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夏季养生

2019-11-06 │ 小儿推拿夏季养生 小儿推拿季节养生

小儿“食积”推拿疗法

“食积是儿科临床常见的病症之一,食积可以引起胸闷、腹胀、腹痛、厌食等临床表现,若不及时治疗,患儿的生长发育将受到影响。推拿治疗小儿食积,有效率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病因病理

1、伤食:由于乳食不节、喂养不当、过食厚陈,以致脾胃损伤,运化失司,升降失调,乳食停积而不化。

2、胃阳虚:如果胃阳盛,则多会而不清。苦出现胃阳虚,则饮食而闷胀,饮食易于留滞。进食生冷之物,容易导致胃伤。

3、脾阳虚:脾阳虚,就会食而不化,饮食停留,脘痞腹胀。

临床表现

胸脘痞闷,嗳气酸腐,大便臭秽,矢气味殊,饮食不香或食欲大减;有的患儿会出现厌食,可能出现腹痛、哭闹等。

推拿治疗

食积应该被理解成是一个“证侯”,引起食积的原因很多,但这种原因在临床上又很难找到,故可以称之为“原发性食积”。被找到原因的“食积”,称之为“继发性食积”。继发性食积的患儿中,有的可以用推拿治疗。有的则不以推拿治疗。因此,适应于推拿治疗者主要是原发性食积。对原发性食积,也要分不同型采用手法。

1、食积夹寒型

治则:温中健脾消食。

手法:推法,捐摩法,掌摩法,揉法。

取穴及部位:脾土穴、腕阴阳穴、三关穴、八势穴、足三里穴、脐部及脐周围之腹部。

操作方法及要求:

①补脾土穴:补脾土穴有二种方法,一种方是用指摩法治疗脾土穴;另一种方法是,屈曲患者拇指的指间关节,由拇指桡侧缘的远端推至近端。上述二种补脾土的方法,医者可任选一种,推三百下。

②分推:使患儿掌心向上,医者用两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分别从患儿腕部及手部的两侧背面托住患儿之手;以两拇指自患儿腕掌面部横纹的中点,同时分推至腕 横纹的梭侧及尺侧,约一百下。

③推三关穴:由于是治疗“食积夹寒”,所以推三关穴的次数应多一些,约推六百下。

④运八势穴:使患儿掌心向上,医者以一手指远端的掌侧面作为接触面,在患儿的八封穴作指摩法,称之为“运八封穴”,约三百下。

⑤分推腹阴阳穴:使患儿取仰卧位,医者以左右两手的手指(一般用拇指,也可用食指和中指), 分别自胸骨下端,沿肋弓分推至两侧的腋中线,分推二百下。

⑥摩揉脐腹: 使患儿取仰卧位,医者以一手掌,在患儿的脐部及其周围用掌摩法,持续数分钟后,再在脐部及腹部作掌揉法或掌根揉法,使之有较强的温热感。

2、食积夹热型

治则:解热健脾消合。

手法:推法,指揉法,掌摩法,掌揉法。

取穴及部位:脾土穴、腕阴阳穴、三关穴、六腑穴、四横纹穴、外劳宫穴、腹阴阳穴、足三里穴。

操作方法及要求:

①清脾土穴:使患儿掌心向上,医者用指推法,自患儿拇指的近端推向远端,称之为“清脾土”,三百下。

②补脾土穴:先用“清脾土穴”的方法对患儿进行治疗,接着再用“补脾土穴”的方法,称之为“先清后补”。食积夹热时,常采用“先清后补”的方法。

③分推腕阴阳穴:约一百下。

④推三关穴:约二百下。

⑤退六腑穴:约六百下。退六腑穴的次数要比推三关穴的次数多,因为是“食积夹热”。

⑥推四横纹穴:四横纹穴有两种不同的位置,是四个穴位的总称。在这里所说的位置是在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的掌指关节掌侧横纹处。医者以推法,依次分别在上述部位进行治疗,约数分钟。

⑦揉外劳官穴:外劳官穴正对掌心劳官穴处。医者用一般作顺时针方向的指揉数十下。

yS630.Com相关推荐

小儿推拿治食积


病因病理

1、伤食:由于乳食不节、喂养不当、过食厚陈,以致脾胃损伤,运化失司,升降失调,乳食停积而不化。中老年人如何自我保养?

2、胃阳虚:如果胃阳盛,则多会而不清。苦出现胃阳虚,则饮食而闷胀,饮食易于留滞。进食生冷之物,容易导致胃伤。

3、脾阳虚:脾阳虚,就会食而不化,饮食停留,脘痞腹胀。

临床表现

胸脘痞闷,嗳气酸腐,大便臭秽,矢气味殊,饮食不香或食欲大减;有的患儿会出现厌食,可能出现腹痛、哭闹等。

推拿治疗

食积应该被理解成是一个证侯,引起食积的原因很多,但这种原因在临床上又很难找到,故可以称之为原发性食积。被找到原因的食积,称之为继发性食积。继发性食积的患儿中,有的可以用推拿治疗。有的则不以推拿治疗。因此,适应于推拿治疗者主要是原发性食积。对原发性食积,也要分不同型采用手法。

1、食积夹寒型

治则:温中健脾消食。

手法:推法,捐摩法,掌摩法,揉法。

取穴及部位:脾土穴、腕阴阳穴、三关穴、八势穴、足三里穴、脐部及脐周围之腹部。

操作方法及要求:

①补脾土穴:补脾土穴有二种方法,一种方是用指摩法治疗脾土穴;另一种方法是,屈曲患者拇指的指间关节,由拇指桡侧缘的远端推至近端。上述二种补脾土的方法,医者可任选一种,推三百下。

②分推:使患儿掌心向上,医者用两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分别从患儿腕部及手部的两侧背面托住患儿之手;以两拇指自患儿腕掌面部横纹的中点,同时分推至腕横纹的梭侧及尺侧,约一百下。

③推三关穴:由于是治疗食积夹寒,所以推三关穴的次数应多一些,约推六百下。

④运八势穴:使患儿掌心向上,医者以一手指远端的掌侧面作为接触面,在患儿的八封穴作指摩法,称之为运八封穴,约三百下。

⑤分推腹阴阳穴:使患儿取仰卧位,医者以左右两手的手指(一般用拇指,也可用食指和中指),分别自胸骨下端,沿肋弓分推至两侧的腋中线,分推二百下。

⑥摩揉脐腹:使患儿取仰卧位,医者以一手掌,在患儿的脐部及其周围用掌摩法,持续数分钟后,再在脐部及腹部作掌揉法或掌根揉法,使之有较强的温热感。

2.食积夹热型

治则:解热健脾消合。

手法:推法,指揉法,掌摩法,掌揉法。

取穴及部位:脾土穴、腕阴阳穴、三关穴、六腑穴、四横纹穴、外劳宫穴、腹阴阳穴、足三里穴。

操作方法及要求:

①清脾土穴:使患儿掌心向上,医者用指推法,自患儿拇指的近端推向远端,称之为清脾土,三百下。

②补脾土穴:先用清脾土穴的方法对患儿进行治疗,接着再用补脾土穴的方法,称之为先清后补。食积夹热时,常采用先清后补的方法。

③分推腕阴阳穴:约一百下。

④推三关穴:约二百下。

⑤退六腑穴:约六百下。退六腑穴的次数要比推三关穴的次数多,因为是食积夹热。

⑥推四横纹穴:四横纹穴有两种不同的位置,是四个穴位的总称。在这里所说的位置是在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的掌指关节掌侧横纹处。医者以推法,依次分别在上述部位进行治疗,约数分钟。

⑦揉外劳官穴:外劳官穴正对掌心劳官穴处。医者用一般作顺时针方向的指揉数十下。

小儿推拿治疗食积


一、小儿推拿治疗食积

中医里,捏积主要治疗小儿“疳积”,大体包括:小儿面黄肌瘦,腹胀疼痛,恶食呕吐,烦躁多啼,口臭流涎,大便酸臭或下利清谷,甚则午后潮热,头大、颈细,发干成缕,腹内痞块等。

家长应当站在孩子的左侧背后,为宝宝松解腰带,脱去上衣,露出整个背部,令患儿伏卧,应力求卧平卧正。家长的两手半握拳,抵于脊背之上,拳眼与手垂直,自尾闾骨端的长强穴起,沿督脉向上推捏至大椎或风府穴连续六次,然后以拇指按摩两侧肾俞穴三、四下即可。

推:即两手之十指抵于皮肤上,稍着力于皮下组织,沿脊柱向上连续推进。

捏:在推的过程中两拇指不断地将皮肤及皮下组织卷捏在拇指与食指之间的连续动作。

拿:即在推捏的过程中进行提拿动作,冯老医生一般在第四次推捏时沿督脉向上提拿数次。

按:在推、捏、拿后,在肾俞穴轻按3-4次。

需要注意的是:在操作过程中,推、捏、拿三种手法必须配合协调,用力与速度要均匀,对虚弱病儿手力宜轻柔,推捏次数可多几次,在操作时要注意紧沿督脉进行,不可离开。操作后不得立即用手掌摩揉背部。

二、宝宝积食重在预防

1、调整饮食结构

多吃些易消化、易吸收的食物,不要一味地增加高热量高脂的食物。让孩子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肉,适当增加米食、面食,高蛋白饮食适量即可,以免增加肠胃负担。

2、七分饱,益健康

无论哪种食物,再有营养也不能吃太多,否则不但不能强健身体,在效果上只会适得其反,弄不好会形成食积、腹泻等状况,伤害小儿的身体。

3、三餐定量

给孩子安排一日三餐要定时定量,不能饥一顿饱一顿,肠胃和人一样,该休息时休息,该工作时工作,否则会打乱胃肠道生物钟,影响消化功能正常运转。

4、晚上不要吃得太饱

孩子白天活动量大,吃东西能消化,但晚上胃蠕动慢了,就容易积食。因此,晚上吃饭别太饱,即使喝牛奶,也要水多一些,奶粉少一点。

5、睡醒1小时不进食

早上或中午孩子刚睡醒时,1小时内(至少30分钟)也不要进食,因为胃肠等内脏从低运转恢复正常需要一点时间,否则,也无益于消化和吸收。

6、哺乳妈妈进食要注意

对于处在吃奶期的婴幼儿的妈妈来说,也要忌口,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高脂肪、高蛋白饮食。妈妈饮食无度,婴儿就可能“奶积”。

三、小儿食积了如何治疗

小儿食积是孩子常会出现的一种状况,而中医称食积为积滞,所以,有些人就想知道中医对小儿食积的看法,那么,中医是如何看待小儿食积的呢?针对这个问题,下面就请专家来具体介绍一下小儿食积。

专家指出,现在每个家庭都只有一个“宝宝”,盼望儿女健壮。而年轻夫妇在喂养幼儿时惟恐食物品种不好,终日鱼肉奶蛋或经常去吃一些快餐食品,这些煎炸食物高蛋白、热量含量很高,小儿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经常吃得太饱,增加小儿脾胃负担而导致“积滞”。饮食停滞故有胃口差、时欲吐、口臭和舌苔很厚等小儿食积的症状。

小儿食积,中医认为主要是由于过食油腻厚味的食品,聚积不化,气滞不行所致,也称为伤食、宿食。此病较多见于3岁前的婴幼儿。小儿食积若治疗不当,积滞日久,迁延失治,脾胃功能严重损害,可导致营养及生长发育障碍而转化为“疳症”。

饮食调理是治疗食积的主要方法。要根据患儿的饮食习惯及营养需要,设法恢复和增进消化功能。开始时先喂易消化、营养价值高的食物,逐日增加品种和数量。在治疗上,除进行必要的药物治疗外,还可选用食疗方剂进行调治。

小儿推拿可以治疗食积


小儿推拿可以治疗食积

进入夏季,儿童的消化系统疾病随之增多,其中积食是夏季小儿最常见的病症。越来越多的家长知道抗生素的巨大危害,而选择小儿推拿来治病和保健。小儿推拿的优势在于不需要使用药物,通过穴位和经络的刺激达到调理胃肠功能和全身免疫能力的效果。

小儿推拿是以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原则,通过手法作用于小儿体表的某些特定穴位,从而改变或调节机体的生理、病理状况,提高孩子的免疫力,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

小儿推拿可以治疗食积吗?孩子由于脾胃发育还没有成熟所以很容易积食,一些穴位按摩和推拿手法对小儿积食效果良好,且方法简单易行,自己在家中就可以操作。小儿推拿治疗食积手法如下:

1、推中脘。以肚脐和胸骨最下端做一条连线,找中点即为中脘穴。食指和中指并拢后往下推中脘穴,可减轻腹胀和呕吐等症状,时间1到3分钟为宜。

2、转八卦。以掌心为中点,周围半寸范围即为内八卦。可用大拇指指肚在内八卦范围内转圈,可减轻恶心、腹胀等症状。

3、推六腑。孩子前臂阴面靠小指沿一直线自肘推向腕,每次300次。

4、推四横纹。在食、中、无名、小指的靠近手掌的指关节横纹处来回推拿,每次3分钟。

5、补脾经。脾经穴在小儿拇指桡侧面。用左手中指或无名指夹住小儿左手四指,再以拇指与中指捏住小儿拇指,用右手拇指蘸滑石粉后,直推小儿脾经穴,从拇指指尖推向拇指根,注意是要单方向直推,不宜来回推。300次左右。

6、捏脊。用拇指指腹与食指、中指指腹对合,挟持背部肌肤,拇指在后,食指、中指在前。然后食指、中指向后捻动,拇指向前推动,边捏边向项枕部推移。每次5到8次。

小儿食积的症状有哪些

小儿食积主要是由于内伤乳食、停聚不化、气滞不行,影响到小儿的消化功能。小儿食积的症状有哪些,一起来看看。

1、乳食内积

食欲不振,烦躁多啼,夜卧不安,呕吐乳块或酸馊食物,大便酸臭或溏薄,苔白厚或黄厚腻,脉弦滑。

2、脾胃虚弱

面色萎黄,困倦无力,纳呆厌食,夜卧不安,腹满喜按,呕吐酸馊乳食,大便溏薄酸臭,或夹有乳食残渣,苔白厚腻,脉细弱。

如何预防小儿食积

积食使孩子的脾胃受伤导致营养不良影响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所以预防和医治积食对于孩子的健康来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如何预防小儿食积,一起来看看。

1、首先饮食应适度,忌暴饮暴食,食物宜新鲜、清洁,不要过食煎炒和肥腻的不消化食物。平时必须注意做到“乳贵有时,食贵有节。”宜定食定量喂养。

2、其次,哺育不宜过急,以防吞进空气。哺乳后,宜抱正身体,轻拍脊背,使吸入空气得以排出。

3、最后,晚上最好不要吃太饱。宝宝白天运动量大,吃东西消化得快,但晚上胃蠕动慢了,消化能力比白天弱,如果吃得过多过饱,就容易积食。因此晚上吃饭不要吃得太饱,即使喝牛奶,也要水多一些,奶粉少一些。

4、早上和中午宝宝刚睡醒时,1小时内(至少30分钟)也不要进食,因为胃肠等内脏从低运转恢复到正常需要一定的时间,否则也无益于消化和吸收。

小儿推拿一般适用于6个月到12岁的孩子,一般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推拿时,需在小儿进食半小时后。当然,这种方法不一定对每个孩子都有效,但它是安全的,没有副作用,可以作为保健的方法在家里经常使用。

小儿便秘中医推拿疗法


便秘是大便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或虽有便意,而排便困难的一种病症。

病因病机1. 肠胃积热素体热盛,过食辛辣厚味,热病之后,余热留恋肠胃燥热津液耗伤大肠失润而干涩便秘。2. 气机郁滞性格孤僻(易怒好恼,久坐少动)气机郁滞大肠传导失职便秘。3. 气血亏虚4. 阴寒凝滞素体阳气不足,过用苦寒之品,大病久病后失养阳气虚少,寒自内生寒凝肠胃大肠传导无力便秘。 临床表现 1. 热秘大便干结,面赤身热,口干口臭;唇红烦渴,小便短赤,腹部胀痛,纳食减少,舌红苔黄燥,脉滑数,指纹色紫。2. 气秘此型常见于年龄较大的儿童。大便秘结,欲便不得,嗳气,胸胁痞满,腹中胀痛,纳食减少,好哭易怒,舌苔薄腻,脉弦,指纹滞。3. 气虚秘大便并不干硬,虽有便意,临厕努挣难下,汗出气短,面色白,形瘦乏力,神疲气怯,身懒少动,纳食不香,晚上腹胀,喜按,嗜睡,睡时露睛,舌淡苔薄,脉虚无力,指纹色淡。4. 阴虚秘大便秘结,面色无华,毛发稀疏,枯黄少泽,形体消瘦,午后潮热,颧红盗汗,五心烦热,口唇干燥,多梦少寐,烦躁哭闹,舌红少苔或花剥苔,脉细,指纹淡紫。5. 阳虚秘大便坚涩,排出困难,面色白,四肢不温,喜暖恶寒,精神萎靡,腹中冷痛,喜温喜按可见脱肛,舌淡苔白,脉沉迟,指纹淡红。 中医推拿治疗1. 治疗原则:调腑和中,润肠通便。2. 手法处方:推脾经,运内八卦,清大肠,摩腹,拿肚角,揉天枢,推下七节骨,揉龟尾。3.方义:推脾经,清大肠,摩腹,运内八卦健脾调中,理气助运,润肠通便。拿肚角,揉天枢调腑宽肠,行气通便。推下七节骨,揉龟尾调腑导滞,泻下通便。4. 加减治疗⑴热秘:加退六腑,按弦走搓摩,推脾经用调法以清泻脏腑实热,荡涤肠腑积滞。⑵气秘:加平肝经,按弦走搓摩,推脾经用调法以理气解郁,调中通便。⑶气虚秘:加推三关,按揉足三里,捏脊,推脾经用补法以健脾益气,助运通便。⑷阴虚秘:加揉二人上马,补肾经,水底捞明月,推脾经用补法以滋阴养血,润肠通便。⑸阳虚秘:加推三关,揉外劳宫,揉脐,摩关元,推脾经用补法,以温阳散寒,调中通便。

小儿咳嗽中医推拿疗法


小儿咳嗽是由于外感六淫,或内伤诸因造成肺失清肃,而引起的以咳嗽为主要表现的病症。咳嗽是小儿肺系疾患中常见证候,例如感冒、支气管炎、肺炎、肺结核等病都可引起咳嗽,临床上以外感咳嗽多见。

病因病机临床表现 1. 风寒咳嗽咳嗽,白痰,发热,恶寒,无汗,咽痒,鼻塞,流清涕,苔薄白,脉浮紧,指纹红。2. 风热咳嗽咳嗽,黄粘痰,发热微恶寒,微汗出,咽喉红肿而痛,鼻塞,流黄浊涕,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指纹紫红。3. 阴虚咳嗽久咳,干咳无痰,盗汗潮红,五心烦热,烦躁口渴,舌红少苔,脉细数,指纹淡红。4. 痰湿咳嗽久咳,痰多泛呕,胸闷气促,头沉神疲,舌淡,苔白腻,脉滑,指纹暗红而滞。5. 肺热咳嗽咳嗽气粗,面赤唇红,咽干口渴,烦躁便秘,痰粘色黄,舌红苔黄,脉数,指纹紫红。6. 肺虚咳嗽久咳,咳声无力,神疲气短,自汗纳少,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指纹淡。 治疗1. 治疗原则:宣肺理气,调理肺脾,化痰止咳。2. 手法处方:清肺经,调脾经,运内八卦,揉掌小横纹,推揉膻中,揉乳根,揉乳旁,揉肺俞。3. 方义:清肺经,揉肺俞,调脾经调理脾肺,调脾以化痰,调肺以理气。推揉膻中,揉掌小横纹,揉乳根,揉乳旁宽胸理气,止咳化痰。运内八卦调理气机,并有加强及调和其他手法的作用。4. 加减治疗⑴风寒咳嗽:加治外感四大手法,掐揉风池以疏风散寒,解表止咳。⑵风热咳嗽:加推天柱骨,清天河水以清热解表降逆止咳。⑶阴虚咳嗽:加揉二人上马,水底捞明月,改调脾经为补脾经以滋阴润肺。⑷痰湿咳嗽:加摩腹,按弦走搓摩,揉丰隆,捏脊,改调脾经为补脾经以健脾助运,化痰止咳。⑸肺热咳嗽:加清大肠,退六腑,推脊柱,按弦走搓摩以清肺泻火,降气止咳。⑹肺虚咳嗽:加推三关,捏脊,改清肺经及调脾经为补肺经及补脾经以补益肺气,宣肺止咳。

小儿腹痛中医推拿疗法


腹痛主要指胃脘以下,脐周围及小腹疼痛为主症的无外科急腹症指征的一类机能性腹痛。

腹痛是小儿常见的证候,可见于多种疾病,涉及范围较广,由于小儿病情变化多端,对疼痛表达能力差,而且部分病例有进一步演变为急腹症的可能,所以一定要认真辨证,属急腹症的患儿宜马上接受手术治疗。 病因病机1. 感受寒邪护理不当、腹部受凉、饮食当风、过食生冷寒邪搏结肠间,中阳受遏(寒主收引,寒凝不散)气机凝涩,经脉不通(不通则痛)腹痛。2. 乳食积滞乳食不节(暴饮暴食,恣食肥甘),饮食不洁损伤脾胃,升降失和,气机阻遏,郁而不通食积而痛。3. 脾胃虚寒素体阳虚,久病体弱,脾胃虚弱,脾阳不振中焦虚寒,水谷失运寒湿滞留,气机不畅,或气血不足,脏腑失养腹痛。4. 虫积气滞虫体扰动于胃肠中气机受阻气滞腹痛。5. 脾胃蕴热暑热外侵,内邪(寒邪,食积等)郁久化热,恣食辛辣厚味中焦湿热交阻,气机不和,传导失职腑气不通腹痛。6. 气滞血瘀跌仆创伤,腹部手术之后,恐惧惊吓腹内经络受损,气血逆乱气血经脉失调肠腑气滞血瘀腹痛。 中医推拿治疗1. 治疗原则:调和脏腑,畅通气血,缓急止痛。2. 手法处方:推脾经,掐揉一窝风,运内八卦,摩腹,拿肚角,分腹阴阳。3. 方义:推脾经,摩腹,分腹阴阳调理脾胃,和中止痛。运内八卦理气调中,并能起到调和及加强其他手法的作用。拿肚角,掐揉一窝风缓急止痛。4. 加减治疗⑴寒实痛:加揉外劳宫,推三关,推脾经用补法以温中散寒,助阳止痛。⑵伤食痛:加揉板门,清大肠,揉中脘,揉天枢以消食导滞,理气助运,和中止痛。⑶虚寒痛:加补肾经,推三关,揉外劳宫,揉脐,按揉足三里,推脾经用补法以温补脾肾,助阳散寒,益气止痛。⑷虫积痛:加揉外劳宫,推三关,揉脐以温中安蛔,缓急止痛,蛔遇寒易扰动不安,遇温则静。⑸热痛:加清大肠,退六腑,推下七节骨,推脾经用调法以清泻胃肠实热积滞,调通中焦气机升降。⑹气滞血瘀:加平肝经,清心经,按弦走搓摩,推脾经用调法以行气活血,通络解郁,以通止痛。

小儿哮喘中医推拿疗法


小儿哮喘为阵发性呼吸困难,呼气延长,喘鸣有声的一种呼吸道疾病,为小儿常见病症之一。这里所述的哮喘主要指支气管哮喘和喘息性支气管炎。该病为一种反复发作的慢性疾病,在秋冬二季易发病,每遇气候变化,或某种过敏因素(花粉、灰尘、油漆、鱼虾、煤烟、霉菌、棉绒、某些药物等)即可发病。

病因病机治疗1. 治疗原则:宣肺降气,化痰平喘。2. 手法处方:清肺经,调脾经,运内八卦,推揉膻中,擦肺俞,揉天突,按弦走搓摩,推天柱骨。3. 方义:清肺经,擦肺俞──清宣肺气,理气平喘。调脾经,运内八卦──调中助运,理气化痰。揉天突,按弦走搓摩,推天柱骨,推揉膻中──宽胸畅膈,理气化痰,降逆平喘。4. 加减治疗⑴ 寒喘:加推三关,揉外劳宫,掐揉风池以温阳散寒。⑵ 热喘:加清天河水,推脊柱,清大肠以清热泻火。⑶ 虚喘:加揉关元,按揉足三里,捏脊以补益脾肾,温阳纳气。 日常护理1. 避免接触过敏物。2. 天气突变时,注意保暖。3. 适当进行室外体育锻炼。

小儿疳积中医推拿疗法


疳积是疳证和积滞的总称,积滞与疳证是一病证的两种不同病理阶段,积滞轻,疳证重。积滞是小儿伤于乳食,损伤脾胃而致脾胃运化失司,积聚留滞于中焦,积而不消,气滞不行所形成的一种胃肠疾患。疳证是指小儿脾胃虚损,运化失职,吸收功能长期障碍,脏腑失养,津液干涸,形体羸瘦,饮食不为肌肤,影响生长发育,病程较长的一种慢性疾患。

病因病机临床表现 1. 积滞伤脾(积滞)面黄肌瘦,神疲纳呆,腹痛胀满拒按,呕吐酸馊食物或溢奶,口有酸臭味,烦躁哭闹,夜眠不安,可伴身热,有时夜间两腮红赤,大便干结或溏泄秽臭,小便混浊如米泔,舌质红,苔厚腻,脉弦滑或滑数,指纹紫滞。2. 脾胃虚损(疳证)面色萎黄或白,毛发枯黄稀疏,骨瘦如柴,精神萎靡,困倦无力,或烦躁哭闹,睡卧不宁,睡时露睛,四肢不温,食纳量少,腹部凹陷,发育迟缓,大便溏薄,舌淡苔薄,脉细弱无力,指纹色淡。 中医推拿治疗 1. 治疗原则:健脾和胃,消导积滞,补益气血。2. 手法处方:补脾经,揉板门,推四横纹,运内八卦,揉中脘,摩腹,按揉足三里,捏脊。3. 方义:补脾经,揉板门,揉中脘,运内八卦健脾开胃,助运和中。其中运内八卦理气和中,与补脾经相配,一补一消,一守一行,既补益脾胃之气,又调理中焦气机,使全方补而不滞,消而不伤正,可保证中焦气机畅通。推四横纹,摩腹理气消积,和中散聚。按揉足三里,捏脊健脾补虚,其中捏脊取其调理脾胃,强壮身体,补益气血之功,本法为治疳积专用法之一。4. 加减治疗⑴饮食伤脾(积滞):加揉天枢,分腹阴阳,按弦走搓摩以加强消食导滞,疏调肠胃的作用。⑵脾胃虚损(疳证):a.证属虚热时:加清天河水,补肾经,水底捞明月,揉二人上马以滋阴补虚,清热除烦。b.证属虚寒时:加推三关,揉外劳宫,补肾经,揉关元以温阳散寒,培元固本。

小儿呕吐中医推拿疗法


呕吐是由于胃气上逆而引起的以呕吐为主要表现的消化道常见病症,可见于多种疾病中。由于小儿胃脏娇嫩,贲门松弛,如果喂养不当,可出现少量乳汁溢出,此称溢乳,不属于病态。

病因病机 临床表现 1. 寒吐饮食稍多即吐,时作时止,吐物酸臭不甚,面色苍白,四肢欠温,腹痛喜暖,大便溏薄,舌淡苔薄白,脉迟,指纹色红。2. 热吐食入即吐,呕吐物酸臭,身热口渴,烦躁不安,大便粘滞臭秽或秘结,小便黄赤,唇舌红而干,苔黄腻,脉滑数,指纹色紫。3. 伤食吐呕吐酸溲频繁,口气臭秽,胸闷厌食,肚腹胀痛,大便酸臭,或溏或秘,苔厚腻,脉滑实,指纹色紫而滞。 中医推拿治疗 1. 治疗原则:祛邪和胃,降逆止呕。2. 手法处方:调脾经,横纹推向板门,揉板门,运内八卦,揉中脘,摩腹,揉天突,推天柱骨。3. 方义:调脾经,揉板门,运内八卦健脾和胃,消食助运。揉中脘,摩腹行气调中,消食导滞。推天柱骨,横纹推向板门,揉天突降逆止呕。4. 加减治疗⑴寒吐:加推三关,揉外劳宫,摩百会,以温阳散寒。⑵热吐:加清天河水,清大肠,退六腑,以清热泻火。⑶伤食吐:加揉四横纹,分腹阴阳以消食化积,和中助运。

小儿遗尿中医推拿疗法


小儿遗尿是指3周岁以上的小儿在睡眠中小便自遗,醒后方觉的一种病症,俗称尿床。3岁以下的婴幼儿由于脑髓未充,智力未健,或正常排尿习惯尚未养成,而产生遗尿者,不属病态。有的3岁以上的小儿偶然遗尿,亦不属病态。本证病延日久,会影响小儿身心健康和正常生长发育,故应及早治疗。

病因病机临床表现 1. 下元虚寒型睡中遗尿,一夜1至数次,小便清长,每遇白天疲劳,或天气寒冷时遗尿加重,面色白,精神不振,头晕乏力,肢冷恶寒,大便稀薄,舌淡苔薄白或少苔,脉沉迟。2. 脾肺气虚型多发于病后,睡中遗尿,尿频而量少,面色白,神疲气短,自汗乏力,食欲不振,大便溏薄,易反复感冒咳喘,舌淡苔薄白,脉沉细。3. 肝经湿热型睡中遗尿,小便臊臭,色黄量少,情性急躁,目赤面红,口唇色红,口渴喜饮,大便干燥或粘腻不爽,舌红,苔薄黄,脉弦数。 治疗1. 治疗原则:调理脏腑,固肾缩泉。2. 手法处方:补脾经,补肺经,补肾经,运内八卦,捣小天心,揉脐,揉关元,推上七节骨,揉三阴交,按揉百会。3. 方义: 补肾经,揉关元,揉脐,推上七节骨温补肾气,固涩下元。补肺经,补脾经补益脾肺,通调水道。揉三阴交疏理下焦,通理水道。按揉百会,捣小天心清脑醒神,助小儿在睡眠中控制小便,按揉百会还能温阳升提。运内八卦调理气机,疏通三焦,兼能调和诸手法的作用。4. 加减治疗⑴下元虚寒型:加推三关,揉外劳宫以温阳散寒,固肾缩泉。⑵脾肺气虚型:加揉肺俞,按揉足三里,捏脊以健脾补肺,疏通水道。⑶肝经湿热型:加平肝经,清心经,清天河水,清大肠,将补脾经改为调脾经以清肝解郁,化湿泻热。 日常调理 1. 晚饭要清淡,少吃流质食物,晚饭后尽量少饮水。2. 下午4点以后不宜过度疲劳,避免受各种刺激(过度兴奋或恐惧等)。3. 夜间以侧卧入睡为佳,家长应定时叫醒患儿排尿。

小儿发热中医推拿疗法


小儿发热是由于感受外邪,或脏腑功能失调而引起体温异常升高的一种常见病症。临床上许多急性传染病初起往往以发热为主要症状,应予注意,以防延误救治。

病因病机1. 感受外邪多发生于气候突然变化,冷热失常的冬春两季。风寒、风热之邪从口鼻而入客于肺卫表卫调节失调卫阳闭郁发热2. 阴虚内热素体阴虚,久病热病伤阴,久泻久吐伤津,过食温燥之品阴津亏损阴不制火发热3. 肺胃实热外感日久不愈,乳食停滞过久肺胃壅实郁而化热发热 临床表现1. 外感风寒型发热恶寒,无汗,鼻塞,流清涕,喷嚏,咳嗽,清稀痰,头痛,咽喉痒,舌苔薄白,脉浮紧,指纹浮而鲜红。2. 外感风热型发热重,微恶寒,有汗,头痛,鼻塞,流黄涕,喷嚏,咳嗽,黄稠痰,咽喉红肿疼痛,口干而渴,舌红薄黄苔,脉浮数,指纹浮而紫红。3. 阴虚内热型午后或夜间发热,手足心热,骨蒸颧红,心烦盗汗,失眠多梦,形体消瘦,口渴喜饮,大便秘结,尿少而黄,舌红而干,无苔或少苔或花剥苔,脉细数,指纹淡紫。4. 肺胃实热型高热面赤,唇红气促,不思饮食,便秘烦躁,口渴喜饮,舌质红,苔黄燥,脉滑数,指纹深紫。 治疗1. 治疗原则:祛邪解表,调理脏腑,清热泻火。2. 手法处方:调脾经,平肝经,清肺经,运内八卦,清天河水,推天柱骨,摩腹,推涌泉。3. 方义:清肺经,推天柱骨,清天河水宣肺祛邪,清热泻火。平肝经疏肝解郁,清热泻火。调脾经,运内八卦,摩腹调中理气,养血生津,上助肺津,下助肾阴。推涌泉引热下行。4. 加减治疗⑴外感风寒型:加推三关,掐揉二扇门,拿风池以祛风散寒,发汗解表,三关穴是散寒之要穴;二扇门是发汗之要穴;风池穴是祛风之要穴,三穴相配,祛风散寒发汗功效较佳。⑵外感风热型:加治外感常用四大手法,揉大椎以清热解表。⑶阴虚内热型:加揉二人上马,水底捞明月,按揉三里以滋阴清热。⑷肺胃实热型:加清大肠,退六腑,推脊柱以清泻实热。

热门分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