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养生贴秋膘

2022-07-21 │ 秋季养生贴秋膘 不如学学中医饮食养生

贴秋膘:不如这样饮食养生

“人逢古稀喜相聚,满座白发尽笑语。身处盛世盼岁长,往事茫茫如烟雨。勤于纸上寻欢乐,珍惜今天保身体。多在人间看春光,又是桃红满地绿。”生活中,人们越来越关注养生方面的话题,养生关系着每一个的生活质量。您是否正在关注饮食养生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编辑了“贴秋膘:不如这样饮食养生”,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天凉好个秋”。入秋后,不仅天气逐渐凉爽舒适起来,而且秋天还是饱口福的好时节,比如民间就有“贴秋膘”的说法。此时,家里的长辈们会准备各种好吃的,比如各种各样的炖肉(鸡、鸭、排骨)、肉馅饺子等。

“贴秋膘”是一种古老的风俗,主要是因为过去的人们在炎热又没有空调的夏季里,通常会食不甘味,没有食欲,体重也会随之变轻,且老百姓平时生活不富裕,所以会借着节日、节气吃点好吃的。但在现代,显然不太适宜。很多人在夏天吹着空调,喝着冷饮,宵夜不断,体重不降反升,且经过炎夏,湿热积存于体内,脾胃最弱的时候,如果还采取以肉贴膘,尤其过多食用羊肉狗肉这些热性食物,无异于火上浇油。

那么,现在人们在秋天应该怎样饮食养生呢?

四季滋补原则是春要升补,夏要清补,长夏要淡补,秋要平补,冬要温补。初秋时需要以淡补为主。所谓淡补是指补而不腻,即食用一些清热、利湿、健脾的食物。这样一方面可使体内湿热之邪排出,以消除夏日酷暑的后遗症,另一方面可调理脾胃,为中晚秋乃至冬季进补奠定基础。

首先,食用祛湿热的食物,比如最常用的香薷。《本草纲目》称“世医治暑病,以香薷饮为首药。”在我国民间,立秋也有吃香薷汤的习俗。用10克香薷,5克白扁豆,5克厚朴放在锅里,加入大半锅水,大火熬开,小火再熬15分钟,冷却后调入蜂蜜即可。厚朴下气,燥湿,消胀,扁豆健脾化湿,在天气依然湿热的秋初,为家人朋友送一杯香薷饮,让古老的滋味化解“秋老虎”之苦。

其次,多食健脾胃的食物,促进脾胃功能恢复。这里给大家推荐一款非常著名的健脾药食——茯苓。《神农本草经》把茯苓列为上品,称其“久服安魂养身,不饥延年”。入秋后,不妨食用茯苓粥,即15克茯苓,100克粳米,大火熬开,小火熬至米烂,此外还可加入少许芡实、山药、赤小豆等健脾益胃的药食。

再次,忌食生冷食物。《法天生意》说“立秋后十日,瓜宜少食”。入秋后,阳气已经开始收敛,此时还吃太多阴寒食物,容易损伤脾阳,所以要开始少食西瓜等寒冷瓜果,更不要喝冷饮了。

(长沙市中医医院国家二级营养师-唐吉)

【我们只提供经专业记者编辑采编的靠谱内容,恭请您在此订阅,或移步关注大众卫生报微信公众号“dzws001”,获取更多实用健康卫生资讯】

ys630.COm精选阅读

秋季饮食有讲究贴秋膘要适可而止


秋天来临,我们很多人食欲都会变得特别好。火锅、滋补好味的食物等等都是大家爱吃的。很多人都以为,秋天之后就是冬季,为了抵御冬天的寒冷,秋天就要开始进补,以补充身体所需,也就是所谓的贴秋膘。但事实上,秋天滋补贴秋膘的饮食也相当讲究。一些必须要注意的事项,是万万不可忽视的。

注意事项一:进补勿过量

进入秋季之后食欲变好,大家开始将夏季的缺失通通补回来。同时,秋季之后就是寒冷冬季的来临,机体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秋季进补就成为了保健的一个重点。不过,一定要注意的是,不可盲目的只要是补药就吃,只要是药膳就吃。这样是不对的,因为人体也分多种体质,并不能一概而论,什么都会贴切的适合自己的身体。还有,药补与食补,应当以食补为先。药毕竟是药,还是食物对身体的反作用会小一些。

注意事项二:贴秋膘应有度

秋季食欲大开,每天进食的量大大的增加,如果这个时候还不懂得节制的话,往往就容易造成热量摄取过剩,脂肪堆积。肥胖对健康影响很大,还容易诱发出糖尿病、高血糖、高血脂等慢性疾病,因此秋季饮食一定要注意摄取有度,切勿放纵自己的食欲。

注意事项三:营养摄取要均衡

膳食必须符合个体生长发育和生理状况等特点,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成分,含量适当,全面满足身体需要,维持正常生理功能,促进生长发育和健康,这种膳食称为“均衡膳食”。健康的饮食一定要遵循营养摄取均衡的原则,每天摄取的食物应该多样化,以谷类为主,同时粗细搭配,素菜和肉类相配合。

注意事项四:多吃温性食物

秋季天气逐渐的变冷,人体为了适应从热转冷的变化,生理代谢也会做出相应的调整。秋季饮食应该注意避免吃寒凉食物,应该多吃温性食物,这样才有利于保护肠胃健康,防止出现腹泻、下痢、溏便等肠胃道疾病。

秋天是个十分容易不小心就吃很多的季节。因为凉爽舒适,肠胃也就好了起来。但是切勿盲目进食,起不到滋补身体的养生之效果,反而扰乱了身体和肠胃正常的运作模式和秩序。多吃粗粮,多运动,多吃温润的食物。贴秋膘也是需要注意一定度的。这一点,非常重要。

老北京立秋要“贴秋膘”


根据老北京习俗,立秋这天要多吃肉贴秋膘,储存下丰厚的资本好过冬御寒,家家要炖肉,或者炖鸡、炖鸭等。

民以食为天,立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在北京、河北一带民间流行贴秋膘。因为在夏伏天人们胃口差,所以不少人都会瘦一些。清朝时,民间流行在数伏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来检验肥瘦,体重减轻叫苦夏。瘦了当然需要补,弥补的办法就是到了立秋要贴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肴,当然首选吃肉,以肉贴膘。这一天,普通百姓家吃炖肉,讲究一点的人家吃白切肉、红焖肉,以及肉馅饺子、炖鸡、炖鸭、红烧鱼等。北京人在这天吃炖肉别提多讲究了,特别是汉满两族。

首先家里的主妇要到市场上买一大块非常新鲜的猪后臀尖肉,回到家里洗净,在炉子上坐好了锅,里面除了切成方块的肉和水以外,还要放上葱、姜、蒜、花椒、大料、料包、大酱、盐、用文火炖。在这里面的料包可不简单,它是由:丁香、肉桂、桂皮、香叶、木香、凉姜、白芷、陈皮、豆蔻、砂仁、桂圆、小茴香、甘草等等二十多种中草药香料组成,炖出来的肉香味扑鼻。可以说在这一天里,整个北京城完全沉浸在炖肉的香味里。

白露时节贴秋膘防过敏


白露节气已是真正的凉爽季节的开始,很多人在调养身体时一味地强调海鲜肉类等营养品的进补,而忽略了季节性的易发病,给自己和家人造成了机体的损伤,影响了学习和工作。


1、贴秋膘

专家提醒:白露时节,食补胜过药补。很多人认为炎热的夏季已过去,秋冬季节已经到来,所以刚到秋天,就开始“贴秋膘”大量进补,却忽略了季节性的易发病,如秋天经常引发的过敏性鼻炎、气管炎和哮喘等,所以在进补的同时要因人而异。特别是对于那些因体质过敏而引发的上述疾病,在饮食调节上更要慎重。对于体虚者,这时候,最好通过食补代替药补,而食补首推粥。早晨喝碗粥,既能治秋凉,又能防秋燥。如银耳粥、莲米粥、芝麻粥、红枣粥、红薯粥、玉米粥等。中医认为海产品多为大寒之品,易伤脾胃,所以白露季节肠胃功能不好的人应少吃或不吃海鲜。吃辣椒等刺激性的食物则会影响肺和皮肤。

2、防过敏

在白露节气中要避免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如过敏性鼻炎、哮喘和支气管炎的发生。特别是对于那些因体质过敏而引发的上述疾病,在饮食调节上更要慎重。

凡是因过敏引发的支气管哮喘的病人,平时应少吃或不吃鱼虾海腥、生冷炙烩腌菜、辛辣酸咸甘肥的食物,最常见的有带鱼、螃蟹、虾类,韭菜花、黄花、胡椒等。

白露季节宜食用清淡、易消化且富含维生素的食物。饮食上,建议多吃秋梨、银耳、蜂蜜、百合、莲子、枸杞、萝卜、豆制品等,多吃橙黄色蔬菜,比如南瓜、红萝卜等。另外,吃一些绿叶蔬菜补足维生素C也很有必要,如芥兰、菠菜、绿菜花等。
.

季节养生:秋季养生提示 “贴秋膘”得悠着点


春捂秋冻是民间广为流传的养生习俗,老人常说,春寒料峭,衣服得慢慢减;而进入秋天,则还有秋老虎在后伺候,大可不必赶着添衣服。真是这样吗?记者从医院了解得知,每年初秋都会出现一个感冒小高峰,看似热感冒,其实是风寒入侵所致。对此,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张诗军教授表示:春捂秋冻是个广义概念,但落实到个人头上,你还不一定就hold得住!

此外,贴秋膘、吃秋蟹诸多养生法都存在一些认知误区,要想好好度秋,还得听从医生建议。

医学指导/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张诗军教授

贴秋膘得悠着点

夏天身材清减是比较常见的现象,因为夏天脏腑气血较弱,吃东西不容易消化,所以食欲也会随之降低,自然不太可能大快朵颐;而秋天一旦天气转凉,人的气血逐渐旺盛,胃肠道吸收能力开始变强,很多人都会感觉食欲大增,四处寻觅美食的念头又活跃起来,还有的则有意识地开始贴秋膘进补,但在这方面一定得悠着点。张诗军教授说。

另外,即使是瘦削之人也不见得一定需要贴秋膘。胖瘦虽然有标准供参考,但只要不是过胖或过瘦,自己感觉身体很健康,胃口也正常,那就行了,没必要刻意增肥、减肥,那要不就是对自己苛刻,要不就是做给别人看的。专家对此持十分宽容态度。

秋蟹虽美味

菊香蟹肥,进入秋季,又到了一年一度品蟹的最好时节。螃蟹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富含蛋白质、钙、磷、铁和维生素,秋蟹则属于集大成者。但口福并非人人都有,为了健康,不少人还是少沾或不沾为宜。

有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胆囊炎、胆结石症或肝炎活动期的病人,应慎吃螃蟹,以免使病情复发或加重;如刚好患上了感冒伤风,此时应忌口,以免加重病情。

此外,由于秋季易发过敏性鼻腔疾病、哮喘病和支气管病等呼吸道疾病,所以有既往病史者面对鱼虾海鲜、生冷辛辣食物时,最好尽量少吃。

张诗军教授指出,秋季养生一大主旨在于应该好好养肺,以温肺散寒为主。从饮食角度来说,可以用生姜、麻黄、桂枝等食材煲汤,最好少吃辣椒等辛味食物,可适当多吃酸、咸味食物,如大麦、黑豆、豇豆等,以及健脾食物如小米、薏米、扁豆、砂仁等。

夏季稍微运动就大汗淋漓且还得遭受日晒的罪,进入秋天后可谓到了运动的上佳时节,登高赏秋、开展球类运动、进行慢跑或打拳,不同人群可根据自身体质以及爱好,稍微增大运动量,锻炼过后人体微微出汗就属良好状态。

常说的春捂秋冻中的秋冻是指秋季到来之后,不要气温稍有下降就立即增衣,应循序渐进地添衣保暖,以增强身体的御寒能力。所以秋冻的目的是锻炼身体的耐寒性。

尤其是老人、女性、小孩或体质虚寒者,最好能在早晚时分稍微注意保暖,空调环境也是如此。现在开学了,青少年儿童突然由散漫的暑假进入紧张的学习状态,穿得太过清凉、免疫力稍有差池就可能刚开学便产生不适,乃至病倒,以往这样的病例并不少见。他提醒说,人体在气温开始变化时抵抗力容易减弱,很可能感染感冒等流行性疾病。

秋天来了

专家告诉记者,近期到医院看感冒者不在少数,其中大部分都认为自己所患为热感冒,问诊检查下其实不然。初秋很容易产生温燥,此时周围环境的湿度已渐渐开始降低,而人体处在40%~60%的湿度条件下最舒服,所以很多人可能感觉到口干舌燥,心情烦躁,而伤肺在此时就容易发生,但这种看似属于风热型的感冒,追究下来还是因为外感风寒、内有燥热,双重合力所致的感冒,而不仅仅只是秋燥引起。他分析指出,很多患者其实都存在吹空调过多过密的状况。

立秋养生吃什么 六款美食帮你贴秋膘


内分泌失调的偏方

内分泌失调的患者会出现脾气急躁、肌肤恶化、不孕、肥胖,这个时候该怎么办呢?

1绿叶蔬菜。

像我们经常吃的萝卜叶、青菜、油菜叶、菠菜、芥蓝、大白菜、胡萝卜、甘蓝等蔬菜都具有调节内分泌失调的作用。因为这些绿叶蔬菜多为碱性,可以中和饮食中糖、肉、蛋及代谢中产生的过多的酸性物质,使体液保持弱碱性。

2多吃粗粮更健康。

红薯、土豆、玉米、荞麦等粗粮也是很好的调节内分泌失调的食物,这是内分泌失调的秘籍偏方之一。我们都知道粗粮有助于保持大便的通畅,这样可以使我们体内的毒素随之排出,而且粗粮中的营养素还有助于调节胃肠道地环境。

3食疗偏方帮你调理。

珍珠母百合,煎珍珠母,百合。先以珍珠母水煎,取汁,弃药渣。用药汁再加百合煎饮。每日1次。适于黄褐斑患者燥热较甚,心神不安,失眠多梦者。

考五白糕白扁豆,白莲子,白茯苓,白菊花,山药,面粉,白糖。将扁豆、莲子、茯苓、山药、菊花磨成细面,与面粉调匀,加水和面蒸食。久服有效。

核桃牛奶饮,核桃仁,牛奶,豆浆,黑芝麻。将核桃仁、黑芝麻倒入小石磨中,边倒边磨。磨好后,均匀倒入锅中与牛奶煎煮,煮沸后加入少量白糖,每日早晚各一碗。

除此之外,还要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形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与激动,保持精神愉快,以免不良情绪影响到内分泌系统。

4、醋椒鱼

原料:黄鱼一条,香莱、葱、姜、胡椒粉、黄酒、麻油、味精、鲜汤、白醋、盐、植物油各适量。

做法:黄鱼洗净后切成花刀纹备用,葱、姜洗净切丝。油锅烧热,鱼下锅两面煎至见黄,捞出。锅内放少量油,热后将胡椒粉、姜丝入锅略加煸炒,随即加入鲜汤、酒、盐、鱼,烧至鱼熟,捞起放入深盘内,撒上葱丝、香菜。锅内汤汁烧开加入白醋、味精、麻油搅匀倒入鱼盘内即可。

5、粟米山药大枣粥

原料:粟米30克,淮山药15克,大枣5枚。做法:粟米、淮山药、大枣三品煮粥食用。

6、百合银耳莲子粥

原料:百合20克、银耳40克、莲子15克、糯米80克、冰糖适量。

做法:将百合、银耳、莲子、糯米洗净煮粥,熟时加入冰糖食用。

秋季饮食防燥忌“贴膘”


秋季空气湿度低,中医称谓秋燥,多有口鼻干燥、咽干、音哑、“干咳”等不适现象,根据中医燥则涧之的原则,在秋天应以养阴清热,润燥止渴,清心安神的食品为主,可食用芝痳、蜂蜜、银耳、莲子、百合、梨,香蕉、葡萄等具有滋润作用的食物,同时注意多喝水和含膳食纤维丰富的黄绿色蔬菜水果,以保证身体水分和维生素的充足摄入。

另外,辛辣、油炸及干燥的膨化食品容易生燥化热,多食会加重秋燥,应该注意避免。

我国古代民间有在立秋这天吃肉,包括肉馅饺子、炖鸡、炖鸭、红烧鱼等达到“贴秋膘”的做法。

“贴秋膘”单吃酸性食物的肉、蛋类食物会造成人体内酸性物质增加,不利于体内的酸碱平衡。

合理的做法是按平衡膳食宝塔要求,每天摄入100克鱼肉、50克豆制品和一个鸡蛋、200毫升的牛奶,并摄入500克的蔬菜和100克的水果。

平衡饮食的原则在秋季饮食中也不例外,按照传统养生的观念,秋季是进食养生汤品的好时节,选择由人参、沙参、麦冬、川贝、杏仁、胖大海、冬虫夏草等配制的保健药膳,以益气滋阴、宣肺化痰才是合理的。

小细节:

白果红枣炖白合是一道秋季养生汤,用白果25克、红枣10克、白合20克,泡软后洗净,与冰糖、白开水一起放盅内,炖1小时即成。适于体质虚弱、肺虚久咳、气急喘促、喉间哮鸣、失眼等患者。

立秋既是节气又是节日 民间有“贴秋膘”“啃秋”习俗


8月8日迎来今年的立秋节气。民俗专家表示,在我国,立秋不仅是一个重要节气,也是我国重要的岁时节日,民间至今流行着贴秋膘啃秋等习俗。

古人把立秋当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一直非常重视这个节气。早在周代,逢立秋日,天子要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举行祭祀仪式。

数千年的文化传承使立秋的民俗相当丰富,天津社科院教授王来华介绍说,我国很多地方有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的习俗,将此时的体重与立夏时对比。因为在炎热的夏天,人本就没有什么食欲,饭食清淡简单,两三个月下来,体重大都要减少一点。

秋风一起,胃口大开,想吃点好的,增加一点营养,补偿夏天的损失,补的办法就贴秋膘,也就是在立秋这天吃各种各样的肉,如炖肉、烤肉、红焖肉、红烧肉等,以肉贴膘。适当的贴秋膘有益于恢复体力,但是若贴补过分,相对运动不足,消耗的热量过低,则易导致秋胖。

立秋除了贴秋膘,在一些地方还流行啃秋习俗。和咬春一样,人们相信立秋时吃西瓜可免除冬天和来春的腹泻,整个秋天不生病。城里人在立秋日买个西瓜回家,全家围着啃,就是啃秋了,而农村人的啃秋则豪放得多,他们在瓜棚下、树荫里,三五成群,席地而坐,抱着西瓜啃,抱着山芋啃,抱着玉米棒子啃。啃秋抒发的,实际上是一种丰收的喜悦。

啃秋在有些地方也称为咬秋。天津讲究在立秋这天吃西瓜或香瓜,称咬秋,寓意炎炎夏日酷热难熬,时逢立秋,将其咬住。江苏等地也在立秋这天吃西瓜以咬秋,据说可以不生秋痱子。在浙江等地,立秋日取西瓜和烧酒同食,民间认为可以防疟疾。

除了贴秋膘和啃秋之外,我国民间还有吃水饺、面条、饮水清暑、祭祀土地神、插戴楸叶等习俗。民俗专家表示,种种趣味盎然的立秋习俗,体现了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朴素情感,也给我国的民间节日增添了丰富多样的色彩。

季节养生:秋季养生 秋燥秋乏秋膘要不得


1.拒绝秋燥秋天干燥的气候,使人常感到口鼻咽喉干燥以及发生燥咳,又因肺与大肠相表里,秋令还可出现大便燥结。此外,秋燥还可导致口唇干燥、皮肤干裂以及毛发脱落。防止秋燥,首先要注意补充水分,每天最好喝3~4杯开水。

1.拒绝秋燥

秋季饮食应以滋阴润肺,防燥护阴为基本原则,可多吃梨、苹果、葡萄、香蕉、萝卜及绿叶蔬菜以助生津防燥,少吃辣椒、葱、姜、蒜等辛辣燥烈之物。中老年人在秋季洗澡不宜过勤,每周洗1~2次为宜,每次不超过半小时,水温在25℃左右。不宜用碱性肥皂洗澡,应选用刺激性较小的肥皂等。秋季还应笑口常开,经常笑,不但能保养肺气,还可以驱除抑郁、消除疲劳、解除胸闷、恢复体力。

告别了炎夏,迎来了天清气爽的秋天,人们感到比夏天要舒服得多了。可是,一些人会有困倦疲乏的感觉,这种现象被人们称之为秋乏。秋乏是补偿夏季人体超常消耗的保护性反应。虽然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与适应,秋乏会自然而然地消除,但为了不因此影响工作和生活,最好还是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夏天天气炎热,能量消耗较大,人们普遍食欲不振,造成体内热量供给不足。到了秋天,天气转凉,饮食会不知不觉地过量,使热量的摄入大大增加。再加上宜人气候,让人睡眠充足,汗液减少。另外,为迎接寒冷冬季的到来,人体内还会积极地储存御寒的脂肪,因此,身体摄取的热量多于散发的热量。

感谢阅读养生路上网饮食养生频道的《贴秋膘:不如这样饮食养生》一文,本文由我们优质撰写和整理而成,希望在您养生路上能帮上忙,也同时希望您继续阅读我们为您精心准备的“秋季养生贴秋膘”专题。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