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水喝的养生中药材

2019-10-15 │ 泡水喝的养生中药材 立夏养生饮食有讲究

中药泡水喝起来还是有讲究的

  我们大家都知道中药的作用出来治病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可以调和,那么既然起到调和的作用,我们大家知道怎么样去泡水喝么?这个就是一门很重要的关键学问了,也是我们自己所要注意到的了,因为这些和我们息息相关,下面我们就来为大家介绍介绍关于中药泡水喝吧!

  用中药水,在中医上称为“茶剂”,是中药重要的剂型之一,也是汤剂的补充。虽然茶剂和汤剂是最接近的,但是这两者还是有区别的,从外观上看汤剂比较浑浊,而茶剂比较清澈,所以说虽是水提物,但有效成分还是不同的。

不过不是每种中药都能泡茶哦。通常可用于泡茶的中药有人参、西洋参、灵芝、杜仲、龙眼肉、枸杞子、陈皮、胖大海等,以体轻质松味甘淡的叶、花、果、籽及鲜品类药居多。

一般来说,泡的时候,比较轻的容易溶解的适合用茶剂;各种花类挥发成分多,热水浸泡效果好。另外有些质硬、味苦、有毒、有刺激性之类的中药,就不能泡茶用,比如树根不适合泡茶。但人参可以泡一天,缓释药效,节省药材,药渣都可以吃掉。

另外,中药冲泡应用当选择适宜的器具:砂质、陶瓷、玻璃的茶壶最好,带盖的保温杯也可;需煎煮的中药代茶饮用砂锅、瓦罐,忌用铜、铁、铝器具。

需要注意的是,“是药三分毒,药毒猛于虎”,中药代茶饮同样也有副作用。无论剂量过大还是服用时间过长,都可能发生不良作用。

常用泡茶的药有这些:

枸杞子 虽然药性平和,但过量服用会上火。

人参片 虽然补元气,但过量副作用较大,老人平时保健吃,一般2-3片足够了。

胖大海 只适于风热邪毒侵犯咽喉所致的嘶哑。因声带小结、声带闭合不全或烟酒过度引起的嘶哑,用胖大海是没有效果的。寒性体质的人常会腹泻的不适合胖大海。咽炎泡一两周胖大海就可以,服用多了会损伤阳气,影响消化功能。

野菊花 疏风明目,清热解毒。但脾胃虚寒者、孕妇不宜饮用。

决明子 可以降压、通便,但有一定毒性,不主张长期用。

  好了,上面就是我们关于中药泡水喝起来还是有讲究的的一些基本的介绍了,大家看完之后是不是觉得我们国粹的精华呢?是不是感觉我们自己在中药面前自己的知识显得那么脆弱呢?这个就是我们所要学习的知识了,上面的文章,大家可以仔细的看看啊!

相关阅读

春季祛湿气 养生祛湿茶喝起来


本文导读:体内湿气过重,会让人觉得困倦、身体四肢沉重、没有食欲、手脚冰冷、皮肤起疹、脸上黏腻不舒服,甚至出现肠胃炎现象。春季是属湿气较重,如何在春季祛湿。


喝点五花茶对体质比较平均,对没明显寒体或热体的人非常适合。产地不同,五花茶的配方稍有差异,一般包括扁豆花、木棉花、鸡蛋花、金银花等等。它的主要功效是清热、解毒、消暑去湿、利小便。一般超市、药店都有售,可以每天取一些泡水喝。

对体质明显偏热,容易上火起疮、便秘的人,则可选茵陈、夏枯草煲水,这也是大多数凉茶的配方;而体质偏凉,动不动就腹泻、畏寒、即使夏季手脚还冰冷的人,适合的是茯苓、芡实、薏米,你可以选这类材料煲汤煲粥。

春季祛湿茶:竹叶饮

饮调制:竹叶茶一小撮,冰糖适量,用沸水冲泡即可。

功效:清热,祛湿,利尿。市场上有售竹叶茶,《本草纲目》上说它有清热、解毒、利尿的作用,加冰糖后泡出的茶饮气味清香,是清暑、祛湿的佳品。

春季祛湿茶:辛凉饮

调制:薏米30g、藿香3g、佩兰3g、白豆蔻仁3g,因为薏米很难用冲泡的方法来提取有效成分,先要用热水煎煮薏米半小时,然后用薏米汤来冲泡另外三种茶材即可。

功效:这四种植物向来被认为是祛湿的上品,暑湿季节服用可以帮助脾胃化解体内的湿气。同时,薏米具有补益脾胃的作用,可以增强脾胃抗湿的能力,避免湿气再次侵犯。

春季喝祛湿茶有讲究


凉茶一般都有两个作用 降火和祛湿,不同配方的凉茶一般都有不同的侧重,一般可以通过凉茶的名字来分辨,如 祛湿茶 就是降火同时侧重祛湿, 清热解毒茶 就是全力降火。因此,当天气湿气极重时,祛湿为重的凉茶更为适合。

很多医院中医科都有配好的凉茶,各有侧重,效果不错,买回家煲或请药店代煲,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99热心医生温馨提示,对于风湿病人,一旦发现有风湿病症状,不要盲目服用一些风湿 特效药 ,它们会造成消化道出血溃疡、全身水肿等不良反应,严重的可危及生命。

5款补血益气汤 产后妈咪喝起来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孕妈妈生产时耗费大量的体力,还要流失一部分血液,在产后很长一段时间都会有气血两虚的反应,如全身发软、流虚汗、容易感觉疲劳等。如果气血不及时补回来,不仅损害的是新妈妈的身体本元,未来对家庭的幸福也是一个不良隐患。药补不如食补,产后进补一定要讲究科学有效,适时适量。

产后气血两虚的危害

气血是人生命活动的动力和源泉,产妇失血过多,新血未生,脾胃虚弱,生血不足,直接导致气血两虚。气血不足通常表现为头晕耳鸣、疲倦乏力、面色苍白、皮肤干黄等,月子中的产妇会因此没有奶水,影响孩子的哺育。气血虚还会减退脏腑功能,引起机体早衰。

补气补血对于产后妈咪来说都是非常必要的,今天给大家介绍5款补血益气汤,希望所有妈妈美丽又健康。

当归黄芪枸杞鸡汤

食材:一岁龄的老母鸡一只

药材:当归、黄芪、枸杞适量(当归与黄芪以5:1比例搭配)

做法:1、鸡洗净焯水,可以整只也可以斩块

2、所有食材、药材放入砂锅内,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煮至鸡肉熟烂,加入盐等调味料

小贴士:这个汤适用于妊娠贫血,当归补血、黄芪补气,可改善血虚引起的手足冰冷,增强造血功能。如果新妈妈不喜油腻的口味,可以将鸡汤表层的油脂捞去再食用。

党参当归排骨汤

食材:排骨适量

药材:党参,当归,少量的枸杞、红枣等

做法:1、鸡洗净焯水,可以整只也可以斩块

2、所有食材、药材放入砂锅内,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煮至鸡肉熟烂,加入盐等调味料

小贴士:此汤能够调理气血,适合孕产妇,但是感冒的孕产妇最好不要喝了。

三红汤

食材:红枣7枚,红豆一小把,花生一小把

做法很简单,食材洗净加水,然后一个字——熬。

小贴士:这款汤食材很容易买到,做法也简单,而且补血效果是非常好的,也可以添加枸杞和红糖做成“五红汤”。

海带莲藕排骨汤

食材:海带适量,莲藕少量,排骨适量

做法:1、排骨洗净焯水,海带、莲藕洗净切小块

2、排骨加水烧开后加入海带、莲藕,小火慢炖至熟烂

小贴士:海带富含碘和铁,可增加造血功能,提高母乳质量。莲藕富含矿物质,能健脾养胃,行血化瘀,清热生乳。产妇食用能够早日排尽体内淤血,帮助消化,促进乳汁分泌,有利于新生儿喂养。但是莲藕性寒,产妇不宜多吃。

三色补血汤

食材:南瓜一块,莲子一小把,银耳2朵,红枣10枚,冰糖适量,水适量

做法:1、银耳温水泡发,撕小块,莲子去心,红枣洗净剪口,南瓜切小块

2、水烧开后先放银耳和莲子,小火煮半小时再放红枣,最后放南瓜,煮至食材软烂即可

小贴士:此汤黄色、红色、白色,又好看又好喝,还补血暖身。

结语:孕妇经历身心的巨大考验,蜕变成最伟大的妈妈。新妈妈产后的身体亏虚现象很普遍,需要整个社会重视起来,关爱产后妈咪,让小家庭的幸福成就大社会的和谐。

服中药后饮食有讲究


俗话说:“吃药不忌口,坏了大夫手。”忌口即指治病服药时的饮食禁忌。

1、水肿病人忌食硬固、油、生冷等食物。

2、服发汗药忌食用醋和生冷食物。

3、服补药忌食用茶叶萝卜。

4、热性病患者忌食用辛辣香燥油炸食物。

5、阴虚阳亢、血症、时行热病、皮肤湿疮、痈疽等病人忌食辣味食物。

6、红肿热痛的外科疮疡忌食牛羊鱼蟹等食物。

7、头昏失眠性情急燥者忌食胡椒、辛辣、酒等。

8、伤寒、温湿忌食油腻厚味。

9、痰湿阻滞消化不良、泄泻、腹痛忌食生冷食物。

10、肝阳、肝风、癫痫、过敏、抽风病人忌食发物。

11、肠胃功能弱者忌食粘滑、油腻等食物。

12、中药有鳖甲忌食苋菜,有荆芥时忌食动物,有蜂蜜忌食葱、豆腐、有灵仙忌食茶叶。

喝中药有讲究 温度须适当


中药的服用方法有十余种,其中最普通的服法是温服,即汤药煎好后晾温服用,多数中药适合此种服法,服药与进食间隔时间应在1个小时以上。

喝汤药不就是把药煎好,等晾得差不多了,再一口气喝下去,还能有什么讲究?赵大爷虽然喝了多年中药,但提起中药的服法,却并不重要。其实中药的服用方法也有讲究,正确服用能尽早治愈疾病;否则,就可能达不到治疗目的。

中药的服用方法有十余种,其中最普通的服法是温服,即汤药煎好后晾温服用,多数中药适合此种服法,服药与进食间隔时间应在1个小时以上。

需特别注意的服法包括以下几种。饭前服,多数药都宜饭前服用,其原因是药物胃肠吸收好,攻下药、驱虫药及治疗胃肠道疾病的药物则更加适宜。饭后服,对胃肠道有刺激性的药物、消食药宜饭后服。空腹服,补养药宜在早晚空腹服,以利药物的吸收。泻下药宜在早上空腹服,因为这类药物服后很快见效,故不宜睡前服用。

凉服与热服,应根据情况具体分析,治疗热病的药,如热在肠胃,患者想喝凉饮者,可凉服。治疗寒证,如外感风寒的药,宜热服,而且热服后应再喝些热粥,盖被出汗,以便药效能得到显著发挥。

顿服,即一次将药服完,迅速发挥药效,此服法多用于重症患者。频服,即不分次数频频饮用,多用于咽喉、口腔疾病的患者。呕吐较重的患者,也应少量频服。

睡前服,用于补心安神的中药,应在睡前30分钟至1小时内服用,以充分发挥药效。隔夜服,常用于驱虫药,睡前服用一次,第二天早晨空腹时再服用一次,以便将虫杀死并排出体外。兑服,煎好的药液兑入少量黄酒服用。目的是增加药力,多用于治疗风湿病或跌打损伤。

喝中药也有讲究


养生导读:说到治疗疾病,每个人选择的治疗方法不一样,有的人选择西医,有的人选择中医,中医的药品大部分都是需要熬中药汤服用的,说起喝中药,大部分人都觉得应该是趁热喝,那样才会吸收到药的精华,但是事实是这样吗?

清代著名医学家徐灵胎曾讲道:病之愈不愈,不但方必中病,方虽中病而服之不得其法,则非但无功,反而有害由此可见,汤剂服用方法是否正确,直接影响着药物在人体中的吸收和治疗效果。同时服药的温度也很有讲究。民间有趁热喝的说法,但这种说法并不完全准确。对于服中药,中医有句古语,叫做阳病热服,阴病凉服。具体地说,可以分热服、温服和凉服三种。热服与凉服,应根据情况具体分析,治疗热病的药可凉服,而治疗寒症宜热服。


传统的中医理论对口服汤剂的温度是非常讲究的,具体到药水温度就有三种:凉服、热服和温服。

一般的中药汤剂应该温服,即药汤煎煮后立即滤出,在常温下晾至30℃-37℃时再喝;丸、散类的中成药应该以温开水送服,这也是温服的一种。发散风寒的中药,应该热服,并且可在服后吃些热稀饭、喝热水,以助药力。而解毒、清热的药,尤其是夏天解暑的中药,则冷服效果更好。



一般而言,患有阳病的患者多表现出热症,如发热;而阴病多表现为寒症,如肢冷。

凉服:在药液冷却后服。治疗热症宜冷服,热症患者常表现为周身发热、口渴、大便干燥、小便短黄、舌质红、舌苔黄、脉搏快等症状。冷服的药有解毒药、止吐药、清热药等。在我国南方,夏天经常服用的一些凉茶,实际上也属于中药的一种。


热服:即在药剂比较热时服用。治疗寒症宜热服,即病人出现恶寒发热、无汗、脘腹冷痛、肢冷神靡、舌淡、苔薄白等症状时应该热服药剂,并且可在服后吃些热稀饭,喝些热水等,以助药力。

温服:即药煎好后放一会,待其不冷不热时服。一般的中药汤剂应该温服,如平和补益之药。

一般情况下,叫做汤(如桂枝汤等)的多数应热服,而叫做饮(如达原饮)的多数需要凉服。不过,为谨慎起见,患者最好在开完药后,再问一下中医师服用方法,以防出现偏差。

如何避免或阻止因服用中药、汤药而带来的呕吐现象?



一是采用小量频服法

即先让病人服一小口试探,若吐就让其吐出,如此两三次后,一般就可适应,然后再一次服下,一般就不会再吐了。

二是采用大量快服法

即待汤药凉了以后,屏住呼吸一口气将汤药喝完,饮药途中最好不要停顿,以免勾起药味而诱发呕吐。饮完汤药后立即用凉开水漱口再饮少量凉开水。也可嚼一块口香糖以去除药味。

即待汤药凉了以后,屏住呼吸一口气将汤药喝完。


三是采用药物干预法

甘草20克,水煎服,不吐时再服汤药(中药中有大戟、芫花、海藻、甘遂等反甘草药物则不用此法,以免出现相反作用);白芷末6克放于舌上,再以舌舐咽;服药后呕吐不止时:可在汤药中加1~2汤匙姜汁,或服药后再服一些姜汤。

热门分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