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与养生保健

2019-10-16 │ 中医药与养生保健 中医药养生

足疗的最佳时间与中医药方

“今天不养生,明天养医生。”从古至今,关于养生有很多脍炙人口的诗句或名言,养生不应只是调侃或者卖弄,而是必须认真地践行。就中医养生话题,您是如何看待的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足疗的最佳时间与中医药方”,仅供您在养生参考。

很多人会选择足疗来帮助自己缓解一些疲劳保证自己的身体健康,但是对于做足疗的一个最佳时间却并不太关注,一般人都是有时间的时候就去做足疗,而实际上做足疗也是需要讲究一些时间的,选对了时间那么带来的保健效果就更加的明显,下面我们就去了解一下足疗的最佳时间以及它的一些中药配方。

如果你经常做足疗,那么这些问题我们是不能够忽视的,因为如果时间选择不对的话,那么有可能会事倍工半,但是如果你选择对了时间,就能够更好地发挥足疗给你的健康到保健作用了,

足疗的最佳时间与中医药方

在晚上九点的时候,人体的肾经在此时气血是衰弱的,所以在此时进行泡脚,帮助增加身体的热量,血管扩张,可帮助活血,促进循环,滋养肝肾的同时有助提高睡眠质量。人在经过一天的紧张生活之后,肾脏也劳累一整天,在此时泡脚有助放松恢复。在泡脚的时候或者是在泡完脚的时候不妨按摩一下脚底,增加功效,泡完脚之后不宜再进行其它活动,最好是隔一会就入睡。

除了选择泡脚的最佳时间段之外,泡脚的时间也需注意。在准备泡脚水的时候,水量应没过脚踝关节部位,水的温度不要太热也不要太冷,大约40℃左右,进行泡脚的时间也要适中,大约半小时即可。泡脚使用的容器最好是选择木桶,不要选择金属的桶,那样水冷得快。泡脚的时候不妨往水中加些可活血的药材,比如丹参、当归,又或者是金银花、板蓝根、菊花、连翘等。

姜汁泡脚:散寒治疗手脚冰凉

姜汁泡脚,就是在温水中加入几块打扁的生姜,有散寒的作用,对于缓解手脚冰凉症状有很好的效果。

中医专家解释说,姜味辛性温,如果内服,可加速人体的血液循环,改善手脚冰凉、畏寒怕冷等不适症状。

以上就是关于足疗的最佳时间一起它的一些配方介绍,希望通过这些介绍之后,大家对于足疗这一个问题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想要发挥它的保健功效,那么我们首先就需要了解她的一些原则,还有禁忌只有这样子才可以更好的保证自己的身体健康。

yS630.Com相关推荐

中医药方大全有哪些


中医一种非常不错的治疗方式方法,中医治疗可以帮助我们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可以有效的调节自身出现的各种疾病,而且用中医治疗方法很少容易出现复发的可能,现如今很多人也都在采用中药的治疗方法来帮助我们治疗自身出现的疾病,为大家普及一下中医药方大全吧。

1.发散风寒药;麻黄、根、桂枝、肉桂、紫苏叶、梗,细辛、防风、荆芥、生姜、干姜法、炮姜、葱白、辛夷、

2.发散风热药:薄荷、牛旁子、蝉蜕桑叶、葛根花、

3.祛风湿药:姜活、独活、五加皮、木瓜、威灵仙、白芷、秦艽、豨签草、苍耳子、 桑枝、臭梧桐、

4.清热凉血解毒药:石膏、菊花、知母、柴胡、银胡、白薇、决明子、夏枯草、栀子、芦根、牛黄、玄参、黄芩、黄连、黄柏、龙胆草、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白头翁、与齿苋、柴草根、青葙子、西瓜、虎耳草、

5.泻下药:大黄、芒硝、香泻叶.

6.润肠药:大麻仁、黑芝麻、蜂房。

7.消化药:山查、麦芽、谷芽、鸡内金、神粬、建神粬、午时茶、莱菔子、白萝卜.

8.芳香化混药:霍香、佩兰苍术、白术厚朴、白豆蔻、缩砂仁。

9.利水渗湿药:茯苓、茯神、泽泻、车前子、茵陈蒿、冬瓜皮、金钱草、竹茹、竹沥、款

冬花、滑石、薏苡仁、防已木通、灯心草、柴菀、百部、佛耳草、胖大海。

10.化痰止咳药:贝母川贝、浙贝、杏仁半夏、姜半夏、前胡、白前、枇杷叶、桔梗、瓜蒌、天花粉、草菓。

了解了以上介绍的中医药方大全当我们自身出现了可以用中药治愈的疾病就可以采用中药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中药治疗方法不会像西药治疗方法可能会给我们自身带来很大的副作用,中药治疗方法可以达到一个标本兼治的同时会大大降低对人体的伤害。

中医药方可助降血压


血压一直降不下来很苦恼,每天靠药物维持副作用大,血压高不易降,已经成为高血压患者的一大心病,不仅血压升高时出现头晕等症状,长期以往则会引发糖尿病等多种疾病,严重威胁者患者的健康。

对于患有高血压的人群来说怎样才能将血压降下去才是真正的身体健康,现在治疗高血压的偏方不少,但很多都打着包治百病的幌子欺骗百姓,下面中医为您介绍治疗高血压的中药方:

1、黄芩30克,牡丹皮60克,当归9克,枳壳24克,桑白皮24克,丹参24克,牡蛎24克,白芍24克,台乌药24克,独活12克,磁石10克,牛膝10克,首乌10克,石决明12克。

上药加水1500~2000毫升煎沸,20分钟后倒入盆中待温后,浸洗双足20~30分钟左右。每晚一次,7天为一疗程,连用3个疗程。

2、吴茱萸10克,川芎10克,辛夷10克,冰片5克,共研细末。

用药前将神阙穴(肚脐)擦洗干净,取散粉4~5克纳入脐中,外敷敷料胶布固定,3~4天换药一次,30天为一疗程。

3、天麻10克,白芥子30克,胆南星、苍术、川芎各20克,共研细末,装瓶备用。

治疗时取药末20克,用生姜汁适量调成膏状,睡前敷贴于中脘穴及双侧内关穴,并用胶布贴牢,翌晨去除洗净。每天一次,两周为一疗程,可连续使用5~6个疗程,以巩固疗效。

本方具有化湿、祛痰、熄风等功效,适用于痰浊型高血压病。

4、吴茱萸15克,菊花15克,食蜡适量。

两味药共研细末,加适量食用醋调成糊状,于睡前敷于双足涌泉穴,用纱布包扎固定,翌晨去除,每天一次。14天为一疗程,间歇7天后再敷贴一个疗程,连用3个疗程。

治疗颈椎病的中医药方


二、脊椎病的病因三、 脊椎病的分类

治疗颈椎病的中医药方

1、治疗颈椎病的中药方

1.1、全蝎10克,娱蚣2条,鹿衔草、川芎、当归、自然铜、乌梢蛇各15克。将药加水煎者2次,取药汁混合,每日饮服2次。

1.2、白芍30克,木瓜13克,鸡血藤15克,葛根、甘草各10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1.3、苍术、炒白芍、茯苓各20克,川芎15克,橘梗、干姜、厚朴、甘草各10克。制成合剂,每次30毫升,日3次,2周为1疗程。

1.4、葛根25克,灵仙、鸡血藤各15克,白芍15-30克,甘草6克,炙蜈蚣2条(研水冲服)或全蝎8克。本方每日1剂,水煎服,可随症加减。

1.5、白芍30克,甘草15克,酸枣仁、牡蛎各10克,威灵仙、元胡各12克。将药加水煎煮2次,取药汁混合,每日分2次饮服。

2、治疗颈椎病的药物

2.1、可选择性应用止痛剂、镇静剂、维生素(如B1、B12),对症状的缓解有一定的效果。可尝试使用硫酸氨基葡萄糖和硫酸软骨素进行支持治疗。硫酸氨基葡萄糖与硫酸软骨素在临床上用于治疗全身各部位的骨关节炎,这些软骨保护剂具有一定程度的抗炎抗软骨分解作用。

2.2、基础研究显示氨基葡萄糖能抑制脊柱髓核细胞产生炎性因子,并促进椎间盘软骨基质成分糖胺聚糖的合成。临床研究发现,向椎间盘内注射氨基葡萄糖可以显着减轻椎间盘退行性疾病导致的下腰痛,同时改善脊柱功能。有病例报告提示口服硫酸氨基葡萄糖和硫酸软骨素能在一定程度上逆转椎间盘退行性改变。

3、其它治疗颈椎病的方法

3.1、8点。很多人晨起时喜欢用颈椎拖着自己起床,必须改掉这坏习惯,而改用腰部的力量。

3.2、9点——温暖颈椎。给自己准备一杯茶,做法是,红糖一汤匙、生姜7片,用沸水冲开10分钟即成,建议每天喝一次。

3.3、10点——做5分钟的颈椎操。做法是:端坐在椅子上,分别做低头、抬头、左转头、右转头、前伸头、后缩头、让头做顺时针和逆时针环绕的动作,注意要轻缓。

3.4、12点——吃饭时,尽量地动用自己的咀嚼肌,喝水时可以把头尽量往后仰,这些可以舒缓僵硬的颈部肌肉。

3.5、15点——简单地按摩颈部。做法是:将十指交叉,放在颈部后方,轻柔地摩擦颈部,连续按摩50次,这时颈部会发热,并有很舒适的感觉。

脊椎病的病因

1、不良的睡眠体位不良的睡眠体位因其持续时间长及在大脑处于休息状态下不能及时调整,则必然造成椎旁肌肉、韧带及关节的平衡失调。

2、不当的工作姿势大量统计材料表明某些工作量不大,强度不高,但处于坐位,尤其是低头工作者的颈椎病发病率特高,包括家务劳动者、刺绣女工、办公室人员、打字抄写者、仪表流水线上的装配工等等。

3、不适当的体育锻炼正常的体育锻炼有助于健康,但超过颈部耐量的活动或运动,如以头颈部为负重支撑点的人体倒立或翻筋斗等,均可加重颈椎的负荷,尤其在缺乏正确指导的情况下。

4、颈椎的先天性畸形。在对正常人颈椎进行健康检查或作对比研究性摄片时,常发现颈椎段可有各种异常所见,其中骨骼明显畸形约占5%。

脊椎病的分类

1、神经根型: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或骨质增生的刺激,压迫脊神经根,引起上肢的感觉、运动功能障碍,常表现为一侧上肢节段的运动障碍或感觉麻木。

2、脊髓型:颈椎间盘突出、韧带肥厚骨化或者其他原因造成颈椎椎管狭窄,脊髓受压和缺血,引起脊髓传导功能障碍者。有的以上肢开始发病,向下肢发展;有的以下肢开始发病,向上肢发展。主要表现为走路不稳、四肢麻木、大小便困难等。

3、椎动脉型:由于钩椎关节退行性改变的刺激,压迫椎动脉,造成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者,常伴有头晕、黑朦等症状,与颈部旋转有关。

4、交感神经型: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的刺激,压迫颈部交感神经纤维,引起一系列反射性症状者,临床上比较少见,而且常与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等混杂在一起,难以鉴别。

详解中医药与茶道关系


导读:人们很难把中药和茶联系到一起,这是两种不同种类的物品,事实真是如此吗?中医药与茶有什么不为人知的关系呢?

详解中医药与茶道关系

茶道源于中国,它意在通过茶艺修身养性,体悟大道。

中医药是传统医学的精粹,它以独特的整体观念,阴阳五行学说,在大自然奥妙背景下,散发着奇异光彩。综观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茶与中医药的关系更是千丝万缕。

《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第一部药学专著,自战国时代写起,成书于西汉年间。这部书以传说的形式,收集自远古以来,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药物知识,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人类利用茶叶,可能便是从药用开始的。由于茶叶有很好的医疗效用,所以唐代陈藏器的《本草拾遗》亦有茶药一词,宋代林洪《山家清供》一书中也有茶,即药也的论断。茶的功效不胜枚举,有安神、明目、解毒等二十三种,正如宋代诗人欧阳修《茶歌》赞颂的那样:论功可以疗百疾,轻身久服胜胡麻。

不仅如此,茶道更是深邃奥妙。茶叶的冲泡,一般只要备具、备茶、备水,经沸水冲泡即可饮用。但要把茶固有的色、香、味充分发挥出来,冲泡得好,也不是易事,要根据茶的不同特性,应用不同的冲泡技艺和方法才能达到。因此泡法分点茶法、煮茶法、毛茶法、泡茶法等。每一种泡法都是通过精密的安排以最适的水温,发挥出茶叶的最大魅力,亦如中药在四气五味中寻求最佳疗效,在寒凉温热、升降沉浮中寻求最佳配伍。中药的煎法也有多种,分为先煎、后下、包煎、另煎、烊化、煎汤代水等。茶道与中医药都是中华之瑰宝,取用不尽之宝藏。

茶是至清至洁、天涵地育的灵物,以茶会友,崇尚茶文化,追求茶理念,在世事纷乱中茶道精神给予我们一种平静、一种和谐,中国传统文化茶艺的继承和发展需要无数茶艺人的努力。

茶道古典,蕴藉,内敛,涤烦。以俭,乐,敬,美为茶道精神。

中医药悠久,治本,和缓,去疾。以望,闻,问,切为中医四诊。

中国茶道历史悠久,中国医药底蕴深厚。它们相伴相生,共同扶持。茶道似一尾可人的鱼,中医似宽容柔和的水,鱼水相依,至美和谐。

男性多喝茶,远离前列腺癌

据最近的研究显示,喝茶能够预防前列腺癌,而且还有助于降低胆固醇,减少由吸烟引起的细胞伤害,甚至可预防心脏病。

国外研究人员对20名前列腺癌的男性患者进行调查,他们手术前每天喝5杯绿茶、红茶等,手术后分析其血样及前列腺组织发现,在他们的组织样本中,酚类的含量较高,在癌细胞的培养液中加入红茶、绿茶或苏打后发现,癌细胞生长速度显著减缓了。

专家认为,男性多喝茶能够预防前列腺癌,因为茶叶中含有近10种维生素和胡萝卜素。不过,相比经过发酵处理的红茶,绿茶保留下来的维生素含量要大大高于红茶。

由于绿茶更为保鲜,对造血、利尿、强心和抗肿瘤等都具有一定作用。另外,红茶还能提神醒脑,绿茶能清热解毒,花茶可理气解郁,乌龙茶可消脂减肥。

虫类中药不宜久服

虫类中药久服易出现不良反应。斑蝥、红娘子、全蝎等虫类药由于有特殊的功效,且药力峻猛,因此常用于一些疑难怪病和恶性肿瘤等。但虫类药多数有毒,又被药典列为剧毒或毒药,在《神农本草经》中被列入中、下品,并强调其不要久服,盲目、过量、长期用药以及过敏体质者,会出现许多严重的不良反应。

虫类药致不良反应,以过敏为最多。虫体作为异体蛋白和大分子生药,对人体易成为抗原致敏。过敏以荨麻疹、湿疹样皮炎、猩红热样皮疹、固定型药疹、剥脱性皮炎、多形性红斑样皮疹和过敏性休克等多见。虫类药外用时也可出现过敏反应,与皮肤直接接触,常可导致局部皮肤潮红灼热,出现水泡和溃疡,少数可引起严重的中毒反应。

斑蝥等含有的斑蝥素,常引起心肌损害如传导阻滞,致心源性衰竭征,或导致急性心功能衰竭和心脏骤停,而致死亡;还可导致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溢血、尿血及膀胱渗血;对中枢神经有亲和力,中毒后有头晕头痛、烦躁失眠、视物不清、口唇发麻、发音困难、下肢瘫痪、大小便失禁等,有的可出现昏睡甚至昏迷等中枢神经系统的症状;口服时还对胃黏膜有刺激,可引起口腔、咽喉、食道及胃烧灼感,出现恶心、呕吐、腹部绞痛及便血症状,甚至可致急性胃炎或胃肠炎,出现呕血、便血及腹腔渗血等。

耳中风的辩证治疗

耳中风是属于耳鼻喉科的急症,又称为突发性耳聋。耳中风患者症状包括可见∶突发性耳鸣、突然听力丧失、可能伴随眩晕、恶心呕吐、平衡感失调、走路不稳等症状。一般为单侧性、突发性,常见的原因有病毒感染、温度改变、脑部肿瘤、压力大、睡眠不足等。

中医就有有关暴聋的叙述,一般认为是耳脉闭塞所引起,常见的原因是风热侵袭、胆火上扰、痰火郁结或是气血瘀阻所导致。耳中风的黄金治疗时期是发病后一周内,若积极求诊治疗,预后较佳;若是延误治疗,永久性耳聋的机会也会提高。

中医药与养生的影响因素


大家首先想到的养生方法就是中医养生的,因为在大家的意识当中中医一直都是一个副作用比较小的疗法,这要比很多的药物来说副作用都要小很多的,并且中医的养生方法是比较多的,所以大家都可以根据自己身体体质的不同来选择不同的中药来进行养生的,而且有些人们在进行中医养生的时候没有运用任何的中药,而是针灸的方法。

首先,中医养生贵在养德,这是健康和长寿的最重要条件。中医养生历来重视精神卫生,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医书《黄帝内经》中所言"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就明确提出养生应注重精神方面的保养。上古天真论中的养德,主要是体现在合同与道、德全不危、淳德全道,才能有利于寿蔽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而长生不老和福寿无疆的理想境界,必须是从生活方式病和社会方式病入手转变,必须从人类的身心素质和道德素质的根本点改造好,将身心素质和道德素质负增长的下士,力挽狂澜地改造好和奋起直追,将庶人(中士)和身心素质和道德素质比较优越的上士们一起,向贤人、圣人、至人、真人、神圣人的福寿无疆境界利己利他,这就是合同与道、德全不危、淳德全道和此其道生促成的科学革命成果。

养生的第二个关键因素就是进行有规律的运动。生病的人需要运动,没有生病的人也需要通过运动从而得以预防。在运动的同时,达到强身健体,增强意志、促进消化循环,增强免疫力的目的。

第三点就是要保持精神、情感、以及心理上的健康。养生要求我们要培养健康的精神,稳定的情绪,这样才能避免精神极端、心理波动,和情感不稳定。根据中医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的观点,进一步说明情绪,精神心理保健是人体健康的一个重要环节,一切对人体不利因素的影响中,最能使人短命夭亡的就是不良的情绪。人的精神状态正常,机体适应环境的能力以及抵抗疾病的能力就会增强,从而可以起到防病的作用。

健康、平衡的饮食也是养生的必备因素。数千年以来,健康的食物,平衡膳食一直被认定是达到长寿的关键因素,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则被认为是使健康出现问题的根源。预防疾病也是养生的重要一环。通过有规律的锻炼,正确使用药物,适当的进行食补,以及其他的有益于健康的活动,每个人都可达到强身健体,延缓衰老之目的。

不过在进行中医养生的时候,我们首先就应该要保持我们精神上面的稳定,如果是我们的情绪波动太大的话也是对我们的药效有很大的影响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先稳定住我们的情绪的,而且还要让我们的心里不要有太大的负担,只有这样才可以让我们的抗病毒能力提高的。

培养中医药人才 发展新中国中医药事业


新中国中医药事业,在发展过程中虽然经过一些曲折的历程,但在党的中医政策的指引下,排除多种干扰,不断前进。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各级党委政府进一步加强了对中医工作的领导,中医政策得到了较好的贯彻,中医药在我国卫生工作中持位和作用,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中医药统一管理体制已经确立并不断完善,中医的医疗、教学科研机构不断扩大充实,中医特色更加突出,工作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中医药事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截至1994年底,全国已有中医医院2552所,床位23万张,高等中医药院和民族医药院校32所,中等中医药学校51所,中医药研究机构77所,中药生产企业910余家,中药经营企业3万余个,完成中药产值165亿元,中药销售总值224.6亿元。全国中医药人员已逾百万。基本形成了布局相对合理,学科方类比较齐全,人员素质不断提高的医疗、教学、科研体系,和规模生产的新兴中药企业及复盖全国的中药经营网络。

中医药的对外交流与合作日益增多,国际影响不断扩大。我国已与世界上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中医医疗、教学和技术合作关系,中药贸易已发展到1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世界卫生在我国建立了7个传统医学合作中心,已为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培训了3000多名针灸人员。1987年以来,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世界气功学会先后在我国成立,这是最早把总部设在我国并由我国担任第一届主席的两个国际组织。世界卫生组织为实现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积极向世界各国介绍和推广中医药,并已建议各国对43种疾病采用针灸疗法。到我国学习自然科学的留学生中学习中医药药的占第一位,我国派出的专家学者中,中医药方面也是很受欢迎的。中医药正迈出国门,走向世界。

新中国的中医工作,建国初到80年代是由卫生部主管。1986年,国务院决定成立国家中医管理局负责管理中医工作,在此基础上,1988年,国务院决定成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中医中药统一管理起来。这种管理体制更加符合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进一步促进了中医药事业的协调发展。中医工作的主要开展情况包括中医医疗工作,中医药教育工作和科研工作。

中医医疗工作主要是通过中医医院进行的。另有少数中医门诊部和极少数中医个体开业。中医医院始建于50年代中期,到1960年,已有中医医院339所,病床14199张,但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医医院一般都规模小,人员少,经费不足,设备简陋,特别是办院方向不很明确,没有充分体现中医药特色。为了总结经验,加强中医医院工作,1982年,卫生部在湖南衡阳召开了全国中医医院工作会议,重点解决了办院方向问题。明确要求,中医医院必须突出中医药特色,并将其作为一切中医机构的根本方向。为适应人民防病治病的需要,要求逐步实现县县都有中医医院,少数民族地区设民族医医院。

中医药特色体现在许多方面,最根本的是要遵循中医药的理论体系,并努力发掘中医药丰富的实践经验。中医医院在诊断、治疗、护理、用药、人员构成、管理方法上,都要以中医药为主,并积极吸收和采用现代科学(包括现代医学)的先进技术和方法,互相配合,提高医疗效果。

衡阳会议以后,中医医院有了较大发展。作为中医药特色的急症和专科专病建设也有所加强。8.5以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提出,中医医院建设以内涵建设为主,以中医医院分级管理为基础,以示范中医医院建设为龙头,急症防治、专科专病建设为学术发展的突破口,使中医医院建设,跨上了新的台阶。

中医药防治骨质疏松


如何使我国众多骨质疏松患者的防治得到更好效果?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朱敏讲述了中医药如何防治骨质疏松。

一是骨质疏松的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有周身骨痛、骨骼变形、腰膝酸软、筋脉拘急、消瘦憔悴、步履蹒跚、发落齿摇、耳鸣耳聋等证候的肾精不足者,治以滋补肝肾、强筋壮骨,方用左归丸合虎潜丸加减。有腰背四肢关节疼痛、四肢无力、肌肉衰萎、活动不利、夜尿增多、少气懒言、肠鸣腹痛、便溏泄泻、舌淡胖苔白或水滑、脉弦沉无力或迟细的脾肾气虚者,治以补益脾肾,方用右归丸合附子理中丸加减。但患者不可自行买药服用,要请中医师辨证开方。

二是外用止痛药方。取防风、威灵仙、川乌、草乌、透骨草、续断、狗脊各100克,红花60克,川椒60克,共研细未,每次取50克-100克以醋调后装纱布袋敷于骨痛处,并在药袋上加用热水袋,每次30分钟,每日1-2次,疗程30天,用于骨质疏松疼痛者。

三是中成药应用。可用济生肾气丸,每日7.5克,疗程为半年,对腰背疼痛、日常生活障碍均可改善,老年骨质疏松者可长期服用。

中医药膳 美容良方


养生导读:爱美是女人的天性,自古以来女性对美容就很重视,在古代,女人已经善用胭脂水粉,在现代,各类化妆品也已层出不穷,但是化妆并不能起到预想中的靓丽容颜,而中医药膳却可以很好的帮助女性调理肌肤,让肌肤永葆靓丽,下面就为大家推荐几种中医药膳的美容良方。

美容药膳一:桃仁百合燕麦粥

材料:桃仁15克、百合30克、燕麦片50克。

做法:将核桃炒熟之后,磨成粉状,然后和百合、麦片一起煮成粥食用即可。

桃仁百合燕麦粥可以作为日常的三餐食用,有养阴活血之功效。


美容药膳二:菊花猪肝汤

材料:猪肝500克、清汤1000克、鸡蛋3个、鲜菊花10克。

做法:将猪肝清洗干净,切开两半,将里面的筋膜等都去除干净,然后用刀背砸成泥状,加入加入适量的鲜汤和鸡蛋清、料酒等调味品,充分的搅拌均匀之后,放在一个容器里,隔水蒸熟。蒸煮的过程中,在撒上一些新鲜的菊花。猪肝蒸煮熟透之后,将其余的清汤和调料烧开之后,调好,浇进放有猪肝的容器内,即可。

菊花具有散风清热、平肝明目、调理血脉的作用。菊花与猪肝相配成汤菜,有滋养肝血,养颜明目的功效。



美容药膳三:清脑羹

材料:干银耳、杜仲各50克,冰糖250克。

做法:

1、将杜仲洗净,加水煎熬。大火煮开小火慢炖,取汁备用。


2、干银耳用温水发透,然后挑去杂质,揉碎,淘洗干净。

3、锅内放入杜仲药汁与银耳,杜仲干净杂质在旺火上烧沸后,移到文火上久熬,直到银耳熟烂,最后再放冰糖。

功效:滋补肝肾,补养气血。

温馨提示:杜仲是补阳药物,药性温热,补益力强,有可能会伤阴。杜仲药性可能口干舌燥,小便赤黄的燥热体质的MM,应避免或者小心小心燥热避免食用。



美容药膳四:生地炖鸭蛋

材料:生地20克、鸭蛋1至2个。

做法:

1、将鸭蛋的外壳洗净,跟生地一起加水小火炖。


2、煮熟后捞出鸭蛋去壳,再放入汤水中再中炖20分钟3、放入适量冰糖调味,,每日1次或是每周2至3次。

功效:熬夜后往往会出现口燥咽干、牙龈肿痛的情况,而如果你想熬夜后第二天起来还保持着甜美的声线及生动笑容,这道糖水就很适合。生地本身就有滋阴之功效,长期使用对美颜有一定的效果。

盛夏尝鲜中医药浴


中药浴是根据中医辨证,将选择的中草药煎成汤液,稀释后进行沐浴的一种水疗方法,属于中医外治法的一种。中药浴操作简单、廉价无毒副作用,便于患者实施自我药疗。

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意思是说对因外邪侵入而致病的人,用热水浸浴,使之出汗,可使邪从汗出;《礼记》中有头疮则沐,身有病则浴;清朝著名外治大师吴尚先在《外治医说》中将药浴细分为洗、沐、浴、浸、浇、喷等,认为内、外、妇、儿、五官科之疾,皆可用药浴法。但在中药浴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药浴前必须先洁身,浴后立即用温水冲洗干净,拭干皮肤,及时穿衣服。

●药浴时室温不应低于20℃,局部药浴时,应注意全身保暖,夏季应避风,预防感冒。

●39℃-45℃的药浴温度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肌痛、类风湿性关节炎、各种骨伤后遗症、肥胖及银屑病患者;神经过度兴奋、失眠、一般疼痛、消化不良者的药浴温度,以相当于或稍低于体温为宜;25℃-33℃的药浴温度适用于急性扭挫伤患者。

●初浴时,水位宜在心脏以下,约3-5分钟身体适应后,再慢慢泡至肩位;洗浴时间不可太长,尤其是全身热水浴。若一旦发生晕厥,应及时扶出浴盆,平卧在床上,喝些白开水或糖水,或用冷水洗脚,使下肢血管收缩、头部供血充足。

●严重心衰、严重肺功能不全、心肌梗塞、冠心病、主动脉瘤、动脉硬化、高血压以及有出血倾向者、老年人、儿童慎用39℃以上药浴,而应以接近体温的药浴为宜,并有家人或医护人员陪护,且药浴时间不宜过长;妊娠期或经期不宜泡药浴,尤其不宜盆浴及坐浴。

●饭前、饭后半小时内不宜进行全身药浴。

热门分类

养生人群

饮食养生

四季养生

养生保健

运动养生

养生常识

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