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很多人都开始不断的注重对身体的保养了,但是是要掌握好方法和方式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怄气是立秋只天气开始变冷,也是滋补身体的最好季节,但是对身体的保养是要掌握好一定的方法和注意事项的,下面一起了解下立秋后养生的注意事项,

立秋后养生的注意事项

立秋养生八字诀:润燥、补肺、养阴、多酸

润燥首选莲藕

莲藕的食用方法“生熟两相宜”。作为水果生吃的,味道甘甜、清凉入肺;和糯米、蜂蜜一起蒸,粉红透明,软糯清润,是秋令美味小菜;和排骨炖汤,健脾开胃、营养丰富,适合脾胃虚弱的人滋补养生;

补肺首选杏仁

杏仁最好与薏米按1:5的比例一起熬粥,温热时喝;和猪肺一起炖汤,也有滋养缓和之效。当然,当零食吃的烤杏仁也能适当吃一些。甜杏仁和烤过的大杏仁在超市和农贸市场都能买到,苦杏仁一般在中药店出售,需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补肺养阴首选杏仁蜂蜜

养阴首选蜂蜜

蜂蜜可以直接调入温水中饮用,也可以与鲜榨的果汁混合。将雪梨挖去核,倒入蜂蜜封盖蒸熟,能补肺阴不足。在凉拌西红柿等凉菜中加入蜂蜜也很不错;蜂蜜也可和时令水果相拌,味道鲜美;

多酸首选葡萄

葡萄最好整颗吃。葡萄也可以和酒酿、糖桂花等一起熬制酒酿葡萄羹;煮甜粥的时候放一些也不错。另外,自制家酿葡萄酒,也很美味天然。

立秋养生关系到方方面面,我们不能只注重某个单一的养生之法,而应该全面统筹的调养,这样才会养成一个健康的身体。

一、精神调养

要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即使遇到伤感的事,也应主动予以排解,以避肃杀之气,同时还应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

二、起居调养

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气爽之时,应开始“早卧早起,与鸡具兴”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敛之太过。立秋乃初秋之季,暑热未尽,虽有凉风时至,但天气变化无常,即使在同一地区也会出现“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况。因而着衣不宜太多,否则会影响机体对气候转冷的适应能力,易受凉感冒。

上面就是对立秋后养生的注意事项的介绍,通过了解之后我们知道想要更好的保养身体秋季饮食上最好多吃一些莲藕或者是葡萄等对身体的健康都有很多好处,另外秋季也要注意身体的保暖,同时也要注意饮食营养的均衡。

扩展阅读

立秋后养生 这些水果可以吃出健康


秋季已到,又到了贴秋膘的时候,但啃秋贴膘也不能肆无忌惮。秋季养生也要讲究方法,不然一身腱子肉就要变五花肉啦!那秋季养生怎么做才健康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什么是啃秋、贴秋膘?

所谓啃秋,即在秋季节气之时,可以大快朵颐一番。在过去民俗氛围浓重的时候,瓜棚下、树荫里,人们三五成群,席地而坐,抱着西瓜啃,也是啃秋。清朝张焘的《津门杂记》中记载:秋季之时食瓜,曰咬秋,可免腹泻.

中医学认为,秋季霉气盛,易伤津液,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宜,故秋季到来,清凉饮食可以滋阴润燥、清热除烦、清除暑气。自秋季节气之后,随着气温的日益下降,人们的胃口也会越来越好,适当贴秋膘也有益健康。

所谓贴秋膘,也有一定的传统。在炎热的夏季人们容易食欲不佳,一入秋季,天气转凉,于是萌发了要做点好东西吃的想法,用吃炖肉的办法把夏天身上掉的膘重新补回来,所以叫贴秋膘。中医养生原则是虚者补之,对虚弱或者消瘦的人来说,秋季为人体最适宜进补的季节,这时进补既是对夏季损耗的弥补,也是为冬季贮存体能、积蓄能量。

哪些可以啃出健康?

啃西瓜

按习俗,啃秋一般啃西瓜的多,多吃西瓜,以防秋燥,也防秋痱。炎炎夏日,酷热难熬,吃一瓣冰镇西瓜,那清凉、那透心、那舒爽简直是秋风送爽、沁人心脾。

啃秋桃

听过桃养人没?桃子营养可丰富了,不是一般的水果可比拟的。桃性温,具有补气养血、养阴生津、止咳杀虫的功效。可以补养夏季消耗的阴液,桃子生津还可以预防秋季的干燥。

啃酸的

秋时肺金当令,肺金太旺则克肝木,宜多食酸味果蔬。所以在秋季时节,大家可吃的就有以下这些:

葡萄:性味甘、酸,鲜食酸甜适口,生津止渴,开胃消食。

柚子:性味酸、寒,可除胀、化痰止咳、健胃消食、消肿止痛。

柠檬:味极酸,具有生津、止渴、祛暑等功用。

啃润的

秋季燥气当令,易伤津液,故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宜。所以在秋季时节,大家可吃的就有以下这些:

银耳:补胃、润肺生津、提神、养胃、益气、健脑。

梨:性寒味甘,润肺、消痰、止咳、降火、清心。

芝麻:性味甘平,有养阴润燥、补肾益脑、止咳平喘之功,还防头发早白。

立秋后小心伤阴暑


虽然已过立秋,中央气象台还不断有高温天气的预报,许多地方仍炎热潮湿。使人们怀疑,这是到了秋天了吗?我们所说的秋季,包括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几个节气。入秋后雨水日渐减少,空气湿度逐渐降至低于人们生活所需限度(相对湿度70%)以下,因而天气会逐渐干燥,草木渐枯,人也感到干燥。

燥是秋的主气,属邪,其引起的疾病有温燥(初秋)和凉燥(深秋)。初秋仍有高温,加上天晴少雨,气候干燥,此时感染到的燥邪为温燥,主要伤阴,即损害人体的津液。症状是皮肤干燥、眼干裂、舌红少津、毛发干枯、小便赤黄、大便干结、口鼻咽干、胸痛干咳少痰、痰中带血丝,甚至发热。秋燥所致咳嗽时间较长,难以治愈,使人生畏,所以人们把秋季的温燥称之为秋老虎.假若身体虚弱,抗病能力低下,对炎热的气温不能很好适应,体温调节中枢发生紊乱,散热机能发生障碍,很易使人发生中暑。

中医谓中暑为伤暑,有阴、阳之分,动而得之者为阳暑,是烈日下劳作或因在高温、通风不良、湿度较高的环境下长时间劳作所引发的,而阴暑是过于避热贪凉引起,即所谓静而得之者为阴暑.由于暑热湿盛,人们毛孔开张,腠理疏松,人们睡眠、午休和纳凉之时,若过于避热趋凉,如夜间露宿室外,或运动劳作后立即用冷水浇头冲身,或立即快速饮进大量冷开水或冰镇饮料,或睡眠时被电扇强风对吹,均可导致风、寒、湿邪侵袭机体而引发阴暑.明代大医学家张景岳指出:阴暑者,因暑而受寒者也故名阴暑。在当前躲避秋老虎之时,虽然白天气温很高,但往往昼夜温差加大,一热一凉更加大了伤阴暑的可能。

伤阴暑会出现身热头痛、无汗恶寒、关节酸痛、腹痛腹泻等症。特别是老人、儿童、孕产妇、体弱及患有宿疾者,尤应加强防护,不可过于避热贪凉,避免寒湿侵袭而引发阴暑.饮食上要多饮水,每天至少饮1000ml以上;常喝稀饭、淡茶、菜汤、豆浆、果汁等;每天吃1~2个梨(雪梨或沙梨)、西瓜、香蕉、山竹等凉性水果;常吃些清热、生津、养阴的食物,如萝卜、茅根、荸荠、西红柿、豆腐、菱角、莲藕、蜂蜜,以及新鲜蔬菜、瘦精肉、木耳、老鸭肉、鳖肉、青鱼、鲳鱼、黄花鱼、鲍鱼、鳗鱼、银耳、百合、紫菜、莲子、芡实、核桃、乌梅、芝麻等;不吃或少吃辛辣、燥热、油腻的食物,少饮酒。还要劳逸结合,保持充足的睡眠。

欢迎您阅读养生路上的养生常识频道《立秋后养生的注意事项》一文,希望我们精心撰写的养生内容能获得您的喜欢,同时我们也准备了丰富的“老人立秋后养生”专题供您欣赏!

热门分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