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蜈蚣大家首先肯定想到的是五毒之一,蜈蚣是一种剧毒的生物,但这种生物也是一种好的中药,蜈蚣的脚特别多,所以在它爬行的时候看起来有一些吓人,我们一般重要里面吃的蜈蚣都是晾晒之后干的蜈蚣,这样的蜈蚣具有抗癌的效果,那么蜈蚣都有什么药用价值呢?
(1)败毒抗癌,用于癌瘤积毒:
肝癌 蜈蚣、阿魏、五灵脂各15克,红娘(糯米炒)4.5克,炙狼毒9克,蜂房21克,急性子24克,全蝎、僵蚕、木鳖子、咸灵仙各30克,山慈姑50克 共研细末,水泛为软坚丸,每服1.5克,日2次,温开水送。能使症状缓解,肿块软缩,延长生存期。
乳腺癌 蜈蚣2条,蜂房、海藻、昆布、天花粉各9克,土贝母、玄参各15克,牡蛎、夏枯草各30克 切碎,水煎2次分服,日1剂。迄皮肤凹陷恢复,肿块及结节软缩,肿痛消除。
宫颈癌 蜈蚣2条,麝香0.15克,冰片0.3克,轻粉、雄黄各3克,黄柏15克 共研细粉,用适量包于消毒纱布中间,送入阴道穹窿部,紧贴宫颈,每天上药1次,月经期停用。可根据病情好转,减少上药次数,直至活检转阴。同时,隔日服下药1剂:蜈蚣2条,柴胡2.5克,全蝎3克,昆布、海藻、香附、白术、茯苓各4.5克,当归6克,生白芍9克,切碎,水煎服。可获近期痊愈。绒毛膜癌 蜈蚣2条,蜂房6克,白花蛇60克 切碎,水煎服,日1剂,2次煎服。能使肿块消除,转移症状缓减,迄阴道流血停止,尿妊娠试验连续多次均为阴性,可获痊愈。
卵巢癌 蜈蚣15克,乳香1克,全蝎3克,带子蜂房,活蜗牛各5克,马钱子10克 先将马钱子用开水泡24小时,换清水连续浸7~10天,取出去皮晒干,用麻油炒黄研末,将蜈蚣、全蝎、蜂房炒至微黄,捣末;蜗牛捣烂,晒干,研末。将所有药末研和丸,日3次。用下列汤药送服:白花蛇舌草、薏仁、铁树叶各30克,鳖甲、桃仁、熟地、炙穿山甲、三棱、莪术、黄芪各15克,赤芍、丹参、香附各12克,枳壳、小茴香、七叶一枝花各9克 切碎,水煎3次分服,日1剂。能使症状缓解,肿块软缩。可结合手术切除。亦宜于术后有阴道转移者。
阴颈癌 蜈蚣、制马钱子、山慈姑各30克,熟大黄9克,紫草、黄连各15克,马蔺子、蚤休各45克,菊花、海藻、三棱、莪术、党参、黄芪、银花、山豆根、漏芦各60克,共研细末,醋制为丸,每服10克,日服2次。如果阴茎头部已呈翻花状者,局部可用五虎丹(水银、白矾、青矾、牙硝各60克,食盐30克共研至不见水银星珠,用烧炼降丹法炼制成五虎丹白色结晶)结晶1.2克,加蟾酥0.5克,洋金花1克 同研匀,用米饭作赋形剂,搓成两头尖棱形钉剂,每支长4厘米,中间直径0.3厘米,重约0.72克,可视癌疡大小插入2~3个半枝,隔日换药1次。直至腐肉坏死脱落,再用生肌散收口。
白血病 蜈蚣、壁虎、蟾蜍各26枚、水蛭、急性子各24克,徐长卿、韩信草各48克,七叶一枝花、金牛根、穿心连、虎杖、白花蛇舌草各90克 共为细末,和猪胆汁、马蹄子制成颗粒,压成舌癌片,亦可制成丸剂,每服9克,日服3次。同时肝脾肿大处外敷消癌散(土半夏、生半夏、生南星、生栀子、生川乌、一支黄花、生草乌、穿心连、韩信草各48克,野香薷、芙蓉叶各90克,金牛根138克共研细末,适量蜜调外敷患处),日换1次。如此内服外敷,迄症状完全缓解,肿块缩成,延长生存期。
蜈蚣也叫天龙,它的经济价值和药用的价值都是特别高的,它的最大的药用价值就是能够很好的通络止痛,攻毒散结,治疗小儿惊风,还有就是抽搐痉挛的效果都是很好的,通过研究发现蜈蚣的抗癌效果也是很不错的,大家应该去多了解一些蜈蚣的药用,才能够更好的发挥它的价值。
药用
(1)败毒抗癌
1 胃癌 蜈蚣5条,三棱、莪术、枳实各12克,海藻、昆布各15克,水蛭24克,银花90克 切碎,水煎3次分服,白糖调磅。开始时或有恶心、闷胀等副作用,继续应用,可以缓解。坚持6个月,可使胀痛等症状消失,肿块软缩,溃疡平复,病情显著好转。
2 白血病 蜈蚣、壁虎、蟾蜍各26枚、水蛭、急性子各24克,徐长卿、韩信草各48克,七叶一枝花、金牛根、穿心连、虎杖、白花蛇舌草各90克 共为细末,和猪胆汁、马蹄子制成颗粒,压成舌癌片,亦可制成丸剂,每服9克,日服3次。同时肝脾肿大处外敷消癌散(土半夏、生半夏、生南星、生栀子、生川乌、一支黄花、生草乌、穿心连、韩信草各48克,野香薷、芙蓉叶各90克,金牛根138克 共研细末,适量蜜调外敷患处),日换1次。如此内服外敷,迄症状完全缓解,肿块缩成,延长生存期。
3 肺癌 蜈蚣、山甲各24克,硫黄、蜂房各9克,守宫、炙马钱、全蝎各12克,石见穿、急性子各30克,僵蚕60克 共为细末,炼蜜和为抗癌丸,丸重3克,每服1丸,日服2次。用下方送服:生地,天冬各6克,麦冬、玄参各4克,浙贝(去心)、牡丹皮、炒白芍各2.5克,生甘草、薄荷各1.5克 水煎2次分送,亦可制成糖浆,日1剂。能使血痰、胸痛等症状缓解,癌肿缩小,X线复查阴影消失
(2)息风解痉,用于风症痉痛
中风痉搐 蜈蚣3条,黄芪18克,当归12克,全蝎、羌活、独活各6克 切碎,水煎服,为逐风汤。 百日痉咳 蜈蚣、甘草各等份 焙干,研末,口服,日3次,每次1~2岁1.5克,3~4岁2克。连服7天为1疗程,有效率90%。
第2/4页
(3)退炎治疮,用于炎肿疮疡:
骨髓炎 蜈蚣10条 焙干,研粉,分为7份,装入胶囊,日服1份。亦可用蜈蚣适量压成片剂可取出死骨,能提高疗效,缩短疗程。遇有瘘管者可用凡士林纱布条蘸上蜈蚣末,填入瘘管内,每日换药1次。本药对急慢性骨髓炎均有抗炎、促进骨包壳新生及促使瘘管愈合的作用。
甲沟炎 蜈蚣1条,雄黄、枯矾各1.5克 共研细末。另取鸡蛋1枚,一端打破,倾出部分蛋清,以手指插入不再溢粜度,然后将研细药末装入蛋内,搅匀,患指即从蛋端打破处插入,用小火沿蛋壳围烘1小时以上,使患指有湿热感。每日烘烤1~2次,烘治后用无菌纱布包扎,炎肿疼痛即可消退。一般治疗1~5天,可获痊愈;如烘治后,局部迅速形成脓肿,可以无菌操作,切开排脓。
[药量]煎剂:1~5条。丸散:0.3~3克。外用:适量。孕妇忌
蜈蚣的药用,上面已经为我们做了很详细的介绍了,大家应该都了解了吧,大家可以去更好的服用,但是在使用这一药物的时候还是有很多需要我们去注意的,特别是孕妇一定不要服用。
蜈蚣草有着像蜈蚣的外形,还可治疗蜈蚣咬。别小看蜈蚣草的药用价值可治疗跌打损伤,老人最烦恼的风湿疼痛也可由蜈蚣草治疗。植物的神奇之处有那么多,真是让人大开眼界,蜈蚣草喜欢在温润的环境下生存,种植的方式只要摸透了并不是很复杂,蜈蚣草可治疗腹疼无名肿毒,
野生多生长在溪边石下朽木上。
【别名】:蜈蚣蕨、小贯仲、百叶尖、蜈蚣蕨、贯众、牛肋巴、篦子草、小蜈蚣草、狗脊、长叶甘草蕨、肺筋草、小牛肋巴、蜈蚣连、斩草剑、梳子草、黑舒筋草
【来源】:药材基源:为凤尾蕨科植物蜈蚣草的全草或根茎。
【采集】:全年可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3-2m。根状茎短,被线状披针形、黄棕色鳞片,具网状中柱。叶丛生,叶柄长10-30cm,直立,干后棕色,叶柄、叶轴及羽轴均被线形鳞片;叶矩圆形至披针形,长10-100cm,宽5-30cm,1次羽状复叶;羽片无柄,线形,长4-20cm,宽0.5-1cm,中部羽片最长,先端渐尖,先端边缘有锐锯齿,基部截形,心形,有时稍呈耳状,下部各羽片渐缩短;叶亚革质,两面无毛,脉单1或1次叉分。孢子囊群线形,囊群盖狭线形,膜质,黄褐色。
【性味】:淡;苦;凉
蜈蚣草的功效与作用
祛风除湿;舒筋活络;解毒杀虫。主风湿筋骨疼痛;腰痛;肢麻屈伸不利;半身不遂;跌打损伤;感冒;痢疾;乳痈;疮毒;疥疮;蛔虫症;蛇早咬伤
蜈蚣草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2g。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熏洗。
蜈蚣草的选方
治疥疮: 蜈蚣草(全草)二两,一扫光四两,大蒜杆(干的)四两。煎水洗,一日三次。并须内服消毒药:白土茯苓、白鲜皮、蒲公英各一两,八爪金龙四钱。 煎水服,一日三次。〈贵州民间药物)
扩展阅读:蜈蚣草的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0-3100m的空旷钙质土或石灰岩石上。
资源分布:分布于中南、西南及陕西、甘肃、浙江、江西、福建、台湾等地
如上所述希望给予大家一个参考,了解蜈蚣草的好处,更重要能治疗蜈蚣咬伤。还能治疗跌打损伤,蜈蚣草外观像蜈蚣。蜈蚣草的药用价值很高,可以治疗很多的疾病,腹痛也可采用蜈蚣草,以前的人没那么好的医疗条件蜈蚣草可以解决很多的困扰,被蜈蚣咬伤的时候伤口处是很疼的,用蜈蚣草能很快的缓解。
蜈蚣的药用价值
蜈蚣,中药名。为蜈蚣科动物少棘巨蜈蚣的干燥体。春、夏二季捕捉,用竹片插入头尾,绷直,干燥。本品呈扁平长条形,长9~15cm,宽0.5~1cm。由头部和躯干部组成,全体共22个环节。质脆,断面有裂隙。气微腥,有特殊刺鼻的臭气,味辛、微咸。主要分布于华中、华南、华东、西南及陕西等地。
1、主治功能:
有息风镇痉,通络止痛,攻毒散结的功能。用于肝风内动,痉挛抽搐,小儿惊风,中风口,半身不遂,破伤风,风湿顽痹,偏正头痛,疮疡,瘰疬,蛇虫咬伤。
2、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5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
3、临床应用:
(1)治疗结核病。
(2)治疗百日咳。
(3)治疗癌症。
(4)治疗颌下淋巴腺炎。
(5)治疗骨髓炎。
(6)治疗甲沟炎。
(7)治疗烧烫伤。
4、药学作用:
(1)抗肿瘤作用:蜈蚣提取物对动物移植性肿瘤有一定作用。
(2)抗菌作用。
(3)促进免疫功能。
(4)止跌打:蜈蚣泡酒能治跌打,对于跌打造成瘀血未破、肿痛,用蜈蚣酒擦之,能快速消肿、止痛,同时对毒疮和无名肿毒也有良好效果。
(5)通络止痛,用于风湿顽痹、顽固性头痛。
(6)攻毒散结,用于疮疡肿毒、瘰疬结核。
蜈蚣的副作用
孕妇禁用。
蜈蚣的医学记载及附方
1、科学论述:
(1)、《本草纲目》:小儿惊痫风搐,脐风口噤,丹毒秃疮瘰蛇伤。
(2)、《本草从新》:善走能散。治脐风撮口。
(3)、《本经》:鬼疰蛊毒,啖诸蛇、虫、鱼毒,杀鬼物老精温疟,去三虫。
2、药方配伍:
(1)、天吊惊风:目久不下,眼见白睛,及角弓反张,声不出者,双金散主之。用大蜈蚣一条去头足,酥炙,用竹刀批开,记定左右。又以麝香一钱,亦分左右各记明,研末包定。每用左边者吹左鼻,右边者吹右鼻,各少许,不可过多。若眼未下,再吹些须,眼下乃止。(《直指方》)
(2)、女人趾疮:甲内恶肉突出不愈。蜈蚣一条,焙研敷之。外以南星末,醋和敷四围。(《医方摘要》)
(3)、治口眼歪斜,口内麻木者:蜈蚣三条(一蜜炙,一酒浸,一纸裹煨,并去失足),天南星一个,切作四片(一蜜炙,一酒浸,一纸裹煨,一生用),半夏、白芷各五钱。通为末,入麝少许。每服一钱,熟(酒)调下,日一服。(《世医通变要法》)
水蜈蚣的药用价值
本品有消肿解毒作用,对于下痢赤白、里急后重,可配马齿苋、一见喜等药同用;皮肤瘙痒,可配葎草、苍耳草等药煎汤外洗;蛇虫咬伤,配野菊花、半枝莲等,既可煎汤内服,又可捣烂外敷。
功效:发汗退热,疏风解表,祛淤利湿,分清去浊,利尿,截疟。本品有发汗退热、消肿解毒之作用。
作用:感冒风寒,寒热头痛,气管炎,咳嗽,风热咳嗽,百日咳,疟疾,黄疸,痢疾,咽喉肿痛,乳糜尿,白浊,疮疡肿毒,跌打伤,皮肤痒,荨麻疹,黄疸型的传染性肝炎。
治疗菌痢:取水蜈蚣、白粉藤(即独角乌桕)各1两,水煎分2次服(重症可每日2剂)。治疗70例,平均服药7天左右,痊愈54例,显效14例,无效2例。退热时间平均2.3天,大便次数及性状恢复正常平均日数约5天,大便培养转阴平均4.08天。其疗效与磺胺胍对照组相比,似无逊色。
用法用量:18.8~75.0克、,水煎服。
水蜈蚣的副作用
无副作用。
水蜈蚣的医学记载及附方
1、治时疫发热:水蜈蚣、威灵仙,水煎服。(《岭南采药录》)
2、治赤白痢疾:鲜水蜈蚣全草一两至一两五钱,酌加开水和冰糖五钱,炖一小时服。(《福建民间草药》)
3、治疮疡肿毒:水蜈蚣全草、芭蕉根。捣烂,敷患处。(《湖南药物志》)
4、治跌打伤痛:水蜈蚣一斤。捣烂,酒四两冲。滤取酒二两内服,渣炒热外敷痛处。(《广西药植图志》)
5、治一般蛇伤:水蜈蚣二两。捣烂,酒二两冲,内服一两,一两搽抹伤口四周。(《广西药植图志》)
6、治皮肤瘙痒:水蜈蚣煎水外洗。(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7、治百日咳,支气管炎,咽喉肿痛:水蜈蚣干品一两至二两。水煎服。(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疟疾:水蜈蚣一两。水煎,于疟发前8~4小时服
8、治疟疾:水蜈蚣一两。水煎,于疟发前8~4小时服。(《江西草药》)
9、治小儿口腔炎:水蜈蚣根茎一两。水煎,冲蜂蜜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10、治风湿骨痛:水蜈蚣一至二两。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药》)
11、治刀伤骨折:鲜水蜈蚣捣绒,包患处,一天换药两次。(《贵州草药》)
12、治黄疸型传染性肝炎:水蜈蚣鲜全草一至二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13、治气滞腹痛:水蜈蚣鲜全草一两。水煎服。(《福建中草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