一定要把脊柱挑直了,下巴微微收一下,双肩放松,挺胸收腹,使腰、脊柱和背部肌肉才可以处于最放松的状态。
04
背手站——站掉脂肪肝
很多人站立时都耷着肩,低个头。这样不但会使脊椎、腰部的受力增大,还会压迫胸腔,影响心肺功能。
所以,大家平时可以把两手别在背后自然而站,能不坐就尽量不坐,坚持两个月,对部分人的轻度脂肪肝可能会有所改善。
05
饭后站——缓解胃食管返流
胃食管反流病是因为食管和胃连接处的贲门收缩功能减弱,胃酸向上反流,从而在食管里引起烧灼感的一种疾病。
对于这种疾病来说,饭后躺着或坐着更容易引发不适,相反,如果能站上15分钟左右,长时间坚持,贲门也会慢慢恢复其收缩功能。当然,这只预防方法之一,不能替代治疗。
“站”出健康的3个原则
站不对?没空站?学会这3招,轻松站出好身体!
01
能站着就不坐
日常生活中一些小细节的改变,就可以帮我们养成站立的习惯。
比如——
少开车,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上下班坐地铁或公交时别“抢座”,尽量多站一会儿;
站起来接电话,移动电话可到走廊里边走边接;
用小容量的杯子喝水,增加站起来去接水的次数;
下午如果感到困倦,可以用站立、走动代替咖啡;
晚饭吃完及时刷碗,以免窝在沙发里长出小肚腩;
晚饭后站着看电视或给花浇浇水,给鱼喂个食,做做家务,开窗眺望一会儿,都能让你远离沙发。
02
把握好午餐时间
午餐是上班族站起来活动的最佳机会,一定要把握好。最好拒绝外卖,能出去吃就尽量出去吃,否则一整天都在办公桌前度过了。
如果条件允许,尽量能饭后散散步,既可以缓解困倦感,又能增加运动量,为下午的工作带来活力。
老年人午餐后也不要马上午休,最好在屋里溜达10分钟,或站一会儿再休息。
03
想方设法走“远一点”
搭乘交通工具不妨提前一站下车走回家,既锻炼身体,又能看看沿路景色,缓解疲劳。外出办事,也可以把车稍微停远一些,增加走路的机会。总之就是多走一点,走远一点。
为了健康,
赶紧远离“葛优躺”,
每天多站一站,
疾病都绕路走!
马上转发告诉大家~
来源:广东卫生信息
欢迎您阅读养生路上的2023养生常识频道《「跟国医大师学养生」张磊:“三平”“三勤”“四知”乃养生常道》一文,希望我们精心撰写的养生内容能获得您的喜欢,同时我们也准备了丰富的“三伏三养生”专题供您欣赏!
饮食养生
运动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