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越来越多的人们都已经步入到了亚健康的状态,这还是要跟现在的环境有很大关系的,因为环境的严重污染,所以导致了雾霾的形成,这样的话就会让一些粉尘和毒气不知不觉的进入到自己的体内,如果不及时的进行养生的话,就很可能导致自己的体质变成脾虚湿痰的情况,这样的话就比较麻烦的,需要进行一些调理的方法进行缓解,现在主要的还是要艾灸的缓解方法。

关元穴

位于脐下3寸处,系三阴与任脉之会、小肠之募穴,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现代研究证实,按揉或震颤刺激关元穴后,可通过调节内分泌达到治疗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的目的。

气海穴

位于脐下1.5寸,属任脉。凡虚脱、形体羸瘦、疲惫乏力等气虚病证均可治疗。

神阙穴

位于脐窝正中,又名脐中,属任脉。经常艾灸这3个穴位,不但可有效地防治中老年夜尿频多,对腹痛肠鸣、水肿、泄痢脱肛、中风脱证等,亦有独特疗效;同时可使人精神饱满、体力充沛、面色红润、耳聪目明、轻身延年。

患者取舒适体位,仰卧于治疗床上,充分暴露穴位处。术者右手如持笔写字状,使艾条与局部皮肤成45°角,将艾条点燃端对准穴位处,点燃端的艾头与皮肤的距离约一寸左右,以局部温热、泛红但不致烫伤皮肤为度。施温和灸,顺序是关元、气海、神阙,由下向上,依次每穴15分钟。每日一次,15次一个疗程。注意神阙穴施灸结束后,一定要用手掌心按捂10余分钟,防止受凉。

另外尿频患者也需要调养,多吃富含植物有机活性碱的食品,少吃肉类,多吃蔬菜。

虽说艾灸看起来是比较简单的,很多人都会在家里面进行艾灸,但是在艾灸的过程中还有很多的注意事项需要去注意的,而且有一些人是根本就不适合艾灸的,比如说本身就有心脏病或者是高血压的人们就不能够去使用艾灸,要不然的话就会使得自己的血压急速的升高,而且还要注意保持适当的温度,不能够温度过高的。

延伸阅读

改变痰湿体质的方法


日常的生活当中对于现在不少出现痰湿体质的患者朋友们来说,几乎每天都处于身体虚弱,身体肥胖,脸上油脂过多,就连喝凉水都会长肉,无论是男性和女性身体均多见于肥胖,在肥胖的同时,还会发现很多人的脸色非常苍白,那么改变痰湿体质的方法是用哪些,接下来的文章为大家介绍一下。

1痰湿体质的食疗方法 2莲子食疗集结号

此博文包含图片 ( 1痰湿体质的食疗方法 痰湿体质易神疲乏力,可采用化痰利湿的饮食进行调养。宜喝乌龙茶以及选用陈皮、山楂、茯苓、荷叶等药食同源两用之品,忌食生冷、油腻及过于滋补的食物。

1.荷叶橘皮饮鲜荷叶20克,橘皮15克,蒲黄粉10克。将鲜荷叶、橘皮分别拣去杂质,洗净,鲜荷叶撕碎后与橘皮同入砂锅,加适量水,大火煮沸,改用小火煮15分钟,调入蒲黄粉,拌和均匀,继续用小火煮至沸即成。上下午分服。有化痰利湿,散淤降脂的功效。

2.泽泻乌龙茶泽泻15克,乌龙茶3克。将泽泻加水煮沸20分钟,取药汁冲泡乌龙茶,即成。代茶,频频饮用,可连续冲泡3-5次,当日饮完。有护肝消脂、利湿减肥的功效。

3.陈皮茯苓粉陈皮300克,茯苓450克,薏苡仁300克。将陈皮、茯苓、薏苡仁分别拣去杂质,洗净,晒干或烘干,共研磨成细粉,装瓶,防潮,备用。每日2次,每次15克,用温开水送服。有化痰、化脂降浊的功效。

2莲子食疗集结号

莲子为睡莲科植物莲成熟的种子。莲子古称为莲实,水芝丹,亦称莲肉、湘莲、建莲肉、白莲肉、石莲肉。

[成分] 食部100克含蛋白质4.9克,脂肪0.6克,碳水化合物9.2克,粗纤维1.0克,钙18毫克,磷54毫克,铁1.2毫克,硫胺素0.17毫克,核黄素0.09毫克,尼克酸1.7毫克,抗坏血酸17毫克。

[性味归经] 性味甘、涩,平。入心、脾、肾经。

[功效] 补虚损,养心安神,健脾止泻,补肾止遗。用于心虚或心肾不交所致的失眠、心悸、脾虚泄泻、遗精、尿频、白浊、带下等症。

[宜忌] (1)注意品质的优劣,莲子以个大、饱满、无皱、整齐者为佳。(2)外感初起表证及大便干结、疟疾、疳积等症忌用。

跟我来吧养生坊搜集了关于莲子的食疗方剂五十则,供爱好者参考。

[食疗法一]

取莲心的莲子研磨成粉,与同量的莲藕粉混合煎汤吃,莲吃数周,对治疗心悸型心脏病很有疗效,或连续煎吃,以之代茶饮,效果更佳。

[食疗法二]

凡脾胃虚弱,胃酸过少,消化不良,可用莲心与少许猪肚同煮,酌加鼓油,作为佐餐食之,有很好的疗效。

[食疗法三]

莲子12克、红枣15克、龙眼肉9克,米一把(粳米、糯米均可),同煮成粥,加少许糖,每星期吃2~3吃,可治胃酸过少症。

[食疗法四]

莲子肉(去心)40克,淮山药20克,鸡内金10克,糯米适量。将糯米洗净,放入砂锅内,加水,将莲子和淮山药洗净,同米、鸡内金共煮。熟后,加白糖调味,食之。治疗脾虚所致的腹泻、食欲不振等症。

以上的文章当中为大家介绍了改变痰湿体质的方法,首先在这里小编提醒各位朋友们,痰湿体质,可以选择中药的方式来进行治疗,通常可以使用中药的中成药方,一起煲汤,一起做粥或者是一起,煎服使用就可以达到治愈的目的。

怎样区分热痰、寒痰、湿痰?


中医认为,痰的产生主要与肺、脾两脏有关。肺主呼吸,调节宗气(元气)的出入和升降。如肺失肃降,就可出现咳喘、卧不平等症。在风邪或寒邪侵肺时,使肺内的津液凝聚成痰。脾主运化,即消化和运送营养物质至各脏器。如果湿邪侵犯人体,或思虑过度、劳倦及饮食不节,都能伤脾而使其失去运化功能,造成水湿内停凝结成痰。

怎样区分热痰、寒痰、湿痰?

中医将痰分为寒痰、风痰、热痰、湿痰及燥痰等。

1、寒痰

由寒邪犯肺,使肺内津液凝聚成痰。痰呈白色,病人怕冷,喜热饮,舌苔薄白或腻;

治疗寒痰 苓甘五味姜辛汤

〖方源〗 《金匮要略》

〖组成〗 茯苓 四两 [12g]甘草三两 [9g] 干姜 三两 [9g] 细辛 三两 [5g] 五味子 半升 [5g]

〖用法〗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半升,日三。

〖方歌〗 苓甘五味姜辛汤,温阳化饮常用方,半夏杏仁均可入,寒痰冷饮保安康。〖主治〗 寒饮咳嗽。咳痰量多,清稀色白,胸膈不快,舌苔白滑,脉弦滑等。

〖功用〗 温肺化饮。


2、风痰

由风邪侵肺即伤风引起,开始痰白稀,以后可转黄黏痰,病人怕风,舌苔初起白,后转薄黄;

3、热痰

由热邪侵肺或先受风或寒邪而发高热数天后,使津液烧灼而转化为黄黏痰,病人怕热喜凉饮,舌红苔黄腻,泻白散化裁;

4、湿痰

湿邪侵人人体(如居潮湿环境),使肺、脾功能失调或饮食不节而运化失调引起。痰为白色稀水样,病人有身重、倦乏或便溏等症,舌苔薄白或白腻;

5、燥痰

由久旱气候干燥、燥邪侵肺,痰黏稠不易咳出或有咳血,病人觉口鼻咽燥等症,舌苔薄黄。

脾虚艾灸穴位有哪些


对于艾灸相信大多数人都是不算太陌生的,其实这种方法只要是运用得当的话是可以起到非常好的养生功效,特别是本身就已经出现了脾虚的人们就更加的需要去使用艾灸来调理身体,因为如果自己一直脾虚的话就会让自己体内的营养没有办法那么好的进行吸收,而且还会导致便秘的出现,一旦便秘就会让毒素一直堆积到身体的内部,根本没有办法很好排出体外。

灸大椎穴

大椎穴属督脉,在第7颈椎与第1胸椎之间。

大椎穴又名百劳穴,是督脉、手足三阳经、阳维脉之会,有“诸阳之会”和“阳脉之海”之称。

此穴有解表、疏风、散寒,温阳、通阳、清心、宁神、健脑、消除疲劳、增强体质、强壮全身的作用。

现代研究发现艾灸大椎穴,可增加淋巴细胞的数量,提高淋巴细胞的转化率和E一玫瑰花环形成率,具有提高机体细胞免疫的功能。

艾灸此穴,可用于老年人项背畏寒,用脑过度引起的疲劳、头胀、头晕,伏案或低头过度引起的项强不适、颈椎病,血管紧张性头痛等。

大椎穴还有明显的退热作用,艾灸大椎穴,能防治感冒、气管炎、肺炎等上呼吸道感染,还可用于肺气肿、哮喘的防治。

灸中脘穴

中脘穴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

中脘穴有调胃补气、化湿和中、降逆止呕的作用。

《甲乙经》载:“胃胀者腹满胃脘痛,鼻闻焦臭妨于食,大便难,中脘主之,亦取章门。”又载:“伤忧思气积,中脘主之。”

《玉龙歌》说“黄疽四肢无力,中脘、足三里。”

实验观察发现,艾灸小白鼠“中脘”穴,能增加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艾灸中脘穴后能使胃的蠕动增强,幽门立即开放,胃下缘轻度提高,空肠黏膜皱襞增深、肠动力增强。

那么艾灸不相同的穴位,得到的养生功效都是不算太相同的,但如果是脾虚的话就必须要艾灸中脘穴的,这种穴位基本上都是位于腹部的正中心,所以如果是艾灸的话就能够起到很好的暖胃作用,而且还能够让自己原本的胃部蠕动能力增强,所以就间接的缓解了脾虚的症状。

欢迎您阅读养生路上的养生常识频道《脾虚痰湿艾灸的方法》一文,希望我们精心撰写的养生内容能获得您的喜欢,同时我们也准备了丰富的“痰湿质季节养生”专题供您欣赏!

热门分类

相关推荐