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节的交替容易引发一些疾病,让人心情很低落。那么你知道有哪些中药方剂有益健康呢?今天就来给大家介绍一种方剂加味小柴胡汤。
【处方】半夏、条芩、茯苓、甘草、木香、川连、白芍、生姜、大枣。
【功能主治】产后疟痢兼作,因胎前湿热未化,致产后下陷脾经,寒热滞下不已者。
【摘录】《顾氏医径》卷四
【处方】柴胡、人参、黄芩、半夏、甘草、黄连、升麻、芍药、元参。
【功能主治】发斑,往来寒热,或潮热,口苦咽干而渴,耳聋胁痛,胸满心烦而呕,喘嗽等。
【用法用量】加生姜,水煎服。
【摘录】《伤寒全生集》卷三
【处方】小柴胡汤加生地、山栀、枳壳。
【功能主治】产后寒热往来。
【摘录】《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卷四
【处方】小柴胡汤加竹茹2钱,生姜重用3钱。
【功能主治】少阳证,耳聋胁痛,干呕,潮热。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会约》卷十
【别名】柴胡栀子散
【处方】柴胡1钱5分,人参5分,黄芩7分,半夏5分,甘草(炒)3分,山栀,牡丹皮。
【功能主治】肝胆风热,发为疮疡,耳前后肿,或结核焮痛,发热恶寒,或寒热往来,或潮热晡热,口苦耳聋,或胸胁作痛,或月经不调。
【用法用量】柴胡栀子散(《景岳全书》卷五十六)。
【摘录】《保婴撮要》卷十三
【处方】柴胡2钱,黄芩(炒)1钱,人参7分,半夏7分,甘草(炙)5分,山栀(炒)3分,甘草3分。
【功能主治】肝胆风热,耳边肿痛,结核寒热。
【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摘录】《诚书》卷十五
【处方】柴胡钱2分,黄芩(炒)钱2分,人参钱2分,半夏钱2分,胆草钱2分,栀子钱2分,当归钱2分,白芍钱2分,甘草6分。
【功能主治】肝胆二经部位,热毒瘰疬,及一切疮疡,发热潮热,并小腹胁股结核,囊痈便毒,或耳内耳下生疮。
【用法用量】加生姜3片,水2钟,煎8分,食远温服。
【摘录】《外科大成》卷二
【处方】柴胡1钱,白芍1两,茯神5钱,麦冬3钱,甘草1钱,陈皮5分。
【功能主治】恐惧内伤,心胆虚弱,感冒风邪,畏寒作颤。
【用法用量】水煎服。
【各家论述】此方用柴胡以和解胆中之邪实,佐白芍、茯神、麦冬补胆气之弱,而即补心气之虚也。二经得补而气旺,恐惧且不畏,又何惧于外邪哉。
【摘录】《辨证录》卷九
【处方】小柴胡汤加当归、生地、丹皮。
【功能主治】妇人中风,邪热未尽,适值经来,邪热乘虚入于血室,经水断而续来寒热,发作有时,如疟状者。
【各家论述】血室肝主之,肝与胆为表里,胆因肝受邪而病寒热,故用小柴胡汤主之也。加当归、生地、丹皮者,所以清血分之热也。
【摘录】《金鉴》卷四十九
【处方】柴胡3钱,黄芩3钱,知母3钱,潞参3钱,鳖甲3钱(醋炙),清半夏2钱,常山1钱半(酒炒),草果1钱,甘草1钱,酒曲3钱,生姜3钱,大枣2枚(擘开)。
【功能主治】久疟不愈,脉象弦而无力。
【用法用量】
【各家论述】疟邪不专在少阳,而实以少阳为主,故其六脉恒露弦象。其先寒者,少阳之邪外与太阳并也;其后热者,少阳之邪内与阳明并也。故方中用柴胡以升少阳之邪,草果、生姜以祛太阳之寒,黄芩、知母以清阳明之热。又疟之成也,多挟痰挟食,故用半夏、常山以豁痰,酒曲以消食也。用人参,因其疟久气虚,扶其正即所以逐邪外出。用鳖甲者,因疟久则胁下结有痞积,消其痞积,然后能断疟根株。用甘草、大枣者,所以化常山之猛烈而服之不至瞑眩也。
【摘录】《衷中参西》上册
【处方】柴胡1钱,人参1钱,黄芩(炒)1钱,川芎1钱,白术1钱,黄耆(盐水浸炒)1钱,当归(酒炒)1钱,甘草1钱,黄柏(酒拌炒)1钱,知母(酒拌炒)1钱,半夏5分。
【制法】上作1剂。
【功能主治】囊痈腐烂,或饮食少思,日晡发热。
【用法用量】水2钟,煎8分,食前服。
【摘录】《外科经验方》
【处方】小柴胡5钱加官桂1钱,草果1钱,槟榔1钱。
【功能主治】表里不分,发为疟疾。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水2盏,加生姜3片,大枣1枚同煎,去滓,午后温服;滓再煎,不拘时候。
【摘录】《普济方》卷一九七引《德生堂方》
【处方】柴胡7钱,黄芩7钱,甘草7钱,人参5钱,生地5钱,熟地5钱,枳壳5钱。
【功能主治】产后潮热往来。
【用法用量】水2钟,加生姜5片,大枣3枚,水煎,食远服。
【摘录】《女科万金方》
【处方】柴胡2钱5分,黄芩1钱,人参1钱,生地黄1钱,甘草1钱,半夏6分。
【制法】上作一剂。
【功能主治】妇女热入血室,致寒热如疟,昼则安静,夜则发热妄语,血虚大劳大怒,火动热入血室,或妇女经行,感冒发热,寒热如疟,夜间热甚或谵语。
【用法用量】水1钟半,加生姜3片,煎8分,食远服。
【摘录】《外科发挥》卷二
【处方】柴胡、黄芩、半夏、甘草、当归、升麻、陈皮、泽泻。
【功能主治】疹后疟疾。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治疹全书》卷下
【处方】柴胡2钱,黄芩2钱,人参1钱半,半夏1钱半,牡蛎粉1钱,枳壳(麸炒)1钱,甘草1钱。
【功能主治】伤寒胁痛,少阳、厥阴热疟。
【用法用量】上作1服。水2钟,加生姜3片,红枣2枚,煎1钟,食远服。
【摘录】《奇效良方》卷二十八
中药方剂的发展在现代科技的支持下取得了越来越好的前景,疗效的提高,副作用的进一步减少都昭示着其正确性。我们相信类似于加味小柴胡汤等中药方剂在现代医学的研究下一定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我们经常会听到小柴胡冲剂的大名,那么到底小柴胡冲剂有什么用处呢,其实小柴胡冲剂可以用来治疗多种病症,所以大家不妨多了解一些关于小柴胡冲剂的知识,我们不但要知道一下小柴胡冲剂的适应症而且也应该知道使用小柴胡冲剂的注意事项,此外我们还需要了解一下小柴胡冲剂的功效与作用。
小柴胡冲剂具有解表散热,疏肝和胃功效。用于外感病,邪犯少阳证,症见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食欲不振、心烦喜呕、口苦咽干。
适应症
小儿感冒,儿科
用法用量
开水冲服。一次1~2袋,一日3次。
3禁忌
孕妇禁用
注意事项
1.本品适用于邪在少阳,表现为寒热往来,心烦,口苦咽干等症。
2.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3.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患者,或正在接受其它治疗的患者均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4.服药一周后症状无改善,或出现并发症者应去医院就诊。
5.长期使用,应向医师咨询。
6.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7.药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服用。
8.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9.请将此药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0.如正在服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药理作用
本品具有抗肝细胞损害、抗炎解热、抑菌、抗病毒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以及兴奋脑垂体一肾上腺皮质功能,改善造血功能,抗血小板取集等。
在上面的文章里面我们介绍了什么是小柴胡冲剂,我们知道小柴胡冲剂的功效非常的强大,我们可以采用小柴胡冲剂来起到改善造血功能和抗炎解热等效用,上文为我们详细介绍了小柴胡冲剂的功效和作用。
加减小柴胡汤是一种很好的中药方剂,它的药用价值很高,而且还能治疗很多疾病,那么你知道加减小柴胡汤的功效有哪些吗?吃加减小柴胡汤的注意事项有哪些呢?想知道的话那就来看一下这篇文章吧。
【处方】柴胡(去苗)黄芩各30克 地骨皮 人参 知母 半夏(制)茯苓各15克 炙甘草9克 白芍药24克
【制法】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治恍偬惊悸。
【用法用量】每服30克,加生姜,水煎服。
【摘录】《云岐子脉诀》
【处方】柴胡 秦艽 赤芍各3克 甘草1.5克 陈皮4.5克 生姜1片 桑枝6克
【功能主治】治疟疾。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医学心悟》卷三
【处方】柴胡(去苗)2两,黄芩(去黑心)3分,半夏(汤洗去滑)3分,甘草(炙)3分,五味子(炒)1合,干姜(炮)半两。
【制法】上锉,如麻豆。
【功能主治】伤寒5-6日,往来寒热,或微热咳嗽。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4片,煎至8分,去滓温服。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四
【处方】净柴胡1两(去芦),人参3钱(去芦),半夏(汤洗7次切作片子)2钱半,甘草(炙)2钱半,防风(去芦)3钱。
【功能主治】小儿伤风伤寒,疮疹阴阳不和,寒热往来,口苦舌干,及气喘咳嗽。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5钱。水1盏,加生姜5片,大枣1枚,同煎至7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普济方》卷三六九
【处方】柴胡4钱,人参3钱,竹茹3钱,伏龙肝6钱,黄芩4钱,生姜1两(切片),陈皮3钱,甘草5钱。
【功能主治】伤寒2-3日,胃腑为寒热所困,饮食入口,少顷即吐者。
【用法用量】水煎,温服。
【各家论述】本方以柴胡为君,柴胡乃清扬之品,能升阳益胃;竹茹、黄芩乃清凉之品,能泄热保胃;陈皮、甘草乃温和之品,能温寒开胃;人参能扶正养胃;生姜能解郁助胃;伏龙肝能补脾调胃,胃气和则呕止矣。
【摘录】《医学探骊集》卷三
【处方】柴胡1钱,半夏2钱,当归8钱,秦艽1钱5分,青皮1钱5分,草蔻仁1钱(研),独活1钱5分,炒枳壳1钱5分,甘草5分,煨姜3钱,大枣3个。
【功能主治】劳倦受寒停滞而为劳疟,初病恶寒甚热亦甚,周身骨节酸痛。
【用法用量】
【摘录】《慈航集》卷下
【处方】柴胡3钱,黄芩2钱,人参1钱,丹皮1钱,白芍2钱(炒),当归1钱5分(土炒),谷芽1钱5分,山楂1钱5分(炒)。
【功能主治】疟邪热气内陷变痢,久延时日,脾胃气衰,面浮腹膨,里急肛坠者。
【用法用量】水8杯,煮取3杯,分3次温服。
【各家论述】本方以柴胡由下而上,入深出浅,合黄芩两和阴阳之邪;以人参合谷芽,宣补胃阳;丹皮、归、芍,内护三阴;谷芽推气分之滞,山楂推血分之滞;谷芽升气分,故推谷滞;山楂降血分,故推肉滞也。
【摘录】《温病条辨》卷二
【处方】柴胡钱半,半夏1钱,人参(弱者用之)1钱,甘草1钱,白芍1钱,当归钱半,黄芩钱半。
【功能主治】伤寒邪热乘肝鼻衄。
【用法用量】水煎,另用百草霜(松柴烧者不用)、血余(即头发,烧灰存性)、蒲黄(炒黑)各3分,研细末,以上汤药调服。或加阿胶。
【摘录】《会约》卷四
【处方】鳖血柴胡1钱,光桃仁3钱,归尾1钱半,粉丹皮2钱,酒炒黄芩1钱,杜红花1钱,生地2钱,益元散3钱(包煎)。
【功能主治】妇人中风7-8日,经水适断,热入血室,寒热如疟,发作有时者。
【各家论述】此方君以柴、芩和解寒热,臣以归尾、桃仁破其血结,佐以生地、丹皮凉血泄热,以清解血中之伏火,使以益元滑窍导瘀,从前阴而出。此为和解寒热,热结血室之良方。
【摘录】《重订通俗伤寒论》
【处方】柴胡1钱5分,茯苓3钱,黄芩1钱,甘草1钱,陈皮5分,天花粉1钱。
【功能主治】春月伤风,发寒发热,口苦,两胁胀满,或吞酸吐酸。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辨证录》卷五
【处方】人参、柴胡、甘草、麦冬、生地、木通、陈皮各等分。
【功能主治】小儿变蒸过,如蒸不除者,调其乳母。
【用法用量】淡竹叶为引,水煎,食后服。
【摘录】《育婴秘诀》卷二
【处方】柴胡(去苗)1两,黄芩1两,地骨皮半两,人参半两,知母半两,半夏(制)半两,茯苓半两,炙甘草3钱,白芍药8钱。
【功能主治】心中恍惚、多悸惊、血虚烦热。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1两,加生姜,水煎服。
【摘录】《云歧子脉诀》卷三
【处方】小柴胡汤去黄芩、加芍药。
【功能主治】小柴胡汤证见腹中痛者。
【摘录】方出《伤寒论》,名见《玉机微义》卷三十二
【处方】柴胡、黄芩、甘草、青蒿、丹皮、熟半夏。
【功能主治】小儿潮热。
【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摘录】《幼科金针》卷上
【处方】人参(去芦),北柴胡(去芦)4两,黄芩(去心)1两半,甘草(炙)1两半,半夏(泡7次,切)1两1分。
【功能主治】伤寒3-4日,传少阳胆经,胸胁痛,耳聋,口苦,舌干,往来寒热而呕者。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5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4片,大枣3枚,煮取8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医方类聚》卷五十六引《管见大全良方》
上文我们介绍了什么是加减小柴胡汤,我们知道加减小柴胡汤的功效和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如果有需要的话,大家可以试一试。
小柴胡是比较常见的一种中药,其中小柴胡冲剂对于治疗疏肝和胃方面有很好的作用,对于身体肝气不足,胸闷肋痛,都能发挥很好的治疗效果,另外对于女性月经不调也有调理和保健的作用,在治疗子宫下垂,热入血室方面的作用也很好,能够提高身体的免疫力,能够发挥一定的抗炎功效。
小柴胡的功效与作用
1、小柴胡的功效只要是和解少阳,舒肝和胃,升阳举陷。治寒热往来,胸满胁痛,口苦耳聋,头痛目眩,疟疾,下利脱肛,月经不调,子宫下垂,热入血室。
2、免疫作用:小柴胡汤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可抑制细胞增殖及诱导异常增殖细胞凋亡,可使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异位内膜明显萎缩。
3、抗炎作用:小柴胡具有激素样及非激素样抗炎作用,能抑制嗜中性粒细胞的趋化性,稳定细胞膜及溶酶体膜,抑制水解酶的释放及抑制巨噬细胞分解白三烯,从而减轻肝细胞的免疫损伤。
4、抗肝纤维化作用: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向肝硬化发展的必经阶段,认为,肝纤维化的形成过程主要取决于胶原的合成、沉积、降解、吸收的动态平衡。
5、解热、退热作用平稳可靠,镇静、镇痛,有解除胸闷胀痛,开郁调经作用。
6、抗菌,对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抗肝损伤作用,抗病毒,对流感病毒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对第1型脊髓灰白质炎病毒引起的细胞病变具有抑制作用。
小柴胡的用法用量
小柴胡辛、苦、微寒,归肝、胆经。其性升散课疏散少阳之邪,为治疗少阳证的要药,用于外感发热,有良好的疏散退热作用;疏肝解郁,又善于升阳举陷。诸药合用,可使邪气得解,少阳得和,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得和,有汗出热解之功效,真正达到小柴胡的药效。小柴胡有小柴胡颗粒、小柴胡汤。
一般小柴胡颗粒的用法用量都是开水冲服。一次1~2袋,一日3次。这个剂量是经过科学研究后下的结论,所以一般都只需要按照这个剂量服用就可以了。如果需要改变剂量的,需要提前咨询相关的职业药师。
小柴胡汤每服4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或以水1.2升,煮取600毫升,去滓,再煎取300毫升,分两次温服。
中国的中草药做种多样,柴胡是其中比较常见的一种,中国的老百姓都很喜欢柴胡,都知道是很好的东西,不过对于柴胡的认识还是很不清楚的。那柴胡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了解清楚柴胡的作用对于使用柴胡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北柴胡呈圆柱形,有分歧,稍弯曲。长约5~15厘米,上端直径约0.2~1厘米,尾端渐细,形如鼠尾,顶端略带芦茎。外皮黄褐色或单棕褐色,有细纵纹和横长点状皮孔及支根痕,质较坚韧,不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柴质。气微香,味淡。以主根粗大,少支根,黄褐色为佳。
主要成分:主要含柴胡皂甙、植物甾醇,另含少量挥发油茎叶含芦丁。
功效与作用:疏气、解郁、散火。
1、解热。动物实验证实有解热作用。临床观察其退热作用平稳可靠,但效力仍不及黄芩。
2、镇静、镇痛。有解除胸闷胁痛、开郁调经的作用。
3、抗菌。体外试验队结核杆菌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4、抗病毒。对流感病毒有强烈的抑制作用。此外,又具有抑制第1型脊髓灰白质炎病毒引起细胞病变的作用。
柴胡止痛汤:柴胡15克,当归、白术、薏仁、防风、防己、桑枝、生地、金银花、连翘、车前子各10克,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1剂即可。
逍遥散(《局方》):柴胡9g、当归9g、白芍9g、白术9g、茯苓9g、薄荷3g(后下)、生姜4.5g、炙甘草3g,水煎服。
小柴胡汤(《伤寒论》):柴胡12g、黄芩9g、制半夏9g、党参6g、生姜6g、甘草3g、大枣4枚,水煎服。
柴胡疏肝是一种比较普通的中药可以在药店里购买,但是有许多人对于柴胡的功效和作用不是特别了解。小编今天为大家介绍一下柴胡疏肝的功效和作用。柴胡疏肝的大家比较知道的是有免疫、抗炎和解热的功效。许多老人用来养生和保健的食用。下面小编继续带大家了解一下。
柴胡疏肝散出自《医学统旨》,为疏肝理气之代表方剂。功能疏肝解郁,行气止痛,主治肝气郁滞证:胁肋疼痛,或寒热往来,嗳气太息,脘腹胀满,脉弦。现代常用于肝炎,慢性胃炎,胆囊炎,胁间神经痛等属肝郁气滞者。
柴胡疏肝散的功效
【功用】疏肝行气,活血止痛。
【主治】肝气郁滞证。胁肋疼痛,胸闷喜太息,情志抑郁易怒,或嗳气,脘腹胀满,脉弦。
出处:《证治准纪》引《医学统旨》方
【组成】陈皮(醋炒) 柴胡各6克川芎枳壳(麸炒)芍药各4.5克甘草(炙)1.5克
香附4.5克 【用法】用水220毫升,煎至180毫升,空腹时服。
【功用】疏肝解郁。
【主治】胁肋疼痛,寒热往来。
【方解】柴胡疏肝散证是肝气郁结,不得疏泄,气郁导致血滞,故见胁肋疼痛诸症。方用四逆散去枳实,加陈皮、枳壳、川芎、香附,增强疏肝行气,活血止痛之效,故服后肝气条达,血脉通畅,痛止而诸症亦除。
方歌:柴胡疏肝芍药芎,枳壳陈皮草香附,疏肝解郁行气滞,胁肋疼痛自能除。
柴胡疏肝不仅有上面的用途和功效,在配用不同的食材和药物的时候也有其他的功效。小编认为对于一些老年人还有一些脾胃不适一切容易烦躁的人来说,可以多食用,但是要根据自己的体质来对症下药。不要过于食用,以免身体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