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节交替养生

2019-10-15 │ 季节交替养生 春夏交替季节养生季节

​季节交替别忘了打流行性出血热疫苗

“养生乃长寿之伴侣,健康是长寿的朋友。”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养生越来越看重,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我们需要掌握相关养生知识。中医养生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养生路上(ys630.com)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季节交替别忘了打流行性出血热疫苗”,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每到季节交换时,很多患有出血热的人们就容易出现复发的情况,直至适应季节后症状才逐步减轻,该病和自身免疫系统有很大的关系。该病属于比较严重的传染性疾病,主要为鼠疫传播,症状表现为发烧、出血、血压紊乱及昏迷。所以,做好预防措施就显的重要。

流行性出血热是我国重点防治的传染性疾病之一,我省属重灾区,优其以关中地区的发病率较高,近年本病疫区有扩大趋势,其危害性也在不断增加,直接影响我国的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严重威胁广大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和生命健康,应引起高度重视。

该病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一种地方性自然疫原性传染病,每年有两个流行高峰,全年均有散发病例。该病病死率高,对人们的健康危害大。由带有汉坦病毒的老鼠通过粪便、唾液、血液等将病毒传染给人,人群普遍易感。潜伏期以1-2周为多见。典型病例有三大主症,即发热、出血和肾脏损害;并依次出现五期经过,即发热期、低血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非典型病例可仅有发热。轻型病例可缺少或越过低血压期、少尿期,故病死率低。重症病例往往有病期重叠,且来势凶猛,病死率高。该病的早期表现和感冒很相似,但无打喷嚏、流清鼻涕等感冒咔它征。主要表现有发热、三痛、三红、酒醉貌、重病感、出血、消化道症状和肾脏损害等。早休息、早诊断、早治疗和就近就地到有诊疗条件的医疗单位救治的治疗原则对预后至关重要。

该病属于自然疫源类疾病,毒鼠为主要的传染源。该病流行范围大,患病非常难愈,患者要注重生活规律,天气变化要及时添加衣物,注意保暖并按医嘱服药,按时接诊疫苗,切不可相信路边广告,以免延误或加重病情,只要按医嘱科学的进行医治是可以治愈的。

通过小编上面的分享,希望大家对于这种疫苗要足够的重视起来,对于我们的身体健康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保障,所以平时生活中在忙,也别忽视哦!

扩展阅读

出血热疫苗什么时候打


出血热疫苗什么时候打

1、出血热疫苗什么时候打

常用的流行性出血热灭火疫苗接种时间安排为:0、7、28三针,6个月后加强一针。最好还是在当地接种单位安排下常规注射。

使用方法:上臂外侧三角肌肌内注射。

接种反应:注射后无反应或反应轻微,反应率低,少数人发热,或有皮疹。体温均38℃,局部反应很少,极个别人因注射后吸收缓慢,可出现暂时性硬结,但很快即可吸收。

2、出血热疫苗的接种对象

出血热高危地区10~70岁人群都是接种对象。一般疫区的林业工人、水利工地民工、野外宿营工作人员和部队官兵等也应接种。由于经济开发、军队调防,由非疫区进入疫区的人群接种疫苗尤为必要。

3、哪些人群不能接种出血热疫苗

已知对该疫苗所含任何成分,包括辅料以及抗生素过敏者。

患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和发热者。

患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者。

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出血热疫苗极罕见不良反应:

过敏性皮疹:一般接种疫苗后72小时内出现荨麻疹,出现反应时应及时就诊,给予抗过敏治疗。

过敏性休克:一般接种疫苗后1小时内发生。应及时注射肾上腺素等抢救措施进行治疗。

过敏性紫癜:出现过敏性紫癜反应时应及时就诊,应用皮质固醇类药物给予抗过敏治疗,治疗不当或不及时有可能并发紫癜性肾炎。

周围神经炎:应及时就诊。

季节交替时要打流行性出血热疫苗

流行性出血热是我国重点防治的传染性疾病之一,我省属重灾区,优其以关中地区的发病率较高,近年本病疫区有扩大趋势,其危害性也在不断增加,直接影响我国的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严重威胁广大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和生命健康,应引起高度重视。

该病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一种地方性自然疫原性传染病,每年有两个流行高峰,全年均有散发病例。该病病死率高,对人们的健康危害大。由带有汉坦病毒的老鼠通过粪便、唾液、血液等将病毒传染给人,人群普遍易感。潜伏期以1-2周为多见。典型病例有三大主症,即发热、出血和肾脏损害;并依次出现五期经过,即发热期、低血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非典型病例可仅有发热。轻型病例可缺少或越过低血压期、少尿期,故病死率低。重症病例往往有病期重叠,且来势凶猛,病死率高。该病的早期表现和感冒很相似,但无打喷嚏、流清鼻涕等感冒咔它征。

接种各类出血热疫苗的注意事项

其实接种疫苗对我们人体来说是有益的,因为接种疫苗也就是意味着在我们身体上安放对抗相应疾病的抗体,从而使自身杜绝这种疾病的发生,就比如说以前上学时候接种的乙肝疫苗。我们接种出血热疫苗也是为了让我们自身避免患上出血热病。

接种I型疫苗要注意:疫苗内含佐剂,注射前应充分摇匀。疫苗变黄色或紫色不可应用,可能为污染所致。有摇不散的异物,或安瓿有裂纹者不可使用。

接种Ⅱ型疫苗要注意:安瓿有裂纹,疫苗变混、变色、有异物及摇不散凝块或絮状物均不可使用。备1:1000肾上腺素,以备偶发过敏性休克急救用。

接种I型纯化疫苗要注意:注射前疫苗应充分摇匀。如安瓿破裂、有摇不散的凝块,不得使用。本疫苗为佐剂疫苗,仅供肌内注射,注意不要作皮下或皮内注射。

感冒能打出血热疫苗吗


血热疫苗在目前临床上有很多不错的效果,而且也是必须要注射的一种疫苗,少数人可能会在接种后有发热和皮疹的现象,这是不良反应,为了避免这些没有必要的不良反应,要注意患者如果身体还有其他病或正在出现传染病,炎症期间都不要注射,特别是感冒需要小心。

感冒能打出血热疫苗吗

免疫效果Ⅰ、Ⅱ型疫苗均有不同程度的交叉保护。原则上野鼠型疫区及野鼠型为主的混合型疫区应首选I型疫苗,家鼠型及以家鼠型为主的疫区应首选Ⅱ型疫苗。疫苗接种后均有不同效果。Ⅱ型疫苗接种后血清抗体阳转率达90%以上。流行病学效果与I型疫苗相近。

接种反应及禁忌症

⑴接种反应注射后一般无反应。

个别人有发热、头晕。少数人有皮疹,必要时给予抗过敏药治疗。因疫苗含有吸附剂,少数接种对象局部可出现硬结、轻度肿胀(由于发炎、淤血或充血,身体某一部分体积增大)和疼痛,1~3日内消退。

⑵禁忌症

①发热及急性传染病。

②严重慢性疾病。

③神经系统疾患。

④有过敏性疾病史者。

⑤妇女妊娠期及哺乳期。

注意事项

⑴安瓿有裂纹,疫苗变混、变色、有异物及摇不散凝块或絮状物均不可使用。

⑵备1:1000肾上腺素,以备偶发过敏性休克(过敏性休克(anaphylaxis,anaphylactic shock)是外界某些抗原性物质进入已致敏的机体后...)急救用。

新疆出血热


新疆出血热是一种因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一般发生在我国的新疆地区。此种疾病发病急,死亡率高,发病时通常表现为发烧、头痛、出血、低血压、休克等症状。各个人群都可能被感染,但以青壮年居多。新疆有游牧民族,该病的发生跟放牧有关。

病因

本病病原体归类于布尼亚病毒科、内罗病毒属。该病传染源主要是疫区的绵羊和塔里木兔,此外,山羊、牛、马、骆驼、野兔、狐狸及野生陆食鸟也可能为本病的传染源,急性期患者也是传染源。亚洲玻眼蜱是本病的主要传播媒介,通过叮咬传播给任何动物,病毒可经蜱卵传代,故亚洲玻眼蜱也是本病毒的储存宿主。

此外,带病毒的羊血或急性期患者的血液可通过接触破损的皮肤引起人类感染,摄入病毒污染的食物也可感染本病。病毒进入机体后,经复制增殖产生病毒血症,病毒直接对血管内皮细胞、肝脏细胞、白细胞等损伤,引起一系列临床改变。

临床表现

潜伏期2~10日。起病急骤,寒战、高热、头痛、腰痛、全身痛、口渴、呕吐、面与胸部皮肤潮红、球结膜水肿、软腭和颊黏膜出血点、上胸、腋下、背部有出血点和出血斑、有鼻出血。热程约1周。热退前后出现低血压休克、出血现象,如消化道出血、血尿、子宫出血等,病程约10~14日。无少尿期和多尿期经过。

如何治疗

根据病人的病理生理变化采用综合疗法,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减轻病情发展。发热早期病人给予静脉输液,补充足量液体和电解质,并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有一定疗效。近年来应用被感染的羊血清制备成冻干治疗血清,早期治疗获得良好的效果。用法:皮肤过敏试验阴性者,应用治疗血清10~15ml,一次肌肉注射。病毒唑,因对本病毒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早期治疗可能有一定的效果。重型病人出现休克,腔道出血,肺水肿等,可参照流行性出血热治疗。

结语:新疆出血热是一种发生在我国新疆游牧地区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发病时往往很急,而且病死率很高,以青壮年居多,但各个人群都可能被感染。每年的春季都是该疾病的多发期,因此,要格外注意预防。一旦发生病情,应及时隔离,以防大面积传染。

出血热传染吗


出血热传染吗

1、出血热传染吗

出血热传染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出血热是常见的一种传染病,又被称之为流行性出血热。

2、出血热的传播途径

2.1、呼吸道:含出血热病毒的鼠排泄物污染尘埃后形成的气溶胶颗粒经呼吸道感染。

2.2、消化道:如果患者进食了含有出血热病毒的鼠排泄物污染的食物或者是水的话,则患者会感染上出血热。

2.3、接触传播:被鼠咬伤、鼠类排泄物、分泌物直接与破损的皮肤、粘膜接触。

2.4、母婴传播:孕妇患病后可经胎盘感染胎儿。

2.5、虫媒传播:老鼠体表寄生的螨类叮咬人可引起本病的传播。

3、出血热的预防

出血热预防措施:出血热尚无特异性病原疗法,发病后只能对症治疗,因此,预防尤为重要。

3.1、监测是卫生部门防治疾病的耳目。

3.2、灭鼠、防鼠是预防本病关键的措施。

3.3、灭螨、防螨,在秋季灭鼠可同时用杀虫剂进行灭螨,主要杀灭部队经常活动地区的游离螨与鼠洞内螨。 防螨应注意:不坐卧于稻草、玉米秆堆上;保持室内清洁,曝晒与拍打铺草;清除室内外草堆、柴堆、经常铲除周围杂草,以减少螨类孳生所和叮咬机会;亦可用5‰敌敌畏溶液喷晒衣服开口处,有效时间约半日。

3.4、疫苗应用:目前国内外正在研究并取得较大进展的疫苗可分为二类,一种是鼠脑纯化疫苗,另一种是细胞培养疫苗;另外还有减 毒活疫苗和基因重组疫苗也在研究中。

出血热该如何进行治疗

1、发热期:控制感染,减轻外渗,改善中毒症状。在发病4日以内的患者可应用利巴韦林每日1克静滴,进行抗病毒治疗。早期卧床休息,以体液疗法减轻外渗。高热以物理降温为主;中毒症状重者可给予地塞米松改善中毒症状。采用低分子右旋糖酐、丹参和肝素等进行止血抗凝治疗。预防肾功能衰竭。

2、低低血压休克期:补充血容量,注意酸中毒的纠正和改善微循环功能。用醋酸钠液等补充血容量。用5%的碳酸钠溶液纠正酸中毒。用多巴胺等血管活性物质使血压稳定。

3、少尿期:稳定机体内环境,促进利尿,导泄和透析治疗。补充体液,促进机体内环境的稳定。用甘露醇减轻肾间质水肿,给予利尿药物促进排尿。

4、多尿期: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防治继发感染。

5、恢复期:补充营养,逐步恢复工作。定期检查肾功能、血压和脑垂体功能。

出血热不同时期的饮食注意事项

1、高热期:此期病人由于体温高,出汗多,代谢增强,对机体消耗较大,因此,应给予高热量、高维生素、优良蛋白质等营养丰富而又易消化的全流饮食或半流饮食,如牛奶、豆浆、稀粥,莲米汤、天然果汁,藕粉、鸡蛋汤、面条等,可采用少量多餐的办法,以减轻胃肠负担,避免消化不良。

2、少尿期:肾脏血管受损是出血热的病理基础,血管变化引起肾小管受压。患者一般都会食欲不振,容易恶心呕吐,故此时不宜强调进食,补充热量。

3、多尿期:最初由于肾小管的选择性回吸收功能未恢复,尿中排出的钾多,尿素少,因此在膳食中仍应严格限制蛋白质的入量(每日低于20克)但可增加水,钠,钾的含量,除多食西瓜,香蕉,橘子,果汁,菇类蔬菜等含钾丰富的水果,蔬菜外。

4、恢复期:尿量基本正常后进入恢复期,改为普通饮食仍需加强营养,肾脏功能完全恢复需大约半年时间,所以病人需继续休息1—3个月,逐步恢复工作。

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就是人们常说的乙脑,是很常见的一种病毒疾病,一般都是经蚊虫传播,到了夏秋季节的时候是乙脑的多发疾病,而且乙脑在发病初期的时候身体没有任何征兆,当然也会有少数患者表现为高热、出现意识障碍等等。以下就是关于乙脑的相关介绍,一起看看吧。

乙脑是很严重会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极大威胁的一种传染性疾病,而且该疾病的传播途径很多,在发病初期的时候几乎没有任何征兆,所以对患者造成的危害是很大的,乙脑一定要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受到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感染者,约两周左右突然发病。主要的症状有发烧、头痛、呕吐、嗜睡、全身不舒服,有些病儿会烦躁不安。发病3—5天后,病人出现高烧,体温很快就会升到39℃—40℃。头痛往往是病人最先出现的症状,病情严重的人,脖子根发硬。病人逐渐出现意识障碍,轻的病人仅有嗜睡,病情重的则神志不清,甚至出现昏迷。其病死率在3%—10%。如果能够度过这段最艰难的日子,病人就一天天地好转,通常在两周左右完全康复。重症病人虽然治好了,但是由于脑组织坏死,可能遗留一些后遗症,如智力低下、语言不清、手或脚瘫痪、经常抽风(癫痫)、精神不正常等。

正像其他病毒引起的疾病一样,乙脑还没有特殊的治疗方法。因此,应及早发现,及时治疗。常见的早期症状有以下三点:

1、突然发烧。患者起病急骤,体温迅速上升至39℃以上,且持续不退。

2、剧烈头痛。多数患者伴有剧烈头痛,烦躁不安,患儿则啼哭不止。

3、喷射状呕吐。由于颅内压增高,患者可出现与饮食无关的喷射性呕吐。

看了上面关于流行性乙型脑炎的相关介绍,您应该知道什么是乙脑了吧,可见该疾病的危害是很大的,所以当大家在发现疾病有上述症状的时候一定要及时治疗,尤其是到了夏秋季节更要注意做预防措施,保持室内整洁,尽量不要让蚊子有滋生的机会。

出血热是什么病


出血热是什么病

1、出血热是什么病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流行广,病情危急,病死率高,危害极大。世界上人类病毒性出血热共有13种,根据该病肾脏有无损害,分为有肾损及无肾损两大类。在中国主要为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在病原体未解决前,在中国称流行性出血热(EHF);在朝鲜称朝鲜出血热(KHF);在俄罗斯称出血性肾病肾炎(HNN);由于特异性血清学诊断的确立及病原学的解决,1982年世界卫生组织统一定名为肾综合征出血热。现中国仍沿用流行性出血热的病名。

2、出血热的感染源

出血热这种疾病主要是因为由鼠类身上感染着病毒,进而传染给人类的一种急性病毒性传染病。出血热疾病的感染源有很多,不过主要还是以鼠类传染为主,人一旦接触到感染鼠类的任何事物或粪便或一些其他带病生物,都很有可能会感染上这种疾病。而这种疾病也会在人之间尽享传播,使健康的人也患上出血热。

3、出血热的症状

发热期,主要表现为感染性病毒血症和全身毛细血管损害引起的症状。起病急,有发热(38℃~40℃)、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以及恶心、呕吐、胸闷、腹痛、腹泻、全身关节痛等症状,皮肤黏膜三红(脸、颈和上胸部发红),眼结膜充血,重者似酒醉貌。口腔黏膜、胸背、腋下出现大小不等的出血点或淤斑,或呈条索状、抓痕样的出血点。低血压休克期,多在发热4~6日,体温开始下降时或退热后不久,主要为失血浆性低血容量休克的表现。患者出现低血压,重者发生休克。少尿期,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少尿期与低血压期常无明显界限。多尿期,肾脏组织损害逐渐修复,但由于肾小管回吸收功能尚未完全恢复,以致尿量显着增多。第8~12日多见,持续7~14天,尿量每天4000~6000ml左右,极易造成脱水及电解质紊乱。恢复期,随着肾功能的逐渐恢复,尿量减至3000ml以下时,即进入恢复期。

出血热怎么治疗

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现有抗病毒药物的疗效有待进一步证实。一般支持治疗,应卧床休息,就地隔离治疗。给高热量、适量维生素流食或半流食。液体疗法,补充足够的液体和电解质,补液应以等渗液和盐液为主,常用的有平衡盐液和葡萄糖盐水等。以保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恢复期病人血清治疗,如给早期病人注射恢复期患者的血清,可能有效。

对症和并发症治疗,有明显出血者应输新鲜血,以提供大量正常功能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血小板数明显减少者,应输血小板;对合并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者,可用肝素等抗凝药物治疗。心功能不全者应用强心药物;肾性少尿者,可按急性肾功能衰竭处理:限制入液量,应用利尿剂,保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必要时采取透析疗法;肝功能受损者可给予保肝治疗。重症病人可酌情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治疗重在早期,出血热病毒对人的危害涉及机体多种器官,病变可累及全身各系统,但是这种危害是渐进性的。

出血热如何隔离

流行性出血热简称出血热,主要的传染源是宿主型小型啮齿动物(家鼠、野鼠),这些小动物的尿、血液及粪便都是传播疾病的主要途径。流行性出血热的潜伏期很长,一般为2到3个星期不等。主要表现为头痛、全身关节痛、呕吐恶心、发热及腹泻等症状。 流行性出血热要做到早发现、早休息、早治疗和就地隔离治疗。

具体隔离方法为:病人住单间病室,同类病人可同住一室,关闭门窗,禁止陪伴和探视病人;进人病室的医务人员戴口罩、帽子,穿隔离衣,换鞋,注意手清洗与消毒,必要时戴手套;病人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物品、敷料等严格消毒;室内采用单向正压通气,室内的空气及地面定期喷洒消毒液或紫外线照射。流行性出血热一般青壮年的发病率比较高,感染流行性出血热后的死亡为率为20%-90%,治愈后肝、肾等脏器功能有会有比较严重的损害,总的来说预防是消灭此疾病的关键,各个家庭一定要做好环境、食品卫生,积极防鼠、灭鼠。

流行性斑疹伤寒


可能很多人并没有听说这个疾病,但是这个疾病的传染率是很高的,因为流行性斑疹伤寒会通过一种叫体虱的来传染给别人,一般患上这个疾病的患者会出现身体持续的高温,并且患者还会有头痛的感觉,最明显的就是皮肤上面会出现像湿疹一样的包包,希望大家可以多了解一些这个疾病。

对于所有人群都是有可能会患上流行性斑疹伤寒的,因为这个疾病的传染率是很高的。如果大家身体出现什么不适的话一定要及时的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不要耽误诊治。

1.病因

本病的病原体为普氏立克次体,寄生于人和动物血管内皮细胞胞质内及人虱肠壁上皮细胞内,在立克次体血症时也附着于红细胞和血小板上,其基本形态为微小球杆状,沿长轴排列成链状。但在虱肠中发育阶段呈多形态,可呈球状,短杆状,杆状或长线状。0.3~1μm×0.3~0.4μm,革兰染色阴性。病原体的化学组成及代谢产物有蛋白质、糖、脂肪、磷脂、DNA、RNA、多种酶类、维生素及内毒素样物质。其胞壁的脂多糖层有内毒素样作用。普氏立克次体对热、紫外线、一般化学消毒剂均很敏感,56℃ 30分钟即可灭活,对低温和干燥耐受力较强,在干虱粪中可存活数月。斑疹伤寒立克次体与变形杆菌OX19抗原成分有交叉,故患者血清能与变形杆菌OX19发生凝集反应,即外斐反应。普氏立克次体既含有本组所共有的可溶性耐热性的组特异性抗原。又含有型特异的不耐热的颗粒性抗原,借后者可通过血清学检查与莫氏立克次体感染相鉴别。病原体可在组织培养中生长,在鸡胚卵黄囊中生长旺盛。动物接种仅能用豚鼠,接种后引起发热及血管病变。阴囊肿大不明显,这点与莫氏立克次体感染不同,借此可与地方性斑疹伤寒相鉴别。毒素样物质在试管中可使人、猴、兔等温血动物的红细胞溶解,注入大、小鼠静脉后可引起呼吸困难、抽搐、血容量减少等,动物多在6~24小时内死亡。

2.临床表现

一般可分为典型和轻型两种,另有复发型斑疹伤寒。

1.典型

潜伏期5~21天,平均为10~12天。少数患者有2~3日的前驱症状,如疲乏、头痛、头晕、畏寒、低热等。大多起病急骤,伴寒战、剧烈持久头痛、周身肌肉疼痛、眼结膜及脸部充血等。

(1)发热 体温于第2~4天即达高峰(39~40℃以上),第1周呈稽留型,第2周起有弛张趋势。热程通常为14~18日,热度于2~4天内迅速退至正常。近年来报告的病例中,其热型多为弛张或不规则,可能与抗生素的应用有关。

(2)皮疹 为重要体征,见于80%以上的病例,于病程第4~6天出现,初见于胸、背、腋窝、上臂两侧等处,一天内迅速发展至全身。面部通常无疹,下肢皮疹也较少。疹呈圆形或卵圆形,直径约2~4mm,初为鲜红色斑丘疹,按之退色,继转为暗红色或瘀点样。皮疹于5~7天消退,瘀点样疹可持续1~2周,遗有棕黄色斑或有脱屑。

(3)神经系症状 明显,且很早出现,表现为惊恐、兴奋、剧烈头痛,发病时可伴神志迟钝、谵妄,偶有脑膜刺激征、肌肉和舌震颤、昏迷、大小便失禁、吞咽困难、听力减退等。

(4)心血管系症状 心率增速与体温升高一般成正比,有中毒性心肌炎时可出现奔马律、心律失常等。休克或低血压乃失水、微循环障碍、心血管及肾上腺功能减退等的综合后果。

(5)其他症状 尚有咳嗽、胸痛、呼吸急促、恶心、呕吐、纳减、便秘、腹胀等,偶有黄疸、发绀、肾功能减退。脾大多轻度肿大,部分病例有肝肿大。

(6)体温下降后除严重患者的神经症状外,各种症状均见好转,头痛减轻、食欲恢复。

2.轻型

轻型病例较多见,可能与人群免疫水平有关,其特点为:

(1)热程较短(8~9日)、热度较低(39℃左右);

(2)毒血症状较轻,但仍有明显周身疼痛;

(3)皮疹呈充血性斑丘疹,见于胸、腹部,无疹者也占一定比例;

(4)神经系症状轻,持续时间短,主要表现为头痛、兴奋等;

(5)肝脾肿大不多见。

3.复发型斑疹伤寒

也称Brill-Zinsser病,国外多见于东欧及东欧人民移居美国者,国内很少有本病报道。主要临床表现可归纳为:

(1)呈轻型经过,毒血症症状及中枢神经系症状较轻;

(2)呈弛张热,热程7~11日;

(3)无皮疹,或仅有稀少斑丘疹;

(4)散发,无季节性,大年龄组发病率明显较高。

通过这篇文章介绍的关于流行性斑疹伤寒的一些知识之后,相信大家对这个疾病也会有更多的了解。我们对疾病的了解,其实就是对自己身体的一种保护,也是对周围朋友的一种帮助。希望大家可以多了解一些疾病的知识。

埃博拉出血热是什么


埃博拉出血热是什么

1、什么是埃博拉出血热

埃博拉出血热是一种严重且往往致命的疾病,病死率最高可达90%。该病可侵犯人类和其它灵长目动物(猴子、大猩猩和黑猩猩)。

1976年,在同时发生的两起疫情中首次发现埃博拉病毒,一起发生在刚果民主共和国靠近埃博拉河的一个村庄,另一起出现在苏丹一个边远地区。

病毒的起源尚不得而知。但基于现有证据,人们认为果蝠(狐蝠科)可能是埃博拉病毒的自然宿主。

2、人是如何感染埃博拉病毒的

人类通过密切接触感染动物的血液、分泌物、器官或其他体液而感染埃博拉病毒。在非洲,人们因处理受感染患病或者死去的热带雨林中的黑猩猩、大猩猩、果蝠、猴子、森林羚羊和豪猪等而导致感染。很重要的是要减少接触高危动物(即果蝠、猴子或猿),包括捡拾在森林中发现的死亡动物或处理其生肉。

一旦有人与感染埃博拉病毒的动物发生接触,就可能在社区造成人际传播。当人们通过破损皮肤或粘膜与感染者的血液、体液或其它分泌物(粪便、尿液、唾液和精子)直接接触时就可导致感染。

医务人员在救治埃博拉病人时如果没有穿戴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就可能会接触到这一病毒。

3、埃博拉的发病症状有哪些

相信大家一般没有听说过埃博拉病毒,这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病毒。但是在1976年,在苏丹南部和刚果发现的,所以此而命名为“埃博拉”。

一般大家都不怎么关注过这个病毒,但是随着世界一体话的格局越发的明显,大家必须要对这个病毒有所了解,对一种多器官损失的疾病。主要影响肝和肾以及脾,发作起来十分痛苦。

潜伏期3~18天,临床主要表现为突起发病,有发热,剧烈头痛,肌肉关节酸痛,时而有腹痛。

发病2~3天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黏液便或血便,腹泻可持续数天。

病程4~5天进入极期,发热持续,出现意识变化,如谵妄,嗜睡,此期出血常见,可有呕血,黑便,注射部位出血,鼻出血,咯血等,孕妇出现流产和产后大出血。

病程6~7天可在躯干出现麻疹样斑丘疹并扩散至全身各部,数天后脱屑,以肩部,手心,脚掌多见,重症患者常因出血,肝,肾衰竭或严重的并发症死于病程第8~9天。

埃博拉的预防方法

世界卫生组织秘书长陈先生呼吁,东亚与太平洋国家加强防范爆发埃博拉疫情。以下为世界卫生组织和卫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预防感染埃博拉病毒的重要事项:

1、落实个人卫生与手部清洁,与患者接触后都必须用肥皂洗手。

2、避免直接接触被感染者的血液、分泌物、器官、精液或可能被污染的环境。如需照顾患者则应配戴手套及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

3、不适期间应避免性行为。男性患者于康复后3个月内,精液仍可能带有病毒,所以男性患者于这段时间应避免性行为,或使用保险套。

4、由于疾病初期症状较不具专一性,医护人员照护所有患者需提高警觉并配戴标准防护配备,实施感染控制措施,包括洗手、呼吸道卫生、避免体液喷溅等。

埃博拉出血热治疗方法

辅助性治疗

治疗首先是辅助性的,包括使病毒入侵最小化,平衡电解质,修复损失的血小板以便防止出血,保持血液中氧元素含量,以及对并发症的治疗。

排除个别病例,埃博拉康复者的血清在治疗疾病中并没有什么作用。

干扰素对埃博拉也是无效的。在猴子试验中,凝固干扰素似乎能起一些作用,使原本100%必死的感染猴中存活下33%。USAMRIID的科学家宣称,4只感染埃博拉病毒的猕猴中有3只康复。

目前对埃博拉病毒病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一些抗病毒药如干扰素和利巴韦林无效,主要是支持和对症治疗,包括注意水、电解质平衡,控制出血;肾衰竭时进行透析治疗等。

用恢复期患者的血浆治疗埃博拉病毒病患者尚存在争议。

​ 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怎么办?


早上起来发现自己的双眼通红,好像要滴血似的,这可能不是简单的熬夜导致血丝肿胀,可能是出血性结膜炎,面对出血性结膜炎我们应该怎么办?这个时候不需要紧张,或者惊慌,平时不要太过于熬夜之类的让自己的眼睛增加负荷,多做眼保健操能够有效的包养自己的双眼,已经患有出血性结膜炎的病人,最好早日接受良好的治疗,发现眼睛不适的也做好充分的准备来预防。

执行眼部接触隔离. .分泌物多者,用生理盐水,硼酸水或抗生素溶液冲洗结膜囊每日数次,并滴或涂磺胺类,抗生素溶液或眼膏,4~6/d.也可用1%硝酸银涂布睑结膜,随即用生理盐水冲洗,1/d. 炎症严重或分泌物多,局部治疗疗效不佳者,可全身用磺胺药或抗生素. .对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可用生理盐水冲洗,3/d,1%~5%盐酸吗啉胍溶液及类固醇液滴1.眼等治疗. 如伴有全身症状,

有角膜并发症时,按角膜炎处理.结膜炎的患者忌食葱,韭菜,大蒜,辣椒,羊肉,狗肉等辛辣,热性刺激食物. 

1.不要用公共毛巾及面盆.病人的毛巾,手帕,面盆要单独使用,用后煮沸消毒,以免再传染. ,点眼药水瓶口勿触及病眼及分泌物,以免发生交叉感染.如果是流血的话病情就比较严重的了.结膜炎属于验证的一种,由于眼睛有验炎症出现,血管通透性增加,有液体渗出是比较正常,但是如果红细胞漏出,就像这位患者的情况,是属于比较严重的了你好,分泌物多者,用生理盐水,硼酸水或抗生素溶液冲洗结膜囊每日数次,并滴或涂磺胺类,抗生素溶液或眼膏,4~6/d.也可用1%硝酸银涂布睑结膜,随即用生理盐水冲洗,1/d. 炎症严重或分泌物多,局部治疗疗效不佳者,可全身用磺胺药或抗生素.

2.头三天是出血期,可能红的面积会越来越大,局部冷敷,三天后改为热敷,促进其吸收.局部可以点用维他眼液,吸收起来会快些.下面是关于自发性结膜下出血的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许多的患者都会担忧,结膜下出血是不是眼睛疾病的前兆? 与眼压有没有关 ? 会不会造成眼睛视力的丧失? 其实结膜下出血只是因为眼球结膜的血管比较脆弱,自行破裂或是受到外力而破裂,并没有任何眼疾与它的发生有关.也有人担心,结膜下出血是眼球的出血,如果发生在脑袋,不就是中风了? 这倒没那麼严重,因为结膜下出血很少跟全身的疾病有关,也非脑中风的前兆. 不过如果结膜下出血反覆发作,则要考虑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及血液疾病(有出血倾向,如易瘀青,流鼻血等).一般而言,结膜下出血并不需要治疗,它会在七至十四天内自行吸收,不会留下任何后遗症,但要避免揉眼睛及眼睛的外伤,以免再出血.但是病患仍然要留意,如果本身有高血压,糖尿病或血液疾病的病史时,而结膜下出血又经常发生,这也许是身体的一个警讯,提醒您该注意全身的血管状况,此时最好能到内科详细检查评估,治疗真正的病因,才是明智之举.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结膜下出血合并有滤泡性结膜炎,结膜水肿,眼皮肿胀,分泌物增加等症状,则要考虑是否为”急性出血性结膜炎“.这是一种由病毒感染所造成的流行性角结膜炎,发作相当迅速且严重,通常是双眼发作,且有极高传染性,易造成大流行,病患因此要小心.但值得放心的是,这类疾病治疗只要支持性治疗,大约十天左右就会自行痊愈.

平时眼部的卫生至关重要,有句话虽然是祸从口出病从口入,但是眼睛也可以给人们带来疾病,出血性结膜炎这种病可大可小,希望能够得到足够的重视,防范于未然。眼睛是人类心灵的窗户,眼睛能够看到这个美好的世界,眼睛带给人们真实的感觉,所以请保护好自己的眼睛,他是人类忠实的朋友。出血性结膜炎可能会给眼睛带来失明等症状,如果发现就及时治疗。少熬夜多喝水,多做眼保健操。

流行性斑疹伤寒治疗


二、流行性斑疹伤寒有什么症状三、流行性斑疹伤寒如何预防

流行性斑疹伤寒治疗

1、流行性斑疹伤寒治疗方法

1.1、一般治疗

口腔护理和更换体位极为重要,以防发生口腔感染、肺部感染、褥疮等。给高热量半流质饮食,供应足够水分,每日成人量宜为3000ml左右(年老者及有心功能不全者酌减),以保证每日排尿量在1000~1500ml。

1.2、对症治疗

剧烈头痛和严重神经症状给予止痛剂和镇静剂,出现心功能不全时采用强心剂。有严重毒血症症状伴低血容量者可考虑补充血浆、右旋糖酐等,并短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必要时加用血管舒缩药物、肝素等(参阅“感染性休克”)。慎用退热剂,以防大汗虚脱。有继发细菌感染,按发生部位及细菌药敏给以适宜抗菌药物。

1.3、病原治疗

氯霉素、四环素、多四环素等对本病及复发型斑疹伤寒均具特效,加用其他抗菌药物如甲氧苄啶等一般并无必要。服药后12~24h病情即有明显好转,毒血症症状(包括头痛)迅速改善或消失。体温于24~96h内降至正常,但以48h为最常见。皮疹于体温正常后数日消退。

2、什么是流行性斑疹伤寒

流行性斑疹伤寒又称虱传斑疹伤寒或“典型斑疹伤寒”是普氏立克次体通过体虱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其临床特点为持续高热头痛瘀点样皮疹(或斑丘疹)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自然病程约为2~3周

3、流行性斑疹伤寒的诊断标准

3.1、流行病学资料

当地流行情况,好发季节,疫区旅居史与带虱者接触史以及被虱叮咬的可能性等,对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3.2、临床表现

发热及热程特点、发疹日期、皮疹特征以及明显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等有助诊断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3.3、实验室检查

血象特点,外斐反应阳性,尤其是恢复期血清效价较早期有4倍以上增长有诊断价值,但不能分型。有条件可作普氏立克次体凝集反应,补体结合试验以及免疫荧光间接染色法检测特异性抗体进行型别的鉴定。动物接种得阳性结果尤有诊断意义。

流行性斑疹伤寒有什么症状

1、发热体温于第2~4天即达高峰(39~40℃以上),第1周呈稽留型,第2周起有弛张趋势,热程通常为14~18日,热度于2~4天内迅速退至正常,近年来报告的病例中,其热型多为弛张或不规则,可能与抗生素的应用有关。

2、皮疹为重要体征,见于80%以上的病例,于病程第4~6天出现,初见于胸,背,腋窝,上臂两侧等处,一天内迅速发展至全身,面部通常无疹,下肢皮疹也较少,疹呈圆形或卵圆形,直径约2~4mm,初为鲜红色斑丘疹,按之退色,继转为暗红色或瘀点样,皮疹于5~7天消退,瘀点样疹可持续1~2周,遗有棕黄色斑或有脱屑。

3、神经系症状明显,且很早出现,表现为惊恐,兴奋,剧烈头痛,发病时可伴神志迟钝,谵妄,偶有脑膜刺激征,肌肉和舌震颤,昏迷,大小便失禁,吞咽困难,听力减退等。

4、.心血管系症状心率增速与体温升高一般成正比,有中毒性心肌炎时出现奔马律,心律失常等,休克或低血压乃失水,微循环障碍,心血管及肾上腺功能减退等的综合后果。

流行性斑疹伤寒如何预防

1、管理传染源

患者应予灭虱处理,灭虱后可以解除隔离,但仍宜集中于专门病房或病室。给病人沐浴、更衣,毛发部位需清洗多次,并喷入杀虫剂如1%~3%马拉硫磷等于衣服及毛发内。

2、切断传播途径

加强卫生宣教,鼓励群众勤沐浴、勤更衣。衣、被等可用干热、湿热、煮沸等物理灭虱法,温度需保持在85℃以上30分钟;也可用环氧乙烷熏蒸法化学灭虱,熏蒸6~24h,适温为20~30℃。

3、保护易感者

灭活疫苗有虱肠疫苗、鸡胚或鸭胚疫苗和鼠肺疫苗3种,国内常用者为灭活鼠肺疫苗,适用于流行区居民、新进入疫区者、部队指战员、防疫医护人员、实验室工作人员等。

服用四环素或氯霉素也能收到暂时预防效果,但大多学者不主张采用,因发病后及早给药即可获得满意疗效。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